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小组活动辅导方案

值得借鉴的童声合唱训练的
手段和方法
北京学生活动管理中心王春妹

摘要:本人在多年从事童声合唱训练的基础上,通过参加德国的培训活动,在看到了德国合唱
发展的现状及在合唱团训练中所采用的与我们不同的手段,方.g-x.作,受到很大的启发和教育.本

论文运用对比的手法,找出差距,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找到了他们所用方法的理论依据,在童声

合唱的教学中,要全面贯彻以儿童为本的原则,通过音乐教育真正达到“培养健康心灵”的作用.

关键词:童声合唱 训练 手段方法

应德国北莱茵州文化部的邀请。2004年8月9日至21日北京市少年宫合唱团一行
40人赴德国,在北莱茵州音乐学院接受了为期四天的合唱培训,合唱团团员们收获很大,
作为一名合唱团教师,更是受到了深刻的启迪,我把在训练中的点滴体会记录下来,作
为今后进一步搞好合唱团教育教学活动的参考。与德国合唱训练的情形相比,我看到了
来自方方面面的差距。
一、首先在声音观念与训练上的差别
1.在声音观念上的差别
外国的孩子声音松弛、纯净、容易达到和谐效果,中国孩子的声音往往表现为清脆、
明亮、极不易谐和。形成这个差别的原因主要是:①来自语言上的差别:我从事童声合
唱训练将近二十年,在教学过程中使我感到比较困难的就是声音的训练,我们的学生由
于受到汉语言发音的影响,声音脆亮、比较靠前,再加上从小说话的“学生腔”(总爱拉
长声音、或拿腔拿调),让他们掌握正确的歌唱的方法要有一个艰苦的、漫长的过程。中
声区扁、平、白,高声区虚。都是因为他们把讲话时的发音状态带到了歌唱中。②身体
状况的差别:有人将人体声音分为三个共鸣区:第一共鸣区为头部后脑和头颈以及咽部
位置,第二共鸣区为前额、鼻腔及上额部位置,第三共鸣区:胸腔。亚洲人和欧洲人相
比由于体格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天生就缺乏第三共鸣区,欧洲人体形高大,胸部宽广发
出第三共鸣区的音很容易。③受建筑环境的影响:提起外国的教堂,给人的印象都是宏
伟,上面画有圣经故事的大型玻璃窗,丰富的雕刻和舒适的木椅,神圣的管风琴奏出丰
富和谐的音乐。孰不知教堂建筑的科学远不止他的外观,教堂的音响都是经过精密的测
算的,既要满足管风琴演奏的需要,又能与唱诗班的声音融合在一起,还要完成布道的
神圣作用。教堂的穹顶,就象我们张嘴后的上口盖。因此,在国外小孩从小就在这种环
境下长大,这种具有空间感、余音绕梁的声音感觉对他们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十分有利。

・113・
北京市第十届课外、枝外教育理论研讨会论文

其实不仅仅是教堂有这样的音响效果,少年宫的大殿虽然是平顶建筑,但依然有自然“混
响”的效果。从以上原因分析使我找到了针对初学声乐的孩子解决声音观念问题的办法:
①如果有条件亲自在教堂内发出声音效果最好。②教师如果能够不断地提醒孩子想象教
堂穹项的感觉,他就会主动地将上口盖抬起。③在比较高大的房间内学习唱歌是比较理
想的。④如果这些条件都达不到,也要让学生尽量分开站,营造自己的尽可能大的“空
间”。
2.声音训练方法
声音训练方法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①呼吸训练。有人称呼吸是歌唱的灵魂,因此谈到声音训练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呼吸
问题。国内合唱团在训练呼吸时经常用的手段:急吸急呼、缓吸缓呼、急吸缓呼、缓吸
急呼等,在练习的过程中常常会看到(特别是孩子)耸肩、挺胸、颈部肌肉紧张的现象,
怎么也找不到老师要求的胸腹式呼吸的感觉。而德国指挥在让学生练习呼吸前先做头、
颈、肩、胸、四肢等的全身放松练习,之后让学生先将体内气全部“挤出”然后放松。
这种练习方法是十分科学的,这里既包含了物理知识,又十分自然地达到了体会深呼吸
的目的。当人将气体排出体外的时候,外界的气压远远大于身体内部的气压,气体就会
压入人体内,使孩子不用特意去做就有吸满气体的感觉。另外,对于一个初学唱歌的孩
子来说,让他一下子就全部控制好与歌唱有关系的部位是很难的。因此,这种呼吸方式
就可有效地避免学生在练习时的紧张和多余动作,从而达到运用自如的目的。而如果按
照我们国内教师通常的作法,虽然很系统,很全面,但效果不好!
②发声练习:学习声乐的人在合唱排练时,一般都要进行发声练习,在我国有很多
从事合唱指挥专业的人都不懂声乐,声乐训练大都由专业声乐教师来担任。而专业声乐
教师训练声音的模式就是先哼鸣、再唱连贯的、最后唱跳音,音域逐渐拉宽,利用钢琴
半音、半音上行、下行,每次如此。在德国我们见到了不一样的声音训练模式,指挥既
排练合唱也亲自进行声音训练(我想这可能得益于从小就是合唱团员吧),基本上不用钢
琴,选择的练声曲调也比较随意,时缓、时快、跳跃、连贯穿插在一起,有时还会伴随
着一些身体动作。练声的手段多种多样,除了旋律以外,还有模仿小鸟、鲸鱼等动物的
叫声。还有模仿人类的笑声、哭声等等。通过对比使我们不难看出,练声的方法十分重
视从孩子本身出发,主要体现在:1.孩子的特点就是喜欢摹仿,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
获取知识、技能的手段。因此,让学习声乐的孩子摹仿教师、摹仿动物及人类的声音,
使学生获得了最真实的声音体验。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人在笑与哭的时候,都会动
用大量腹肌,常说笑得肚子都疼了就是这个原因,运用这个手段可以让孩子体验到歌唱
气息的支持点。2.孩子的思维特点是跳跃式的,因此教师不断的变化发声练习的曲调形
式,使枯燥的练习更有情趣,让孩子精神集中地不断跟着教师进行练习,很好地达到练
习的目的。3.真正做好器质上的准备。 歌唱的呼吸练习、发声练习就像体育运动中的
准备活动一样,为了达到很好地排练效果,在排练之前,进行一系列有趣的、多变的呼
吸、发声练习,都是启发孩子们进入歌唱状态的手段。在获得松驰、圆润的声音的同时,
也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为排练作品作好了器质(身体、嗓音)上和精神(兴奋、

・114・
小组活动辅导方案

愉悦)上的准备。另外,在排练过程中指挥还常用弹奏高八度的音来纠正演唱音的音准,
在碰到高音区的音时,还用唱颤音的方法,来使学生获得松弛的声音,这些手法,都是
我们在训练时值得借鉴的。
二、在歌曲的排练上非常重视吐字发音
我们都知道一首好的歌曲一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词曲的完美结合,既好听又
便于演唱。为了更忠实于原作,一般在演唱歌曲时都尽量使用原文。在德国培训期间团
员们学习了11首分别用德文、拉丁文、意大利文演唱的歌曲。在排练的过程中,我发现
指挥们用大量的时间来纠正孩子们的发音,讲解句子的意思,强调句子的逻辑重音,而
不是进行歌曲的处理,但当学生们准确唱好每一个字的时候,声音和音准的问题基本不
存在了。按照我们一般的做法,能把外语歌曲的歌词唱得差不多就行了。从理论上说根
据世界各民族语言固有的显著差别,大致可分为以共鸣为主的语言如汉语、法语和以发
音清楚为主的语言如德语两大类。无论是哪一民族的语言,发音一般分为元音和辅音,
当元音发的不到位(学生由于不积极、或发音不准),辅音(P、T、S、F等)又没有发出
来,歌词完全听不出来,或者由于读音的错误,词意有可能完全不对了,口腔打开不到
一定程度,也不能获得圆润而饱满的声音。这正像声乐教育家王福增先生所说:“在歌唱
训练中总是把句子、语法、语气、语言的风格放在第一位,也就是把思想感情的表达,
艺术形象的塑造,字音是否正,味道是否地道放在第一位。可见,在排练歌曲时吐字、
发音一定要非常准确,以此为基础,指挥稍加处理,一个合唱作品就基本成形了,这样
会使我们的歌曲排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作曲家根据儿童特点创作的大量的合唱作品。令人赞叹
在德国培训期间,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德国不愧为音乐的故乡。为了能让孩子们喜欢
合唱,把他们从流行音乐中吸引过来,他们努力地做了很多十分有效的工作。在我们演
唱的歌曲中,就有德国作曲家们专为童声合唱团写的歌。歌曲大都通过不同的节奏变化
和有趣的身体动作,使孩子们在演唱歌曲时就像在做游戏。还有的合唱作品歌词就是合
唱团中团员的名字,孩子们在唱歌时,感到十分亲切。对比我国,我们现在专为孩子写
的优秀的合唱作品越来越少,每次音乐会可选外国的作品范围比较大,想选适合童声演
唱的有中国特色的歌曲实在是少得可怜。有的童声合唱作品,为了表现技巧,根本不考
虑童声的特点,不是音域太宽,就是音准太难,要么节奏复杂。排练起来很困难,演出
效果还一般,片面追求高难度,学生在排练和演唱时都会有很大负担,大大降低了演唱
的表现力。
德国的童声合唱的发展主要是得益于广泛的群众基础。以我们访问交流的多特蒙特
市为例:市民约有56万人,(相当于我们的东城区),仅一个合唱学院,就下设21个合
唱团,在这个城市中每40个人就有一个是合唱团员,而且他们还在不懈地努力,力争达
到每20人就有一个是合唱团员。因此,当我们在德国的教堂、市政厅等地,用德语、拉
丁语演唱德国民歌及德国作曲家的代表作时,都会有很多人驻足观看并报以热烈的掌声。
同时德国大量合唱作品的出版物和系统的合唱教材令人羡慕不已。在我国合唱团的日常
训练中,指挥无不感到合唱作品的匮乏,要么歌词写得一般,要么旋律不好听,还有很

・115・
北京市第十届课外、校外教育理论研讨会论文
II

多是不懂合唱的人编配的合唱,声部进行十分不舒服。好的作品就那些,一到合唱节比
赛或企、事业单位的歌咏活动时,会看到很多使用雷同曲目的现象。为合唱写歌的作曲
家越来越少。而在德国我见到了成套供成人、儿童(女声)、演唱的卡农曲集(卡农是合唱
最基本的演唱方式即轮唱),旋律优美,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可以根据合唱团的编制及
水平随意进行二部、三部、四部的卡农;还有大量合唱作品的单行本(一个歌曲独立装订);
还有很多可供订购的目录、索引。相比之下我国的出版业还不够规范和繁荣,在我国由
于受到经费、版权的影响,有些合唱团的保留曲目,轻易不会外传,更不会拿去公开发
表。这样就制约了合唱作品的创作和出版。
以上的不同可以从下面的简表中看出:

声音训练 作品及教材 合唱整体状况

1.较容易树立声音观念; 1.有系统的合唱的教材;

2.语言较适宜演唱; 2.有很多作曲家专为儿童创作 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3.方法多样 合唱作品。

1.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很难; 1.没有系统的合唱的教材: 能独立识谱演唱合唱的人



2.语言不太适宜演唱; 2.很少有作曲家专为儿童创作 很少,还停留在群众歌咏的

3.方法比较单一、格式化 合唱作品。 基础上。

通过以上方面的对比,使我不仅受到了深刻的启迪,也从中找到了差距,明确了我
们的努力方向。那就是要继续坚持不懈地开展童声合唱团的活动,无论是在声音训练上
还是在作品创造上都突出了以儿童为本的原则。要提高童声合唱水平,作为指导者就必
须具有全面的修养,处处注意教育因素,要在训练中努力钻研童声教学的特点和方法,
要在深刻理解儿童心理的基础上,使用适宜训练儿童歌唱及管理的方法和手段,选用他
们理解、感兴趣的合唱作品,真正达到通过音乐培养“健康的心灵”的作用。

参考书目:
1.鬈科学的唱法》: 田呜恩著 1987年12月人民音乐出版社

2.《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林俊卿著 1962年9月上海文艺出版社

3.《西方音乐漫话》刘延立等编 1996年5月人民音乐出版社

4.《儿童歌唱发声》品川三郎著 1990年4月上海音乐出版社

5.鬈声乐教学笔记》王福增著 1986年9月人民音乐出版社

6.《童声合唱训练学》杨鸿年著 2002年3月人民音乐出版社

・11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