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

"#$"%&&
( )*%+'
' &,"- 化 学 进 展
!"#
!$%&'()*+
,-$.$0).

!
二茂铁基环氧衍生物
$ !!
王建军 ! 丁恒春 $ ! 倪沛红 $ ! 戴礼兴 $ ! 高 ! 强 " !!
!$4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 江苏省先进高分子材料设计 及 应 用 重 点实 验 室 ! 苏 州 "$%$"*# "4江 南
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无锡 "$-$"""

摘!要!二茂铁基环氧的分子结构中同时含有环氧和二茂铁"是一类兼具化学活性和多功能性的特殊材料!
这类材料具有单体结构多样性和聚合物的多功能性"近年 来 对 其 制 备 方 法 和 应 用 的 研 究 受 到 广 泛 关 注! 研
究者们已利用二茂铁醛#酮#烯#氯醇#双醇#乙酰氯等为中间体"制备出二十多种小分子化合物! 采用二茂铁
接枝环氧聚合物或含烯单体自由基聚合"分别得到多种 结 构 的 聚 合 物! 本 文 在 综 述 二 茂 铁 基 环 氧 制 备 方 法
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这类材料的结构稳定性! 研究 发 现"当 二 茂 铁 处 于 环 氧 的 邻 位 时"极 易 形 成 卡 宾 结
构"使得环氧开环并重排成醛! 通过列举典型研究实例"阐 明 其在 功 能 材 料#传 感 介 质#燃 速 催 化#催 化 剂 配
体以及药物合成等方面的应用"并就其在材料表界面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二茂铁!环氧!功能性聚合物!燃速催化剂
中图分类号!+,*$%5n*"-.-!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0
"'$1#"#$%$#&0
#'%*0
#'

!
>.
(("2
.'.
EH&)
.$VD"P+ G.
(/W&,
/W.
)
$ !! $ $ $ " !!
#)%( .
+)%6
"% !?+
%( *$
%(2
'"% !@+<$
+'0%( !?)+!+
A+%( !4)0 B+
)%(
#$&U
1-.)0
< >+
3 8-
9('
-"('
3 (:B?D-
.*+
? I<.*
"1(.-
7/(7
3,+
'S+
01). -
.? B##7
1*-
"1(." 2(7
7+)+(:2!+
,10
"'3"
2!+
,1*
-7^.)1
.++
'1.) -
.? ;-
"+'
1-7
0=*
1+.*
+" =((*
!(% V.1
D+'
01"
3" =<G
!(< "$%$"*" 2!1
.-% "&>+
3 8-
9('
-"('
3 (:
^*
(H"
+F"
17
+0" ;1
.10
"'3 (:^?<*
-"1
(." 2(7
7+)+(:A+
F"1
7+b27
("!1
.)" U
1-.).-
. V.1
D+'
01"
3" [<F1"$-$""" 2!1
.-$

78)
,(&2
,!I+
''(*
+.+
H9-
0+? +
#(F3 (:"
!+0
#+*
1-7*
!+,1
*-70
"'<*
"<'
+10*
(,#(0
+? (:+
#(F3 -
.? :
+''
(*+
.+&A!+
0+
,-
"+'
1-7
09+
!-D+-
00"
'<*
"<'
-77
3 ?1
D+'
0+,(.(,+
'0-
.? ,<7
"1
:<.*
"1(.-
7#(7
3,+
'0&@
.'+
*+."3+
-'0
" ,('
+-"
"+."
1(. 1
0
:
(*<0
+? (. 0
3."
!+"
1*-
##'
(-*
!+0-
.? -
##7
1*-
"1(.0?<+"
( "
!+1
'!1
)! *
!+,1
*-7-
*"1
D1"
3 -
.? ,<7
"1
:<.*
"1(.-
71"
3&;('
+
"
!-. "
%+."
3 0
,-7
7,(7
+*<7
+0(::
+''
(*+
.+H
9-0
+? +
#(F3 !-
D+9+
+. 0
3."
!+0
1G+
? D1
-:+
''(*
+.37-
7?+
!3?+
0" X+
"(.+
0"
-
7X+
.+" *
!7('
(!3?'
1.0
" ?1
(70
" ('*
!7('
(-*
+"371
."+
',+
?1-
"+0
"-.? #(7
3,+
'1G
+? ?+
'1D-
"1D+
0!-
D+-
70( 9+
+. ?+
D+7
(#+
?
93 :
+''
(*+
.+H
,(?1
:1
+? +
#(F3 #(7
3,+
'0(':
'++'
-?1
*-7*
(#(7
3,+
'1G
-"1
(. (:)7
3*1
?37+
"!+
'-.? D1
.37
:+'
'(*
+.+
&A!1
0
'
+D1
+%1
."+
.?0"
( (:
:+''
+7+
D-."0
3."
!+"
1*0
"'-
"+)1
+0:
('"
!+#'
+#-
'-"
1(. (:*
(D-
7+."0
30"
+,09-
0+? (. +
#(F3 -
.?
:
+''
(*+
.+&/-
'"1
*<7
-'-
""+
."1
(. !-
09+
+. #-
1? "
( <.?+
'0"
-.? "
!+:
<.?-
,+."
-70
"-91
71
"3 (:"
!+0
+030
"+,0
&A!+D1
*1.-
7
+
#(F3 :
-*1
71
"-"
+0"
!+:
(',-
"1(. (::
+''
(*+
.37*
-'9(.1
<, 1
(.0
" -
.? 1
07-
917
+"(%-
'? '
1.) (#+
.1.) -
.? *
(.0
+E<+
."
1
0(,+
'1G
-"1
(. "
("!+-
7?+
!3?+
&BD-
'1+
"3 (:-
'*!1
"+*
"<'
+0!-
D+-%1
?+'
-.)+(:#("
+."
1-7-
##7
1*-
"1(.01
.-'
+-00
<*!-
0
:
<.*
"1(.-
7,-
"+'
1-7
0" 91
(,+
?1*
-7,+
?1-
"('
0" *
!1'
-7:
+''
(*+
.377
1)-
.?0
" 9<'
.H'
-"+*
-"-
730
"0-
.? -
."1
"<,('-
)+."
0"
-
,(.) ("
!+'
0&S+
"-1
7+?+
F-,#7
+0%1
"! ?1
::
+'+
."*
!+,1
*-70
"'<*
"<'
+0(:#(7
3,+
'0-
'+#'
(D1
?+?"
(17
7<0
"'-
"+-
9(<""
!+1
'
-
##7
1*-
"1(.0
&I1
.-7
73" "
!+:
<"<'
+?+
D+7
(#,+
."-
""!+0
<':
-*+-
.? 1
."+
':-
*+(:,-
"+'
1-7
010#'
(0#+
*"+
?&
9.
+ 0"(
$)!:
+''
(*+
.+% +
#(F3% :
<.*
"1(.-
7#(7
3,+
'0% 9<'
.1.) '
-"+*
-"-
730
"0

收稿! "#$- 年 $" 月" 收修改稿! "#$% 年 * 月" 网络出版! "#$% 年 & 月 $ 日
4"#'&-#,' $ 和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南大学$ 开放课题# 2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3 4h[P5$*#* $ 资助
56783
9: 8;
<<=>>3
9?7
@ AB?
672;
?C3
D;E2;
?=9
;EFG
C7DG
7H3
=D@;
?C3
D3IJ6C
D;# 23
4"#'&-#,' $ " ;
D@ ?
67+>7
D R9
3N7
G?R9
3K9
;L3
Ih7
B[;
A39
;?3
9B3
I
PG
30?
7_?
CE
7<" UC
DC<
?9B3
IP@=G
;?C
3D" `
C;DK
D;D fDC
T79
<C?
B# 23
4h[P5$*#* $ 4
!!J3
997
<>3
D@C
DK;
=?63
9!7
0L;
CE! 8;
DKN
C;DN
=DM<
=@;
47@=4G
D% K
;3jC
;DK
MNC
;DK
D;D47
@=4G
D

!"
"#! $$
%%%&#'
()*
!+,&-
*&*
.!!/'
()'
+001
. 2!+
,10
"'3" "#$% " "& #& $ ! '%* (',#
"./0
.1 化 学 进 展

)$*
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
与活泼的环氧化合物相比"二茂铁为金属有机配
合物"无论是在酸性还是碱性环境中都具有很好的稳
)"" **
定性 ( 自从 $)%$ 年 二 茂 铁 被 首 次 发 现 以 来"研
究者们 已 合 成 了 一 系 列 含 环 氧 结 构 的 二 茂 铁 衍 生
)-* ) %" ,*
物 "这一领域 的 研 究 受 到 国 内 外 学 者 的 关 注 (
) - ('*
但是"有关二茂铁环氧的专题介绍并未见到 ( 二
茂铁具有光电磁等功能性"环氧具有与其他含活泼氢
基团的再反应能力"二者结合将赋予材料具有功能性
和反应性"因此"二茂铁结构的 引 入 将 极 大 地 拓 宽 环
氧化合物的应用领域(

H7
993
G7D7
0A;
<7@ 7
>3_
B< 6;
T7 ; 8C
@7 9
;DK
73I >3
?7D?
C;E =< 二茂铁基环氧的稳定性
;
>>E
CG;
?C3
D<C
D ;
97;
<<=G
6 ;
<I=DG
?C3
D;EL;
?79
C;E
<" AC
3L7
@CG
;E
二茂铁基环氧乙烷是结构最简单的二茂铁基环
L7
@C;
?39
<" G
6C9
;EE
CK;
D@<
" A=9
D09
;?7G
;?;
EB<
?<;
D@ ;
D?C
?=L3
9
氧化合物( 早在 $),- 年"德国研究者首次尝试 合 成
;
K7D?
<" ;
L3DK3
?67
9<4 ) )*
二茂铁基环氧乙 烷 ( 如 图 式 $ 所 示"可 能 由 于 二
:"',
.',
) 茂铁具有比甲基更 强 的 给 电 子 能 力"使 得 二 茂 铁 对
) $# ($" *
$!O
D?9
3@=G
?C3
D 邻位碳 正 离 子 具 有 很 强 的 稳 定 作 用 ( 同 时"
"!F?
;AC
EC
?B3
II7
993
G7D70
A;<
7@ 7
>3_
B< 由于环氧中氧原子 的 电 负 性 较 强"使 环 氧 乙 烷 容 易
)&*
*!FB
D?67
<C<3
II7
993
G7D70
A;<
7@ 7
>3_
B< 亲核开环"形成卡宾 过 渡 结 构"最 终 重 排 成 醛 "因
) % " ) " $ * ($% *
*.$!W;
<7G
;?;
EB<
C<G
6E3
936B
@9C
D< 此这种 '0
位二茂铁环氧具有不稳定性 (
研究发现"苯基可 以 很 好 地 稳 定 环 氧 乙 烷"因 此"双
*."!J3
97B0
J6;
B3T
<:B9
7;G
?C3
D ) $, " $& *
苯基环氧乙 烷 成 为 一 种 重 要 原 料 ( 采用苯基
*.*!F=E
>6=9B
EC@70
L7@C
;?7
@ 7
>3_
C@;
?C3
D
对 '0
位二茂铁基环氧乙烷 进 行 修 饰"可 以 使 其 结 构
*.-!ZC
L7?
6BE
@C3
_C9
;D73
_C@;
?C3
D ) $' *
的稳定性增加( U3
B;D3等 制备了迄今为止唯一
*.%!eC
GCD;
E@C
3E<@7
6B@9
;?C
3D
比较稳定的 '0
位二茂铁环氧化合物(
*.,!Z;
9S7
D<9
7;G
?C3
D
当二茂铁处于环氧 基 的 (0
位 时"化 合 物 非 常 稳
-!/>>E
CG;
?C3
D<3
II7
993
G7D70
A;<
7@ 7
>3_
B< ) $) " "# *
定 "因此可以 认 为! 只 要 二 茂 铁 和 环 氧 之 间 桥
-.$!H=DG
?C3
D;E>3
EBL7
9<3
997
<CD<
接部分足够短或者存在 #桥 接"电 子 流 动 的 结 果 使
-."!WC
3L7
@CG
;EL7
@C;
?39
<
得二茂铁基环氧形成潜在 的 分 子内 给 体0
受 体 体 系"
-.*!J6C
9;EI
799
3G7
DBEE
CK;
D@< 最终使得环氧开环或重排成醛(
-.-!W=9
D09
;?7G
;?;
EB<
?<
-.%!/D?
C?
=L3
9;K
7D?
<
%!J3
DGE
=<C
3D

;< 引言
图式 ;<不稳定 '0
位二茂铁环氧的开环和重排
环氧衍 生 物 是 指 分 子 结 构 中 含 氧 杂 三 环 基
*2
-.3.;< 5679
CDK3
>7DC
DK;
D@ 9
7;9
9;DK
7L7
D?3
I=D<
?;AE
7
团 "通 常 表 现 为 带 有 缩 水 甘 油 基 或 环 氧 乙 烷 基 的
'0
I79
93G
7DB
E7>3
_C@7
<
化 合 物 "可 以 与 氨 ' 酸 ' 酚 ' 醇 ' 硫 醇 等 含 活 泼 氢 的
化 合 物 作 用 "因 此 "具 有 很 强 的 反 应 活 性 ( 早 在 "#
A< 二茂铁基环氧衍生物的合成
世 纪 -# 年 代 后 期 " 环 氧 衍 生 物 就 进 入 商 品 化 生
产 "也 成 为 最 重 要 的 化 学 中 间 体 之 一 % 环 氧 单 体 可 根 据 生 成 环 氧 的 不 同 反 应 机 理"以 下 将 分 别 介
以进行开 环 均 聚 或 开 环 共 聚%环 氧 树 脂 材 料 占 所 绍含二茂铁环氧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有 热 固 性 材 料 的 &# \ ( 环 氧 衍 生 物 在 合 成 药 物 ' *.$!碱催化氯醇制备二茂铁环氧
国防军工'电 子 元 件 制 造'表 面 涂 料'粘 结 剂 等 方 类似于 QC
E D 等 )"$* 所 报 道 苯 基 锂 与 环 氧 氯 丙
L;

&K\]
M& /'
()'
+001
. 2!+
,10
"'3" "#$% " "& #& $ ! '%* (',#
王建军等! 二茂铁基环氧衍生物 综述与评论

)$)*
烷的反应机理"];
?;等 于 $),* 年采用锂化的二茂 J6;
B:3
T<:B试剂作用时"可以制 得 化 合 物 A # 即 *0

铁亲核加 成 环 氧 氯 丙 烷"水 解 分 别 得 到 *0
氯0 羟基
"0 茂铁基0 环氧丁 烷 $ %进 一 步 验 证 "0
$" "0 二茂铁基丙
丙基二茂铁和 $" $v
0双#*0
氯0 羟基丙基$ 二茂铁"进
"0 醛和 $ 当 量 J3
97B0
J6;
B:3
T<:B试 剂 作 用" 也 得 到 化
一步用碱 h+]环氧化得到化合物 ;# 即 "" *0
环氧丙 合物 A( 由于 J3
97B
0J6;
B:3
T<:B试剂合成困难"且 目
基二茂铁或 *0
二茂铁基0 环氧丙烷$ 和 化合物 =
$" "0 标产物的产率较低"使该方法难以推广应用(
# 即 $" $v
0双#"" *0
环氧丙基$ 二茂铁$ "合成路线如图
式 "( 据我们 所 知"这 是 二 茂 铁 基 环 氧 的 最 早 报 道(
随后"该课题组进一步考察反应条件对环氧产物的影
) ""*
响"提高了二茂铁基环氧化合物的产率 (

) "% *
图式 A<由醛或酮 J3
97B
0J6;
B:3
T<:B反应制备二茂铁环氧
*2
-.3.A<H7
993
G7D7
0A;
<7@ 7
>3_
C@7
<I9
3L;
E@7
6B@7
<39:7
?3D7
<
) "% *
ABJ3
97B
0J6;
B:3
T<:B9
7;G
?C3
D

*.*!催化重氮化合物循环氧化制备二茂铁环氧
金 属 催 化 重 氮 化 合 物 与 硫 化 物 反 应"可 以 一 步
) ", *
生成硫叶立德( $))- 年"/K
K;9
8;E等 首次报道了
循环催化转变醛类为 环 氧 的 新 方 法( "##" 年"他 们
图式 =<碱催化氯醇制备二茂铁环氧
) $) *
利用 Y6 " # +/G
$ - 作为催化剂"原位 生 成 的 硫 叶 立 德
*2
-.3.=<H7
993
G7D7
0A;
<7@ 7
>3_
C@7
<I9
3LG
6E3
936B
@9C
D<AB 在 -# c下与二 茂 铁 甲 醛 作 用" 生 成 以 外 消 旋 反 式0
二茂铁0 苯基环氧乙烷为主的二茂铁环氧化合 物
) $) *
A;
<7G
;?;
EB<
C< "0 $0
) $' *
) "* * B "副产物硫 化 物 可 进 一 步 循 环 催 化 再 生 成 硫 叶
$)&, 年"F3
<CD等 以双锂二茂 铁 作 为 原 料"经
立德"如图式 - 所示( 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反应 时
低温 d-# c和 长 时 间 反 应 # $## 6 $ " 亲 核 缩 合 环 氧
间可缩短至 % LC
D"不同的溶剂对产率和产物的立体
氯丙烷"直接制得化合物 ="产率为 --\( 虽然 合 成
选择 性 有 很 大 影 响" 产 率 高 达 )-\ (),\" 并 且 具
工艺简便"但是合成条件苛刻'产率较低(
有高立体选择性# 反式 l
顺 ^)% {% $ ( 产 物 B 中 苯 基
*."!J3
97B0
J6;
B:3
T<:B反应制备二茂铁环氧
取代环氧乙烷中的 氢"在 冰 箱 中 可 以 保 存 & 个 月 不
硫叶立德和氧化硫叶立德的特点是无氧化性
会重排为 酮 类 物 质" 显 示 出 良 好 的 热 力 学 稳 定 性(
能"被 J3
97B和 J6;
B:3
T<:B广 泛 用 于 醛 或 酮 制 备 各
尽管重 氮 盐 的 来 源 受 限" 但 是 该 方 法 是 对 J3
97B
0
种环氧化 合 物"称 之 为 `
36D<
3D0
J39
7B0
J6;
B:3
T<:B反
J6;
B:3
T<:B反应制备二茂铁环氧的很大改进(
应( 二甲基亚甲基硫叶 立 德 # J]* $ " FJ]" 和 二 甲 基
氧代亚甲基 硫 叶 立 德 # J]* $ " F+J]" 是 两 种 最 重 要
) "- *
的试剂"后者即 J3
97B0
J6;
B:3
T<:B试剂 (
) "% *
$)&" 年"R3 9等
D@7 分别以二茂铁甲醛和酮
) $' *
图式 B<硫叶立德媒介环氧化醛制备二茂铁环氧
为起始原料"与上述硫叶立德作用制备二茂铁环氧(
*2
-.3.B < H7
993
G7D7
0A;
<7@ 7
>3_
C@7
<I9
3L;
E@7
6B@7
<AB
如图式 * 所示"由 于 二 甲 基 亚 甲 基 硫 叶 立 德 具 有 较
<
=E>6=9B
EC@7
0L7
@C;
?7@ 7
>3_
C@;
?CD ) $' *
3
高的活性"同时二茂 铁 基 对 于 邻 位 的 碳 正 离 子 具 有
比苯基更强的稳定能力"因此"当二茂铁甲醛与二甲 *.-!烯烃氧化制备二茂铁环氧
基亚甲基硫叶立德作用时"只能得到二茂铁乙醛%如 烯类化合物的氧化制备环氧是一种重要的制备
果 使 用 较 低 活 性 和 较 少 立 构 选 择 性 的 J3
97B0 方法( 但是"由于二茂铁具有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
J6;
B:3
T<:B试 剂"当 " 当 量 试 剂 与 二 茂 铁 甲 醛 作 用 导致氧化法常常 失 败( 例 如!用 臭 氧 氧 化 二 茂 铁 烯
时"可以制得少量化合物 ;"产 率 仅 为 $' ﹪%同 样 当 烃只 能 得 到 醇' 酮 或 醛
) "& *
"采用间氯过氧苯甲
二茂 铁 酮 # 即 乙 酰 基 二 茂 铁 $ 与 " 当 量 J3
97B0 酸
) $* " "% *
或 F6;
9>E
7<<环氧化试剂 ) "% * 只能 得 到 复 杂 的
化学进展" "#$% " "& #& $ ! '%* (',# &K\\
M&
"./0
.1 化 学 进 展

混合物( /@;
L等将二 甲 基 二 氧 杂 环 丙 烷 作 为 二 茂
铁烯烃的氧化剂"得到一系列二茂铁环氧化合物"最
) "' *
高产率可达 '-\左右"如图式 % 所示 ( 也可以将
羰基烯烃二茂铁直接进行氧化得到含羰基的二茂铁
环氧( 实验表明"在过量的氧化剂'高的温度和惰性
气氛# 氩气$ 下" 由 于 电 子 转 移 过 程 加 快" 二 茂 铁 氧
化的速度 也 加 快" 从 而 使 该 反 应 的 副 反 应 最 小 化(
尽管二甲基二氧杂环丙烷并非商业化试剂"但是"该 图式 L < 碱 催 化 邻 二 醇 的 单 甲 磺 酸 酯 制 备 二 茂 铁 环
反应是迄今为止实现二茂铁烯烃一步法直接环氧化 氧
) "# " ") " *# *

的唯一有效方法( *2
-.3.L<H7
99G
7D7
0A;
<7@ 7
>3_
C@7
<I9
3L?
67L3
D3L7
<BE
;?7
) "# " ") " *# *
3
ITC
GCD;
E@C
3E<AB;
E:;
ECD7

系列 '" (0
环氧酮"如图式 & 所示( 反应原理为反应
Y$ Y" Y*
<
=A<
?9;
?7 1 >9
3@=G
? 物 '0
卤代酮在碱作用下失 去 质 子"生 成 稳 定 的 碳 负
; J" + ] R6 ] C
离子"接着与醛和酮羰基进行亲核加成"得到一个烷
A J" + U7 U7 ] L
G J" + ] U7 U7 M 氧负离子"氧原子的 负 电 荷 以 分 子 内 F2" 机 理 进 攻
@ J]" ] R6 ] N 碳"卤离子离去"形成 '" (0
'0 环氧酮(
7 J]" U7 U7 ] O
氯代乙酰基二茂铁和苯甲醛被吸附到中 性 氧
'0
I J]" ] U7 U7 ;K
化铝中并进行反应( 这种固相反应方法与液相反应
图式 C<二甲基二氧杂环丙烷 氧 化 含 烯 二 茂 铁 制 备 二 茂 相比"具有操作方便'反应时间短'收益率高'选择性
) "' *
铁环氧 强'清洁反应且 成 本 低 的 优 点( 采 用 氢 氧 化 钠 作 为
*2
-.3. C < H7
993
G7D7
0A;
<7@ 7
>3_
C@7
<I9
3L ;
GBE
0;D@ 固体碱"在固相中 的 反 应 产 率 大 于 溶 剂 中 的 反 应 产
;
EEB
EI7
993
G7D7
<AB@C
L7?
6BE
@C3
_C9
;D7) "' *
率# 通常在 %#\ (&%\$ (

*.%!分子内亲核取代制备二茂铁环氧
环氧结构的手性可控制备是近期的努力方向之
) ") *
一( R;
??C课题组 以单锂二 茂 铁 为 原 料"与 甲 苯 甘
油醚发生亲 电 淬 灭" 然 后 除 去 苄 基" 获 得 约 -#\ 产
率的外消旋 "" *0
二 羟 基 丙 基 二 茂 铁( 该 课 题 组 对
上述混合物进行化 学 酶 催 化 动 力 学 拆 分"得 到 相 应
的一组对 映 异 构 体+++手 性 双 醇 二 茂 铁( 其 中"-0
甲苯磺酰氯酯化伯羟基"经甲醇钠作用"分子内亲核
取代成手 性 (0
二 茂 铁 环 氧 化 合 物 ; # 即 # g$ 0
; 或
) "# *
;$ "如图式 , 所示
# d$ 0 (
随后 该 课 题 组 利 用 同 样 的 技 术"继 续 开 拓 了 双
环氧取代的二茂铁衍生物 =# 即# !"!$ "
= 或 # #"#$ "
) *# *
图式 M<由 '0
氯乙 酰 基 二 茂 铁 Z;
9SD<反 应 制 备 二 茂 铁
7
=$ ( 手性的 $" $v
0双 # "" *0
环 氧 丙 基$ 二 茂 铁 还 ) ** *
环氧
可以与二元胺或胺醇反应"并保留原有的手性结构" *2
-.3.M<H7
99G
7D7
0A;
<7@ 7
>3_
C@7
< I
93L '0
G6E
393
;G7
?BE
0
得到多功能不对称二茂铁衍生物( I
799
3G7
D7ABZ;
9S7
D<9
7;G
?C3
D )***

*.,!固相 Z;
9SD<反应制备二茂铁环氧
7
Z;
9SD 反应是 指 醛 和 酮 在 强 碱 作 用 下 与 '0
7 卤 上述含功能性基团二茂铁化合物的环氧化反应"

代羧酸酯反 应 生 成 '" (0
环 氧 酸 酯 的 反 应" 通 常 于 为制备小分子二茂铁环氧提供了灵活多变的途径"而

溶剂中进行
) *$ " *" *
( U;等 ) ** * 使用 固 相 Z;
9SD<反应
7 对于既含有环氧又含有二茂铁的聚合物"目前已发展

在室温和环 境 压 力 下 制 备 '" (0
环 氧 酮 类 衍 生 物( 出比较成熟的两种方法!一种 方 法 是 接 枝!以 含 环 氧

二茂铁乙酰氯和多种苯醛在强碱催化下反应生成一 的聚合物为底物"开环接枝含活泼氢的二茂铁衍生物

&K\L
M& /'
()'
+001
. 2!+
,10
"'3" "#$% " "& #& $ ! '%* (',#
王建军等! 二茂铁基环氧衍生物 综述与评论

# 如二茂铁甲酸等$ %另一种方法是共聚"即将含烯缩
水甘油酯和含烯二茂铁进行自由基共聚(

B< 二茂铁基环氧衍生物的应用

作为 环 氧 衍 生 物 的 独 特 一 类"二 茂 铁 基 环 氧 除
了应用在传统环氧 树 脂 中"还 因 二 茂 铁 的 存 在 而 展
示出多功能性"此类 衍 生 物 可 以 通 过 均 聚 或 共 聚 合
成茂金属聚合物"也 可 以 作 为 中 间 体 合 成 具 有 生 物
医学价值的药物"进行材料的表面改性"以及作为飞
行器的燃速催化剂等(
-.$!功能性聚合物或树脂
图式 N<阴离子开环聚合制备 均 聚 物 聚 二 茂 铁 基 缩 水 甘
) *- *
环氧既是活性自由基聚合的引发剂 "也是合 油醚# R# HG
QP$ $ 和 共 聚 物 聚 # 乙 二 醇0
+$二茂铁基缩水
0
) *% *
成各类高分子材 料 的 单 体 ( 尽管尝试利用羟甲 甘油醚$ # R# PQ0
+$0
HGQP$ $
) *' " *) *

基二茂铁与环氧丙醇进行缩合制备二茂铁基缩水甘 *2
-.3.N<FB
D?67
<C<3
I>3
EB# I
799
3G7
DBEK
EBG
C@B
E7?
679
$ #R
) *, *
油醚并未实现 "但在相转移催化 剂 四 丁 基 溴 化 铵 # HG
QP$ $ ;
D@ >3
EB# 7
?6B
E7D7K
EBG
3E0
+$0
I79
93G
7DB
EKE
BGC
@BE
# 5W/W$ 的 作 用 下" 羟 甲 基 二 茂 铁 与 环 氧 氯 丙 烷 缩 7
?67
9$ # R# PQ0
+$0
HGQP$ $ 63
L30;
D@ G
3>3
EBL7
9< AB
) *' " *) *
合"获得了单体 二 茂 铁 基 缩 水 甘 油 醚 # HG
QP$ =;" 如 ;
DC3
DCG9
CDK
03>7
DCDK>3
EBL7
9CS
;?C
3D

图式 ' 所示( 与 桥 环 二 茂 铁 单 体 的 制 备 方 法 相 比"


QP的 制 备 过 程 具 有 条 件 温 和 且 原 料 易 得 的 优
HG
) *& *
势 QP通过 阴 离 子 聚 合" 可 形 成 二 茂 铁 取 代
( HG
的均聚物 R3
E QP$ "也可与环氧乙 烷 共 聚 得 到 具
B# HG
有电活性'水溶性和 温 敏 性 的 无 规 共 聚 物 R3
EB# PQ0
) *' *
+
$0HG
QP$ ( 研究 发 现 当 HG
QP组 分 小 于 %\ 时"
图式 O<由二茂铁改 性 的 聚 甲 基 丙 烯 酸 缩 水 甘 油 酯 和 (0
共聚物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低细胞毒性( 同 环糊精形成电驱动交联可逆材料
)-#*

时"这类结构新颖的 金 属 有 机 聚 合 物 在 氧 化 还 原 传 *2
-.3.O < 567 7
E7G
?9C
G;E
EB @9
CT7
D 9
7T7
9<C
AEBG
93<
<EC
D:7
@
感器中具有潜在的价值( 共聚醚的单体序列结构可 L;
?79
C;E
<I9
3LI
799
3G7
D70
L3@C
IC
7@ >3
EB#K
EBG
C@B
EL7
?6;
G9B
E;?
7$
$* ) *) *
通过本体定量 J2UY谱进行分析检测 ( ;
D@ (0
JZG
3 =D@ )-#*
L>3
)-#*
=等
[C 采用自由基聚合制 备 了 聚 甲 基丙 烯 酸
缩水甘油酯"进一步用二茂铁甲酸 改 性"得 到 二 茂 铁 表面成为传感介质"可 以 提 高 传 感 器 的 稳 定 性 和 灵
) -" *
$ 接枝改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缩 水 甘 油 酯"与 双 (0
# HG 敏度 (
) -* *
环糊精# (0
JZ$ 化合 物 发 生 超 分 子 作 用"如 图 式 ) 所 2;
K7E等 以偶 氮 二 异 丁 腈 为 引 发 剂" 将 三 种
示( 由于二 茂 铁 在 中 性 状 态 下 与 (0
JZ发 生 主 客 体 单体# %0
异 丙 基 丙 烯 酰 胺' 甲 基 丙 烯 酸 缩 水 甘 油 酯
相互作用"而氧化态的二茂铁与 (0
JZ解除了这种相 和乙烯基二 茂 铁 $ 进 行 自 由 基 共 聚" 制 得 含 二 茂 铁
互作用"因此"可以获得电驱动下的可逆自修复材料( 和环氧取代基的亲水性共聚物 R3
EB# 2O
R/U0
+$0
eHG
0
利用 二 茂 铁 对 高 能 辐 射 具 有 强 吸 收 的 特 征" +
$0QU/$ "用于化学改性金电极"使 电 极 与 葡 萄 糖 脱
X9
CK6?等
)-$*
开发 了 两 种 含 二 茂 铁 的 二 氨 化 合 物!$" 氢酶之间的电子传 输 更 高 效"传 感 器 的 可 溶 性 葡 萄
双#*0
&0 氨基苯氧基$ 0 双二茂铁基庚烷和 $" &0
-" -0 双 糖脱氢酶浓度低至 #.% DU"而且具有温度响应性(
) -- *
氨基苯 氧基$ 0
#-0 双二茂铁基 庚 烷"分 别 与 二 氨
-" -0 DK等
h; 以氧化铟锡# O
5+$ 玻璃电极为衬底"
基二苯甲烷和环氧 '"' 共聚"得到的固化环氧树脂用 将两种单体甲基丙烯酸二茂铁甲酯和甲基丙烯酸缩
于工程"可以通过 1射线成像分析检测其缺陷( 水甘油酯分别进行 原 子 转 移 自 由 基 聚 合"在 O
5+上
-."!生化传感介质 面合成两种 二 茂 铁 基 环 氧 嵌 段 共 聚 物 刷"即 O
5+0
40
二茂 铁 具 有 很 好 的 可 逆 氧 化 还 原 性 能"是 重 要 RQU/0
/0RRHUU/ 和 O
5+0
40RRHUU/0
/0RQU/( 进
的电子传输介质"酶 或 活 性 蛋 白 利 用 化 学 键 连 接 二 一步利用 环 氧 基 团 将 葡 萄 糖 氧 化 酶 # Q+Z$ 化 学 键
茂铁基环氧中的环 氧 部 分"将 二 茂 铁 固 定 在 传 感 器 合 在 聚 合 物 刷 上 面( 对 于 O
5+0
40RQU/0
Q+Z0
/0

化学进展" "#$% " "& #& $ ! '%* (',# &K\J


M&
"./0
.1 化 学 进 展

RRHUU/"在 # (% LU 的葡萄糖浓度范围 内"聚 合 物


"
刷的 灵 敏 度 达 到 *., "/l L $ % 对 于 5+0
# LU&G 40
/
RRHUU/00RQU/0
40Q+Z"在 # ($& LU 的葡萄糖浓
度范围 内"聚 合 物 刷 的 灵 敏 度 达 到 $#.) "/l
# LU&
"
L $ ( 两者的稳态响 应 时 间 估 计 低 于 "# <
G "检 测 下 图式 ;;<由左旋 环 氧 # d$ 0
; 制得的手性二茂铁基氨基
) "# " %$ *
限估计为 #.- b#.$ LU"并且后者比前者更加灵敏( 醇配体与 Y=# *$ 络合用于苯乙酮的氢转移
) -% (-) * *2
-.3.;; < FB
D?67
<C<3
IG6C
9;EI
799
3G7
DBE;
LCD3;
EG3
63E
<
€7
D7E等 通过偶氮二异丁 腈 引 发 自 由 基 共
I
93L7
>3_
C@7# d$ 0
; ;
<EC
K;D@<I
39?
67Y= # * $ 0
?9;
D<I
79
聚"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乙烯基二茂铁共聚" ) "# " %$ *
6B
@93
K7D;
?C3
D 3
I;G
7?3
>67
D3D7
得到不同二茂铁含量的共聚物 R3
EB# QU/0
+$0
eHG$ "
如图式 $#"聚 合 物 中 的 二 茂 铁 作 为 电 子 传 递 介 质" 具有手性的 '" (0
双 取 代 的 二 茂 铁" 进 一 步 化 学 修
环氧部分用于触酶 的 固 定"共 同 在 玻 碳 电 极 上 组 成 饰"得到的手性二茂 铁 配 体 和 金 属 R@ 络 合"可 用 于
) %" *
传感材料"这 种 安 培 过 氧 化 氢 生 物 传 感 器 在 #.% ( 催化不对称烯丙基烷基化反应 (
$- LU 间的响应时间在 & <
"对 ]" +" 的 灵 敏 度 高 至
"
*- D/l
LU&G
L(

图式 ;=< 由二茂铁环氧中 间 体 制 得 的 手 性 二 茂 铁 基 膦 0
唑
) %" *
啉配体
*2
-.3.;=<FB
D?67
<C<3
I; G
6C9
;EI
799
3G7
DBE
>63
<>6C
D33
_;S
3EC
D7
T
C;;I
799
3G7
DBE
7>3
_C@7C
D?7
9L7
@C;
?7;
<EC
K;D@ ) %" *
图式 ;K<聚#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0
+$乙烯基 二 茂 铁 $
0
) -% (-) * -.-!燃速催化剂
的合成及其薄膜电极上通过氨基固定酶
*2
-.3.;K < R9
7>;
9;?
C3D 3
IR3
EB# QU/0
+$0
eHG$ ;
D@
二茂铁化合物被用作复合固体推进剂的 重 要 组
C
LL3
ACE
CS;
?C3
D 3
I7DS
BL7T
C;;
LCD7K
93=> 3
D?3R3
EB# QU/0 分"发挥了燃速催化 的 效 果( 但 是"这些 化 合 物 很 少
+
$0eHG
$ I
CE
L7E
7G?
93@7 ) -% (-) * 同时被用作固化剂和粘接剂( 从推进 剂 的 性 能 方面
考虑"如果一个环氧基二茂铁化合物可同时作为固化
) %# *
Z=9
<=D 等 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与乙烯 剂'粘接剂'燃速 催 化 剂"以 及 可 能 的 增 塑 剂"这 样 将
基二茂铁共聚"再与酪氨酸酶结合"共同在玻碳电极 简化配方"也可避免在固化或贮存过程中产生各种副
上组成传感材料"这 种 安 培 传 感 器 对 苯 酚 类 的 极 限 反应"同时"这种推进剂可以避免燃烧不稳定"并具有
"
检测浓度为 #.$$* "U"灵敏度高至 -# D/l
"U&G
L( 更好的存储性能( 这是这一领域具有挑战性的方向(
-.*!手性二茂铁配体 早在 $)'- 年"hC
<63
97等 制 备 了 $" $v
0双# 环氧
手 性 催 化 剂 配 体 一 直 是 非 常 重 要 的 研 究 方 向" 丙氧基甲 基$ 二 茂 铁 =="如 图 式 $* 所 示
) %* *
"这 种 双
其中"手性二茂铁配体是最热门的领域之一"而手性 环氧二茂铁与羧基 封 端 聚 丁 二 烯 混 合 复 配 时"表 现
二茂铁基环氧的研究才刚刚起步( R;
??C等 以 左 旋 环 出优异的粘结 和 固 化 性 能( 但 是"二 茂 铁 基 缩 水 甘
; 为 原 料" 与 多 种 胺 反 应" 得 到 系 列 手 性 双
氧# d$ 0 油醚易水解"这可 能 是 没 有 得 到 进 一 步 推 广 应 用 的
) %- *
官能化二茂铁衍生物"如图式 $$ 所示( 这些手性 氨 原因之一 (
) "# *
基醇在醛的立 构 选 择 性 加 成 和苯乙酮的不对称 王立课题组以羧基二茂铁和环氧氯丙烷制备了
) %$ * ) %% *
氢转移反应 中作为独特的配体与 金 属 络 合"发挥 单缩水甘油酯二茂 铁 =A 和双缩水甘油酯二茂铁
) %, " %& *
重要的催化作用( =B "如图式 $- 所 示( 他 们 研 究 了 双 缩 水 甘 油
尽管 二 茂 铁 基 环 氧 乙 烷 不 稳 定"但 仍 然 是 非 常 酯二茂铁薄膜的氧化还原'固化行为和热稳定性"考
重要的过渡中间体( 如图式 $" 所示"中间体可合 成 察了作为燃速催化剂的应用潜力( 该课题组报道将
&K\K
M& /'
()'
+001
. 2!+
,10
"'3" "#$% " "& #& $ ! '%* (',#
王建军等! 二茂铁基环氧衍生物 综述与评论

图式 ;A<合成 $"$v
0双# 环氧丙氧基 甲 基 $ 二 茂 铁 用 于 端
) %* *
羧基聚丁二烯基复合固体推进剂
*2
-.3.;A < FB
D?67
<C<3
I$" E
v0AC
<# K
EBG
C@3
_BL7
?6B
$$
I
799
3G7
D7 I
39 G
;9A3
_BE
0?
79LC
D;?
7@ >3
EBA=?
;@C
7D7
0A;
<7@
) %* *
G
3L>3
<C?
7<3
EC@ >9
3>7
EE;
D?<

双酚 /和 $" E
v0二 茂 铁 双 羧 酸 缩 聚" 制 得 主 链 二 茂
铁端缩水甘油醚的 二 茂 铁 环 氧 聚 合 物"并 进 一 步 与
固化剂反应形成交 联 网 状 结 构"从 而 解 决 了 二 茂 铁
) %' " %) * 图式 ;C<由二 茂 铁 环 氧 中 间 体 制 得 的 二 茂 铁 基 吡 唑 可
的迁移问题 (
) ,* " ,- *
用于抑制肺癌细胞的生长
*2
-.3. ;C < FB
D?67
<C<3
II7
993
G7DB
E >B
9;S
3E7
<TC
;;
I
799
3G7
DBE
7>3
_C@7 C
D?7
9L7
@C;
?7I
39C
D6C
AC?
C3D ;
K;C
D<?E
=DK
) ,* " ,- *
G
;DG
79G
7EE
<

C< 总结

二 茂 铁 基 环 氧 经 历 了 六 十 多 年 的 发 展"已 经 探
索出多种合成 方 法"其 衍 生 物 结 构 丰 富 多 样( 尽 管
二茂铁氧化还原电 位 低'可 用 于 制 备 二 茂 铁 基 环 氧
图式 ;B<二茂铁羧酸或 $"$v
0二茂铁双羧酸的缩水 甘 油 酯 的原料有限"但是"这类化合物及聚合物独特的性能
的合成
) %% ( %& *
具有不可替代的地 位"特 别 是 在 发 展 材 料 表 面 与 界
*2
-.3. ;B < FB
D?67
<C<3
IKE
BGC
@BE7
<?7
9<3
II7
993
G7D7 面的功能化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二茂铁基环氧的
G
;9A3
_BE
;?73
9$"$v
0I7
993
G7D7@C
G;9
A3_
BE;
?7) %% ( %& *
发展方向仍是拓展可以生成环氧化基团的二茂铁衍
生物及其制备方法"深入探索二茂铁基环氧在化学'
双 核 二 茂 铁 衍 生 物 是 燃 速 催 化 剂 的 发 展 主 流(
) ,# *
物理'电子'医学和工程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高国新等 以四丁基溴化铵作相 转 移 催 化 剂"将二
茂铁接枝在环氧端 羟 基 聚 丁 二 烯 的 大 分 子 链 上"产 参 考 文 献
物可作 为 燃 速 催 化 剂 和 黏 合 剂" 含 铁 质 量 分 数 为 ) $ * !陈平# J67 = F R$ 4环氧树 脂 # P>3
D R$ "刘胜平# [C _BY7
<CD<
$4

$.&%\"平均 接 枝 率 为 "#.,%\( 尽 管 解 决 了 催 化 北京! 化 学 工 业 出 版 社 # W7


CNC
DK! J67
LCG
;EO
D@=<
?9BR9
7<<$ "

) ,$ * $)))4
剂的迁移问题"但是铁含量及接枝率偏低 (
) " * !J67
D F" J67
D X" F6CX" U;]4J67
L4P=9
4`4" "#$" " $'
-.%!抗肿瘤药物 #* $ ! )"% 4

最近二茂铁衍生物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成为关注 ) * * !X7
9D7
9]4/DK
784J67
L4O
D?4P@4" "#$" " %$ #"% $ ! ,#%"4
) ," * ) - * !F6T
7:6K
7CL7
9U Q/4Y=<
<4J67
L4Y7
T4" $)), " ,% #$ $ ! -$4
热点 3等 将 *0
( k6; 二 茂 铁 基0 吡 唑0
$]0 %0羧酸乙
) % * !U3
B;D3/" YC
3<Y4FB
DE7
??" "##) " #$" $ ! $',* 4
酯与光学纯的对甲 苯 磺 酸 缩 水 甘 油 酯 反 应"得 到 手 ) , * !王建军# X; $ " 王立# X;
DK`` DK[$ " 王学杰# X;
DK1`
$ 4化
) ,* *
性二茂铁环氧 =C"如 图 式 $% 所 示 ( 环氧中间体 学进展# R9
3K9
7<<C
D J67
LC<
?9B
$ " "##* " $% #% $ ! -#)4

在微波的促进下与 系 列 取 代 苯 胺 开 环 加 成"得 到 一 ) & * !X6C


?7`P" FC
ETC
<] J" XC
D:E
79U F" QE
;<<5X" hC
9:>;
?9C
G:Z
P4/@T
4U;
?79
4" "### " $" #"* $ ! $&)$ 4
系列光学活性 吡 唑( 该 课 题 组 采 用 类 似 合 成 技 术"
) ' * !/=T
79K
D7Y" J;
CEE
3EF" Z;
TC@ Q" W3
=?7
TCD W" R;
<G;
=E?`R4
进一步报道了手性二 茂 铁 环 氧 =C 与 一 系 列 "0
苯乙
J67
L4Y7
T4" "#$- " $$- #" $ ! $#'"4
胺衍生物开环加成"得到一系列新型光学活性吡唑( ) ) * !PK
K79]" FG
6EV
KEh4`
4+9
K;D3
L7?
4J67
L4" $),- " " #% $ ! *)'4
生化评 估 表 明! 这 些 吡 唑 衍 生 物 能 抑 制 肺 癌 细 胞 )$# * !]C
EEP/" YC
G6;
9@<`]4`
4/L4J67
L4F3
G4" $),$ " '* #"# $ !

/%-)']*"" 和 ]$")) 的生长"可能 与 其 具 有 细 胞 周 -"$,4


) ,- * )$$ * !Q3
:7EQ X" U;
9j=;
9@C
DKZ" fK
COh4`
4+9
K4J67
L4" $)&" "
期阻滞活性 有 关 " 但 是" 有 部 分 化 合 物 也 表 现 出
) ,% * *& #"# $ ! *#%"4
明显的细胞毒性 (
)$" * !hC
E8;
Bhe" F?
97C
?8C
7<7
9/4`
4+9
K4J67
L4" $))) " ,- # $- $ !

化学进展" "#$% " "& #& $ ! '%* (',# &K\N


M&
"./0
.1 化 学 进 展

%*$%4 )*) * !/E


:;D /" 2;
?;E
7EE
3 /" X;
KD7
9U" H9
7B ]" X=9
L H Y4
)$* * !J;
?;<
<U" W=7
D3/" U3
B;D3/" U;
7<?
93U /" U;
6r;`
4`4 U;
G93
L3E
7G=E
7<" "#$- " -& #& $ ! ""-" 4
+9
K;D3
L7?
4J67
L4" "##" " ,-" #$ l
" $ ! "$"4 )-# * !J6=35X" X7
C5J" [C
= m[4`
4R3
EBL4FG
C4" R;
9?/! R3
EBL4
)$- * !FG
68C
D: [" hD3
G67
ER" PA7
9E75" +:=@;`
4+9
K;D3
L7?
;EE
CG<
" J67
L4" "#$* " %$ #$, $ ! **)%4
$))' " $& #$ $ ! &4 )-$ * !X9
CK6?U P" [;
=A `
" F?
;II
39@ RY" 23
99C
<X R4`
4+9
K;D3
L7?
4
)$% * !U3
DEC
D;R" 5s9
9;K
;/" J=9
C7EZ" e7
E;<
G3U Z4`
4+9
K;D3
L7?
4 J67
L4" "##$ " ,*& l
,*) ! '*& 4
J67
L4" "##$ " ,*& l
,*) ! "%'4 )-" * !F9
CB=@?
6<;
: U" J63
E;>9
;D7
7 5" F;
8;@<
;9C
DK:;
9D U"
)$, * !RE

S=: Z" k;
:9S
78<
:C`
4`4 +9
K;D3
L7?
4 J67
L4" "##, " ,)$ m=>3
DKG
6;7
B2" `
;C8;
DKR4WC
3<7
D<4WC
37E
7G?
93D4" $)), " $$
#* $ ! "'&4 #' $ ! &*% 4
)$& * !Q= [" `
CD J" k6;
DK]" k6;
DK[4`
4+9
K4J67
L4" "#$- " &) )-* * !2;
K7EW" X;
9<C
D:7/" h;
??7
9E7U4[;
DKL=C
9" "##& " "* # $" $ !
#$& $ ! '-%*4 ,'#&4
)$' * !J;
?;<
<U" U3
B;D3 /" /K
K;9
8;Ee h4 57
?9;
67@9
3D [7
??4" )-- * !k6;
DKk W" m=;
D F `
" k6= 1 [" 27
36;h Q" h;
DKP 54
"##" " -* #$) $ ! *-&%4 WC
3<7
D<4WC
37E
7G?
93D4" "#$# " "% #% $ ! $$#" 4
)$) * !];
?;h" U3
?3B
;L;O
" X;
?;D;
A7]4W=E
E4J67
L4F3
G4`
>D4" )-% * !59
C>;
?6Ce F" h;
D@C
L;E
E;e W" `
= ]4WC
3<7
D<4WC
37E
7G?
93D4"
$),* " *, #$" $ ! $,)'4 "##, " "$ #' $ ! $%") 4
)"# * !R;
??C/" 2C
G3E
3<CQ457
?9;
67@9
3D! /<
BLL7
?9B
" "### " $$ # * $ ! )-, * !€7
D7EU" /A;
<%B
;D%
: U H4PE
7G?
93;
D;E
4" "#$# " "" #$% $ ! $&,%4
'$%4 )-& * !ƒ7
TC: P" €7
D7EU" /A;
<%B
;D%
: U H4J=9
94/>>E
4R6B
<4" "#$# "
)"$ * !QC
EL;
D ]" ]3
II7
9?6 W" ]3
D7B
G=?
?`W4`
4/L4J67
L4F3
G4" $# #% $ ! $*$*4
$)%" " &- #, $ ! $%)-4 )-' * !€7
D7EU" ƒ7
TC: P" /A;
<%B
;D%
: U H4F7
D<4/G
?=;
?39
<W" "#$# "
)"" * !X;
?;D;
A7]" U3
?3B
;L;O
" ];
?;h4W=E
E4J67
L4F3
G4`
>D4" $-% #$ $ ! ---4
$),, " *) #- $ ! &'-4 )-) * !€7
D7EU" ƒ7
TC: P" /A;
<%B
;D%
: U H4/D;
E4WC
3;D;
E4PE
7G?
93G
67L4"
)"* * !F3
<CD F [" /E
7:<
77T
;e R" [C
?TC
D3T
; U Z" h3
9<6;
: e e" "#$$" *#$$! $-4
k6C
K;G
6 /H4eB
<3:3
L3E
4F3
7@C
D4F7
94W" $)&, " $' ! &#*4 )%# * !Z=9
<=D H" +S
3D7
9F h" Z7
LC9
GC/" Q3
9=9U" mC
EL;
SA H" P9
6;D
)"- * ![C
D@T
;EEU h" h3
<:C
D7D / U R4`
4+9
K4J67
L4" $))) " ,- P4`
4J67
L457
G6D3
E4WC
3?7
G6D3
E4" "#$" " '& #$ $ ! )%4
#$* $ ! -%),4 )%$ * !R;
??C/" R7
@3?
?CF457
?9;
67@9
3D! /<
BLL7
?9B" "##* " $- # % $ !
)"% * !F7
T7D;
C9`R" [7
8C<Z]" R3
D@7
9WX4`
4+9
K4J67
L4" $)&" " %)&4
*& #"% $ ! -#,$4 )%" * !R;
??C/" [3
?SU" hD3
G67
ER457
?9;
67@9
3D! /<
BLL7
?9B" "##$ "
)", * !/K
K;9
8;Eeh" /A@7
E0Y;
6L;
D ]" `
3D7
<Ye]" [7
7]m" Y7
C@ $" #"- $ ! **&%4
WZ4`
4/L4J67
L4F3
G4" $))- " $$, #$* $ ! %)&*4 )%* * !hC
<63
97h" R;
Ce7
9D7
:79e Y" Z6;
9=L;
9;NQ e4`
4R3
EBL4
)"& * !Q3
E@A7
9KF O
" [3
7AE
7X Z4`
4+9
K4J67
L4" $),' " ** # & $ ! FG
C4! R3
EBL4[7
??4P@4" $)'- " "" #$$ $ ! ,#& 4
")&$4 )%- * !R7
@3?
?CF" R;
??C/457
?9;
67@9
3D" "#$" " ,' #$, $ ! **## 4
)"' * !/@;
L X" FG
6=6L;
DD YU4`
4+9
K;D3
L7?
4J67
L4" $))% " -'& )%% * !U;[" X;
DK[" 5;
D n" m= ]" ]=3`
" U;k" ]= ]" J67
D k4
#$ l
" $ ! "&*4 PE
7G?
93G
6CL4/G
?;" "##) " %- #"* $ ! %-$* 4
)") * !R;
??C/" 2C
G3E
3<CQ457
?9;
67@9
3D! /<
BLL7
?9B
" $))) " $# # $- $ ! )%, * !m= ]" X;
DK[" ]=3`
" 5;
D n" Q;
3`4Z7
<4U3
D3L7
9<R3
EBL4"
",%$4 "##' " $$ #- $ ! *-&4
)*# * !R;
??C/" 2C
G3E
3<CQ457
?9;
67@9
3D! /<
BLL7
?9B
" "### " $$ # $' $ ! )%& * !m= ]" X;
DK[" ]=3`
" ZC
DK`
" 5;
D n4`
4/>>E
4R3
EBL4FG
C4"
*,'&4 "##' " $$# #* $ ! $%)-4
)*$ * !Z;
KECZ`
" m= RF" X7
L>E
7`4`
4+9
K4J67
L4" $)&% " -# #"" $ ! )%' * !m= ]" X;
DK[" ]=3`
" [CJ" 5;
D n4Z7
<4U3
D3L7
9<R3
EBL4"
*$&*4 "##) " $" #- $ ! *#%4
)*" * !/9
;CF" F6C
9;Cm" O
<6C
@;5" F6C
3C9
C5457
?9;
67@9
3D" $))) " %% )%) * !Q;
3`" X;
DK[" m= ]" 1C
;3/" ZC
DKX4R9
3>7
EE;
D?<P_
>E3
<4
#"# $ " ,*&%4 RB
93?
7G64" "#$$ " *, #% $ ! -#-4
)** * !U;H" [C1" [;
D 5" U;m" J67
D W" F3
DKn4FB
D?67
<C<
" "##% " DKm$ " 高国 新 # Q;
),# * !张岩# k6; 3Q 1$ " 韩 婷 婷 # ];
D 55$ " 郑
#$" $ ! $)-%4 元 锁 # k67
DKm F $ 4化 学 推 进 剂 与 高 分 子 材 料 # J67
LCG
;E
)*- * !J;
DKV
DoE/" W7
6E7
D@3
9IU" Q;
D<z
=79/" T
;D Q;
<?7
EU4O
D39
K4 R9
3>7
EE;
D?<} R3
EBL7
9CGU;
?79
C;E
$ " "#$$ " ) #$ $ ! &' " ))4
J67
L4" "#$* " %" #"# $ ! $$'%) 4 ),$ * !王建军# X; $ " 赵 春 正 # k6;
DK`` 3Jk$ " 孙 君 # F=D `
$ "谢 浩
)*% * !F=@3/" F=S
=:C/" PD@354`
4R3
EBL4FG
C4R;
9?/! R3
EBL4 俊# 1C
7] `$ " 张 英 # k6;
DKm$ " 戴 礼 兴 # Z;
C[ 1$ 4 k[
J67
L4" "#$* " %$ #$) $ ! -"$*4 "#$"$#$''#&,." " "#$-4
)*, * !F6C
<3@C
;F f" /=9
CGG
6C3F" JC
??
79C
3/" Q9
;<<
CU" F7
A;<
?C
;D3Y4 )," * !+9
D7E
;<J427
8`4J67
L4" "#$$ " *% ! $)&* 4
57
?9;
67@9
3D E
7??
4" "#$- " %% #- $ ! ',)4 ),* * !F67
D F [" k6= `
" [CU" k6;
3W 1" UC
;3`m4P=9
4`4U7
@4
)*& * !X;
DK``
" Z;
C[1" Q;
3n" X= RH" X;
DK1W4P=9
4R3
EBL4 J67
L4" "#$" " %- ! "'&4
`
4" "##' " -- #* $ ! ,#"4 ),- * !F67
D F [" F6;
3`]" [=3`k" [C
= `5" UC
;3`m" k6;
3W14
)*' * !53
D6;
=<7
9J" /E
:;D /" FG
6VL7
9 U" ZC
DK7
E< J" YC
?S F" P=9
4`4U7
@4J67
L4" "#$* " ,* ! "%, 4
U;
CEz
D@7
9e" H9
7B]" X=9
L HY4U;
G93
L3E
7G=E
7<" "#$* " -, ),% * ![CU" k6;
3W14P=9
4`4U7
@4J67
L4" "#$- " '% ! *$$4
#* $ ! ,-&4

&KLO
M& /'
()'
+001
. 2!+
,10
"'3" "#$% " "& #& $ ! '%*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