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

com


模具工业》2
006年 第 3
2卷 第 1期  6
9 

拉伸类模具的表面拉伤问题及其防止措施 
彭智虎  ,唐丽文 。
 

1.长沙特耐金属材料科技有限公 司,湖南 长沙 41
001
1; 
2.重庆工学院,重庆 40
005
0) 

摘要 :分析 了工件成形过程 中表面拉伤问题及其产生的原 因,并对其解决方法进行 了讨论,重点介绍 了


 
表面处理,特别是热扩散法碳化物覆层处理(以下简称 1D覆层处理)
技术在拉伸类模具上的应用。
 
关键词:
拉伸模;
成形模 ;
拉伤;
TD覆层处理 
中图分类号 :
TG1
7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1
001—21
68(
20o6)
O1~0
069—0
4 

Sur
face
 Scrat
ch Probl
em of Drawi
ng Di
es and Tr
eat
ment
 M eas
ure
s 
PE  Zhi
-hu ,
  ANG Li
-wen 

1.Chan
gsha
 To
pwel

wea
r Met
al Mat
eri
al Sci
enc
e Co.
,Lt
d,Cha
ngsh
a,Hun
an 41
0011
  Chi
na;
 
2.Ch
0ngqi
ng I
nsit
tut
e of
 Tec
hno
logy,Ch
ong
qing
 40
005
0,Ch
ina)
 

Abst
ract:1
[11
e r
eas
on of
 sur
face scr
atch dur
ing t
he f
ormi
ng pr
ocess of
 workpi
ece was anal
yzed and 
h e sol
t ut
ion was di
scussed. The appl
icat
ion of surf
ace t
reat
ment
 technol
ogy, i
n part
icul
ar t
her
mal
 
di
ff
usi
on met
hod
 car
bid
e c
ove
rin
g t
reat
m en
t(TD c
ove
ring t
rea
tme
nt 
for
 sho
rt)i
n dr
awi
ng di
es was
 

ntroduced i
n det
an.
 
Key words: dr
awi
ng di
e:formi
ng di
e;scr
atch;11
) covet
ing t
reat
m ent
 

1引 言  常生产。在成形工作压力比较大或在奥氏体不锈钢 
拉仲、弯曲、翻边、薄板辊压成形等模具,其共  类材料拉仲成形时,拉伤现象表现得尤为严重。下 
同特点是工件在成形过程中,模具与被加工材料的  面结合多年的科研和实践经验,就此问题进行分析,
 
接触表面要产生相对滑动。在成形过程中,工件和  并对其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
 
模具表面易产生拉伤,
也有称为拉毛、
划伤。拉伤的 
后果是影响产品的外观和产品的质量,无法进行正  2 拉伤的实质及解决措施 
工件成形过程中拉伤产生 的原因主要有以下 2
 
作者简介:彭智虎 (
196
5一),男,江西莲花人, 副研究员.主要从  种,
一是由于模具凸、
凹模表面的宏观机械凹凸不平 
事金属材料表面强化技术的应用研究, 地址 :
长沙市韶山北路 81
 
或被成形材料与模具凸、凹模表面之间夹杂其他硬 
号长勘院大楼 81 2室长沙特耐金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电话 :
 
13
974
852
840,电子信箱 :mhl
()
()
@vl
p.1
63.
c锄  质颗粒,
都会在工件表面或模具 凸、凹模表面形成机 
收稿日期: 20
05—03一(

9  械的磨损,解决方法是对模具凸、凹模表面进行仔细 

点,
因此每个切削循环共有 l
2个点,
加工 5
0条侧灯  线建模和数控加工程序生成的 自动化。实验证 明,
 
纹共需生成 6
00个点。
采用手工进行逐点编程,
则需  该程序能极大地提高侧灯纹的加工效率。
 
要l
 h左右,且容易出错 ,若采用此程序 自动生成,
  但该程序在多个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 
大概只需要 5
 S。
  要有以下 2点 :
 
由此可见,该程序对于侧灯纹加工效率的提高  (1
)对汽车车灯 曲面造型技术的要求相对较高,
 
非常显著。
  曲面之间不允许出现较大的空隙。
 
(2)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
有些加工循环临时坐标 
5 结束语  系的控制容易出错,导致铣 刀进刀和退刀路线与车 
基于汽车车灯侧灯纹加工 的基本 思路,利用  灯 曲面的相对位置不一致,从而影响数控an
T_程序 
UG/
ope
ngip二次开发语言,实现了侧灯纹的轨迹 曲 
f 的生 成。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70  《模 具 工业》2006年 第 3
2卷 第 1期 

研磨加工,并加强生产环境的管理 。另一种是由于  3 解决拉伤问题的一些方法 


工件表面与模具凸、凹模表面粘着磨损而形成的拉  解决模具及工件成形过程中的拉伤问题应依照 
伤 ,也是生产中最常 见的又不容 易解决 的一种状  减小粘着磨损的基本原则,通过改变接触副的性质 
况,以下详细分析粘着磨损的产生及减少粘着磨损  作为出发点。以下就构成此对接触副的 3方,
即被成 
的一些基本措施。
  形工件的原材料方面 、
工件与模具之间、
模具方面分 
工件成形时,模具凸、凹模与被加工材料表面  别予以分析。
 
相互接触并相对滑动,组成一对摩擦副。由于材料 
表面不可能是完全平整的,总存在可以测到的粗糙  3.
1 被成形工件的原材料方面 
度,所以真正的接触只发生在微观接触面上。分析  通过对原材料进行表面处理,如对原材料进行 
表明,微观真实接触面积只是名义上的几何接触面  磷化、喷塑或其他表面处理 ,
使被成形材料表面形成 
积的一个小部分,在此微观接触面产生很大的机械  一

层非金属膜层,
可以大大减轻或消除工件的拉伤,
 
应力,这些应力由于切向相对运动还会加强,以致  这种方法往往成本较高,并需要添加另外的生产设 
受到负荷作用的粗糙面 凸峰发生弹性或弹塑性变  备和增加生产工序,
尽管这种方法有时有些效果,
实 
形,这样摩擦副舣方表面的吸附层或反应层会遭到  际生产中应用却很少。
 
破坏,结果使暴露在表面 的原子键联结或多或少地 
得到加强,这种现象称为粘着作用 。当摩擦副发生  3.
2 工 件与 模具 之 间 
相对运动时,这种原子键又会相互脱开,原子键脱  在模具与成形材料之 间加一层 PVC之类的薄 
开并不一定都在原始微观接触处断开,而有可能在  膜,
有时也可以解决工件的拉伤问题。对于生产线,
 
摩擦副双方表面层附近断开,其结果是材料从摩擦  通过机构可以达到连续供给薄膜,而对于周期生产 
副的一方转移到摩擦副的另一方上去,这就是所谓  的冲压设备,每生产一件工件需加一张薄膜,
影响生 
的粘着磨损。实验证明,出现粘着磨损的摩擦副的  产效率,此方法一般成本也很高,还会产生大量废 
表面非常粗糙,并有拉伤,其程度与法向力、摩擦副  料,对于小批量的大型工件的生产采用此种方法是 
之间相对运动速度以及温度等负荷参数有关。当以  可取的。
 
上负荷参数超过 了临界值时,粘着磨损突然加剧,
  在一些成形 负荷很小的场合,有时通过添加润 
出现所谓胶合现象,极端情况摩擦副间的相对运动  滑油或加 EP(
极压)添加剂的润滑油就可以解决工 
停止,
出现咬死现象。由上分析可见,
工件成形时表  件的拉伤问题。
 
面出现拉伤或咬死现象就是粘着磨损所引起的结 
果。
  3.
3 模具方面 
要减少粘着磨损 目前还缺乏统一的选择依据,
  通过改变模具凸、凹模材料或对模具凸、凹模进 
大多需要依靠经验知识来确定,以下是减少粘着磨  行表面处理,使被成形材料与凸、凹模这对接触副性 
损所采取的一些基本措施 :
  质发生改变。实践表明,这是解决拉伤问题经济而 

1)尽量减少接触副之间的负荷。包括机械与热  有效的方法,
也是 目前广泛采用的方法。
 
负荷。
  3.
3.1 模 具材 料 

2)避免采用金属配对副,
而采用陶瓷与陶瓷。
塑  若被加工的材料是钢铁材料,无论采用何种模 
料与塑料,塑料与金属,陶瓷与金属或塑料与陶瓷  具钢或铸铁,
在没有采用合适的表面处理情况下,
一 
配对副来代替。  般都很难解决工件的拉伤问题 。
 
(3
)当使用金属配x

,J
N 时。应优先采用体心立方  从模具凸、凹模材料入手解决工件的拉伤问题, 
或六方体结构的材料。避免采用面心立方结构的材  可以采用硬质合金,一般情况下,由这种材料制作的 
料。
  凸、凹模抗拉伤性能很高,存在的问题是材料成本 

4)采用非均质组织的材料。
  高,不易加工,对于较大型的模具,由于烧制大型硬 

5)采用润滑油膜使接触副隔开。
  质合金块较困难 ,
即使烧制成功,
加工过程中也有可 

6)采用有 口 (
极压)
添加剂的润滑油,
使接触副  能出现开裂,
成材率低 ,
有些几乎难以成形。此外硬 
表面上形成保护性的吸附层或反应层。
  质合金性脆,搬运 、安装使用过程中都要极其小心,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模具工业》2
006年 第 3
2卷 第 l期  71
 

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出现崩块或开裂而报废。另外,
  基体材料机械结合,在负荷较大的场合,
有时使用几 
由于硬质合金的组织结构是 由硬质的碳化钨颗粒  次镀层就会剥落,而镀层一旦剥落,其功效也就失 
和软的粘结相钴所组成,硬质碳化钨颗粒的耐磨抗  去。
 
咬合性能很高,而钴相由于硬度很低,耐磨性能较  化学热处理是将工件放入含某种或某几种化学 
差,使用过程中钴相会优先磨损,使凸、凹模表面形  元素的介质中加热保温,通过工件与介质的物理化 
成凹凸不平,如此生产出来的工件表面也会出现拉  学作用,将这种或这几种元素渗入工件表面,然后以 
痕,此时需对模具 凸、凹模表面进行研磨抛光后方  适当的方式冷却,从而改变 了工件表面的成分和组 
可进行再生产。对1
二奥氏体不锈钢工件.由于其面  织结构,
并赋予工件不同的物理、
化学和机械性能。
 
心立方结构也容易与钴相形成咬合而使工件的表  化学热处理的种类很多,
根据所渗元素不同分类为:
 
面出现 拉伤。
  各种渗碳 、
各种渗氮、
各种氮碳或碳氮共渗 、
渗硼、
渗 
采用合适的铜基合金也可解决工件的拉伤问  硫、渗铝、渗锌、渗其他各种金属等。以耐磨、减摩、 
题,但铜基合金一般硬度较低,易出现磨损超差,
在  抗拉伤为目的的化学热处理 目前常用的是 :
渗碳、渗 
大批量生产的情况下,
这种材料的性价比较低。
  氮、渗硼、渗硫几种。 
对于较大型的模具,如汽 车覆盖件的成形模  采用合适的模具材料辅以渗氮、渗硼等化学热 
具,大量采用了合金铸铁,铸铁只能减轻工件的拉  处理往往具 有较 常规钢制模具高得多的抗 拉伤性 
伤,无法消除拉伤问题,要彻底解决拉伤问题需辅  能。在缺乏其他表面处理工艺方法的情况下,这不 
以渗氮,镀硬铬等表面处理。但如此制作的模具往  适为一种较好的选择,也是较常用的方法。就渗氮 
往寿命比较短,在使用一段u


j-I


-]
后,如出现拉伤,又  处理而言,渗氮的化合物层具有很高的抗拉伤性能,
 
需修模并重新进行表面处理。
  但 由于其硬化效果有限 (
一般 l
 20
0Hv以下 )
,且化 
在模具材料方面,也有采用陶瓷制作模具 凸、
  合物层较薄 (1
0 V

m左右)
,其耐磨性有限,而化合物 
凹模 并成功解决 工件拉伤 问题 的报道。 由于其性  层一旦磨损,
拉伤 又会出现,
所以在大批量生产过程 
脆,成本高,不可能大批量推广应用。   中渗氮处理往往还无法满足生产要求。就渗硼工艺 
对 于生产批量很小而形状简单的大型拉伸类  而言,其硬化层硬度可达 1
 80
0 HV,耐磨性较高,但 
模具,也有采用橡胶等高分子类材料制作模具凸、
  依据经验,渗硼质量的稳定性和渗硼工件变形较大 
凹模的报道,此类模具不会拉伤工件表面,但实际  以及渗硼层抗拉伤性能较差是制约该技术在成形类 
席用很 少。
  模具上应用的几个重要因素。渗硫技术具有较高的 
3.3.
2 模 具表 面处 理  减牵 陛能,
在一些场合也取得 了较好的效果,但对于 
通过对模具进行表面处理特别是对模具凸、凹  负荷较大的成形类模具,效果有限。 
模进行表面超硬化处理是解决工件表面拉伤 问题  表面超硬化处理是指化学气相沉积 (L、
,D)
、物 
经济而有效的方法。表面处理方法有多种,比较常  理气相沉积(
Ev'
D)、
物理化学气相沉积(
PVD)
、"]


-J覆 
用的有 :
镀层方面有镀硬铬、化学镀镍磷、
刷镀特种  层处理。这几种表面处理的共同特点是都可以在工 
合金等 ;化学热处理方面有各类渗氮、渗硼 、渗硫  件表面形成 2
 00
0 HV以上的硬化层,并具有极高的 
等;
表面超硬化处理方面有化学气相沉积 (
CVD)
、物  耐磨抗 咬合等 性 能。 实践证 明,化学 气相 沉积 
理气相沉积 (
VVD)
、物理化学气相沉积(
PvD)、

ID覆  (
O/D)
、"I
D覆层处理技术是 目前解决工件拉伤效果 
层 处理。
  最好的方法。而经物理气相沉积 (PVD)和物理化学 
电镀、化学镀 、刷镀是通过 电化学或化学反应  气相沉积 (PCVD)的工件,虽然其表面硬度也可达到 
的方法,在工件表面形成合金镀层,工艺不同。合金  2
 00
0-3
 00
0 HV,甚至更高,表面硬化层也具有极高 
镀层性能各异。就耐磨抗咬合用途 ,目前应用较多  的耐磨、抗拉伤性能,但由于其膜基结合力较 C
YD 
的是镀硬铬 、
化学镀镍磷 、
刷镀镍钨合金等。对于成  和 TD覆层处理差距较大,往往在使用过程中过 甲
j 
形负荷较轻或大型模具采用这些方法有时可 以取  脱落,
发挥不出表面超硬化层的性能特点,因此这两 
得一定的效果。这类表面处理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  种方法除在载荷较小的情况下有可能具有效果J
'l
、,
 
由于表面硬化层的硬度,

ll ̄
f较低 ,容易出现磨损,
,   一

般的成形类模具很难有满意的效果。
 
而镀层一旦磨损,
拉伤又会出现。另一方面, 镀层与  化学气相沉积 (
CVD)的碳化钛 (
下转第7
3页)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模具工业)2O
O6年 第 3
2卷第 1期 

举办上海国际汽车展 的资源 .向汽车零部件用户宣传模具企业。在沪宁、沪杭高速公路上的广告也 即将发 


布。同时,展览会也建立了 自己的网站,网址是 :
Ⅷ .
did
∞  d
c}  .
o  欢迎大家浏 览。
 
为了提高展览会水平,展览会期间将举 办各种配套活动.中国模协技术委损 会将继续开展对参展模具进 
行评定、对参展模具及 设备 、
工 具、材料 、软件等展品进行评述的活动 。中国模协还将 主办 “
第 十一届中国国 
际模展先进模具技术研讨会”。该研讨会着重 实用技术,由中国模协技术委员会具体承办。本届展览会还首 
次开展评定优秀模具制造设备工具供应商、优秀横具设计制造软件供应商、优秀模具材料供应商活动。同 
时,中国模协第五届理 事会第三 次会议也将在模展期间召开。中国模协标准件委 员会 、
中国模协技术委员会 
将在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模展期间举办年会。  
预备会上.中国模协和上海市国际展览有限公 司的有关负责同志就展 览会模具企 业的摊位等具体 问题 
和各地 方模协负责同志进行 了协商.达成了共识。大家表示对办好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模展充满信心。  

周朝海 报道 )
 


上接 第 71页)(
 c)或碳氮化钛 (
  )之类 的材  本 、美国等都 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国 内 7
0年代即 已 
料、
具有极高的硬度(3
 000I
-I
V以上)
,加上其 膜基结  开始研究该技术.到 目前 已有数十家单位对该技术 
合力很高,具有比一般模具材 料或经其他表面处理  进行过研究。通过十余年的科研和实践.已使该技 
后高得多的耐磨 、抗拉份 陛能。能够数倍至几十倍  术达到长期稳定生产的要求. 并 已成功应用到汽车、  
地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 。其缺点是处理温度高.工  家 电、五余 制管、冶金等行业 的拉伸 、
弯曲、翻边 、
辊 
件变形大.上件 CVD处理完以后.需另外重新加热  压成形、冷镦 、粉末冶金等类模具上,取得 了极优的 
淬火。而表面沉积层在 空气 中于 4
00~5
00℃以上的  使用效果。
 
温度下加热会氧化.因此后续工序要求严格 ,稍有  综上所述,
解决工件 及模具 凸、
凹模表面拉伤问 
不慎,表面硬化层就 会遭 受破坏 .严藿制约了其在  题的方法很多,
对于具体的个案, 应根据工件和载荷 
钢模上 的应甩,而 主要应用于硬质合金等无相变 的  大小 、
生产批量 、
被 加工材料的种类等情况选择相 应 
材料。此外.CVD处理过程 中的排放物对环境污染  的方法。在所有解 决拉 伤问题的方法 中,以采用硬 
较大。
  质合金为模 具材料和对模具 凸、凹模表面进行化学 
"I
D覆层处理 国内又名熔 盐渗金属、渗钒 等。其  气相沉积(CVD)、
TD覆层 处理 为最好。其 中又以 "

D 
原理 是通过热扩 散作用 于工 件表面形 成一层数微  覆层处理性价 比最高 。 
米至数十微米的碳化钒覆层。"
ID覆层处理的主要特 
点足 :
①覆层硬度高.硬度可达 30
00I
-I
V左右 .
具有  4 结束语 
极高的耐磨、抗拉伤、耐蚀等性能 ;②由于是通过扩  工件拉伤 问题是粘着磨损的结果,解决工件拉 
散形成的,所 以覆 层与基体具有冶金结合,这一点  伤问题的方法较多,应根据具体情况予以选择。一 
刘在成形类模具 上的应用极 其重要 ;
③ID覆层处理  般情况 下.采用硬质合金为模具材料,对模具凸、凹 
后可以直接进行淬火 .这 一点特 别适 合于各类模具  模表面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和 TD覆层处理足解决工件 
钢材 ;
④m 覆层处理可 以重复进行 。大量的实践证  及模具凸、 凹模表面拉伤问题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
 
明。在成形类 模具上 采用该 技术具 有其他表面处理 
无法比拟 的使用效果,在一些场合具有 比硬质合金  参考文献 :
 
更好的效果。由于 71
3覆层处理技 术的设备相对而  【
1】 [
德】哈比希 K 
H 材料的磨损与硬度[
M1  北京 
言比较 简单,成本较低.无公 害,目前该技术在 日  机械工业 出版社.198
7 

欢 迎 订 阅  凡未在邮局订阅到20
06年度 (
模具I业>的读者,可直接汇款到编辑部订阅。(
模具工 
 ̄)

2oo6年定价为每本 8元, 全年 96元。另( 模具 工业》现存有少量合订 本, 1
997年每本 8 o元,199
8年每 
本8 5元.1 9
99年每本 90元,2000年每 本 1
00元,200
1年每本 1 00元,20
02年每本 1 0
0元,20 0
3年每本 
10
0元。2 004年每本 110元.
2005年每本 1 1
0元,欢迎直接汇款到编辑 部订购。地址 : 广西桂林市展山路 
1号, 邮编 :5
410
04。
收款人 :(
模具 工业)编辑 部。电话: (07
73)
588
8420,
传真 :(
077
3)5
88837
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