You are on page 1of 6

第一章 前言

1. 1 选题缘由

鲁迅先生(1881-1936 年)是中国新文学的先驱者。他的作品风格独特,语言精粹ˎ

笔墨精简。他的小说 总离不开象征主义这个大框架,主题集中在反封建ˎ反旧礼教,

因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这篇小说选自他的作品《呐喊》。

《故乡》这篇小说是鲁迅先生于 1919 年回到时隔 20 年的故乡时看到农村的萧索景

况,农民在军阀ˎ地主的剥削和压榨下,所造成的不幸生活,心中有所感触而写成

的。文中准确地把握了人物的特点,并注入了自己的感受ˎ同时字里行间流露出作

者为当时农民的苦难发出呐喊和带来希望。

1. 2 文献综述

鲁迅先生的著作很多,其中传诵最广的是《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

《中国小说史略〉等。

鲁迅先生是“五四”运动以来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至今有很多中外学

者以不同的角度去研究他的作品。这些研究为本文的写作提供了许多借鉴。
1. 2 .1 学者 对鲁迅小说的特色研究

苗春苗《鲁迅与故乡》(2008) 鲁迅一生三分之一的时光在绍兴度过。他选取了大量

的乡土素村,融进了文学作品。通过自己的笔触,写下了不朽篇章。提高了艺术的

真实性,增加了文字的国际性。

方振勇《鲁迅的故乡情怀》(2013)鲁迅眼中的故乡是复杂的。在他童年印象中的

故乡是美好的,可当他回到故乡时的所见所闻,让他心中心酸难受便以这次回乡为

题材,把眼中故乡描绘得得淋漓尽致,文字中把回忆中的喜悦和现实中的悲凉表现

得极其鲜明。

杨绍梅《浅谈鲁迅故乡的语言艺术》(2010)在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常常为他那

精当确切,形象传神的修饰艺术所打动。在文字中的修饰,像是一颗光彩的磁石牵

扯着人们去品味,又像是一条震颤的琴弦在拨动人们的心灵,唤起遐想和思考。显

示出无比深厚的功力。鲁迅先生就是善于运用词语来表达思想感情, 而达到了一

种语言艺术境界。

1.2. 2 学者对鲁迅小说的评价及叙事研究
前苏联著名作家(法捷耶夫)(1901-1956)(论鲁迅)一文中,高度对赞杨鲁迅

是属于作为人类明灯的作家之列的“是中国文字的骄傲”。

郭金玉(鲁迅小说叙事空间研究)(2010)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

鲁迅的小说创作具有伟大的探索精神,充分表现了艺术形式上的创造力。

杨华(浅谈鲁迅的叙事艺术)(2014)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ˎ 短篇小说评论ˎ 散文ˎ

翻译作品,对“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文学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毛主席评价他是伟

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

1.3 研究对象和范围

本文以鲁迅先生小说集《呐喊》中的短篇小说中所运用的比喻和象征意义为研究对

象,由于时间和经验的限制,笔者只能将研究范围集中于这一篇小说中所描绘的生

活情景和表达人物的情感。

1. 4 研究目的和意义

对者鲁迅先生《故乡》中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 解读鲁迅先生《故乡》中运用了那些象征手法

2. 分析其中的象征意义探讨这一小说的主题。
3.结合作者的经历进一步指出其对希望的践行。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