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6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练习 1-1

7. 某人用步枪射击目标 5 次,Ai 表示“第 i 次射击击中目标” ( i = 1, 2,3, 4,5 ) ,Bi 表

示“5 次射击中击中目标 i 次” ( i = 0,1, 2,3, 4,5 ) 用文字叙述下列各事件,并指出各

对事件之间的关系.

5 5
(1) Ai 与 Bi
i =1 i =1

5
事件 Ai 表示第 1 次到第 5 次射击中,至少有 1 次击中目标;
i =1

5
事件 Bi 表示 5 次射击中,至少有 1 次击中目标;
i =1

5 5
关系: Ai = Bi .
i =1 i =1

5 5
(2) Ai 与 Bi
i=2 i=2

5
事件 Ai 表示第 2 次到第 5 次射击中,至少有 1 次击中目标;
i=2

5
事件 Bi 表示 5 次射击中,至少有 2 次击中目标;
i=2

5 5
关系: Ai  Bi .
i =2 i =2

2 5
(3) Ai 与 Ai
i =1 i =3

2
事件 Ai 表示第 1 次到第 2 次射击中,至少有 1 次击中目标;
i =1

5
事件 Ai 表示第 3 次到第 5 次射击中,至少有 1 次击中目标;
i =3

1
2 5
关系: Ai 与 Ai , 两事件相互独立.
i =1 i =3

2 5
(4) Bi 与 Bi
i =1 i =3

2
事件 Bi 表示 5 次射击中,击中目标 1 次或 2 次;
i =1

5
事件 Bi 表示 5 次射击中,击中目标 3 次、4 次或 5 次;
i =3

2 5
关系: Bi 与 Bi , 两事件互斥.
i =1 i =3

2 5
(5) Bi 与 Bi
i =0 i =3

2
事件 Bi 表示 5 次射击中,击中目标 0 次、1 次或 2 次;
i =0

5
事件 Bi 表示 5 次射击中,击中目标 3 次、4 次或 5 次;
i =3

2 5
关系: Bi 与 Bi , 两事件对立.
i =1 i =3

(6) A1 A2 A3 A4 A5 与 B3

事件 A1 A2 A3 A4 A5 表示第 1 次、第 4 次与第 5 次击中目标,第 2 次与第 3 次没有

击中目标;

事件 B3 表示 5 次射击中,击中目标 3 次;

关系: A1 A2 A3 A4 A5  B3

(7) A1 与 B5

事件 A1 表示第 1 次没有击中目标;

事件 B5 表示 5 次射击中,最多击中目标 4 次;

关系: A1  B5
2
5
(8) Ai 与 B5
i =1

5
事件 Ai 表示第 1 次到第 5 次射击中,至少 1 次没有击中目标;
i =1

事件 B5 表示 5 次射击中,最多击中目标 4 次;

5 5
关系: Ai = Bi .
i =1 i =1

练习 1-2

2. 考虑一家商场某日 5 位顾客购买洗衣机的类型(直筒或滚筒).

(1) 如果最多一位顾客购买滚筒洗衣机的概率为 0.087,那么至少两位顾客购买

滚筒洗衣机的概率是多大?

解: 依题意,相当于求“最多一位顾客购买洗衣机”的对立事件概率,即

1-0.087 =0.913

(2)设 P (5 位顾客全部购买滚筒洗衣机) = 0.0768,

P (5 位顾客全部购买直筒洗衣机) = 0.0102,

那么两类洗衣机都至少卖出一台的概率是多大?

解:依题意,可得

P(既不买滚筒洗衣机,也不买直筒洗衣机) = (1-0.087)X(1-0.0102)

所以,P(两类洗衣机都至少卖出一台) = 1-(1-0.087)X(1-0.0102)=0.913

6. 某国经济可能面临三个问题: A1 = "高膨胀",A2 = "高失业",A3 = "低增长" .

假设 P ( A1 ) =0.12,P ( A2 ) =0.07,P ( A3 ) =0.05,P ( A1  A2 ) =0.13,

3
P ( A1  A3 ) =0.14,P ( A2  A3 ) =0.10,P ( A1  A2  A3 ) =0.01.

求:(1)该国不出现高膨胀的概率

解: P ( A1 ) =1 − P ( A1 ) = 1 − 0.12 = 0.88

(2)该国同时面临高膨胀、高失业的概率

解: P ( A1 A2 ) =P ( A1 ) + P ( A2 ) − P ( A1  A2 ) = 0.12 + 0.07 − 0.13 = 0.06

(3)该国出现滞胀(即低增长且高膨胀)的概率

解: P ( A1 A3 ) =P ( A1 ) + P ( A3 ) − P ( A1  A3 ) = 0.12 + 0.05 − 0.14 = 0.03

(4)该国出现高膨胀、高失业但却高增长的概率

解: P ( A1  A2  A3 ) =P ( A1 A2 ) − P ( A1 A2 A3 ) = 0.06 − 0.01 = 0.05

(5)该国至少出现两个问题的概率

解:因为,P ( A2 A3 ) =P ( A2 ) + P ( A3 ) − P ( A2  A3 ) = 0.07 + 0.05 − 0.1 = 0.02 ,所以,

P ( A1 A2  A2 A3  A1 A3 )
=P ( A1 A2 ) + P ( A1 A3 ) + P ( A2 A3 ) − 3P ( A1 A2 A3 ) +P ( A1 A2 A3 )
= 0.06 + 0.03 + 0.02 − 2  0.01 = 0.09

(6)该国最多出现两个问题的概率

解: 1 − P ( A1 A2 A3 ) = 1 − 0.01 = 0.99

练习 1-3

4 一个班共有 30 名同学,其中有 6 名女生,假设他们到校先后次序的所有模式

都有同样的可能性。
(1)求男生均比女生先到校的概率;
(2)求班上李明和王菲

两位同学中,李明比王菲先到校的概率.

(1) 分析:由于每个同学到校的模式相同,所以这是 30 个同学的排队问题。

男生均比女生先到校,就是说,24 位男生先到后,6 位女生后到,它的取法

4
24 A 6 =24!
有 A 24 6
 6! 种 ;而 30 个同学到校的取法总共 A30
30 =30!种。

解: 记 A= “男生均比女生先到校”,其的概率为:

A2424 A66 24! 6! 24! 6! 24! 1


P ( A) = = = = = 24 .
A30 30
30! 30! 30  29   7 C30
1
(2) 分析: 班上李明和王菲两位同学谁先到,就是两类事件,它们的概率都是
2
解:李明和王菲两位同学谁先到,总共就两类事件{A,B},即, 事件 A=“李明
1
比王菲先到校” 和事件 B="王菲比李明先到校" ,所以, P ( A) = .
2

6 一辆飞机场的交通车载有 25 名乘客,途径 9 个站,每位乘客都等可能在 9 个

站中任意一站下车,交通车只在有乘客下车时才停车,求下列各事件的概率:

(1) 交通车在第 i 站停车;

(2) 交通车在第 i 站和第 j 站至少有一站停车;

(3) 交通车在第 i 站和第 j 站均停车;

(4) 在第 i 站有 3 人下车.

解:(1)(先考虑对立事件)
1 8
因为每位乘客不在第 i 站下车的概率为 1 − = ,所以 25 名乘客都不在第 i 站下
9 9
25
8
车的概率为   ,这等于交通车在第 i 站不停车的概率.
9
25
8
故, “交通车在第 i 站停车”的概率为: 1 −   .
9

(2)(先考虑对立事件)

因为, 事件 “交通车在第 i 站和第 j 站都不停车”,相当于,25 名乘客都不在第 i

25
7
站和第 j 站下车,它的概率为:  
9

5
25
7
所以,“交通车在第 i 站和第 j 站至少有一站停车” 的概率为 1 −  
9

(3) (先考虑对立事件)

记,事件 A= “交通车在第 i 站不停车”, 事件 B=“交通车在第 j 站不停车”,则

25 25
8 7
由(1)(2)可知: P ( A) = P ( B ) =   , P ( AB ) =   , 所以,
9 9

( )
P ( AB ) = P A  B = 1 − P ( A  B )
= 1 − P ( A ) − P ( B ) + P ( AB )
25 25
8 7
= 1− 2   +   ,
9 9

(4)记事件 A=“在第 i 站有 3 人下车”,依题意可知,


1
每位乘客在第 i 站下车的概率为 ,于是,由伯努利定理可得:
9
3 22
1 8
P ( A) = C     .
3
25
9 9

9 一串钥匙,共有 10 把,其中有 4 把能打开门,因开门者忘记哪些能打开门,

便逐把试开,求下列事件的概率

(1) 第 3 把钥匙能打开门;

(2) 第 3 把钥匙才打开门;

(3) 最多试 3 把钥匙就能打开门;

解:(1)“第 3 把钥匙能打开门”,说明这把钥匙是从“4 把能打开门钥匙”中的一

C41 9!
把钥匙,所以依题意,其概率为: P = .
10!

(2)“第 3 把钥匙才打开门”,说明前两把钥匙不能打开门,到第 3 把才能打开

门,故该事件有 A62C41 = 6  5  4 种取法,所以依题意,其概率为

6
A62C41 6  5  4 1
P= = = .
A103 10  9  8 6

(3)记事件 A=“最多试 3 把钥匙就能打开门”,

A63 6 5 4 1
由于对立事件“前 3 把钥匙都不能打开门”的概率为: P ( A ) = 3 = = .
A10 10  9  8 6

所以,所求概率为: P ( A) = 1 − P ( A ) = 1 −
1 5
= .
6 6

练习 1-4

1 一袋中装有 a 个黑球,b 个白球,先后两次从袋中各取一球(不放回).

(1) 已知第一次取出的是黑球,求第二次取出仍是黑球的概率;

(2) 已知第二次取出的是黑球,求第一次取出也是黑球的概率;

(3) 已知取出的两个球中有一个黑球,求另一个也是黑球的概率;

解:记, 事件 Ai = “第 i 次取到的是黑球” ( i = 1, 2 )
(1) 第一次取出黑球后,第二次再取球时,袋中就剩 a + b − 1 个球,其中有

a − 1 个黑球,所以第二次取到黑球的事件有 Ca1−1 = a − 1 种取法,故,所

Ca1−1 a −1
求的条件概率为: P ( A2 A1 ) = =
Ca +b −1 a + b − 1
1

(2) (应用条件概率公式)

Ca1 a
第一次取到黑球的概率为: P ( A2 ) = =
Ca + b a + b
1

Ca2 a ( a − 1)
两次都取到黑球的概率为: P ( A1 A2 ) = =
Ca +b ( a + b )( a + b − 1)
2

故,所求的条件概率为:

P ( A1 A2 ) a ( a − 1) a+b a −1
P ( A1 A2 ) = =  =
P ( A2 ) ( a + b )( a + b − 1) a a + b − 1
7
(3) 记事件 B =“取到的两个球中有一个黑球”, C =“另一个也是黑球”,则

Cb2 b ( b − 1)
两次都取到白球的概率为: P ( B ) = =
Ca +b ( a + b )( a + b − 1)
2

Cb2 b ( b − 1)
那么, P ( B ) = 1 − P ( B ) = 1 − = 1 −
Ca2+b ( a + b )( a + b − 1)
Ca2 a ( a − 1)
两次都取到黑球的概率为: P ( BC ) = =
Ca +b ( a + b )( a + b − 1)
2

注意:P ( BC ) = P ( A1 A2 ) 

故,所求概率为:

P ( BC ) Ca2  Cb2  a −1
P (C B ) = = 1 − 2  =
P ( B ) Ca2+b  Ca +b  a + 2b − 1

3 一个家庭中有两个小孩.

(1) 已知其中有一个是女孩,求另一个也是女孩的概率;

(2) 已知第一胎是女孩,求第二胎也是女孩的概率.

解:家庭中有两个小孩,总事件= {男男,女女,男女,女男} .(4 种情况)

(1)记事件 B =“两个小孩中有一个女孩”, C =“另一个也是女孩”,则

两个都是男孩的概率为: P ( B ) =
1
4

那么, P ( B ) = 1 − P ( B ) = 1 −
1 3
=
4 4

1
两个都是女孩的概率为: P ( BC ) =
4

故,所求概率为:

P ( BC ) 1  1  1
P (C B ) = = 1 −  =
P ( B) 4  4  3

8
(2)(应用条件概率公式)

孩子出生,不是女孩就是男孩,所以它们概率都为 1/2.

记, 事件 A = “第一胎是女孩” , B =“第二胎也是女孩”

1
第一胎是女孩的概率为: P ( A) =
2

1
两胎都是女孩的概率为: P ( AB ) =
4

故,所求的条件概率为:

P ( AB ) 1 1 1
P ( B A) = = =
P ( A) 4 2 2

5 设 10 个考题签中有 4 题难答.3 人参加抽签,甲先抽,乙次之,丙最后 . 求下

列事件的概率:

(1) 甲抽到难答签;

(2) 甲未抽到难答签而乙抽到难答签;

(3) 甲、乙、丙均抽到难答签.

C41 A92 4  9  8 2
解:
(1)“甲抽到难答签”的概率: = =
A103 10  9  8 5

C61C41C81 6  4  8 4
(2)所求概率为: = =
3
A10 10  9  8 15

A43 4  3 2 1
(3)所求概率为: 3 = =
A10 10  9  8 30

10、12 个乒乓球中有 9 个新球,3 个旧球. 取出 3 个球,用完以后放回去,第二

次比赛又从中取出 3 个球.

9
(1) 求第二次取出的 3 个球中有 2 个新球的概率;

(2) 若第二次取出的 3 个球中有 2 个新球,求第一次取到的 3 个球中恰有一

个新球的概率.

注意:取到新球,用完之后放回去,就会变为旧球,这样新球数目就会跟着变少。

解:记事件 A = “第二次取出的 3 个球中有 2 个新球”

B =“第一次取到的 3 个球中恰有一个新球”

(1) 第一次比赛取出的 3 个球,有四类:{3 个都是旧球;2 个旧球 1 个新球;

1 个旧球 2 个新球;3 个球都是新球} ,然后,它们各自在“第二次比赛取

出的 3 个球中有 2 个新球”的取法种类,分别是: C33C92C31 , C32C91C82C41 ,

C31C92C72C51 , C93C62C61 .

根据全概率公式,可得:

C33C92C31 + C32C91C82C41 + C31C92C72C51 + C93C62C61


P ( A) =  0.455
C123 C123

C32C91C82C41
(2) 由(1)可知, P ( AB ) = ,所以,根据条件概率可得,
C123 C123

P ( AB ) C32C91C82C41
P ( B A) = = 0.455  0.137
P ( A) C123 C123

练习 1-5

9 高射炮向敌机发射三发炮弹(每弹击中与否相互独立),设每发炮弹击中敌机

的概率均为 0.3. 又知:若敌机中一弹,其坠落的概率为 0.2;敌机中两弹,其坠

落的概率为 0.6;敌机中三弹,则必然坠落.

(1)求敌机被击落的概率;

(2)若敌机被击落,求它中两弹的概率.
10
解:
(1)由全概率公式,可得

C31  0.3  ( 0.7 )  0.2 + C32  ( 0.3)  0.7  0.6 + C33  ( 0.3) 1 = 0.2286
2 2 3

(3) 记,事件 A = “敌机被击落”, B =“敌机中两弹”,则

敌机被击落且中了两弹的概率: P ( AB ) = C32  ( 0.3)  0.7  0.6


2

P ( AB ) C32  ( 0.3)  0.7  0.6


2

故, P ( B A) = =  0.4961
P ( A) 0.2286

10 考虑一个系统由各元件按照下图连接而成,其中元件 1 和元件 2 并联而成一

个子系统,子系统工作当且仅当元件 1 和元件 2 至少有一个工作;元件 3 和元

件 4 串联而成一个子系统,子系统工作当且仅当元件 3 和元件 4 都工作.已知各

元件工作的概率均为 0.9,且各元件是否工作是相互独立的.

(1) 求系统工作的概率;

(2) 已知系统工作,求元件 1 工作的概率.

解:(1) 记,事件 A =“系统工作”,

其对立事件为:A “系统不工作”,也就是说,“元件 1 和 2 的并联子系统” 和

“元件 3 和 4 的串联子系统”,这两个并的子系统都不工作。

元件 1 和元件 2 都不工作时,并联子系统不工作,其概率为: 0.1 0.1

而元件 3 和元件 4 至少一个不工作,串联子系统就不工作,其概率为:1 − 0.9  0.9

故,由 P ( A ) = 0.1 0.1 (1 − 0.9  0.9 ) 可得,

P ( A ) = 1 − P ( A ) = 1 − 0.1 0.1 (1 − 0.9  0.9 ) = 0.9981 .

(2)记,事件 B =“元件 1 工作”, 则

P ( AB )
P ( B A) =
0.9
=  0.9017
P ( A) 0.2286

11
练习 2-1

5 离散型随机变量 X 的概率分布为

(1) P ( X = i ) = a 2i , i = 1, 2, ,100

( 2) P ( X = i ) = 2a i , i = 1, 2,

分别求(1)(2)中的 a 的值.

解:(1) P ( X = i ) = a 2i , i = 1, 2, ,100

由  P ( X = i ) = 1 可得
i

2 (1 − 2100 )
= 2 ( 2100 − 1) a = 1
100 100

 P ( X = i ) =  a2
i =1 i =1
i
=a 
1− 2

1
所以, a =
2(2 100
− 1)

(2) P ( X = i ) = 2a i , i = 1, 2,

由 0  P ( X = i )  1 且 a  0 可知, 0  a  1 ,

a (1 − a n )
并且,当 a  1 时, lim 才存在
n → 1− a
所以,当 0  a  1 时,根据  P ( X = i ) = 1 ,可得
i

   na (1 − a n )  a
 P ( X = i ) = 2 a = 2 lim  a = 2   lim
i
n →  n → 1− a 
i
 = 2
1− a
=1
i =1 i =1 i =1
 
1
所以, a =
3

7 一批产品共有 10 件,其中 7 件正品,3 件次品,每次从中任取一件,求下面


12
两种情形下直到取到正品为止所需抽取次数的概率分布.

(1) 每次取出后再放回去;

(2) 每次取出后不放回.

解:记 X =“直到取到正品为止所需抽取次数”;

(1)“每次取出后再放回去”,这属于伯努利实验,每次取出产品相互独立,

7 3
每一次取到正品和次品的概率分别为 , ,则,
10 10

若第 k 次才取到正品的概率为

k −1
3 7
P( X = k) =    = ( 0.3)  0.7,
k −1
( k = 1, 2, )
 10  10

故,所求 X 的概率分布为:

(3) 记 Ai =“第 i 次取到正品”,每次取出后不放回,则 X = 1, 2,3, 4 ,且

7
第 1 次才取到正品的概率为: P ( X = 1) = P( A1 ) =
10

3 7
第 2 次才取到正品的概率为: P ( X = 2 ) = P ( A1 A2 ) ==
7
=
10  9 30

3 2  7
第 3 次才取到正品的概率为: P ( X = 3) = P ( A1 A2 A3 ) ==
7
=
10  9  8 120

3  2  1 7
第 4 次才取到正品的概率为: P ( X = 4 ) = P ( A1 A2 A3 A4 ) ==
1
=
10  9  8  7 120

故,所求 X 的概率分布为:

13
12 已知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密度函数为

(1) f ( x ) = ae− x
 x, 0  x<1

( 2 ) f ( x ) = 2 − x, 1  x<a
0, 其他


 
2  2
 

求 a 及分布函数 F ( x ) , P −1  X  ,P   X  2 ,P  X  1

 2 
  2
 

 −x
ae , x  0
(1) f ( x ) = ae
解: −x
= x
ae , x  0

+ ( − ae x )
+ + +

 f ( x ) dx = 1 ,可得,  ae x dx +  ae − x dx = ae x
0 0
(i)由 = 2a = 1
− − 0 − 0

1
所以, a = .
2

(ii)当 x  0 时,

1 t x1
F ( x) =  f ( t ) dt = 
x 0
e dt +  e −t dt
− − 2 0 2
0 x
1   1  1 1 1
=  et  +  − e − t  = − e − x +
 2  −  2  0 2 2 2
1
= 1 − e− x
2
x
1 t 1  1
当 x  0 时, F ( x ) =  f ( t ) dt = 
x x
e dt =  et  = e x
− − 2
 2  − 2

 1 −x
1 − 2 e , x  0
故,分布函数为: F ( x ) = 
 1 ex , x0
 2


 2
  2 1 − 22 1 −1 1  − 22 
(iii) P −1  X   = F   − F ( )
−1 = 1 − e − e = 1 − −1
 e + e 

 
2   2  2 2 2 
 2   2  1 − 2  1 − 2 

P
 2

 X  2  =F

( ) 2 − F 
1 −
 = 1 − e
2
− 1 − e 2  =  e 2 − e −
 2  2
2

   2  2    

14
 1  1
P  X  1 = 1 − P  X  1 = 1 − F (1) = 1 − 1 − e −1  = e −1
 2  2

 x, 0  x <1

(2) f ( x ) = 2 − x, 1  x <a
0, 其他

+
(i)由  f ( x ) dx = 1 ,可得,
−

1 a

( 2 − x ) dx = x 2 +  2 x − x 2 
1 a 1 1
1 =  xdx + 
0 1 2 0  2 1

+ 2a − a 2 − 2 + = 1 − ( a 2 + 4a − 4 )
1 1 1 1
=
2 2 2 2
1
= 1 − ( a − 2)
2

所以, a = 2 .

(ii) 当 x  0 时, F ( x ) =  f ( t ) dt =  0dt = 0
x x

− −

x
1  1
当 0  x  1 时, F ( x ) =  f ( t ) dt =  0dt +  tdt = 0 +  t 2  = x 2
x 0 x

− − 0
2 0 2

当 1  x  2 时,

F ( x) =  f ( t ) dt =  0dt +  tdt +  ( 2 − t ) dt
x 0 1 x

− − 0 0
1 x
1   1  1 1 1
=  t 2  +  2t − t 2  = + 2 x − x 2 − 2 +
2 0  2 1 2 2 2
1
= 2 x − x2 − 1
2

当 x  2 时, F ( x ) =  f ( t ) dt =  0dt +  tdt +  ( 2 − t ) dt +  0dt = 1


x 0 1 2 x

− − 0 0 2

0, x0
1
 x2 , 0  x 1
2
故,分布函数为: F ( x ) = 
2 x − 1 x 2 − 1, 1  x  2
 2
1, x2

2

 2
  2 1 2  1
(iii) P −1  X   = F   − F ( −1) =   − 0 =

 
2   2  2 2  4

15
 2   2
 
( 2 ) − F  ( 2 ) − 12 ( 2 ) 1 9
2
P  X  2  =F  = 2  −1 − =2 2−
 2
 
  2  4 4

 1  1
P  X  1 = 1 − P  X  1 = 1 − F (1) = 1 −  2 − − 1 =
 2  2

16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