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東海大學中等教育學程師資生實地學習紀錄表

學生姓名:楊謹瑜 學號:S04550150 科目:公民科

日期時間:106 年 5 月 19 日(星期四) 9 時 0 分至 12 時 0 分

106 年 5 月 20 日(星期五) 13 時 0 分至 15 時 0 分

實地學習學校:東大附中

實地學習項目:訪談中學教師 □訪談中學學生 課室觀察 □補救教學(課業輔導)


□其他:
準備活動:拜會機構相關人員 □場地探查 訪談大綱準備 教案/教材準備
□其他:
實地學習內容與心得、反思

在編製試題與施測上,我們選定的範圍為國中一年級公民的第二章—社會中的團體、第三章—社
會規範、第四章—社會文化,這三章主要是要讓學生了解各個社會的團體、規範、文化,認識其中的
意義、功能和相異之處,因此我們出的試題中多會以情境題的方式,讓學生思考在那樣的情境下,應
該帶入什麼樣的答案才是合適的。

原本是打算配合國一期末考而選定了這幾個單元,讓同學在期末考前做一個公民的小複習,但連
繫公民老師時,老師覺得國一和國二比較沒有時間接受測驗,因此我們最後施測的對象為剛考完大考
的國三學生。施測當天看到班級的狀況時其實是有些緊張的,因為同學並沒有很認真在寫考卷及改考
卷,在施測後統計結果時,確實有一些考卷的作答讓我們小組感到為難,幸好大部分同學還是有好好
地將考卷完成;對於這樣的狀況我在回家後有些想法,當天看到同學作答情況時,我和組員們似乎都
只在旁邊看著,我覺得雖然我們主要目的是編製試題與統計施測結果,不一定是管理秩序,但或許我
們應該也要下講台在教室和同學之間走走繞繞一下,做監考的動作,同學看到我們有在注意,可能就
不會如當天表現出浮躁的樣子寫考卷,我覺得這是我們可以改進的地方。

在統計和分析施測結果時令我訝異的是第十三題的結果,題目主要是測驗學生對於社會中團體的
分類是否清楚,我在其中設了公益團體的小陷阱,並且預測答題狀況會分布於選項 A 和選項 D,雖然
結果確實如我所想,但反而是高分組的同學答對率偏低,對此,我和組員皆認為是因高分組的同學認
為在人民團體法中並沒有提到公益團體,因此選擇選項 D,而換句話說就是同學多想了,實際上我並
沒有在題目中強調依定要以人民團體法的分類,假如強制要以此分類,那麼將只有(乙)是對的,但組
員們也提到,這樣的題目可能會引起一些爭議,此讓我在出題上又得到了一些經驗與想法。
在此附上第十三題:13.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積極推廣野生物之保育,希望讓人們知道環境保
育的重要性,一起為守護自然環境盡一份心力。「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是屬於哪一類型的團
體? (甲)職業團體 (乙)社會團體 (丙)關係取向的團體 (丁)公益團體 (戊)志願團體
(A)乙丁戊 (B)丁 (C)甲丙戊 (D)乙戊。

在訪談過程中,老師建議可以製作一些填充題,在上完課程後做課堂小測驗,由此檢驗學生是否
有了解清楚老師的上課內容,並且剛結束課程,正是學生記憶猶新的時候,透過測驗可幫助學生喚起、
加深上課所學到的內容。填充題不同於有選項的題目,如果不清楚答案就無法回答出來,讓學生較沒
有僥倖猜測的機會,可從中注意到錯誤,得知自己不熟的部分與概念,舉例來說,假如我對一題選擇
題考的概念其實不夠清楚,但我僥倖猜對了,可能就會以為自己已經了解,在檢討時跳過這題,此在
填充題則較不容易發生。

公民科的試題編製多以選擇題為主,選擇題的變化方式有很多種,其中,老師告訴我們類似此種
題目:題目中有幾個句子,要學生回答對或錯誤的句子有幾項,這樣的題目應盡量少出,因為其雖然
看似可以檢驗多種觀念,但也容易讓學生有僥倖猜題之機會,學生或許不了解句子錯誤的地方,只是
感覺好像有錯誤而計算進去,而老師則是無法確定學生是否真的了解句子對和錯的地方。我以前的確
也寫過類似這樣的題型,確實在對答案的確定模糊不清時,有可能正好答對,比如我以為 A 句的敘述
是錯的、B 句是對的,事實上是 A 句對、B 句錯,兩者得出的答案卻同樣都是一對一錯,對此我回家
想了一下,認為可以在選項的部分作修改,將正確句子的數目,改為是哪些句子正確,例如將選項:
敘述正確的有 (A)1 句 (B)2 句…….,轉換為(A)甲乙 (B)甲丙……,由此也可做出有變化或讓學生需多加
思考的選項。

實地學習項目 時數 總時數 通過與否

訪談中學教師 4時 5 □ 通過
訪談中學生 時
課室觀察 時 □ 不通過
補救教學/課業輔導 時
其他 1時

日期: 106 年 5 月 20 日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