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0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理事長的話
在先進國家中,由於社會多元開放,資訊接收容易,莫不致力發展鑑識科學,民主
進步中顯見人權高漲,司法改革的浪潮中也以執法單位為首當其衝,當事人紛紛要求司
法機關將相關證物送請鑑定,法庭上交互詰問已成時勢所趨,致現場處理或實驗室分析
人員,經常須蒞庭報告採證經過或鑑定內容,原因無他,所有的犯罪事實,最後都必須
強調以物證為審判核心,仰賴鑑識科學來加以證明。
秉承學會創立之“推廣鑑識科學知識,提昇鑑識科學水準”首要宗旨,學會在王秘書
長與秘書處同仁,繼續努力與各副理事長聯繫協調下,蒙全體理監事之支持及合作,逐
一推動章程中各項規定之任務,成績斐然,已深獲各界好評。去年學會與國內各部會所
轄鑑識單位,共同辦理多項鑑識研習會計十四項,合計十七場次,舉辦之講習班,除灌
輸科學辦案之觀念與作法外,並於年度舉辦之技術人員教育訓練講習中,不斷加強鑑識
人員之專業能力,運用鑑識器材與設備,以提升勘察採證技能,並有效提升鑑識科技於
證物之分析能力。由於講習之主軸內容依項目分別由學會之成員機構負責主辦,此一多
元化參與及經驗分享,成效呈現正面,反應超乎想像地熱烈,參加學員相當踴躍,遍及
警界、醫界、司法界、學術界、檢驗單位及生物科技等機關或團體。今年度規劃之項目
與場次,計畫仍以去年執行面為藍本,再增訂許多新課程,以符合更多學員之實際需求
為目標。
評估鑑識機構最重要的指標是鑑定品質,唯有透過完善的品質保證措施,確保鑑識
結果的正確性和可信度,才能真正達到司法公平、公正及提高訴訟效率與品質的目的。
實驗室認證制度是確保鑑識機構品質的良好方法,英國、美國、澳洲等國,均已有許多
實驗室通過相關之認證。目前國內管制藥品管理局已通過全國認證基金會(TAF)暨美
國犯罪實驗室主任協會/實驗室認證委員會(ASCLD/LAB)聯合認證,另外,法務部調
查局濫用藥物實驗室「毒品檢查」亦已通過TAF認證,除了從事濫用藥物之實驗室外,
去年刑事局鑑識科業已向TAF申請通過槍彈鑑識與筆跡鑑定兩項認證,目前正在規劃推
動指紋等項目之認證。相信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的單位申請不同項目之認證,此舉值
得大家共同期待與努力。
在促進國際鑑識學術交流方面,97年學會與警察大學、刑事偵防學會及甫成立之李
昌鈺博士物證科學教育基金會,共同邀請刑事鑑識專家李昌鈺博士,前來擔任講座,在
全省北中南東部各地區著名學府,講授現場處理及物證科學,以推廣鑑識科學學術交流
,及提升物證科學專業水準,普遍獲得熱烈迴響。今年將再擴大其效益,除了學會仍將
協助繼續此一活動之進行外,並擬配合李昌鈺博士物證科學基金會出版學術專書,由李
昌鈺博士主編,向全世界發行。
學會成立至今六年,能夠成立而茁壯,全賴所有理監事的努力付出,今後仍舊需要
大家同心協力,互相切磋,發揮鑑識科學在司法正義與人權保障上更大的饒益性。

理事長

1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社論

鑑識倫理不容忽視 社 論

近年來許多不同領域專業人士因違反專業倫理而遭受嚴厲批評,嚴重折損所屬專業
之聲譽,更對社會風氣產生不良影響。反問鑑識領域是否可能發生類似事件時,才驚覺
我國竟尚無可供鑑識人員遵循的專業倫理規範。本學會可將研擬專業倫理規範和推動倫
理教育列為發展目標,敦促鑑識人員嚴守專業倫理,扮演好維護公平正義的角色。
自然法則是各種社會規範之起源,衍生出他律性的法律規範和自律性的個人道德。
法律另外加入了制定者的價值觀,因此常因時空環境及社會背景之不同而有有所歧異。
個人道德以自然法則為本而較具共通性,良好的道德觀念是培養專業倫理的基礎,具懲
罰性的法律則可強制個人遵守規範。專業倫理需建構在道德和法律的基礎上,專業人士
才能克盡其個人義務、專業義務和社會義務,故專業倫理衝突經常難以與違法案件或道
德缺失嚴格區分。簡言之,欲保持良好的專業倫理須先有守法精神以及堅實之個人道
德,同時需具備專業教育、訓練、知識、技術、經驗等基本能力。專業團體則應訂定倫
理守則,建立審查處理制度,並加強道德倫理教育,以維持專業倫理水準。
歸納各國鑑識團體及機構所制訂之倫理規範,發現最受重視的倫理守則有:鑑識人
員應確保專業能力並使用可靠的方法進行鑑定;對自己的專業資格應誠實且只在自己的
專業領域進行鑑定;對鑑定意見或鑑定結論所依據之數據需徹底瞭解並誠實呈現;鑑定
應公正不偏袒;應以司法人員能理解之語言闡述鑑定意見和結果等。可見專業倫理通常
不包括法律或基本道德,因為這些都是正直之士的基本要求,更為專業人士所必備。
各國也難免發生違反鑑識倫理事件,究其根本成因,常見者有:敵對的審判制度和
不平衡的鑑識資源,誘發偏袒;不當的鑑識機構隸屬關係,導致上級干預;鑑識專業、
執法和司法系統欠缺規範檢驗鑑定人資格、鑑定結果正確性和可靠性、鑑定人中立性之
基本標準;鑑定時間過短;案件負荷過重;器材短缺老舊;案件優先性之壓力等。較常
發生的違反倫理類型有:鑑識人員就學歷、訓練、經驗和專長領域等事項造假或冒充;
就鑑定報告、鑑定步驟、數據及鑑定意見造假或不誠實;鑑定能力不足,如欠缺鑑定相
關原理之知識、使用不當或不可靠的鑑識方法;鑑定意見超出鑑定數據之限制;不公正,
如鑑定結果受雇主、上級或其他非科學因素之左右;未充分解釋使法官瞭解鑑定結果之
強項、弱點;鑑定意見具誤導性或誘導無科學背景的法官認知錯誤;掩飾同儕的違反倫
理事件等。
我國鑑識領域正值迅速成長階段,各機關團體均著重於培養人才、研發技術、充實
設備和提昇鑑定品質,尚未顧及專業倫理之制訂和教育。目前雖尚未發現嚴重的違反鑑
識倫理事件,為防範為然,本學會應及早整合各方意見,制訂鑑識倫理規範,加強專業
倫理教育,以導引鑑識領域正常發展,落實「確保司法審判品質」之成立宗旨。

2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鑑識專題

指紋萬能?談日趨多元的指紋應用 鑑識專題

廖哲賢

壹、前言
指紋,就狹義而言,顧名思義,便是我們第一指節手指面皮膚上的紋路;就廣義言,
則還包括其他指節的紋路、掌紋、足趾紋及腳底紋。指紋的存在,可增加皮膚與所接觸
之物體表面間的摩擦力,使我們走路時不容易打滑,拿東西時更能握得住。因此,在正
常狀況下,每個人都有指紋;但也有極少數的例外,如台北縣有位黃姓居民,天生就沒
有指紋,甚至其祖父、父親、大哥、長子、次女,及一歲半的孫女,亦復如是。〈註 1〉
至於國外情形,除看過報導美國有一家族成員皆無指紋之案例外,未曾見聞類似狀況。
指紋具有人各不同、終生不變、觸物留痕、損而復生及短期不滅等特性,因而早已
被公認為最有價值的人身鑑別依據之一。三國時代的諸葛孔明,便有效利用指紋之特
性,製作「箕斗冊」來統制他的軍隊。 〈註 2〉而中國自唐宋以來,民間各種契約,如買
賣人口、田產及借款、休妻等契據上,即有人以指紋代替印章; 〈註 3〉宋史元絳傳亦記
載:江西永新縣有一周姓人家之田產被龍聿霸占,周母一狀告到衙門,但加害人出示蓋
有周母指印之文書,縣太爺因而認定係雙方合意之事,致寃不得申。直至元絳擔任永新
知縣,親驗龍聿所示文書,發現文書用紙是帶有周母指紋之殘劵,且龍聿變造該文書時,
將年月日押在指紋之上。由文字押於指紋之上的情形顯示,周母絕非先同意文字內容
後,始捺下指紋,因而揭穿龍聿的謊言,證明其偽造文書的事實,可見宋人已知應用指
紋做為辦案的依據。〈註 4〉另於 1975 年 12 月,從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 11 號秦墓中發
掘的秦簡「穴盜」 ,把手跡〈手的痕跡,即指紋〉列為竊盜案現場勘查的證據之一。 〈註
5〉而外國方面,生於 1480 年,歿於 1523 年之克里米亞君王穆罕默德一世〈Mohammed
I Gherai〉
,其雙手因戰爭受傷,在他統治期間,只要登上寶座批閱公文時,便在文件上
留下沾有墨水的腳掌印,以代替簽名。 〈註 6〉英國名雕刻家 Thomas Bewick〈1753 年至
1828 年〉,在其出版的多本著作中,均用指紋當作簽名。〈註 7〉
指紋的應用已有悠久的歷史,且因指紋在刑事偵查、審判上而言,乃為最直接又確
切不移的證據,故現場指紋的蒐集與採取,更是司法警察機關在偵辦犯罪案件時,所特
別重視的步驟。然而,一般人對指紋的認知,似乎亦僅止於此;民眾對於按捺指紋,也
多持負面的看法。事實上,指紋在犯罪偵查以外,仍有極大的功用;而隨著科技的進步,
使其功用愈加顯著,甚至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

貳、指紋在犯罪偵查、預防上的功用
一、偵查犯罪
手指接觸物體所留下的指紋,不出於以下三種型式:
1、成型紋-手指觸及不很堅硬的物體時,將其表面壓陷,所顯出立體形狀的指
紋。如油漆未乾的牆壁、滿布灰塵的桌面、塊狀奶油表面等,其上留存的指
紋皆屬之。
2、明顯紋-手指沾到有顏色的東西之後,接觸物體表面,所產生的指紋。如血
手印、油跡指紋、摸過粉筆再拿紙杯,致於杯上遺留粉筆顏色的指紋等,皆

3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鑑識專題

屬之。
3、潛伏紋-留在物體表面,未經物理或化學方法顯現之前,不易以肉眼直接察
覺之指紋。如乾淨的手指觸摸鏡子、保特瓶、碗盤、紙類或其他物品時,在
其上所遺留的指紋,皆屬之。
犯罪嫌疑人在進出犯罪現場,或進行各項物品翻尋、移動、破壞過程中,只要觸
摸到門窗、牆壁、家俱或其他物品,便可能留下前述型式的指紋;警察人員從所
採取的現場指紋,與檔存指紋比對的結果,可以證明犯罪或提供偵查犯罪的線
索。利用指紋證據破案的情形甚為普遍,茲以下列幾個特別重大的案件為例:
1、65 年 10 月間發生之郵包爆炸案-炸傷當時擔任層級甚高之政府首長;另兩位
高級政務官員,則因個別指名寄送之炸彈包裹稍後送達,致能逃過一劫。案發
後,刑事警察局之鑑識人員,在暗藏爆裂裝置的國語辭典內頁採獲二十餘枚指
紋,研判可能係屬同一嫌犯所留;遂於未有特定對象之狀況下,就指紋檔案作
全面性的比對,歷經兩個月的努力,終於查出嫌犯身分,因而破案。
2、75 年 8 月至 80 年 7、8 月間發生之菜刀大盜強盜、殺人、性侵、竊盜案-惡
名昭彰、驚動嘉義、台南、高雄縣市及屏東縣等 7 個縣市之「菜刀大盜」,自
75 年起, 便於日間四處找尋作案目標,再趁深夜蒙面、手持菜刀或藍波刀,
破壞民宅門窗,侵入後先叫醒被害人,且用所切斷之窗簾繩或電話線加以捆
綁,然後搜刮屋內財物;遇有女子,並予強姦或猥褻。如被害人反抗,則以凶
器敲擊,或出言恐嚇殺其家人,使心生畏懼、不敢抗拒;甚至於 77 年 6 月 22
日,在嘉義市侵入民宅肆行強盜時,涉嫌殺死男主人。但他於連續作案 5 年半
之後,終因刑事警察局甫建置完成之指紋電腦系統比中、確認其在 77 年 4 月 1
日於台南縣永康犯罪現場所遺留的指紋,與檔存指紋資料相符,致而偵破其獨
自觸犯之四十餘件強盜、殺人、性侵、竊盜等罪行,將他繩之以法。
3、81 年 4 月間發生之麥當勞爆炸案-歹徒以藏放炸彈並分別用電話及信件恐嚇
方式,要求麥當勞公司交付鉅額現款;警方人員依據採自恐嚇信上的指紋比
對,配合民眾提供之線索,致能揪出歹徒、順利破案。
4、96 年 3 月 11 日發生之士林捷運雙狼性侵案-被害人於深夜、凌晨之際到捷運
站旁之停車場,準備騎機車返家,不料卻遭 2 名歹徒強行擄走、性侵。經台北
市警察局鑑識人員在捆綁被害人之膠帶上採獲指紋,送刑事警察局輸入電腦比
對、確認結果,鎖定其中 1 名歹徒身分,並將其 2 人逮捕歸案。
5、97 年 1 月 11 日於金山鄉發生之強盜案-2 名男性歹徒〈偕同 2 位女子〉開車
停在被害人家附近,下車佯稱借厠所使用為由,進入年邁之被害人家中,經確
認無其他人在場後,趁機自被害人後面以手摀住其嘴巴、控制其行動,再由另
一共犯用橡膠皮帶及黏膠帶捆綁被害人雙手、雙腳、嘴巴等部位,隨即大肆收
刮財物,損失物品包含證件、現金、名貴手錶、金飾、中國石油公司油單等,
總金額高達 34 萬餘元。台北縣警察局接獲報案後,派員實施現場勘察、採證,
並就採獲之指紋送由刑事警察局比對、鑑定,終使歹徒無所遁形而束手就擒。
二、預防犯罪
因指紋人各不同、永久不變的特性,對於一般有犯罪趨勢的人,如精神不健全
者、出獄人或從事於某種職業的人,如傭工、侍役、侍應生、典當業者等,常與
竊盜罪贓物罪有關,如事先捺其指紋,一定可以收到鎮壓犯罪與預防犯罪的效果。
〈註 8〉美國也有捺留公務人員及金融業員工之指紋,以防止其犯罪之做法。以下
是幾個利用指紋捺印來預防犯罪的案例:
1、多年前,國內有某一紡織廠曾連續發生員工辦桌抽屜內之私房錢、文具、化

4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鑑識專題

妝品、小飾物及其他物品失竊案件,疑係內賊所為;雖經報警處理,卻一直
無法偵破。最後,廠方要求轄區警察局派員到廠,捺印包括董事長本人之所
有員工的指紋後,類似案件便不再發生,充分顯示:捺留指紋,確有嚇阻犯
罪的功效。
2、為了確保學童安全,美國佛羅里達州一所學校引進指紋辨識和衛星定位系
統,安裝在校車上,規定學童上下車都必須驗指紋,好讓校方能全程監控學
童的安全。校車司機說: 「這套系統能確認上車人數,看有誰上了車,可以確
定孩童真的在校車裡,以及上車的時間和地點。」把指紋辨識和衛星定位系
統結合,就可從電腦監看校車的行車狀況,以及有無超速,一旦發生事故,
也可立即辨知地點和車內的乘員。〈註 9〉
3、中國大陸瀋陽市東陵區教育局第二幼兒園,日前開始使用指紋識別機,家長
只有通過指紋驗證,才能順利接走孩子。園長介紹說,孩子的安全問題一直
是家長和老師最關注的;家長每天接孩子回家的時間比較集中,為防止不法
分子混入園內危及孩子安全,幼兒園投入 3000 多元買了這台指紋機,把 200
多個孩子的姓名、編號及家長的指紋輸入指紋機,當家長接孩子時,就可以
有效驗證其身分,對孩子的安全更有保障。〈註 10〉
4、西元 2001 年 9 月 11 日,兩架被挾持的大型民航機分別撞擊美國紐約世貿中
心雙子星大樓之南、北塔,隨後第三架民航機又撞上位於華府之國防部五角
大廈,剎時震驚了全世界,也造成近 3000 人死亡與極其龐大的財物損失,為
有史以來最大的恐怖攻擊事件。該事件發生後,美國基於國內安全與反恐考
量,要求外國人入境時,必須按捺指紋存檔、比對,以利查捕恐怖份子,兼
收防止犯罪之效。
5、日本以加強反恐措施為由,自 2007 年 11 月 20 日起實施新的入境審查制度,
外國人士入境日本有義務提供指紋和臉部照片。法務大臣鳩山邦夫在機場視察
審查用的新設備時,實際按指紋並聽取出入境管理官員說明有關的流程。視察
後他對媒體表示,實施這項新措施是基於反恐的大原則。根據新的入境審查規
定,外國人在入境申請時須提供本人指紋和拍攝臉部照片,然後再接受入境審
查官的審查。除特別永久居留者、不滿十六歲者、外交及公務訪日人士、駐日
外交官及家眷及法務省令規定人員可免除受上列規定者外,所有欲入境日本的
外國人均須受上述規定管制。〈註 11〉

參、指紋在一般身分確認上的功用
一、防止冒名頂替
有些不肖分子常假冒或盜用他人身分證、印章,遂其詐騙或冒領存款、保險
金等目的;倘能利用指紋鑑定身分,就可查明、防止冒名頂替等違法事件,積極
保障個人權益,甚至避免累及無辜。過去曾發生多件民眾遭人冒名開設帳戶、申
報所得、申請營業登記、簽署合約或罰單,甚至犯案應訊,導致財產、名譽的損
害,更有人因而揹上不良或犯罪紀錄的例子,直接影響其任公職或投考軍警院校
的權益,所幸經由指紋的比對,終於還其清白,並查出冒名嫌犯的真實身分,達
成勿枉勿縱的任務。此外,對羈押於看守所或在監服刑之被告而言,亦往往藉由
其指紋之捺印、比對方式,來避免發生「關錯人」或「放錯人」的烏龍事件。
二、查明無名屍體身分
刑案或各種災變、事故現場發現屍體時,必須儘速查出被害人或罹難者的身
分,使其得以早日歸葬鄉里、入土為安,並利於相關後續事項之辦理。然而,人

5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鑑識專題

死之後,屍體逐漸腐敗,其容貌、體型皆與生前不同,致難以辨認;其穿著或所
攜帶之證件、飾物等,固可作為身分指認的參考,卻無法明確的證實;惟若能捺
取屍體指紋,與檔存或其生前遺留在所接觸物品上之指紋比對相符後,立可確定
其身分。如民國 75 年 3 月 27 日,一艘高雄市籍之遠洋漁船,在澳洲北部靠近新
幾內亞的海域進行捕魚作業時,抓到一條鯊魚,剖開魚腹,嚇然見到一堆人體殘
骸〈如圖 1〉,並有類似台灣製造的白色背心碎片,乃於返航回國後,向高雄港警
所〈即目前之高雄港務警察局〉報案。由於骨骸的手上仍殘存皮膚,警方乃採取
指紋後〈如圖 2〉送往刑事警察局比對,發現與家住台南市,於同年 1 月 21 日在
南緯 9‧40 度、東經 137‧33 度海域捕魚作業,不慎被繩索纏落海中因而失蹤之
羅○○指紋相符〈如圖 3〉。〈註 12〉

圖 1、鯊魚腹內取出之人體殘骸

圖 2、屍體殘骸手皮捺印之指紋卡

6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鑑識專題

圖 3、羅○○之役男指紋卡

三、檢舉累犯、彰顯司法正義
刑法規定:受徒刑之執行完畢,或一部之執行而赦免後,五年之內再犯有期
徒刑以上之罪者,為累犯,加重本刑至二分之一。因此,許多刁滑的犯罪者,在
犯案被捕後,常冒用他人姓名,以圖脫免或減輕刑責。但只要藉由指紋比對,即
可拆穿其詭計,而科以應得的刑罰。刑事警察局收到各司法警察機關捺送之犯罪
嫌疑人指紋卡後,均予掃瞄建入指紋電腦系統,經系統加以檢核,遇有指紋相同
但姓名、身分證統一編號,或出生年月日不同時,皆會自動列出、交與作業人員
確認,再簽辦公文函知指紋捺印單位,請其查明回復,以確保指紋電腦資料庫之
正確性,並使冒名嫌犯無所遁形;司法正義也因而得以彰顯。
四、迷途老人、路倒或精神病患、殘〈智〉障人士等之身分確認
許多身上未帶證件,或雖有證件,卻無法確定其身分之迷途老人、路倒或精
神病患、殘〈智〉障人士,往往無法言語或指出自己的姓名、住址或親人,致造
成醫院或收容機構的困擾。所幸,在透過通報協尋、指紋比對等措施之後,多數
都能查出其真實身分,因而通知其家人領回照顧,或作適當的處置。尤其警政署
應社會福利機構之請,由刑事警察局主政訂頒「警察機關辦理身心障礙者申請自
願捺印指紋作業規定」,要求各縣市警察局及其分局,配合老人福利推動聯盟、智
障者家長總會、台灣失智症協會、失蹤兒童少年資料管理中心,及內政部失蹤人
口查尋網絡會報等機構之需求,提供捺印指紋服務,並由刑事警察局建檔,俾便
必要時得以儘速比對,發揮更為顯著的服務功效。
五、協助戶政管理
我國戶政制度歷史悠久、績效優異。一般而言,設有戶籍的民眾,前往戶政
事務所辦理遷徙或其他各項登記之申請時,只要證件齊全,通常都能隨到隨辦,
手續甚為簡便;但若屬無戶籍人口,則於受理申請時,捺印其指紋送由刑事警察
局比對,查證是否冒名申請;確無冒名情事,始予核准。另台北市政府民政局鑑
於民間偽變造證件技術幾已達亂真程度,戶政事務所人員僅憑傳統肉眼辨認方
式,恐難以檢視其真偽,影響民眾權益及社會安定甚鉅,乃多方審酌規劃,首創
公務機關非刑事用途的指紋辨識與身分確認系統,並由各區戶政事務所辦理建檔
作業,藉交叉比對指紋及人貌的方式,在極短的時間內確認洽公民眾身分,確實
保障民眾權益。經指定由大安區戶政事務所於 89 年 9 月,公開徵選廠商免費試辦
「指紋辨識暨身分證影像圖檔掃描—身分辨識快速申辦窗口」 。指紋資料檔建置完
成後,民眾前往該所洽公時,比對一指指紋所需時間不到十秒鐘,大幅節省民眾
身分辨識作業時間,且可遏止身分證冒領、冒用情事發生。該區試辦成效頗受民

7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鑑識專題

眾肯定,自辦理以來深受大安居民好評,不僅民眾接受程度高,亦成為北市及外
縣市各戶政所觀摩學習的對象。遂於 91 年度編列系統建置預算,同年 8 月 2 日經
評選委員會過半數委員決定,由提出指紋與臉型交叉比對創意之精業股份有限公
司得標。其間經戶政事務所同仁攜應帶筆記型電腦至人潮眾多處,或經事先接洽
之公私團體建置市民指紋檔,迄 93 年 4 月,建檔數已達六十八萬人,佔全市二百
六十三萬人口之四分之一,且自推動指紋建檔以來,身分證冒領案件已大幅降低。
〈註 13〉
六、強化管制藥品管理
為了降低毒癮患者共用針頭感染愛滋病的機率,衛生署在全國推動美沙冬替
代療法,協助病患短期內不要施打海洛因,並且首創病患門診指紋辨識系統,防
止有心人士竊藥;以台北市為例,目前設置 3 個門診中心,推動不到 1 年,現在
每天近 280 人看診,而且減刑條例通過後人數勢必更多。由於美沙冬屬於嗎啡類,
為二級管制藥品, 醫院擔心有人冒領,所有病患掛號後,必須先按住指紋辨識器,
等護理人員核對照片和病歷資料,才能給一杯美冬。目前使用該系統的單位為花
蓮玉里醫院、國軍北投醫院等。〈註 14〉
七、加強護照管理
自 2007 年 11 月 1 日起,申請護照的德國公民,都必須在護照辦理處留下兩
個指紋記錄,指紋訊息連同電子照片一同被存進護照的一個芯片裡。這是 2005 年
第一代電子護照後的第二個更新版,當時只是引入了電子照片。護照辦理處使用
電子掃瞄技術獲得申請人兩個食指的指紋,對於手部殘疾人員可考慮收取其它手
指的指紋。正常情況下,掃瞄手指只需兩分半鐘。據稱使用電子指紋護照是為了
更有效地防止偽造證件,另外邊防檢查人員使用特別的掃瞄儀即可讀出芯片上的
訊息,這便於他們確認持照人的真偽,恐怖份子以及刑事犯罪份子將不能使用偽
造證件或他人證件入關。目前德國有三種護照同時存在:普通護照、含電子照片
的護照和含電子照片及指紋的護照。前兩種護照在其有效期內依然有效。〈註 15〉

肆、指紋在日常生活上的應用
一、門禁管制
軍事重地、保密性較高之政府或私人機構,及某些智慧型大樓,為確實做好
門禁管制,特將其所屬員工或住戶成員的指紋先行建入電腦存檔,作為開啟大門
或重要關卡的依據─有權進入者,將其手指按於指紋輸入窗口,經系統施予掃瞄、
比對,確認與檔存指紋相符後,便自動開門、准許進入;否則大門便不動如山,
甚至發出警告訊號,以確保該處之門禁安全。如刑事警察局指紋電腦機房,就是
使用指紋作為門禁管制依據的例子。當然國內、外也有不少利用虹膜、視網膜微
血管結構或臉部型態、手掌靜脈紋路等生物特徵之比對方式,作為門禁管制的依
據,但仍遠不如指紋應用之普遍。
二、差勤管理
目前已有許多公務機關及私人公司,採用指紋辨識方式,整合指紋機與差勤
管理系統軟體,作為員工差假、勤惰管理的工具。由於指紋人各不同、無法出借,
只要事先留存員工指紋檔案,上、下班或加班時,掃瞄、比對其指紋,即可確悉
其作息時間,並能免除以往打卡或簽名管理方式衍生之拿錯卡或代人打卡的弊
端,同時也可不必派人在場監督,減輕人力負擔。
三、軍事用途
軍人的職責在保衛國家。無論平時、戰時,軍人都須接受嚴格的軍事管理與

8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鑑識專題

操練,不僅辛勞、自由受限,而且還要承擔比一般人更高的危險性。因此,有些
人視當兵為畏途,而設法逃避。然而,服兵役是國民應盡的義務,該當兵的人不
去當兵,就是犯法。基於公平、正義及安全的原則,避免不想當兵者找人冒名頂
替、不法政府官員或部隊長官浮報編制人數,以吃空缺的方式侵吞公帑;或敵人
混入、潛伏,以俟機破壞、擾亂,致有重大危害之虞,故絕大多數的國家通常會
捺印其軍人或役男的指紋,留供必要時的比對之用。而美國海軍及陸戰隊官兵,
每個人身上更配戴一面指紋名牌─該名牌係銅合金製成,正面是姓名等基本資料,
背面則留有一枚經蝕刻處理的指紋〈如圖 3〉,一旦部隊或人員傷亡時,根據其人
與所戴名牌上的指紋比對,即可確認身分〈註 16〉
,對於部隊的重整或傷亡者的身
分鑑別而言,均大有助益。

圖 3、美國海軍官兵身上配戴之指紋名牌
四、提領現金
利用金融卡提領現金,因具有隨時〈24 小時,且全年無休〉
、隨地〈各家銀行
或郵局的提款機遍布每個縣、市、鄉、鎮,且雖發卡銀行不同,仍可跨行提領。〉、
簡便〈免存摺、免印章、免填寫提款單〉等好處,故普遍為民眾所樂用。然而,
由於一般提款機只認卡不認人,任何人忘記密碼時,便無法提款。有些人擔心記
不住密碼,就以自己或家人的生日、電話號碼或住址等數字的一部份,作為密碼;
甚且有人將密碼寫下、擺在皮包之內,以備不時之需;致使歹徒於取得他人之金
融卡後,得以順利的盜領現金。此外,亦曾發生銀行行員以偽造的金融卡,成功
的冒領客戶鉅額存款之情事。若能在執行自動提款作業中,附加指紋辨識功能,
則可免除客戶遺失金融卡後,存款遭受盜領之風險─此種功能在美國已使用多年,
持卡人可選擇取消密碼〈避免老人或小孩記憶密碼的困難〉,或仍保留使用密碼。
〈註 17〉
五、發放救濟金或福利金

9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鑑識專題

美國、南非等國家,為防止失業救濟金、退休金或其他社會福利金被冒領或
重覆領取,特將領取對象之指紋存於電腦資料庫內,每月發放時,當場將領取人
的指紋輸入,比對,確定無誤或尚未領取者,始予發給。如美國加州洛杉磯郡社
會局耗資 2050 萬美元購置的「自動化指紋影像報告及比對系統」〈Automated
Fingerprint Image Reporting And Match System〉
,在 3 年之內計查出 8030 件各類社
會福利金之冒領案,節省了 5500 萬美元的支出。〈註 18〉
六、購物簽帳
德國的一家啤酒屋使用一種新形態的指紋付帳系統,客人到餐廳點完餐,只
需要伸出手指在機器上按幾下,確認指紋後就能將帳單直接轉到信用卡上。業者
表示: 「這種方法很快也不需要經過提款機,你只需要直接到酒館裡點好餐,馬上
就能拿到飲料。」顧客說:「我覺得這個系統很棒,因為我常常穿直排輪來這兒,
因此身上常沒有帶錢。」 〈註 19〉另有一家德國超市在 2004 年 11 月開始實施指紋
付款,顧客只要事先在櫃臺掃瞄指紋,將銀行資料備妥填入,即可享受指紋付款。
這家超市推出指紋付款後,雖然有人擔心安全問題,還是頗受民眾歡迎,許多客
戶認為非常方便,而超市也不怕拿到假鈔、偽卡。這家超商表示,近期內將推廣
至全德國。 〈註 20〉此外,由一家位於美國維吉尼亞州費郡亨頓市(Herndon) 、專
精於生物測定學的公司,利用生物測定儀器(biometric devices)來輔助購物者結
賬付款,只要手指頭輕輕一碰,購物者便可以迅速付款、離開商店。據該公司市
場部的副總經理表示,指紋掃瞄器的好處在於消費者不需要攜帶任何身份證件或
付款片,對使用的商家而言,也沒有甚麼後續的風險。許多消費者表示喜歡這種
付款方式,因為方便、快速又有效率。估計全國約有超過 2 百萬的人登記要使用
生物測定儀器來處理他們每日的購物及支票兌現。顧客如想註冊登記參加這個購
物付款系統,只需在第一次出示其證件,再將食指給予掃瞄,並提供一個 10 位的
數字(通常使用電話號碼)即成。 購物時,客戶只需輸入該 10 位數號碼,並將
他們的食指放在掃瞄器上掃瞄,購物款項就會由其銀行帳戶中扣除,並非常安全
的移轉至商家。 使用該購物付款系統,消費者購物時不需要攜帶支票、身份證件、
信用卡或金融卡(debit card)。〈註 21〉
八、代替印章
國人使用印章的習慣由來已久,且應用範圍甚廣,舉凡公私文書、各項契約、
書刊、字畫等,皆有用到印章的時候;遇有攸關生命、人權或重大財產交易之契
約簽訂〈如古代的賣身、變賣祖產等〉時,更是加捺指紋,以示慎重。時至今日,
國人在領取掛號郵件,或行使公民投票權,於領取選票之際,若未攜帶印章,則
以按捺指紋的方式代替。而某些本票或支票上,亦常見有以捺指紋取代蓋印章之
情形。
九、其他
指紋在日常生活上的應用範圍越來越廣,如行動電話、高級汽車或個人電腦
〈桌上型、筆記型、掌上型〉以指紋為開機、鎖定電腦,或對機密資料加密之依
據;保險箱、金融機構出租保管箱,一般住家或學生宿舍,利用指紋來管制門鎖
的開啟;圖書館、汽車或設備租賃公司,使用指紋作為圖書、車輛或重要器材出
借之管理工具;某科技公司把指紋當成電玩登錄之憑證,另一家科技公司則以指
紋作為員工上課、發簡訊之管制方式〈註 22〉。

伍、結語
以生物特徵之比對,作為個人辨識依據的方式,已廣為資訊安全系統所接受,如指

10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鑑識專題

紋、虹膜、視網膜微血管結構或臉部型態、手掌靜脈紋路,及語音識別等,皆有人採用。
其中指紋因具有人各不同、終生不變,且隨身攜帶、隨時可用而不會遺失等特性,加以
其被運用的歷史悠久、技術成熟,所研究、開發出來的相關設施與儀器,亦稱簡便,故
備受青睞。除最為民眾所悉的犯罪偵查、預防之外,無名屍體,路倒病患、遊民、迷途
老人、殘〈智〉障人士及無戶籍人口等身分確認案件,經常仰仗指紋比對來達成任務。
至於門禁管制、差勤管理、管制藥品管理、自動提款、福利金發放、購物簽帳、護照管
理等系統,也多有採用指紋之實例。此外,近年來超小型的指紋晶片〈Finger Chip〉業
經量產,其價格低廉,可靠度又高,致使指紋辨識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更多,如行動電
話、個人電腦、保險箱或保管箱門鎖、信用卡、高級汽車啟動開關、電玩登錄憑證,及
上課或發簡訊之管制等,皆可利用指紋作為有效的安全管理之鑰。而身分證、護照、駕
駛執照、學生證、健保證等個人身分識別證件,其遭偽造、變造或冒用之情形,時有所
聞。若能善用指紋特性,將上述證照所有人之指紋特徵資訊納入、整合,非但能顯著發
揮防偽的功效,更可藉由簡便比對指紋的方式,迅速確認其持有人的身分,對於民眾權
益與證照公信力的保障、各項服務品質及作業效率的提升等方面,均將大有助益。因此,
在不久的未來,指紋辨識比對技術運用於各行各業之情況,將愈來愈普遍。

參考資料:
1、蘋果日報,97 年 1 月 31 日, A2 版
2、指紋學,趙默雅,中央警官學校,72 年 4 月 4 版,P.8
3、同註 2
4、甘丹科技〈www.gd tek.com.tw〉,用指紋辦案宋朝就有,業務行銷,2006 年 4 月 13

5、劉少聰,新指紋學,安徽人民出版社,1982 年 5 月,P.10
6、Thomas E. Krupowicz, Fingerprints: The Identity Factors, Terk Books & Publish-
ers, 1994, P.15
7、Henry C. Lee & R. E. Gaensslen, Advances In Fingerprint Technology, CRC Press,
Inc. 1994, P.19
8、同註 2,P.4
9、甘丹科技〈www.gd tek.com.tw〉 ,上下車需指紋辨識 佛州校車新制,業務行銷,2006
年 4 月 13 日
10、甘丹科技〈www.gd tek.com.tw〉,家長想接孩子 先驗指紋,業務行銷,2006 年 4
月 13 日
11、大紀元〈www.epochtimes.com〉報導,明起入境日本須接受指紋和照相,2007 年
11 月 19 日
12、聯合報,75 年 5 月 21 日,5 版
13、「指紋辨識與身分確認系統」與「自然人憑證」制度推動之研析,台北市政
府中階管理才能發展研習班第五十一期
14、甘丹科技〈www.gd tek.com.tw〉 ,衛生署在全國推動美沙冬替代療法 所有病患掛號
後 必須先按住指紋辨識器,業務行銷,2007 年 12 月 17 日
15、大紀元〈www.epochtimes.com〉報導,德國正式啟用電子指紋護照,2007 年 11 月
2日
16、同註 6,P.48
17、黃瓊瑩,讓指紋成為你的 Password,資訊與電腦,1997 年 2 月,P.57
18、Automated Fingerprint Image Reporting And Match (AFIRM) System, Department Of
Public Social Services, County Of Los Angeles, Jan. 22, 1997, P.8

11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鑑識專題

19、甘丹科技〈www.gd tek.com.tw〉,德國啤酒屋 可使用指紋付帳,業務行銷,2006


年 4 月 13 日
20、大紀元〈www.epochtimes.com〉報導,德國超市指紋付款 大受民眾歡迎,2005 年
3 月 13 日
21、大紀元〈www.epochtimes.com〉報導,讓手指頭替您付款,2006 年 2 月 8 日
22、甘丹科技〈www.gd tek.com.tw〉,安裝實績,2005 年 1 月、2004 年 9 月

(本文作者為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指紋室主任,本學會理事)

12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鑑識專題

刑事鑑定法庭作證準備 鑑識專題

施俊堯

一、前言鑑定作證
現行刑事訴訟制度採改良式當事人進行主義,當事人有舉證責任,而證據中的人證
(包括證人、鑑定人)部分,原則上要經交互詰問程序,目的在於實質審理以及避免傳聞
證據影響判斷,因此,通知證人、鑑定人到法庭具結作證,以虛偽作證必須負法定偽證
罪之證人、鑑定人結文方式,擔保證人、鑑定人陳述真實性與正確性,在公開法庭由檢
察官、被告、辯護人以法定詰問規則詰問證人、鑑定人詰問,用以發現真實與可信,提
供法院作正確判斷參考,是目前刑事訴訟程序調查證據之重點。
關於物證之鑑定,過去法院多僅以鑑定人所作書面鑑定報告為判斷依據,鑑定人原
則上不需出庭作證,但法院與當事人對書面鑑定報告敘述不了解,就必須經函查方式查
詢,以致於公文往返浪費訴訟時間,也因鑑定人僅以文字說明解釋,而無法探究鑑定過
程與真意。而刑事訴訟法第 206 條第 1 項,雖許可鑑定人以書面報告,同條第 3 項並規
定:「以書面報告者,於必要時得使其以言詞說明」。
然而,除非當事人不爭執鑑定報告之可信度,願意以書面鑑定報告直接作為證據判
斷依據以外,如當事人聲請通知鑑定人到庭詰問,用以了解鑑定報告內容疑問與可信
度,事實審法院除非有法定情形可駁回聲請外,均需准當事人詰問鑑定人之聲請,因此,
鑑定人至法庭作證,為目前刑事訴訟程序之必要程序,亦即鑑定人接受檢察官或法官委
託鑑定時,即宜有日後必須到法庭作證之心理準備。

二、鑑定作證準備
鑑定人到法庭作證,需要事先作適當準備,始能從容應對,並且確認鑑定人與所屬
鑑定機關所作鑑定報告之公信力(即證據證明力)。依據刑事訴訟法第 198 條第 1 款、第
2 款規定,原則上,鑑定人就鑑定事項具有特別知識經驗。或經政府機關委任有鑑定職
務。對於鑑定事項具備有相當之專業。因此,鑑定人或許會認為鑑定人至法庭作證不需
要作準備。
但是,鑑定人法庭作證方式,依據刑事訴訟法規定包括詢問(第 163 條)、詰問(第
166 條)、訊問(第 41 條)、對質(第 169 條、第 184 條、第 197 條)、報告或說明(第 206
條),亦即,鑑定人必須皆受法官、檢察官、被告、辯護人之各種不同法定方式「問」。
而部分「問」有規則(詰問有規則),部分「問」則沒有規則(對質無則),且鑑定人均非
主動主導,而是被動接受「問」,在這個法定前提下,鑑定人如對各種「問」不熟悉,
或對規則不了解,很有可能不知道在公開法庭,應如何正確作答。
最簡單的例子為被告或者辯護人如反覆詰問相同問題,或者提出假設性問題,要求鑑
定人回答,鑑定人即面臨如何作答或者是否可以拒絕回答,或要如何處理此種狀況的問
題。
而鑑定人法庭作證內容包括鑑定人背景(第166條之1,身分、學歷、經歷、交游事
項)與鑑定事項內容(過程與方法,94年度台上字第7135號),甚至於鑑定人先前作證之
陳述(第166條之1第3項第6款)。以鑑定人先前之陳述為例,鑑定人作證完畢,除非向法
院聲請作證筆錄或鑑定人自己作摘要留存,很有可能在間隔二次作證場合,為不同甚至

13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鑑識專題

於先後矛盾之陳述,又因為案件經常有發回更審之情形,從鑑定人第一次作證至發回更
審第二次作證,期間超過一年或一年以上,已經是審判實務常態,則鑑定人如無過人記
憶,很容易在詰問過程為與先前不一致之陳述,而失去公信力,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
依據刑事訴訟法第205條規定,先行檢閱卷宗以及證物,預作準備。
鑑定人作證最主要之目的就是確認鑑定報告內容能否作為證據,以及得否作為判斷
事實之參考。關於鑑定人之學、經歷與交游等背景資料,關係鑑定人對於鑑定事項是否
具備特別知識經驗(第 198 條),經歷包括鑑定人就鑑定事項從事之年資與實際鑑定之數
量,這些資料鑑定人如未事先準備,臨場於法庭上即無從為正確之陳述,關於鑑定報告
之鑑定過與方法,是鑑定人從事此項鑑定之過程,而科學鑑定理論上具備有高度再現
性,亦即不同鑑定人使用相同鑑定方法,原則上可以得出接近之結果,如此之鑑定報告
內容始有正確與客觀性可言。因此,鑑定人於法庭作證之前,事實上,有機會對鑑定作
證事項,預先作妥完善準備,用以應對法庭相關問題之詢問、詰問、訊問、說明,甚至
於對質,而為有高度信性之作證陳述。

三、作證準備方式
鑑定法庭作證準備可分為二項,一是事先準備,二是到庭作證之準備。
事先準備即在出具書面鑑定報告時,事先將法定必須確認鑑定人之背景與特別知識
經驗資料,先行檢附於書面鑑定報告,用以減省至法庭作證詰問時間以及不必要之作
證,例如:簡述鑑定人之學歷、經歷、交游等事項(如參與專業領域之學會,如醫學會、
測謊學會等),並且將相關證明文件附於書面鑑定報告後面,此項作法如同醫療法第 20
條:「醫療機構應將其開業執照、診療時間及其他有關診療事項揭示於明顯處所」之規
定,將法定之就鑑定事項有特別知識事項先行揭示於書面鑑定報告,以昭公信。
鑑定人到庭作證準備,亦分為二類,第一類為關於鑑定事項之基本事項與過程與方
法、推論計算依據等。第二類為鑑定比較與各項疑問說明。
關於第一類之鑑定人於書面鑑定報告內所書具各項內容,以及鑑定基礎事項、過程
與方法等,均為鑑定詰問、訊問、說明之主要基礎內容,這些內容對鑑定人而言,或許
甚為熟悉而認為簡易,但對於不特定之訴訟案件當事人,這些鑑定基礎內容縱使是一個
名詞,在理解上都可能會有不同程度的困難,尤其是使用專有名詞之書面鑑定報告,如
果沒有使用其他輔助說明方式,一般當事人難以理解,而鑑定人如因此耗費時間於法庭
上解釋,是相當不經濟。有部分專有名詞,已經是特定鑑定事項經常使用,鑑定人於書
面鑑定報告上加註補充說明即有必要,例如臺灣高等法院刑事判決資料庫中,共有 2265
件判決中有「機械性能檢驗」之用詞,此項用詞使用於槍枝殺傷力之鑑定,因此,此項
鑑定專有名詞使用頻繁,即有必要以附註方式補充說明於書面鑑定報告。
關於第二類鑑定比較與鑑定內容各項疑問說明,是鑑定作證之重點,關於鑑定之比
較,審判實務上,常常將同一件案件先後交付不同鑑定人鑑定,因此,有得到不同鑑定
結果之情形,例如:最高法院 97 年度台上字第 203 號判決記載:「依負責解剖之法醫
師高大成在原審更審前及第二次更審中、鑑定人吳木榮醫師在原審第二次更審中及法醫
師石台平在原審第四次更審中之證述」,可見同一案件,有三位法醫師作證。則何者之
證述為真實正確,即成為鑑定公信力判斷之重點,因此,鑑定作證必須事先作準備,理
解不同鑑定人所為鑑定推論之依據。
至於鑑定內容各項疑問說明方面,在過去資訊不發達時代,查考專業知識有相當困
難,必須經由圖書閱讀與專人解說方式。因此,對於鑑定人之鑑定報告,難以質疑鑑定
過程方法與推論之正確性與公信力。

14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鑑識專題

然而,現代網際網路與資訊查詢搜索引擎系統,加上線上外文翻譯系統與電子期
刊、論文資料庫、電子書,甚至於共同書寫之各種語文之維基百科等,與各種諮詢系統
(如臺灣高等法院 95 年度上訴字第 3298 號判決記載:關於『血液中 benzodiazepine 數
值 2000ng/ml 是否足以致死及人體呈現狀態』之諮詢,經查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期刊
文獻檢索系統 pubMed),使得一般人要查詢專業領域之基本知識並不困難,甚至可以從
專業領域之電子期刊,查詢得最新發表之論文研究報告,用以比較鑑定人所為鑑定方法
是否為該專業領域所認可,或者鑑定過程與推論是否正確。
因此,鑑定人所面臨問題,可能為詰問之當事人、辯護人,當庭提出相關實證研究
資料(例如:臺灣高等法院 95 年度醫上訴字第 1 號判決,即記載辯護人辯稱:「本件醫
療過程是否有過失存在,在原審及在鈞院針對衛生署第一次鑑定何處錯誤,有具體指
摘,也提出國內外醫學期刊來支持,不是發生診療結果就認為醫生有過失」),作為詰
問之內容,如果專業鑑定人對於特別知識經驗領域之相關資料未作充分了解與準備,即
有可能無從答覆說明。
而各鑑定領域之專業工作者,可以從司法院網頁之法學資料檢索系統中法院判決資
料庫,使用關鍵詞句,搜尋相關判決中所記載之詰問內容,加以彙整成為該領域專業鑑
定人出庭作證之基本準備內容,例如:關於交通事故之剎車痕、刮地痕、輪胎痕與車速
之計算方式,為交通事故鑑定所必須面臨之問題(如,臺灣高等法院 96 年度重交上更(三)
字第 21 號判決記載之: 「兩車撞擊並互相黏附後,可以單一物體計算運動狀態,則本案
以 29.2 公尺輪胎摩痕推算,則輪胎摩痕起點處兩車之速度為時速 74.58 公里(√
[254×0.75×29.2]=74.58)」,則關於交通事故之鑑定即可以彙整此類相關作證詰問事
項,作為交通事故鑑定作證準備之內容。

四、鑑定作證實例
茲以槍彈鑑定作證實際案例說明,槍彈殺傷力鑑定人可以從以下三件判決所記載之
槍彈鑑定作證過程與內容,事先作妥到法庭作證之準備,或與曾經到法庭作證之同機構
鑑定人研討,預作妥善準備,使法院能確認鑑定人之專業特經驗以及鑑定過程與方法推
論等,均無疑問,而肯定鑑定作證之價值。
第一件判決,臺灣高等法院 95 年度上訴字第 2517 號:【鑑定證人即從事鑑定之內
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鑑識人員黃金榮證稱:「(可否說明何謂性能檢驗法?)我們在
收到證物後,首先用數位相機紀錄標的物的原始狀態,接下來觀察它的外觀有無瑕疵、
有無缺陷,它的零件有無欠缺,及各個零件的材質大致為何,最後操作它的機械功能是
否順暢(最重要是扣動扳機、連動擊錘、擊發撞針視其等功能是否正常),最後再測試
其撞針打擊力道是否充足」、「(鑑驗過程是否會拆卸它的零件?)會做大部分解,主
要零件會拆卸,主要零件如槍身、滑套、槍管、彈匣、複進簧、複進簧桿(以上為半自
動手槍最主要的零件)」、「(在拆卸零件時,是否會用目視的方式來做檢視?)用目
視搭配手動的操作來做檢視」、「(是否會用到制式的或標準的機械來做零件的拆卸?)
以槍枝的原始設計,基本上是方便操作者用徒手方式拆解,有時候會遇到卡住或有生銹
的情形,我們就會利用一些輔助工具來拆解」、「(本件的槍械經過您上次用目視搭配
手動的方式來做測試,是否其外表均無任何的瑕疵?所謂瑕疵是指槍枝是否具有缺
陷?)我作進一步的說明,瑕疵與缺陷如果說是一個決定性的瑕疵或缺陷,致使判斷它
沒有殺傷力,這就是我剛剛所指的瑕疵與缺陷,但是如果只是些微的瑕疵或缺陷,此部
分不會影響我們針對其有無殺傷力的判斷。所以在本案證物裡面,捌把槍當中,依照我
的鑑定書所載,槍枝管制編號 1102151664 號是扳機功能損壞,這就是我所指的決定性

15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鑑識專題

的瑕疵或缺陷,至於其他柒把槍並沒有重大的瑕疵及缺陷,所以我判斷其機械性能良好
及具有殺傷力」等語】。
第二件判決,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96 年度訴字第 495 號: 【證人即製作槍枝鑑定報告
之刑事警察局鑑識科物理組警務正姚景岳到庭證稱: 「(你在何處任職?)刑事警察局鑑
識科物理組」、「(從何時擔任此職務?)86 年 7 月 1 日到此單位,到刑事警察局鑑識科
物理組,現在是警務正,工作內容就是槍枝鑑定,我是中央警察大學鑑識系」、「(你從
86 年到現在快 10 年,你鑑定多少槍枝?)槍枝我沒有統計,但是案件數約 4000 多件」、
「(本件是否你鑑定?方法?結果?)對,方法以性能檢驗法鑑定,結果為認具殺傷力」 、
「(何謂性能檢驗法?程序?)主要就是檢視槍枝的各部結構,之後再測試其機械性質
好不好,並測試撞針的撞擊力量夠不夠,結果是這些部分都是良好的,具殺傷力」 、「
(鑑
定報告提到鏽蝕?)鏽蝕部分,與殺傷力沒有相關性,鏽蝕會,槍枝擊發子彈後,持有
者沒有保養,火藥與金屬接觸一定會產生鏽時,且鏽時很容易清除」、「(從裡面有鏽時
情形,是否表示這個槍枝擊發過?)不一定,但可以做成份,是否有射擊過,這是化學
部分」 、「(鑑定方法還有試射法?何意思?)這是針對子彈部分」 、「(請解釋機械性能良
好,就有殺傷力,如何判斷?)他主要是針對他的擊發子彈結構有關係,槍管是否暢通,
是否可以裝填子彈,還有擊錘力量,還有撞針運作情形,若是這些上面的條件都成立,
表示他可以裝填一顆適當的子彈,作擊發,不一定是扣案子彈」、「(你認為本件扣案槍
枝,擊錘力量足夠?)對,力量是足夠的」】。
第三件判決,臺灣高等法院 96 年度上訴字第 699 號: 【鑑定人即刑事警察局鑑識科
巡官高建成亦於本院審理時到庭具結證稱:刑事局 95 年 6 月 6 日刑鑑字第 0950077744
號槍彈鑑定書及 95 年 11 月 30 日刑鑑字第 0950152765 號函均係伊鑑定、製作,扣案槍
枝經過改造,原始狀態是內具阻鐵的金屬槍管,現為土造金屬槍管。本案在試射前都會
用性能檢驗法檢視槍枝包含槍管,當時並未針對槍管有無生鏽情形作鑑定,但以現在目
視槍管生鏽情況並不影響槍枝發射。當初送鑑定時沒有另外的子彈,試射的子彈是委由
台北科技大學製造彈殼、彈頭及相關的零件,彈藥則是渠等自行組裝,當時沒有刻意測
量槍管的口徑,是以實物測量才將子彈裝上去,在做的時候,彈殼要能裝進槍管,而且
盡量貼合彈室壁,彈頭要能通過槍管,所適用的子彈,無須特別製作,只需依照以往查
獲的槍枝槍管口徑規格大小分類來訂做即可。而刑事局鑑定有無殺傷力的標準為單位面
積動能/平方公分 20 焦耳以上,而辯護人所稱之 24 焦耳是以前針對猪隻試射的標準等
語。故依鑑定人高建成所述,扣案槍枝之槍管雖有生鏽情形,但以目前生鏽狀況觀之,
尚不影響槍枝射擊功能,而本案雖無子彈扣案,但扣案槍枝只需使用一般彈頭 7.8mm 之
子彈即可射擊,無須適用特製子彈,且經實際試射測得扣案槍枝單位面積動能達到 24.51
焦耳/平方公分,已逾刑事局鑑定殺傷力之標準。另參酌鑑定人就扣案之改造手槍之鑑
定係以性能檢驗法及動能測試法實際操作、檢測、試射所得之鑑定結論,乃其本於專業
知識經驗所為之判斷,並非出於推測、擬制之方式,且鑑定人係中央警察大學刑事鑑識
系畢業,在校研修驗槍學及槍彈鑑識等課程,從事槍彈鑑定已第 4 年,每年平均鑑驗之
案件高達 300 至 400 件,有鑑定人庭呈之履歷資料可參,而刑事局亦係槍枝鑑驗之專業
機關,有相當之公信力,鑑定人高建成上開依據科學專業之鑑驗方式,其所得之鑑定結
果已符合專業鑑定之要求,且其於本院作證時,對於辯護人所詢之問題,均能適切說理
解釋回答,已屬可採】。
以上三件判決,均可使用不同關鍵詞句,自司法院網頁之法學資料檢索系統,搜尋
取得,進而整理分析相同或類似鑑定事項到庭作證所需準備之事項。

五、結論以及建議

16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鑑識專題

結論:鑑定人必須至法庭作證,為自己或所屬機關所作鑑定報告之證據證明力價值
作詳細說明,已是刑事訴訟必要之程序,過去鑑定人有避免到法庭作證之狀態,或許是
不理解鑑定證據對法院判斷事實之重要性。然而在證據判斷上,物證之價值往往高於人
證,因為人證受人體各種心生理與背景因素影響,且有相當誤差,而物證則有不易變更
或較少誤差之特性,但卻倚賴專業鑑定人代言,如一枚現場指紋或路口數位監視錄影,
可用為判斷犯罪嫌疑人是否曾經滯留現場,但需經指紋鑑定分析比對與影像處理分析程
序,因此,專業鑑定人有義務到法庭作證,將鑑定過程與方法,詳細對當事人、辯護人
以及作判斷之法院詳細解說明白,使相關當事人均無疑問,並提供法院作正確判斷之基
礎,而為使鑑定人法庭作證達到法定效果,鑑定人作妥到庭作證準備,是鑑定人之專業
工作倫理。未作妥善準備的鑑定人,除不熟悉各項詰問規則與情境以外,亦可能對於專
業鑑定事項有可能面臨有準備之詰問者,所為各種詰問內容不知如何作答,以致於所作
鑑定報告被認為不具備公信力,而不被作為判斷之參考,並失去鑑定之價值更損及鑑定
者與鑑定機關之公信力。
建議:刑事訴訟法第 198 條所規定之鑑定人包括對於鑑定事項具有特別知識經驗與受政
府機關委任有鑑定職務兩大類,對於鑑定事項具有特別知識之培養機關或學校,宜有鑑
定與法庭作證之相關課程,使專業鑑定人能在學習中累積法庭作證之經驗。而有鑑定職
務之政府機關或者民間團體,對於各自專業鑑定領域,宜編寫各自專業領域之法庭作證
準備事項,作為各該機構專業人員至法庭作證之參考。以測謊鑑定為例,臺灣高等法院
刑事判決資料庫中,涉及「測謊」之判決高達 3179 件,受政府機關委任有測謊鑑定職
務之機關或該專業領域機構、學校,如能依據法院判決資料庫之測謊鑑定事項與詰問內
容,整理成為測謊鑑定作證注意事項,相信有助於測謊鑑定作證之品質,與提昇測謊鑑
定之公信力。
(本文作者為台灣高等法院法官,本學會顧問)

17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鑑識專題

鑑識專題
生化學重建研究法與遺傳學
摧毀研究法之結合:無瑕疵的互補策略

白崇彥

一、生化學與遺傳學之研究方法綜談
長久以來,生化學家(例如 Dr. Doug Dastardly)與遺傳學家(例如 Dr. Sarge Bill)對於其
各自研究法優點之孰優孰劣辯論不休。在研究複雜之生命現象,例如:轉錄活化
(transcriptional activation)作用,生化學方法與遺傳學方法更是各有其優點,卻又都不可
或缺。
生化學家使用的策略是重建(reconstruction)研究法---以 gain-of-function 方式在試管
內建構生化反應過程。第一個步驟,先建立一個可以顯示反應結果(例如轉錄活化之活
性)之檢測方式;其次,從細胞萃取原液(crude cell extracts)純化出足以重建該反應結果之
細胞成分蛋白質;最後,針對所純化分離出來的蛋白質群進行個別性的,以及組合性的
功能探討。目前為止,大部分的 class II 轉錄蛋白因子都是藉由此法找出來的。
相反地,遺傳學家使用的策略是摧毀破壞(destruction)研究法---以 loss-of-function 方
式在活細胞內引入多位突變以破壞特定的反應(例如轉錄作用、訊號傳遞)並檢驗其結
果。第一個步驟,先建立一個可以篩檢分辨方式,以篩檢出喪失該特定反應之細胞;其
次,精確地核驗出哪一個突變點與所摧毀之功能有關;最後,探究該具有突變之基因特
性以及其蛋白產物的功能。我們所了解之基本的菌體轉錄調控機制都是以此方法來釐清
的。
這兩種策略方法各有其缺陷。重建式的生化反應,對於真實的細胞內反應而言,經
常呈現出來的是過於簡化之詮釋結果,亦即所得到的反應結果可能漏失掉某些重要特
性,這些特性僅發生在完整的生物個體體內或細胞內(in vivo)所進行之反應。更直言之,
重建式生化反應法這種體外試管法(in vitro)具有潛藏而難以發現的缺點,例如,生化學
家在尋找轉錄蛋白因子群時,TFII C 蛋白自始至終都未被發現,這就是生化試管法(in
vitro)之缺點。
然而,破壞式的遺傳學研究法也有其缺點---所篩檢找尋出來的基因並非都與所欲探
究的蛋白功能或反應過程直接有關。例如,遺傳學家以酵母菌為研究對象,目的在萃液
內純化轉譯蛋白群(translation factors)之時,卻在無意中所發現 TFII B 乃是轉錄蛋白因
子,而非轉譯蛋白。同樣的情況,遺傳學家在找尋細胞週期調控因子群(cell-cycle factors)
時,篩檢出一大堆蛋白群,其中有很多都是轉錄蛋白因子,其出錯之原因就在於轉錄蛋
白因子群對於細胞週期調控蛋白之基因表現會有間接的效應,因此利用突變位點之引入
所找到的基因群不一定都與細胞週期調控有直接關係。
有趣的是,兩種方法學所呈現之缺點卻可彼此互相克服。生化學方法之最主要缺點
---無法區辨 in vivo 與 in vitro 之結果,可用遺傳學方法辨別。生化學家純化出某一種酵
素蛋白時,可進一步使用遺傳學突變位點之引入,而將蘊育此一酵素之基因破壞掉,如
果生化學家對於該酵素功能之探究是正確的話,那麼引入之基因位點突變就會影響細胞
內的該酵素功能。而遺傳學方法之最主要缺點---無法區辨直接效應與間接效應之結果,
則可用生化學方法辨別。遺傳學家找尋到一個新的基因時,可進一步使用生化學之試管
內檢測方式以探究該基因所蘊育之蛋白的酵素特性,如果該基因果真如遺傳學家所認為

18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鑑識專題

的會在 in vivo 有直接作用的話,那麼在 in vitro 測試時,該蛋白就應有其正確的酵素活


性。
當然,這兩種方法策略之結合並非總是直接、簡單,在某些動物試驗模式中,遺傳
操作技術往往無法在特定基因位直接引入特定的突變位點。相對地,對於尚未清楚的 in
vivo 內之生物反應過程,欲建構此種之生化檢測法確有相當的困難。
憲政體制運作與生命科學研究法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件事,卻有著巧妙的相似性。
美國憲政體制乃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的制衡制度,此三個政府部門各有其特殊的
權力,憲法也有所賦予其彼此之間的牽制平衡力量,以防止其中某個部門權力過於膨
脹,這是一種防止弊端產生的做法。同樣地,在生化學的建構研究法與遺傳學破壞研究
法,兩者恰屬逆向的研究策略,各有其優點與缺點,但兩種研究方法卻能補充、制衡彼
此的研究策略缺點,而穿梭其間,架構生化學與遺傳學橋樑,提供彼此研究方法學缺陷
之 補 正 的 主 角 正 是 分 子 生 物 技 術 , 其 所 使 用 的 DNA 重 組 技 術 (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可以從事特定基因及其蛋白質產物之分離、突變、與分析,這種技術恰能搭
建生化學與遺傳學之間的橋樑。換言之,生化學、遺傳學、分子生物學三者結合之必然
性與完整性,卻是巧妙有如憲政三權分立運作的制衡與補強制度---共同目標的合作完
成與瑕疵弊端的去除,各位讀者或許也就理解了本文題目之所以如此命名的原因了。

二、諾貝爾醫學獎之基因標定技術:生化學、遺傳學與分子生物學的結合
2007 年諾貝爾醫學獎由三位學者共同獲得此殊榮,兩位來自美國,一位來自英國。
來自美國的兩名科學家是猶他大學醫學院的卡佩奇教授(Mario R. Capecchi)和北卡羅
萊納大學醫學院的 史密西斯 教授(Oliver Smithies),英國得主則是科學家 伊凡斯
(Martin J. Evans)。三位學者發展出來的「基因標定」(gene targeting)技術,可將
個別特定的基因予以「關閉」並培養出「基因剔除小鼠」(knockout mice)。其乃以「同
源重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方法改變內生性基因(endogenous gene),包括
去除某特定基因或exon之DNA段落,亦可引入特定的點突變DNA序列。基因標定改造可以
進行永久性(permanent)的操作,亦可進行生物體特定發育期或針對某特定組織之條件
性(conditional)的操作,但均須有適當的殖入載體(vector)。
基因標定之細部技術在不同的生物體實驗對象是有所差異的,就以小鼠而言,其大
致上的步驟如下(請參閱本文附圖):首先,必須建構細菌或病毒之 DNA 載體,其包含了
被改造的基因或 DNA 段落、報導基因(reporter gene)以研究基因表現結果、以及選擇
標誌(selectable marker)以挑選外源基因有成功地進入細胞之細胞培養株;其次,將
此載體建構殖入胚胎幹細胞,並培養之,經過挑選有正確地殖入外源基因之細胞株後,
即可將該細胞注入囊胚期胚胎(blastocyst);最後,所產生出來的「雙源老鼠」(chimeric
mice)的細胞內就會帶有該特定改造的基因。
卡佩奇教授率先針對小鼠運用「同源重組」技術,以DNA置換修復有缺陷的基因;史
密西斯教授進而發現哺乳類的內生性基因無論活化與否,都可以被標定,顯示同源重組
適用於所有的基因。伊凡斯博士的貢獻則在於建立小鼠胚胎幹細胞(embryonic stem
cells; ES cells),讓基因改造的結果可以透過繁殖,代代相傳。基因標定技術已成功
地應用在分析個別基因在胚胎發育、成體生理學、老化與疾病過程中扮演的角色。國外
文獻指出,迄今已研究過一萬多個小鼠基因,這些小鼠呈現各式各樣的基因改造型態,
對疾病治療與藥物研發極具價值,因為可藉由牠們為人類疾病製造建構出小鼠模型,例
如心血管疾病、神經退化疾病、糖尿病、癌症等等疾病均有所受惠。

19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鑑識專題

(本圖源自http://www.chemie.de/news/e/71446/)

(本文作者為中央警察大學刑事警察學系教授,本學會會員)

20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鑑識專題

鑑定物證之證據能力初探 鑑識專題

孟憲輝、吳耀宗、蔡佩潔

一、前言
基於刑事訴訟法第 154 條「無罪推定原則」和「證據裁判主義」之規定,證據乃
刑事審判之核心問題,為能客觀正確地發現實質真實,訴訟過程中所有待證事實均賴證
據資料之支持而得以認定。由於人的知覺、感官、記憶、回想和表達皆易出錯,記憶也
易遺忘,更常因情感或利害因素而說謊、隱匿、扭曲、淡化、誇大、捏造或迴避,身處
偵查機關之犯罪嫌疑人或證人更可能在威脅、利誘或暗示下,做出缺乏自由意志的供
述,故供述證據具有高度不可信任之特質。物證因有準確、穩定、不說謊等特性,乃成
為刑案偵審的重要根據。不論是供述證據或物證,均須具備證據能力和證明力,才能在
審判過程中供法院判斷待證事實之用。
「證據能力」在英美法稱為證據容許性(亦稱「證
據許容性」),係指證據是否可被提出於法庭作為嚴格證明之用的資格,故證據能力可
謂為證據之形式資格要件。證明力為證據之權重和信用性,係指證據證明待證事實所能
達到的程度,故證明力可謂為證據之實質價值。在當事人主義之下,原則上證據能力之
有無僅為相對問題,若當事人對證據能力不提出異議,則所有證據均具證據適格,即使
依證據法則屬無證據能力之證據,法院亦不需依職權加以排除。但在職權主義之下,證
據能力則屬絕對問題,法院須依職權將證據法則中屬無證據能力之證據予以排除。根據
刑事訴訟法的規定「證據之證明力,由法院本於確信自由判斷。但不得違背經驗法則及
論理法則。」然證據證明力之判斷係證據具備證據能力之後的問題,換言之,證據能力
乃評價證據能否就待證事實產生真偽判斷作用之先決條件。
由於供述證據的高度不可信性,取得供述時易於侵犯人權特性,刑事訴訟法之規
定和刑事證據法相關文獻之探討,均著重於供述證據之證據能力,而少觸及物證鑑定之
證據能力相關課題。在物證已成各種類型證據重心之現代訴訟制度下,雖然事實審法院
對於證據的證明力可依自由心證加以判斷,但有相當大部分的物證非依賴鑑定難以獲得
或難以判斷其證明力,故法院常需選任鑑定人執行鑑定工作。我國刑事訴訟程序雖對物
證鑑定原則上採「任意鑑定制」,但實務上對於根據簡單觀察或一般生活經驗無法得到
判斷用資料的物證,認為選任鑑定人實施鑑定乃屬必要。雖然一般咸認為物證具有「不
說謊」之特性,但都忽略了物證的另一特質是物證「不說話」,亦即物證所能呈現之證
據價值仍需依賴人的分析鑑定和意思表達,雖然鑑定人多屬經嚴格訓練之專家,但只要
是屬於人的證據方法,便不能完全排除使用供述證據所可能產生缺點和錯誤。因此,在
物證鑑定日益普遍,並廣為法院及當事人接受之情況下,物證鑑定之證據能力乃成為值

21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鑑識專題

得深入研究的主題,若能結合證據法學和鑑定科學的知識,分別從法定程序和科學鑑定
之面向,探討物證鑑定的證據能力,必定能有助於物證鑑定證據能力相關學理與實務之
發展。
從被發現開始到呈庭作證止,物證歷經三個階段,分別是採證階段、鑑定分析階
段和呈庭作證階段,其中法定程序更貫穿三個階段成為物證鑑定是否具備證據能力的關
鍵因素,另採證和鑑定階段的一些實體內容也是物證鑑定是否具備證據能力的判斷標
準。本文依據美國「聯邦證據法」(Federal Rules of Evidence)和我國「刑事訴訟法」有關
物證鑑定和證據能力之一般規定,就影響物證鑑定的證據能力相關事項進行初步探討,
歸納出可資深入研究之要項簡述如下:

二、法定程序與物證證據能力
1.關連性(relevancy)與證據能力
證據與待證事實之關連性是證據能力之一般要件,美國「聯邦證據法」第 402 條規
定「除美國憲法、國會所定法律、本法或聯邦最高法院依其法定職權制訂之規則另有規
定外,有關連性之證據均有證據能力,無關連性之證據無證據能力。」所謂「關連性證
據」指具有使訴訟裁判中之事實,較之無此證據時傾向於更可能存在或傾向於更不可能
存在之證據,亦即有助於證明待證事實存在或證明待證事實不存在之證據皆屬具關連性
之證據。物證也需與待證事實具關連性才具備證據能力。但物證缺乏關連性之事實常被
其高可信性的外表所蒙蔽,而導致物證之誤用。例如如在涉嫌非法持有槍枝之嫌犯某乙
家中搜索得之子彈,雖經鑑定具殺傷力,就某乙是否非法持有槍枝之待證事實,仍不具
證據能力。
2.鑑定人資格與證據能力
刑事訴訟法第 198 條規定「鑑定人由審判長、受命法官或檢察官就左列之人選任一
人或數人充之:一 就鑑定事項有特別知識經驗者。二經政府機關委任有鑑定職務者。」
可知法律對於鑑定人之資格並無實質之明確標準,也無形式上的資格限制,只要對鑑定
事項具備專門知識或特定經驗者,均可成為鑑定人。此外只要經政府機關委任有鑑定職
務者,即推定其對鑑定事項具備特別知識經驗,而具有鑑定人資格。但從論理法則觀之,
經選任之鑑定人若未於訴訟程序中經具體審查,證明其確實就鑑定事項具備特別知識經
驗,其鑑定報告當屬無證據能力;又鑑定人之特別知識經驗若與鑑定事項不相符,其鑑
定報告亦屬無證據能力。例如,無分析化學及彈道學知識,又無射擊殘跡鑑識經驗之軍
械士,雖精通槍枝結構與保養,其就射擊殘跡鑑識之證詞應無證據能力。再者,基於對
公權力之信賴,推定政府機關必能忠實任命適格之人從事鑑定工作,但法院本於職權仍
應就政府機關委任鑑定人之特別知識經驗進行實質審查,未經審查者之鑑定意見仍屬無
證據能力。有認為知識經驗與鑑定事項不符之鑑定意見屬證明力強弱之判定,而非證據
能力有無之問題者,此種見解似是而非。法律既以「特別」知識經驗為鑑定人之資格要
件,資格不符者之鑑定意見即無證據資格,自不待言,豈可因其具備特定職銜或類似之
知識經驗,即類推其為適格?
3.鑑定人之選任與鑑定能力
根據刑事訴訟法之規定,鑑定人由審判長、受命法官或檢察官選任,但實務上由警
察機關送請鑑定或由偵查機關內部單位進行鑑定之情形極為普遍,惟司法警察機關是否
具有選任鑑定人之權限?文獻上多採否定見解,實務上亦同,亦有少數意見認為:「為
偵查之必要,於事實上,司法警察機關亦得使鑑定人為鑑定」 ,實務上亦有認為:
「刑事
訴訟法並無限定只有法院及檢察官委託鑑定始具有證據能力之明文」,只要經鑑定證人
到庭說明鑑定結果,其鑑定書亦有證據能力。眾說紛紜,何者為是,實值深探。

22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鑑識專題

4.具結與證據能力
刑事訴訟法第 158-3 條「證人、鑑定人依法應具結而未具結者,其證言或鑑定意見,
不得作為證據」,應注意的是,有時法院疏於注意以證人之結文命鑑定人具結,則鑑定
人雖經具結,但因「證人之個人意見或推測之詞,除以實際經驗為基礎者外,不得作為
證據」,故其根據特別知識經驗所提出之鑑定意見無證據能力。刑事訴訟法規定鑑定人
應於鑑定前具結,如於鑑定後具結,或當時未具結,經發覺後由法院指示後始補行具結
者,是否仍具備證據能力?早期之實務見解採肯定說,且鑑定實務上,甚少於鑑定前完
成具結者,通常於呈交鑑定報告時才一併將結文附上。蓋具結之本意在要求鑑定人為公
正誠實之鑑定,只要鑑定人恪遵該原則,並於審理程序終結前具結,則具結程序究於鑑
定前或後完成,並不妨害鑑定結果之公正客觀,亦無礙於事後對虛偽鑑定者之處罰。況
委由機關進行鑑定時,並無具結之要求,僅於需由實施審查或鑑定之人出庭為言詞報告
或說明時,方有具結規定之適用。關於機關鑑定僅於特定情況需具結之規定,文獻上仍
有批評:「然而,縱使在新法之下,機關鑑定也不一定要出庭或具結,而是取決於法院
的裁量(第 208 條第一項後段『得命』),到底標準何在?為何在法院『不命』的情形,
機關鑑定可以豁免出庭及具結之義務,亦未見說明」。機關鑑定雖以機關之名義出具鑑
定報告,實質上鑑定工作仍由自然人完成,並無法完全排除虛偽鑑定之可能,故一般情
況下機關鑑定無須具結之規定,實值爭議。
5.鑑定人已就鑑定事項陳述或報告後,經拒卻者,其陳述或報告之證據能力
依刑事訴訟法規定,當事人得依法拒卻鑑定人。但鑑定人已就鑑定事項為陳述或報
告後,不得拒卻;惟拒卻原因發生在後或知悉在後者,不在此限。於後者之情況下,經
拒卻之鑑定人已完成之鑑定報告是否有證據能力?值得深入研究。
6.未經許可之鑑定處分與證據能力
根據刑事訴訟法 204、204-1、204-2、204-3、205、205-1、205-2 等條文之規定,
鑑定人得經法官或檢察官許可,進行法定之鑑定之必要處分,若許可程序不完備時,鑑
定結果是否具備證據能力?可根據許可規定之本意就在保障人權,或在賦予鑑定人公權
力以利鑑定處分之實施,抑或兩者兼具,若兩者兼具,何者為輕?何者為重?等前提加
以探討,本計畫擬於執行時就此項深入探討。

三、物證採取處理與證據能力
1.物證真實性之確認與證據能力
由於犯罪現場可因自然或人為因素而產生變化,以犯罪現場情況為證據證明待證事
實時,端賴現場勘查與現場重建之鑑定報告,其報告內容應包含足以證明所提出者為犯
罪發生後之現場原貌之資料,因此現場保全和記錄之貫徹和完整將是探討重點。如現場
封鎖線之建置和維持,人員進出之管制和記錄,現場照相、錄影、測繪、筆記、錄音之
執行和記錄等均為確認現場原貌之關鍵工作。
物證可因栽贓、污染、摻假、造假、增添、竄改而失去、變更或增添其鑑定特徵,
進而影響鑑定結果及事實之認定,物證之採取及處理必須能確保物證之原貌和真實,若
採得物證已非真實,後續之鑑定不論鑑定人能力如何專精,鑑定技術與方法如何先進、
嚴密與精準,均屬枉然,而無法得出正確之鑑定結果。顯見欠缺確保物證真實性之證明
時,對發現真實確有致命性之後果。
2.物證監管鍊(Chain of custody)-物證同一性之確認與證據能力
呈庭物證若經故意、過失而改變為非原始物證時,其鑑定結果無庸置疑必無證據能
力,故當庭提示物證,確認其同一性,自屬必要。當物證具備個別性特徵時,現場採證
者之記錄與證詞或原始所有人之證詞即可證明呈庭物證與現場採得物證之同一性,若物

23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鑑識專題

證缺乏獨特性特徵,物證監管鍊乃成為證明物證同一性之必備條件。所謂物證監管鍊係
指:物證從發現起到提出法庭作證止,都必須受具備法定權責的人或機關之監管,物證
移轉監管皆須簽交簽收,且應保存沒有中斷的監管記錄。在美國法庭,物證監管鍊之確
認需傳喚每一位曾經監管該物證之人出庭,一一陳述證明物證之同一性,從發現物證起
至呈庭止並未產生變化。我國司法實務尚無此種要求,但鑑識實務已將其納入易遭干擾
物證如毒品與尿液採樣之採取與處理程序中。雖然美國案例顯示,物證監管鍊之缺陷通
常影響證據之證明力,而非證據能力,但另有文獻記載四個因未能建立物證監管鍊而遭
上級法院撤銷判決駁回重審之案例,涉及之物證包含血液斑、精液斑、纖維、毒品、尿
液等不具個別特徵之物證,顯見缺乏完整之物證監管鍊,仍可導致證據能力之喪失,甚
至影響整個判決結果。由於我國已引進改良式當事人主義之刑事訴訟程序,物證之同一
性勢將成檢辯雙方之攻防重點之一,也可能是未來物證證據能力有無之關鍵爭點。
3.採證處理程序與證據能力
受科技進步及資訊普及之影響,許多犯罪人已洞悉偵查和鑑識人員實施物證採取處
理與鑑定之方法和技術,犯罪後常將物證湮滅、破壞或攜離現場,鑑定人員只能依賴不
易被犯罪人發覺和帶走的微物跡證,但微物跡證之另一特點是容易產生二次轉移,而影
響現場、嫌犯、被害人和物證間關連性之研判。例如,鑑識人員先後採取被害人身上之
血跡和疑似凶器之刀械時,若未更換手套,即可能將微量血跡轉移至刀械上,刀械之
DNA 鑑定結果便可能出現陽性結果;又如現場採獲之纖維若包裝不當,又與嫌犯之相
關物證一起運送或儲存時,即可能在嫌犯之物證上鑑定出現場纖維;前述二種情形產生
之連結均屬虛假,應無證據能力。
4.採證相關之其他法定程序與證據能力
雖刑事訴訟法 158 條之 4 就實施刑事訴訟程序之公務員因違背法定程序取得之證
據,其證據能力有無之認定已有規定,但基於某些物證易被栽贓、偽造或變造之特殊性,
仍需深入探討,以求完整。

四、物證鑑定與證據能力
1.鑑定方法與證據能力
鑑定方法之檢驗一直是決定科學證據之證據能力的最關鍵程序,也是國內外物證鑑
定相關文獻最常觸及之主題,其中不斷被提起的有弗萊檢驗(the Frye test)和道伯檢驗(the
Daubert test)。1923 年,Frye v. United States 案判決強調一種新的鑑定技術必須通過科學
的實驗階段,進入可被驗證階段才具備證據的容許性,證明該技術可被驗證的標準是在
該領域得到「普遍接受」(general acceptance),稱為弗萊檢驗。因此,決定新鑑定技術證
據能力的關鍵在相關科學領域的所有科學家,而不是法院。1993 年,Daubert v. Merrell
Dow Pharmaceuticals 案則推翻了應用達七十年的弗萊檢驗,認定法官應親自就鑑定證據
把關,檢視鑑定證據所應用之「科學知識」是否在科學上有效,與待證事實是否具關連
性並可信賴,亦即需就鑑定人所提出之「科學知識」進行詰問或訊問,以證明其為科學
上有效之知識。換言之,法院認定一種專門知識具備證據能力之前,需先訊問查明該知
識具備科學的有效性,應訊問查明之事項包括:A.該理論或技術是否能被實證檢驗或已
經被驗證過。B.該理論或技術是否經過同儕審查或在專業期刊發表。C.針對特定科學技
術,法院應考慮已知或潛在的錯誤比率及是否有標準物可控制該技術之操作。D. Frye
案揭示之在該專業領域被「普遍接受」之原則亦為考慮之重點。
道伯檢驗原僅適用於科學知識,1999 年在 Kumho Tire Co., v. Carmichael 案美國聯
邦最高法院則將前述原則擴大適用至其他科技知識,亦即擴大至所有的鑑定證據,而非
僅限於科學證據。美國聯邦證據法 702 條指出:專家證人提出之科學證據應具關連性及

24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鑑識專題

可信性。其規定適用於所有的科學證據,對於新穎科學技術則需通過道伯檢驗,才能被
視為具關連性及可信性,而具有證據能力。
雖然弗萊檢驗和道伯檢驗似已被充分探討,惟因法學專家常因缺乏科學專業知識或
無法瞭解專業用語,而使部分與科學相關之意思表達產生錯誤,同時對科學界就道伯檢
驗的實質因應措施也瞭解較少,故此課題仍待從鑑識科學的角度作互補性之探討。例
如:在道伯案中提及認定專門知識具備證據能力之前應訊問之事項中關於”existence and
maintenance of standards controlling the technique operation”之內容,常被誤會為「有無建
立客觀的應用或技術操作標準」或「標準之存在與維持」,而其原意為「有已知的標準
物可控制該技術之操作」 ,蓋在科學鑑定中已知鑑識特徵的標準物(standards)就像標準
答案,可供檢驗鑑定程序的有效性和可信性,「技術操作標準」為標準操作程序,僅能
避免操作者之誤失,無法檢驗方法本身之有效性和可信性。
2.超過任命範圍之鑑定與證據能力
鑑定實務上實施鑑定時常採用系統化之鑑定方法,且程序中常包含具分離能力之分
析方法,其目的在以標準化的步驟分析鑑定多種類似但不相同之分析物或鑑定特徵,例
如同一尿液檢驗程序可檢驗出多種毒品,如法官要求鑑定尿液是否含甲毒品,結果驗出
乙毒品時,該鑑定報告是否具有證據能力?又如,鑑定性侵害被害人陰道檢體時,驗出
疑似通姦對象之精液 DNA,鑑定結果是否具證據能力?此類問題均極具爭議性,值得
深入探討。
3.鑑定人能力與證據能力
雖然前文已述及鑑定人之資格問題,但根據文獻報導,美國仍有許多鑑定人長年通
過法庭之交互詰問,經認定具備鑑定人資格而於法庭上陳述鑑定意見,後來卻被發現根
本不具備鑑定能力之例子。可見形式之資格並不等同於能力,尤其是鑑識科學屬實作型
之應用科學,雖飽讀鑑識書籍可令鑑識知識豐富,因而或可通過法庭之檢驗,卻無法增
進真正的鑑定能力。因此,在鑑識實驗室之認證程序中,常要求鑑定人需定期通過特定
之能力試驗,例如美國刑事實驗室主管學會實驗室認證委員會(ASCLD/LAB)要求從事鑑
定前不論教育程度和工作經驗如何均需經能力檢定合格,每一人一年至少需通過一次內
部或外部能力試驗,整個部門一年至少參加一次外部能力試驗,能力試驗記錄需詳加保
存五年。國際實驗室認證聯盟(ILAC)公佈的認證規範 ILAC-G19 對鑑識人員的能力要求
包括:實驗室應確保所有人員都具有執行工作之能力,此能力之意涵包括執行特定工作
所需的必要知識、技術和才能。此外,尚要求實驗室需參與能力試驗以監控其能力是否
符合本身需求或符合同儕實驗室的表現,參與能力試驗時必須使用實驗室書面化的標準
程序,需定期審查能力試驗之表現,必要時須採取矯正措施。顯見,鑑識科學界已體認
到實質能力才是確保鑑定品質和證據能力重點。
4.鑑定報告內容與證據能力
根據刑事訴訟法 206 條之規定「鑑定之經過及其結果,應命鑑定人以言詞或書面報
告」,因此,鑑定報告除了鑑定結果之外,應包含鑑定經過。僅記載鑑定結果,未載明
鑑定經過時,其證據能力之有無,實務上採否定之見解:「……受囑託之機關不應僅將
鑑定結果函覆,並應將鑑定經過一併載明鑑定報告書中,若鑑定報告書僅簡略記載鑑定
結果而未載明鑑定經過,既與法定要件不符,法院自應命受囑託機關補正,必要時並得
通知實施鑑定之人以言詞報告或說明,否則,此種欠缺法定要件之鑑定報告不具備證據
資格,自無證據能力可言」。國際標準組織(ISO)的測試和校正實驗室認證規範 ISO/IEC
17025 的一般要求,ASCLD /LAB 對鑑識實驗室的補充要求,和 ILAC-G19 對鑑識實驗
室的補充要求,也都要求需提出完整的鑑定報告。

25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鑑識專題

五、小結
我國法學界雖曾有不少關於物證鑑定之研究報告,但多根據法學理論與訴訟實務進
行研究與分析,對物證採取、處理和鑑定部分較少觸及,此等研究在法學與訴訟實務上
固具備高度價值,但若能從物證採取、處理和鑑定的基礎上進行證據能力之探討,必能
使物證鑑定之證據能力相關理論更加周延與明晰,強化證據法學關於物證鑑定部分之理
論基礎,亦能促使相對缺乏證據法觀念的犯罪現場勘查人員和實驗室鑑定人員瞭解物證
證據能力的重要性,有助於鑑定品質的確保和提升,進而加強人權保障,使物證鑑定成
為維護司法公平與正義的堅實後盾。

(孟憲輝為中央警察大學鑑識科學學系教授、本學會常務理事,吳耀宗為中央警察大學
法律學系教授,蔡佩潔為鑑識科學學系講師、本學會理事)

26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鑑識專題

不需外加熱源氰丙烯酸酯 鑑識專題
煙燻法催化聚合物材質之探討與應用
王喬立、吳俊修*、王廷鉦、林永鈞、郭耀宗、江世宏、羅裕城
高雄市政府警察局刑事鑑識中心

E-mail: *wu9491@ms32.hinet.net; Tel: 07-2517348

*本文為 2007 年鑑識科學研討會物理鑑識類得獎論文

摘要

傳統三秒膠(氰丙烯酸酯)指紋煙燻法適用於密閉空間內,以容器(一般以鋁箔製容器)
裝盛液態氰丙烯酸酯放置於加熱盤上加熱,待氰丙烯酸酯於密閉空間內氣化揮發後與指
紋檢體表面之陰離子物質起始聚合反應,產生白色聚合物達到潛伏指紋顯現的目的。在
實務上,此法與粉末法最常被現場勘察人員運用於非吸水性證物採證。但亦因需外加熱
源,所以在第一線現場勘察上,需配合有電源使用加熱器(盤)加熱或購置商品化之昂貴
煙燻槍使氰丙烯酸酯產生氣化;而長期使用之加熱盤表面容易留有附著聚合硬化之氰丙
烯酸酯,易導致導熱不良使容器內之氰丙烯酸酯氣化延遲且無法控制樣品反應時間
本文發現以不同材料與氰丙烯酸酯產生聚合反應,利用氰丙烯酸酯之自身聚合反應
所釋放之熱量,使剩餘之氰丙烯酸酯加速氣化揮發。此法可克服傳統三秒膠煙燻法需要
外加熱源而造成處理場所之限制(如戶外)及加熱盤隔物加熱產生導熱延遲氣化效果及
處理時間不易控制問題。另本法可利用簡易材料組成類似商品化煙燻槍裝置,可以方便
運用處理於不易拆下或移除之檢體上,如電源開關、機車手把或汽車車門把手,使現場
指紋採證更為便利。
關鍵字:三秒膠、氰丙烯酸酯、潛伏指紋、煙燻槍、非吸水性

前言
 
採取潛伏指紋方法中,三秒膠(氰丙烯酸酯)煙燻法一直是最常被使用的方法之一,
可利用來採取非吸水性檢體如玻璃、膠帶或光滑面塑膠材質上之潛伏指紋[1],並藉由氰
丙烯酸酯氣態單體聚合於物質上的潛伏指紋上產生白色的聚合物可和背景物的顏色作
明顯區別的特性而方便顯現後觀察。指紋遺留於物體上的物質為人體的汗腺分泌物,其
成分有水、胺基酸、尿素、乳酸鹽、丙胺酸、肌酸酐及無機鹽類等物質[2],已有許多研
究探討氰丙烯酸酯在極弱鹼性物質如水的催化下會產生聚合,且此催化過程於 PH 值為
鹼性環境下會比酸性環境中聚合明顯,並進一步發現指紋主要成分中之乳酸鹽類及丙胺
酸在相同時間催化氰丙烯酸酯單體成聚合物之分子量大於水的催化作用[3]。三秒膠催化
產生的聚合過程的機制如圖 1.[2]:

27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鑑識專題

圖 1. 三秒膠催化產生的聚合過程的機制圖
 
此方法在現今鑑識科學上指紋採證方法中,因其使用材料的簡單便宜、形成的指紋
紋跡上氰丙烯酸酯的白色聚合物時間持久且不易消失,並容易作進一步的處理如螢光染
料染色、粉末法加強紋跡顯現對比及因其固態聚合產物形成立體狀而容易以斜光光源拍
照紀錄。
  在現今之刑案現場指紋採證上,粉末法及三秒膠煙燻法為最常使用方法之一。現今
的三秒膠煙燻法使用方式係將檢體置於密閉容器空間中,將液態三秒膠倒入鋁盤中,鋁
盤放於加熱器導熱面上,待加熱器升溫使鋁盤中三秒膠揮發成氣態分子(氰丙烯酸酯單
體)分佈於密閉容器中而使檢體上之指紋因氣態氰丙烯酸酯聚合而顯現[4]。本顯現方法
實務上已使用多時,然尚有其不便之處:
  1.本方法所使用之加熱器,一般因需要方便攜帶,常使用市售保溫盤器具(功率約
16W)作為加熱器提供熱源,但其加熱效果可能因使用環境溫度、濕度影響及透過盛裝
三秒膠之器皿間接加熱而使其加熱液態氰丙烯酸酯至揮發所需時間變得難以控制。
  2.加熱器一般需依賴電源產生熱能,刑案現場發生地點可能於戶外,難以尋找供電插
座及電源,造成煙燻法使用上的困難。
  3.加熱器在重複使用多時下,容易附著氰丙烯酸酯聚合物固體,造成加熱表面凹凸不
平且導熱效率變差,而使液態氰丙烯酸酯揮發時間、指紋檢體聚合反應時間變得難以估
計。
  4.本方法使用方式較適用於可移動之檢體,對於不方便拆卸之物體,如門把鎖、汽車
車門把手、牆壁上電源開關等現場常見之採證標的,不容易使用本煙燻法。
  本文發現以不需外加熱源氰丙烯酸酯煙燻方法,由不同纖維素材料與氰丙烯酸酯產
生聚合反應,利用氰丙烯酸酯之自身聚合反應所釋放之熱量,使剩餘之氰丙烯酸酯加速
氣化揮發。
  此法可克服傳統三秒膠煙燻法需要外加熱源而造成處理場所之限制(如戶外現場無

28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鑑識專題

電源設備)及加熱盤隔物加熱產生導熱延遲氣化效果及處理時間不易控制等問題。另本
法可利用簡易材料組成移動式煙燻裝置,可以方便運用處理於不易拆下或移除之檢體,
如電源開關、機車手把或汽車車門把手,使現場指紋採證更為便利。

實驗材料及方法
 
本實驗係以長寬高為 47 ㎝ x33 ㎝ x19 ㎝之壓克力製半透明有蓋容器作為一密閉空
間,並將長寬約 8.5 ㎝ x3 ㎝聚乙烯材質(P.E.)塑膠薄膜上捺印相同指紋標準檢體,懸
掛於有蓋容器中、距底面 19 ㎝高處;標準檢體下方放置鋁箔盤(開口直徑 81.55mm、
底直徑 50.05mm、厚度為 0.05mm)
,鋁箔盤內放入不同纖維素材料碎片(以碎紙機裁切
並剪碎)重量約 1 克重,平鋪於鋁箔盤內;材料如下:
編號 a. 毛邊紙
編號 b. 面紙(品牌:舒潔白色 20 ㎝ x21 ㎝面紙)
編號 c. 衛生紙(品牌:舒潔平版衛生紙)
編號 d. 化粧棉(脫脂棉花,品牌日製 Lily Bell,Softy puff)
  加入 10 ㏄液態三秒膠(氰丙烯酸酯) ,觀察在不同時間塑膠薄膜上指紋與氰丙烯酸
酯反應生成白色聚合物之情形。並與由插電式市售保溫盤器具(功率約 16W)作為加熱
器提供熱源,在相同容器、檢體、檢體距鋁箔盤高度及相同量液態三秒膠等環境下,所
產生與氰丙烯酸酯聚合後檢體當作對照(編號 e.),圖 2.為對照組在不同時間排列下標準
指紋檢體顯現情形。圖 3.為材料 a.b.c.d.與對照組在不同時間下顯現情形之差異。

  0.5 分鐘    1 分鐘    2 分鐘    3 分鐘 

編號 e

   5 分鐘     10 分鐘    15 分鐘   20 分鐘 


圖 2. 編號 e.由插電式市售保溫盤器具(功率約 16W)作為加熱器提供熱
    源加熱液態氰丙烯酸酯,在不同時間下標準指紋檢體上氰丙烯酸酯
    聚合物附著情形

29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鑑識專題

編號 e.

  0.5 分鐘    1 分鐘    2 分鐘    10 分鐘   

編號 a.

  0.5 分鐘    1 分鐘    2 分鐘    10 分鐘   

編號 b.

  0.5 分鐘    1 分鐘    2 分鐘    10 分鐘   

編號 c.

  0.5 分鐘    1 分鐘    2 分鐘    10 分鐘   

編號 d.

  0.5 分鐘    1 分鐘  2 分鐘    10 分鐘   


圖 3.  編號 a.毛邊紙、編號 b.面紙、編號 c.衛生紙、編號 d.棉花在不同時間下標準
     指紋檢體上氰丙烯酸酯聚合物附著情形,並與編號 e.作比較。

30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鑑識專題

結果與討論

纖維素材料與液態氰丙烯酸酯產生催化反應,液態氰丙烯酸酯單體產生連鎖聚合效
應產生之熱能,使未聚合之液態氰丙烯酸酯揮發於密閉容器中,此方法不僅不需外加熱
源,同時在相同時間、相同環境下,在指紋檢體上產生氰丙烯酸酯聚合物之效率亦優於
現今所使用之插電式加熱盤產熱,導熱於加熱盤上盛裝液態三秒膠之鋁箔盤使三秒膠揮
發成氰丙烯酸酯單體之方法。此方法可克服在戶外現場缺乏電源設備無法供給熱源之窘
境,並且不需隔物加熱,減少熱能傳遞上之損失。
  藉由觀察纖維素材料與液態氰丙烯酸酯產生催化反應過程,可發現液態氰丙烯酸酯
可接觸纖維素材料之表面積越多(如面紙、衛生紙類)時,氣態氰丙烯酸酯揮發速率愈
快;在多次實驗下,可發現面紙於上述實驗條件下,約 30 秒至 1 分鐘即有白色煙霧狀
之氣態氰丙烯酸酯產生。
  利用上述發現之方法,可由簡單材料組合成類似市售煙燻槍之移動式煙燻器具,材
料如下(如圖 4):
  1.透明聚乙烯材質夾鍊袋,可視欲煙燻之面積來選擇夾鍊袋大小。
  2.耐熱杯狀容器,可選擇聚丙烯材質之容易取得材質塑膠杯。
  3.市售罐裝三秒膠。
  4.塑膠滴管。
  5.具有大接觸表面積之纖維質材料,如面紙。

5 1
2

  圖 4. 移動式煙燻器具所需材料:
1. 透明聚乙烯材質夾鍊袋 2. 耐熱杯狀容器 3. 市售罐裝三秒膠
    4. 塑膠滴管 5. 面紙

使用方式(如圖 5.): 
  1.將夾鍊袋一角裁剪,裁剪空隙處放入耐熱杯狀容器,使杯狀容器口部朝上。
2.耐熱杯狀容器內放入面紙(面紙數量視欲煙燻之面積而定),面紙貼近容器底部。

31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鑑識專題

3.在靠近耐熱杯狀容器之夾鍊袋塑膠膜上剪一小孔,以便塑膠滴管可方便注入三秒
膠於容器內之面紙上。
4.將夾鍊袋口部緊密貼於欲煙燻位置周圍,並使耐熱杯狀容器口部與欲煙燻位置之
空間關係保持暢通,氰丙烯酸酯氣體可到達煙燻位置處。
5.塑膠滴管吸取液態三秒膠(面紙與三秒膠比例(W/V)約為 1g:10 ㏄)加入耐熱杯
狀容器內面紙上,約 30 秒至 1 分鐘可觀察到氰丙烯酸酯白色煙狀氣體產生。
  6.以斜光光源觀察欲煙燻位置處氰丙烯酸酯聚合情形。
 

  圖 5.  移動式煙燻器組裝及使用方式

  由於不需外加熱源氰丙烯酸酯煙燻法利用原理為液態氰丙烯酸酯單體產生連鎖聚
合效應產生之熱能,使未聚合之液態氰丙烯酸酯揮發,所以在使用上須注意:
1. 纖維質材料為氰丙烯酸酯單體產生連鎖聚合效應之起始處,亦為熱能產生處,
所以應將纖維質材料貼近容器底部,可將熱能直接傳遞於未聚合之液態氰丙烯
酸酯,使之更快揮發。
2. 纖維質材料為氰丙烯酸酯單體產生連鎖聚合效應之起始處,其上有官能基參與
反應,所以無法重複使用。可觀察其使用後硬化情形來判斷纖維質材料是否還
具有催化效果。
3. 液態氰丙烯酸酯一部份用來與纖維質材料產生連鎖聚合反應而得熱能,另一部
份藉由熱能揮發成氣態,所以在使用量上大於現今外加熱源煙燻法。
  本移動式煙燻方法除有不需外加熱源、快速產生氰丙烯酸酯氣體等優點外,夾鍊袋
之透明材質使被煙燻位置之氰丙烯酸酯黏附聚合情形清晰可見,可掌握是否有聚合過量
或不足之方便性;且藉由改變夾鍊袋大小可應用不同欲煙燻面積上;並由於材料簡單便

32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鑑識專題

宜,方便組裝,機動性高,適用環境多變之第一線刑案現場上,而不需將所有需煙燻物
證帶回實驗室處理,增加證物管理上負擔。

結論

  本文所發現不需外加熱源氰丙烯酸酯煙燻方法及其應用移動式煙燻方法大幅改善
現今需以外加熱源(通常需要電源設備)之煙燻法,縮短煙燻時間,並容易掌握檢體煙
燻之程度而不受外加熱源裝置影響,材料方便、簡單容易取得,移動式煙燻方法材料亦
容易收集並組裝,對於不易移動之指紋檢體背景之適用性高,且材料組裝價格遠低於市
售煙燻槍器具。此法可改善目前國內對於刑案現場上對於非吸水性、不易移動之指紋證
物檢體大多僅以粉末法處理之情形,可提供另一便利而實用方法於刑案現場上之應用。

參考文獻

[1]Patrick Czekanski,Michael Fasola,John Allison,”A Mechanistic Model for the Superglue


Fuming of Latent Fingerprints”,J Forensic Sci 2006;51,1323-1328.
[2]徐健民,”刑事化學”,中央警察大學印行,2003,p93.
[3]Stephen P. Wargacki,Linda A. Lewis,Mark D.Dadmun,”Understanding the Chemist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Latent Fingerprints by Superglue Fuming”,J Forensic Sci
2007;52,1057-1062.
[4]John H.Olenik,Identification News,Vol.XXXⅢ,No.1,P9.(Jan.1983)

33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鑑識專題

探討臺灣 K 他命製毒工廠 鑑識專題


合成時產生之不純物
徐榮發 黎添來*
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鑑識科

E-mail: *joe@email.cib.gov.tw

*本文為 2007 年鑑識科學研討會化學鑑識類得獎論文

摘要
K 他命(Ketamine·HCl)是目前臺灣最嚴重濫用毒品之一,近年來更因濫用人口增
加而出現「本土型」的 Ketamine·HCl 製毒工廠,本實驗以 GC-MS 分析製毒工廠樣品,
除檢出 Ketamine 之外,另檢出 Hydroxylimine
(羥亞胺) 、Hydroxyl ketone 及 Ethyl benzoate
等不純物成分,這些不純物成分的出現將可幫助我們研判 Ketamine·HCl 製毒工廠之合
成方法,但是我們發現在分析過程之中 Ketamine 與 Hydroxylimine 會因為高溫而產生互
相轉變之現象,Hydroxylimine 亦會因水解及溫度之作用而產生 Hydroxyl ketone 成分,
因此以這些出現的不純物做為研判 Ketamine·HCl 製毒工廠之合成方法時,應特別留意
其產生之來源。
關鍵字:Ketamine·HCl、Hydroxylimine、Hydroxyl ketone、Ethyl benzoate、GC-MS

前言
Ketamine 屬 於 麻 醉 藥 品 之 一 , Ketamine 之 IUPAC 名 稱 為
2-(2-chlorophenyl)-2-methylamino-cyclohexan-1-one,俗稱 K 仔、Special K 或 K,與
PCP(Phencycline)同屬芳基環己胺類結構, 1962 年由美國 Calvin Steven 首先合成作為
PCP 之替代物,初期用於人或動物麻醉之一種速效、全身性麻醉劑,常用於診斷或不需
肌肉鬆弛之手術。1970 年代在美國西岸開始被濫用,濫用的方式是同時混合 Ketamine
與 MDMA 等安非他命類藥物使用,因此美國在 1999 年 8 月 12 日將之列入第三級管制
物質管理,我國於 91 年 1 月將 Ketamine 列為第三級管制藥品及毒品,加強管制(1-3)。
圖 1 為 88 年至 95 年全國濫用毒品海洛因(Heroin) 、甲基安非他命(Methamphetamine,
MA) 、搖頭丸(MDMA)及 Ketamine 等毒品查獲量統計圖。由圖中我們發現 94 年以前
均以 MA 查獲量最多,而 K 他命從 94 年開始查獲量超過搖頭丸,從 95 年以後又取代
MA 成為查獲量最多的毒品,可見 K 他命在臺灣氾濫的嚴重性值得我們重視(2)。
表 1 為常見 Ketamine·HCl 之合成方法及順序。由表 1 可知 Ketamine·HCl 是由格里
鈉、取代、溴化、胺化、異構化及純化結晶等反應依序而製造(4) ,同時近年來臺灣破
獲多起 Ketamine 製毒工廠案件,當我們分析這些 Ketamine·HCl 製毒工廠樣品時發現含
Hydroxylimine、Hydroxyl ketone 及 Ethyl benzoate 等之不純物,這些不純物對我們判定
製造方法具有重大之作用。
氣相層析/質諎分析法(GC-MS)為目前刑事實驗室鑑定 Ketamine 最主要的方法之
一(5-8) ,同時亦是分析毒品中不純物之主要方法之一(9) ,但為避免分析不純物時造
成對熱不穏定成分在 GC 分析時產生轉變現象(10),因此我們輔以化學衍生法(6),
期能確認 Ketamine·HCl 製毒工廠合成時產生之不純物,藉由不純物成分之確認,期能
幫助化學家研判 Ketamine·HCl 製毒工廠之合成製造方法。

34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鑑識專題

表1 常見 Ketamine·HCl 之合成方法及順序

反應方法及順序 主 要 試 藥 產 物
格里鈉(Grignard) cyclopentyl Grignard o-chlorophenylcyclopentylketone
reagent、
o-chlorobenzonitrile
取代(bromination) o-chlorophenylcyclope alpha-bromo
ntylketone 、Br2 (o-chlorophenyl)-cyclopentyl ketone
(Bromo ketone)
胺化(amination) Bromo ketone、 1-hydroxycyclopentyl-(o-chlorophenyl)-k
methylamine etone-N-methylimine(Hydroxylimine)
異構化(thermal Hydroxylimine 、 2-Methylamino-2-(o-chlorophenyl)-cyclo
rearrangement) decalin(or ethyl hexanone (Ketamine)

benzoate)
純化結晶 Ketamine、HCl Ketamine·HCl
(crystallization)

4500
Heroin
4000
MA
3500
MDMA
3000
公斤 Ketamine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年份

圖1 88 年至 95 年全國濫用毒品海洛因(Heroin)
、甲基安非他命(MA)
、搖頭丸(MDMA)
及 Ketamine 等毒品查獲量統計圖

35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鑑識專題

實驗部分
一、實驗
(一)實驗試劑
1.樣品:Ketamine·HCl 製造工廠案中所查獲之樣品。
2.甲醇(Methanol)、乙酸乙酯(Ethyl Acetate),均購於默克公司(德國),屬分析級試
藥。
3.氘取代甲醇(Methanol-D4),購於默克公司(德國),屬分析級試藥。
4.苯甲酸乙酯(Ethyl benzate)及氫氧化鈉(NaOH)均購自於和光純藥株式會社(日本
國),屬試藥一級試藥。
(二)樣品前處理
取樣品置於試管中以 2N 之 NaOH 調 pH 9,以 EA 進行液相萃取,N2 吹乾,加入
100ul 之 MSTFA 及 200ulEA 混合,在 80℃下進行 20 分鐘衍生。N2 吹乾,再加入 400ul
之 EA 溶出,進行 GC-MS 分析。
(三)以 Hydroxylimine 及 Ethyl benzoate 模擬合成 Ketamine。
二、實驗儀器
本研究使用的 GC-MS 為 Agilent Technologies 5890 Series II gas chromatograph(GC)
連結 Agilent Technologies 5973 Series Mass Selective Detector (MSD),GC 使用的分析管
柱為 HP-5 MS 毛細管柱(30 m * 0.2 mm I.D., 0.33μm film thickness),分析時所使用的溫
升計畫:以 80℃為初溫,以 15℃/min 升至 130℃,再以 30℃/min 升至 240℃,維持 7
分鐘,再以 30℃/min 升至 280℃,維持 4.67 分鐘,總計一次分析時間為 20 分鐘。注射
埠溫度為 250℃,並採用非分流之注射方式,且在注射後 1 分鐘打開吹氣閥。負載氣體
為高純度氦氣(99.999%) ,線性流速為 35cm/sec。質譜儀之傳送管柱溫度為 280℃,電
子撞擊游離方式之游離電壓設為 70eV。

結果與討論
一、Ketamine 製造過程產生之不純物
圖 2 為 Ketamine·HCl 製毒工廠查獲之樣品經氣相層析質譜分析法注射埠 250℃及
非分流(splitless)模式之總離子層析圖(TIC) 。圖 3 為以 Hydroxylimine 與 Ethyl benzate
加熱 160℃後經氣相層析質譜分析法注射埠 250℃及非分流(splitless)模式下不純物之
總離子層析圖(TIC)。
Ab u n d a n c e

T IC: 6 3 2 6 S 1 0 3 .D
Ketamine
9000000

8000000

7000000
Hydroxyl ketone
6000000
Ethyl benzoate
5000000

4000000 Hydroxylimine
3000000

2000000

1000000

4 .0 0 4 .5 0 5 .0 0 5 .5 0 6 .0 0 6 .5 0 7 .0 0 7 .5 0 8 .0 0 8 .5 0 9 .0 0 9 .5 0
T ime -->

圖2 Ketamine·HCl 製毒工廠查獲之樣品經氣相層析質譜分析法注射埠 250℃及非分流


(splitless)模式之總離子層析圖(TIC)

36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鑑識專題

Ab u n d a n c e

T IC: 6 6 1 5 N T 3 8 .D

8000000 Ketamine
7000000 Hydroxyl ketone
6000000 Ethyl benzoate
Hydroxylimine
5000000

4000000

3000000

2000000

1000000

0
4 .5 0 5 .0 0 5 .5 0 6 .0 0 6 .5 0 7 .0 0 7 .5 0 8 .0 0 8 .5 0 9 .0 0 9 .5 0
T ime -->

圖 3 以 Hydroxylimine 與 Ethyl benzate 加熱 160℃後經氣相層析質譜分析法注射埠 250℃


及非分流(splitless)模式下不純物之總離子層析圖(TIC)

(一)Ketamine 之確認
K 他命經以 GC/MS 分析時發現,其滯留時間為 7.99min,特性離子為 180(100
﹪)、182(30﹪)、209(30﹪)、152(10﹪)及 237(1﹪),但不易以 MSTFA 衍生試
劑進行 TMS 衍生反應。圖 4 為 Ketamine 經 70ev 電子撞擊後產生之質譜圖。
Ab u n d a n c e

S c a n 8 4 4 (7 . 9 9 3 min ): 6 6 1 5 N T 3 8 . D
180

1400000

1300000 O
1200000 H
1100000
N
1000000

900000

800000

700000

600000 Cl
500000

209
400000

300000
152
200000
138
102 115 166
100000
75 125 194
42 51 63 89 237
220
0
40 50 60 70 80 90 10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200210220230240
m/ z -->

圖4 Ketamine 經 70ev 電子撞擊後產生之質譜圖

(二)Ethyl benzoate 之確認


苯甲酸乙酯其學名為 Ethyl benzoate,其分子量為 150,GC/MS 之其滯留時間為
4.27min,各碎裂離子中 105(100%) 、77(38%) 、150(24%)及 51(11
、122(32%)
%)等特徵離子峰,無法與 MSTFA 衍生。為合成時加入之有機溶劑,並非合成過程之
中產生之不純物。圖 5 為 Ethyl benzoate 經 70ev 電子撞擊後產生之質譜圖。

37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鑑識專題

Ab u n d a n c e

S c a n 2 0 5 (4 .2 7 3 min ): 6 6 1 5 N T 3 8 .D
2000000 105
O
1800000

1600000

1400000
O

1200000

1000000

800000 77
122
600000 150

400000
51
200000
45 65 85 91 135
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m/ z-->

圖5 Ethyl benzoate 經 70ev 電子撞擊後產生之質譜圖。

(三)Hydroxylimine 之確認
Hydroxylimine 在 GC/MS 分析後其滯留時間為 7.38min,各碎裂離子及其百分比率
分別為 m/z 152(100﹪) 、154(30﹪) 、180(10﹪) 、138(10﹪)及 237(1﹪) 。由 m/z
152 及 154 之離子峰比約 3:1,因此其應有氯離子,且其分子離子峰為 m/z 237,圖 6
為 Hydroxylimine 經 70ev 電子撞擊後產生之質譜圖。
圖 7 為 Hydroxylimine 經 MSTFA 衍生後之質譜圖及其結構斷裂圖,其特徵離子峰
及其百分比率分別為 m/z 157(100%) 、152(42%) 、73(31%) 、225(4%) 、294(16
%)及 309(1%)。因此可確定為
1-hydroxycyclopentyl-(o-chlorophenyl)-ketone-N-methylimine(Hydroxylimine)成分。
Ab u n d a n c e

S c a n 7 4 0 (7 .3 8 8 min ): 6 6 1 5 N T 3 8 .D
1800000 152

1600000 CH3
1400000
N
OH
1200000

1000000

800000

600000 Cl

400000 138
180
200000 102
75 111
41 89 125 196 209 237
55 65 166 222
0
40 50 60 70 80 90 10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200210220230240
m/ z-->

圖6 Hydroxylimine 經 70ev 電子撞擊後產生之質譜圖

38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鑑識專題

Ab u n d a n c e

S c a n 7 6 6 (7 .5 3 9 min ): 6 5 0 7 NT 2 6 .D
157
4000000
294
CH3 CH3
3500000
N Si CH3
O
3000000 CH3

2500000 73

2000000
Cl
1500000
73 152 157

1000000
294
500000
1 1 1 1 2 51 3 7 225 2 6 82 8 0
45 59 89 1 6 9 1 8 4 1 9 82 1 0 2 39252 309
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220 240 260 280 300
m/ z-->
圖7 Hydroxylimine 經 MSTFA 衍生後之質譜圖及其結構斷裂圖。

(四)Hydroxyl ketone 之確認


Hydroxyl ketone 在 GC/MS 分析後其滯留時間為 7.58min,各碎裂離子及其百分比率
分別為 m/z 167(100%) 、139(70%) 、169(33%) 、141(25%)、154(25%)
、196(25
%)及 224(12%) 。由 m/z 167 及 169 之離子峰比約 3:1,因此其應有氯離子,且其分
子離子峰為 m/z 224,圖 8 為 Hydroxyl ketone 經 70ev 電子撞擊後產生之質譜圖。
圖 9 為 Hydroxy ketone 經 MSTFA 衍生後之質譜圖及其結構斷裂圖,其特徵離子峰
及其百分比率分別為 m/z 157(100%) 、73(49%) 、139(5%) 、204(2%)、281(5%)
及 296(0.1%)。可推測由 Hydroxylimine 發生水解之產物,其結構為 alpha-hydroxyl
(o-chlorophenyl)-cyclopentyl ketone(Hydroxyl ketone)。
Ab u n d a n c e

S c a n 7 7 4 (7 .5 8 6 min ): 6 6 1 5 N T 3 8 .D
167
550000

500000
O
450000
OH
400000
139
350000

300000

250000
Cl
200000

196
150000 154

100000
55 111 180
77 224
50000 91
41 101 125
67
209
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160 170 180 190 200 210 220
m/ z -->

圖8 Hydroxyl ketone 經 70ev 電子撞擊後產生之質譜圖

39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鑑識專題

Ab u n d a n c e

S c a n 7 9 5 (7 .7 0 8 min ): 6 5 0 7 N T 2 0 .D
600000 157

550000
139
500000
111 157
450000
O
400000 OTMS

350000
73
300000

250000

200000 Cl
185
150000

100000

50000 111 139


45 281
59 91 125 169 184 204217 239 253 268 294 309
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220 240 260 280 300
m/ z-->

圖9 Hydroxyl ketone 經 MSTFA 衍生後之質譜圖及其結構斷裂圖。

二、GC 注射埠溫度對 Ketamine·HCl 及 Hydroxylimine·HCl 之影響


我們以 200 ug/ml 之 Ketamine·HCl 及 Hydroxylimine·HCl 分別溶於 MeOH 中再以注
射埠溫度 200℃、250℃、280℃、300℃等非分流模式及注射埠溫度 250℃分流模式(10:
1)之條件下,打入 GC/MS 中分析,檢視不同的注射溫度對 Ketamine·HCl 及
Hydroxylimine·HCl 之影響,如圖 10 所示,結果發現當注射埠溫度 250℃分流模式(10:
1)之條件時,僅檢出個別成分,未出現互相轉變之現象,但當注射埠溫度 200℃、250℃、
280℃、300℃等非分流模式之條件時發現,Ketamine·HCl 及 Hydroxylimine·HCl 出現相
轉變之現象,同時均隨溫度的增加而轉變物之相對量越多,但在設計之溫度內,轉變物
均不會超過原始分析物之相對量,且分析物之濃度亦是影響檢出轉變物相對量之重要因
素。

三、Ketamine·HCl、Hydroxylimine·HCl 及 Hydroxylimine(in Ethyl benzoate)對 Hydroxyl


ketone 產生之影響
本實驗以 Ketamine·HCl、Hydroxylimine·HCl 及 Hydroxylimine(in Ethyl benzoate)
三 種 不 同 成 分 探 討 Hydroxyl ketone 產 生 之 影 響 發 現 , 以 Ketamine·HCl 及
Hydroxylimine·HCl 在 GC/MS 注射埠 250℃且非分流模式之下分析,均無法檢出 Hydroxyl
ketone 成分,但當我們模擬以 Hydroxylimine 為料並以 Ethyl benzoate 為溶劑時發現,在
160℃反應 30min 時,則出現 Hydroxyl ketone 成分,因此 Hydroxyl ketone 為合成之產物,
同時由 Hydroxyl ketone 出現可證明為 Hydroxylimine 與酯類溶劑反應之不純物。圖 11
為 Ketamine·HCl、Hydroxylimine·HCl 及 Hydroxylimine(in Ethyl benzoate)分別經氣相
層析質譜分析法注射埠 250℃及非分流(splitless)模式下不純物之總離子層析圖(TIC) 。

40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鑑識專題

Hydroxylimine Ketamine
Ab u n d a n c e Hydroxylimine Ab u n d a n c e

1 . 2 e +0 7
T IC: 6 4 2 7 N T 2 0 . D KetamineT IC: 6 4 2 9 N T 2 7 .D
9000000
1 .1 5 e +0 7

1 . 1 e +0 7
200℃(Splitless) 8500000
1 .0 5 e +0 7

1 e +0 7

9500000
8000000

7500000
200℃(Splitless)
7000000
9000000

8500000
Ketamine 6500000
8000000
6000000
7500000
5500000
7000000

6500000 5000000
6000000 4500000
5500000
4000000 Hydroxylimine
5000000
3500000
4500000

4000000 3000000
3500000
2500000
3000000
2000000
2500000

2000000 1500000
1500000 1000000
1000000
500000
500000
0
0
4 .0 0 6 .0 0 8 .0 0 1 0 .0 0 1 2 .0 0 1 4 .0 0 1 6 .0 0 1 8 .0 0 4 .0 0 6 .0 0 8 .0 0 1 0 .0 0 1 2 .0 0 1 4 .0 0 1 6 .0 0 1 8 .0 0
T ime --> T ime -->
Ab u n d a n c e Ab u n d a n c e

T IC: 6 4 2 7 N T 0 8 . D
1 .1 5 e +0 7 T IC: 6 4 2 9 N T 3 0 .D

250℃(Splitless)
1 . 1 e +0 7 8000000
1 .0 5 e +0 7

250℃(Splitless)
7500000
1 e +0 7

9500000 7000000
9000000 6500000
8500000
6000000
8000000

7500000 5500000
7000000 5000000
6500000
4500000
6000000

5500000 4000000
5000000 3500000
4500000
3000000
4000000

3500000 2500000
3000000 2000000
2500000
1500000
2000000

1500000 1000000
1000000 500000
500000
0
0 4 .0 0 6 .0 0 8 .0 0 1 0 .0 0 1 2 .0 0 1 4 .0 0 1 6 .0 0 1 8 .0 0
4 .0 0 6 .0 0 8 .0 0 1 0 .0 0 1 2 .0 0 1 4 .0 0 1 6 .0 0 1 8 .0 0
T ime --> T ime -->
Ab u n d a n c e
Ab u n d a n c e
T IC: 6 4 2 9 N T 6 2 .D
T IC: 6 4 2 7 N T 0 6 . D 8500000
1 . 0 5 e +0 7
8000000
1 e +0 7

9500000 280℃(Splitless) 7500000 280℃(Splitless)


9000000 7000000
8500000
6500000
8000000

7500000 6000000
7000000 5500000
6500000
5000000
6000000

5500000 4500000
5000000 4000000
4500000
3500000
4000000

3500000 3000000
3000000 2500000
2500000
2000000
2000000

1500000 1500000
1000000 1000000
500000
500000
0
4 .0 0 6 .0 0 8 .0 0 1 0 .0 0 1 2 .0 0 1 4 .0 0 1 6 .0 0 1 8 .0 0
0
T ime -->
4 .0 0 6 .0 0 8 .0 0 1 0 .0 0 1 2 .0 0 1 4 .0 0 1 6 .0 0 1 8 .0 0
Ab u n d a n c e
T ime -->
Ab u n d a n c e
T IC: 6 4 2 7 N T 0 4 .D

7500000 T IC: 6 4 2 9 NT 3 2 .D

7000000 300℃(Splitless) 7000000

6500000
6500000

6000000
6000000
300℃(Splitless)
5500000
5500000

5000000
5000000

4500000 4500000

4000000 4000000

3500000 3500000
3000000 3000000
2500000 2500000
2000000
2000000
1500000
1500000
1000000
1000000
500000
500000
0
4 .0 0 6 .0 0 8 .0 0 1 0 .0 0 1 2 .0 0 1 4 .0 0 1 6 .0 0 1 8 .0 0
0
T ime --> 4 .0 0 6 .0 0 8 .0 0 1 0 .0 0 1 2 .0 0 1 4 .0 0 1 6 .0 0 1 8 .0 0
Ab u n d a n c e Ab u n d a n c e
T ime -->
T IC: 6 5 0 7 N T 0 8 . D T IC: 6 5 0 3 N T 0 3 .D
6000000
1300000

5500000
1200000

5000000 250℃(Split) 1100000 250℃(Split)


4500000 1000000

900000
4000000

800000
3500000

700000
3000000

600000
2500000
500000

2000000
400000

1500000
300000

1000000
200000

500000 100000

0 0
4 .0 0 6 .0 0 8 .0 0 1 0 .0 0 1 2 .0 0 1 4 .0 0 1 6 .0 0 1 8 .0 0 4 .0 0 6 .0 0 8 .0 0 1 0 .0 0 1 2 .0 0 1 4 .0 0 1 6 .0 0 1 8 .0 0
T ime --> T ime -->

圖 10 200 ug/ml 之 Ketamine·HCl 及 Hydroxylimine·HCl 標準品溶於 MeOH 中再以


GC/MS 注射埠溫度 200℃、250℃、280℃、300℃等非分流模式及注射埠溫度
250℃分流模式(10:1)之條件下分析之總離子層析圖。

41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鑑識專題

Ab u n d a n c e

Ketamine
8000000
A T IC: 6 4 2 9 N T 3 0 .D

7000000

6000000
Hydroxylimine
5000000

4000000

3000000

2000000

1000000

0
7 .1 0 7 .2 0 7 .3 0 7 .4 0 7 .5 0 7 .6 0 7 .7 0 7 .8 0 7 .9 0 8 .0 0 8 .1 0 8 .2 0 8 .3 0 8 .4 0
T ime -->
Ab u n d a n c e

T IC: 6 4 2 7 N T 0 8 . D

B
1 . 1 e +0 7

1 e +0 7

9000000

8000000

7000000

6000000

5000000

4000000

3000000

2000000

1000000

0
7 .1 0 7 .2 0 7 .3 0 7 .4 0 7 .5 0 7 .6 0 7 .7 0 7 .8 0 7 .9 0 8 .0 0 8 .1 0 8 .2 0 8 .3 0 8 .4 0
T ime -->
Ab u n d a n c e

T IC: 6 6 1 5 N T 3 8 .D

8000000

7000000
C
6000000

5000000

4000000 Hydroxyl ketone


3000000

2000000

1000000

0
7 .0 0 7 .1 0 7 .2 0 7 .3 0 7 .4 0 7 .5 0 7 .6 0 7 .7 0 7 .8 0 7 .9 0 8 .0 0 8 .1 0 8 .2 0 8 .3 0 8 .4 0
T ime -->

圖 11 Ketamine·HCl、Hydroxylimine·HCl 及 Hydroxylimine(in Ethyl benzoate)分別經


氣相層析質譜分析法注射埠 250℃及非分流(splitless)模式下不純物之總離子層
析圖(TIC) 。 (A:Ketamine·HCl、B:Hydroxylimine·HCl 、C:Hydroxylimine(in
Ethyl benzoate 加熱 160℃反應 30min))

四、Ketamine、Hydroxylimine 及 Hydroxyl ketone 之反應機構推測


由圖 3 中以 Hydroxylimine 與 Ethyl benzate 加熱 160℃後經氣相層析質譜分析法注
射埠 250℃及非分流(splitless)模式下產生之不純物且經確認者有 Hydroxylimine、
Hydroxyl ketone 及 Ethyl benzoate 等成分,如上所述 ethyl benzoate 及 Hydroxylimine 屬
於反應物之外,Hydroxyl ketone 為反應所產生之不純物。圖 12 為推論 Ketamine、
Hydroxylimine 及 Hydroxyl ketone 之可能反應機構。由圖 12 我們知 Ketamine 之製造為
Hydroxylimine 經加熱而環化而成,但加熱亦會使 Ketamine 開環而產生 Hydroxylimine
成分,另外 Hydroxylimine 為 Bromo ketone 經胺化後所得之產物,但是在本實驗中我們
發現以 Hydroxylimine 分析時可產生 Hydroxyl ketone 成分,但 Ketamine 分析時則無法產
生 Hydroxyl ketone 成分,因此推論 Hydroxyl ketone 成分為 Hydroxylimine 水解反應而得。

42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鑑識專題

O NCH3 O
NH OH Br
heat CH2NH2

Cl Cl
Cl
1-hydroxycyclopentyl-
ketamine (o-chlorophenyl)-ketone-N-methylimine bromo ketone
(hydroxylimine)


Hydrolyze
O
OH

Cl

hydroxyl ketone

圖 12 推論 Ketamine、Hydroxylimine 及 Hydroxyl ketone 之可能反應機構。

結論
近年來 Ketamine·HCl 製毒工廠在臺灣急速增加,對社會造成嚴重的危害,本實驗
成功的確認 Ketamine·HCl 製毒工廠案中之樣品分析所發現含的 Hydroxylimine、Hydroxyl
ketone 及 Ethyl benzoate 等不純物成分,同時證明 Ketamine 之製造為 Hydroxylimine 經
加熱而環化而成,但加熱亦會使 Ketamine 開環而產生 Hydroxylimine 成分,另外
Hydroxylimine 為 Bromo ketone 經胺化後所得之產物,但是在本實驗中我們發現以
Hydroxylimine 分析時可產生 Hydroxyl ketone 成分,但 Ketamine 分析時則無法產生
Hydroxyl ketone 成分,因此合理推論 Hydroxyl ketone 成分為 Hydroxylimine 水解反應而
得。
經由這些成分之確認幫助我們更加確認 Ketamine·HCl 製毒工廠之合成方法,而且
由實驗得知 Ketamine 與 Hydroxylimine 會因為分析之高溫造成結構的互相轉變之現象,
因此在使用 GC/MS 作為定性及定量 Ketamine 之分析方法時,應特別留意二者產生結構
重組之誤判現象。

參考文獻
[1.] 李志恒主編,藥物濫用之防制、危害、戒治,行政院衛生署管制藥品管理局,2002,
168-178.
[2.] 行政院衛生署管制藥品管理局網路統計資料。
[3.] 徐健民,刑事化學,中央警察大學,2003.
[4.] http://www.erowid.org/chemicals/ketamine/
[5.] http://www.unodc.org/unodc/index.html
[6.] J-Y K. Cheng, M-F Chan, T-W Chan, M-Y Hung, Impurity profiling of ecstasy tablets
seized in Hong Kong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For. Sci. Int., 162(2006)
87-94.
[7.] M-K Huang, C. Liu, J-H Li, S-D Huang,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ketamine, norketamine,
and dehydronorketamine in urine using chemical derivatization follow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J. Chromatogr. B, 820(2005) 165-173.

43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鑑識專題

[8.] P. Xiang, M. Shen, X. Zhuo, Hair analysis for ketamine and its metablites, For. Sci. Int.,
162(2006) 131-134.
[9.] J-Y K. Cheng, M-F Chan, T-W Chan, M-Y Hung, Impurity profiling of ecstasy tablets
seized in Hong Kong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For. Sci. Int., 162(2006)
87-94.
[10.] T. L. Li, Y. S. Giang, J. F. Hsu, S. G. Cheng, R. H. Liu, S. M. Wang, Atifacts in the GC-MS
profiling of underivatized methamphetamine hydrochloride, For. Sci. Int., 162(2006)
113-120.

44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鑑識專題

MDA 類藥物成分之化學衍生 鑑識專題


氣相層析質譜分析
郭家惠 1*、姜雲生 1、王勝盟 1、劉瑞厚 2

1
中央警察大學鑑識科學學系
2
輔英科技大學醫事技術系

E-mail:*fs953077@mail.cpu.edu.tw

*本文為 2007 年鑑識科學研討會化學鑑識類得獎論文

摘要

目前國內MDA同類藥物之搖頭丸充斥於市面,被廣泛濫用於青少年聚集場所,如
PUB、遊樂場等,這些藥物在人體內的代謝及分析結果之解讀,會因為種族及個體代謝
不同而有差異,而目前尚無本國之實證研究。如何確實瞭解毒品之代謝情形與殘留時
間,並建立精確、實用的檢測方法,是刻不容緩的重要課題。對於目前MDA同類藥物
之分析鑑定,本研究首先從衍生化試劑及衍生方法之建立及評估著手。根據本研究之實
驗結果,評估各衍生法的離子交互貢獻、離子豐度、氣相層析之分離條件等,選定
Pentafluoropropionic anhydride (PFPA)作為分析MDA纇藥物的衍生試劑。本研究中,尿
液中MDA類藥物方法檢量線的線性範圍,MDA及MDEA皆為20-1000 ng/mL,MDMA及
MBDB皆為30-1000 ng/mL,線性相關係數皆可達到0.999以上;頭髮中MDA類藥物方法
檢量線的線性範圍,MDA、MDMA、MDE皆為30-1000 ng,MBDB的線性範圍為20-1000
ng/mL,線性相關係數皆可達0.99以上。本文僅為初步研究成果報告,嗣後將繼續評估
前 處 理 時 之 分 析 物 萃 取 回 收 率 , 及 日 間 變 異 (between-day precisions) 與 每 日 變 異
(within-day precisions),建立MDA類藥物及其代謝物之氣相層析質譜分析方法,以提供
國內濫用藥物實驗室檢驗分析之參考。並將採集國內真實案例中煙毒犯之尿液與頭髮檢
體,進一步作MDA類藥物代謝排除時間之研究。

關鍵字:GC/MS、MDA、MDMA、MDEA、MBDB、尿液分析、頭髮分析、化學衍生

前言
目前國內MDA同類藥之搖頭丸充斥於市面,被廣泛濫用於青少年聚集場所,如
PUB、遊樂場等,連同其他常被濫用之安非他命類藥物,如安非他命、甲基安非他命等,
在法院審理相關吸食毒品案件時,常有被告否認吸毒,法官也就必須依據尿液鑑定報
告,反向推算被告曾於何時吸用何種毒品以及各種毒品在人體內之殘餘時間等。這些藥
物在人體內的代謝及分析結果之解讀,會因為種族及個體代謝不同而有差異。法院若查
詢國內相關鑑驗單位或學術機構,所獲得之答覆資料均引用外國文獻;因為國情不同,
結論也不一致,同時也無本國之實證研究,造成判決內容分歧,影響當事人權益甚鉅。
因此,如何確實瞭解毒品之代謝情形與殘留時間,並建立精確、實用的檢測方法,是刻
不容緩的重要課題。
搖頭丸的主成分為3,4-Methylenedioxymethamphetamine (MDMA),但每種搖頭丸中

45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鑑識專題

所 含 的 MDMA 量 不 一 樣 , 也 有 為 增 加 藥 性 而 添 加 其 他 結 構 相 似 的 化 合 物 , 如
3,4-methylenedioxyethylamphetamine (MDEA)、3,4-methylenedioxyamphetamine (MDA)、
(±)-N-Methyl-1-(3,4-methylenedioxyphenyl)-2-butanamine (MBDB)等藥物。本研究主要針
對MDA類藥物,配合目前濫用藥物分析常用之分析方法─ 氣相層析質譜法(GC/MS),
透過不同衍生試劑加熱衍生後,針對不同衍生反應來建立、評估及確認各種分析方法的
效能,包含離子交互貢獻、樣品前處理之萃取回收率、氣相層析儀分離條件、質譜分析
條件等,以尋找較佳之分析條件,然後建立分析方法之定性極限(LOD)、定量極限
(LOQ)、檢量線之線性範圍、精密度與準確度等資料,最後建立完整之分析系統,以應
用於尿液與頭髮檢體之MDA類藥物及其代謝物之分析,及藥物代謝排除時間之分析。
國外學者針對MDA類藥物分析方法,使用固相萃取法或液相-液相萃取法,使用過
Trifluoroacetic anhydride (TFAA) 、 N-methyl-bis-trifluoroacetamide (MBTFA) 、
Pentafluoropropionic anhydride (PFPA)、Heptafluorobutyric anhydride (HFBA)等衍生法
(1-9)
,本研究評估多種衍生法後,由於經過PFPA衍生後,MDA類藥物的離子豐度、離子
交互貢獻、分析物在氣相層析圖中的左右峰肩對稱,也較無拖尾的現象等優點,因此選
定PFPA衍生法作為評估MDA類藥物在尿液及頭髮中的方法,並將使用此衍生法分析國
內真實案例中煙毒犯的頭髮及尿液檢體中的MDA類藥物濃度,從毒品代謝情形與殘留
時間的分析,建立一套精確且實用的檢測方法。

實驗方法
藥品與材料
本研究使用之標準品計有 (±)-MDA、(±)-MDMA、(±)-MDEA、(±)-MBDB HCl,濃
度 皆 為 1 mg/mL ; 內 標 準 計 有 : (±)-MDA-d5 、 (±)-MDMA-d5 、 (±)-MDEA-d5 、
(±)-MBDB-d5,濃度皆為100 μg/mL,以上皆購自於Radian International Co. (U.S.A);所
使用之衍生劑為Pentafluoropropionic anhydride (PFPA)購自於Sigma Chem Co. (U.S.A);
乙酸乙酯(Ethyl Acetate)購自於Tedia Co. (U.S.A),屬分析級試藥;氫氧化鈉(NaOH)購自
於藥理化學株式會社(日本),屬試藥級藥品。
尿液摻配檢體之萃取及衍生
取1 mL空白尿液中加入標準品及內標準品,再加入1 mL 2N NaOH後震盪30秒,加
入8 mL 乙酸乙酯,蓋上螺旋蓋並震盪5分鐘,離心5分鐘後,將上層液移至另一乾淨試
管中,加入2 mL 0.5N HCl,旋緊螺旋蓋後震盪5分鐘,離心5分鐘後,除去上層液,加入
2 mL 13N NaOH於下層液,再加入5 mL 乙酸乙酯,旋緊螺旋蓋後震盪5分鐘,離心5分
鐘後,將上層液移至衍生用玻璃試管,以N2/45℃吹乾。
萃取過後之萃取液以N2/45℃吹乾後,加入50 μL PFPA及50 μL 乙酸乙酯,蓋上試
管蓋,並以止洩帶將瓶蓋邊緣封住,置於90℃的加熱板上加熱衍生。20分鐘後取出試管,
冷卻至室溫後,以N2/45℃吹乾,加入200 μL 乙酸乙酯將衍生物沖提後,移至樣品瓶,
取1 μL注入儀器進行分析。
頭髮摻配檢體之萃取及衍生
秤取50 mg毛髮檢體於試管中,加入3 mL二氯甲烷(Dichloromethane),超音波震盪1
分鐘以去除外部污染,共2次,再以3 mL甲醇超音波震盪1分鐘以去除外部污染,共2次,
將甲醇倒掉,並以氮氣將殘留的溶劑吹乾。加入2 mL之2N NaOH在90℃下加熱20分鐘。
試管冷卻後加入標準品及內標準品,再加入4 mL乙酸乙酯,震盪5分鐘,離心5分鐘
後,將上層液移至另一乾淨試管中,以N2/45℃吹乾後,加入50 μL PFPA及50 μL 乙酸
乙酯,蓋上試管蓋,並以止洩帶將瓶蓋邊緣封住,置於90℃的加熱板上加熱衍生。20分
鐘後取出試管,冷卻至室溫後,以N2/45℃吹乾,加入200 μL 乙酸乙酯將衍生物沖提後,

46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鑑識專題

移至樣品瓶,取1 μL注入儀器進行分析。
儀器設備
本研究所採用之吹氮裝置是N-EVAPTM112型,由美國Organomation Associates INC.
所生產,其共24支鐵弗龍材質的吹氮裝置所組成。所採用氣相層析儀為HP6890 Series II
連接HP5973型質譜儀,並配有HP7683型之自動進樣器,層析管柱為HP-1 MS ( 長15 m ×
內徑0.2 mm,膜厚0.25 μm)。
氣相層析質譜之操作條件
氣相層析的升溫條件為初溫100℃,然後以20℃/min升至170℃,再以3℃/min升至173
℃,再以1℃/min升至175℃,維持1分鐘,然後再以20℃/min升至250℃,維持1分鐘,總
計一次分析時間為13.25分鐘。注射埠溫度為250℃,並採用非分流之注射方式,且在注
射後2分鐘打開吹氣閥。載負氣體為高純度氦氣(99.999%),流速為1.0 mL/min,質譜儀
之傳送管溫度為280℃,採用電子撞擊游離方式,游離電壓設為70 eV。
定性定量離子之選擇
本研究所採用的定性定量離子之評估濃度為MDA、MDMA、MDEA、MBDB (2000
ng/mL),內標準品濃度為2000 ng/mL。首先以全離子掃描方式(Full-Scan Mode)掃描,取
得全離子質譜,再由全離子質譜中選擇其中最強的五根碎裂離子進行再一次的選擇離子
掃描(Selected Ion Monitoring Mode)評估,並由選擇離子掃描結果中計算各別的交互貢獻
(Cross-Contribution),最後依各離子間的交互貢獻多寡與強度大小綜合評估最適合的三
個定性離子,再由定性離子中選擇一個最佳的定量離子。
儀器檢量線之建立
本研究分別取MDA、MDMA、MDEA、MBDB標準品濃度分別為10、20、30、40、
50、100、250、500、1000 ng/mL置於9支標好順序的試管中,同時每支試管均再加入等
濃度支250 ng/mL的MDA、MDMA、MDEA、MBDB內標準品,再將上述試管進行吹乾、
衍生並取樣進行氣相層析質譜儀分析。所得結果再以分析物之定量離子與內標準品之定
量離子的比值為縱軸,濃度為橫軸,利用最小平方迴歸法求其儀器檢量線方程式。
方法檢量線之建立
本研究分別取MDA、MDMA、MDEA、MBDB標準品濃度分別為10、20、30、40、
50、100、250、500、1000 ng/mL置於9支標好順序的試管中,同時每支試管均再加入等
濃度之250 ng/mL的MDA、MDMA、MDEA、MBDB內標準品,及1 mL空白尿液,再將
上述試管進行萃取、吹乾、衍生並取樣進行氣相層析質譜儀分析,所得結果再以分析物
之定量離子與內標準品之定量離子的比值為縱軸,濃度為橫軸,利用最小平方迴歸法求
其方法檢量線方程式。
秤取50 mg空白頭髮置於9支乾淨試管中,分別取MDA、MDMA、MDEA、MBDB
標準品濃度分別為10、20、30、40、50、100、250、500、1000 ng/mL置於上述9支標好
順序的試管中,經過NaOH加熱水解,冷卻後每支試管均再加入等濃度之250 ng/mL的
MDA、MDMA、MDEA、MBDB內標準品,將上述試管進行萃取、吹乾、衍生並取樣
進行氣相層析質譜儀分析,所得結果再以分析物之定量離子與內標準品之定量離子的比
值為縱軸,濃度為橫軸,利用最小平方迴歸法求其方法檢量線方程式。
偵測極限、定量極限與線性範圍
本研究對於偵測極限及定量極限之測定方法係分別針對含標準品1000、500、250、
100、50、40、30、20、10 ng/mL等濃度偵測各分析物與內標準品之強度比值,再利用
檢量線求得的檢測值,當檢測值與理論值誤差在±20%以內,且各定性離子與2000 ng/mL

47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鑑識專題

標準品之相對離子強度比誤差皆在±20%以內,則其最低濃度定義為其定量極限(limit of
quantitation, LOQ);當檢測值與理論值誤差在±20%以內,且分析物各定性離子與2000
ng/mL標準品之相對離子強度誤差皆在±20%以內,則其最低濃度定義為定性極限(limit
of detection, LOD);線性範圍之評估則需各分析物濃度之最高與最低濃度點檢測值與理
論值誤差在±20%以內,且各離子之相對離子強度比誤差皆在±20%以內。

結果與討論
MDA、MDMA、MDEA、MBDB衍生物滯留時間
本 研 究 之 藥 物 標 準 品 MDA 、 MDMA 、 MDEA 、 MBDB 與 內 標 準 品 MDA-d5 、
MDMA-d5、MDEA-d5、MBDB-d5經PFPA衍生後,由上述GC-MS條件進行分析,所得
各衍生物之總離子層析圖如圖1所示。圖中各分析物標準品及內標準品衍生物之定性及
定量離子之滯留時間如表1所示。
Abundance

TIC: NE2-10.D
120000 MDA-d0-PFP MDMA-d0-PFP
MBDB-d0-PFP
110000 MDA-d5-PFP MDMA-d5-PFP MBDB-d5-PFP

100000

90000

80000
MDEA-d0-PFP
70000
MDEA-d5-PFP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4.60 4.80 5.00 5.20 5.40 5.60 5.80 6.00 6.20 6.40 6.60 6.80
Time-->

圖1 MDA類藥物之PFPA衍生物之總離子層析圖;由左而右分別是MDA-d0/d5-PFP、
MDMA-d0/d5-PFP、MDEA-d0/d5-PFP、MBDB-d0/d5-PFP

MDA、MDMA、MDEA、MBDB衍生物之定性/定量離子與交互貢獻評比
本實驗結果得到MDA類藥物衍生物之定性定量離子如表1,各「分析物-內標準離子
對」之交互貢獻值則列於表2。選擇定性定量離子需考慮離子對的交互貢獻,在五根離
子對中,選擇三根離子碎片的交互貢獻低於3%的離子對,作為定性離子,在定性離子
中選擇一支離子強度最強的離子作為定量離子。使用PFPA衍生法所得之分析物-內標準
離子對中,MDA、MDMA、MDEA及MBDB皆可找到三根定性離子。

表1 MDA類藥物之定性/定量離子與滯留時間
PFPA-derivatized drug Ions RT (min)
MDA-PFP 162, 190, 325 4.64
MDA-d5-PFP 167, 194, 330 4.62
MDMA-PFP 204, 205, 339 5.37
MDMA-d5-PFP 208, 209, 344 5.35
MDEA-PFP 218, 219, 353 5.72
MDEA-d5-PFP 223, 224, 358 5.69
MBDB-PFP 218, 160, 353 5.88
MBDB-d5-PFP 222, 163, 358 5.88

48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鑑識專題

儀器檢量線
本研究所得之儀器檢量線:MDA與MBDB的線性範圍皆為20–1000 ng/mL,MDMA
與MDEA的線性範圍皆為30–1000 ng/mL,線性相關係數均在0.99以上,如圖2及表3。
方法檢量線
在 尿 液 方 法 檢 量 線 方 面 : MDA 與 MDEA 方 法 檢 量 線 的 線 性 範 圍 皆 為 20–1000
ng/mL,MDMA與MBDB方法檢量線的線性範圍皆為30–1000 ng/mL,線性相關係數皆在
0.999以上如圖3及表4。
表2 MDA類藥物之PFPA衍生物之離子交互貢獻表
MDA-PFP MDA-d5-PFP
Ion (m/z) Rel. intens. Analog’s Ion (m/z) Rel. intens. Analog’s
(%) contrib. (%) (%) contrib. (%)
135 100 4.33 136 100 11.19
162 51.1 1.39 167 29.1 0.3
190 10.1 1.78 194 10.4 0.6
325 16.4 1.23 330 15.5 0.23
326 2.44 2.43 331 2.3 1.28

MDMA-PFP MDMA-d5-PFP
Ion (m/z) Rel. intens. Analog’s Ion (m/z) Rel. intens. Analog’s
(%) contrib. (%) (%) contrib. (%)
135 53.5 9.39 136 52.7 13.38
162 74 4.05 163 80.84 17.81
204 100 1 208 100 0.1
205 7.56 1.82 209 7.91 0.83
339 9.34 1.2 344 8.54 0.27

MDEA-PFP MDEA-d5-PFP
Ion (m/z) Rel. intens. Analog’s Ion (m/z) Rel. intens. Analog’s
(%) contrib. (%) (%) contrib. (%)

174 2.54 5.6 179 2.63 4.94


190 44.7 3.35 191 45 6.53
218 100 0.98 223 100 0.14
219 8.76 1.59 224 8.78 0.74
353 7.2 1.12 358 6.88 0.73

MBDB-PFP MBDB-d5-PFP
Ion (m/z) Rel. intens. Analog’s Ion (m/z) Rel. intens. Analog’s
(%) contrib. (%) (%) contrib. (%)

135 37.1 6.34 136 34 30.4


160 27.7 1.44 163 30.1 1.29
176 59.7 1.77 178 34.8 6.19
218 100 0.89 222 100 0.04
353 9.14 0.78 358 8.16 0.19

49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鑑識專題

在頭髮方法檢量線方面:MDA、MDMA、MDEA方法檢量線的線性範圍皆為30–1000
ng,MBDB方法檢量線的線性範圍為20–1000 ng,線性相關係數皆在0.99以上,如圖4及
表5。

16
Y1=MDA-PFP
14 Y2=MDMA-PFP
Y3=MDEA-PFP
12 Y4=MBDB-PFP
線性 (Y1=MDA-PFP)
10
線性 (Y2=MDMA-PFP)
Ratio

8 線性 (Y3=MDEA-PFP)
線性 (Y4=MBDB-PFP)
6
Y1 = 0.0079x + 0.0592
4 2
r = 0.9997

2 Y2 = 0.0039x + 0.0388
2
r = 0.9994
0
Y3 = 0.0066x - 0.0129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2
r = 0.9963
Concentration (ng/mL)
Y4 = 0.0133x + 0.0902
2
r = 0.9988

圖2 MDA類藥物之儀器檢量線

表3 MDA類藥物之儀器檢量線與線性範圍
Analyte Equation Linear range r2
(ng/mL)

MDA Y=0.0079x+0.0592 20–1000 0.9997


MDMA Y=0.0039x+0.0388 30–1000 0.9994
MDEA Y=0.0066x-0.0129 30–1000 0.9963
MBDB Y=0.0133x+0.0902 20–1000 0.9988

Y1=MDA-PFP
25
Y2=MDMA-PFP
Y3=MDEA-PFP
20 Y4=MBDB-PFP
線性 (Y1=MDA-PFP)
線性 (Y2=MDMA-PFP)
15
線性 (Y3=MDEA-PFP)
Ratio

線性 (Y4=MBDB-PFP)
10 Y1 = 0.0078x + 0.0348
2
r = 0.9992
5 Y2 = 0.0039x + 0.0293
2
r = 0.9991
0 Y3 = 0.0065x + 0.0079
r2 = 0.9993
0 500 1000 1500
Y4 = 0.0212x - 0.0429
Concentration (ng/mL) 2
r = 0.9993

圖3 尿液分析之方法檢量線

50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鑑識專題

表4 尿液中MDA類藥物分析之方法檢量線與線性範圍
Analyte Equation Linear range r2
(ng/mL)
MDA Y=0.0078x+0.0348 20–1000 0.9993
MDMA Y=0.0039x+0.0293 30–1000 0.9991
MDEA Y=0.0065x+0.0079 20–1000 0.9993
MBDB Y=0.0212x-0.0429 30–1000 0.9993

20 Y1=MDA-PFP
Y2=MDMA=PFP
18
Y3=MDEA-PFP
16 Y4=MBDB-PFP
14 線性 (Y1=MDA-PFP)
12 線性 (Y2=MDMA=PFP)
Ratio

線性 (Y3=MDEA-PFP)
10
線性 (Y4=MBDB-PFP)
8
Y1 = 0.0075x + 0.0568
6
r2 = 0.9997
4
Y2 = 0.0047x + 0.0229
2 r2 = 0.9961
0 Y3 = 0.0064x + 0.0323
0 500 1000 1500 r2 = 0.9926

Concentration (ng) Y4 = 0.0175x - 0.0917


r2 = 0.9984

圖4 頭髮分析之方法檢量線

表5 頭髮中MDA類藥物分析之方法檢量線與線性範圍
Analyte Equation Linear range r2
(ng)
MDA Y=0.0075x+0.0568 30–1000 0.9997
MDMA Y=0.0047x+0.0229 30–1000 0.9961
MDEA Y=0.0064x+0.0323 30–1000 0.9926
MBDB Y=0.0175x-0.0917 20–1000 0.9984

偵測極限及定量極限
尿液樣品經由上述萃取方法,並經PFPA衍生後,MDA、MDMA、MDEA、MBDB
定性極限皆為20 ng/mL,MDA與MDEA定量極限為20 ng/mL,MDMA與MBDB定量極限
為30 ng/mL。頭髮樣品經由上述水解、萃取方法,並經PFPA衍生後,MDA、MDMA、
MDEA、MBDB定性極限皆為20 ng,MDA、MDMA、MDEA定量極限皆為30 ng,MBDB
定量極限為20 ng。

結論
本 研 究 中 使 用 多 種 衍 生 試 劑 的 實 驗 結 果 , Pentafluorobenzenesulfonyl chloride
(PFBSC)在衍生後產生的離子碎片豐度太低,不易辨別;Perfluorooctanoyl chloride

51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鑑識專題

(PFOC)、2,3,4,5,6-Pentafluorobenzyl bromide (PFBB)、2,4-Dinitrofluorobenzene (DNFB)、


Trifluoroacetic anhydride (TFAA) 、 N-methyl-bis-trifluoroacetamide (MBTFA) 、
Heptafluorobutyric anhydride (HFBA)等的衍生結果,標準品與內標準品間的離子交互貢
獻 未 能 找 到 三 根 定 性 離 子 ; Ethyl-chloroformate (EC) 、 Propyl-chloroformate (PC) 、
Butyl-chloroformate (BC)、Hexyl-chloroformate (HC)是在水溶液中衍生後再萃取,得到的
全離子層析圖雖然相當乾淨,且離子間交互貢獻也很小,但因無法評估萃取回收率,因
此無法採用,最後本研究採用PFPA作為尿液及頭髮萃取衍生反應的衍生劑。
本文僅為初步研究成果報導,嗣後將繼續評估前處理時之分析物萃取回收率,及日
間變異(between-day precisions)與每日變異(within-day precisions),來評估實驗者操作、
儀器運作與整個萃取衍生方法的穩定度,建立MDA類藥物及其代謝物之氣相層析質譜
分析方法,以提供國內濫用藥物實驗室檢驗分析之參考。並將採集國內真實案例中煙毒
犯之尿液與頭髮檢體,進一步作MDA類藥物代謝排除時間之研究,尿液樣品分析可以
提供該吸毒犯短期之吸毒情況及代謝物、藥物殘餘時間等資訊;頭髮樣品分析可以提供
該吸毒犯長期之吸毒史及藥物、代謝物累積等資訊,利用濫用藥物的尿液分析及頭髮分
析可互補不足,預期可提供完整的濫用藥物資訊,以供各級法院判案之參考。

參考文獻
[1] J. Rohrich, G. Kauert, Determination of amphetamine and
methylenedioxy-amphetamine-derivatives in hair, Forensic Sci. Int. 84 (1997), 179 – 188
[2] P. Kintz, V. Crimele, A. Tracqui, P. Mangin,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amphetamine, methamphetamine, 3,4-methylenedioxyamphetamine and
3,4-methylenedioxymethamphetamine in human hair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J. Chromatogr. B 670 (1995), 162 – 166
[3] E. Han, W. Yang, J. Lee, Y. Park, The prevalence of MDMA/MDA in both hair and
urine in drug users, Forensic Sci. Int. 152 (2005), 73 – 77
[4] S. – M. Wang, C. – C. Lin, T. – L. Li, C. – Y. Shih,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ethamphetamine and amphetamine in urine and hair specimens collected from alleged
methamphetamine users in northern Taiwan, Analytica Chimica Acta 576 (2006), 140 –
146
[5] C. Jimenez, R. de la Torre, M. Ventura, J. Segura, R. Ventura, Stability studies of
amphetamine and ephedrine derivatives in urine, J. Chromatogr. B 843 (2006), 84 – 93
[6] E. Han, Y. Park, W. Yang, J. Lee, S. Lee, The study of metabolite-to-parent drug ratios
of methamphetamine and methylenedioxymethamphetamine in hair, Forensic Sci. Int.
161 (2006), 124 – 129
[7] D. – L. Lin, R. – M. Yin, R. H. Liu,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analysis of amphetamine, methamphetamine, 3,4-methylenedioxy-amphetamine, and
3,4-methylenedioxymethamphetamine in human hair and hair sections, 藥品食物分析,
Vol. 13, No. 3, 2005, 193 – 200
[8] M. Pujadas, S. Pichini, S. Poudevida, E. Menoyo, P. Zuccaro, M. Farre, R. de la Torr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assay for hair
analysis of amphetamine, methamphetamine and methylenedioxy derivatives, J.
Chromatogr. B 798 (2003), 249 – 255
[9] S. J. Asghar, G. B. Baker, G. A. Rauw, P. H. Silverstone, A rapid method of
determining amphetamine in plasma samples using pentafluorobenzenesulfonyl chloride
and electron-capture gas chromatography, J. Pharmacological and Toxicological
Methods 46 (2002), 111 – 115

52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新聞報導
會 訊

財團法人李昌鈺博士物證科學教育基金會成立
新聞報導
開啟物證科學新紀元
王勝盟

「財團法人李昌鈺博士物證科學教育基金會」於 96 年 10 月 29 日奉教育部台社(四)
字第 0960147980 號核准成立,並於 96 年 11 月 22 日舉行開幕典禮,包括國內檢、警、
調、消防等機關實務工作者均有多人出席此項盛會,彰顯我國對於刑事鑑識工作的重
視,而財團法人李昌鈺博士物證科學基金會的成立,不僅是我國第一個強調物證科學「教
育」的基金會,也顯示我國在鑑識科學教育的發展將因基金會的努力,更為向下紮根,
成長茁壯。
基金會成立典禮之後,並進行「2007 年國際物證科學教育研討會」
,除了我國鑑識界
的學者專家參與外,也邀請美國、義大利、泰國及菲律賓等學者一同進行為期一天的國
際研討會,強化我國與各國當今的物證科學教育界與鑑識實務界的交流,會中就如何協
助發展偵查、鑑識、交通、消防等物證科學教育,提升現場物證科學鑑識水準,推廣司
法科學教育進行廣泛的討論。
台灣近幾年隨著民主化發展,整個社會在政治、經濟與文化方面,產生了深層結構
上的改變,加上數年前認證制度之實施,人權意識的高漲,刑事司法體系中各項環節之
運作,也隨民主化之要求而正在調整改進。傳統的犯罪偵查在發現事實真相方面,已經
面臨空更嚴格的考驗,必須提升鑑識科學相關的水平,滿足社會大眾對追求公平正義的
期待。
財團法人李昌鈺博士物證科學教育基金會主要以「綜整物證科學教育資源、促進物
證科學研究發展、提升我國物證科學水準、擴大國際物證科學交流、追求人類社會公平
正義、彰顯人性尊嚴與生命價值」為宗旨,有鑑於此,國際知名的鑑識專家李昌鈺博士
便表示「再好的儀器設備、再精良的硬體設施,不如有好的鑑識人員,這些都需要經驗
的累積。」該基金會今後將以發揚李昌鈺博士以「物證科學」為基礎,求真、求實的精
神與協助政府部門與民間組織,整合物證科學的相關資源,積極培育國內鑑識人才,使
物證科學在台灣深耕,也期待社會各界持續給予支持。
在基金會與鑑識學會兩個團體資源整合、相輔相成,共同努力發展國內物證科學(鑑
識科學)教育之下,相信可以相得益彰,提昇物證科學(鑑識科學)水準,以追求人類社會
公平正義,彰顯人性尊嚴與生命價值。

(本文作者為中央警察大學鑑識科學學系教授兼科驗室主任,財團法人李昌鈺博士物證
科學教育基金會董事,本學會秘書長)

53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會 訊
新聞報導

中央警察大學謝銀黨校長主持「 李昌鈺博士物證科學教育基金會」開幕典禮

李昌鈺博士蒞臨基金會開幕典禮,受到與會貴賓熱烈歡迎

54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會 訊

九十六年度會員大會活動訊息 會 訊

本會業於 96 年 11 月 23 日(星期五)假中央警察大學推廣教育訓練中心 106 階梯教


室舉辦 96 年會員大會,共計約有三百名會員參加。當日並與中央警察大學共同舉辦「2007
年鑑識科學研討會」,本次會員大會紀錄如下: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九十六年度會員大會會議紀錄
一、時 間:96 年 11 月 23 日(星期五) 中午 12 時 10 分
二、地 點:中央警察大學推廣教育訓練中心 (106 階梯教室)
三、出席人員: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處工作人員、所有與會人員
(應出席人數 456 人,出席人數 248 人,含委託出席 48 人)
四、主 席:林理事長茂雄 紀 錄:邢攸芬
五、主席致詞:
六、會務報告:內容詳見大會手冊。
七、討論提案:

55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會 訊

第一案:本會九十七年度工作計畫如下表,提請大會討論案。
說明:本案經 96 年 10 月 17 日第三屆第五次理監事聯席會會議決議通過,同意提請
會員大會討論。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九十七年度工作計畫(97/01-97/12)
編號 項 目 辦理進度 主辦單位
1 募集經費 適時辦理 理事長
2 召開常務理監事會 3、6、9、11 月 秘書處
3 召開理監事會 3、9 月 秘書處
4 推廣國內鑑識科學教育 適時辦理 秘書處
5 延攬新會員 適時辦理 秘書處
6 辦理 97 年度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員大會 97 年 11 月 7 日 秘書處
7 「金屬物件磨滅號碼重現技術」研習會 預定 97 年 1 月 學術委員會
8 能力試驗 3 月及 9 月 認證委員會
9 「鑑識實驗室認證」研習會 預定 97 年 3 月 認證委員會
10 「毒品查緝與鑑定」研習會 預定 97 年 4 月 學術委員會
11 「資安鑑定」研習會 預定 97 年 4 月 學術委員會
12 「安全文件防偽設計與鑑識」研習會 預定 97 年 5 月 學術委員會
13 「鑑識科學報告撰寫」研習會 預定 97 年 5 月 學術委員會
14 「鞋印採證及資料應用」研習會 預定 97 年 6 月 學術委員會
15 「DNA 鑑定」研習會 預定 97 年 6 月 學術委員會
16 「微量證物鑑定」研習會 預定 97 年 7 月 學術委員會
17 「影像處理與鑑定實務」研習會 預定 97 年 7 月 學術委員會
18 「血跡噴濺痕重建」研習會 預定 97 年 8 月 學術委員會
19 「指紋採證技術與處理」研習會 預定 97 年 8 月 學術委員會
20 「法醫鑑定與交互詰問」研習會 預定 97 年 9 月 學術委員會
21 「現場處理與重建」研習會 預定 97 年 9 月 學術委員會
22 「交通事故原因調查」研習會 預定 97 年 10 月 學術委員會
23 「交通事故現場處理」研習會 預定 97 年 10 月 學術委員會
24 「2008 年鑑識科學」研討會 97 年 11 月 7 日 學術委員會
25 出版本會第六期會刊 97 年 4 月 會刊編輯委員會
決議:照案通過。

56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會 訊

第二案:擬定九十七年度預算 (附件三),提請大會討論案。
說明:九十七年度預算已於 96 年 10 月 17 日第三屆第五次理監事聯席會議討論通過,
同意提請今年會員大會討論,作為明年年度預算之執行依據,並函報內政部核
備。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收支預算表
中華民國 97 年 1 月 1 日至 97 年 12 月 31 日止
本年度與上年度
科目
預算數 上年度預算數 預算比較數 說明
款 項 目 名 稱 增加 減少

1 收入 2,020,000 1,630,000 390,000

1 會員捐款 30,000 50,000

2 補助收入 100,000 250,000 150,000

3 入會費 30,000 30,000

4 常年會費 300,000 300,000

5 研習會收入 1,500,000 700,000 800,000 研習會場次增加

7 其他收入 60,000 300,000

2 支出 2,020,000 1,630,000 390,000

1 辦公費 110,000 65,000 45,000

1 辦公設備 50,000 10,000

2 郵資 40,000 30,000

3 郵電 15,000 15,000

4 文具 5,000 10,000

2 業務費 900,000 530,000 370,000 研習會場次增加

1 業務推展 150,000 100,000

2 會刊編印 50,000 50,000

3 雜支 400,000 250,000

4 演講 300,000 130,000
二名工作人員全年薪
3 人事費 900,000 800,000 100,000 給(含勞健保補助及
勞退金)
將勞健保補助及勞退
4 雜項支出 30,000 150,000 金歸於人事費
依規定提撥收入總額
20%以下作為準備基
5 預備基金 80,000 85,000 金;決算發生虧損時
得不提列

理事長:林茂雄 秘書長:王勝盟 會計:呂敏禎 製表:呂敏禎

57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會 訊

決議:照案通過。
第三案:審核九十五年度收支決算表、現金出納表、資產負債表、財產目錄、基金收支
表,提請大會討論案。
說明:九十五年度收支決算表、現金出納表、資產負債表、財產目錄、基金收支表,
已於 96 年 3 月 29 日第三屆第三次理監事聯席會議討論通過,同意提請今年會
員大會討論後函報內政部核備。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
收 支 決 算 表
中華民國95年1月1日至95年12月31日止
科目 決算與預算比較數
決算數 預算數 說明
款 項 目 科目 增加 減少
1 收入 1,756,115 1,750,000 6,115
1 會員捐款 27,742 50,000 22,258
2 補助收入 331,200 550,000 218,800
3 入會費 49,700 50,000 300
4 常年會費 373,000 300,000 73,000
5 研習會收入 856,000 500,000 356,000 研習會場次增加
6 其他收入 118,473 300,000 181,527
2 支出 1,884,573 1,750,000 134,573
1 辦公費 46,370 112,500 66,130
1 辦公設備 0 37,500 37,500
2 郵資 29,406 30,000 594
3 郵電 11,464 30,000 18,536
4 文具 5,500 15,000 9,500
2 業務費 907,928 640,000 267,928
1 業務推展 276,988 260,000 16,988
2 會刊編印 66,400 100,000 33,600
3 雜支 391,125 200,000 191,125 研習會場次增加
4 演講 173,415 80,000 93,415 研習會場次增加
3 人事費 776,000 810,000 34,000
1 員工薪給 776,000 800,000 24,000
2 工讀 0 10,000 10,000 依規定提撥收入總
4 雜項支出 154,275 100,000 54,275 額20%以下作為準
5 準備基金 0 87,500 87,500 備基金;決算發生
3 本期虧損 (128,458) 0 虧損時,得不提列

理事長:林茂雄    秘書長:王勝盟      總務:邢攸芬   會計製表:呂敏禎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
現 金 出 納 表
中華民國95年1月1日至95年12月31日止
收入 支出

科目名稱 金額 科目名稱 金額

上期結存 1,303,612 本期支出 2,037,923

本期收入 1,821,759 本期結存 1,087,448

合 計 3,125,371 合 計 3,125,371
理事長:林茂雄  秘書長:王勝盟 總務:邢攸芬 會計製表:呂敏禎

58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會 訊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

資 產 負 債 表
中華民國95年12月31日

資產 負債、基金暨餘絀

科目名稱 金額 科目名稱 金額

現 金 1,087,448 準備基金 209,823

銀行存款 209,823 餘 絀 1,278,367

辦公設備 190,919

合 計 1,488,190 合 計 1,488,190

理事長:林茂雄  秘書長:王勝盟 總務: 邢攸芬 會計製表:呂敏禎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 學會
財產目錄
中 華民 國95 年12月 31日

財產 編號 會計科目 財產名稱 購置日期 單位 數量 金額 存放地點 說明

910 001 辦 公設備 沙發 91 .11. 04 組 壹 30,0 00 科30 1室


910 002 辦 公設備 傳 真機 91 .11. 25 台 壹 6,9 80 科30 1室
910 003 辦 公設備 印 表機 91 .11. 25 台 壹 5,3 90 科30 1室
920 001 辦 公設備 電腦 92 .01. 09 台 壹 34,8 00 科30 1室
920 001 辦 公設備 印 表機 92 .05. 30 台 壹 46,0 00 科30 1室
921 115 辦 公設備 電腦 92 .11. 15 台 壹 37,0 00 科30 1室
930 213 辦 公設備 數 位相機 93 .02. 13 台 壹 16,7 00 科30 1室
931 018 辦 公設備 彩 色印表 機 93 .10. 18 台 壹 12,0 00 科30 1室
940 521 辦 公設備 手 推車 94 .05. 10 台 壹 3 69 科30 1室
940 526 辦 公設備 掃 描器 94 .05. 26 台 壹 1,6 80 科30 1室
合 計 190,919

理事 長: 林茂 雄   秘書長 :王 勝盟 總務 : 邢 攸芬 會計 製表 :呂敏 禎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
基 金 收 支 表
中華民國95年1月1日至95年12月31日止
收入 支出

科目名稱 金額 科目名稱 金額

準備基金 準備基金

  歷年累存 122117  支付退職金 0

94年提撥 87500 支付退休金 0

 本年度利息收入 206  

 本年度提撥 0

209823 存入華南銀行專戶

結 餘 209823

理事長:林茂雄  秘書長:王勝盟 總務:邢攸芬 會計製表:呂敏禎

決議:照案通過

59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會 訊

第四案:擬調整員工待遇,提請大會討論案。
說明:九十七年度員工待遇調整案已於 96 年 10 月 17 日第三屆第五次理監事聯席會議
討論通過,同意提請今年會員大會討論。

工作人員待遇表


性 出生 到職 月支 調整 說
職稱 姓名 生
別 年月日 年月日 薪餉 待遇 明

依據國
台灣 科會專
助理 呂敏禎 女 63.02.18 93.01.01 30,700 任助理 *年終
桃園
調薪標 獎金為
準工作
滿一年 1.5 個
台灣 者調整 月
助理 邢攸芬 女 56.02.17 94.03.01 28,700
花蓮 一職級
700 元
理事長:林茂雄 秘書長:王勝盟 總務:邢攸芬 製表:呂敏禎

決議:照案通過。

八、臨時動議:
提案人:葉理事家瑜
案由:團體會員團體報名本會所舉辦之研習會,其收費標準,是否有優惠方案
請 討論。
說明:團體會員參加研習會之報名費用,除一人適用會員價外,其他集體團報者
其費用是否比照會員價或有其他折扣。
決議:經會員表決通過,除一人享有會員價外,其他團報人員費用取會員價及非
會員價之中間價格,並於下次理監事會議中討論。

九、散會

60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會 訊

2007 年鑑識科學研討會
今年是我國鑑識科學領域成果豐碩的一年,李昌鈺博士回國擔任講座教授,將其在
世界各國從事鑑識科學教育、研發和實務工作之經驗心得,傳授給我國之鑑識科學教學
研究人員、學生和實務工作者;並在全台北中南東各大學進行「先進鑑識科技校園巡迴
講座」,推廣鑑識科學普及教育,提升民眾鑑識科學知識,啟迪正確的司法偵審觀念。
「2007 年鑑識科學研討會」於 11 月 23 日(星期五) 假中央警察大學推廣教育訓練
中心舉行,由本會與中央警察大學鑑識科學學系、科學實驗室、偵查與鑑識科學研究中
心、中華民國刑事偵防協會與財團法人李昌鈺博士物證科學教育基金會共同舉辦我國鑑
識科學領域的年度盛會,與會貴賓及來自學術界、各鑑識單位等共三百餘人。

李昌鈺博士是我國鑑識發展進步的幕後推手,在國際鑑識科學領域更居領導地位,
此次研討會特別邀請李昌鈺博士就「鑑識科技發展新趨勢」之主題發表專題演講,期能
透過李博士對鑑識科技發展最新脈動之掌握,啟發我國鑑識領域研究發展方向,共同為
鑑識水準之提升而努力。
「2007 年鑑識科學研討會」承各教育、研究及實務單位科技菁英共襄盛舉,發表
研究論文共 76 篇,論文篇數居歷年之冠,其中宣讀發表論文 63 篇、壁報論文 13 篇,
涵蓋「現場勘查」 、
「物理鑑識」
、「化學鑑識」
、「生物鑑識」和「其他鑑識科學相關議題」
等領域,學術與實務兼備,並有多起特殊案例報導,除可鼓勵研究、充實專業知能之外,
更是交換研發心得與工作經驗之絕佳機會。值得一提的是,本研討會之發表論文均係公
開徵稿,並經審查通過者才有機會發表,因此論文品質均具相當之學術水準。

61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會 訊

本研討會為獎勵致力於「鑑識科學」研究之後進,以提昇鑑識科學之研究發展,閉
幕典禮上同時頒發「傑出青年研究論文獎」,論文獲獎名單如下:

一、物理鑑識類得獎者:
論文題目:不需外加熱源氰丙烯酸酯煙燻法催化聚合物材質之探討與應用
作 者:王喬立、吳俊修、王廷鉦、林永鈞、郭耀宗、江世宏、羅裕城

二、化學鑑識類得獎者:
論文題目:探討臺灣 K 他命製毒工廠合成時產生之不純物
作 者:徐 榮 發 、 黎 添 來

62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會 訊

論文題目:MDA 類藥物成分之化學衍生氣相層析質譜分析
作 者:郭家惠、姜雲生、王勝盟、劉瑞厚

「2008 年鑑識科學研討會」預定於 97 年 11 月 7 日假中央警察大學推廣教育訓練中


心舉行,歡迎各實務單位、學校與研究機構的學者專家,即早準備相關之主題研究,屆
時能踴躍報名參加,共襄盛舉。

63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會 訊

96 年度理監事會議重要決議內容
會議名稱 重要決議內容 時間
選舉第三屆常務理事、常務監事及理事
第三屆第一次理監事聯席會議 95.11.17
長、副理事長。

1.擬定本會 96 年度工作計畫及有關研
習會課程。
2.擬定聘請會第三屆榮譽理事長及顧
第三屆第二次理監事聯席會議 95.12.28
問名單。

1.擬定邀請李昌鈺博士擔任「2007 年
鑑識科學研討會」大會演講。

第三屆第三次理監事聯席會議 2.審核 95 年度收支決算表、現金出納 96.03.29


表、資產負債表、財產目錄、基金收
支表。

1.自 9 月份起辦理「認證實驗室之能力
試驗計畫」。
2. 同意本會擔任「李昌鈺博士物證科
學講座」之協辦單位,並願意贊助本
第三屆第四次理監事聯席會議 次活動之部分費用及刑事偵防協會 96.05.29
對本次活動之贊助款項可透過學會
支出。

1.擬定九十七年度研習會課程。
2.員工待遇調整,依據國科會專任助理
第三屆第五次理監事聯席會議 調薪標準,工作滿一年者調整一職 96.10.17
級 700 元。
3.擬定九十七年度預算。

64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會 訊

捐款團體(個人)名錄
96 年 1 月至 12 月止
捐款人 金 額 捐款日
林茂雄 6,160 96.02.02
王勝盟 2,000 96.04.09
李俊億 500 96.04.19
中華民國刑事偵防協會 300,000 96.05.30
郭守明 1,600 96.05.31
林俊彥 5,000 96.08.02
林茂雄 5,000 96.08.15
王勝盟 1,257 96.08.20
楊秋和 1,032 96.08.20
王勝盟 1,600 96.08.30
李俊億 2,200 96.09.07
黃女恩 2,200 96.09.07
蕭開平 9,600 96.10.31
李俊億 1,000 96.11.07
中華民國刑事偵防協會 200,000 96.11.15
李俊億 2,000 96.11.23
郭守明 5,000 96.11.23
程曉桂 1,000 96.11.23
蕭開平 1,000 96.11.23
楊秋和 1,000 96.11.23
百舜商行 3,000 96.11.30
柳如宗 2,200 96.12.21
謝松善 2,200 96.12.21
許敏能 2,200 96.12.21

65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會 訊

本會 96 年度大事紀
96.03.15 舉辦「如何做好專家證言」研習會
96.03.27~28 舉辦「金屬物件磨滅號碼重現技術」研習會(第一梯次)
96.04.10~11 舉辦「金屬物件磨滅號碼重現技術」研習會(第二梯次)
96.04.17~18 舉辦「金屬物件磨滅號碼重現技術」研習會(第三梯次)
96.05.21~22 舉辦「事故現場痕跡鑑識與採證」研習會
96.05.31~06.01 舉辦「微量證物」研習會
95.05 出版第五期會刊
96.06.7~06.19 協辦「李昌鈺博士物證科學講座」
96.06.29 舉辦「毒品查緝與鑑定」研習會
96.07.19 舉辦「數位鑑識工作」研習會
96.07.27 舉辦「印刷材料與印刷品鑑定」研習會
96.08.01~08.03 舉辦「血跡噴濺痕重建」研習會
96.08.16~08.17 舉辦「監視錄影系統介紹與影像處理」研習會
96.08.29 舉辦「吸水性檢體指紋採驗」研習會
96.09.07 舉辦「刑事 DNA 鑑定」研習會
96.09 舉辦生物鑑定類能力試驗
96.10.31 舉辦「法醫解剖鑑定與交通事故」研習會
96.11.09 協辦「2007 年通聯紀錄分析技術研討會」
96.11.19~11.20 協辦「2007 年李昌鈺博士第二次物證科學講座」
協辦「財團法人李昌鈺博士物證科學教育基金會開幕典禮
96.11.22
暨 2007 年國際物証科學教育研討會」

96.11.23 召開 96 年度會員大會

96.11.23 舉辦「2007 年鑑識科學研討會」

96.12.21 舉辦「 現場處理及重建」研習會

66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會 訊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第三屆組織
理 事 長: 林茂雄
第一副理事長: 方中民
第二副理事長: 程曉桂
第三副理事長: 李俊億
第四副理事長: 柳 煌
第五副理事長: 張維敦
常 務 監 事: 徐健民
監 事: 楊秋和、姜雲生、閻鎖琳、石台平、郭宗禮、徐榮發
常 務 理 事: 孟憲輝、蕭開平、謝松善
理 事: 侯友宜、劉瑞厚、林棟樑、葉家瑜、彭莉娟、許敏能、林故廷、
柳如宗、蔡佩潔、林俊彥、廖宗宏、李承龍、廖哲賢
秘 書 處: 秘書長:王勝盟 副秘書長:溫哲彥、黃女恩、蒲長恩
會 計:呂敏禎 總 務:邢攸芬
認 證 委 員 會:李俊億、林棟樑、程曉桂、徐榮發、彭莉娟、柳煌、謝松善、李承龍
學 術 委 員 會:方中民、楊秋和、張維敦、蒲長恩、黃女恩、葉家瑜、許敏能
會刊編輯委員會:孟憲輝、徐健民、溫哲彥、蔡佩潔
期刊編輯委員會:蕭開平、閻鎖琳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各委員會職掌
一、認 證 委 員 會:推動鑑識科學認證制度
二、學 術 委 員 會:舉辦鑑識科學學術研討會與研習會
三、會刊編輯委員會:發行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
四、期刊編輯委員會:發行期刊

會員人事動態
1.王秘書長勝盟兼任中央警察大學科學實驗室主任。
2.中央警察大學消防學系吳副教授貫遠兼任電子計算機中心主任。

*本次所載會員人事動態,囿於資料來源,若有遺漏,懇請多加包涵。為使會員動態更
加完盡,各位會員若有人事異動,請將「會員資料異動更正表」(附錄於后)傳真至本
會或上本會網站(http://tafs.cid.cpu.edu.tw)下載檔案後回傳至本會電子信箱
(tafs@mail.cpu.edu.tw)。

67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會 訊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第三屆榮譽理事長

1. 謝銀黨:中央警察大學校長
2. 駱宜安:中央警察大學副校長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第三屆顧問

1. 葉盛茂:法務部調查局局長
2. 劉令祺:司法院刑事廳廳長
3. 黃茂穗:刑事警察局局長
4. 王崇儀:法務部法醫研究所所長
5. 李昌鈺:美國康乃狄克州首席科技顧問
6. 凌永健: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
7. 鄧學仁:中央警察大學法律系教授
8. 施俊堯:台灣高等法院法官
9. 張熙懷:台灣地方法院檢察署主任檢察官
10. 戚偉明:台中榮總醫學檢驗部生化科主任
11. 周念陵:財團法人全國認證基金會副執行長、兼任中華民國實驗室認證
體系(CNLA)秘書處處長

68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會 訊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章程
中華民國九十一年九月十四日訂立
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十一月十九日會員大會 第一次修訂通過
中華民國九十四年十月十四日會員大會 第二次修訂通過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十一月十日會員大會 第三次修訂通過

第一章 總 則
第 一 條 為推廣鑑識科學知識,提昇鑑識科學水準,確保司法審判品質,特成立中
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以下簡稱本會)。
第 二 條 本會為依法成立,非以營利為目的之社會團體。
第 三 條 本會以全國行政區域為組織區域。
第 四 條 本會會址設於主管機關所在地區,並得報經主管機關核准設立分支機構。
前項分支機構組織簡則,由理事會擬訂,報請主管機關核准後行之。
會址及分支機構之地址於設置及變更時,應報請主管機關核備。
第 五 條 本會之任務如下:
一、推動鑑識科學認證制度。
二、舉辦鑑識科學學術研討會及研習會。
三、促進國內外鑑識科學學術交流。
四、發行鑑識科學學術期刊。
五、研發鑑識科學專業技術。
六、提供鑑識科學專業諮詢。
七、其他與章程所訂宗旨及任務相關事項。
第 六 條 本會之主管機關為內政部,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為法務部及內政部警政署。
第二章 會 員
第 七 條 本會會員入會申請資格如下:
一、基本會員:年滿二十歲,大專以上畢業,從事司法偵審、證物鑑識與
其相關研究之人員。
二、學生會員:在國內外大學或獨立學院從事鑑識科學研究之研究生,或
就讀與鑑識科學相關之科系或對鑑識科學應用有興趣之學生。
三、團體會員:凡贊同本會宗旨之公私立機構或團體,經本會審核通過者,
得為本會團體會員。
會員入會時應填具入會申請書,經理事會審核通過後,依章程規定繳納入
會費及常年會費。
團體會員應推派代表一人,以行使會員權利。
第 八 條 本會會員有下列權利:
一、於會員大會中有表決權、選舉權、被選舉權與罷免權。
二、免費閱覽本會文書刊物。
三、享有本會舉辦各項活動之優惠權利。
四、享有團體標章使用權,本會會員欲將本會團體標章(會徽)標示於相
關物品或文書上或其他用途時,應經過理監事會議同意後,享有團體
標章使用權。
但學生會員及團體會員無前項第一款之權利。

69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會 訊

第 九 條
本會會員有遵守本會章程、決議及繳納會費之義務。
連續兩年未依照章程規定繳納會費者,視為自動退會。
第 十 條 會員有違反法令、章程或不遵守會員大會決議時,得經理事會決議,予以
警告或停權處分,其危害團體情節重大者,得經會員大會決議予以除名。
第 十一 條 會員喪失會員資格或經會員大會決議除名者,即為出會。不得享有本會章
程第八條之權利,如違反團體標章之使用規定者,本會得依據商標法第六
十三條請求損害賠償。
第 十二 條 會員得以書面敘明理由向本會聲明退會。
第三章 組織及職權
第 十三 條 本會以會員大會為最高權力機構,但在會員大會閉會期間,由理事會代行
其職權。
會員人數超過三百人以上時,得分區比例選出會員代表,召開會員代表大
會,行使會員大會職權。
會員代表任期二年,其額數及選舉辦法由理事會擬訂,報請主管機關核備
後行之。
第 十四 條 會員大會之職權如下:
一、訂定與修改章程。
二、選舉及罷免理事、監事。
三、議決入會費、常年會費、事業費及會員捐款之數額及方式。
四、議決年度工作計畫、報告及預算、決算。
五、議決會員(會員代表)之除名處分。
六、議決財產之處分。
七、議決本會之解散。
八、議決與會員權利義務有關之其他重大事項。
前項第八款重大事項之範圍由理事會定之。
第 十五 條 本會置理事二十一人,監事七人,由會員 (會員代表) 選舉之,分別成立理
事會、監事會。
選舉前項理事、監事,依計票情形得同時選出候補理事七人,候補監事二
人,遇理事、監事出缺時,分別依序遞補之。
本屆理事會得提出下屆理事、監事候選人參考名單。
理事、監事得採用通訊選舉,但不得連續辦理。通訊選舉辦法由理事會通
過報請主管機關核備後行之。
第 十六 條 理事會之職權如下:
一、審定會員(會員代表)之資格。
二、選舉及罷免常務理事、理事長。
三、議決理事、常務理事及理事長之辭職。
四、聘免工作人員。
五、擬訂年度工作計畫、報告及預算與決算。
六、執行會員大會決議案。
七、執行監事會移(交)付辦理事項。
八、其他應執行事項。
第 十七 條 理事會置常務理事七人,由理事互選之,並由理事就常務理事中選舉理事
長一人、第一副理事長及第三副理事長各一人。
前項理事長選舉中選舉得票數最高者為理事長;副理事長選舉中,得票數

70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會 訊

最高者為第一副理事長,第二高票者為第三副理事長。
第二副理事長、第四副理事長及第五副理事長由理事長從會員中指定ㄧ人
擔任。
理事長對內綜理督導會務,對外代表本會,並擔任會員大會、理事
會、常務理事會主席。
理事長因事不能執行職務時,由第一副理事長代理之,第一副理事
長不能代理時,由第二副理事長代理之,依此類推,若無副理事長
代理時,由常務理事互推一人代理之。
理事長、副理事長、常務理事出缺時,應於一個月內補選之。
第 十八 條 常務理事會之職權如下:
一、處理日常事務或臨時、急迫之案件。
二、執行會員大會及理事會之決議案。
三、召集理事會議。
第 十九 條 監事會之職權如下:
一、監察理事會工作之執行。
二、審核年度決算。
三、選舉及罷免常務監事。
四、議決監事及常務監事之辭職。
五、其他應監察事項。
第 二十 條 監事會置常務監事一人,由監事互選之,監察日常會務,並擔任監事會議
召集人及主席。
常務監事因事不能執行職務時,應指定監事一人代理之,未指定或不能指
定時,由監事互推一人代理之。
監事會主席 (常務監事) 出缺時,應於一個月內補選之。
第二十一 條 理事、監事均為無給職,任期兩年,連選得連任。理事長之連任以一次為
限。
第二十二條 理事、監事有下列情事之一者,應即解任:
一、喪失會員 (會員代表) 資格者。
二、因故辭職經理事會或監事會決議通過者。
三、被罷免或撤免者。
四、受停權處分期間逾任期二分之一者。
第二十三條 本會置秘書長一人,副祕書長及庶務人員數名,承理事長之命處理本會事
務。
前項秘書長、副秘書長及庶務人員,由理事長提名經理事會通過後聘免之,
並報請主管機關備查。但秘書長之解聘應先報主管機關核備。
第一項工作人員不得由選任之職員擔任,工作人員權責及分層負責事項由
理事會另定之。
第二十四條 本會得設各種委員會、小組或其他內部作業組織,以利各專業學術之推展。
其組織簡則經理事會通過後施行,修改時亦同。
第二十五條 本會得由理事會聘請榮譽理事長、榮譽理事、顧問各若干人,其聘期與當
屆理事、監事之任期同。
第四章 會 議
第二十六條 會員大會分定期會議與臨時會議二種,由理事長召集,召集時除緊急事故
之臨時會議外應於十五日前以書面通知之。

71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會 訊

定期會議每年召開一次,臨時會議於理事會認為必要,或經會員(會員代表)
五分之一以上之連署請求,或監事會函請召集時召開之。
本會辦理法人登記後,臨時會議經會員(會員代表)十分之一以上之連署
請求召開之。
第二十七條 會員(會員代表)不能親自出席會員大會時,得以書面委託其他會員(會員代
表)代理,每一會員(會員代表)以代理一人為限。
第二十八條 會員(會員代表)大會之決議,以會員(會員代表)過半數之出席,出席人數較
多數之同意行之。但章程之訂定與修改、會員(會員代表)之除名、理事及監
事之罷免、財產之處分、本會之解散及其他與會員權利義務有關之重大事
項應有出席人數三分之二以上同意。
本會辦理法人登記後,章程之修改以出席人數四分之三以上之同意或全體
會員三分之二以上書面之同意行之。本會之解散,得隨時以全體會員三分
之二以上之同意解散之。
第二十九條 理事會、監事會至少每六個月各舉行會議一次,必要時得召開聯席會議或
臨時會議。
前項會議召集時除臨時會議外,應於七日前以書面通知,會議之決議,各
以理事、監事過半數之出席,出席人數較多數之同意行之。
常務理事會至少每三個月舉行會議一次,必要時得召開臨時會議,並請常
務監事列席。
第 三十 條 理事(常務理事)應出席理事(常務理事)會議,監事應出席監事會議,不得委
託出席 ; 理事(常務理事)、監事連續二次無故缺席理事會(常務理事會)、
監事會者,視同辭職。
第五章 經費及會計
第三十一條 本會經費來源如下:
一、入會費:基本會員新台幣壹仟元,學生會員新台幣貳佰元,團體會員
新台幣壹萬元,於會員入會時繳納。
二、常年會費:基本會員新台幣壹仟元,學生會員新台幣貳佰元,團體會
員新台幣壹萬元。團體會員每增繳常年會費二萬元可增派
第七條之團體代表一名,但至多以五名代表為限。
三、事業費。
四、會員捐款。
五、委託收益。
六、基金及其孳息。
七、相關單位或機關團體捐款。
八、其他收入。
第三十二條 本會會計年度以曆年為準,自每年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第三十三條 本會每年於會計年度開始前二個月,由理事會編造年度工作計畫、收支預
算表、員工待遇表,提會員大會通過(會員大會因故未能如期召開者,先提
理監事聯席會議通過),於會計年度開始前報主管機關核備。並於會計年度
終了後二個月內由理事會編造年度工作報告、收支決算表、現金出納表、
資產負債表、財務目錄及基金收支表,送監事會審核後,造具審核意見書
送還理事會,提會員大會通過,於三月底前報主管機關核備(會員大會未能
如期召開者,先報主管機關。)

72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會 訊

第三十四條 本會解散後,剩餘財產歸屬所在地之地方自治團體或主管機關指定之機關
團體所有。
第六章 附 則
第三十五條 本章程未規定事項,悉依有關法令規定辦理。
第三十六條 本章程經會員大會通過,報經主管機關核備後施行,修正時亦同。
第三十七條 本章程經本會九十一年九月十四日第一屆第一次會員大會通過,並報經內
政部九十一年十月二十二日台內社字第 0910033373 號函准予備查。

73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會 訊

入會辦法
申請資格 1.基本會員:年滿二十歲,大專以上畢業,從事司法偵審、證物鑑識與
其相關研究之人員。

2.學生會員:在國內外大學或獨立學院從事鑑識科學研究之研究生,或
就讀與鑑識科學相關之科系或對鑑識科學應用有興趣之學生。(附學生
證影本)

3.團體會員:凡贊同本會宗旨之公私立機構或團體,經本會審核通過者,
得為本會團體會員,團體會員應推派代表一人,以行使會員權利。
申請辦法
1.請上學會網站(http://tafs.cid.cpu.edu.tw)填妥入會申請書以電子郵件
傳送至tafs@mail.cpu.edu.tw 或

2.影印申請書填妥後,郵寄至 33304 桃園縣龜山鄉大崗村樹人路 56 號科


學館 301 室「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

入會費:
  基本會員新台幣壹仟元
  學生會員新台幣貳佰元
  團體會員新台幣壹萬元
常年會費:
  基本會員新台幣壹仟元
  學生會員新台幣貳佰元
  團體會員新台幣壹萬元

審核 入會須經理事會議審核通過後,依章程規定繳納入會費及常年會費。

*會員資料(服務機關、職稱、聯絡方式等)若有異動,請上學會網站填表通知本會
更正。

74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會 訊

研習會訊息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 2008 年研習會(預定)

項 目 預定日期

鑑識科學實驗室認證研習會 3 月 28 日

資安鑑定研習會 4 月 29 日

4 月 10~11.17~18.
金屬物件磨滅號碼重現技術研習會
24~25 日

安全文件防偽設計與鑑識研習會 5月

鑑識科學報告撰寫研習會 5月

DNA 鑑定研習會 6月

影像處理與鑑定實務研習會 7月

毒品查緝與鑑定研習會 7月

血跡噴濺痕重建研習會 8月

指紋採證技術與處理研習會 8月

法醫鑑定與交互詰問研習會 9月

現場處理及重建研習會 9月

交通事故原因調查研習會 10 月

交通事故現場處理研習會 10 月

75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會 訊

研討會訊息

2008 年鑑識科學研討會暨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年會
一、日期:97 年 11 月 7 日(星期五)
二、地點:中央警察大學推廣教育訓練中心
33304 桃園縣龜山鄉大崗村樹人路 56 號
三、主辦單位:
中央警察大學鑑識科學學系
中央警察大學科學實驗室
中央警察大學偵查與鑑識科學研究中心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
四、協辦單位:
中華民國刑事偵防協會
財團法人李昌鈺博士物證科學教育基金會

五、研討會主題:
(ㄧ)特別演講:邀請實務界或學術界知名學者蒞臨演講。
(二) 1、生物鑑識:毛髮、血液、體液與組織鑑識。
2、化學鑑識:管制藥品鑑識、毒物鑑識、微量證物鑑識。
3、物理鑑識:槍彈鑑識、筆跡與文書鑑定、指紋鑑識、痕跡與印痕鑑識
影、音與電腦分析鑑定。
4、現場勘查、車禍調查。
(三)其他與鑑識科學相關之議題:如鑑識科學實驗室之認證等。
六、研討會訊息說明:
2008 年研討會將於 11 月 7 日(星期五)假桃園縣龜山鄉中央警察大學舉辦。
研討會名稱訂定為〝2008 年鑑識科學研討會〞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 97 年度會員
大會亦將於當天召開並進行第四屆理監事改選。
主辦單位誠摯邀請各實務單位及學界參與,針對所公佈之研討會主題,踴躍投
寄論文摘要,截止日期為 2008 年 7 月 31 日。為鼓勵青年鑑識人才踴躍發表研究論
文,謹訂於本研討會中,設立「傑出青年研究論文獎」,審查辦法請參閱第十二項
說明。
研討會進行以口頭發表論文為主,會議語言為中文,主辦單位將組成論文審查
委員會,依限期內所收到之論文摘要內容與類別從優擇選。
七、投稿方式:
(一)論文摘要 500 字左右;內容包括題目、研究目的或擬解決的問題、研究方法
(問題解決方式) 、結果,相關訊息請至本會網址 http://tafs.cid.cpu.edu.tw/參考。
(二)為了解作者發表之所需,另備有論文作者發表資料調查表,請與論文摘要一
倂寄至如下E-mail地址:(tafs@mail.cpu.edu.tw 楊秋和教授收)。
(三)主辦單位收到摘要投稿後將隨即以電子郵件回覆告知。

76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第六期 會 訊

八、論文審查結果之通知:
主辦單位將於 2008 年 8 月 15 日前,以電子郵件通知通訊作者。
九、通過論文審查作者請於 2008 年 9 月 15 日前繳交論文全文,全文格式請參考本會網
址上之樣本 http://tafs.cid.cpu.edu.tw/。
十、口頭發表論文:
(一)內容:
1、報告內容須與投稿摘要內容一致。
2、內文報告之前須先向聽眾提述所發表論文之性質與目的。
3、結果之報告須有充分時間之分配,並須以簡單明瞭方式敘述研究結果之內容
與意義。
4、內容報告之末,須歸納出研究發現或結果之精簡結論。
(二)時間:每篇論文發表時間為 20 分鐘,含 5 分鐘之討論時間。論文發表時間之管
控與調整由場次主持人執行。
(三)設備:論文發表場地備有液晶投影機、手提電腦、雷射光筆、麥克風、螢幕等
標準配備。
十一、壁報發表論文:
(一)內容:
1、妥適的論文標題:提綱挈領地表達論文內容與所得結論。
2、所採用的研究方法:明確敘述實驗方法(或辦案方式)及結果是如何歸納得到。
3、精簡式的討論:扼要敘明研究結果所蘊含之意義。
4、論文作者請派一員於當日(時段)在場供參閱者之詢問討論。
(二)製備方面:論文作者可自行選擇圖、表、內文、照片等資料之展出型式。
(三)壁報貼示:研討會會場提供每篇論文長 2 米寬一米的位置及膠帶供張貼。

十二、「傑出青年研究論文獎」審查辦法
(ㄧ)審查資格:
1、填寫「傑出青年研究論文獎」申請書;
2、年齡須為 35 歲以下,或為在學學生;
3、共同作者請推派一人申請,該代表須具備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員資格;
(二)審查規範:
1、初選:每一組之論文投稿篇數須大於十篇,若篇數不足十篇,則 不予以審核;
2、複選:於每組篩選出符合審查資格之競爭者,每組競爭者論文須大於五篇,
若篇數不足五篇,則不予以審核;
3、每組之文章分別由兩位審查委員審核評分,評分結果再由「傑出青年研究論
文獎」審查委員會遴選得獎人。

十三、聯絡方式:
(一)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呂敏禎、邢攸芬助理 電話:03-3286136
警用:733-4269 E-mail:tafs@mail.cpu.edu.tw
(二)鑑識科學學系:呂貞憬助教 電話:03-3285187
警用:733-4261 E-mail:lj2000@mail.cpu.edu.tw
(三)科學實驗室:黃麗虹助教 電話:03-3281823
警用:733-4232 E-mail:iris6788@mail.cpu.edu.tw

77
中華民國鑑識科學學會會刊稿約
ㄧ、本會刊以刊載與鑑識科學相關之專題、新知、案例與活動之文章或報導為主旨,並
作為會員經驗交流之園地,歡迎各界踴躍投稿。
二、本會刊目前ㄧ年ㄧ期,於每年三月出版。
三、來稿字數以三千字為原則,稿件請註明任職機構、職稱、通訊地址、電子郵件信箱
和聯絡電話。
四、來稿請以 Microsoft Word 格式繕打編排,以電子郵件傳送至本會電子信箱
(tafs@mail.cpu.edu.tw)或本會會刊編輯委員會(una032@mail.cpu.edu.tw),並請
於電子郵件主旨註明為投稿本會會刊稿件。
五、稿件ㄧ經刊登,專業性或論述性文章每千字致稿酬新台幣 750 元,原創專業圖表依
所佔版面估算字數,非原創或新聞性圖表每幅致稿酬新台幣 50 元,新聞性文字每
千字致稿酬 500 元。
六、每期會刊內容將上載至本會網站(http://tafs.cid.cpu.edu.tw)開放閱覽,如有異議,
請先聲明。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