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阅读是人生不可少的活动之一。周娟(2009)指出:“对于现代社会的人来说,

阅读如同衣、食,是日常生活的需要。通过阅读,人类可以吸取几千年积累起来的文
化知识,不断地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可以凭借书本知识认识大千世界,不断扩展知识
领域;可以吸收和传递文字信息,与他人交流。总的来说,一个人的学习活动、认识
活动、交际活动,都离不开阅读。

由此可见,阅读教学是一项为了着重培养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语
文训练,它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和识字、听说、作文教学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
明显的区别。研究者认为,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阅读能力是学好
语文的关键,从儿童认知发展来说,具备独力阅读能力也为他们打开另一个世界的大
门。

然而,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多读”是学
好语文的主要方法。多读,要求数量多、体裁多、遍数多。只有多读,才能够发展出
独立阅读的能力,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形成良好的语感。根据 1996 年教育法令,在
华文小学里,华文不仅是一个科目,同时也是教学媒介语,只有把华文学好,才能有
效地学习其他科目。小学语文教师,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而阅读教学
则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搞好阅读教学,使学生的自身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是
现在小学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有的职责。

研究者在新山平民小学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习。在这三个月的实习期间,研究
者发现班上的学生已经习惯依靠“标准答案”来回答问题。在他们眼中,所有的阅读
理解题都能够在篇章中找到答案。对于一些需要自己思考、分析并创造的问题,他们
便遇上了瓶颈。研究者曾经让阅读作业本里的篇章,当研究者发问一些有关记忆和理
解的问题时,比如说:“海力布在救了什么动物后而得到能使人听懂兽语的宝
石?”,学生马上能够给予正确的标准答案(“小白蛇”)。反之,当研究者向学生
提问一些在文中没有答案,需要自己理解、分析和思考的问题时,比如说:“你认为
海力布这种舍己为人的举动值得吗?为什么?”,很多学生都愣在哪儿,完全不会动
脑筋去思考。即使有一些学生能够给予自己的看法,但他们的看法都是不符合逻辑或
者道德伦理的,有学生的答案是“我认为他这样的举动很不值得,因为我宁愿别人去
死也不要牺牲我自己。”此外,研究者也发现学生在面对无法解答的思考题时,他们
都习惯性地等待教师的答案,而不是针对所读的篇章进行分析及思考。

由此可见,研究者发现学生已被“标准答案”约束了他们的思想,导致他们的思
维方式只停留在低层次思维,无法达到《教育大蓝图》所要求的高层次思维。这些所
谓的“标准答案”让学生的思维中有一种惯用模式,即阅读篇章、寻找答案、抄录答
案,而这种思维模式导致他们无法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想法与见解。研究者发现学
生常面对的问题是他们在阅读时只停留在初步理解文本,欠缺高层次思考的历程,从
而导致他们无法从阅读的文本中,找到所需的资讯,并且进行正确的解读。当研究者
深入提问有关文本内涵及需要学生进行思考分析的问题时,学生只能给予一些比较片
面的回答或是与文本缺乏联系。例如……
因此,研究者搜寻各种资料,设想了一套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引导学生阅读并
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但不理解文章内容的意义,久而久之也会
减低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课程标准》(2013)里指出语文教学应该配合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创造
与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因材施教,循序渐进,重视语文应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致力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积累。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别潜能和差异,学校的
设备与环境需求,适当地选用教材和设计教学活动,协助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总而言之,研究者希望能在这次研究中,通过不一样的方法来引领学生进行更深
入地思考,提高学生阅读与理解能力,进而慢慢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找到适合自
己的阅读方法。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