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20

害  昂  敏  一 

壬   虫  首  捷  身 

辰   无  挥  勇  碧 

季   处  钢  螳  绿 

秋   藏  臂  螂  装 

0
七星螳螂拳丛书 

螳螂十四手 
黄钻明 著

 
 
岁次  壬辰(二零一二年)季秋  于羊城 

1
目 录

咏《螳螂十四手》序 七 绝 ┅┅┅┅┅┅┅┅┅┅┅┅┅  4

词 秋风引 二首 咏螳螂拳┅┅┅┅┅┅┅┅┅┅┅┅┅┅ 5

前 言 ┅┅┅┅┅┅┅┅┅┅┅┅┅┅┅┅┅┅┅┅┅┅┅┅ 6

螳螂十四手简介 ┅┅┅┅┅┅┅┅┅┅┅┅┅┅┅┅┅┅┅11 

浅说七星势 ┅┅┅┅┅┅┅┅┅┅┅┅┅┅┅┅┅┅┅┅┅  19 

螳螂十四手动作名称 ┅┅┅┅┅┅┅┅┅┅┅┅┅┅┅┅┅22

螳螂十四手动作分解说明 ┅┅┅┅┅┅┅┅┅┅┅┅┅┅┅24 

第一路 采莲脚┅┅┅┅┅┅┅┅┅┅┅┅┅┅┅┅┅┅┅┅ 28

第二路 挂腿 ┅┅┅┅┅┅┅┅┅┅┅┅┅┅┅┅┅┅┅┅ 38

第三路 劈扎 ┅┅┅┅┅┅┅┅┅┅┅┅┅┅┅┅┅┅┅┅ 48

第四路 勾搂採手┅┅┅┅┅┅┅┅┅┅┅┅┅┅┅┅┅┅ 58

第五路 黑虎偷心┅┅┅┅┅┅┅┅┅┅┅┅┅┅┅┅┅┅ 72

第六路 圈脚┅┅┅┅┅┅┅┅┅┅┅┅┅┅┅┅┅┅┅ 99

第七路 偷手┅┅┅┅┅┅┅┅┅┅┅┅┅┅┅┅┅┅┅┅ 112

第八路 翻车四门┅┅┅┅┅┅┅┅┅┅┅┅┅┅┅┅┅┅ 126

第九路 滚手┅┅┅┅┅┅┅┅┅┅┅┅┅┅┅┅┅┅┅┅ 141

第十路 左右圈捶┅┅┅┅┅┅┅┅┅┅┅┅┅┅┅┅┅ 151

第十一路 金鸡锁喉┅┅┅┅┅┅┅┅┅┅┅┅┅┅┅┅ 171

第十二路 黄莺啄眼┅┅┅┅┅┅┅┅┅┅┅┅┅┅┅┅ 179

2 
第十三路 低牵┅┅┅┅┅┅┅┅┅┅┅┅┅┅┅┅┅┅ 189

第十四路 磨盘掌┅┅┅┅┅┅┅┅┅┅┅┅┅┅┅┅┅┅ 200

收势还原 ┅┅┅┅┅┅┅┅┅┅┅┅┅┅┅┅┅┅┅┅ 213

附 录 作者简介 作品封面展示┅┅┅┅┅┅┅┅┅┅┅ 214

3 
咏《螳螂十四手》序 
 
罗光玉师公把七星螳螂拳的基本手法编成套路,堪与十二路弹腿

相比美。诚为在平易中打开深幽之大法。练螳螂十四手如同建高楼

之筑基,其意义甚大。练拳本粗事,内中的细节则为细事,若能粗

事细磨,精研细微之处,乃有志于此道之士。有感于此,赋诗咏之。 

    七  绝 
螳螂秘钥贯其中 
简约易成旷世功 
万丈高楼基筑固 
精工粗事显攀鸿 

黄钻明

岁次 壬辰(二零一二年)季秋 于羊城

4 
 
 
词  秋风引  二首 
咏螳螂拳 

(其一) 

银钩青 

钢臂凌 

出手天魁动      欺身泰岳倾 

连绵不断纷飞雪  往来无尽随风翎 

(其二) 

螳螂灵 

刚勇兵 

巨斧挟风雨       钢刀带雪冰 

刁拿砍劈如飘电   勾搂采靠胜雷霆 

黄钻明

岁次 壬辰(二零一二年)季秋 于羊城

5 
前 言

螳螂拳有诀曰:
“三快与三慢”
。“出手快,盘架慢”是其中之一快

与一慢。

学螳螂拳者均知螳螂拳手法、步法、腿法、身法密连而巧妙,稳

健而灵活。大多数都是追求其快。殊不知出手快盘架慢的道理。

盘:
“仔细究查”之意,细心地研究、探索、对问题查个究竟的意

思;也有“垒”、
“砌”之意。例如砌灶。

架:功架,架式姿势。在表演艺术方面是演练者的身段和姿势。

在武术方面则是,身形、步型、步法、手型、手法,眼神、气力等

功法。

盘架就是把这些基本要素的架子搭起来。当这些架子搭好了,功

夫也随之进步。盘架是一件打基础的事情,如同建大厦的地基,基

础牢固大厦安然无恙。功夫也是如此,基根扎实、出手自然得心应

手。所以,盘架是功夫增进的必有途径。

“出手快、盘架慢”这句话的意思是:要达到出手快的目标,就

必须细心地、认真地练好功架。一招一式地做好。而练好功架不能

急于求成,要脚踏实地练好。不经过细磨精练的过程,就达不到出

手快的境地。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磨刀要慢慢磨,要花费

时间、功夫,但把刀磨利了,在砍柴之时就可以事半功倍。慢是相

对于快而言。没有练好功架的过程就没有出手快的结果。因此如果

6 
你想出手快,就必须下功夫盘架。盘架不可一蹴而就,一举成功。

俗语说“手快打手慢”
,学武的人无不追求“出手如闪电”之神来

之手。但基础不牢固,一味求快,则会出现“拖泥带水”的通病。

这是练武之大忌。大凡习拳成功者,无不追求姿势美妙而自然。

《拳经拳法备要》推崇的行拳风格是“发如美人之采花,收如文

士之藏笔”。出手尤如美人采花,确实妙之极,令人赏心悦目。这种

拳技之神韵,何等之令人陶醉。高超的境界,简直到了随心所发,

炉火纯青,收发自如;出手快而动作清晰,毫无牵强之境地。

“收如文士之收笔”即是在瞬间停顿的时候,动作暂时停顿、静

止了,但其意仍是起作承上继下的作用。就象书法家写字收笔那样,

势断意连。一个技艺高超的演奏大师,当他的演奏在高潮中曳然而

止之时,万籁无声、余音仍在,绕梁三日。何等高超!

何谓美妙?这就是行拳练武收发之道。欲达此境界必如“佝偻

丈人之承蜩,如纪昌之射虱。专心一意,始有得心应手之能。”这里

面包含了两个典故。一是驼背老人拿竹竿取蝉;二是纪昌射虱。 

“佝偻丈人之承蜩”的典故,出自庄子《南华经外篇・达生》: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
“子巧乎!

有道耶”?曰:
“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錙銖;累

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

株枸;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

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
” 

7 
文中的“佝偻丈人承蜩”是指驼背的老人拿着竹竿去取蝉。 

此文意思是说:孔子去楚,经过树林中,看见一个驼背的人在捕

蝉,象在地上拾取一样轻而易举。孔子上前说:
“您的手真巧!有什

么粘蝉之道吗?”捕蝉者回答说:
“我有方法呀!为了提高技巧,我

在竹竿顶端叠上丸子,尽量不让它掉下来。初时经常掉下,经过五

六个月的训练之后,可以累叠两个丸子可以不掉下来,那时粘蝉,

失手的现象已经很少了。当练到累叠三个丸子而不会掉下来,那么

失手的现象只有十分之一了;当练到累叠五个丸子而不掉,这时就

象拾取东西一样容易。同时,我粘蝉之时,身体象木桩一样静止不

动;我对胳臂的控制,象干枯的树枝一样稳健;虽然面对天地形形

色色的万物,而我的心神只在蝉翼上。我心无二念,专心致之,不

会因为其它东西而转移我对蝉翼的专注,这样还有什么办不到!
” 

孔子回头对弟子说:
“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就象驼背老人所说的这样

呀!” 

这个典故说了一个做事情一定要“志一凝神,苦心思索”之道理。

第二个典故是“纪昌射虱”
。此典故缘于列子《纪昌学射》一文: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

而巧过其师。 

  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
“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

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
“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

微如著,而后告我。
” 

8 
 昌以牦悬虱于牅,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虱

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

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此文意思是说:甘蝇是古时的一名射箭良师,当甘蝇运劲拉弓时,

野兽见了伏而不动,鸟见了也隐藏于草丛中不鸣不动。禽兽畏之如

此。他的弟子飞卫,学习射技,技巧更超过其师父。

纪昌这个人,拜飞卫为师学习射技。飞卫告诉纪昌说:“你先学视

物不眨眼,而后可言射技之法了。

纪昌听师之言而回家了,纪昌妻织布,纪昌就仰面而躺在织布机下,

用两眼目视、直瞪着织布机内左右来回飞快移动的织布梭,用这样

的办法练习不眨眼的功夫。经二年训练后大有收获,用锥尖刺扎眼

眶子、也不会眨眼。纪昌以此眼功成绩告诉其师飞卫,并想学射技

了。飞卫说:
“这还不够,接着要学会视物才行。要练到看小物像看

大东西一样清晰,看细微的东西像大物一样容易,然后再来告诉我。

纪昌回家后,用牛尾丝栓虱,挂在窗格上,面南借光亮而望之,十

数日,觉虱渐大矣!此乃视小如大的功夫成功了;这样修炼三年后,

牛尾丝如箭杆之粗,虱如车轮之巨,目睹其它之物,皆如丘山般大。

纪昌以燕地牛角衬里制作的弓,楚地的竹子制作的箭,射牛尾丝栓

挂在窗格上的虱,箭贯虱之中心,而悬挂的牛尾丝却没有断。

纪昌以此事实告诉其师飞卫。飞卫高兴地跳了起来,拍着纪昌的

胸脯说:“你已得射技之精髓矣!”

“纪昌射虱”的典故说明:修炼传统拳术要按法而修,依法而行,

9 
才能循序渐进,矢志不移,法法历到,境境亲临才能终有所成,不

下苦功夫,是不可能的。正如前人所说:法分三修,游历三境,功

成一也,必历时数年,方能有成。古人云:
“三年习一艺”者此也。

上述两个典故说明:习拳练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有“信心、

专心和恒心,慎终如始,方能有成。要学好本领,必须苦练基本功,

必须持之以恒。只有坚持不懈地练习,才能精通。

罗光玉创编的《螳螂十四手》套路,就是盘架的最好利器。他把

螳螂拳的基本动作编在套路中,反复练习,使人得以纯熟。练《螳

螂十四手》就象练毛笔字的楷书,务求一笔一竖清晰,字体结构工

整、笔划中带意含劲。绝无马虎潦草之弊端。初练楷书求工整,熟

练之后求神韵。朗诵初求吐字清晰,熟练后求抑扬顿挫。习武同样

要经过这个历程。初练时讲求一招一式合乎规范,熟练后追求意、

气、劲之运用;
“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若行拳

练功能如此,能无不成功乎?

黄钻明

岁次 壬辰(二零一二年)季秋

 
 

10 
 
螳螂十四手简介 

《螳螂十四手》罗光玉所创。香港等地称作《弹腿十四路拳》,名

称虽异但内容基本相同。为什么会出现各地的拳名不相同的现象呢?

其中的一个原因是:罗光玉在精武会授教时期,曾经把范旭东所传

的拳式和拳式目录(拳谱、动作名称)一并授与徒众,得此传的人

做了笔记以备遗忘时查阅。由于地域语音的不同,故上海、香港两

地精武会学员所记录的拳名和拳谱音义略有差异。例如,北方称“玉

环步”
,香港黄汉勋称“入环步”。

《螳螂十四手》
、《弹腿十四路》其实同为一套拳,即螳螂拳基本

十四路。先师郭子硕传这套拳給我们时说:
《螳螂十四手》是罗光玉

在上海精武期间创编的。当时,精武会的教程中有一个“十套基本

拳”的规定,每一个拳种都要列出所教授的十个套路名称。
《螳螂十

四手》在螳螂门十套拳之内。

黄汉勋《弹腿十四路》序中有一段话可作参考:

当时潭腿门以十二路潭腿作十套基本拳之首。鹰爪门亦以《连拳》

及《行拳》作为十套基本拳之首。惟螳螂门独缺此类拳套。当事人

征求罗氏刊出十套时,罗颇费周张,经深思熟虑后,率于一日夜之

间,创出《十四路弹腿》。 

这就是罗光玉创《螳螂十四手》的缘起和经过。可能当时以《十二

11 
路潭腿》的结构为蓝本,加上时间仓促,故编成之后对拳套的名称

未作反复的推敲,先后出现过《螳螂十四手》、《螳螂十四路》、《弹

腿十四路》
、《七星螳螂手十四路》等名称。 

一套敲开螳螂拳大门的简要套路 

 《螳螂十四手》采集了螳螂拳的基本手法、步法和腿法编排而成,

左右均匀、对称,前后兼顾,反复回环,刚柔并济,将螳螂拳的优

点表露无遗。这是一套学习七星螳螂拳的入门套路,通过对基本手

法、步法、腿法反复的练习,由简单入门、从一招一式反复练习入

手逐步领悟其中的奥秘,明瞭攻防的要领。诚为一套敲开螳螂拳大

门的简要套路。 

 该套路以螳螂拳最常用、常见的动作,组成十四个组合,每一个

组合为一路。每一路中均包含螳螂拳的手型、手法,步型、步法和

腿法。每一路只有一种组合,十四路共有十四个组合。它最大特点

是:简单易学,动作左右势均等。与潭腿门的《十二路潭腿》有异

曲同工之妙。万丈高楼平地起,学拳之始必须姿势正确,手脚运动

线路清晰,绝不能有拖泥带水的弊病。
《螳螂十四手》正是帮助初学

者筑基的绝好套路。 

“简单”只代表动作组合不繁杂,而非变化简单。由于组合不繁杂

所以容易记住,通过反复练习容易掌握其中的要领。例如《第十四

路・磨盘五手》以磨盘掌与轧脚组成,左磨盘掌配右轧脚,右磨盘

掌配左轧脚。由于每一路都是左右手(脚、步)交替轮换练习,所

12 
以言其左右均称,能够有效地防止一只手灵活、另一只手呆滞的弊

端。 

符合“易知简约”的原则 

《螳螂十四手》符合“易知简约”的原则。
《周易・系词上传》云: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

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

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 

上文中的乾、坤,是代表天、地。乾为天,坤为地。这段话大意是

说:
“天创造万物,地养成万物,天以其平易让人了解,地以其简约

显示功能。平易就容易了解,简约就容易顺从,容易了解就有人依

附,容易顺从就可以建立功绩。有人依附可以持久,建立功绩可以

光大。持久是贤人的品德,光大是贤人的事业。因此,明白乾坤的

平易和简约,就掌握了天下的根本原理。” 

《螳螂十四手》完全符合乾坤(天地)易知简约的原则。正因为套

路结构的简约所以不因其简单而失去其功能,正因为它的简练、使

得众多学习者容易了解和掌握它。 

简单而实用,变化无穷 

《螳螂十四手》包含了螳螂拳的部分手法及领拳之法。每一路均可

单练和对练,堪称尽善尽美。每一手法可化为五法,五法可化为二

十五法,二十五法再经五变成为一百二十五变化。如此多的变化大

可应用于搏击自卫之中。 

13 
《螳螂十四手》的几个版本 

(1)郭子硕一九三三年抄录罗光玉所传的拳谱:《十四路螳螂拳》

第一路 掷腿五手 第二路 挂腿五手

第三路 劈闸五手 第四路 哈手五手

第五路 黑虎偷心五手 第六路 穿腿五手

第七路 偷手五手 第八路 翻车小四门

第九路 捆手五手 第十路 左右二圈五手

第十一路 黄莺叉喉 第十二路 黄莺啄眼

第十三路 拐避五手 第十四路 磨盘五手

先师郭子硕在传授这套拳之时,均以“十四路”或“十四手”称

之。可能这是当年他在上海精武学习时拳名就是这样。在上海精武

期间,他曾经学过《精武弹腿十二路》
,若再以弹腿称之,两者容易

混淆。所以他传我们《十二路弹腿》时称弹腿,传《螳螂十四路》

时称《十四路》
、《十四手》

(2)1942 年郦伯庸保存的拳谱:
《七星螳螂手十四路》

第一路 采莲脚 第二路 挂腿

第三路 劈拃 第四路 勾漏采手

第五路 黑虎挑心 第六路 撩阴脚

第七路 偷手 第八路 翻车四门

第九路 滚捶 第十路 左右圈捶

14 
第十一路 金鸡摄素 第十二路 黄莺戳眼

第十三路 低牵 第十四路 磨盘掌

(3)黄汉勋拳谱:《弹腿十四路》

第一路 左右轧脚 第二路 左右挂腿

第三路 左右挂劈 第四路 勾搂採手

第五路 黑虎偷心 第六路 左右圈脚

第七路 左右偷手 第八路 四面番车

第九路 左右棍手 第十路 连环圈捶

第十一路 金鸡锁喉 第十二路 采手取眼

第十三路 左右低牵 第十四路 磨盘三手

(4)杨维新弟子陆青萍在上海精武会得罗光玉传之《螳螂弹腿十四

路》拳谱:螳螂弹腿十四路(罗光玉传)

第一路 采莲脚 第二路 挂腿

第三路 劈砸 第四路 勾漏采手

第五路 黑虎偷心 第六路 撩阴脚

第七路 偷手 第八路 翻车四门

第九路 滚捶 第十路 左右圈捶

第十一路 金鸡摄锁 第十二路 黄莺戳眼

第十三路 低牵 第十四路 磨盘掌

15 
四家拳谱列表比较

郭子硕谱 郦伯庸谱 黄汉勋谱 陆青萍谱

第一路 掷腿五手 采莲脚 左右轧脚 采莲脚

第二路 挂腿五手 挂腿 左右挂腿 挂腿

第三路 劈闸五手 劈拃 左右挂劈 劈砸

第四路 哈手五手 勾漏采手 勾搂採手 勾漏采手

第五路 黑虎偷心五手  黑虎挑心 黑虎偷心 黑虎偷心

第六路 穿腿五手  撩阴脚 左右圈脚 撩阴脚

第七路 偷手五手  偷手 左右偷手 偷手

第八路 翻车小四门  翻车四门 四面番车 翻车四门

第九路 捆手五手  滚捶 左右棍手 滚捶

第十路 左右二圈五手  左右圈捶 连环圈捶 左右圈捶

第十一路 金鸡叉喉  金鸡摄素 金鸡锁喉 金鸡摄锁

第十二路 黄莺啄眼  黄莺戳眼 采手取眼 黄莺戳眼

第十三路 拐避五手    低牵 左右低牵 低牵

第十四路 磨盘五手  磨盘掌 磨盘三手 磨盘掌

上表四家的拳谱都是来自罗光玉之所传。抄录的时间虽有先后,名

称有些小异,仍然显现了如下的共同点:

①四者都是十四路,与拳谱名称相符。

②套路的编排基本相同。文字上有出入,除第一路之外,其余相同。

如第六路之“捆”
、“滚”
、“棍”显然是音译的缘故。

③字眼的差异出入,反映出“传者口授,学者笔录”的传统武术传

16 
授方式之特点。

七星势

《螳螂十四手》每一路的起势、收势均采用七星势。七星势有左势

与右势之分。

左七星步、左手在前称“左七星势”。

右七星步、右手在前称“右七星势”。

《螳螂十四手》每一路起势、收势均用“左七星势”
。采用左七星势

为起势、收势是套路编排的规定。当熟练之后,完全可以改为右七

星势起势、收势。

演练方向

《螳螂十四手》共十四路。演练时共作 7 个往返。以演练者站在

场地的西侧,面向东方起势为例:

第一路:由西向东演进,至收势时,转身面向西方。

第二路:由东向西演进,至收势时,转身面向东方。

其后,均按此循环,即:

第一、三、五、七、九、十一、十三路均是由西向东演进,至收势

时,回身面向西方。

第二、四、六、八、十、十二、十四路均是由东向西演进,至收势

时,回身面向东方。

整个套路的演练线路请参看(图 A 演练线路示意总图)

17 
图 A 演练线路示意总图

第八路《翻车四门》总体是由东向西演进,但它运行的路线不是一

条直线,而是按顺时针方向,依次面向北、东、南、西四个方向。

由于这个缘故,所以名为翻车四门。翻车就是翻车势,四门就是四

个方向。这一路共有四个翻车势,现把第八路的运行路线说明如下:

“起势”时在场地的东侧,面向西方。第一个翻车势面向北方。

第二个翻车势面向东方。

第三个翻车势面向南方。

第四个翻车势向西方。随后回

身面向东方收势。

第八路运行线路(如图 B)

图 B 第八路《四门翻车》运行线路示意图

18 
 
浅说七星势 
 
七星螳螂拳以人体的头、肩、肘、手、腰、膝、脚七个部位象征对

应天上的北斗七星,七星步及手法与北斗七星相融合,攻防动静皆

一发而动全身。

古人重视北斗主要因为可以利用它来辨别方向、定季节。古人认

为,北斗在“天宫”中负有重要职责,北斗掌管天文、地理、人事,

道德。
《史书・律书》
:“太史公曰:在旋(同璇)玑、玉衡以齐七政。

北斗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组成。

其中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组成斗身。古代叫魁;由玉衡、开

阳、摇光组成斗柄。古代称杓。

天上北斗图

关于魁的作用《汉书・艺文志》载“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

四海,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

这段话说:北斗的魁部是天帝的车。它运行于天的中央,视控着天

下。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五纪,凡此种种皆关系

于斗。由此可见北斗与天下诸事、人民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

19 
七星螳螂拳取北斗七星应以人体的七

个部位,其意甚深而远。假如把上面的

“天上北斗图”左旋 90 度,将会得到下

面的“左旋七星图”

左旋 90 度北斗图

上图之七星对应人体头、肩、肘、手、腰、膝、脚七个部位(如图

C)

图C

头-天璇 肩-天玑 肘-天权 手-天枢

腰-玉衡 膝-开阳 脚-摇光

头、肩、肘、手为斗(魁)
。腰、膝、脚为柄(杓)。

图 C 是七星螳螂的七星势。七星势攻守兼备,进退灵活。头(天璇)
、 

20 
肩(天玑)、肘(天权)、手(天枢)组成斗(魁),是为帝车,主宰

着阴阳、节度的变化;腰(玉衡)
、膝(开阳)
、脚(摇光)是为柄

(杓)主管方向的变化、攻防的变换。 

或许有人会问图中的天枢高于天璇,人体的头在手之上,为何不以

天枢为头,而以天璇为头,何解? 

其道理很简单,这个图并非人体自然体势图,而是七星势与北斗七

星的相联图。由于“七星势”人之前手向前伸出,拳面高与眼平,

与头部的中心点高度相差无几。此外,七星势取七星之意,把人体

的头、肩、肘、手连成斗即可,自古以来取意重于取形。 

  

 螳螂七星势与戚继光《三十二势长拳》七星拳 

七星势与戚继光《三十二势长拳・七星拳》有很多共通之处。七星

拳歌诀曰:七星拳,手足相随,挨步逼,上下隄笼。饶君手快脚如

风,我自有搅冲劈重。 

七星拳两肘不离胸,快如流星赶月,交叉步偏身急进,手到足到,

上下相随,任他花拳绣腿,我能挑劈拦冲,如风扫叶。 

隄与堤通。即堤坝。笼:遮盖、罩住。上下隄笼:全身上下如堤坝

一样遮挡着,水泼不进。用以形容七星拳防守之严密。 

七星螳螂的七星势同样是两脚分前后,偏身而进,双手在身前,两

肘不离胸肋。这是形的共通之处。运用之时,螳螂拳七星势也是上

下相随,手到步到,拳赛流星,进能攻、退能守,攻守兼备,这是

功用方面共有的长处。是故,七星拳与七星势相通也。 

21 
 
《螳螂十四手》动作名称 
 
第一路     采莲脚    

(弓步滚肘、采莲脚、弓步统捶组合) 

第二路     挂腿      

(扭步双刁手、七星步揪腿、弓步推掌组合) 

第三路     劈扎      

(弓步挂统捶、弓步劈捶、轧脚组合) 

第四路     勾搂採手   
(勾搂採手、轧脚组合) 

第五路     黑虎偷心 
(弓步劈捶、弓步统捶、马步偷心捶、弓步崩捶、闭门脚、半

马步闭手组合) 

第六路     圈脚   
(刁手缠封、侧弹腿组合) 

第七路      偷手    
(中步偷掌、中步偷漏掌、轧脚组合) 

第八路      翻车四门   

(弓步勾搂採手、翻车手、弓步架统捶、轧脚组合) 

第九路      滚手    

(半马步封手滚劈、轧脚组合) 

22 
第十路      左右圈捶  

(弓步圈捶、虚步圈捶、弓步圈捶、轧脚组合) 

第十一路    金鸡锁喉   

(玉环步锁喉、轧脚组合) 

第十二路    黄莺啄眼    
(弓步抢眼、轧脚组合) 

第十三路    低牵    
(吞塌低牵、崩捶、轧脚组合) 

第十四路    磨盘掌   

(中步磨盘掌、轧脚组合) 

 
注:本书中的各路,除第八路练四次外,其余各路均练五次。每一

次称为一个组合。五次则有五个组合。第一、三、五组合招式相同。

第二与第四组合招式相同。第一、三、五为左势,练三次;第二、

第四为右势练两次。 

 
 
   

23 
 
螳螂十四手动作分解说明 
 

套路的每一路均以七星势为起势、收势,现先解释七星势的动作要

领。 

左七星势 

左脚向前方开步,直腿,脚跟着地,脚尖勾起内扣;右腿屈膝半蹲,

全掌着地,成左七星步。身体半面右转;两手握拳,屈肘,拳面均

朝上、拳眼朝后。左拳在前,拳眼距离前胸约 40 厘米,拳面高与鼻

平。右拳在后,拳眼距离胸前约 20 厘米,拳面高与胸平。目视前方。

(如图 1) 

 
        图 1 

右七星势 

右脚向前方开步,直腿,脚跟着地,脚尖勾起内扣;左腿屈膝半蹲,

全掌着地,成右七星步。身体半面左转;两手握拳,屈肘,拳面均

24 
朝上、拳眼朝后。右拳在前,拳眼距离前胸约 40 厘米,拳面高与鼻

平。左拳在后,拳眼距离胸前约 20 厘米,拳面高与胸平。目视前方。

(如图 2) 

 
        图 2 

转身左七星势 

每一路的收势和下一路的起势均是同一动作,都是左七星势。例如:

第一路的收势动作就是第二路的起势动作。由于前一路的收势即是

下一路的起势,所以每一路均采用转身左七星势为收势动作。 

转身左七星势的过渡动作: 

①右脚向前落步,身体左转,开步站立。

双手握拳,由体前向下、向右摆起。
(如

图 3) 

图 3 

25 
②不停,双手继续向上、向左摆动至身体左侧,身体左转。
(如图 4) 

 
      图 4 

③不停,左脚前移半步,成左七星势。
(如图 5) 

 
        图 5 

要领:双臂同时摆动,动作连贯,中途不脱节。双手摆动的路线呈

一圆弧形,不高过头顶。 

26 
 

螳螂十四手 
 

预备势  垂手并立 

站在东西走向的场地右侧(西侧)
,面向南方,双腿并步站立,双臂

自然下垂,双掌分贴于大腿两侧,指尖朝下。目视前方。(如图 6) 

 
       图 6 

要领:挺胸、塌腰。下颌微收,精神专注、呼吸自然。 

功用:站如松,凝神聚气。 

   

27 
 

第一路  采莲脚    
弓步滚肘、采莲脚、弓步统捶组合 

起势(左七星势) 

身体左转,面对东方。左脚向前开步,

成左七星势。目视前方。
(如图 1-1) 

        

图 1-1 

要领:转体灵活,手步一致、协调。聚精会神。 

功用:攻防兼备的动作,在此则是套路开势动作。 

第一组合  左弓步右滚肘、右采莲脚 、右弓步左统捶 

①左弓步右滚肘 

左脚向前上半步成左弓步,左拳收抱于

腰间。右臂外旋,向左、向身前滚肘,

右臂曲肘,拳心向上,高与腹平。目视

前方。
(如图 1-2) 

                           图 1-2 

28 
②右采莲脚 

双手不动。左脚尖微外撇,重心移至左脚,右脚向前撩踢;脚面崩

平、脚尖朝前、高与裆平。目视前方。
(如图 1-3) 

      
图 1-3(正向)                   图 1-3(背向) 

③右弓步左统捶 

右脚向前落步,成右弓步,右拳收抱于腰间。左拳由腰间向前冲拳,

拳心向下,高与肩平。目视前方。
(如图 1-4) 

 
            图 1-4 

第二组合  右弓步左滚肘、左采莲脚 、左弓步右统捶 

29 
①右弓步左滚肘 

步型不变。左臂外旋,向右、向身前滚肘,左臂曲肘,拳心向上,

高与腹平。目视前方。
(如图 1-5) 

 
        图 1-5 

②左采莲脚 

双手不动。右脚尖微外撇,重心移至右脚,左脚向前撩踢,脚面崩

平、脚尖朝前、高与裆平。目视前方。
(如图 1-6) 

 
        图 1-6 

③左弓步右统捶 

30 
左脚向前落步,成左弓步,左拳收抱于腰间。右拳由腰间向前冲拳,

拳心向下,高与肩平。目视前方。
(如图 1-7) 

 
           图 1-7 

第三组合 左弓步右滚肘、右采莲脚 、右弓步左统捶 

①左弓步右滚肘 

步型不变。右臂外旋,向左、向身前滚肘,右臂曲肘,拳心向上,

高与腹平。目视前方。
(如图 1-8) 

 
        图 1-8 

②右采莲脚 

31 
双手不动。左脚尖微外撇,重心移至左脚,右脚向前撩踢,脚面崩

平、脚尖朝前、高与裆平。目视前方。
(如图 1-9) 

     
      图 1-9(正向)              图 1-9(背向) 

③右弓步左统捶 

右脚向前落步,成右弓步,右拳收抱于腰间。左拳由腰间向前冲拳,

拳心向下,高与肩平。目视前方。
(如图 1-10) 

 
          图 1-10 

第四组合  右弓步左滚肘、左采莲脚 、左弓步右统捶 

①右弓步左滚肘 

32 
步型不变。左臂外旋,向右、向身前滚肘,左臂曲肘,拳心向上,

高与腹平。目视前方。
(如图 1-11) 

 
          图 1-11 

②左采莲脚 

双手不动。右脚尖微外撇,重心移至右脚,左脚向前撩踢,脚面崩

平、脚尖朝前、高与裆平。目视前方。
(如图 1-12) 

 
         图 1-12 

③左弓步右统捶 

左脚向前落步,成左弓步,左拳收抱于腰间。右拳由腰间向前冲拳,

33 
拳心向下,高与肩平。目视前方。
(如图 1-13) 

 
          图 1-13 

第五组合 左弓步右滚肘、右采莲脚 、右弓步左统捶 

①左弓步右滚肘 

步型不变。右臂外旋,向左、向身前滚肘,右臂曲肘,拳心向上,

高与腹平。目视前方。
(如图 1-14) 

 
       图 1-14 

②右采莲脚 

34 
双手不动。左脚尖微外撇,重心移至左脚,右脚向前撩踢,脚面崩

平、脚尖朝前、高与裆平。目视前方。
(如图 1-15) 

     

       图 1-15(正向)             图 1-15(背向) 

③右弓步左统捶 

右脚向前落步,成右弓步,右拳收抱于腰间。左拳由腰间向前冲拳,

拳心向下,高与肩平。目视前方。
(如图 1-16) 

 
             图 1-16 

收势 转身左七星势 

35 
右脚掌内扣,身体左后转(面对东方),左脚后移半步成左七星步。

同时,两手握拳,向上、向前绕环至体前成左七星势。
(如图 1-17) 

 
         图 1-17 

要领:这个组合由滚肘、采莲脚、弓步统捶组成。左右凡五次。 

①滚肘:前臂外旋,以桡侧向下、向后滚压。其着力点在桡侧。 

②采莲脚采用撩踢的方法,向前上踢腿,脚面必须崩平,着力点在

脚面之上,脚面的高度与裆同高。起踢之前,支撑脚脚尖微外撇,

可有效地防止左右摇晃不定的弊病。 

功用:(以右势为例) 

甲:蓝裤者;乙:黑裤者。 

①滚肘:甲:右弓步右冲拳攻 

乙上路。乙:左手封拿其右手,
 

以右前臂滚压其右手肘弯,令 

甲重心前倾。
(如图 1-18) 

图 1-18 

36 
②采莲脚:A、乙:右脚踢

甲腹裆部。
(如图 1-19) 

            

图 1-19 

采莲脚:B、甲:左手按拍

甲 右 脚 面 与 胫 骨 连 接 处。

(如图 1-20) 

          

图 1-20 

③左统捶:乙:右脚落地,右

拳击甲头部。甲:左手上架乙

右拳。
(如图 1-21) 

图 1-21   

37 
第二路  挂腿  
扭步双刁手、七星步揪腿、弓步推掌组合 

起势:左七星势 

面向西方,以第一路的收势动作左

七星势为起势。
(如图 2-1) 

图 2-1 

第一组合 左扭步双刁手、右揪踢、右弓步左推掌 

①左扭步双刁手 

左脚掌外撇,身体左转,左脚全掌着地,右脚

前移半步成左扭步。

同时,双拳变掌,在随身体转动过程中向前、

向左刁手,垂肘屈腕成勾、收于胸前,勾顶朝

上、高与肩平。头向右侧拧转目视西方。
(如

图 2-2)

图 2-2

38 
②右揪踢 

双手不动,右脚向前、向左抄踢揪腿,

脚跟微离地,脚尖上翘。目视前方。
(如

图 2-3) 

图 2-3 

③右弓步左推掌 

右脚向前着地成右弓步。右勾变掌,

向左下按掌,
掌心朝下,指尖朝左,

曲肘横臂收于胸前。同时,左勾变

掌,向前推出,小指一侧朝前,指

尖朝上,高与眼平。目视前方。
(如

图 2-4) 

图 2-4 

第二组合 右扭步双刁手、左揪踢、左弓步右推掌 

①右扭步双刁手

右脚掌外撇,身体右转,右脚掌全掌着地,左脚前移半步成右扭步。

同时,双掌在随身体转动时向前、向右刁手,垂肘屈腕成勾、收于

(如图 2-5)
胸前,勾顶朝上、高与肩平。头向左侧拧转目视西方。

39 
图 2-5(正向)          图 2-5(背向) 

②左揪踢

双手不动,左脚向前抄踢揪腿,脚跟微离地地,脚尖上翘。目视前

(如图 2-6)
方。

图 2-6(正向) 图 2-6(背向)

③左弓步右推掌

左脚向前着地成左弓步。左勾变掌,向右下按掌,掌心朝下,指尖

朝右,曲肘横臂收于胸前。同时,右勾变掌,向前推出,小指一侧

(如图 2-7)
朝前,指尖朝上,高与眼平。目视前方。

40 
图 2-7

第三组合  左扭步双刁手、右揪踢、右弓步左推掌 

①左扭步双刁手

左脚掌外撇,身体左转,左脚掌全掌着地,右脚前移半步成左扭步。

同时,双拳变掌,在随身体转动时向前、向左刁手,垂肘屈腕成勾、

(如图 2
收于胸前,勾顶朝上、高与肩平。头向右侧拧转目视西方。

-8)

图 2-8

41 
②右揪踢

双手不动,右脚向前、向左抄踢揪腿,脚跟微离地,脚尖上翘。目

(如图 2-9)
视前方。

图 2-9

③右弓步左推掌

右脚向前着地成右弓步。右勾变掌,

向左下按掌,掌心朝下,指尖朝左,

曲肘横臂收于胸前。同时,左勾变掌,

向前推出,小指一侧朝前,指尖朝上,

(如图 2-10)
高与眼平。目视前方。

图 2-10

第四组合 右扭步双刁手、左揪踢、左弓步右推掌 

①右扭步双刁手

42 
右脚掌外撇,身体右转,右脚掌全掌着地,左脚前移半步成右扭步。

同时,双掌在随身体转动时向前、向右刁手,垂肘屈腕成勾、收于

(如图 2-11)
胸前,勾顶朝上、高与肩平。头向左侧拧转目视西方。

图 2-11(正向) 图 2-11(背向)

②左揪踢

双手不动,左脚向前、向右抄踢揪腿,脚跟微离地地,脚尖上翘。

目视前方(如图 2-12)

图 2-12(正向) 图 2-12(背向)

③左弓步右推掌

43 
左脚向前着地成左弓步。左勾变掌,向右下按掌,掌心朝下,指尖

朝右,曲肘横臂收于胸前。同时,右勾变掌,向前推出,小指一侧

(如图 2-13)
朝前,指尖朝上,高与眼平。目视前方。

图 2-13

第五组合  左扭步双刁手、右揪踢、右弓步左推掌 

①左扭步双刁手

左脚掌外撇,
身体左转,左脚掌全掌着地,

右脚前移半步成左扭步。同时,双拳变掌,

在随身体转动时向前、向左刁手,垂肘屈

腕成勾、收于胸前,勾顶朝上、高与肩平。

头向右侧拧转目视西方。
(如图 2-14) 

图 2-14

②右揪踢

44 
双手不动,右脚向前、向左抄踢揪腿,脚跟微离地地,脚尖上翘。

(如图 2-15)
目视前方。

图 2-15

③右弓步左推掌

右脚向前落地成右弓步。右勾变掌,向左下按掌,掌心朝下,指尖

朝左,曲肘横臂收于胸前。同时,左勾变掌,向前推出,小指一侧

(如图 2-16)
朝前,指尖朝上,高与眼平。目视前方。

图 2-16

收势  转身左七星势 

45 
右脚尖掌内扣,身体左后转(面向东方),左脚后移半步成左七星步。

(如图 2-17)
同时,两手握拳,向上、向前绕环至体前成左七星势。

图 2-17

要领:第二路由扭步双刁手、揪腿、弓步推掌这三个动作组成。

以第一路的收势动作左七星势为起势,左右交替历五次后,左后转

成左七星势为收势动作。

①不要在完成扭步之后才刁手,应在转体的过程中做双刁手动作;

扭步与双刁同时完成才能符合手步协调的要求。 

②揪腿需收髋坐胯,揪腿的路线必须从后向外、向前、向异侧(右

揪脚向左,左揪脚向右)的半圆弧形线路。首先使髋关节外展使小

腿摆向外侧方,其次是小腿向前下方摆动用脚跟向前、向异侧擦击

地面,而后屈大腿使小腿向斜前方摆起,脚跟微离地;并将髋关节

内翻,脚尖勾紧微内扣朝内。揪踢力点在脚背与胫骨的交界处。 

③按掌、推掌的先后次序分明,“先按后推”。推掌的力点在掌外沿

小指一侧。 

46 
功用:(以右势为例)甲:蓝裤者;乙:黑裤者。 

①左双刁揪腿:甲:右弓步右冲

拳。乙:双刁甲右手肘、腕关节,

左脚揪踢甲右脚后侧,令其倒地。

(如图 2-18) 

图 2-18 

②弓步推掌:A、甲:急提右脚避让。

(如图 2-19) 

图 2-19 

弓步推掌:B、乙:以右掌击

甲上路。
(如图 2-20) 

图 2-20 

   

47 
第三路  劈扎  
弓步挂统捶、弓步劈捶、轧脚组合 

起势:左七星势 

面向东方,以第二路的收势动作左七星

(如图 3-1)
势为起势。

图 3-1

第一组合 左弓步左挂右统捶、左弓步左劈扎、右轧脚 

①左弓步左挂右统捶 

左脚前移半步成左弓步。左前臂曲肘向左前外侧格挂,拳面斜朝上,

拳面高与眼平。同时,右拳向前冲出,拳心向下,拳背高与肩平。

目视前方。
(如图 3-2)

图 3-2(正向) 图 3-2(背向)

48 
②左弓步左劈扎

左脚向前拖进半步,右脚随之跟随拖进,仍是左弓步。同时,左臂

外旋以桡侧为力点向前劈出,拳心朝上,高与下颌平。右拳变掌亦

同时曲肘收回,按拍于左前臂内侧。在途中与劈出之左前臂内侧相

(如图 3-3)
擦而过、发出“啪”声。目视左拳。

图 3-3

③右轧脚

双手不动。左脚掌外撇,提起右脚、右

脚掌外旋使脚尖朝右,用右脚底向前下

方蹬踩。脚掌高与胫骨平。目视前方。

(如图 3-4)

图 3-4

第二组合  右弓步右挂左统捶、右弓步右劈扎、左轧脚 

49 
①右弓步右挂左统捶

右脚向前落地成右弓步。右前臂曲肘向右前外侧格挂,拳面斜朝上,

拳面高与眼平。同时,左拳向前冲出,拳心向下,拳背高与肩平。

(如图 3-5)
目视前方。

图 3-5

②右弓步右劈扎

右脚向前拖进半步,左脚随之跟随拖

进,仍是右弓步。同时,右臂外旋以

桡侧为力点向前劈出,拳心朝上,高

与下颌平。左拳变掌亦同时曲肘收回,

按拍于右前臂内侧。在途中与劈出之

右前臂内侧相擦而过、发出“啪”声。

(如图 3-6)
目视右拳。 图 3-6

③左轧脚

双手不动。右脚掌外撇,提起左脚、左脚掌外旋使脚尖朝左,用脚

50 
(如图 3-7)
底向前下方蹬踩。脚掌高与胫骨平。目视前方。

图 3-7

第三组合 左弓步左挂右统捶、左弓步左劈扎、右轧脚 

①左弓步左挂右统捶 

左脚向前落步成左弓步。左前臂曲肘向左前外侧格挂,拳面斜朝上,

拳面高与眼平。同时,右拳向前冲出,拳心向下,拳背高与肩平。

目视前方。
(如图 3-8)

 
           图 3-8(正向)               图 3-8(背向) 

51 
②左弓步左劈扎

左脚向前拖进半步,右脚随之跟随拖进,仍是左弓步。同时,左臂

外旋以桡侧为力点向前劈出,拳心朝上,高与下颌平。右拳变掌亦

同时曲肘收回,按拍于左前臂内侧。在途中与劈出之左前臂内侧相

(如图 3-9)
擦而过、发出“啪”声。目视左拳。

 
图 3-9 

③右轧脚

双手不动。左脚掌外撇,提起右脚、右

脚掌外旋使脚尖朝右,用脚底向前下方

蹬踩。脚掌高与胫骨平。目视前方。
(如

图 3-10)

图 3-10

52 
第四组合  右弓步右挂左统捶、右弓步右劈扎、左轧脚 

①右弓步右挂左统捶

右脚向前落地成右弓步。右前臂曲肘向右前外侧格挂,拳面斜朝上,

拳面高与眼平。同时,左拳向前冲出,拳心向下,拳背高与肩平。

(如图 3-11)
目视前方。

图 3-11

②右弓步右劈扎

右脚向前拖进半步,左脚随之跟随拖

进,仍是右弓步。同时,右臂外旋以

桡侧为力点向前劈出,拳心朝上,高

与下颌平。左拳变掌亦同时曲肘收回,

按拍于右前臂内侧。在途中与劈出之

右前臂内侧相擦而过、发出“啪”声。

目视右拳。(如图 3-12) 图 3-12

③左轧脚

53 
双手不动。右脚掌外撇,提起左脚、左

脚掌外旋使脚尖朝左,用脚底向前下方

蹬踩。脚掌高与胫骨平。目视前方。
(如

图 3-13)

图 3-13

第五组合 左弓步左挂右统捶、左弓步左劈扎、右轧脚 

①左弓步左挂右统捶 

左脚向前落步成左弓步。左前臂曲肘向左前外侧格挂,拳面斜朝上,

拳面高与眼平。同时,右拳向前冲出,拳心向下,拳背高与肩平。

目视前方。
(如图 3-14)

 
         图 3-14(正向)             图 3-14(背向) 

54 
②左弓步左劈扎

左脚向前拖进半步,右脚随之跟随拖进,仍是左弓步。同时,左臂

外旋以桡侧为力点向前劈出,拳心朝上,高与下颌平。右拳变掌亦

同时曲肘收回,按拍于左前臂内侧。在途中与劈出之左前臂内侧相

(如图 3-15)
擦而过、发出“啪”声。目视左拳。

 
           图 3-15 

③右轧脚

双手不动。左脚掌外撇,提起右脚、右

脚掌外旋使脚尖朝右,用脚底向前下方

蹬踩。脚掌高与胫骨平。目视前方。
(如

图 3-16)

图 3-16

收势  转身左七星势 

右脚向前落步,身体左后转(面向西方),左脚后移半步成左七星步。

55 
(如图 3-17)
同时,两手握拳,向上、向前绕环至体前成左七星势。

图 3-17

要领:这一路由弓步挂统捶、弓步劈扎、轧脚组成。左右交替凡五

次。七星螳螂拳手法之中,挂、劈经常连接在一起运用,可以说是

孖生兄弟。“逢挂必劈”
,挂统捶之后必连着劈扎。

①挂统捶:攻防兼备的动作,双手密切配合,相互为用,左手挂捶

则右手统捶;右手挂捶则左手统捶。挂捶担任防守招架、化解对方

来势的任务,统捶是进攻的招式,负起击打对手的功能。
“左挂则右

统”
,“右挂则左统”这是挂统捶的基本规律之一。

“挂”有格挡之意,向外、向上格挡。
“挂”不是用力横格对方来手,

而是通过前臂内旋,以“旋”化解对方来势并向外、向上格开对方

之手,使自己之手在对方之手的内侧。

“统”就是直冲拳,击打对手的中、上路。要求力达拳面。

56 
② 劈扎:用前臂桡侧向前劈,要求前臂外旋、转腰。力达前臂桡侧。

③轧腿:螳螂拳低腿之法。一腿独立,另一腿略提起离地,但不要

离地过高。直膝、以脚掌中部向前下方蹬踩。要求身形与肩膀不动,

目视前方,不可低头看脚。着力点在脚心之上。

功用:(以右势为例)

甲:蓝裤者;乙:黑裤者。

①挂统捶:甲:左弓步左冲拳击乙上路。乙:右弓步右挂手格开甲

(如图 3-18)
左拳,同时,以左拳击甲上路。

图 3-18

②劈扎:甲:右手招挡乙左拳。乙:左手顺势封拿甲左手,右前臂

57 
(如图 3-19)
桡侧劈甲颈部左侧。

图 3-19

③轧脚:甲:退左脚,左手格挡乙右劈捶。乙:左脚轧甲右脚胫骨。

(如图 3-20)

如图 3-20

58 
第四路   勾搂採手   
弓步勾搂採手、轧脚组合 

起势:左七星势 

面向西方,以第三路的收势动作左七星势为起势。
(如图 4-1) 

 图 4-1 

第一组合 左弓步左勾搂採手、右轧脚 

①左弓步左勾搂採手

A、左勾手:左脚前移半步成左弓步。

双拳变掌。右掌不动。左掌向前、向

左勾拨,掌心向下,指尖斜朝左,高

与胸平。目视前方。
(如图 4-2) 

图 4-2 

59 
B、右搂手:不停。步型不变。左掌向后收至体左侧。右掌向前、向

左按搂。两掌心均朝下,高与胸平。目视前方。
(如图 4-3) 

图 4-3

C、采手:不停、腰向右拧,左掌变拳向前平冲而出,拳心朝下,高

与肩平。同时,右掌变拳,屈肘、拳心向下置于左肘下方。目视左

(如图 4-4)
拳。

 图 4-4 

②右轧脚 

双手不动。左脚掌外撇,提起右脚、右脚掌外旋使脚尖朝右,用脚

60 
底向前下方蹬踩。脚掌高与胫骨平。目视前方。
(如图 4-5) 

 
        图 4-5 

第二组合 右弓步右勾搂採手、左轧脚 

①右弓步右勾搂採手 

A、右勾手:右脚向前落步成右弓步。双拳变掌。左掌收于左胸前,

掌心朝下。右掌向前、向右勾拨,掌心向下,指尖斜朝右,高与胸

平。目视前方。
(如图 4-6) 

 
           图 4-6 

61 
B、左搂手:不停。步型不变。右掌向后收至体右侧。左掌向前、向

左按搂。两掌心均朝下,高与胸平。目视前方。
(如图 4-7) 

     
图 4-7             

C、采手:不停、腰向左拧,右掌变拳向前平冲而出,拳心朝下,高

与肩平。同时,左掌变拳,屈肘、拳心向下置于右肘下方。目视右

拳。
(如图 4-8) 

 
            图 4-8 

②左轧脚 

双手不动。右脚掌外撇,提起左脚、左脚掌外旋使脚尖朝左,用脚

62 
底向前下方蹬踩。脚掌高与胫骨平。目视前方。
(如图 4-9) 

 
        图 4-9 

第三组合 左弓步左勾搂採手、右轧脚 

①左弓步左勾搂採手 

A、左勾手:左脚前移半步成左弓步。双拳变掌。右掌不动。左掌向

前、向左勾拨,掌心向下,指尖斜朝左,高与胸平。目视前方。
(如

图 4-10) 

 
图 4-10 

63 
B、右搂手:不停。步型不变。左掌向后收至体左侧。右掌向前、向

左按搂。两掌心均朝下,高与胸平。目视前方。
(如图 4-11) 

 
          图 4-11 

C、采手:不停、腰向右拧,左掌变拳向前平冲而出,拳心朝下,高

与肩平。同时,右掌变拳,屈肘、拳心向下置于左肘下方。目视左

拳。
(如图 4-12) 

 
           图 4-12 

②右轧脚 

双手不动。左脚掌外撇,提起右脚、右脚掌外旋使脚尖朝右,用脚

64 
底向前下方蹬踩。脚掌高与胫骨平。目视前方。
(如图 4-13) 

 
        图 4-13 

第四组合 右弓步右勾搂採手、左轧脚 

①右弓步右勾搂採手 

A、右勾手:右脚向前落步成右弓步。双拳变掌。左掌收于左胸前,

掌心朝下。右掌向前、向右勾拨,掌心向下,指尖斜朝左,高与胸

平。目视前方。
(如图 4-14) 

 
           图 4-14 

65 
B、左搂手:不停。步型不变。右掌向后收至体右侧。左掌向前、向

左按搂。两掌心均朝下,高与胸平。目视前方。
(如图 4-15) 

   
                       图 4-15 

采手:不停、腰向左拧,右掌变拳向前平冲而出,拳心朝下,高与

肩平。同时,左掌变拳,屈肘、拳心向下置于右肘下方。目视右拳。

(如图 4-16) 

 
            图 4-16 

②左轧脚 

双手不动。右脚掌外撇,提起左脚、左脚掌外旋使脚尖朝左,用脚

66 
底向前下方蹬踩。脚掌高与胫骨平。目视前方。
(如图 4-17) 

 
        图 4-17 

第五组合 左弓步左勾搂採手、右轧脚 

①左弓步左勾搂採手 

A、左勾手:左脚向前落步成左弓步。双拳变掌。右掌不动。左掌向

前、向左勾拨,掌心向下,指尖斜朝左,高与胸平。目视前方。
(如

图 4-18) 

 
            图 4-18 

67 
B、右搂手:不停。步型不变。左掌向后收至体左侧。右掌向前、向

左按搂。两掌心均朝下,高与胸平。目视前方。
(如图 4-19) 

 
          图 4-19 

C、采手:不停、腰向右拧,左掌变拳向前平冲而出,拳心朝下,高

与肩平。同时,右掌变拳,屈肘、拳心向下置于左肘下方。目视左

拳。
(如图 4-20) 

 
          图 4-20 

②右轧脚 

双手不动。左脚掌外撇,提起右脚、右脚掌外旋使脚尖朝右,用脚

68 
底向前下方蹬踩。脚掌高与胫骨平。目视前方。
(如图 4-21) 

 
          图 4-21 

收势  转身左七星势 

右脚向前落步,身体左后转(面向东方),左脚后移半步成左七星步。

同时,两手握拳,向上、向前绕环至体前成左七星势。
(如图 4-22) 

 
      图 4-22 

要领:第四路由勾搂採手、轧脚组成。也是左右反复凡五次。勾搂

採手是螳螂拳的主要手法之一。螳螂拳“十八家手法”歌诀有载:
“刘

69 
兴的勾搂採手,谭方的滚漏贯耳。

①勾搂采手是一组连密而连贯的动作,勾搂採虽由“三手”组合而

成,实为一个动作,所以,勾、搂、採转接之间不宜停顿。在解析

动作时把它分解开来是为了把过渡动作透析清楚的需要,熟练之后

就要把它作为一个动作处理。 

②勾搂採三者须连密,勾、搂的幅度不宜太大,双掌需含柔劲,刚

中含柔,柔中带刚,切忌僵硬。 

③“採”是顺势而入,击拳要有力,力达拳面。 

④轧脚要领与第三路之轧脚相同。 

功用:(以右势为例) 

甲:蓝裤者;乙:黑裤者。 

①勾搂採 

A、勾手:甲:右拳击乙上路。乙:右手勾封甲右拳。
(如图 4-23) 

 
图 4-23 

B、搂手:乙:不待甲反应,立即以左手封甲右肘。
(如图 4-24) 

70 
 
图 4-24 

C、採手:乙:腾出右手,顺势攻

甲上路。甲:左手上架乙右拳。

(如图 4-25) 

图 4-25 

 ②轧脚:乙:以左脚底蹬踩甲右脚胫骨。
(如图 4-26) 

 
        图 4-26 

71 
 

第五路  黑虎偷心 
 弓步劈捶、弓步统捶、马步偷心捶、弓步崩捶、闭门脚、半马 

步闭手组合 

起势:左七星势 

面向东方,以第四路的收势动作左七星 

势为起势。
(如图 5-1) 

        

图 5-1 

第一组合 右弓步右劈捶、右弓步左统捶、马步右偷心捶、右弓

步右崩捶、右闭门脚、半马步右闭手 

①右弓步右劈捶 

A、左脚前移半步,开步站立,左拳 

变掌,向前、向上、向外封手。右手 

直臂垂于身后。目视左掌。
(如图 5- 

2) 

图 5-2  

72 
B、不停,右脚向前上步,身体左转,成右弓步。右臂抡起,由后向 

上、向前下劈捶,拳心斜朝上,高与肩平。同时,左掌收至右臂弯 

旁,指尖朝上,掌心朝右。目视右拳。
(如图 5-3) 

 
           图 5-3 

②右弓步左统捶 

右脚跨前半步,左脚随即拖步跟进,成右弓步。腰向右拧,右拳收

抱于右腰侧。左掌变拳,向前冲拳;拳心向下,高与肩平。目视前

方。
(如图 5-4) 

 
           图 5-4 

73 
③马步右偷心捶 

右脚向前跨步,左脚随即拖进,身体左转成马步。同时,左拳向上

抽起、曲肘横臂架于头顶左上方,拳眼向下,拳心朝前。右拳由腰

间向右侧冲拳,拳心向下,拳面高与肋平。目视右拳。
(如图 5-5) 

 
        图 5-5 

④右弓步右崩捶 

身体右转成右弓步。左拳变掌,向

下按掌,然后握拳。右臂屈肘使右

拳收至胸前,向外翻臂,以拳背由

胸前向前崩出。右拳心朝后,拳面

高与眼平。左拳心朝下,置于右肘

下方。目视前方。
(如图 5-6) 

图 5-6 

⑤右闭门脚 

身体重心后移至左腿,两拳收至胸前,手腕在胸前交叉,两拳心均

74 
朝里,左手在内,右手在外。右腿屈膝提起,右脚先向右然后向前

弧形踢出。右脚面崩平,高与裆平。目视前方。
(如图 5-7) 

    
      图 5-7(正向)              图 5-7(背向) 

⑥半马步右闭手 

A、不停,右脚迅速收回、经左脚前向左侧盖步。双掌向下、向左摆

至体左方。
(如图 5-8) 

        
图 5-8(正向)               图 5-8(背向) 

B、不停。左脚后退一步成开步站立。双臂继续向左上摆起。
(如图

5-9) 

75 
          
        图 5-9(正向)      图 5-9(背向) 

C、不停,身体半面右转,成半马步。同时,双臂继续向上、向前摆

动至体前方,右掌在前,左掌在后。左臂曲肘、翘腕向上成侧立掌

置于右胸前,掌心朝右。右臂内旋、翘腕、成侧立掌于体右前方,

右肘微曲、掌心斜朝外,指尖高与肩平。目视右掌。(如图 5-10) 

    
     图 5-10(正向)               图 5-10(背向) 

第二组合 左弓步左劈捶、左弓步右统捶、马步左偷心捶、左弓 

步左崩捶、左闭门脚、半马步左闭手 

76 
①左弓步左劈捶 

A、双腿挺膝,开步站立,右掌,向前、向上、向外封手。左掌变拳 

直臂垂于身后。目视右掌。
(如图 5-11) 

 
       图 5-11 

B、不停,左脚向前上步,身体右转,成左弓步。左臂抡起,由后向 

上、向前下劈捶,拳心斜朝上,高与肩平。同时,右掌收至左臂弯 

旁,指尖朝上,掌心朝左。目视左拳。
(如图 5-12) 

 
          图 5-12 

②左弓步右统捶 

77 
左脚跨前半步,右脚随即拖步跟进,成左弓步。腰向左拧,左拳收

抱于右腰侧。右掌变拳,向前冲拳;拳心向下,高与肩平。目视前

方。
(如图 5-13) 

 
         图 5-13 

③马步左偷心捶 

左脚向前跨步,右脚随即拖进,身体右转成马步。同时,右拳向上

抽起、曲肘横臂架于头顶右上方,拳眼向下,拳心朝前。左拳由腰

间向左侧冲拳,拳心向下,拳面高与肋平。目视左拳。
(如图 5-14) 

 
       图 5-14 

78 
④左弓步左崩捶 

身体左转成左弓步。右拳变掌,向下按掌,然后握拳。左臂屈肘使

左拳收至胸前,向外翻臂,以拳背由胸前向前崩出。左拳心朝后,

拳面高与眼平。右拳心朝下,置于左肘下方。目视前方。
(如图 5-

15) 

 
        图 5-15 

⑤左闭门脚 

身体重心后移至右腿,两拳收至胸前,

手腕在胸前交叉,两拳心均朝里,右

手在内,左手在外。左腿屈膝提起,

左脚先向左然后向前弧形踢出。左脚

面崩平,高与裆平。目视前方。
(如

图 5-16) 

图 5-16 

⑥半马步左闭手 

79 
A、左脚迅速收回、经右脚前向右侧盖步。双掌向下、向右摆至体右

方。
(如图 5-17) 

 
           图 5-17 

B、不停。右脚后退一步成开步站立。双臂继续向右上摆起。
(如图

5-18) 

 
           图 5-18 

C、不停,身体半面左转,成半马步。同时,双臂继续向上、向前摆

动至体前方,左掌在前,右掌在后。右臂曲肘、翘腕向上成侧立掌

置于左胸前,掌心朝左。左臂内旋、翘腕、成侧立掌于体左前方,

80 
左肘微曲、掌心斜朝外,指尖高与肩平。目视左掌。(如图 5-19) 

 
      图 5-19 

第三组合 右弓步右劈捶、右弓步左统捶、马步右偷心捶、右弓 

步右崩捶、右闭门脚、半马步右闭手 

①右弓步右劈捶 

A、双腿挺膝,开步站立,左拳变掌,向前、向上、向外封手。右手 

直臂垂于身后。目视左掌。
(如图 5-20) 

 
       图 5-20 

81 
B、不停,右脚向前上步,身体左转,成右弓步。右臂抡起,由后向 

上、向前下劈捶,拳心斜朝上,高与肩平。同时,左掌收至右臂弯 

旁,指尖朝上,掌心朝右。目视右拳。
(如图 5-21) 

 
         图 5-21 

②右弓步左统捶 

右脚跨前半步,左脚随即拖步跟进,成右弓步。腰向右拧,右拳收

抱于右腰侧。左掌变拳,向前冲拳;拳心向下,高与肩平。目视前

方。
(如图 5-22) 

 
          图 5-22 

82 
③马步右偷心捶 

右脚向前跨步,左脚随即拖进,身体左转成马步。同时,左拳向上

抽起、曲肘横臂架于头顶左上方,拳眼向下,拳心朝前。右拳由腰

间向右侧冲拳,拳心向下,拳面高与肋平。目视右拳。
(如图 5-23) 

 
        图 5-23 

④右弓步右崩捶 

身体右转成右弓步。左拳变掌,

向下按掌,然后握拳。右臂屈肘

使右拳收至胸前,向外翻臂,以

拳背由胸前向前崩出。右拳心朝

后,拳面高与眼平。左拳心朝下,

置于右肘下方。目视前方。(如

图 5-24) 

图 5-24 

⑤右闭门脚 

83 
身体重心后移至左腿,两拳收至胸前,手腕在胸前交叉,两拳心均

朝里,左手在内,右手在外。右腿屈膝提起,右脚先向右然后向前

弧形踢出。右脚面崩平,高与裆平。目视前方。
(如图 5-25) 

     
        图 5-25(正向)             图 5-25(背向) 

⑥半马步右闭手 

A、不停,右脚迅速收回、经左脚前向左侧盖步。双掌向下、向左摆

至体左方。
(如图 5-26) 

     
       图 5-26(正向)   图 5-26(背向) 

B、不停。左脚后退一步成开步站立。双臂继续向左上摆起。
(如图

84 
5-27) 

       
          图 5-27(正向)      图 5-27(背向) 

C、不停,身体半面右转,成半马步。同时,双臂继续向上、向前摆

动至体前方,右掌在前,左掌在后。左臂曲肘、翘腕向上成侧立掌

置于右胸前,掌心朝右。右臂内旋、翘腕、成侧立掌于体右前方,

右肘微曲、掌心斜朝外,指尖高与肩平。目视右掌。(如图 5-28) 

图 5-28(正向) 图 5-28(背向)

第四组合 左弓步左劈捶、左弓步右统捶、马步左偷心捶、左弓 

85 
步左崩捶、左闭门脚、半马步左闭手 

①左弓步左劈捶 

A、双腿挺膝,开步站立,右掌,向前、向上、向外封手。左掌变拳 

直臂垂于身后。目视右掌。
(如图 5-29) 

 
      图 5-29 

B、不停,左脚向前上步,身体右转,成左弓步。左臂抡起,由后向 

上、向前下劈捶,拳心斜朝上,高与肩平。同时,右掌收至左臂弯 

旁,指尖朝上,掌心朝左。目视左拳。
(如图 5-30) 

 
          图 5-30 

86 
②左弓步右统捶 

左脚跨前半步,右脚随即拖步跟进,成左弓步。腰向左拧,左拳收

抱于右腰侧。右掌变拳,向前冲拳;拳心向下,高与肩平。目视前

方。
(如图 5-31) 

 
          图 5-31 

③马步左偷心捶 

左脚向前跨步,右脚随即拖进,身

体右转成马步。同时,右拳向上抽

起、曲肘横臂架于头顶右上方,拳

眼向下,拳心朝前。左拳由腰间向

左侧冲拳,拳心向下,拳面高与肋

平。目视左拳。
(如图 5-32)                                         

图 5-32 

④左弓步左崩捶 

身体左转成左弓步。右拳变掌,向下按掌,然后握拳。左臂屈肘使

87 
左拳收至胸前,向外翻臂,以拳背由胸前向前崩出。左拳心朝后,

拳面高与眼平。右拳心朝下,置于左肘下方。目视前方。
(如图 5-

33) 

 
        图 5-33 

⑤左闭门脚 

身体重心后移至右腿,两拳收至胸前,手腕在胸前交叉,两拳心均

朝里,右手在内,左手在外。左腿屈膝提起,左脚先向左然后向前

弧形踢出。左脚面崩平,高与裆平。目视前方。
(如图 5-34) 

 
       图 5-34 

88 
⑥半马步左闭手 

A、不停,左脚迅速收回、经右脚前向右侧盖步。双掌向下、向右摆

至体右方。
(如图 5-35) 

 
          图 5-35 

B、不停。右脚后退一步成开步站立。双臂继续向右上摆起。
(如图

5-36) 

 
           图 5-36 

C、不停,身体半面左转,成半马步。同时,双臂继续向上、向前摆

动至体前方,左掌在前,右掌在后。右臂曲肘、翘腕向上成侧立掌

89 
置于左胸前,掌心朝左。左臂内旋、翘腕、成侧立掌于体左前方,

左肘微曲、掌心斜朝外,指尖高与肩平。目视左掌。(如图 5-37) 

  图 5-37 

第五组合 右弓步右劈捶、右弓步左统捶、马步右偷心捶、右弓 

步右崩捶、右闭门脚、半马步右闭手 

①右弓步右劈捶 

A、双腿挺膝,开步站立,左拳变掌,

向前、向上、向外封手。右手 

直臂垂于身后。目视左掌。
(如图 5 

-38) 

        

 图 5-38 

90 
B、不停,右脚向前上步,身体左转,成右弓步。右臂抡起,由后向 

上、向前下劈捶,拳心斜朝上,高与肩平。同时,左掌收至右臂弯 

旁,指尖朝上,掌心朝右。目视右拳。
(如图 5-39) 

 
       图 5-39 

②右弓步左统捶 

右脚跨前半步,左脚随即拖步跟进,成右弓步。腰向右拧,右拳收

抱于右腰侧。左掌变拳,向前冲拳;拳心向下,高与肩平。目视前

方。
(如图 5-40) 

 
        图 5-40 

91 
③马步右偷心捶 

右脚向前跨步,左脚随即拖进,身体左转成马步。同时,左拳向上

抽起、曲肘横臂架于头顶左上方,拳眼向下,拳心朝前。右拳由腰

间向右侧冲拳,拳心向下,拳面高与肋平。目视右拳。
(如图 5-41) 

 
       图 5-41 

④右弓步右崩捶 

身体右转成右弓步。左拳变掌,向

下按掌,然后握拳。右臂屈肘使右

拳收至胸前,向外翻臂,以拳背由

胸前向前崩出。右拳心朝后,拳面

高与眼平。左拳心朝下,置于右肘

下方。目视前方。(如图 5-42) 

图 5-42 

⑤右闭门脚 

身体重心后移至左腿,两拳收至胸前,手腕在胸前交叉,两拳心均

92 
朝里,左手在内,右手在外。右腿屈膝提起,右脚先向右然后向前

弧形踢出。右脚面崩平,高与裆平。目视前方。
(如图 5-43) 

    
       图 5-43(正向)              图 5-43(背向) 

⑥半马步右闭手 

A、不停,右脚迅速收回、经左脚前向左侧盖步。双掌向下、向左摆

至体左方。
(如图 5-44) 

     
        图 5-44(正向)    图 5-44(背向) 

B、不停。左脚后退一步成开步站立。双臂继续向左上摆起。
(如图

93 
5-45) 

       
         图 5-45(正向)   图 5-45(背向) 

C、不停,身体半面右转,成半马步。同时,双臂继续向上、向前摆

动至体前方,右掌在前,左掌在后。左臂曲肘、翘腕向上成侧立掌

置于右胸前,掌心朝右。右臂内旋、翘腕、成侧立掌于体右前方,

右肘微曲、掌心斜朝外,指尖高与肩平。目视右掌。(如图 5-46) 

图 5-46(正向) 图 5-46(背向)

收势  转身左七星势 

94 
重心移至右脚,身体左后转(面向西方),左脚后移半步成左七星步。

(如图 5-47)
同时,两手握拳,向上、向前绕环至体前成左七星势。

图 5-47 

要领:第五路是《螳螂十四手》中最长的一路。由劈捶、统捶、偷

心捶、闭门脚、闭手五个动作组合而成。左右交替凡五次。

①劈捶:以肩关节为轴,抡臂向上、向前劈出,松肩活腰,力点在

前臂桡侧。

②统捶:即直冲拳,力点在拳面之上。

③偷心捶:屈肘上架之手,不可位于头顶的正上方。左手上架时,

位于左肩上方;右手上架时,位于右肩上方。横冲之拳,略低于肩,

高与胁平。力达拳面。

④崩捶:应有刚劲,腰带动前臂翻动,力达拳背

⑤闭门脚:是螳螂拳的特有腿法,踢出的腿所运行的线路呈弧形,

就像门闭合时所运行的路经一样。要求大腿里旋、脚拇指一侧斜朝

下,脚面崩平斜朝里。发力时用小腿由屈到伸发出弹劲,力达脚面。

95 
⑥闭手:两掌一前一后分置于身前;双手翘腕,指尖朝上,小指一

侧朝前。

功用:(以右势为例)

甲:蓝裤者;乙:黑裤

者。

①劈捶:甲:右冲拳攻

乙中路。乙:左手封采

甲来势,右前臂劈击乙右

肘。
(如图 5-48) 

                           图 5-48 

②左统捶:甲:左手收回,右冲拳攻乙胸部。乙:右手外封甲右拳,

左冲拳攻甲头部。
(如图 5-49) 

  
图 5-49 

96 
③偷心捶:甲:左手上架乙左冲拳。乙:架起甲左手,右拳击甲

(如图 5-50)
心窝或胁部。

如图 5-50 

④崩捶:甲:急以左手下截乙右拳,右拳崩击乙面部。乙:左手封

甲右手,右拳崩击甲头部。
(如图 5-51) 

 
            图 5-51 

97 
(如图 5-52)
⑤闭门脚:乙:用脚面踢乙裆部。甲左掌下格。

图 5-52

⑥闭手:甲:乘势进步以摔掌攻击乙头部。乙:蓋步后退,双手紧

守中门。
(如图 5-53) 

 
图 5-53 

98 
 
第六路   圈脚   
双刁缠封、侧弹腿组合 

起势:左七星势 

(如图 6-1)
面向西方,以第五路的收势动作左七星势为起势。

图 6-1 

第一组合 左刁手、右侧弹腿 

①开步左刁手

左脚掌着地开步站立,左拳变掌,向前、向

左刁手,垂肘,勾顶朝上,勾尖朝下。目视

前方(如图 6-2)

图 6-2

99 
②扭步右掌绕环

不停,左脚尖外撇,曲膝,身体半面左转。右

拳变掌,向右、向上、向左划一小弧,屈肘,

收于左前臂上方,掌心斜朝前。目视右侧前

方。
(如图 6-3) 

                                 

图 6-3 

③右扫臂右侧弹腿

不停,右掌变勾,右肘由屈至伸,使右勾由体前向右侧横扫而出;

右手直臂,屈腕,勾尖朝后,高与项平。同时,右腿屈膝提起,右

脚先向右然后向前弧形弹踢。右脚面崩平,高与裆平。目视右侧前

方。
(如图 6-4) 

图 6-4 

④收右腿 

100 
不停,双手不动。右腿屈膝使小腿迅速收回。
(如图 6-5) 

 
       图 6-5 

第二组合 右刁手、左侧弹腿 

①开步右刁手 

左手不变。右脚向前落地,开步站立,

右勾变掌,向前、向右刁手,成勾;垂

肘,勾顶朝上,勾尖朝下。目视前方。

(如图 6-6) 

       

 图 6-6 

②扭步左掌绕环 

不停,右脚尖外撇,曲膝,身体半面右转。左勾变掌,向左、向上、

101 
向右划一小弧,屈肘,收于右前臂上方,掌心斜朝前。目视左侧前 

方。
(如图 6-7) 

      
        图 6-7(正向)      图 6-7(背向) 

③左扫臂左侧弹腿 

不停,左掌变勾,左肘由屈至伸,使左勾由体前向左侧横扫而出;

左手直臂,屈腕,勾尖朝后,高与项平。同时,左腿屈膝提起,左

脚先向左然后向前弧形弹踢。左脚面崩平,高与裆平。目视左侧前

方。
(如图 6-8) 

   
图 6-8(正向)        图 6-8(背向) 

102 
④收左腿 

不停,双手不动。左腿屈膝使小腿迅速收回。
(如图 6-9) 

 
      图 6-9 

第三组合 左刁手、右侧弹腿 

①开步左刁手 

右手不变。左脚向前落地,开步站立,左勾变掌,向前、向左刁手,

成勾;垂肘,勾顶朝上,勾尖朝下。目视前方。
(如图 6-10) 

 
        图 6-10 

103 
②扭步右掌绕环 

不停,左脚尖外撇,曲膝,身体半面左转。右勾变掌,向右、向上、

向左划一小弧,屈肘,收于左前臂上方,掌心斜朝前。目视右侧前 

方。
(如图 6-11) 

 
     图 6-11 

③右扫臂右侧弹腿 

不停,右掌变勾,右肘由屈至伸,

使右勾由体前向右侧横扫而出;右

手直臂,屈腕,勾尖朝后,高与项

平。同时,右腿屈膝提起,右脚先

向右然后向前弧形弹踢。右脚面崩

平,高与裆平。目视右侧前方。
(如

图 6-12) 

图 6-12 

④收右腿 

104 
不停,双手不动。右腿屈膝使小腿迅速收回。
(如图 6-13) 

 
       图 6-13 

第四组合 右刁手、左侧弹腿 

①开步右刁手 

左手不变。右脚向前落地,开步站立,右

勾变掌,向前、向右刁手,成勾;垂肘,

勾顶朝上,勾尖朝下。目视前方。
(如图 6

-14) 

       

图 6-14 

②扭步左掌绕环 

不停,右脚尖外撇,曲膝,身体半面右转。左勾变掌,向左、向上、

向右划一小弧,屈肘,收于右前臂上方,掌心斜朝前。目视左侧前 

105 
方。
(如图 6-15) 

      
      图 6-15(正向)      图 6-15(背向) 

③左扫臂左侧弹腿 

不停,左掌变勾,左肘由屈至伸,使左勾由体前向左侧横扫而出;

左手直臂,屈腕,勾尖朝后,高与项平。同时,左腿屈膝提起,左

脚先向左然后向前弧形弹踢。左脚面崩平,高与裆平。目视左侧前

方。
(如图 6-16) 

    
         图 6-16(正向)     图 6-16(背向) 

④收左腿 

106 
不停,双手不动。左腿屈膝使小腿迅速收回。
(如图 6-17) 

 
      图 6-17 

第五组合 左刁手、右侧弹腿 

①开步左刁手 

右手不变。左脚向前落地,开步站立,左勾变掌,向前、向左刁手,

成勾;垂肘,勾顶朝上,勾尖朝下。目视前方。
(如图 6-18) 

 
        图 6-18 

②扭步右掌绕环 

107 
不停,左脚尖外撇,曲膝,身体半面左转。右拳变掌,向右、向上、

向左划一小弧,屈肘,收于左前臂上方,掌心斜朝前。目视右侧前 

方。
(如图 6-19) 

 
      图 6-19 

③右扫臂右侧弹腿 

不停,右掌变勾,右肘由屈至伸,

使右勾由体前向右侧横扫而出;

右手直臂,屈腕,勾尖朝后,高

与项平。同时,右腿屈膝提起,

右脚先向右然后向前弧形弹踢。

右脚面崩平,高与裆平。目视右

侧前方。
(如图 6-20) 

图 6-20 

④收右腿 

不停,双手不动。右腿屈膝使小腿迅速收回。
(如图 6-21) 

108 
 
         图 6-21 

收势  转身左七星势 

右脚向右侧(西)落步,身体左后转(面向东方),左脚后移半步成

左七星步。同时,两手握拳,向上、向前绕环至体前成左七星势。

(如图 6-22) 

 
      图 6-22 

109 
要领:第六路较为简单,由刁手缠封扫臂、侧弹腿组成。左右反 

复凡五次这一路的名称颇多,有的写为“穿腿”
,有的写作“撩阴腿”
, 

有的写为“圈腿”
。“圈腿”与“穿腿”疑是南方人取山东话之音译 

为文字所致。撩阴脚则是取其腿法之形而为。 

①“圈腿”即“边腿”中的侧弹腿。边腿是指以脚背为主要攻击面,

利用拧腰抖髋产生的侧向扭力,领动左腿或右腿侧面扫摆性攻击对

方的各种腿法。由于人体直立时呈一竖线,而边腿侧向横扫呈一斜

横线,竖线与斜横线交点颇多,所以很容易击中对手。圈腿具有侧

弹腿的特性,所以,我称它为“侧弹腿”。发侧弹腿之时,要求支撑

脚微屈,收髋提膝以大腿带动小腿,身体微侧倾,绷脚尖挺膝,大

腿爆发将小腿弹击而出,力达脚背。 

②要求扭步刁手转体灵活、动作一致,在刁手的同时,另一手以顺

时针方向绕环,所划的圆弧幅度不宜太大,不能高过眼。③手臂横

扫挥出要有弹劲、在直臂的一瞬间,陡然屈腕成勾。与侧弹腿同时

完成。 

功用:(以右势为例) 

甲:蓝裤者;乙:黑裤者。 

①缠封扫臂:甲:左拳乙上路。乙:右手刁拿缠封甲左腕;左臂 

横扫而出,击乙颈部、喉咙。
(如图 6-23) 

110 
 
图 6-23    

②侧弹:乙:左脚侧弹甲裆部或

腹部。
(如图 6-24) 

           

图 6-24(正向) 

 
           图 6-24(背向)   

111 
 

第七路   偷手    
中步滚掌、中步偷漏掌、轧脚组合 

起势:左七星势 

面向东方,以第六路的收势动作左七 

星势为起势。
(如图 7-1) 

      

 图 7-1  

第一组合 左中步左滚掌、左中步偷漏掌、右轧脚组合 

①左中步左滚掌 

左脚向前上步,脚掌着地成左中步。双拳

变掌,左肘由屈至伸,以左掌背向右、向

前弧形扇出,直臂,指尖朝前,高与眼平。

右掌掌心朝左,置于左臂弯旁。目视前方。

(如图 7-2) 

图 7-2 

112 
②左中步左偷漏掌

A、左臂屈肘,使左掌向后收至胸前。

同时,右掌在左掌下方略向前移,成左

掌在后,右掌在前。左掌心朝后,右掌

(如图 7-3)
心朝左。

    图 7-3 

B、不停,左脚向前跨步,右脚随即拖步跟进,仍为左中步。同时,

左掌以掌面、向左、向前弧形扇出,掌心向右,指尖向前,高与眼

平。右掌指尖朝上,置于左臂弯旁。目视前方。
(如图 7-4)

 
       图 7-4 

③右轧脚 

双手不动。左脚掌外撇,提起右脚、右脚掌外旋使脚尖朝右,用 

113 
脚底向前下方蹬踩。脚掌高与胫骨平。目视前方。
(如图 7-5) 

 
         图 7-5 

第二组合 右中步右滚掌、右中步偷漏掌、左轧脚组合 

①右中步右滚掌 

右脚向前落步,成右中步。右肘由屈至伸,以右掌背向左、向前弧 

形扇出,直臂,指尖朝前,高与眼平。同时,左臂屈肘使左掌向后

收于右臂弯旁,掌心朝右,目视前方。
(如图 7-6) 

 
          图 7-6 

114 
②右中步右偷漏掌 

A、右臂屈肘,使右掌向后收至胸前。同时,左掌在右掌下方略向前

移,成左掌在前,右掌在后。右掌心朝后,左掌心朝右。
(如图 7-

7) 

 
图 7-7 

B、不停,右脚向前跨步,左脚随即拖步跟进,仍为右中步。同时,

右掌以掌面、向右、向前弧形扇出,掌心向左,指尖向前,高与眼

平。左掌指尖朝上,置于右臂弯旁。目视前方。
(如图 7-8) 

 
         图 7-8 

115 
③左轧脚 

双手不动。右脚掌外撇,提起左脚、左脚掌外旋使脚尖朝左,用脚

底向前下方蹬踩。脚掌高与胫骨平。目视前方。
(如图 7-9) 

 
     图 7-9 

第三组合 左中步左滚掌、左中步偷漏掌、右轧脚组合 

①左中步左滚掌 

左脚向前落步,成左中步。
左肘由屈至伸,

以左掌背向左、向前弧形扇出;直臂,指

尖朝前,高与眼平。右臂屈肘使右掌向后

收于左臂弯旁,掌心朝左,目视前方。
(如

图 7-10) 

图 7-10 

116 
②左中步左偷漏掌 

A、左臂屈肘,使左掌向后收至胸前。同时,右掌在左掌下方略向前

移,成右掌在前,左掌在后。左掌心朝后,右掌心朝左。
(如图 7-

11) 

 
 图 7-11 

B、不停,左脚向前跨步,右脚随即拖步跟进,仍为左中步。同时,

左掌以掌面、向左、向前弧形扇出,掌心向右,指尖向前,高与眼

平。右掌指尖朝上,置于左臂弯旁。目视前方。
(如图 7-12) 

 
         图-12 

117 
③右轧脚 

双手不动。左脚掌外撇,提起右脚、右脚掌外旋使脚尖朝右,用脚

底向前下方蹬踩。脚掌高与胫骨平。目视前方。
(如图 7-13) 

 
      图 7-13 

第四组合 右中步右滚掌、右中步偷漏掌、左轧脚组合 

①右中步右滚掌 

右脚向前落步,成右中步。右肘由屈至

伸,以右掌背向左、向前弧形扇出,直

臂,指尖朝前,高与眼平。左臂屈肘使

左掌向后收于右臂弯旁,掌心朝右,目

视前方。
(如图 7-14) 

                           图 7-14 

118 
②右中步右偷漏掌 

A、右臂屈肘,使右掌向后收至胸前。同时,左掌在右掌下方略向前

移,成左掌在前,右掌在后。右掌心朝后,左掌心朝右。
(如图 7-

15) 

 
        图 7-15 

B、不停,右脚向前跨步,左脚随即拖

步跟进,仍为右中步。同时,右掌以掌

面、向右、向前弧形扇出,掌心向左,

指尖向前,高与眼平。左掌指尖朝上,

置于右臂弯旁。目视前方。
(如图 7-

16) 

图 7-16 

③左轧脚 

双手不动。右脚掌外撇,提起左脚、左脚掌外旋使脚尖朝左,用 

119 
脚底向前下方蹬踩。脚掌高与胫骨平。目视前方。
(如图 7-17) 

 
      图 7-17 

第五组合 左中步左滚掌、左中步偷漏掌、右轧脚组合 

①左中步左滚掌 

左脚向前落步,成左中步。左肘由屈至伸,以左掌背向左、向前弧 

形扇出;直臂,指尖朝前,高与眼平。右臂屈肘使右掌向后收于左

臂弯旁,掌心朝左,目视前方。
(如图 7-18) 

 
       图 7-18 

120 
②左中步左偷漏掌 

A、左臂屈肘,使左掌向后收至胸前。同时,右掌在左掌下方略向前

移,成右掌在前,左掌在后。左掌心朝后,右掌心朝右。
(如图 7-

19) 

 
      图 7-19 

B、不停,左脚向前跨步,右脚随即拖步跟进,仍为左中步。同时,

左掌以掌面、向右、向前弧形扇出;掌心向右,指尖向前,高与眼

平。右掌指尖朝上,置于左臂弯旁。目视前方。
(如图 7-20) 

 
       图 7-20 

121 
③右轧脚 

双手不动。左脚掌外撇,提起右脚、右脚掌外旋使脚尖朝右,用脚

底向前下方蹬踩。脚掌高与胫骨平。目视前方。
(如图 7-21) 

 
      图 7-21 

收势  转身左七星势 

右脚向前落步,身体左后转(面向西方),左脚后移半步成左七星步。

同时,两手握拳,向上、向前绕环至体前成左七星势。
(如图 7-22) 

 
         图 7-22 

要领:第七路由滚掌、偷漏掌、轧脚组成。左右反复凡五次是掌法 

122 
与腿法的组合。看似简单容易,练得好却颇费周章。必须坚持练习,

心领神会方能达到出神入化之境地。 

①滚掌:以掌背向前扇出,所经由的线路呈一弧形。力点在掌背之

上。螳螂拳套路中的“白鹅掠翅”
、“背后取宝”是双手同出的“滚

掌”。两手的分负攻防之职责。本路的滚掌采用单手而出,目的是先

从单手入门,熟练之后进而练习两手的配合。 

②偷漏掌:乘人不备把掌漏回改变进攻方向而出。
“偷”是乘人不备,

“漏”是在对方防守的空隙中漏过,使其截击成空。我改变进攻方

向再攻。
“偷漏掌”所运行的线路呈弧形,以掌面攻击对手,力点在

掌面之上。 

③滚掌与偷漏掌组合起来,形成用掌背、掌面进攻的连环招式。两

者所运行的线路均呈弧形,以缠绕对手之上中路。初练时先由大圈

子、大弧形为人手,即所绕的弧形可以稍大。待熟练之后及至了明

白其用法之时则要逐渐缩小圈子为妙,使所运行的线路缩短。如果

能够练到旁人看不出如何变化则可达到随心所欲之神明境地。本路

之动作分解说明是按初学者要求而写,故所运行的路径较大,若熟

练之后则不必按此规定。 

④如要缩小弧形路经,必须旋腰活肩方能做到,不要只练手腕的灵

活,而应与身步腰肩密切配合。 

⑤滚掌、偷漏掌相配合则成“滚漏掌”
。滚掌变偷漏掌,偷漏掌复变

为滚掌,如此连环迭出、往复变化不休即成“滚漏掌”。 

滚掌与偷漏掌多与中步或玉环步相配合而用,是取其之进退变化容 

123 
易。所以,在练习这路时必须注意手、步的配合。 

⑥初练双手难以配合默契,可先练单手,用同一只手做滚漏变化。

以右手为例:先用掌背向前扇出,立即改为用掌面向前扇出。也可

面对一根灯柱而站,用右掌背扇灯柱的左侧,随即把右掌漏回,用

掌面扇灯柱右侧。熟练之后,再练与左手的配合。 

功用:(以右势为例) 

甲:蓝裤者;乙:黑裤者。 

①滚掌:甲:右冲拳攻乙。乙:

左手封甲右手,右掌背自外而内

扇击甲面部右侧。(如图 7-23) 

图 7-23 

②偷漏掌: 

A、甲:左掌欲拨挡乙右掌。
(如图 7

-24) 

图 7-24 

124 
B、乙:把右掌漏回,用掌面扇甲面部的左侧。左手起配合防范之作

用,可封甲手,也可不封。
(如图 7-25) 

 
          图 7-25 

③轧脚:甲:右掌左拨防乙右掌。乙:以左脚底蹬踩甲右脚胫骨。 

(如图 7-26) 

 
                      图 7-26 

125 
 

第八路    翻车四门   
弓步勾搂採手、翻车势、弓步架统捶、轧脚组合 

起势:左七星势 

面向西方,以第七路的收势动作左七星势为起势。
(如图 8-1) 

 
图 8-1 

第一组合 左弓步勾搂採手、翻车势、架统捶、右轧脚 

①左弓步勾搂採手 

A、左脚向前开步成左弓步。身体半面右

转。左拳收抱于腰。右拳变掌向右勾手。

目视右掌。
(如图 8-2) 

  

图 8-2 

126 
B、不停,提起右脚,用力跺地,身体右转(面向北方),左脚向前

上步,成左弓步。同时,左拳变掌向右搂手。左掌在前,右掌在后,

两掌心均朝下。目视前方。
(如图 8-3) 

 
   图 8-3 

C、不停,右掌变拳向前冲出,拳心向下,高与肩平。左掌变拳,曲

肘横臂收于右肘之下。拳心向下。目视前方。
(如图 8-4) 

         
图 8-4(正向)      图 8-4(背向) 

②左弓步翻车势 

双脚不动。右拳向上抽至上方,屈腕、拳心斜朝下。左拳向前挫出, 

127 
曲肘,拳面朝上,高与颌平。目视前方。
(如图 8-5) 

          
图 8-5(正向)      图 8-5(背向) 

③左弓步架统捶 

双脚不动。左臂内旋,左拳向上架于头顶左上方,曲肘,拳眼向下。

同时,右拳收至腰间随即向前冲拳,拳心朝下,高与肩平。目视前

方。
(如图 8-6) 

      
图 8-6(正向)      图 8-6(背向) 

④右轧脚 

双手不动。左脚掌外撇,提起右脚、右脚掌外旋使脚尖朝右,用 

128 
脚底向前下方蹬踩。脚掌高与胫骨平。目视前方。
(如图 8-7) 

      
图 8-7(正向)        图 8-7(背向) 

第二组合 左弓步勾搂採手、翻车势、架统捶、右轧脚 

①左弓步勾搂採手 

A、右脚向右侧(东方)震脚落步,脚尖外撇。身体右转(面对东方)

左拳收抱于腰。右拳变掌,向右勾手。
(如图 8-8) 

 
     图 8-8 

129 
B、不停,左脚向前上步,成左弓步。同时,左拳变掌向右搂手。左

掌在前,右掌在后,两掌心均朝下。目视前方。
(如图 8-9) 

 
            图 8-9 

C、不停,右掌变拳向前冲出,拳心向下,高与肩平。左掌变拳,曲

肘横臂收于右肘之下。拳心向下。目视前方。
(如图 8-10) 

 
          图 8-10 

②左弓步翻车势 

双脚不动。右拳向上抽至上方,屈腕、拳心斜朝下。左拳向前挫出, 

曲肘,拳面朝上,高与颌平。目视前方。
(如图 8-11) 

130 
 
         图 8-11 

③左弓步架统捶 

双脚不动。左臂内旋,左拳向上架于头顶左上方,曲肘,拳眼向下。

同时,右拳收至腰间随即向前冲拳,拳心朝下,高与肩平。目视前

方。
(如图 8-12) 

 
        图 8-12 

④右轧脚 

双手不动。左脚掌外撇,提起右脚、右脚掌外旋使脚尖朝右,用 

脚底向前下方蹬踩。脚掌高与胫骨平。目视前方。
(如图 8-13) 

131 
 
    图 8-13 

第三组合 左弓步勾搂採手、翻车势、架统捶、右轧脚 

①左弓步勾搂採手 

A、右脚向右侧(南方)震脚落步,脚尖外撇。身体右转(面对南方)

左拳收抱于腰。右拳变掌,向右勾手。
(如图 8-14) 

 
    图 8-14 

B、不停,左脚向前上步,成左弓步。同时,左拳变掌向右搂手。左

掌在前,右掌在后,两掌心均朝下。目视前方。
(如图 8-15) 

132 
 
  图 8-15 

C、不停,右掌变拳向前冲出,拳心向下,高

与肩平。左掌变拳,曲肘横臂收于右肘之下。

拳心向下。目视前方。
(如图 8-16) 

     

 图 8-16 

②左弓步翻车势 

双脚不动。右拳向上抽至上方,屈腕、拳心

斜朝下。左拳向前挫出,曲肘,拳面朝上,

高与颌平。目视前方。
(如图 8-17) 

图 8-17 

133 
③左弓步架统捶 

双脚不动。左臂内旋,左拳向上架于头顶左上方,曲肘,拳眼向下。

同时,右拳收至腰间随即向前冲拳,拳心朝下,高与肩平。目视前

方。
(如图 8-18) 

 
    图 8-18 

④右轧脚 

双手不动。左脚掌外撇,提起右脚、右脚掌外旋使脚尖朝右,用 

脚底向前下方蹬踩。脚掌高与胫骨平。目视前方。
(如图 8-19) 

 
   图 8-19 

134 
第四组合 左弓步勾搂採手、翻车势、架统捶、右轧脚 

①左弓步勾搂採手 

A、右脚向右侧(西方)震脚落步,脚尖外撇。身体右转(面对西方)

左拳收抱于腰。右拳变掌,向右勾手。
(如图 8-20) 

 
         图 8-20 

B、不停,左脚向前上步,成左弓步。同时,左拳变掌向右搂手。左

掌在前,右掌在后,两掌心均朝下。目视前方。
(如图 8-21) 

 
        图 8-21 

135 
C、不停,右掌变拳向前冲出,拳心向下,高与肩平。左掌变拳,曲

肘横臂收于右肘之下。拳心向下。目视前方。
(如图 8-22) 

 
          图 8-22 

②左弓步翻车势 

双脚不动。右拳向上抽至上方,屈腕、拳心斜朝下。左拳向前挫出, 

曲肘,拳面朝上,高与颌平。目视前方。
(如图 8-23) 

 
            图 8-23 

③左弓步架统捶 

双脚不动。左臂内旋,左拳向上架于头顶左上方,曲肘,拳眼向下。 

136 
同时,右拳收至腰间随即向前冲拳,拳心朝下,高与肩平。目视前

方。
(如图 8-24) 

 
        图 8-24 

④右轧脚 

双手不动。左脚掌外撇,提起右脚、右脚掌外旋使脚尖朝右,用 

脚底向前下方蹬踩。脚掌高与胫骨平。目视前方。
(如图 8-25) 

 
      图 8-25 

收势  转身左七星势 

137 
右脚向前落步,身体左后转(面向东方),左脚后移半步成左七星步。 

同时,两手握拳,向上、向前绕环至体前成左七星势。
(如图 8-26) 

 
     图 8-26 

要领:第八路由勾搂採手、翻车势、架统捶、轧脚组成。主要的特

点是“走四门”,即先后面向北、东、南、西四个方向演进。初学者

容易把方向混淆,记不清演进的方向。要记住其实并不难,只要记

住每次都是向右转体(收势除外)即可。 

①要求转体灵活自如且与勾手相配合。勾搂採手、轧脚的要领、功

用与前相同。 

②翻车势双手同时自下向上抽上,双臂成环形,力达左拳面之上。

架统捶左手上架与右冲拳应同时进行,力达右拳面。 

功用:甲:蓝裤者;乙:黑裤者。 

①勾搂採: 

138 
A、勾手:甲:右拳击乙上路。

乙:右手勾封甲右拳。
(如图

8-27) 

图 8-27 

B、搂手:乙:不待甲反应,立即

以左手封甲右肘。(如图 8-28) 

图 8-28 

C、採手:乙:腾出右手,顺势攻

甲上路。甲:左手上架乙右拳。
(如

图 8-29) 

图 8-29 

139 
翻车势:乙:右手向上吊扣甲左

手,左拳捅击甲下颌。
(如图 8-

30) 

        

图 8-30 

架统捶:甲:右手下格挡乙右拳。

乙:左手上架甲右手,右拳攻甲

中上路。
(如图 8-31) 

图 8-31 

③轧脚:乙:以脚底蹬踩甲前脚胫骨。

(如图 8-32) 

图 8-32 

140 
 
第九路    滚手    
半马步滚劈、轧脚组合 

起势:左七星势 

面向东方,以第八路的收势动作左七星势为起势。
(如图 9-1) 

 
      图 9-1 

第一组合 半马步右封左滚劈,右轧脚 

①半马步右封左滚劈 

A、左脚前移、脚掌着地站立。右拳变

掌,向前、向右封手。同时,身体半面

左转,左拳向下、向后抡起至身体左后

侧,拳眼斜朝上。目视前方。
(如图 9

-2) 

图 9-2 

141 
B、不停,左脚前移半步,身体半面右转,成半马步。同时,左前臂

内旋,以前臂桡侧向前、向下劈捶;拳心向上,高与肩平。右掌向

后收至左臂弯旁,指尖朝上。目视左拳。
(如图 9-3) 

 
         图 9-3 

②右轧脚 

双手不动。左脚掌外撇,提起右脚、右脚掌外旋使脚尖朝右,用 

脚底向前下方蹬踩。脚掌高与胫骨平。目视前方。
(如图 9-4) 

 
     图 9-4 

142 
第二组合 半马步左封右滚劈,左轧脚 

①半马步左封右滚劈 

A、右脚向前落地。左拳变掌,向前、向

左封手。同时,身体半面右转,右拳向

下、向后抡起至身体右后侧,拳眼斜朝

上。目视前方。
(如图 9-5) 

       

 图 9-5 

B、不停,右脚前移半步,身体半面左转,成半马步。同时,右前臂

内旋,以前臂桡侧向前、向下劈捶;拳心向上,高与肩平。左掌向

后收至右臂弯旁,指尖朝上。目视右拳。
(如图 9-6) 

 
        图 9-6 

②左轧脚 

143 
双手不动。右脚掌外撇,提起左脚、左脚掌外旋使脚尖朝左,用 

脚底向前下方蹬踩。脚掌高与胫骨平。目视前方。
(如图 9-7) 

 
      图 9-7 

第三组合 半马步右封左滚劈,右轧脚 

①半马步右封左滚劈 

A、左脚向前落地。右拳变掌,向前、

向右封手。同时,身体半面左转,左

拳向下、向后抡起至身体左后侧,拳

眼斜朝上。目视前方。(如图 9-8) 

图 9-8 

B、不停,左脚前移半步,身体半面右转,成半马步。同时,左前臂 

内旋,以前臂桡侧向前、向下劈捶;拳心向上,高与肩平。右掌向

后收至左臂弯旁,指尖朝上。目视左拳。
(如图 9-9) 

144 
 
          图 9-9 

②右轧脚 

双手不动。左脚掌外撇,提起右脚、右脚掌外旋使脚尖朝右,用 

脚底向前下方蹬踩。脚掌高与胫骨平。目视前方。
(如图 9-10) 

 
       图 9-10 

第四组合 半马步左封右滚劈,左轧脚 

①半马步左封右滚劈 

A、右脚向前落地。左拳变掌,向前、向左封手。同时,身体半面右 

145 
转,右拳向下、向后抡起至身体右后侧,拳眼斜朝上。目视前方。

(如图 9-11) 

 
       图 9-11 

B、不停,右脚前移半步,身体半面左转,成半马步。同时,右前臂

内旋,以前臂桡侧向前、向下劈捶;拳心向上,高与肩平。左掌向

后收至右臂弯旁,指尖朝上。目视右拳。
(如图 9-12) 

 
         图 9-12 

②左轧脚 

双手不动。右脚掌外撇,提起左脚、左脚掌外旋使脚尖朝左,用 

146 
脚底向前下方蹬踩。脚掌高与胫骨平。目视前方。
(如图 9-13) 

 
     图 9-13 

第五组合 半马步右封左滚劈,右轧脚 

①半马步右封左滚劈 

A、左脚向前落地。右拳变掌,向前、向右封手。同时,身体半面左

转,左拳向下、向后抡起至身体左后侧,拳眼斜朝上。目视前方。

(如图 9-14) 

 
      图 9-14 

147 
B、不停,左脚前移半步,身体半面右转,成半马步。同时,左前臂

内旋,以前臂桡侧向前、向下劈捶;拳心向上,高与肩平。右掌向

后收至左臂弯旁,指尖朝上。目视左拳。
(如图 9-15) 

 
          图 9-15 

②右轧脚 

双手不动。左脚掌外撇,提起右脚、右脚掌外旋使脚尖朝右,用 

脚底向前下方蹬踩。脚掌高与胫骨平。目视前方。
(如图 9-16) 

 
       图 9-16 

148 
收势  转身左七星势 

右脚向前落步,身体左后转(面向西方),左脚后移半步成左七星步。

同时,两手握拳,向上、向前绕环至体前成左七星势。
(如图 9-17) 

 
                        图 9-17 

要领:第九路较为简单,由半马步封手滚劈和轧脚组成。左右交替 

凡五次。前人的拳谱中多写为捆手、棍手、滚捶、滚手,其实意思 

皆一样,棍、捆是按音译成所致。综观此路,滚劈则是其主要的 

手法,必须突出“滚”之意。“劈”是用强力从上而下把物体分开, 

例如劈柴。劈捶就是抡起手臂,用前臂桡侧或拳抡由上而下劈下。 

劈有立劈、斜劈、滚劈之分。 

①滚劈要求在劈的过程中,前臂外旋以增加杀伤力。除旋臂之外,

还要松肩、转腰。力点在前臂桡侧之上。 

②封手与滚劈不可脱节,一手作封手,另一手抡臂至体侧后方,此

时不可停顿,应立即成半马步劈下。 

149 
功用:(以右势为例) 

甲:蓝裤者;乙:黑裤者。 

①滚劈:甲:右拳攻乙。乙:左手封甲右手,挥起右臂劈甲颈部。

(如图 9-18) 

 
          图 9-18 

②轧脚:乙:用脚掌轧甲前脚胫骨。
(如图 9-19) 

 
         图 9-19 

   

150 
 

第十路    左右圈捶  
弓步圈捶、虚步圈捶、弓步圈捶、轧脚组合 

起势:左七星势 

面向西方,以第九路的收势动作左七星势为起势。
(如图 10-1) 

 
       图 10-1 

第一组合 左弓步右圈、左虚步左圈、左弓步右圈、右轧脚 

①左弓步右圈捶 

A、左脚向前半步成左弓步,左拳变

掌,向前、向左封手。同时,右手直

臂自然下垂于体右后方。目视左手。

(如图 10-2) 

图 10-2 

151 
B、不停,右拳向右、向上、向前圈捶,右臂微曲,拳面向左,拳心

朝下,高与眼平。当右拳至体前时,左掌按在右腕尺侧之上。目视

前方。
(如图 10-3) 

 
        图 10-3 

②左虚步左圈捶 

A、双脚不动,上体半面右转(面对北方)。右拳变掌,向前、向右

封手。左掌变拳,直臂自然下垂于体左后方。目视左手。
(如图 10

-4) 

 
     图 10-4 

152 
B、左脚移至右脚前方成左虚步。左拳向左、向上、向前圈捶,左臂

曲肘,拳面向右,拳心朝下,高与眼平。当左拳至体前时,右掌按

在左腕尺侧之上。目视左侧(西方)前方。
(如图 10-5) 

 
图 10-5 

③左弓步右圈捶 

A、左脚向左侧开步,身体左转(面对西方)成左弓步。左拳变掌,

向前、向左封手。同时,右掌变拳、直臂自然下垂于体右后方。目

视左手。
(如图 10-6) 

 
          图 10-6 

153 
B、不停,右拳向右、向上、向前圈捶,右臂微曲,拳面向左,拳心

朝下,高与眼平。当右拳至体前时,左掌握住右腕。目视前方。
(如

图 10-7) 

 
         图 10-7 

④右轧脚 

双手不动。左脚掌外撇,提起右脚、右脚掌外旋使脚尖朝右,用 

脚底向前下方蹬踩。脚掌高与胫骨平。目视前方。
(如图 10-8) 

 
      图 10-8 

154 
第二组合 右弓步左圈、右虚步右圈、右弓步左圈、左轧脚 

①右弓步左圈捶 

A、右脚向前落步成右弓步,右拳变掌,向前、向右封手。同时,左

(如图 10-9) 
掌变拳、直臂自然下垂于体左后方。目视右手。

 
          图 10-9 

B、不停,左拳向右、向上、向前圈捶,左臂微曲,拳面向右,拳心

朝下,高与眼平。当左拳至体前时,右掌按在左腕尺侧之上。目视

前方。
(如图 10-10) 

 
       图 10-10 

155 
②右虚步右圈捶 

A、双脚不动,上体半面左转(面对南方)。左拳变掌,向前、向左

封手。右掌变拳,直臂自然下垂于大腿旁。目视左手。
(如图 10-

11) 

 
       图 10-11 

B、不停、右脚移至左脚前方成右虚步。右拳向右、向上、向前圈捶,

右臂曲肘,拳面向左,拳心朝下,高与眼平。当右拳至体前时,左

掌按在右腕尺侧之上。目视右侧(西方)前方。
(如图 10-12) 

 
   图 10-12 

156 
③右弓步左圈捶 

A、右脚向右侧开步,身体右转(面对西方)成右弓步。右拳变掌,

向前、向右封手。同时,左掌变拳、直臂自然下垂于体左后方。目

视右手。
(如图 10-13) 

 
       图 10-13 

B、不停,左拳向左、向上、向前圈捶,左臂微曲,拳面向右,拳心

朝下,高与眼平。当左拳至体前时,右掌按在左腕尺侧。目视前方。

(如图 10-14) 

 
       图 10-14 

157 
④左轧脚 

双手不动。左脚掌外撇,提起左脚、左脚掌外旋使脚尖朝左,用 

脚底向前下方蹬踩。脚掌高与胫骨平。目视前方。
(如图 10-15) 

 
    图 10-15 

第三组合 左弓步右圈、左虚步左圈、左弓步右圈、右轧脚 

①左弓步右圈捶 

A、左脚向前落步成左弓步,左拳变掌,

向前、向左封手。同时,右掌变拳,直

臂自然下垂于体右后方。目视左手。

(如图 10-16) 

                                           

图 10-16 

158 
B、不停,右拳向右、向上、向前圈捶,右臂微曲,拳面向左,拳心

朝下,高与眼平。当右拳至体前时,左掌握住右腕。目视前方。
(如

图 10-17) 

 
      图 10-17 

②左虚步左圈捶 

A、双脚不动,上体半面右转(面对北方)。右拳变掌,向前、向右

封手。左掌变拳,直臂自然下垂于体左后方。目视左手。
(如图 10

-18) 

 
      图 10-18 

159 
B、左脚移至右脚前方成左虚步。左拳向左、向上、向前圈捶,左臂

曲肘,拳面向右,拳心朝下,高与眼平。当左拳至体前时,右掌按

在左腕尺侧之上。目视左侧(西方)前方。
(如图 10-19) 

 
   图 10-19 

③左弓步右圈捶 

A、左脚向左侧开步,身体左转(面对西方)成左弓步。左拳变掌,

向前、向左封手。右掌变拳、直臂自然下垂于体右后方。
(如图 10

-20) 

 
        图 10-20 

160 
B、不停,右拳向右、向上、向前圈捶,右臂微曲,拳面向左,拳心

朝下,高与眼平。当右拳至体前时。左掌按在右腕尺侧之上。目视

前方。
(如图 10-21) 

 
        图 10-21 

④右轧脚 

双手不动。左脚掌外撇,提起右脚、右脚掌外旋使脚尖朝右,用 

脚底向前下方蹬踩。脚掌高与胫骨平。目视前方。
(如图 10-22) 

 
       图 10-22 

161 
第四组合 右弓步左圈、右虚步右圈、右弓步左圈、左轧脚 

①右弓步左圈捶 

A、右脚向前落步成右弓步,右拳变掌,向前、向右封手。同时,左

(如图 10-23) 
掌变拳、直臂自然下垂于右腿旁。目视左手。

 
       图 10-23 

B、不停,左拳向右、向上、向前圈捶,左臂微曲,拳面向右,拳心

朝下,高与眼平。当左拳至体前时,右掌按在左腕尺侧之。目视前

方。
(如图 10-24) 

 
      图 10-24 

162 
②右虚步右圈捶 

A、双脚不动,上体半面左转(面对南方)。左拳变掌,向前、向左

封手。右掌变拳,直臂自然下垂于大腿旁。目视左手。
(如图 10-

25) 

 
      图 10-25 

B、不停、右脚移至左脚前方成右虚步。右拳向右、向上、向前圈捶,

右臂曲肘,拳面向左,拳心朝下,高与眼平。当右拳至体前时,左

掌按在右腕尺侧之上。目视右侧(西方)前方。
(如图 10-26) 

 
    图 10-26 

163 
③右弓步左圈捶 

A、右脚向右侧开步,身体右转(面对西方)成右弓步。右拳变掌,

向前、向右封手。同时,左掌变拳、直臂自然下垂于右腿旁。目视

左手。
(如图 10-27) 

 
       图 10-27 

B、不停,左拳向左、向上、向前圈捶,左臂微曲,拳面向右,拳心

朝下,高与眼平。当左拳至体前时,右掌按在左腕尺侧之上。目视

前方。
(如图 10-28) 

 
       图 10-28 

164 
④左轧脚 

双手不动。左脚掌外撇,提起左脚、左脚掌外旋使脚尖朝左,用 

脚底向前下方蹬踩。脚掌高与胫骨平。目视前方。
(如图 10-29) 

 
     图 10-29 

第五组合 左弓步右圈、左虚步左圈、左弓步右圈、右轧脚 

①左弓步右圈捶 

A、左脚向前上步成左弓步,左拳变掌,

向前、向左封手。同时,右掌变拳,直

臂自然下垂于体右后方。目视左手。

(如图 10-30) 

      

 图 10-30 

165 
B、不停,右拳向右、向上、向前圈捶,右臂微曲,拳面向左,拳心 

朝下,高与眼平。当右拳至体前时,左掌握住右腕。目视前方。
(如 

图 10-31) 

 
图 10-31 

②左虚步左圈捶 

A、双脚不动,上体半面右转(面对北方)。右拳变掌,向前、向右

封手。左掌变拳,直臂自然下垂于体左后方。目视左手。
(如图 10

-32) 

 
      图 10-32 

166 
B、左脚移至右脚前方成左虚步。左拳向左、向上、向前圈捶,左臂 

曲肘,拳面向右,拳心朝下,高与眼平。当左拳至体前时,右掌按

在左腕尺侧之上。目视左侧(西方)前方。
(如图 10-33) 

 
   图 10-33 

③左弓步右圈捶 

A、左脚向左侧开步,身体左转(面对西方)成左弓步。左拳变掌,

向前、向左封手。右掌变拳、直臂自然下垂与体右后方。
(如图 10

-34) 

 
        图 10-34 

167 
B、不停,右拳向右、向上、向前圈捶,右臂微曲,拳面向左,拳心 

朝下,高与眼平。当右拳至体前时,左掌握住右腕。目视前方。
(如

图 10-35) 

 
         图 10-35 

④右轧脚 

双手不动。左脚掌外撇,提起右脚、右脚掌外旋使脚尖朝右,用 

脚底向前下方蹬踩。脚掌高与胫骨平。目视前方。
(如图 10-36) 

 
      图 10-36 

168 
收势  转身左七星势 

右脚向前落步,身体左后转(面向东方),左脚后移半步成左七星步。 

同时,两手握拳,向上、向前绕环至体前成左七星势。
(如图 10-

37) 

 
      图 10-37 

要领:第十路由左右圈捶、轧脚组成。左右凡五次。圈捶可以与各 

种步型相配合而用,螳螂拳的套路中有弓步圈捶、玉环步圈捶、虚 

步圈捶、马步圈捶、丁步圈捶、仆步圈捶、中步圈捶。以其形式来 

分,可分为单手圈捶、双手圈捶以及左右连环圈捶。圈捶是螳螂拳 

的重要手法之一。 

①圈捶亦有人称之为“贯拳”。拳从侧下方向斜上方弧形横击,臂微

屈,拳眼斜向下,力达拳面。 

②两手密切配合,一手封手,另一手圈捶。
“左封右圈、右封则左圈”

两手的向后次序分明,亦应成浑然一体,不可封手、圈捶相脱节 

169 
功用:(以右势为例) 

甲:蓝裤者;乙:黑裤

者。 

①右圈捶:甲:左冲拳

攻乙上路。乙:左手封

甲左手,右拳圈击甲左侧

太阳穴。
(如图 10-38) 

图 10-38 

②左圈捶 

甲:右冲拳攻乙上路。乙:

右手封甲右手,左拳圈击

甲右侧太阳穴。
(如图 10

-39) 

图 10-39 

③轧脚:乙:用左脚掌底轧甲右脚胫

骨。
(如图 10-40) 

图 10-40 

170 
 

第十一路   金鸡锁喉   
玉环步锁喉、轧脚组合 

起势:左七星势 

面向东方,以第十路的收势动作左七

星势为起势。
(如图 11-1) 

        

图 11-1  

第一组合 左玉环步右锁喉、右轧脚 

①左玉环步右锁喉 

左脚前移半步,脚掌着地,成左

玉环步。左拳变鹰爪,向前下抓

握;同时,右拳变为鹰爪,向前抓

出,肘微曲,手心朝前,高与颈

平。左爪手心向下,收于右肘下

方。目视前方。
(如图 11-2) 

图 11-2 

171 
②右轧脚 

双手不动。双腿挺膝站立,左脚掌外撇,提起右脚、右脚掌外旋使

脚尖朝右,用脚底向前下方蹬踩。脚掌高与胫骨平。目视前方。
(如

图 11-3) 

 
      图 11-3 

第二组合 右玉环步左锁喉、左轧脚 

①右玉环步左锁喉 

右脚向前落步,成右玉环步。右

腕内旋,右鹰爪向下抓握;
同时,

左爪向前抓出,肘微曲,手心朝

前,高与颈平。右爪手心向下,

收于左肘下方。目视前方。
(如

图 11-4) 

图 11-4 

172 
②左轧脚 

双手不动。双腿挺膝站立;
左脚掌外撇,

提起左脚、左脚掌外旋使脚尖朝左,用

脚底向前下方蹬踩。脚掌高与胫骨平。

目视前方。
(如图 11-5) 

图 11-5 

第三组合 左玉环步右锁喉、右轧脚 

①左玉环步右锁喉 

左脚向前落步,成左玉环步。左腕内旋,左鹰爪向下抓握;同时,

右爪向前抓出,肘微曲,手心朝前,高与颈平。左爪手心向下,收

于右肘下方。目视前方。
(如图 11-6) 

 
          图 11-6 

②右轧脚 

173 
双手不动。双腿挺膝站立,左脚掌

外撇,提起右脚、右脚掌外旋使脚

尖朝右,用脚底向前下方蹬踩。脚

掌高与胫骨平。目视前方。
(如图

11-7) 

图 11-7 

第四组合 右玉环步左锁喉、左轧脚 

①右玉环步左锁喉 

右脚向前落步,成右玉环步。右腕内旋,右鹰爪向下抓握;同时,

左爪向前抓出,肘微曲,手心朝前,高与颈平。右爪手心向下,收

于左肘下方。目视前方。
(如图 11-8) 

 
          图 11-8 

②左轧脚 

174 
双手不动。双腿挺膝站立;左脚掌外

撇,提起左脚、脚掌外旋使脚尖朝左,

用左脚底向前下方蹬踩。脚掌高与胫

骨平。目视前方。
(如图 11-9) 

图 11-9 

第五组合 左玉环步右锁喉、右轧脚 

①左玉环步右锁喉 

左脚向前落步,成左玉环步。左腕内旋,左鹰爪向下抓握;同时,

右爪向前抓出,肘微曲,手心朝前,高与颈平。左爪手心向下,收

(如图 11-10) 
于右肘下方。目视前方。

 
          图 11-10 

②右轧脚 

175 
双手不动。双腿挺膝站立,左脚掌外撇,提起右脚、脚掌外旋使脚

尖朝右,用右脚底向前下方蹬踩。脚掌高与胫骨平。目视前方。
(如

图 11-11) 

 
图 11-11 

收势  转身左七星势 

右脚向前落步,身体左后转(面向西方),左脚后移半步成左七星步。 

同时,两手握拳,向上、向前绕环至体前成左七星势。
(如图 11- 

12) 

 
         图 11-12 

176 
要领:第十一路较为简单,由玉环步锁喉、轧脚组成。左右凡五次。

金鸡锁喉亦称金鸡摄素、金鸡叉喉;名称虽异但动作招式毫无二致。 

 ① 锁喉的手型用“鹰爪”
。“鹰爪”的手型: 拇指张开,四指并拢, 

五指指关节用力紧扣。
(如图 11-13) 

                     
                        图 11-13 

②十指用力内扣,力透手指前端和指尖。 

③两手配合得当,封手、锁喉次序分明而不脱节。 

④锁喉的部位,虎口应卡准喉部甲状软骨(喉结)和舌骨之间,这

样才能封闭住气管,使呼吸阻隔。拇指和其余四指收紧则应紧锁颈

部左右颈总动脉。从而才能达到使脑部血液循环受阻而滞止的目的。
 

功用:(以右势为例) 

甲:蓝裤者;乙:黑裤者。 

①锁喉:甲:右拳攻乙。乙:

左手拿甲右手,上左脚逼进,用

右爪锁甲喉咙。
(如图 11-14) 

图 11-14 

177 
②轧脚:甲:左手上推,化解锁喉之危。乙:用右脚掌底轧甲右脚

胫骨。
(如图 11-15) 

 
        图 11-15   

178 
 
第十二路   黄莺啄眼    
弓步抢眼、轧脚组合 

起势:左七星势 

面向西方,以第十一路的收势动作左七星势为起势。(如图 12-1) 

 
        图 12-1 

第一组合 左弓步左封手、右抢眼、右轧脚 

①左弓步左封手、右抢眼 

A、左脚向前落步,成左弓步。左拳变掌、

向前、向下封按,掌心朝下,指尖朝右。 

右拳变“剑指”,手心向下,收至右腹前。

目视前方。
(如图 12-2) 

图 12-2 

179 
B、不停,双脚不动,右手“剑指”向前、向上直插而出。手心向下,

指尖高与眼平。左手曲肘横臂、掌心向下,收于右肘下方。目视前

方。
(如图 12-3) 

 
            图 12-3 

②右轧脚 

双手不动。左脚掌外撇,提起右脚、脚掌外旋使脚尖朝右,用脚底

向前下方蹬踩。脚掌高与胫骨平。目视前方。
(如图 12-4) 

 
                       图 12-4 

180 
第二组合 右弓步右封手、左抢眼、左轧脚 

①右弓步右封手、左抢眼 

A、右脚向前落步,成右弓步。右剑指变掌,向下封按,掌心朝下,

指尖朝左。左掌变“剑指”
,手心向下,收至左腹前。目视前方。
(如

图 12-5) 

 
         图 12-5 

B、不停,双脚不动,左手“剑

指”向前、向上直插而出。手

心向下,指尖高与眼平。右手

曲肘横臂、掌心向下,收于左

肘下方。目视前方。
(如图 12

-6) 

                         图 12-6 

181 
②左轧脚 

双手不动。右脚掌外撇,提起左脚,脚掌外旋使脚尖朝左,用脚底

向前下方蹬踩。脚掌高与胫骨平。目视前方。
(如图 12-7) 

 
      图 12-7 

第三组合 左弓步左封手、右抢眼、右轧脚 

①左弓步左封手、右抢眼 

A、左脚向前落步,成左弓步。左拳变

掌、向前、向下封按,掌心朝下,指尖

朝右。右拳变“剑指”手心向下,收至

右腹前。目视前方。
(如图 12-8) 

图 12-8 

B、不停,双脚不动,右手“剑指”向前、向上直插而出。手心向下, 

182 
指尖高与眼平。左手曲肘横臂、掌心向下,收于右肘下方。目视前

方。
(如图 12-9) 

 
           图 12-9 

②右轧脚 

双手不动。左脚掌外撇,提起右脚、脚掌外旋使脚尖朝右,用脚底

向前下方蹬踩。脚掌高与胫骨平。目视前方。
(如图 12-10) 

 
       图 12-10 

第四组合 右弓步右封手、左抢眼、左轧脚 

183 
①右弓步右封手、左抢眼 

A、右脚向前落步,成右弓步。右剑指变掌,向下封按,掌心朝下,

指尖朝左。左掌变“剑指”
,手心向下,收至左腹前。目视前方。
(如

图 12-11) 

 
图 12-11 

B、不停,双脚不动,左手“剑指”向前、向上直插而出。手心向下,

指尖高与眼平。右手曲肘横臂、掌心向下,收于左肘下方。目视前

方。
(如图 12-12) 

 
            图 12-12 

184 
②左轧脚 

双手不动。右脚掌外撇,提起左脚,脚掌外旋使脚尖朝左,用脚底

向前下方蹬踩。脚掌高与胫骨平。目视前方。
(如图 12-13) 

 
       图 12-13 

第五组合 左弓步左封手、右抢眼、右轧脚 

①左弓步左封手、右抢眼 

A、左脚向前落步,成左弓步。左拳变

掌、向前、向下封按,掌心朝下,指尖

朝右。右拳变“剑指”手心向下,收至

右腹前。目视前方。
(如图 12-14) 

图 12-14 

B、不停,双脚不动,右手“剑指”向前、向上直插而出。手心向下, 

185 
指尖高与眼平。左手曲肘横臂、掌心向下,收于右肘下方。目视前

方。
(如图 12-15) 

 
             图 12-15 

②右轧脚 

双手不动。左脚掌外撇,提起右脚、脚掌外旋使脚尖朝右,用脚底

向前下方蹬踩。脚掌高与胫骨平。目视前方。
(如图 12-16) 

 
图 12-16 

收势  转身左七星势 

186 
右脚向前落步,身体左后转(面向东方),左脚后移半步成左七星步。 

同时,两手握拳,向上、向前绕环至体前成左七星势。
(如图 12-

17) 

 
图 12-17 

要领:第十二路亦较为简单,由弓步抢眼、轧脚组成。左右凡五次。 

抢眼亦称“糊眼”
。《少林衣钵真传・短打要领》
“闪步进而护眼,见 

护眼而即底漏”之“护眼”似是“糊眼”之误。糊眼是“糊”对方 

的眼,并非防护自己的眼。这是进攻对方眼睛的手法。自古以来“取 

眼”即挖眼珠这一招法的名称颇多,诸如:
“二龙夺珠”
、“黄莺啄眼”
、 

“采手取眼”
、“黄莺戳眼”
、“指天换日”等等,其实都是一样。 

①剑指:中指、食指伸直、绷紧,张开;其余三指第一第二关节弯

屈。也可以拇指压住无名指、小指第一节,食指、中指伸直、张开。 

②前插手食指、中指贯透劲力。两指张开的距离与双眼距离相同。 

187 
功用:(以右势为例) 

甲:蓝裤者;乙:黑裤者。 

①抢眼:甲:右冲拳攻乙上路。乙:左手搂封甲右手,右手插甲眼

球。
(如图 12-18) 

 
         图 12-18 

②轧脚:甲:左手上架。乙:用左脚掌底轧甲右脚胫骨。
(如图 12

-19) 

 
图 12-19 

188 
 
第十三路   低牵    
吞塌步低牵、弓步崩捶、轧脚组合 

起势:左七星势 

面向东方,以第十二路的收势动作左七

星势为起势。
(如图 13-1) 

      

图 13-1 

第一组合 右吞塌步左低牵、左弓步左崩捶、右轧脚 

①右吞塌步左低牵 

左脚向前开步、脚掌着地。左手直臂

下垂于体前。不停,身体右转,成右

吞塌步。同时,左手向前、向右划弧

至右膝旁,拳面朝下。右拳变掌,握

住左前臂。头向左侧拧转,目视东方。

(如图 13-2)                  

图 13-2 

189 
②左弓步左崩捶 

身体左转(面对东方),成左弓步。右掌向下按掌、然后握拳。左臂

屈肘使左拳收至胸前,向外翻臂,以拳背由胸前向前崩出。左拳心

朝后,拳面高与眼平。右拳心朝下,置于左肘下方。目视前方。
(如

图 13-3) 

 
       图 13-3 

③右轧脚 

双手不动。左脚掌外撇,提起右脚、脚

掌外旋使脚尖朝右,
用脚底向前下方蹬

踩。脚掌高与胫骨平。目视前方。
(如

图 13-4) 

图 13-4 

190 
第二组合 左吞塌步右低牵、右弓步右崩捶、左轧脚 

①左吞塌步右低牵 

右脚向前落步。右手直臂下垂于体前。不停,身体左转,成左吞塌

步。同时,右手向前、向左划弧至左膝旁,拳面朝下。左拳变掌,

握住右前臂。头向右侧拧转,目视东方。
(如图 13-5) 

   
        图 13-5(正向)          图 13-5(背向)   

②右弓步右崩捶 

身体右转(面对东方),成右弓步。

左掌向下按掌、然后握拳。右臂屈肘

使右拳收至胸前,向外翻臂,以拳背

由胸前向前崩出。右拳心朝后,拳面

高与眼平。左拳心朝下,置于右肘下

方。目视前方。
(如图 13-6) 

                                         图 13-6 

191 
③左轧脚 

双手不动。右脚掌外撇,提起左脚、脚掌外旋使脚尖朝左,用脚底

向前下方蹬踩。脚掌高与胫骨平。目视前方。
(如图 13-7) 

 
      图 13-7 

第三组合 右吞塌步左低牵、左弓步左崩捶、右轧脚 

①右吞塌步左低牵 

左脚向前落步。左手直臂下垂于体

前。不停,身体右转,成右吞塌步。

同时,左手向前、向右划弧至右膝

旁,拳面朝下。右拳变掌,握住左

前臂。头向左侧拧转,目视东方。

(如图 13-8) 

图 13-8 

②左弓步左崩捶 

192 
身体左转(面对东方),成左弓步。右掌向下按掌、然后握拳。左臂

屈肘使左拳收至胸前,向外翻臂,以拳背由胸前向前崩出。左拳心

朝后,拳面高与眼平。右拳心朝下,置于左肘下方。目视前方。
(如

图 13-9) 

 
        图 13-9 

③右轧脚 

双手不动。左脚掌外撇,提起右脚、脚

掌外旋使脚尖朝右,
用脚底向前下方蹬

踩。脚掌高与胫骨平。目视前方。
(如

图 13-10) 

图 13-10 

第四组合 左吞塌步右低牵、右弓步右崩捶、左轧脚 

193 
①左吞塌步右低牵 

右脚向前落步。右手直臂下垂于体前。不停,身体左转,成左吞塌

步。同时,右手向前、向左划弧至左膝旁,拳面朝下。左拳变掌,

握住右前臂。头向右侧拧转,目视东方。
(如图 13-11) 

   
图 13-11(正向)        图 13-11(背向) 

②右弓步右崩捶 

身体右转(面对东方),成右弓步。

左掌向下按掌、然后握拳。右臂屈肘

使右拳收至胸前,向外翻臂,以拳背

由胸前向前崩出。右拳心朝后,拳面

高与眼平。左拳心朝下,置于右肘下

方。目视前方。
(如图 13-12) 

图 13-12 

③左轧脚 

194 
双手不动。右脚掌外撇,提起左脚、

脚掌外旋使脚尖朝左,用脚底向前下

方蹬踩。脚掌高与胫骨平。目视前方。

(如图 13-13) 

        

图 13-13 

第五组合 右吞塌步左低牵、左弓步左崩捶、右轧脚 

①右吞塌步左低牵 

左脚向前落步。左手直臂下垂于体前。不停,身体右转,成右吞塌

步。同时,左手向前、向右划弧至右膝旁,拳面朝下。右拳变掌,

握住左前臂。头向左侧拧转,目视东方。
(如图 13-14) 

 
图 13-14 

195 
②左弓步左崩捶 

身体左转(面对东方),成左弓步。右掌向下按掌、然后握拳。左臂

屈肘使左拳收至胸前,向外翻臂,以拳背由胸前向前崩出。左拳心

朝后,拳面高与眼平。右拳心朝下,置于左肘下方。目视前方。
(如

图 13-15) 

 
       图 13-15 

③右轧脚 

双手不动。左脚掌外撇,提起右脚、

脚掌外旋使脚尖朝右,用脚底向前下

方蹬踩。脚掌高与胫骨平。目视前方。

(如图 13-16) 

图 13-16 

196 
收势  转身左七星势 

右脚向前落步,身体左后转(面向西方),左脚后移半步成左七星步。 

同时,两手握拳,向上、向前绕环至体前成左七星势。
(如图 13- 

17) 

 
          图 13-17 

要领:第十三路由吞塌低牵、弓步崩捶、轧脚组成。左右凡五次。 

动作并不繁杂。吞塌步的步型与反弓步相似。 

①由弓步转为吞塌步及由吞塌步转为弓步时,要求转体迅速、灵活、

自如。下垂的手臂随体转动,前臂内旋。力点在下垂之前臂的前端。 

②崩捶要求两手相互配合协调,左手封、右手崩,右手封则左手崩。

封手与崩捶不能脱节,力点在崩出的拳之拳背上。 

功用:(以右势为例) 

甲:蓝裤者;乙:黑裤者。 

低牵:乃破正踢腿之招数。运用弓步变吞塌步使身体转向,避开对 

197 
方之踢腿。巧妙地运用前臂的内旋力化掉对方的攻击力。弓步变吞

塌步转体已经使其腿踢空,加上手前臂的旋格对方的攻击力已完全

消失。所以,亦称为“拐避”。
“拐”就是弓步变吞塌步、转体。
“避”

令对手踢空。 

低牵:①甲:右脚踢乙。乙:吞塌步低牵(如图 13-18) 

 
         图 13-18 

崩捶:甲:右脚落地,右冲拳攻乙头部。乙:左手封甲右手,右拳

崩击甲头部。
(如图 13-19) 

 
         图 13-19 

198 
③轧脚:甲:左手格挡乙右崩捶。
(如图 13-20) 

 
       图 13-20 

乙:左脚掌底轧甲右脚胫骨。
(如图 13-21) 

 
         图 13-21 

   

199 
 

第十四路  磨盘掌   
中步磨盘掌、轧脚组合 

起势:左七星势 

面向西方,以第十三路的收势动作左

七星势为起势。
(如图 14-1) 

          

图 14-1 

第一组合 左中步左磨盘掌、右轧脚 

①左中步左磨盘掌 

A、左脚向前落步,开步站立。双拳变掌, 

掌心朝下。左掌在前,右掌在后,高与 

胸平。目视前方。
(如图 14-2) 

图 14-2 

B、不停,腰向左旋、左肘微屈、左掌由前向左、向后平云收至胸前。 

200 
同时,右掌用小指一侧向前推出。右肘微屈、屈腕、掌外沿向前,

高与肩平。两掌心均朝下,目视前方。
(如图 14-3) 

 
                         图 14-3 

C、不停,左脚向前跨步,右脚在后随即拖步跟进、成左中步。右掌

向右、向后平云收至胸前。同时,腰向右旋,左掌以小指一侧胸前

平推而出。左肘微屈、左腕微内扣使掌外侧朝前,高与肩平。目视

前方。
(如图 14-4) 

 
        图 14-4 

②右轧脚 

201 
双手不动。左脚掌外撇,提起右脚、脚

掌外旋使脚尖朝右,
用脚底向前下方蹬

踩。脚掌高与胫骨平。目视前方。
(如

图 14-5) 

      

   

图 14-5 

第二组合 右中步右磨盘掌、左轧脚 

①右中步右磨盘掌 

A、右脚向前落步,成中步。左掌由前向后收至胸前。同时,右掌在 

左掌上方以小指一侧向前推出。右肘微屈、屈腕、掌外沿向前,高 

与肩平。两掌心均朝下,目视前方。
(如图 14-6) 

 
           图 14-6 

202 
B。不停,腰向右旋、右掌由前向右、向后平云收至胸前。同时,左

掌用小指一侧向前推出;左肘微屈、屈腕、掌外沿向前,高与肩平。

目视前方。
(如图 14-7) 

 
         图 14-7 

C、不停,右脚向前跨步,左脚在后随即拖步跟进、成右中步。左掌

向后收至胸前。同时,右掌在左掌上方以小指一侧向前平推而出。

右肘微屈、右腕微内扣使掌外侧朝前,高与肩平。目视前方。
(如图

14-8) 

 
           图 14-8 

203 
②左轧脚 

双手不动。右脚掌外撇,提起左脚、脚掌外旋使脚尖朝左,用脚底

向前下方蹬踩。脚掌高与胫骨平。目视前方。(如图 14-9) 

 
       图 14-9 

第三组合 左中步左磨盘掌、右轧脚 

①左中步左磨盘掌 

A、左脚向前落步,成中步。右掌由前向 

后收至胸前。同时,左掌在右掌上方以 

小指一侧向前推出。左肘微屈、屈腕、 

掌外沿向前,高与肩平。两掌心均朝下, 

目视前方。
(如图 14-10) 

图 14-10 

B、不停,腰向左旋、左掌由前向左、向后平云收至胸前。同时,右

掌用小指一侧向前推出;右肘微屈、屈腕、掌外沿向前,高与肩平。 

204 
目视前方。
(如图 14-11) 

 
           图 14-11 

C、不停,左脚向前跨步,右脚在后随即拖步跟进、成左中步。右掌

向后收至胸前。同时,左掌在右掌上方以小指一侧向前平推而出。

左肘微屈、左腕微内扣使掌外侧朝前,高与肩平。目视前方。
(如图

14-12) 

 
         图 14-12 

②右轧脚 

205 
双手不动。左脚掌外撇,提起右脚、

脚掌外旋使脚尖朝右,用脚底向前下

方蹬踩。脚掌高与胫骨平。目视前方。

(如图 14-13) 

        

图 14-13 

第四组合 右中步右磨盘掌、左轧脚 

①右中步右磨盘掌 

A、右脚向前落步,成中步。左掌由前向后收至胸前。同时,右掌在 

左掌上方以小指一侧向前推出。右肘微屈、屈腕、掌外沿向前,高 

与肩平。两掌心均朝下,目视前方。
(如图 14-14) 

 
          图 14-14 

B、不停,腰向右旋、右掌由前向右、向后平云收至胸前。同时,左 

206 
掌用小指一侧向前推出;左肘微屈、屈腕、掌外沿向前,高与肩平。

目视前方。
(如图 14-15) 

 
         图 14-15 

C、不停,右脚向前跨步,左脚在后随即拖步跟进、成右中步。左掌

向后收至胸前。同时,右掌在左掌上方以小指一侧向前平推而出。

右肘微屈、右腕微内扣使掌外侧朝前,高与肩平。目视前方。
(如图

14-16) 

 
          图 14-16 

②左轧脚 

207 
双手不动。右脚掌外撇,提起左脚、脚掌外旋使脚尖朝左,用脚底

向前下方蹬踩。脚掌高与胫骨平。目视前方。(如图 14-17) 

 
       图 14-17 

第五组合 左中步左磨盘掌、右轧脚 

①左中步左磨盘掌 

A、左脚向前落步,成中步。右掌由前向 

后收至胸前。同时,左掌在右掌上方以 

小指一侧向前推出。左肘微屈、屈腕、 

掌外沿向前,高与肩平。两掌心均朝下, 

目视前方。(如图 14-18) 

图 14-18 

B、不停,腰向左旋、左掌由前向左、向后平云收至胸前。同时,右

掌用小指一侧向前推出;右肘微屈、屈腕、掌外沿向前,高与肩平。 

目视前方。
(如图 14-19) 

208 
 
          图 14-19 

C、不停,左脚向前跨步,右脚在后随即拖步跟进、成左中步。右掌

向后收至胸前。同时,左掌在右掌上方以小指一侧向前平推而出。

左肘微屈、左腕微内扣使掌外侧朝前,高与肩平。目视前方。 

(如图 14-20) 

 
        图 14-20 

②右轧脚 

双手不动。左脚掌外撇,提起右脚、脚掌外旋使脚尖朝右,用脚底

向前下方蹬踩。脚掌高与胫骨平。目视前方。
(如图 14-21) 

209 
 
        图 14-21 

收势  转身左七星势 

右脚向前落步,身体左后转(面向东方),左脚后移半步成左七星步。 

同时,两手握拳,向上、向前绕环至体前成左七星势。
(如图 14-

22) 

 
      图 14-22 

要领:第十四路由磨盘掌、轧脚组成。左右凡五次。磨盘掌有左磨 

210 
盘与右磨盘之分。磨盘掌是一组连环的动作。顾名思义,磨盘乃周

而复始、旋转不息的绕行;磨盘掌就是双掌交替往复,周而复始、

连绵不断地运动。其特点是:双掌运行的路线呈平圆,势势相随、

左右连贯。除了双掌的运行协调外,还必须身法、步法的配合才能

做到“手到步到”。 

功用:(以右势为例) 

甲:蓝裤者;乙黑裤者。 

连续进攻的手法,右掌往右拨开对方的来手,以左掌外侧击其颈部,

当对手招架我的左掌时,我的左掌迅即改为封拨其招架之手,以右

掌外侧攻其颈部。磨盘掌是手、步同时攻击对手的招式,每出一掌,

步必同时前移,以整体逼进。 

①磨盘掌  甲:右手攻乙。乙:右掌平磨(云)封甲右手,左掌平

砍甲颈。
(如图 14-23) 

 
          图 14-23 

211 
甲:撤步,左手招架乙左掌。乙:逼步,左掌封甲左手,右掌直出

以掌锋砍击甲颈部。
(如图 14-24) 

 
          图 14-24 

②轧脚 甲:撤步,右手上架防乙右掌。乙:左脚掌底轧甲右脚胫骨。

(如图 14-25) 

 
        图 14-25 

212 
 

收势还原 
至此,十四路演练完毕。整个套路的还原动作: 

承接第十四路的收势动作(面向东方)左七星势。
(如图收势-1) 

 
      收势-1 

左脚后收于右脚前,脚掌着地。双拳变掌,自

然下垂。身体右转(面向南方)
,成并步站立。

双掌分贴于大腿两侧,指尖朝下。目视前方。

(如图收势-2) 

收势-2 

要领:挺胸、塌腰。下颌微收,精神专注、呼吸自然。 

功用:凝神聚气,引气归元。 

213 
附录 
黄钻明师从“20 年代学艺于上

海精武会,得明师罗光玉传授,

后将七星螳螂拳引入广州”之

郭子硕。是郭子硕的传承人之

一,名字载入八十年代出版之

《广州市市誌・民间体育》
。 

黄钻明习武六十年。七星螳螂

拳第四代传人。世界功夫武术

段位八段, 获世界功夫武术段位制总会颁发《武术成就奖》
。 

国家一级武术裁判。曾任广东省精武会顾问。  广州市武术协会第

三届、第七届委员。广州市螳螂拳会始创人之一,现任广州市螳螂

拳会副会长。 

  从事武术教学四十多年,七、八十年代曾在广州市武术馆、广州

人民公园、荔湾体育场、广东省省体育场、沙面网球场等武术辅导 

站教学。2000 年创办《广州奥林匹克花园武术学校》
。有丰富的教学

经验。 

曾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运动会开幕式《少儿武术表演》

的教练工作。八十年代曾多次担任广州市武术比赛裁判、裁判长。

在国内和国际武术比赛中获得过众多奖项。近十年来,多次带队参

加香港国际武术交流。在港澳、东南亚、加拿大、美国等地享有声

誉。 

214 
荣任李锦荣国际七星螳螂拳总会荣誉会长。 

荣任香港太极梅花螳螂拳总会荣誉会长。 

长期以来专注于中国传统文化与武术文化的研究,致力于弘扬中华

文化与普及武学知识。近期发表了武术书籍作品 15 本。是一位著书

立说的武学家。 

已发表的作品名称 

(1)螳螂拳知闻录         

(2)我说少林衣钵真传之分金截脉 

(3)匕首春秋               

(4)七星螳螂拳之《八肘拳》 

(5)少儿武术丛书之《少儿南拳》  

(6)七星螳螂拳之《飞雁掌》 

(7)七星螳螂拳之《连环锦套》  

(8)七星螳螂拳之《螳螂捕蝉拳》 

(9)七星螳螂拳之《大架式拳》   

(10)七星螳螂拳之《梅花拳》 

(11)七星螳螂拳之《小架式拳》  

(12)七星螳螂拳之《梅花手拳》 

(13)七星螳螂拳之《梅花落拳》 

(14)七星螳螂拳之《螳螂偷桃拳》 

(15)七星螳螂拳之《螳螂十四手》 

215 
已经发表的作品 封面图片 

    
 

    
 

216 
    
 

    
 

217 
 

    
 

    
 

218 
    
 

       
全书完 

谢谢您的支持! 

219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