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1

图书在版编目 (CIP) 数据

中文·第一册教学参考 / 中国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编.—修订版. —广州:暨


南大学出版社,2007.7
ISBN 978-7-81029-635-9

Ⅰ. 中…
Ⅱ. 中…
Ⅲ. 对外汉语教学
Ⅳ. H195

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国·广州)
电话 / 传真:0086-20-85221583
邮政编码:510630

印制:
1997 年 6 月第 1 版 2007 年 7 月第 2 版 2007 年 7 月第 次印刷
850mm×1168mm 1/32 2.25 印张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目 录

1. 识字 (一) 1
阅读: 猜谜语 3
读儿歌 3
2. 识字 (二) 5
阅读:数数手指头 7
3. 识字 (三) 9
阅读:大小月 12
综合练习 (一) 答案 12
4. 识字 (四) 13
阅读:猜谜语 16
5. 识字 (五) 18
阅读:春天的颜色 20
6. 识字 (六) 22
阅读:小鸟自由地飞 25
综合练习 (二) 答案 26
7. 小学生 27
阅读:中文学校是我家 31
8. 我去学校 33
阅读:去学校 37
9. 我的家 39
1 中文第一册
阅读:放学歌 43
综合练习 (三) 答案 45
10. 花园 46
阅读:公园里 50
11. 认方向 52
阅读:大象的朋友 56
12. 新年到 59
阅读:过新年 63
综合练习 (四) 答案 65
总练习答案 65

中文第一册 2
1. 识字(一)

一、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的 11 个生字,要求会读会写。
2. 学会笔画: 、一、ㄧ、 、 、 。
3. 认识米字格,要求能在米字格里按笔顺摹写生字。
4. 学会数数,要求既能顺着数,又能倒着数。

二、课文简析

本课是看图识字,目的是教学生学会用汉语从一数到十,
并掌握“百”的概念。课文以 11 个生字配有趣的卡通阿拉伯数
字图案的形式出现。这 11 个生字包含了汉字的 9 种基本笔画,
本课重点学习其中 6 种。

三、教学建议

1. 认识米字格
米字格中的横线叫“横中线”,竖线叫“竖中线”,斜线叫
“对角线” 。
2. 字音教学
“二”(侉r) 是卷舌音,要读准。“三” (s佟n)、“四”(s佻)
的声母是平舌音,“十” (sh侏) 的声母是翘舌音,要区别清楚。

1 中文第一册
3. 笔画教学
注意结合本课的 11 个生字学习 6 种基本笔画:
(点) 一 (横) ㄧ (竖) (竖弯) (撇) (捺)
写字笔顺规则:
先横后竖;
先撇后捺;
从上到下;
从左到右;
从外到内;
从内到外;
先里头后封口;
先中间后两边。
4. 字形教学
一 笔画是横 (一),从左起笔到右。
二 笔画是两横,遵从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
四 第二画是横折 ( ),第四画是竖弯 ( )。遵从先里
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
五 第二画是竖,而在实际书写时,竖 (ㄧ) 往往写得有
一点倾斜。
六 第一和第四画是点 (丶)。
七 第一画是横 ( 一 ),第二画是竖弯钩 ( )。注意强
调“七”的第二画与“四”的第四画竖弯 ( ) 的区别。
八 第一画是撇 ( ),第二画是捺 ( )。注意先撇后捺
的笔顺规则。
九 第一画是撇,第二画是横折弯钩 ( )。
百 第一画是横,下面是一个“白”字。
5. 课文教学
课文是看图识字,要结合 11 个卡通图案,让学生理解字

中文第一册 2
义,能够将汉字与相应的阿拉伯数字对应起来,记住字形,了
解汉语基本数目的表达方法。可以结合手势进行教学,还可以
因地制宜,让学生数人数,或者利用一些图片以及简单的教具
进行教学。

四、练习答案

星期三
3. (1) (2) 2
(3) (4) 6 ㄧ
星期四
4. 四 六 七 八 九 十二
四十六 八十三 九十五 一百

阅读: 猜谜语
读儿歌

一、 课文简析

两则阅读都是为了帮助学生练习汉语的 10 个基本数字。
“猜谜语”是一首古诗,作者把 9 个数字巧妙地嵌入诗中,
描写下雪时的情景。教“读儿歌”时,除了让学生学习数字外,
还应注意教学常用礼貌用语。

二、 字词解析

又 (副词) 表示重复或继续。
例:一个又一个 一只又一只
3 中文第一册
两 [兩] (数词) 读音是“li伲n倮”,注意韵母是后鼻音,是
“二”的意思。另外,繁体字“兩”里面是“入” ,不是“人”。
水 注意读音是“shu佾”,声母是翘舌音“sh” ,共四画,第
二画是“ ” (横撇)。书写时,注意先中间后两边的笔顺规
则。
另外还需要解释的字词有:
片 (量词) 常用于指成片的平而薄的东西。
例:一片叶子 一片云
看 (动词) 上下结构,“目”字旁,共 9 画,是使视线
接触人或物的意思。
例:看书 看电影
经常和“见”连用。
例:我看见他走过来。
我看见云云了。
见 [見] (动词) 看到。
例:我今天没见到他。
见到你我很高兴。

三、 课文教学

教师先示范朗读后,再让学生大声朗读,注意将诗歌的节
奏读好。课后加以练习,课堂上再进行表述、背诵、唱读。

中文第一册 4
2. 识字(二)

一、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的 11 个生字,要求会读会写。
2. 学会笔画: 、 ,要求会认会写。

二、课文简析

本课是看图识字,每字配一幅图。目的是教学生用汉语指
认身体部位,并学会基本构字部件。前 7 个字与人体有关,后 4
个字是常见的形容词,都是极具构字能力的字根字。“人”
“目”“口”“耳”“手”“足”还是汉字的部首字。

三、教学建议

1. 字音教学
“人” (r佴n)、“手” (sh侬u)、“少” (sh伲o) 的声母是翘舌
音,“足” (z俨) 是平舌音,要读准。
2. 笔画教学
(竖钩):手、水、小
(横折):口、足、四
3. 字形教学
人 共 2 画,第一画是撇 ( ),第二画是捺 ( )。书写
时遵从先撇后捺的笔画规则。
5
头 [頭] 共 5 画,书写时注意第五画是斜点 ( ),不是
捺 ( )。繁体字 “頭”,左右结构,部首是“頁”,共 16 画,注
意左边的“ ”下面是提 ( ),不是横 ( )。
目 共 5 画,书写时遵从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
手 共 4 画,第一画是撇 ( ),第四画是竖钩 ( )。
足 共 7 画,书写时遵从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
小 共 3 画,书写时先中间后两边,注意第三画是点 ( ),
不是捺 ( )。
多 共 6 画,书写时注意下面的“夕”字稍微写大一点。
少 共 4 画,注意第一画是竖 (ㄧ)。
4. 课文教学
课文中有 6 个生字是象形字,注意结合图形或游戏教学。
如:教师指着插图中娃娃的眼睛,要求学生说出或写出“目”
字;或者老师说“耳” ,要学生摸一摸自己的耳朵,等等。通过
这些相应的课堂游戏让学生掌握生字。
现代汉语中“眼睛”“嘴巴”“耳朵”“脚”已经相应代
替了“目”“口”“耳”“足” 。

四、参考资料

人 象形字。古文字字形是 。
手 象形字。古文字字形是 。

口 象形字。古文字字形是 。

耳 象形字。古文字字形是 。
目 象形字。古文字字形是 。
足 象形字。古文字字形是 。

中文第一册 6
五、练习答案

星期一
3. (1) 2 (2) 5 一
星期二
2. (1) 5 (2) 3
星期三
3. (1) 6 夔 (2) 4 (3) 7
星期四
2. (1) 大人 人多 (2) 大小 大人 (3) 多少 多人
星期五
4. 头 手 多 足 耳

阅读:数数手指头

一、 课文简析

这是一首儿歌,围绕“手”展开,教学时可以引导小朋友
从“手”复习“耳、目、大、小”等其他词语。

二、 字词解析

我 一共 7 画,不要忘了最后一画的点,笔顺是:

来 [來] 独体字,这里读轻声。用在诗歌、熟语中作衬
字,仅是为了读起来顺口,没有实际意思。
另外还需要解释的字词有:
7 中文第一册
指 左右结构,部首是“扌”,共 9 画。这里指“手指头”。
“指”也可以作动词,表示“对着、向着” 。
例:指着我 指指你 指指他
双 [雙]、只 [隻]、个 [個]:三个都是量词。“双”用于
两个 (多是对称的)。“只”这里读“zh侃”可用于某些成对东西
中的一个。
例:两只手 两只耳朵
“只”还可以用于指动物:一只小鸡。“双”和“只”可以
对比教学。“个”是最常用的量词。繁体字“雙” ,注意上边是
两个“隹” ,不是“住”或“往” 。

三、课文教学

学习这首儿歌的时候可以利用手势,让学生边读边表演,
然后边背诵边表演。
教学时,先复习主课文中学过的数字一至十,然后边读儿
歌边数手指,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儿歌。

中文第一册 8
3. 识字(三)

一、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的 10 个生字,要求会读会写。
2. 学会笔画: 、 、 ,要求会认会写。

二、课文简析

本课是看图识字,10 个生字配 10 幅图画,目的是让学生学


会用汉语表达常见的自然现象,并学习常用字根的写法。这 10 个
字都是构字能力很强的字根字,也是部首字。

三、教学建议

1. 字音教学
“日” (r佻)、“山” (sh佟n)、“石” (sh侏)、“水” (shu佾)
的声母是翘舌音,要读准。
要注意区别读音相同的字:
sh侏 sh侏 m俅 m俅
十———石 木——
—目
2. 笔画教学
(横折钩):月、日、有
(竖折):山、出
(横撇):水、又、友

9 中文第一册
3. 字形教学
日 共 4 画,书写时注意先里头后封口的笔顺规则。
月 共 4 画,第二画是“ ” (横折钩)。注意与已学过
的“目”字相比较。
山 共 3 画,第二画是“ ” (竖折)。书写时注意从里到
外的笔顺规则。
石 共 5 画,书写时注意与“左右”的“右”比较。
水 共 4 画,第二画是“ ” (横撇)。书写时注意先中间
后两边的笔顺规则。
火 共 4 画,书写时注意笔顺是: 。
木 共 4 画,第四画是“ ” (捺)。
禾 共 5 画,第一画是“ ” (撇),注意与“木”字比
较。
4. 课文教学
这一课的生字“日 ”“月”“山”“ 石” “田 ”“ 水”
“火”“木”都是象形字,注意结合图画学习字形、字义。学完
之后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练习,如:甲同学指着太阳的图片,
其他同学说“日”字,并用手指在空中虚画“日”字字形,看
谁反应最快。
“日”“月”的构词能力很强,它们可以组成不少现代汉语
词语。古代汉语词汇“日”“月”的本义是“太阳”“月亮”,
引申义表示计时单位。
例:一日 (一天) 两个月

四、参考资料

日 象形字。古文字字形是 。

月 象形字。古文字字形是 。
中文第一册 10
山 象形字。古文字字形是 。

石 象形字。山崖 ( ) 旁边有一块石头,古文字字形

是 。

田 象形字。古文字字形是 。

土 象形字。古文字字形是 。“ ”指土,“ ”
指土里长出来的东西。

水 象形字。古文字字形是 。

火 象形字。古文字字形是 ,像一团火的轮廓 。

木 象形字。古文字字形是 。

五、练习答案

星期一
3. (1) 4 (2) 4 (3) 3 (4) 5
星期二
5. 石 田 土 水 火
星期三
4. 日月 石山 水田 火山
5. (1) 日 (2) 手 (3) 禾
星期四
2. (1) 4 (2) 2 (3) 2 (4) 2
星期五
6. 石头 水田 日月 火山

11 中文第一册
阅读:大小月

一、 课文简析

这则课文是要让学生复习数并掌握“大、小”的概念,并
向其介绍“大月、小月”的意思,即一个月有多少天。一、三、
五、七、八、十和十二月每个月都有 31 天,是“大月”,其他
月份是“小月”。

二、 字词解析

注意“一月”“二月”“三月”等与“一个月”“两个月”
“三个月”等的区别。

三、 课文教学

可以先让学生复习十个数字,然后教师讲月份的表达方法,
也可以结合实际提问。例:“现在是几月?”学了课文后再问
“这个月是大月还是小月啊?”“谁知道这个月有多少天?”然后
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直至能够背诵,再进行总结性提问:“一
”“二月有多少天?”
年中有哪几个月是大月?

综合练习 (一) 答案
1. 三画:小 土 四画:月 木 五画:石 六画:多
4. 月 土 田
5. 八 十 五 七 九
中文第一册 12
4. 识字(四)

一、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的 12 个生字,要求会读会写。
2. 懂得“来”——— “去”,“左 ”—— — “右”, “出 ”—— —
“ 入”,“ 上 ”——
— “ 下 ” 互 为 反 义词 。 能 区 别 “ 左 ” “ 右 ”
“上”“中”“下”的位置。
3. 学会笔画“ ” ,要求会认会写。

二、课文简析

本课是看图识字,帮助学生认识方位的表达。“上”——

“下”,“左”——
— “右”,“来”——
—“去”,“出”——
— “入”,
“立”——
—“坐”是意思相反的词。“上”“中”“下”“左”
“右”是表示方位的名词;“来”“去”“出”“入”是常用的
表示动作的词。“立”“走”是构词能力很强的字根字,也是
部首字。

三、教学建议

1. 字音教学
“上” (sh伽n倮)、“中” (zh侪n倮)、“出” (ch俦)、“入”
(r俅) 的声母是翘舌音; “坐” (zu侔)、“走” (z侬u) 的声母是
平舌音,要区别清楚。
13 中文第一册
2. 笔画教学
(撇折):去、云、会
3. 字形教学
要注意区别字形相近的字:
左———右 人———入 上———下
走———足 来———米
中 独体字,注意先写“口” 。
,再写“丨”
“上”和“下”都是独体字,注意“上”的第二画是一小
横,而“下”的最后一画是“ ” (点)。
“左”和“右”都是半包围结构,遵从从外到内的笔顺规
则。注意“左”和“右”的区别,可以让学生记住“左工右
口”。
来 独体字,部首是“一” ,共 7 画。
去 上下结构,部首是“土” ,共 5 画,注意第四画是“ ”
(撇折)。
出 独体字,共 5 画,注意和已学的“山”的笔顺相区别。
“山”是先写中间的竖,“出”的笔顺是: 。
入 独体字,共 2 画。书写时注意第二画“捺”要比“撇”
高,与“人”相区别。
坐 特殊结构,部首是“土” ,共 7 画。
立 独体字,部首是“立” ,共 5 画。
走 上下结构,部首是“走” ,共 7 画。
4. 课文教学
“上”——— “下”、“左”——
— “右”互为反义词,结合图画
比较认识这两组词的含义。在某种情况下,“上”可以变成
“下” ,“左”可以变成“右” 。可以利用实物、活动图形交换位
置,或通过做游戏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来、去、出、入、坐、立、走”等则可以结合实际的动作

中文第一册 14
进行教学。如:老师做“坐”这一动作,让学生说“坐”并且
在空中虚画这个字。然后请一两位同学上来做动作,由其他同
学说生字,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熟记生字。“立”在现代汉
语中是双音节词“站立”,“入”在现代汉语中是“进来”或
“进去”。

四、练习答案

星期一
3. 下 多 山 左
4. 右 小 少 去 入
星期二
3. (1) 5 (2) 5 (3) 5 夔
4. 去 右 左 石
5. (1) 石 (2) 中 (3) 目 (4) 坐
星期三
3. 来 坐 走 下 出 入
星期四
2. (1) 5 (2) 2 (3) 7
3. 来 立 坐 出 走
星期五
2. 来去 左右 上下 出入
3. 多 少 左 右 上 下 立 坐
4. 左 右 出 山
坐 地 立 六

15 中文第一册
阅读:猜谜语

一、 课文简析

本文是两个谜语。谜语 (一) 主要复习、巩固所学的方位


词,谜底是“耳朵”。谜语 (二) 所说的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
常见和常用的事物,谜底是“笔”。通过谜语训练学生观察、思
考的能力。

二、 字词解析

长 [長] (形容词) 两点之间的距离大,跟“短”相对,


可以指空间也可以指时间。
例:很长的笔 很长的时间
写 [寫] (动词) 用笔在纸上或其他东西上做字。
例:写字 写对联
它 (代词) 称人以外的事物。
最 (副词) 淤表示某种属性超过所有同类的人或事物。
例:他的小红花最多。
他最高。
于居首位,没有能比得上的。
例:中华之最 世界之最
忙 淤 (形容词) 事情多,不得空,跟“闲”相对。
例:他很忙,我不忙。
本课取此义项。
于 (动词) 急迫,不停地做,加紧地做。
例:你忙些什么呢?
中文第一册 16
在本课中,“忙”是第一种用法。
嘴巴 (名词) 口的通称。
例:请张开嘴巴。
身子 (名词) 身体。
例:我身子不好。

三、 课文教学

教师不要直接给出答案,可以通过简单的图形和手势引导
学生猜出谜底;如果学生一次猜不出,可以让几个同学一起猜,
看谁说得对。

17 中文第一册
5. 识字(五)

一、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的 11 个生字,要求会读会写。
2. 学会笔画: 、 、 ,要求会认会写。

二、课文简析

本课是看图识字。11 个生字配 11 幅图,联系图画和日常生


活,集中认识几种常见的自然现象。“风”“云”“雨”“电”
是构字能力很强的字根字,也是部首字。

三、教学建议

1. 字音教学
“风” (f佶n倮) 韵尾是后鼻音,要读准。
2. 笔画教学
(横钩):雪、写、买
(竖弯钩):也、地、电
(提):地、拉、玩
3. 字形教学
风 [風] 书写时注意从外到内的笔顺规则。写繁体字
“風”时不要漏了“虫”字上面的那一笔。
云 [雲] 可以对照已学过的“去”字,“去”字减掉上
中文第一册 18
边的竖就是“云”。繁体字“雲”, 上下结构,部首是“雨”,
共 12 画。
雨 独体字,部首是“雨” ,笔顺是: 。
雪 上下结构,部首是“雨”,共 11 画。注意第三画是
“ ” (横钩),不是“ ” (横折钩)。
电 [電] 先写“曰”字,再加一竖弯钩“ ”。繁体字
“電” , 上下结构,部首是“雨” ,共 13 画。
天 先写“一” ,再写“大”字。
地 左右结构,部首是“土”。书写时,注意第三画是提
( ),不是横。
春 上下结构,部首是“日” ,共 9 画。
夏 上下结构,部首是“夂”,共 10 画。注意上面不是一
个“百”字,要在“日”的中间多加一横。
秋 左右结构,部首是“禾”,共 9 画。注意写“禾”字旁
时最后一笔要变成点。
冬 上下结构,部首是“夂”,共 5 画。注意强调下面是两
个点。
4. 课文教学
教学时结合图画讲解字义,先讲“风”“云”“雨”“雾”
“电”这 5 个字,让学生理解这几种自然现象。然后讲“天”
“地”,可以手指蓝天,或指着大地进行直观教学。最后讲四
季——
— “春”“夏”“秋”“冬”,让学生说说自己眼里或心目
中的四季是怎样的 (用自己熟悉的语言或简单的汉语来说)。
“天”指天空,还指一昼夜 24 小时的时间。
例:一天 每天
注意用已学过的字增减笔画构成新的字:
去——
—云 大——
—天

19 中文第一册
四、练习答案

星期一
2. 四画:月 风 云 五画:电
八画:雨 十一画:雪
5. 电 风 雪 云
星期二
2. (1) 8 (2) 11
(3) 也 6 (4) 5
星期三
2. 春 夏 秋 冬 雪
3. 电寅曰 天寅大 去寅云
中寅口 目寅日 土寅二 (十)
星期四
3. (1) 9 (2) 10
(3) 9 (4) 5
星期五
3. 云寅去 大寅天
日寅电 (目) 木寅禾

阅读:春天的颜色

一、课文简析

春天本来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没有颜色。这首充满童趣的
儿歌却赋予了春天各种各样的颜色,其实这是春天里各种事物
的颜色。教学时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中文第一册 20
二、字词解析

的 (助词) 左右结构,部首是“白” ,共 8 画。
说 [说] (动词) 左右结构,部首是“讠” ,共 9 画。
是 (连词) 上下结构,部首是“日” ,共 9 画。
颜色 [颜色] (名词) 指红、黄、白、黑、绿等色彩。
例:花儿有很多颜色。
秋天是什么颜色的?
五颜六色 [五颜六色] (形容词) 指各种色彩。
例:五颜六色的花儿 五颜六色的纸

三、课文教学

教学时,教师先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把生字词读准。然后
分析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可以设置一些问题,如:

小草为什么说春天是绿色的? (因为草是绿色的。

花儿为什么说春天是红色的? (因为花是红色的。
黄莺为什么说春天是黄色的? (因为黄莺是黄色的。

妈妈为什么说春天是五颜六色的? (因为春天草儿发芽,
花儿开放,小鸟歌唱……各种各样美丽的事物构成了一幅五颜

六色的图画。

21 中文第一册
6. 识字(六)

一、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的 13 个生字,要求会读会写。
2. 学会笔画: ,要求会认会写。

二、课文简析

本课是看图识字,13 个生字配 13 幅图,集中认识常见的动


物名称以及几个颜色词。“马”“牛”“羊”“鱼” “虫”
“鸟”是字根字,也是部首字。

三、教学建议

1. 字音教学
“虫” (ch佼n倮) 的声母是翘舌音,要读准;“牛” (ni俨)、
“鸟” (ni伲o) 的声母是鼻音,可以和以前学过的“六” (li俅)、
“来” (l佗i) 的声母进行对比。
注意区别读音相近的字:
y俨 y俪
鱼———雨
2. 笔画教学
(竖折折钩):马、鸟

中文第一册 22
3. 字形教学
马 [馬] 独体字,部首是“马” ,共 3 画。注意第二画是
“ ” (竖折折钩)。繁体字“馬” , 共 9 画,第四画的“ㄧ”下
面要出头。
牛 书写时注意第四画的“ㄧ”要出头,不要写成“中午”
的“午” 。
羊 独体字,部首是“羊” ,共 6 画。
鱼 独体字,部首是“鱼” ,共 8 画。
虫 [蟲] 书写时注意不要丢掉最后的一点。繁体字“蟲”
是三个“虫”字叠在一起。
鸟 [鳥] 独 体 字 , 共 5 画 , 第 三 画 是 点 , 第 四 画 是
“倥”。书写时注意不要丢掉里面的一点。繁体字“鳥” 共 10
画,第三画是短横,不是点。
草 上中下结构,部首是“艹”,共 9 画。中间是“日”,
下边是“十” 。
黄 上下结构,部首是“艹” ,共 11 画。中间是“由”,不
要写成“田” 。
白 独体字,部首是“白” ,共 5 画。
黑 上 下 结 构 , 部 首 是 “ 灬 ” , 共 12 画 。 笔 顺 是 :

绿 [绿] 左右结构,部首是“纟”,共 11 画,右下半部
分是“氺”,不要写成“水”。繁体字“绿” ,共 14 画。
红 [红] 左右结构, 部首 是“ 纟”,共 6 画 。 繁体 字
“红”,共 9 画。
蓝 [藍] 上下结构,部首是“艹”,共 13 画。繁体字
,共 17 画。
“藍”
4. 课文教学
本课的字具有很强的形象性,注意结合图画进行教学。如:

23 中文第一册
老师在黑板旁贴一幅“马”的图画,让一位学生在黑板上写
“马”字。也可以联系小动物的叫声来进行形象的教学,如:老
师模仿鸟叫“叽叽”,羊叫“咩咩”,学生则说出“鸟”“羊”
这两种动物名。在教颜色词的时候,可以请穿着黄、白、黑、
绿等颜色衣服的同学站在讲台前,进行直观的教学。教学中,
可以结合第五课的关于自然现象的词,做成多张卡片,让学生
认读,集中学习、复习这些事物和自然现象。

四、练习答案

星期一
6. 马 鸟 牛 羊
星期二
2. (1) 4 (2) 6 (3) 8 (4) 9 一
6. 白羊 黄牛 白马 绿草
星期三
2. 鱼 虫 草 红 绿 黑
3. 五画:鸟 六画:虫 八画:鱼 九画:草
十一画:黄 十二画:黑 十三画:蓝
4. 鱼 虫 羊 鸟 草 黄 黑 红
6. 黑 绿 草 红 黄 秋
星期四
4. 月 雪 草 白
5. 蓝天 绿草 红日
星期五
2. 黄牛 黑马 白羊 红鱼 绿虫 红鸟
6. (1) 鸟 马 (2) 鱼 草
(3) 红 蓝 白 (4) 绿 黄 黑

中文第一册 24
7. 马 草 火 马

阅读:小鸟自由地飞

一、 课文简析

本文列出三种分别在水中、陆地、空中活动的动物的特点:
小虫会在草里慢慢地爬;小鱼会在水里欢快地游;小鸟会在林
中自由地飞。这是对主课文的复习和补充。要注意让学生养成
观察生活的习惯。

二、 字词解析

自由 (形容词) 不受拘束,不受限制。
例:学生自由活动。
书写“自”时注意和“白”字区分。
飞 [飞] (动词) (鸟,虫等) 鼓动翅膀在空中活动。
例:小鸟在空中飞。
书写时注意笔顺: 。
里 [裏] 放在地点名词后面,表示方位,与“外”相对。
如“家里”“学校里”“班级里”等。繁体字“裏” , 上中下结
构,部首是“衣” ,共 13 画。
爬 半包围结构,部首是“爪” ,共 8 画。教学时教师可以
利用玩具或亲自示范一个“爬”的动作来解释。
游 左中右结构,部首是“氵”,共 12 画。
另外还需要解释的字词有:
会 [會] (助动词) 表示知道或有能力做某事,后面可以
再加动词。如“会爬”“会游”“会飞”“会唱”等。繁体字
25 中文第一册
“會” 共 13 画。注意中间的“ ”上下都不出头。

三、 课文教学

本课的重要句型是“地点 + 有 + 宾语”和“主语 + 会 + 动宾
结构”,教师不必讲解这两个句型,但可以让学生通过类比、模仿
来造句,以便对这两个句型有感性认识。
例:学校里有同学 我会唱歌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举出陆地上、水中、空中还有
其他什么常见的动物,这些动物会什么等,可以用动作来表演。

综合练习 (二) 答案
1. 四画:中 风 五画:电 鸟
六画:地 红 九画:秋 十一画:黄
3. 马 鸟
4. (1) 牛 马 羊 鸟
(2) 风 雨 雪 电
(3) 春 秋 夏 冬

中文第一册 26
7. 小学生

一、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的 10 个生字,要求会读会写。
2. 学会笔画: ,要求会认会写。
3. 认识偏旁部首: 、日、爫、巾、冂、 。
4. 重点学习的句子:我是小学生。要求会运用。
5. 朗读并背诵课文。

二、课文简析

本课有四个句子,都是动词谓语句。“我是小学生。”不但
讲清楚了我是什么人,而且是学习“我爱老师。”“我爱同学。”
“我爱中文学校。”等句的基础。教学课文要注意让学生懂得爱
老师、爱同学、爱学校的道理。

三、教学建议

1. 字音教学
“ 是 ” (sh佻)、 “ 生 ” (sh佶n倮)、 “ 师 ” (sh侃)、 “ 中 ”
(zh侪n倮) 的声母是卷舌音,要读准。
“学生”的“生” (shen倮) 是轻音,不标声调。
注意区别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

27 中文第一册
sh佻 sh侃 xi伲o xi伽o
是———师 小———校
2. 笔画、偏旁、部首教学
(斜钩):我、找、代
(子字旁):孙、孩、学
日 (日字旁):明、是、时
爫 (爪部):爱、采、受
巾 (巾字旁):市、布、师
冂 (同字框):同、冈、网
(木字旁):树、校、林
3. 字形教学
学 [學] 上中下结构,上边是“ ”,中间是“冖”,下
边是“子”,部首是“子”,共 8 画,第五画是“ ” (横钩),
第七画是“ ” (竖钩)。书写时注意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繁
, 上中下结构,部首是“子”
体字“學” ,共 16 画。
我 独体字,共 7 画,第五画是“ ” (斜钩)。书写时注
意不要丢掉最后的一点。
是 上 下 结 构 , 上 边 是 “ 日 ”, 下 边 是 “ ”, 部 首 是
“日”,共 9画。书写时注意与已学过的“足”“走”字相区别。
爱 [愛] 上中下结构,上边是“爫”,中间是“冖”,下
边是“友”,部首是“爫”,共 10 画。 繁体字“愛”, 上中下结
构,部首是“爫” ,共 13 画。
老 独体字,共 6 画,书写时注意第五画是“ ” 。
师 [師] 左右结构,左边是“ ” ,右边是“ ”,部首是
“巾” ,共 6 画。繁体字“師” , 左右结构,部首是“巾” ,共 10 画。
同 半包围结构,注意从外到内的笔顺规则,部首是“冂” ,
共 6 画。
校 左 右 结 构 , 左 边 是 “ 木 ”, 右 边 是 “ 交 ”, 部 首 是

中文第一册 28
“木”,共 10 画,书写时,注意第四画是“ ” (点),不是“ ”
(捺)。
4. 词语教学
(1) 要求学生掌握的词语:
[学生] (名词) 在学校读书的人,向老师或前辈学习的人。
例:小学生 中学生
[老师] (名词) 尊称,指传授文化、技术的人,泛指在某
方面值得学习的人。
例:张老师 女老师
老师关心学生。
[同学] (名词) 在同一个学校学习的人。
例:我们是同学。
我有很多同学。
[中文] (名词) 中国的语言文字,特指汉族的语言文字。
例:中文老师 中文学校 中文报纸 学中文 说中文
[学校] (名词) 专门进行教育的机构。
例:外语学校 中文学校
(2) 教学中需要讲解的词语:
[我] (人称代词) 称自己。
[是] (动词) 联系两种事物,表明两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
者的种类、属性。
例:我是中学生。
我是老师。
[爱] (动词) 表示对人或对物有深厚的感情。
例:爱老师 爱同学
5. 句子教学
本课重点学习的句子是:我是小学生。这是“是”字句,
动词“是”作谓语。“是”是判断助动词,联系两种事物,表

29 中文第一册
明两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的种类、属性,其句子结构形式是:
主语 +“是”+ 宾语
在进行句子教学时,要注意从词语逐步扩展到句子的联系。
例: 是
是学生
是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
同时,要以例句为中心,展开词语替换练习。
例:我 是 小学生。
老师
学生
马小云
6. 课文教学
老师可以通过班内学生的不同身份进行多种形式的问答
教学。
例:老师问:你是谁?
学生答:我是……
老师问:你爱中文学校吗?
学生答:爱。
熟读课文并能够熟练地运用文中的句型来说句子。

四、练习答案

星期一
3. (1) 8 (2) 7 (3) 5 一
(4) 9 (5) 10
6. 师 同 学 校 爱

中文第一册 30
星期二
2. (1) 木 交 (2) 雨 彐 (3)
星期三
4. 小学生 中文学校
星期四
2. (1) 6 (2) 4 (3) 10
(4) 6 (5) 6
4. (1) 学校 学习
(2) 老师 老人 老牛
6. (1) 我去学校。
(2) 我学中文。
(3) 春天来了。
(4) 我爱中文学校。
星期五
5. (1) 是 (2) 爱 (3) 爱
(4) 爱 (5) 是
6. (1) 去学校 (2) 是老师 (3) 学中文

阅读:中文学校是我家

一、 课文简析

这篇课文主要是想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文学
校的喜爱之情和学习中文的兴趣。

二、 字词解析

家 (名词) 家庭、人家。“家”是上下结构,部首是
31 中文第一册
“ ”,书写时注意下面是“ ” ,不要多加了一点。
例:我家有四口人。
她 (代词) 指自己和对方以外的某个女性。
例:她是老师。
我看见她了。
你 (代词) 称对方 (一个人)。书写“你”字时注意写好
右边的“尔”字。
例:你好!
你是谁?
就 (副词) 表示事实正是如此。
例:那就是我的哥哥。
前面就是中文学校。
注意不要少了最后一画“ ” (点)。
像 (动词) 在形象上相同或有某些共同点。
例:中文学校就像我的家。
注意“像”字右边的写法是: 。
老师 [老师] (名词) 尊称传授文化、技术的人,泛指在
某些方面值得学习的人。
例:她是我的老师。
老师和小朋友们去学校。
云云在学汉字方面是我的老师。

三、 课文教学

教师先领学生齐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
体会这篇课文稍微带点诗韵的特点。然后,教师向学生解释这篇课
文的重点句子——
—中文学校是我家。老师就像好妈妈。我爱老师。
并做适量的替换和变换练习。最后,通过反复朗诵直至背熟。

中文第一册 32
8. 我去学校

一、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的 12 个生字,要求会读会写。
2. 学会笔画: 、 ,要求会认会写。
3. 认识部首:讠、亻、女。
4. 重点学习的句子:我去学校。要求会运用。
5. 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二、课文简析

这一课教育小学生要爱学校、爱同学,对老师要有礼貌。
“老师早”“你们好”是师生见面行礼、问好的礼貌用语。

三、教学建议

1. 字音教学
“车 ” (ch佶)、“ 说” (shu侪) 的声母 是翘舌音;“了”
(le)、“们” (men) 读轻声,不标声调。
2. 笔画、偏旁、部首教学
(横折提):说、课、话
(撇点):女、好、妈
讠 (言字旁):说、话、讲
亻 (单人旁):们、你、位
33 中文第一册
(女字旁):好、妇、妈
3. 字形教学
开 [開] 独体字,共 4 画。书写时注意第一画是横,不
是撇。繁体字“開” , 半包围结构,部首是“門” ,共 12 画。
了 独体字,共 2 画,笔顺是: 。
真 上中下结构,部首是“十”,共 10 画,书写时注意里
面有三横。
高 上中下结构,部首是“亠 ” ,共 10 画。
兴 [興] 上下 结构,部 首是 “八 ”, 共 6 画 。繁 体字
“興” ,上下结构,部首是“八” ,共 16 画。
车 [車] 独体字,共 4 画。繁体字“車”,也是独体字,
共 7 画。
见 [見] 独体字,共 4 画。繁体字“見” ,上下结构,共
7 画。
说 [说] 左右结构,部首是“讠”,共 9 画,书写时注意
第二画是“ ” (横折提)。繁体字“说”, 左右结构,部首是
“言” ,共 14 画。
早 上下结构,部首是“日”,共 6 画。可以先提示已学过
的“草”字。
你 左右结构,部首是“亻” ,共 7 画。
们 [們] 左右结构,部首是“亻”,共 5 画。书写时注意
右边的“门” ,要先写一点。繁体字“們”, 左右结构,部首是
“亻” ,共 10 画。
好 左右结构,部首是“女”,共 6 画。书写时注意第一画
是“ ” (撇点)。
4. 词语教学
(1) 要求学生掌握的词语:
[开学] (动词) 学期开始。
中文第一册 34
例:我们 9 月 1 日开学。
今天是开学第一天。
[高兴] (形容词) 愉快而兴奋。
例:很高兴 高兴地笑了
她高兴得跳起来。
他高高兴兴地说。
[校车] (名词)
例:我坐校车去上学。
校车每天早上七点到我家门口。
[你们] (代词) “们”用在代词或指人的名词后面,表示
复数。
例:我们 老师们 同学们
我们是小学生。
你们是大学生。
注意名词前有数量词时,后面不加“们”,如不说“三个同
学们”。
(2) 教学中需要讲解的词语:
[了] (助词) 用在句子的末尾,表示变化或出现新的情况。
例:开学了。
下雨了。
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成。
例:我见了老师说声“好” 。
[早] 在本课是问候语,用于早晨见面时互相打招呼。
[好] 在本课是问候语,用于见面时互相打招呼。
5援 句子教学
本课重点学习的句子是:我去学校。这个句子是动词谓语
句。句子结构形式是:主语 + 谓语 + 宾语。在进行句子教学
时,要注意从词语逐步扩展到句子的练习。
35 中文第一册
例: 去
去学校
我去学校。
同时,要以例句为中心,展开词语替换练习。
例: 我 去 学校。
云云 坐 车
同学们 学 中文
我们 爱 老师
6. 课文教学
主课文有三句话,主要是教育小学生对老师、对同学要有
礼貌,从小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良好品质。
教学中注意配合插图学习课文,可以用问答形式教学。
老师要指导学生朗读,通过反复朗读熟悉课文,学会句型,
并增强学生的语感。

四、练习答案

星期一
2. (1) 4 (2) 2 (3) 4 (4) 4
5. (1) 说 (2) 草 (3) 真 兴 六 (4) 们 你
星期二
4. 见 说 早 车 真 们
6. 老师 早上 你好 高兴
星期三
4. 好 早 见 说 们 真
6. (1) 去学校 (2) 坐校车
(3) 坐校车去学校 (4) 坐校车去学校

中文第一册 36
星期四
2. 7 7 4 4 5 3 2
5. 你们 同学 老师 坐车
6. 老师真高兴。 小鸟真高兴。
小牛真高兴。 同学们真高兴。
星期五
2. 亻:你 们 讠:说 纟:绿 红
女:好 艹:花 草 木:禾
3. 坐校车 去学校 见老师 学中文 真高兴
5. (1) 老师真高兴。
(2) 见了你们真高兴。
(3) 我去学校。
(4) 同学们去学校。
(5) 同学们坐校车。
(6) 老师坐校车去学校。

阅读:去学校

一、 课文简析

这是一首贴近小学生生活 、朗朗上口的儿歌,通过对这首
儿歌的学习,启发小学生从小养成早睡早起、努力学习的好
习惯。

二、 字词解析

太阳 [太阳] (名词) 银河系的恒星之一。书写“太”


时注意和“大小”的“大”区分,不要少了一点;“阳”字是
37 中文第一册
左右结构,部首是“阝” 。
例:太阳落山
太阳早上升起。
对 [對] (介词) 引进对象或事物的相关者。
例:老师对他很好。
老师对他说下午不上课。
书包 [书包] (名词) 供学生上学时装书籍、文具用的
袋子。书写“书”字时注意笔顺: 。不要漏了最后一
点。“包”字的笔顺: 。
例:我有一个小书包。
要 (副词) 表示将要,用于将来时。
例:要下雨了。
爸爸明天要去北京。
为什么 [爲什麽] 用来询问原因或目的。
例:你为什么来晚了?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三、 课文教学

这首儿歌有两个难度稍大的句子,结构分别为:
主语 +“为什么”+ 宾语
主语 +“对”+ 宾语 + 动词 + 宾语
教师可以在学生熟悉生词和课文的基础上重点讲解这两个
句型,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做替换和变换练习。如:你为什
么哭了?他今天为什么不来?这首儿歌由简单的对话组成,所
以也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背诵课文,活跃课堂气氛。

中文第一册 38
9. 我的家

一、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的 9 个生字,要求会读会写。
2. 学会笔画: 、 。
3. 认识部首:白、宀、辶、父、 。
4. 重点学习的句子:这是我的家。要求会运用。
5. 朗读并背诵课文。

二、课文简析

这一课是小学生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家。课文配有一幅全家
福,照片上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小学生自己。教学生
学会这些称谓,培养学生尊敬长辈的美德。

三、教学建议

1. 字音教学
“这” (zh侉) 的声母是翘舌音,“奶” (n伲i) 的声母是鼻
音,要读准。
助词“的” (de) 是 轻声 。“ 爷爷 ” “奶奶 ”“ 爸爸 ”
“妈妈”的第二个字也要读轻声。轻声不标声调。
注意区别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

39 中文第一册
y侬u y侔u b伽 b佟 m佟 m伲
有——
—右 爸——
—八 妈——
—马
2. 笔画、偏旁、部首教学
(弯钩):家、猪、狗
(横折折折钩):奶、仍、汤
白 (白字旁):的、百、泉
宀 (宝盖儿):安、家、定
辶 (走之儿):过、这、还
父 (父字旁):爷、爸、父
(禾木旁):和、秋、种
3. 字形教学
注意区别字形相近的字:
爷——
—爸 奶——
—妈——
—好
的 左右结构,部首是“白”,共 8 画。
家 上下结构,部首是“宀”,共 10 画。书写时注意第六
画是“ ” (弯钩)。
这 [這] 半包围结构,里边是“文”,外边是“辶”,部
首是“辶” ,共 7画。书写时注意第六画是“ ” (横折折撇)。
笔顺从里到外。繁体字“這” , 半包围结构,部首是“辶”,共
10 画。
有 半包围结构,部首是“ ”,共 6 画。外边是“有”,
里边是“ ” (不是“月” ),注意和“月”进行比较。注意对
照“右”“左” 。
爷 [爺] 上下结构,部首是“父”,共 6 画。书写时注意
“爷”的下边是“卩”,不是“阝”。繁体字“爺”, 上下结构,
部首是“父” ,共 12画。书写时注意第 11 画为“ ” (横撇弯
钩)。
奶 左右结构,部首是“女” ,共 5 画,书写时注意第四画

中文第一册 40
是“ ” (横折折折钩)。
,右边是“口”,部首是“禾”
和 左右结构,左边是“禾” ,
共 8 画。
4. 词语教学
(1) 要求学生掌握的词语:
[爷爷] (名词) 祖父。
例:那位是我爷爷。
我爷爷很爱我。
[奶奶] (名词) 祖母。
例:我奶奶今年 60 岁。
我爱奶奶。
[爸爸] (名词) 父亲。
例:我爸爸很爱我。
今天是爸爸的生日。
[妈妈] (名词) 母亲。
例:妈妈喜欢唱歌。
我爱爸爸和妈妈。
(2) 教学中需要讲解的词语:
[的] (助词) 用在主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领属关系。
例:我的家 爸爸的车 爸爸的爸爸 我的爷爷
[这] (指示代词) 指示比较近的人或事物。与此相对,指
示比较远的人或事物用“那” 。
例:这是我的家,那是云云的家。
[和] (连词) 表 示联 合 , 连 接 类 别 或 结 构 相 近 的并 列
成分。
例:老师和学生 爸爸和妈妈
注意连接三项以上时,“和”放在最后两项之间,前面的
成分用顿号连接。
41 中文第一册
例: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
[有] (动词) 表示领有、具有。
例:我有两只手。
我有三本书。
[口] (量词) 接在数词后表示数量。
例:三口人
我家有四口人。
5. 句子教学
本课重点学习的句子是:这是我的家。主语是指示代词
“这”,谓语动词 “是”表示判断。句子结构形式是:
主语 (代词) +“是”+宾语
以例句为中心,展开词语替代练习。
例: 这 是 我的家。
这 爸爸
那 爷爷
这 云云的家
那 学校
6. 课文教学
建议用全家福作为教具,让每个学生带上自己的全家福,
模仿课文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家和家庭成员。可以让中文学习程
度好的学生进行一些拓展训练,如介绍父母的一些基本情况:
年龄、爱好、特征等。

四、练习答案

星期二
2. (1) 6 一 (2) 8 禾 口 (3) 7 一
(4) 10 宀 豕 (5) 8 白 勺

中文第一册 42
3. 这 的 家 和 爸 妈
4. (1) 淤爸爸和妈妈 于爷爷和奶奶 盂老师和学生
(2) 淤有四口人 于有五口人 盂有六口人
7. 家
爷爷 奶奶
爸爸 妈妈

星期三
3. (1) 奶奶 (2) 爸爸 (3) 妈妈
星期四
2. (1) 8 父 巴 (2) 6 女 马 (3) 6 父
(4) 5 女 乃
星期五
3. (1) 是 (2) 有 和 (3) 是
(4) 是 的 (5) 坐 去 (6) 和
5. (1) 我爱爸爸。 (2) 这是我的学校。
(3) 我家有四口人。 (4) 这是我的车。

阅读:放学歌

一、 课文简析

这是一首生动活泼的儿歌。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引导小学
生要尊敬长辈,做个有礼貌的好孩子。

二、 字词解析

放学 [放学] (动词) 指学校里一天或半天课业完毕,


43 中文第一册
学生回家。书写“放”字时注意右边的“攵” (反文旁)。
例:学生放学回家了。
唱歌 (动词) 口中发出乐音。
例:我听爸爸唱歌。
老师唱歌很好听。
“唱歌”中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
例:唱支歌 唱一首歌
给 [給] (介词) 引进动作的对象。
例:老师给我们讲故事。
支 [隻] (量词) 用于修饰歌曲或乐曲等。
例:一支歌 一支曲子
把 (介词) 引进受事者,整个格式有处置的意思。
例:把书放在桌子上 把衣服洗了 把门打开
鞠躬 (动词) 弯身行礼。中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
例:他鞠躬道谢。
我给奶奶鞠了一躬。

三、 课文教学

本课的重点句也是难点句:我给大家唱支歌。
首先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和构成格式,然后再做替换练
习。
例: 我 给 大家 唱支歌。
老师 我们 讲故事
云云 同学 跳个舞
他 爸爸 打电话

中文第一册 44
综合练习 (三) 答案
1. 六画:同 早 七画:这 园 八画:的 九画:看 说
4. (1) 我是小学生。 (姨) (2) 山下有白马。 (姨)
(3) 爸爸开车。 (姨) (4) 天上有小鸟。 (姨)
5. (1) 我是小学生。 (2) 爸爸真高兴。
(3) 这是妈妈的车。

45 中文第一册
10. 花 园

一、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的 12 个生字,要求会读会写。
2. 认识部首:艹 、囗、丷、人、卜、目。
3. 重点学习的句子:我家有个小花园。要求会运用。
4. 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二、课文简析

本课以学生日常家庭生活为题材,以儿歌的形式介绍表示方位
的“前”和“后”,描述了花园里花儿开了的美景。注意继续学习
“有”字句。

三、教学建议

1. 字音教学
“儿” (佴r) 是卷舌音,要读准。
“个” (倮侉) 字除了“个个”,“个”在语句中一般轻读,
不标调。
注意区别读音相近的字:
m佴n men
门——
—们

中文第一册 46
2. 偏旁部首教学
艹 (草字头):花、草、英
囗 (国字框):国、因、围
丷 (八部):前、并、半
人 (人字头):个、今、会
卜 (卜字旁):外、下、卡
目 (目字旁):看、眼、着
3. 字形教学
花 上下结构,部首是“艹”,共 7 画,书写时注意第六画
是撇。可以对照已学过的“草” 。
园 [園] 全包围结构,里面是“元”,外面是“囗”,部
首是“囗”,共 7画。书写时注意笔画顺序,先里头后封口。繁
体字“園” , 全包围结构,部首是“囗” 。
门 [門] 共 3 画,书写时注意笔画顺序,第一画是点,
第二画是竖。繁体字“門” ,左右结构,共 8 画。
个 [個] 部首是“人”,共 3 画。繁体字“個”, 左右结
构,部首是“亻” ,右边是“坚固”的“固” 。
他 左右结构,部首是“亻”。可以对照学过的“地”进行
教学。
后 [後] 书写时注意第一画是撇。可以对照学过的“石”
进行教学。繁体字“後”, 左右结构,部首是“彳”,共 9 画,
第五笔是“ ”。
外 左右结构,部首是“卜” ,共 5 画。
看 上下结构,部首是“目” ,共 9 画。
4. 词语教学
(1) 要求学生掌握的词语:
[花园] (名词) 种植花木供游玩休息的场所,也叫花园子。
例:花园里种着很多花。

47 中文第一册
我家门前有个小花园。
[大门] (名词) 大的门,特指整个建筑物 (如房屋、院
子、公园) 临街的一道主要的门。
例:我家大门向南。
我在学校大门前等你。
[后门] (名词) 房子、院子等后面的门。与“后”相对的
词是“前”。
例:我们从学校后门出去。
他家后门外有一个小公园。
[好看] (形容词) 意思是看着舒服、美观。
例:花儿多好看。
鸟儿多好看。
这本书很好看。
(2) 教学中需要讲解的词语:
[前] 与“前”相对的词是“后” 。
例:门前 门后 前头 后头
5. 句子教学
本课重点学习的句子是:我家有个小花园。动词“有”表
示存在,注意以例句为中心,进行词语的替换练习。
例: 我家 有 花园。
天上 月亮
山上 马、牛、羊
他家 三口人
水中 鱼
草里 虫
6. 课文教学
(1) 谈话导入,你们家门前有什么?
(2) 看图说话。

中文第一册 48
引导学生使用已经学过的方位词来描述图画,教师总结,
作直观讲解。
(3) 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教师范读、领读、个别读、小组读、齐读,直至能背诵,
指导学生读出感情。
(4) 课堂游戏。
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结合实际说说自己家周围的情况。
例:我家门前有一棵大树。

四、练习答案

星期一
2. (1) 7 艹 化 (2) 7 一 元 囗 (3) 3
(4) 9 (5) 6
3. 这 奶 园 花
5. 后门 好看 老师 学生
6. 是 奶 奶
星期二
4. 多 来 后 上 左 出
6. (1) 山上有羊。
(2) 水中有鱼。
(3) 门前有车。
(4) 山下有牛。
星期三
2. (1) 5 亻 也 (2) 5 夕 卜 (3) 8 禾 子
(4) (5) 一
3. 花 园 他 年 季 看
6. (1) 花儿多好看!

49 中文第一册
(2) 这个花园多好看!
(3) 同学们多高兴!
(4) 他的爸爸多高兴!
星期四
5. 春 年 手 看 四
星期五
2. (1) 们 门 (2) 有 右 (3) 他 地
5. (1) 我家门前有花园。
(2) 山下面有小马。
(3) 山上有小羊。
(4) 水中有小鱼。

阅读:公园里

一、课文简析

这是一首生动活泼、贴近生活的儿歌。教学生通过朗诵儿
歌和观看图片初步认识各种漂亮的花:玫瑰、菊花、兰花。激
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 字词解析

公园 [公園] (名词) 供公众游览、休息的园林,注意


“园”和“圆”的区别。
朵 (量词) 用于花朵和云彩或像花和云彩的东西。
例:一朵花儿 一朵白云
可爱 [可愛] (形容词) 令人喜爱。注意繁体字“愛”中
间有一个“心”字。
中文第一册 50
例:这孩子活泼可爱。
小白兔很可爱。
玫瑰 (名词) 一种观赏植物,多刺,小叶椭圆形,花多
为紫红色,也有白色的,有香气,果实扁圆形。
菊花 (名词)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有柄、卵形,边缘
有缺刻或锯齿。秋季开花。品种很多,颜色、形状和大小变化
很大。有的品种可入药。
兰花 [兰花] (名词)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丛生,条
形,先端尖,春季开花,花有多种颜色,味芳香,可供观赏。
花可制香料。

三、课文教学

这篇课文内容比较简单,教师稍微讲解字词后,就可以通
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领悟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读课文时注意引导学生读出感情。

51 中文第一册
11. 认方向

一、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的 10 个生字,要求会读会写。
2. 学会笔画: ,要求会认会写。
3. 认识部首:大、阝、十。
4. 重点学习的句子:前面是东,后面是西。
5. 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二、课文简析

课文是一首儿歌,教学生识别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与课文
相配的还有一幅图画,图上画的是一个小学生早上起来面向太
阳,辨别方向。通过课文的学习,启发学生认真观察自然现象。

三、教学建议

1. 字音教学
“认” (r侉n) 的 声母 是翘 舌 音;“方 ” (f佟n倮)、 “向 ”
(xi伽n倮)、“阳” (y佗n倮)、“东” (d侪n倮) 的韵母是后鼻音韵
尾;“南” (n佗n) 的读音要读准,注意前鼻音的发音。
注意区别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
r佴n r侉n d侪n倮 d侪n倮 y佗n倮 y佗n倮
人——
—认 东——
—冬 阳——
—羊

中文第一册 52
2. 笔画、偏旁、部首教学
(横撇弯钩):队、阳、郑
十 (十部):南、真、克
大 (大部):太、夹、夺
阝 (双耳旁):阳、那、阴 (提示学生这个部首可以放在
左边,也可放在右边。 )
3. 字形教学
认 [認] 左右结构,部首是“讠”,注意复习已学过的
“人”字。繁体字 “認”, 左右结构,部首是“言”,注意写好右
上角的“刃”字。
方 书写时注意第四画是“ ” (横折钩)。
向 书写时注意第一画是“ ” (撇)。可以对照已学过的
“同”字。
面 独体字,共 9 画。书写时注意下面是两竖中间夹着两
小横。
太 可以对照以前学过的“大”字。
阳 [陽] 左 右 结 构 , 部 首 是 “ 阝 ”。 注 意 书 写 笔 画 :
“阳”的第一画是“ ” (横撇弯钩)。繁体字“陽”, 左右结
构,注意右半部分与“易”的辨析。
东 [東] 可以对照以前学过的“车”字。繁体字“東”,
共 8 画。
西 可以对照已学过的“四”字。
北 左右结构,共 5 画。注意左边第三画是提,右边是
“匕首”的“匕” 。
南 上下结构,共 9 画。注意下面同字框里面的不是
“羊”,而是“ ”,不要多写一横。
4. 词语教学
(1) 要求学生掌握的词语:
53 中文第一册
[方向] (名词) 指东、南、西、北等。
例:我会认方向。
下雨时我辨不清方向。
[早上] (名词) 早晨。
例:我早上 6 点起床。
老师,早上好!
[太阳] (名词) 银河系的恒星之一。
例:太阳出来了。
太阳从东方升起。
太阳下山了。
[前面] (名词) 前边。
例:云云坐在我前面。
前面就是我家了。
[后面] (名词) 后边。
例:我坐在小方后面。
坐在后面的同学看不清黑板上的字。
[左面] (名词) 左边。
例:我家左面是一家书店。
[右面] (名词) 右边。
例:她站在我右面。
(2) 教学中需要讲解的词语:
[面] (名词)
淤指脸。
于方位词后缀,放在单音节的方位名词后构成双音节的方
位名词,本文取第二个义项。
例:前面 后面 左面 右面 东面 西面 南面 北面
上面 下面 外面
[起来] (动词) 起床。

中文第一册 54
例:早上起来 很早起来
[向] (动词) 对着。
例:面向太阳 走向老师
[认] (动词) 分辨。
例:认方向
我认不出他了。
5. 句子教学
本课重点学习的句子是:前面是东,后面是西。这是一个
方位名词作主语的句子,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有两个“是”字句。
两句在一起说含有对比的意思,一般不单独说前半句或后半句。
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方位名词 (词组) 作判断句的主语,我
们以“学校东面是山”这个句子为例,展开词语替换练习:
学校东面 是 山。
我的后面 云云
我家前面 花园
学校的左面 草地
6. 课文教学
注意结合本课的配图,指导学生辨别方向。可以让学生说
一说学校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还可以让学生以自己为
中心,说一说自己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是谁。

四、练习答案

星期一
2. (1) 4 讠 人 (2) 4
(3) 6 (4) 阝 日 夔
4. (1) 西 东 南 (2) 左
(3) 下 (4) 前

55 中文第一册
星期二
2. 3 5 8 1 5 4 8
3. (1) 白云 (小鸟) (2) 太阳 (3) 牛羊
7. (1) 小牛 (2) 小羊 (3) 前
(4) 右 (5) 太阳老师
星期三
5. 西 北 少 去 下 右 后
6. (1) 方向 (2) 是
(3) 面向 (4) 东面
星期四
2. (1) 5 (2) 4 (3) 1 (4) 5
3. 向 东 南 西 认 来
5. (1) 左面 右面 下面 上面
(2) 方向 面向 向上 向下
(3) 东方 西方 方向 方面
7. (1) 这是我家的花园。 (2) 学校的南面有山。
(3) 我和云云去学校。

阅读:大象的朋友

一、 课文简析

本课是将一些基本的方位名词融入一篇小童话中,并教会
学生六种动物的汉语名称 (老虎、小鹿、小猪、小兔、老鼠和
大象)。帮助学生掌握日常的方位表述。

中文第一册 56
二、 字词解析

象 注意写法: 。
虎 注意“虍” (虎字头) 的笔顺: 。
朋友 (名词) 彼此有交情的人。“朋”是左右结构,部
首是“月”;“友”是半包围结构,部首是“友”。
例:我们是好朋友。
他是我的朋友。
兔 上下结构,部首是“ ” ,共 8 画。
跳舞 “跳”左右结构,部首是“足”,共 13 画。“舞”
上下结构,共 14画。这两个字的字形比较复杂,不要求学生会
写,只要理解意义,会认就可以了,可结合动作进行教学。
一起 (副词)
淤同一个处所。
例:坐在一起
把这两本书放到一起。
于一同。
例:我们一起去上学。
他们一起去学校。
文 中 是 第 二 个 义 项 。 “ 起” 字 是 半 包 围 结 构 , 部 首 是
“走”。

三、 课文教学

1. 出示文中六种动物的图片,教会学生辨认这六种动物,
学生基础好的话还可以让他们用中文说说这六种动物的主要特
征。教学中补充 “动物园”这个词。
57 中文第一册
2. 出示课文图片,以大象为中心,让学生说一说其他五种
动物的位置,并说一说它们在做什么。教师示范“跳舞”这一
动作,并请学生来做一做这个动作以加深印象。
3. 由学生扮演六种动物,分角色朗读课文。

中文第一册 58
12. 新年到

一、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的 12 个生字,要求会读会写。
2. 认识部首:斤、刂、灬、门、穴、礻。
3. 重点学习的句子:新年真热闹。
4. 流利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二、课文简析

本课是一首儿歌。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初步认识新年和
一些过年的风俗。过年时,中国的小朋友都会穿上好看的新衣
服,戴上新帽子,互相说一些吉利的话。

三、教学建议

1. 字音教学
“ 真 ” (zh佶n)、 “ 热 ” (r侉)、 “ 祝 ” (zh俅)、 “ 身 ”
(sh佶n) 的声母是翘舌音。“真” (zh佶n)、“身” (sh佶n) 的韵
尾是前鼻音,要读准。
注意区别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
zh俅 z俨 sh佶n sh佶n倮 x侏 x侃
祝——
—足 身——
—生 习——
—西

59 中文第一册
2. 偏旁、部首教学
斤 (斤字旁):新、斯、所
刂 (立刀旁):到、利、别
灬 (四点底):热、点、然 (注意这四点的朝向,第一点
朝左,后三点朝右。 )
门 (门字框):问、闹、闪
穴 (穴宝盖):穿、空、窗
礻 (示字旁):祝、礼、祖 [注意与“衤” (衣字旁) 的辨
析。]
3. 字形教学
新 左右结构,部首是“斤”。书写时注意第九画是“丶”
(点),不是 “ ” (捺)。
到 左右结构,部首是“刂”。书写时注意第六画是“ ”
(提),不是横。
热 [熱] 上下结构,部首是“灬”。书写时注意不要漏写
上边“执”字的一点。繁体字“熱” , 上下结构,部首是“灬” 。
闹 [鬧] 半包围结构,部首是“门”。繁体字“鬧”, 半
包围结构,部首是 “斗”。
穿 上下结构,部首是“穴” ,共 9 画。
衣 独体字,部首是“衣” ,共 6 画。
戴 半包围结构,部首是“戈” ,共 17 画。
帽 左右结构,部首是“巾” ,共 12 画。
祝 左右结构,部首是“礻” ,共 9 画。
身 书写时,注意上边框里有两横。
体 [體] 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边“本”不要丢掉一
横。繁体字“體” , 左右结构,部首是“骨” 。
习 [習] 独体字,共 3 画。繁体字“習” ,上下结构,共
11 画。

中文第一册 60
4. 词语教学
(1) 要求学生掌握的词语:
[新年] (名词) 指元旦和元旦刚过的几天。中国人习惯过
农历新年,正月初一 (即春节) 也叫新年。
[热闹] (形容词) (景象) 繁盛活跃。
例:热闹的大街
广场上十分热闹。
[大家] (代词) 指一定范围内所有的人。
例:大家的事大家办。
大家坐好,现在开会了。
大家好!
[身体] (名词) 一个人或一个动物的生理组织的整体。
例:他的身体很好。
祝您身体健康。
[学习] (动词) 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
技能。
例:学习汉语 学习汉字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 教学中需要讲解的词语:
[真] (副词) 的确,实在。
例:真好 真热闹 真大 真少 真好看 真早
5. 句子教学
本课重点学习的句子是:新年真热闹。这是形容词作谓语
的句子,也叫形容词谓语句。肯定形式的形容词前有副词“真”
等。句子结构形式是:
主语 +“真”+ 谓语 (形容词)
在进行句子教学时,要注意从词语逐步扩展到句子练习:

61 中文第一册
热闹
真热闹
新年真热闹。
同时,要以例句为中心,展开词语替换练习:
新年 真 热闹。
花儿 好看
爸爸的车 好
花园 大
6. 课文教学
指导学生观察课文的插图,根据爸爸、妈妈和小朋友的表
情、动作,想一想,他们会说什么来表示新年的祝贺。反复朗
读课文,指导学生扮演“我”和“大家”。

四、练习答案

星期一
2. (1) 13 一 (2) 8 夔 (3) 6
(4) 10 (5) 8 (6) 9
4. 看 爱 家 到
5. (1) 太 (2) 鸟 (3) 看 (4) 衣
6. 坐车 穿衣 说中文 到学校
7. (1) 学校 学习 (2) 真大 真多
(3) 新帽 新衣 (4) 身体好
星期二
3. (1) 执 灬 (2) 市 门 (3) 亲 斤
(4) 至 刂 (5) 亻 本
4. 方向 身体 学习 热闹
5. (1) 热闹 (2) 方向 (3) 前面 (4) 身体 学习

中文第一册 62
星期三
2. (1) 7 一 (2) 7 一 (3) 17
(4) 3 (5) 9 (6) 12
3. 戴 身体 新年 热闹
7. (1) 穿 戴 (2) 学习 身体 (3) 新年 热闹
星期四
3. (1) 祝 好 (2) 祝 学习 好 (3) 到 闹 帽
4. 热闹 帽子 新年 花园 身体 看见
5. (1) 花园里真热闹。 (2) 花儿真好看。
(3) 同学们真高兴。 (4) 爸爸真好。
星期五
5. (1) 春天到了。 (2) 花儿开了。
(3) 花园真好看。 (4) 我们去花园。
6. (1) 新年到了。
(2) 学校真热闹。
(3) 你穿新衣,我戴新帽。
(4) 同学们真高兴。
(5) 我见了老师说:“祝老师身体好! ”

阅读:过新年

一、 课文简析

本文描写了中国传统节日——
—春节的热闹情景,介绍了一些
年俗 (贴对联、包饺子、拜年),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的新年。

63 中文第一册
二、 字词解析

过 [過] (动词) 经过某个空间或时间。


例:过年 过河 过日子
饺子 [饺子] (名词) 中国的一种传统食物,半圆形的
有馅的面食。
团圆 [團圓] (动词) 散而复聚。“团”字是全包围结构,
书写时注意先写“冂” ,然后写“才”字,最后才封口。
例:全家团圆 吃团圆饭
快乐 [快樂] (形容词) 感到幸福或满意。
例:我们一家快乐地生活。
平安 (形容词) 没有事故、没有危险。
例:一路平安 全家平安
对联 [对联] (名词) 写在纸上、布上或刻在竹子上、
木头上、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例: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门前要贴对联。

三、课文教学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宜对课文中的“热闹”“团圆”
“平安”等词语作很抽象的解释,可以利用一些图片给学生作一
些浅显的介绍,让学生明白大概的意思。在朗读的过程中启发
学生做一做“贴”“包”“拜年”等动作来理解动词,或者做
一些课堂游戏:师生相互拜年,或向同学介绍中国的新年。

中文第一册 64
综合练习 (四) 答案
1. 早 园 闹 阳 新 花 体

总练习答案
1. (1) 好 妈 (2) 们 (3) 闹
(4) 秋 季 (5) 地 (6) 早
2. (1) 11 (2) 10 一
(3) 10 (4) 10
4. (1) 我是老师。
(2) 这是小白羊。
(3) 我去花园。
(4) 这是我奶奶。
(5) 天上有小鸟,水中有小鱼。
(6) 公园真热闹。

65 中文第一册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