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道路工程

土工格栅加筋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有限元分析
1 1,2
杨有海 ,费月英
(1.兰州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2.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摘 要:文章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在不同超载车辆作用下,在路面结构中不同层位铺设不同模量的土工格栅,分
别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车辆荷载对沥青路面结构应力和位移的影响以及铺设土工格栅后对不同层位应力
和位移的改变情况。结果表明:路面结构层的正应力和位移都随轴载的增加而增长;通过在沥青路面结构合理层
位铺设合适模量的土工格栅能有效地降低结构层中的应力和位移,减小超载对沥青路面造成的破坏作用,文章结
论对实际应用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路面工程;土工格栅;沥青混凝土路面;超载;应力;位移;有限元分析
中图分类号:U416.217 文献标识码:B

文中对标准状态的沥青路面结构在超载作用下不同 1.2.1 应力
结构层中有无土工格栅、不同模量的土工格栅铺设于不 图 1 为不同轴载作用时沥青混凝土路面下面层底部
同结构层内时的应力、位移状态的变化进行数值计算分 正应力 SY 对比图。
析,从理论角度探讨了土工格栅延缓沥青路面破坏的力
学机理。

1 超载作用下应力与水平位移分析
文中主要讨论狭义意义上的车辆超载,即车辆轴重
超过标准轴载 100kN,轮胎气压仍为额定气压 0.7MPa。
分析所采用的不同轴载、荷载作用下的轮胎接地压强和
半径见表 1。根据《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D50-2004) 图 1 下面层底部正应力 SY 变化图
取双圆垂直均布荷载。
表 1 不同轴载下的轮胎接地半径和压强

图 2 路表位移 Y 变化图

由正应力图对比分析可知,虽然车辆轮胎压强不
1.1 计算模型与参数 变,但沥青路面结构层中的正应力值 SY 随着车辆轴载
在确定地基宽度及深度之前对路面结构的最大应力 的增大也逐渐增大,并且最大值呈线形增长。当轴载从
进行了收敛性试算分析,确定地基尺寸为 5m×5m。模型 100kN 增加到 200kN 的时候,下面层底部的最大正应力
边界条件为左右边界的 y 轴方向、底部边界的 z 轴方向 增大了 19.2%。同时从图上可知,随着距荷载距离越来
的位移为零,上表面自由。沥青路面结构选用目前在高 越大,荷载变化对正应力影响越来越小。
等级沥青类路面上常用的六层体系结构,层间连续,路 1.2.2 水平位移
面材料层的参数可参照现行规范取值。 图 2 为水平位移 Y 随轴载增大的变化曲线。当轴载
1.2 超载作用下应力和水平位移分析计算 增大时,路表位移明显增大。
作者简介:杨有海 (1963-),男,甘肃靖远人,工学硕士,教授,主要研究土工合成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岩土工程、路基工程等。

64 2009 年 07 期(总第 55 期)
公路交通科技 应用技术版

可见,车辆超载对路面的应力和位移均有较大的影 了较强的抗滑动摩阻力。同时由于土工格栅本身能承担
响,许多研究表明超载车辆是造成公路早期损坏的主要 部分作用力,使沥青混合料所受应力减小,从而降低路
因素之一。 面结构层底的应力,使得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抗拉强度大
大提高,即使因局部区域产生微小裂纹处的应力集中经
2 结构层中铺设土工格栅
土工格栅的传递而消失,起到延缓裂缝出现的作用。
2.1 模型与参数
文中选用结构层为层间完全连续的新建路面,超载
车辆荷载取 P=150kN 和 P=180kN 两种情况,将模量为
0.4GPa 、50GPa 和 76GPa 的土工格栅分别铺设于中面
层底部和下面层底部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计算时土工
格栅和沥青混凝土分别作为不同的有限元单元,沥青结
构层和土工格栅联结采用接触面单元,在垂直于土工格
栅和平行于土工格栅表面方向设置互相垂直的一组弹
簧,两种弹簧初始无实际尺寸。
2.2 中面层底部铺设土工格栅 图 4 下面层底部正应力 SY 变化图
2.2.1 应力 2.2.2 水平位移
图 3 所示为 P=150kN 时中面层底部铺设土工格栅时 P=150kN 和 P=180kN 时沥青面层表面位移 Y 变化
应力变化对比图。 如图 5、图 6 所示。

图 5 路表位移 Y 变化图
图 3 应力变化对比图 由图 5 和图 6 可知:
P=180kN 时中面层底部铺设土工格栅时应力变化对 完整路面结构在车辆荷载作用下,路表会产生一定
比图如图 4 所示。 量的水平变形。对水平位移 Y 而言,路面加筋后路表位
由有限元计算得到如下结论: 移相对于无筋而言减小效果很明显,当轴载 P=150kN 时
沥青混凝土路面中面层底部铺设不同模量的土工格 采用模量为 50GPa 的土工格栅就可以使水平位移减小到
栅后,对下面层底部的正应力 SY 影响不一样。当土工 标准轴载不加筋时的位移。而当轴载 P=180kN 时采用模
格栅模量相对较小时,对正应力的减小起不到有效的作 量为 76GPa 的土工格栅可以使水平位移由超载无格栅的
用。但当土工格栅模量相对较大时,有效的降低了超载 0.471mm 减小到 0.428mm,降低了 9.2%。主要是因为在
在下面层底部引起的正应力。由图 3 和图 4 可知,不加 沥青混凝土层中间设置土工格栅可将上下路面结构层的
格栅时轴载为 150kN 和 180kN 在下面层底部产生的正 材料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复合的力学嵌锁体
应力 SY 值分别为 0.378MPa 和 0.398MPa;当铺设土工 系,这种限制区域阻碍了集料的运动,增加了沥青面层
格 栅 模 量 为 76GPa 时 , 正 应 力 SY 值 分 别 减 小 为 中的横向约束力,沥青面层中各部分彼此牵制,防止了
0.332MPa 和 0.350MPa。当采用模量为 50GPa 或 76GPa 沥青面层的推移,从而可以有效减小沥青路面的主要病
的玻纤格栅都可以使正应力恢复到标准荷载时的应力值。 害——
—车辙。
这是因为土工格栅是一种网状结构,铺于路面中的网格 2.3 下面层底部铺设土工格栅
会被沥青混凝土所填充,通过格栅整体受力作用,产生 2.3.1 应力

2009 年 07 期(总第 55 期) 65
道路工程

下结论:当加筋层位设在下面层底部时,路表水平位移
与加筋前比较,变化并不明显。这是因为土工格栅的加
筋位置距离路表较远,格栅的嵌锁作用影响不大。所以
如果希望通过铺设土工格栅改善路表位移,尽量铺在靠
近路表位置的结构层中。

3 结语
(1) 结构层中铺设土工格栅,随着模量的不同而对
应力的影响不同。当在中面层底部铺设模量较小的塑料
图 6 路表位移 Y 变化图
格栅时,对 基 层 底 部 应 力 减 小 不 利 ,而 采 用 模 量 为
轴载 P=150kN 和 P=180kN 时下面层底部铺设土工
50GPa 或 76GPa 的玻纤格栅加铺到沥青路面中面层底部
格栅应力变化对比图类似于图 3 和图 4。
时能有效改善下面层底部的正应力;在下面层底部铺设
(1) 当轴载 P=150kN 时,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下面
土工格栅 ,对 下 面 层 底 部 的 应 力 而 言 ,选 用 模 量 为
层底部铺设 模量为 0.4GPa 的塑料土工格栅和模量为
0.4GPa 的塑料土工格栅和模量为 50GPa 或 76GPa 的玻纤
50GPa 或 76GPa 的玻纤格栅都可以使正应力有较大幅度
格栅都可以使正应力值大幅降低。因此,为了改善超载
的改善;当轴载 P=180kN 时,要使正应力减小到标准
作用对下面层底部应力产生的不利影响,可以在路面结
荷载时产生的应力值,需要在下面层底部铺设模量为
构层中面层和下面层铺设模量为 50GPa 或 76GPa 的玻纤
50GPa 或 76GPa 的玻纤格栅。可见在下面层底部铺设模
格栅,车辆轴载越大,需要的土工格栅模量也越大。
量较大的土工格栅后,能明显改善下面层底部的正应力
(2) 不同模量对路表的位移值改变也不一样。模量
SY,并且模量越大,最大值降低的程度越大。主要是因
越大,效果越明显。当铺设在中面层底部时可以选用模
为铺加土工格栅后发挥了其强度高,变形能力好的优
量为 50GPa 或 76GPa 的土工格栅作为加筋材料来减小
点,使粘结层形成应力吸收膜,在路面结构层之间构成
位移幅值的增大,从而提高路面的疲劳寿命。
缓冲层,增加路面整体刚度,控制路面开裂的作用,从
(3) 加筋效果随着铺设土工格栅层位的不同而不
而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提高路面的路用性能,也会节省
同。当土工格栅铺在中面层底部时,对下面层底部应力
养护开支。当土工格栅模量相对较小时,对正应力的减
的影响没有铺在下面层底部显著;而对路面表面的位移
小起不到有利的作用,反而使沥青下面层底的应力增
却铺在中面层底比下面层底部能较明显降低路表位移,
大,所以在具体应用时应通过计算与试验合理选择土工
并能使应力和位移均匀分布在较大的面积范围内。可见
格栅的模量。
随着加筋层位距离计算层位距离的增大效果逐渐减弱。
(2) 当下面层底部铺设土工格栅后,下面层底部的
因此,如果为了减小沥青路面结构层某计算层位的应力
剪应力 SYZ 曲线除最大值变化不大外,其他部分曲线都
和位移,应将格栅铺在计算层或距离计算层位较近的结
显著向着减小方向有了移动,说明铺设于沥青下面层底
构层中。
部的土工格栅在改善该部位的剪应力是有一定的效果
的。因为土工格栅与沥青混凝土具有很高的相容性,同 参考文献:
时其网状结构使得沥青混凝土中的集料可以贯穿其中,
[1] 张艳锋,刘开平.玻璃纤维土工格栅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华东公
这样就形成了机械嵌锁。这种限制阻碍了集料的运动,
路, (2):
2007, 64-66.
使沥青混合料在受荷载的情况下能够达到更好的压实状 [2] 李艳春.土工格栅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公路, (5):
1995, 44-47.
态,更高的承重能力。 [3] 黄晓明,朱湘.沥青路面设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2.
(3) 将格栅铺在下面层底部,对下面层底部的应力 [4] 孙立军.沥青路面结构行为理论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5.
[5] 张宏亮.重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研究. 西安:长安大学,
2006.
的改善效果优于铺在中面层底部,可见铺设层位越接近
[6] JTGD50-2004,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计算层作用效果越明显。
[7] 卢剑涛.沥青路面应力计算与分析.武汉:武汉大学,
2004.
2.3.2 水平位移 [8] 苗英豪.土工格栅加筋路堤机理研究.西安:长安大学,
2003.
加筋土工格栅位于下面层底部时对路表位移的影响 [9] 林平东.加筋材料在路面改扩建工程中的应用.哈尔滨:哈尔滨工
类似于图 5 和图 6 所示,但还有所区别,经分析可得如 业大学,
2003.

66 2009 年 07 期(总第 55 期)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