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洪蘭:做自己吧!

否則你取悅的人不在了,人生會失去目標

當年我覺得法律系四年好像浪費時間,但後來就不覺得。因人生沒有白走的路,今天所念、
所學的,你不會知道在將來會用在什麼地方。
文/天下雜誌 2006 年 天下雜誌
=======================================================================
我家有六個姊妹,母親從小就告訴我們,「女孩子一定要念書,才不會受制於人」 。父親
也說,「教育,是你們以後唯一的嫁妝。」

我們姊妹大學讀的都是父親的第一志願。父親看我喜歡強辯,就說我應該去念法律系。

到美讀大學後才懂讀書

考進台大法律系後,我覺得那不是興趣所在,尤其看到司法不獨立,我的個性根本不能
接受,不想繼續走這一行。父親覺得我可以留德學法,然後回來教書,但我心裡想「我怎麼
可能教學生一個連自己都無法認同的東西?」

那時也不能和父親爭辯,除了學德文、日文,我還認真學了英語,想要到一個天高皇帝
遠的地方,畢業後就跑到美國。

我很希望年輕人能出國念書,因為我懂得念書是到美國念大學以後,外面世界真的很不
一樣。出國以前,我上圖書館是為了讀教科書,出國後才懂得知識只有分有用和沒有用,沒
有分課內和課外。

我在美國大學圖書館第一次感覺到閱讀的樂趣。看書看累了,瞇一下,起來後又繼續看
書,真希望可以一直看下去,近視眼也因而從兩百五十度增加到九百度。
出國念書帶給我最大的好處就是打開視野,讓我有了閱讀的習慣。那時台灣的大學教學其實
跟高中差不多,都是老師講,學生抄筆記。美國大學強調啟發性,老師在課堂上最重要的是
引導學生的學習動機,教科書只是給一個架構,很多知識反而是從參考書來的。
到美國第一天上課,老師開了二十本參考書,我那時「好笨」
,以為讀教科書就可以了。結果
上課時老師一提問,美國同學都很有意見,而且可以從參考書裡引經據典。大家紛紛舉手發
言,就只有自己還沒有舉手。

書看得愈多,知識愈豐富,興趣就出來了。如果能廣泛接觸很多書,總會有碰到想要讀
下去的書,就可以找到自己的興趣。我到美國第二年決定轉讀心理學領域。

我回國後到大學教書,我不喜歡做一個常常考試的老師。我喜歡啟發式教學,例如以說
故事或看影片引發學生的閱讀動機,但最後如果我不考,許多學生還真的不看書。
走自己要走的路
我們從小看書只是為了考試,為了別人念書,上了大學還沒有真的學會讀書。我這些年
很積極到小學推廣閱讀,就是想讓孩子從小培養閱讀的習慣,如果讀書不能讓學生有樂趣,
對讀書倒盡胃口,等上了大學才要培養就顯得回天乏術。

當年我會覺得台大法律系四年,好像浪費時間,但後來就不覺得。因為人生沒有白走的
路,今天你所念的、所學的東西,你不會知道在將來會用在什麼地方。在法律系受到的邏輯
與推論的訓練,讓我比較容易看到漏洞,例如和我先生曾志朗吵架時就用上了。

在台大念書時,有一位剛從哥倫比亞大學回來的左煥源老師,我記得他有一次上課時拿
著一根火柴,
「人生是不能回頭的,你們要走自己要走的路,否則當你取悅的人不在了,人生
就會失去目標。」左老師的話影響我很深。

我在大學儘量教大學部,就是想要早一點影響學生。除了讀書很重要,我也希望讓他們
了解「人為什麼要立志?」

我的學生有很多不覺得應該要立志,有學生說,
「我明天可能就被摩托車撞死了啊!」我
都還在計劃六十歲以後的事,這些年輕人卻一副沒有明天!

我喜歡帶學生去服務別人,像到老人院、育幼院做砂眼保健等。讓學生內心有感動,而
且知道、看到自己對別人有影響、有用,他們的志向就會出來了。

我很鼓勵學生參與社團、服務別人,從體驗團體生活中,學做人、學做事,還可以增加
適應能力,看起來好像是在付出幫助別人,其實自己的獲得和成長才是最多。

現在很多大學生打工兼差,但很多是為了買名牌。賺錢以後機會多的是,與其花時間去
打工,還不如趁在學時沒有家累、沒有負擔,好好讀書,去幫助別人,或者去自助旅行、環
遊世界都好。

做個頂天立地的人

人生有很多經驗是要自己走過才會有感受,別人跟他講沒有用。如果我告訴大學生說,
「時
間最寶貴。」他們會笑死,因為他們現在最多的就是時間,多到還要逛街、上網聊天殺時間。

我會希望大學生在年輕的時候要讀很多書,立下遠大志向,不要去做些讓自己年紀大了
後會後悔的事。我會期許從我手上出去的學生,懂得求知,做一個正直的好人,一個能夠頂
天立地的人。
----------
洪蘭(Daisy L. Hung,1947 年-),福建省同安人,現任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
教授兼所長,知名台灣科學家。她多年以來致力於腦科學的研究,以及相關知識在教育的應
用和推廣。為了提昇華人對於生命科學新知的接受度,已經將四十多本科普英文書籍翻譯為
中文。其中最著名者包括美國心理學家 Steven Pinker 的 The Language Instinct (中文書
名 《語言本能》)。
王文華:若能重上大學,我想修「感情」的學分
出處:天下雜誌 2006/11

王文華─台大外文系畢業、作家。重修感情與溫暖的學分別擔心不知該做什麼,重要的是持
續追尋。

如果大學生活可以重來,我要重修感情與溫暖的學分。
================================================================================
我鼓勵大學生培養自己感性的一面。藉著體驗愛情、友情,成為感情豐富、能付出關懷與愛
的人。

我們的大學教育偏重理性,但若培養出一個領導者,卻缺乏感情與溫暖,那就會產生兩種風
險。

首先,他們為了一己私利,而讓別人不快樂。例如二○○一年底,轟動全球的美國安隆案,
就是一群絕頂聰明的主事者,視股東與投資人的財產為無物。造成別人的痛苦之外,更大的
風險是,他們也讓自己不快樂。

這個社會不乏聰明才智之士,我的身旁就有一群「菁英」
。但他們只是第一志願、專業的產物,
沒有經歷狂飆的青春、沒有快樂可言。他們在感情與溫暖方面都不及格,與人相處起來,普
遍情感與EQ很薄弱。

社會對優秀大學生的定義太過狹隘,優秀就是成為社會菁英、國家棟梁;優秀就是第一志願、
美國名校、外商公司。包括我自己,過去也曾走上這條路,想成為這樣的人。

「優秀」而不快樂,無法走得很遠;不那麼拔尖,但快樂的人,卻能堅持到賽程終了。勝負
的關鍵往往取決於下半場。我們必須重新定義「優秀」,鼓勵大學生要快 樂。理想的大學,
不保證理想的大學生活。別侷限在校園裡,多出去走走,甚至離開台灣拓展視野。多參加社
團、校內外活動、聽演講、當義工等等。

上大學,為的就是認識自己。藉由師長、同學、課堂的啟發,來認識自己。我在大學時發現
自己的兩個性向--文學與商業。除了透過課堂接觸經典外,課堂外還組了劇團表演,這些
都堅定自己文學方面的興趣。

至於對商業的喜好,則是在參與台大學生議會的過程發掘出來的。擔任議長的那一年,我經
歷了許多溝通、管理、協調的工作。也因此,後來念MBA,開創很不一樣的人生。如果不
去嚐試,我永遠也不會知道。

別擔心不知該做什麼,重要的是持續追尋。每走一步,就更接近自己的內心。五十步不夠,
那就走一百步。

當了大學生,別再期待如考試一樣的標準答案,人生也沒有標準答案。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