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9

参考资料:(Pg 86,87)

初步理解课文:
1 首先着眼于整篇课文,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把握内容大意。
2 学生需要做到“认识符号”, “理解符号”,也就是扫除一切文字
障碍。这包括“字、词、句、段、篇”的理解。

3 词语教学不应脱离文本,要紧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符合语境的讲
解。

4 除了字词,疑难句子、复杂句子、句意隐晦的句子都应该讲解,以助
学生扫清文字障碍,得以初步理解课文。

5 无论是段落还是篇章,教师都要串讲,引导学生通读全文,说出文章
的主要内容和大意。

6 通过提问,考查学生是否初步理解课文,或要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大意。
7 与学生讨论课文内容时,要引导学生使用课文中的词汇,在特定的语
境中加深了解词义,也在自然会话中学习有关词语的应用。

深究课文环节是更深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可通过段落篇
章教学,主要包括:
-认识自然段,理解主要意思
-理解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划分意义段(几段话指一个意思)
-归纳段落大意,顺序发展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资料取自 OUM forum)

答案:请根据参考资料自行作答

参考资料:Pg201

1 “今天教室里特别静”较符合命题作文教学的要求,因为学生可按指
定的题目作文,即针对为什么“今天教室特别静”的原因写,学生

较能明确题目的要求,学生可根据内容的范围和表达方法书写。
(表达方法: 写明人物、时间、地点,并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
“教室里的一天”是写平时上课的情形或是教室里偶发的事件?题目的
要求不明确,学生较易产生混淆。
2 如何指导写作?
1 审题:对题目的含义和要求进行仔细的审查、分析:

- 审清题目要求的体裁:哪一类文章(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写作对象:记事、写人、写景、状物)
- 选材范围要求:时间、地点、对象、内容
- 关键词
2 立意: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作的目的)三个要点:
- 要正确:所写的内容能正确反映生活中实际,用正确的思想去
认识、分析
- 要集中:内容要紧紧围绕中心叙述,文章的情节要围绕中心展

- 要鲜明:明确表明自己对待某种事物的态度和立场
3 选材:
- 引导学生围绕中心来选择自己熟悉的、有代表性的真材实料
- 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通过漫谈,互相启发,开拓学生的思路
4 组材:
- 确定记叙顺序、安排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
- 指导学生编拟作文题纲

5 表达:
- 引导学生按照编拟好的作文题纲进行逐段口述或全片口述练习

- 指出写作时应注意的问题
- 进行写作时,教师巡视辅导,随时给予必要的指点

- 写后要求认真修改
参考第 1 题

参考资料:Pg 190

供料作文的形式:

1 看图作文 2 仿写 3 改写 4 续写 5 缩写 6 扩写

看图作文的要求:

1 看图作文是依据所提供的画面内容,写出自己观察思考所得,并抒

发一定的思想感情

2 提供了画面内容,实际上就是限定了写作题材。

HBCL2103_JAN09/SMPP/F_Z

1. (a) 试针对目前小学的作文教学情况作出评析并提出你的看法。(8)

(b) 请提出一项创意的作文教学方法,说明有关的方法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
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12)

参考资料:

http://wenku.baidu.com/view/ebb34c17f18583d04964598e.html

一、培养写作兴趣,加强平时训练。
在平时的教学中,生动有趣的素材积累也是影响学生作文的一个极为重要
的因素。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教给学生观察和写作的方法,培养学
生兴趣,加强平时训练。

1.复述故事写作文
小学生都爱听故事,为了让他们兴趣盎然地进入写作状态,形成轻松的
写作氛围,笔者告诉学生,作文就是把听到的主要内容记录下来,让别人
看了清楚明白。接着再给学生讲一个故事,学生听得聚精会神。之后,请两名
同学上台复述,台下同学可以提示补充,最后让学
生把故事写下来。同学们都满怀信心地完成了本次作文,文章大都通顺流畅、
具体,笔者不失时机地给予他们表扬和鼓励。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心情愉快,
既有了成功的体验,又减轻了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也提高了语言文字的表
达能力。

2.创设情景写作文
三、四年级学生最怕作文,因为一、二年级训练的是看图说话,现在面
对题目要学生写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学生自然感到无从下笔。鉴于这种
情况,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写出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
从具体到抽象,从易到难,减轻作文的难度。我为学生创设的情景:观察
一幅有意义的画、幽默故事、表演小品等,指导学生观察后自由发言,
按要求写下来。创设情景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
力和创造力,使学生能独立思考,写出自己独特的心理感受,在轻松愉快
中学作文。

3.搞活动训练写作文
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教师可以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将作
文教学巧妙地寓于有趣味的活动之中,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调动学生的
写作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平时,我经常组织班内朗诵会、写字比赛、书画展、词语接龙等活动,
和同年级其他班级组织拔河比赛、接力赛、作文竞赛等。趁着学生兴致高昂
的时候,不失时机地教给他们写作的方法和观察重点等,帮助他们有目的、有重
点地观察、体验,写出来的文章大都清楚、完整、有条理,往往能写出真情实
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读写结合,从课文中学作文。
作文教学和课文教学是密不可分的,读写结合必须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
之中。对于低年级学生,每学一个字,不仅要会读能写,更重要的是会
用。在课堂上多进行句子训练,多种形式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为日
后写作文打好基础。对于中年级学生,教师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课文中圈、
点、标、画,让学生体会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通过阅读,理解作者是
怎样谋篇布局的,从而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写作方法,之后,选取相似的题
目让学生摹仿写作。这样不仅减轻了作文难度,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写作
过程中能够再次回顾文章写法,体会课文之精、之美、之妙,更易于接受
写作文,并通过学语文提高作文兴趣和写作水平。

三、滴水成河,重视知识积累。
写好作文非一日之功,要想写出具体生动有特色的文章,学生不仅要掌
握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有生活积累和写作知识的积累。然而,在生活中
如果不去做一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许多有用的材料就会从自己笔尖下
溜走,写起文章来必然笔重千斤。因而,要指导学生处处留心周围的事物。
如写一个熟悉的人,首先就要确定观察的对象,然后设法接近他,观察人
物的肖像、衣着、举止、言谈、内心活动等。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去细
致深入地观察,提高观察质量。如指导学生观察菊花,通过视觉,了解菊
花的形状、颜色、姿态;通过嗅觉,闻到它的花香;通过触觉,摸到它的实体;
通过味觉,尝到它的滋味。这样,通过大量的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
学生自己的素材库必然日渐充实,写作文时,所需材料自然可以信手拈来
了。
参考资料:

“集中识字法”的优点:

1 便于突出识字的重点和难点:儿童初学识字阶段的重点,难点不在音和
义,而在字形。教学中大部分都是围绕字形进行的。

2 便于体现汉字构字规律
3 有助于培养识字能力和发展智力
4 学生识字量显著提高,记忆也提高

“分散识字法”不适合低年级学生因为:
1 一边阅读,一边识字,二者互相制约,汉字识记效果受影响

1 儿童刚开始学习,若识字与阅读同时进行,任务复杂,精力分散,不

易突出以识字为重点

2 不能集中地运用汉字的结构规律,帮助识字。

3 生字随课文才能出现,生字只出现一两次,造成不易巩固识字教学的

效果


HBCL2103_SEMSEP09/F_CC

(a) 何谓改写?

(b) 改写共有哪几种形式?试个别加以说明。

(c) 试把这首诗改写成记叙文,必须描述当时的情景和作者的感受。

《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参考资料:Pg 195

(a) 改写是不改变原文的思想内容和题材,只改变原文的思想内容和题材,只改变原文
的表达形式的一种训练。它有助于培养多样化地组织材料,灵活地运用表达方式

(b) 形式:

(i)改写文体:从一种文体改成另一种文体(叙事诗改成记叙文)

(ii)改写结构:改变文章叙述的顺序,但不改变内容。(倒叙改为顺序)

(iii)改写人称:更换叙事者的身份(第一人称“我”叙述的故事改成第三人称

“他”来叙述故事

(c)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启程,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踏歌声。桃花潭

水纵然有一千尺那么深,也深不过汪伦送别我的一片真情。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