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5

簡報大綱

壹、保險循環(Insurance Cycle)-產險的特性
-盛宴過後,飢餓常隨之而來
(Feast is often followed by famine.)

貳、百慕達保險市場( Bermuda Insurance Market)


-你可去天堂,我留在百慕達(馬克吐溫)
明台產物保險公司 (You can go to heaven, I am staying in
Bermuda – Mark Twain)
曾武仁總經理

2015/6/11
1 2

壹、保險循環-產險與再保險的特性

一、什麼是保險循環?
壹、保險循環-產險的特性 (一)產險與再保險市場的特性之一,隨著承保能量(Capacity)
的改變,費率與承保條件會產生波動。當資金(Capital)
-盛宴過後,飢餓常隨之而來 流出,承保能量會減縮,引發費率調升,承保條件趨嚴,

(Feast is often followed by famine.) 形成硬市場(Hard market);反之,當資金流入,承保能


量增加,費率下跌,承保條件寬鬆,市場趨軟,是為
Soft Market。
(二)因此,國際產險與再保市場的承保績效呈現強烈的循環型
態 (Underwriting results show a strong cyclical
pattern),一般稱為核保或保險循環(Underwriting or
Insurance Cycle)。

3 4
壹、保險循環-產險與再保險的特性 壹、保險循環-產險與再保險的特性

二、為什麼有保險循環? 三、七大工業國保險循環實證研究
長期以來,保險循環存在於各國的產險及國際再保市場。產 Country Period Cycle Length
生的原因,有二:
US 1953-2000 6.2
(一) 資金會流動。資金的流入與流出造成承保能量的變化, 1950-2000 5.6
Canada
透過供給(supply)與需求(Demand)之拉扯,產生市場
UK 1969-2000 6.1
的波動。
Germany 1975-1999 6.6
(二) 風險定價具不確定性(Uncertainty in risk pricing)。亦
France 1975-1999 7.3
即,實際損失與預期損失通常不相符,必須透過費率
的調整來維持產業的獲利能力。 Italy 1979-1999 7.1

(三) 根據實證研究,各國的保險循環平均周期為6~7年 ,上 Japan 1970-1999 6.3

下波動幅度約40%。

5 6

壹、保險循環-產險與再保險的特性 壹、保險循環-產險與再保險的特性
五、1975-2000年歐美保險市場營運績效
四、1914-2000年美國產險業之核保循環
(Operating result)之連動性
(Interdependence)

7 8
壹、保險循環-產險與再保險的特性 壹、保險循環-產險與再保險的特性
七、巨災對保險循環之影響
六、歐美市場保險循環連動性的變化 (一) 人為或天然巨災的發生,會改變保險循環的周期與軌跡,尤其
(一)歐美保險市場之循環僅部分連動 (Only Partially Correlated) 。
是,當「改變市場的事故」(Market changing event)出現 ,通
(二)1980年代,美國爆發責任險危機(The US Liability Crisis),美加
常會縮短Soft market的周期,促使整個保險市場由Soft提前反
與英國市場高度連動(High Correlation),核保績效均呈惡化,
轉為hard。
歐陸的德國與法國未受到波及,營運績效較佳。
(二) 從歷史的向度(Historic perspective)觀察,大約每個十年
(三)1989-1992年,全球天然災害頻生,例如,1990年winter storms
(decade),均有一波Hard market與Soft market的循環,產險
橫掃歐洲,1991年Mireille颱風襲捲全日本,1992年Andrew颶
業及再保險的獲利性(profitability),隨著市場Hard與Soft的變
風重創美國,造成全球產險與再保市場損失慘重,歐美各國市
化而上下擺盪。
場之循環漸趨一致,同時轉為Hard market,1994-1996年達到
(三) 1980-2005年保險市場之盛衰波動
高峰期。
High Profitability時期-Hard Market︰
(四)1997年後,歐美保險市場又出現疲軟,主因是,資本市場收益高,
1987~1989,1994~1996,2003-2005
資金過剩,cash flow underwriting盛行,加上歐洲監理鬆綁
Low Profitability時期-Soft Market︰
(Deregulation),保險市場競爭激烈,營運績效下滑。
1984~1985,1990~1992,1999~2001
9 10

壹、保險循環-產險與再保險的特性 壹、保險循環-產險與再保險的特性
八、近20年發生的巨災,有些被認定屬「改變
九、不同險種間核保循環相關性 (Correlation)
市場的事件」 (Market changing event)
不同險種的循環有的同步移動(Synchronous Movement),有
(一)20年來影響國際再保市場較大的巨災包括:
Winter Storms in Germany ,UK (1990) 的不同步。 根據研究,在保險循環中,財產險(Property
Typhoon Mireille in Japan (1991) Insurance)較為同步移動,但幅度不同(見下頁)。而且財產險
Hurricane Andrew in US (1992) 的循環通常領先其他險種,一般而言,責任險(Liability
911World trade Center (WTC) Terrorist Attack ( 2001) Insurance)的循環較財產險落後。因此,財產險的費率通常先
Hurricane Katrina, Rita, Wilma (KRW) (2005) 下跌,經過一段時間,約半年,責任險費率才開始下挫。面
Tohoku Earthquake (2011) 對此情況,保險業的因應策略為,加強循環管理(Cycle
Christchurch Earthquake (2011)
Management)。費率走低的業務實施減量,增加承保費率仍
Thailand Flood (2011)
處高檔的險種,以期獲取較高利益。
(二)其中公認對保險循環會產生關鍵性影響的Market changing
event為:1. Andrew 、 2.WTC 、 3.Katrina

11 12
壹、保險循環-產險與再保險的特性 壹、保險循環-產險與再保險的特性

1994-2004年不同險種的核保循環 十、1990-2010全球產險與再保市場循環走勢分析
(Underwriting cycle) (一) 1999與2000年,全球產險市場仍「處於拖延而嚴重的疲軟
谷底」 (At the trough of prolonged severe soft market),
商業險與再保險費率自2000年起開始反彈,2001年,911恐
怖攻擊事件發生後,加速產險與再保市場由Soft Market反
轉為Hard Market。
(二) Hard market從2002年展開,2003與2004年持續走高,達到
循環頂峰(Cycle Peak)。2005年,美國紐澳良受到Katrina
颶風侵襲,造成保險歷史空前的損失,公認屬「市場改變事
件」(Market changing event ),因此Hard Market持續走
高,大約至2007年才結束。

13 14

壹、保險循環-產險與再保險的特性 壹、保險循環-產險與再保險的特性
十、1990-2010保險循環走勢分析 (續) 十一、2011年回顧 (Review)
(三) 2007年起,又逐漸反轉soft market,此迄於今,且仍在
持續之中。主要原因有二: 「保險業希望忘記,但無法忘記,且不該忘記的一年。」
1.再保市場資金供給過剩(Over supply of capital),目前全 (The year that the industry would love to forget but
will be unable to and in many ways should not.)
球再保市場的承保能量相當充足,尤其是,2005年
Katrina颶風之後,Bermuda Market一年內有10家新公 (一)對全球的保險業與再保業而言,2011年是難忘的一年,根
司設立,即所謂的The Class of 2005,New Capital注入 據Swiss Re, Sigma統計,2011年巨災保險損失已打破歷
再保市場,致使承保能量爆增,費率難以維持高檔。 史的紀錄,達1080億美元,超過2005年Katrina, Rita
2.保險需求大幅減少,由於2008年全球引發金融風暴,百 and Wilma颶風1000億美元的保險損失,而且泰國水災
業蕭條,造成保險需求驟減,供給大於需求的結果,導 的損失仍在持續增加中。
致國際再保市場的費率持續走低,至2010年已接近谷底。

15 16
壹、保險循環-產險與再保險的特性 壹、保險循環-產險與再保險的特性
十一、2011年回顧 (續) 十一、2011年回顧 (續)
(二) 2011年發生的一連串天然災害,性質甚為獨特(unique), 3.日本地震及泰國水災,除造成財產損失外,由於生產供應
與以往的巨災顯現完全不同的樣貌,甚至超出保險業的理 鏈(supply chain)的中斷,所導致營業中斷與Contingent
解與認知 : BI的損失非常嚴重。保險業對此頗為震驚,凸顯產業供應
1.紐西蘭基督城發生的第二次地震,也是第一次地震的餘震 鏈的脆弱性(vulnerability)以及不同風險的相互關聯性
(aftershock) ,雖事隔半年,損失竟高於第一次地震,並 (interconnection of risk)逐漸增加,風險的樣貌(risk
產生嚴重的液化現象(Liquefaction),均不在傳統風險模 landscape)改變,卻一直被忽略。供應鏈的中斷產生「水
型的假設與評估範圍之內。 波效應」(a ripple effect),其擴散的範圍遠超過洪水對災
2.日本東北發生的芮氏規模9級強烈地震,及所引發且造成 區造成的直接損失。泰國水災反應新型態的風險已出現,
慘重損失的大海嘯,保險業一直認為並不可能會發生。 依據最新估計,泰國水災保險損失已超過100億美元。

17 18

壹、保險循環-產險與再保險的特性 壹、保險循環-產險與再保險的特性
十一、2011年回顧 (續) 十一、2011年回顧 (續)
(三) 2011年對保險業真是艱困的一年,除必須理賠巨額天災 2.長期低利率循環境的衝擊比巨災損失更嚴重,低利率水
損失外,也面臨嚴峻的外在環境之挑戰。如,過剩資金 準繼續侵蝕投資報酬,且歐債危機對歐洲保險業產生威
的壓力(Capital pressures)、棘手的監理議題(regulatory 脅, 2010年再保險業的ROE是11.3%,2011年降至9.9%,
issue),包括Solvency II與IFRS的衝擊、持續的低利率 已不足支付再保人承擔的風險。根據Munich Re的研究,
水準、資本市場的波動、以及風險評估公司RMS對損失 綜合率(Combined ratio)必須降低8個百分點,才足以彌
模型(Loss Model)的再修正等,均對國際保險與再保市 補投資收益的損失,並維持ROE目標。
場造成相當大的衝擊。說明如下: 3.在Katrina颱風損失後,RMS對巨災風險重新評估,並修
1.依據Aon Benfield分析,目前全球再保險業的資金約為 正損失模型,已完成version II,將天然災害最大可能損
4600億美元,雖較年初4700億美元略減,但仍有過剩資 失(PML)提高100%-200%,以美國颶風而言,費率必須
金(excess capital),致費率走低,反彈不易。 調高10%。使各國天災險費率在年度續約(renewal)時均
面臨調升壓力。

19 20
壹、保險循環-產險與再保險的特性 壹、保險循環-產險與再保險的特性
十二、未來展望 (Outlook) 十二、未來展望 (Outlook)(續)
(三) Guy Carpenter CEO,Alex Moczarski在Monte Carlo
「一個不確定的年代與漂泊的市場」 會議曾說:「他從事保險業三十多年,從未見過世界保
(A time of uncertainty and market adrift) 險市場如此充滿不確定性。」(an insurance market
riddled with such an uncertainty) 。而在Baden-
(一) 每年九月,全球保險與再保市場領袖,各國際性大保險、
Baden,對於費率走向是否反轉、或分裂、或只是平行
再保與經紀公司的CEO在摩納哥的蒙地卡羅召開一年一
移動(Is it turning, fragmenting or simply flat - lining),
度的國際再保險盛會,就國際再保市場之未來發展進行
業界高階主管的答案是,目前依然呈現混沌不清的圖像
討論,並交換意見,此即Monte Carlo Rendezvous。
(a very mixed picture)。(如下圖)
(二) 此外,每年十月在德國Baden-Baden,國際再保高階主
管也舉行較小型的會議(Symposium),近年來關注:
「市場開始反轉了嗎? 」 (Has the market turned?)。

21 22

壹、保險循環-產險與再保險的特性 壹、保險循環-產險與再保險的特性
十二、未來展望 (Outlook)(續)
(四) 現在,觀察到的現象是:
1.國際再保市場近年來穩定鬆軟(steady softening)似乎已
結束,但價格仍未上揚,目前呈平行移動(Flat - lining)
的狀況。換言之,價格已止跌,但亦無真正反彈跡象,
大家長期期待費率上揚(hardening of rate)尚未真正開始。
2.雖然一連串天災的發生,市場本有機會反轉,但受到各
項正反面因素影響而相互抵消,包括經濟衰退、金融混
亂、利率水準低、市場資金依然充沛、仍有特別準備金
可以釋出等,由於因素太複雜,因此費率走向還是很不
明確(still far from clear) 。

23 24
壹、保險循環-產險與再保險的特性 壹、保險循環-產險與再保險的特性
十二、未來展望 (Outlook)(續) 十二、未來展望 (Outlook)(續)
3.2011年發生的系列天災,包括紐西蘭二次地震,日本 (五) 總之,由於受到上述各項因素的影響,2011年所發生
東北地震及海嘯,泰國水災,損失雖大,但至目前為 的系列天災,就個別損失而言,均不足以造成「市場
止,保險市場尚未發現嚴重的資金緊縮(significant 的改變」(market changing),不過總保險損失非常巨
capital stress)。因此,業者感受的痛苦,還不足以引 大,應已接近臨界點(turning point)。因此,市場認
發市場必須作重大改變(there has not been enough 為,2012年若再有類似重大巨災發生,市場之轉硬似
pain to prompt a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market)。 乎不可避免(a hard market seems inevitable) 。

25 26

壹、保險循環-產險與再保險的特性 壹、保險循環-產險與再保險的特性
十三、結語 十三、結語 (續)
(一) 保險循環不可能消失(Underwriting cycles are (二) 保險循環雖然不會消失,但正在改變中 (Insurance
unlikely to disappear) : cycle is changing) :
產險屬短期保險, 資金流動率高,適足之費率難以訂 受到外在經營環境不確定性升高的影響,近年來保險循
定,未來保險循環將繼續存在,但各險種間之循環非完 環一直在改變。循環的走勢已不單純由市場資金或承保
全相關或同步,甚至直接保險業務與再保險業務的價格 能量的供給與需求決定,也受到其他外在總體經濟等複
也已產生分歧的現象,業者應掌握保險循環之脈動與軌 雜因素的牽引。因此,保險循環的周期與幅度已經不像
跡,暸解保險循環的趨於複雜化,加強業務分散 以往有規則可循,高峰與谷底也愈來愈不明顯 (a
(Diversification),有效分配承保能量,並妥適安排再 changing cycle with less pronounced peak and
保險,以減低核保循環之衝擊,維護公司的獲利能力。 trough) 。一般預測,倘若轉向Hard Market,亦不可
能像過去的保險循環那麼激烈與拖長(severe and
prolonged)。

27 28
貳、百慕達保險市場
一、 Bermuda的地理位置
貳、百慕達保險市場  Bermuda
位於大西
洋偏西群
你可去天堂,我留在百慕達 島,面積
22平方哩
,群島的
-馬克吐溫 長度約40
哩,寬度
不到1哩
(You can go to heaven, I am staying ,在茫茫
大海顯得
in Bermuda- Mark Twain) 很渺小。

29 30

貳、百慕達保險市場 貳、百慕達保險市場
一、 Bermuda的地理位置 (續) 一、 Bermuda的地理位置 (續)
 Bermuda  圖為
位於美洲 Bermuda
、歐洲與 最大島,
非洲之間 首府
,為船舶 Hamilton
航行大西 設於此。
洋必經航
線,附近
海域常有
船難發生

31 32
貳、百慕達保險市場 貳、百慕達保險市場
二、 Bermuda的歷史
(一)Bermuda1503年被西班牙航海家Bermudes首次發現, 二、 Bermuda的歷史 (續)
世人乃以其名命名該島。不過西班牙人並不在島上居住, (三)1612年英國人開始移民 Bermuda,而成為英國的屬地,
原因是,夜間他們常聽到奇怪的聲音,不知從何而來, 採自治方式設置百慕達國會(Parliament)統治該島,百
以為是魔鬼的叫聲,心生恐懼,故稱之為「惡魔島」 慕達國會乃西半球最古老的國會,歷史已超過375年,
(Isle of Devils),其實那是一種目前已絕種,名為 此外,1815年 Bermuda將其首府設於Hamilton,目前
Cahow的鳥叫聲。 全島人口約六萬多人。
(二)1609年,英國海軍上將George Somers爵士的旗艦”Sea
Venture”,在航海途中遭遇颱風,擱淺於Bermuda附
近,船員安全登上Bermuda ,發現該島適宜居住。後
來”Sea Venture”海難,引起英國人對Bermuda的興趣,
莎士比亞名劇「暴風雨」(The Tempest)之情節,其靈
感即來自”Sea Venture”故事。Cahow後來被尊為
Bermuda的國鳥(national bird)。

33 34

貳、百慕達保險市場 貳、百慕達保險市場
三、 Bermuda的奇蹟
三、 Bermuda的奇蹟 (三) 根據統計,2009年全球排名40大再保公司(Top 40)中,
(一) 百慕達由於地理位置適中,位於歐美兩大陸之間,尤其 在 Bermuda註冊營運的再保公司有14家,占35%。
是接近美國,交通便利,政治安定,官員開明,租稅優
惠,又擁有高素質的人力等因素,今日Bermuda乃發
展成為世界金融與保險的重鎮,1萬5000家國際性公司
在百慕達設立,目前此一蕞爾小島與美國、歐洲並列全
球三大國際再保險的中心。根據統計,全球Top40再保
公司,Bermuda的再保公司有14家,占35%。
(二) 就國際保險與再保險市場的發展歷史來看,相較於The
Lloyd’s of London,係經過三百多年的演進,乃建立
今日世界保險與再保險中心的地位,而百慕達的崛起,
頗具傳奇性,它僅以半世紀的時間,跳躍式的成長,並
快速的超越其他再保險市場,如今,Bermuda market
規模之大,足以與歷史悠久的倫敦保險市場相抗衡,此
種驚人的成就,的確是相當罕見。

35 36
貳、百慕達保險市場 貳、百慕達保險市場

四、Bermuda的發展歷程 四、Bermuda的發展歷程 (續)


Bermuda市場的發展軌跡,與前述的保險循環相互連動,息 (二) 第二波(1980年代中期)
息相關,約可分為五個波段(waves): 1980年代,美國爆發責任險危機(Liability Crisis),如,
(一) 第一波(1950-1970年) 石棉(Asbestosis)等,美國及英國的保險業與再保公司受
發展初期係以租稅天堂(Tax haven)為誘因,吸引跨國性 到重大打擊,再保市場跌到谷底,承保能量萎縮。於是
企業在百慕達設立專屬保險公司(Captive Insurance 有些資金看好商機,在Bermuda設立新公司,承保
Company), 40年來,Bermuda乃全世界Captive家數 excess liability,如,ACE、XL Capital,這些公司後
最多之註冊地(Domicile),共1330家。有些captive已擴 來在國際保險與再保險市場都變成重量級的公司(major
players)。
大承保對象,除自己保險外,包括他人的業務,轉型為
一般保險或再保公司。

37 38

貳、百慕達保險市場 貳、百慕達保險市場

四、Bermuda的發展歷程 (續) 四、Bermuda的發展歷程 (續)


(三) 第三波(The Class of 1993) (四) 第四波(The Class of 2001)
1993年,Hurricane Andrew重創美國,保險損失高達 2001年,美國紐約發生世貿大樓(World Trade Center)
200億美元,導致全球巨災再保之capacity萎縮。為因 恐怖攻擊事件,保險損失空前慘重,再保資金減少1800
應再保需求,8家新公司在Bermuda設立,包括 億美元,於是來自美國大保險公司如AIG、State Farm,
MidOcean Re、Renaissance Re、IPC Re、Partner 投資銀行如Goldman Sachs等的New Capital又湧進
Re、Tempest Re、Cat Ltd.、 LaSalle Re及Global Bermuda,設立新的保險與再保險公司,包括AXIS、
Capital Re。由於競爭激烈,後來合併為Renaissance Arch Capital、Allied World Assurance Co.、
Re、Partner Re and IPC Re三家,以承保巨災財產險 DaVinci Re、Endurance Specialty and Montpelier
(Property Catastrophe)與特殊險種(Specialty Re等,大多承保以Specialty insurance與再保險業務為
Business)為主,此即所謂的”The Class of 1993” 。 主,此即所謂的”The Class of 2001” 。

39 40
貳、百慕達保險市場 貳、百慕達保險市場
The class of 2001 四、Bermuda的發展歷程 (續)
(五) 第五波(The Class of 2005)
2005年,美國又受到連續Katrina, Rita, Wilma (KRW)
三個超級颱風的重創,保險損失高達600億美元,再保
承保能量再度緊縮,費率攀升,新的資金看好後市發展,
來自避險基金,退休基金,投資銀行,如Blackstone、
Goldman Sachs、Lehman Brothers等為後盾設立10家
新公司,再度進入Bermuda保險市場,此即”The
Class of 2005” 。

41 42

貳、百慕達保險市場 貳、百慕達保險市場
The class of 2005 四、Bermuda的發展歷程 (續)
以上五波的保險與再保險公司加入百慕達保險市場均有其歷史
背景,而使Bermuda在半個世紀發展成聞名全球的保險中心,
其演進過程如下圖:
Property KRW
Tax Liability Post-
Catastrophe WTC
(Katrina Rita
Advantage Crisis Crisis Wilma)

Early 1960s-
1950S 1970s 1985 1986 1992 2001 2005
Offshore Arch Capital Arrow Capital
Captive ACE XL Cat Limited
Captives Aspen Flagstone Re
take root Boom GCR
AXIS Capital Harbor Re
IPC Re
AWAC Hiscox Bermuda
La Salle Re
Endurance Lancashire
Mid Ocean
Montpelier Re New Castle Re
Partner Re
Platinum Omega Specialty
Renaissance Re
Validus Re
Tempest Re
43 44
貳、百慕達保險市場 貳、百慕達保險市場
五、The Class of 2005營運狀況 五、The Class of 2005營運狀況 (續)
(一) The Class of 2005新公司營運狀況與The Class of 1992 2.新公司除必須與原已設立的舊公司競爭外,新型態
及The Class of 2001的舊公司相比艱困許多,獲利亦不 的風險移轉工具亦紛紛出現,如Sidecar,透過SPV
如預期,主要原因是經營環境改變太大,說明如下: (special purpose vehicle)以短打方式提供短期資金,
進出市場容易,較以傳統方式設立的再保公司靈活。
1.Katrina颶風之後,若要符合Rating Agency的評等標
再者,巨災債券(Catastrophe Bond)發行量增加,
準,最低資本需達10億美元,並需以新的損失模型計算
亦瓜分部份市場。
費率,公司亦需實施整合性風險管理(ERM),以上要求
使得The Class of 2005新公司的設立標準與成本較The 3.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造成經濟衰退,股市大跌,致
Class of 2001提高許多。 使2005級公司淨值大為縮水。
4.由於市場資金充足,再保險承保能量過剩,需求又
因經濟低迷而減少,導致保險費率繼續往下走低
(continue to drift down)。

45 46

貳、百慕達保險市場 貳、百慕達保險市場
五、The Class of 2005營運狀況 (續) 六、百慕達保險市場展望
(二) 總括而言,2005班的運氣實在欠佳,面對的是延長的 (一) Bermuda市場所以發展快速,主要優勢是,經營效率高,
Soft market和動盪不安的經濟衰退,2011年又遭逢連 能彈性,迅速因應世界重大事件的發生(Flexibility and
串的巨災損失,致淨值報酬率(ROE)下滑,投資人頗為 speed in responding to world events)。承受巨災風險
失望,開始採取因應措施,有些公司決定轉移陣地,另 能力甚強,在2011年Bermuda保險再保市場,承擔紐西
謀出路,如Flagstone Re已自Bermuda撤離,搬到 蘭地震損失的51%,日本東北地震及海嘯損失的14%,
Luxembourg,也有認為百慕達市場家數過多,小型公 雖然各再保公司受創甚重,有的已賠光其巨災承保能量
司應進行合併,才能達到較佳的規模水準。但成功案例 而侵蝕到資本,但仍屹立不搖。甚至在2011年,市場資
不多。 金增為900億美元,仍高於2010年的840億美元,足見百
慕達市場實力相當堅強。

47 48
貳、百慕達保險市場 貳、百慕達保險市場
六、百慕達保險市場展望 (續) 六、百慕達保險市場展望 (續)
(二) Bermuda保險公司的經營策略與其他市場的保險公司不 (三) 雖然如此,但不可諱言,隱憂已然浮現,Bermuda面積
同,不以追求Market share為目標,而以獲利為導向。 過於狹小,人滿為患,保險市場家數過多,已達飽和狀
因為島上面積狹小,用人精簡,採精兵政策,以科學方 態,而且正面臨相當嚴苛挑戰,此乃The Class of 2005
法核保業務,俾完全掌握風險(in full control of risk 新設公司經營不如預期之原因。尤其是,全球金融風暴
exposure),大部分的公司歷史短,規模小,但承接的 後各國保險監理趨嚴,Bermuda低稅負之優勢減弱,
業務量甚大,此乃全球前四十大再保公司中, 信評公司預測,百慕達保險市場的發展將趨於緩慢,有
Bermuda再保公司占三分之一之原因。 些公司將會撤離。因此,未來即使再發生類似Katrina
的巨災損失,Bermuda 能否像2001或2005年,新資金
如雨後春筍般湧入,設立新公司之盛況是否再現,值得
懷疑。

49 50

貳、百慕達保險市場 貳、百慕達保險市場
七、結論 七、結論 (續)
(一) 百慕達保險市場引領國際保險業之發展趨勢,貢獻甚大, (四) 近年來雖巨災損失多,但百慕達保險市場仍然堅強
故有「世界保險實驗室」(Insurance Laboratory of (strong) ,主要原因是有足夠的資本及良好的風險控管,
the world)之美稱。 2012年的Combined Ratio 95%、ROE 12.8%。

(二)2012年保費收入約1,205億美元(新台幣3兆7,355億元), (五)百慕達目前仍為全球巨災風險的主要承保中心,全球的
美國佔50%、歐洲25%、亞洲8%、其它地區17%。 巨災風險有1/3是在百慕達市場承受。

(三)2012年全球巨災債券發行量210億美元,其中百慕達之 (六)百慕達市場提供的承保能量(capacity) ,資金來源除傳


SPV發行92億美元,佔43.8%。 統的保險與再保險外,愈來愈多來自資本市場的避險基
金、退休金、國家年金。再保市場與資本市場有結合的
情形(convergence of reinsurance market and capital
market) 。

51 52
貳、百慕達保險市場 貳、百慕達保險市場
七、結論 (續)
(七)由於資金多元化,導致新型態風險移轉方法之使用更為  看似不
普遍, 市場的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發生質變, 起眼的
不再以設立傳統保險及再保險公司為主,轉為以創新型 白色建
式(innovative types)或非傳統工具(non-traditional 築,卻
vehicles)承受風險,許多保險人亦轉型為風險資產管 是聞名
理者(risk assets managers) 。 全球,
以承保
(八)由於新型態風險移轉工具對於資金之管理彈性較大,更
巨災風
有效率,因此Fitch預測,將來巨災發生,已不太可能
險的再
如同2005年又引發一波新保險公司設立(start-up)的風
保公司
潮。
辦公室
(九)綜而言之,百慕達保險市場已在進行革命性的改變(an 。
evolutionary change ) ,這不只是短期的趨勢,而將
成為長期的現象(not a short term trend, going to be a
permanent phenomenon) 。

53 54

貳、百慕達保險市場 後記

 2003年
與諸好
友攝於
百慕達

55 56
後記 後記
湖島因尼斯夫莉 The Lake Isle of Innisfree 湖島因尼斯夫莉 The Lake Isle of Innisfree
(W. B. Yeats,1865-1939)
(W. B. Yeats,1865-1939)

我現在就動身前去,去到因尼斯夫莉。
於是我擁有和平,那裏和平墜落緩緩,
在那裏蓋一間小屋子,混凝土夾木條:
墜自早晨的煙幕向蟋蟀嘈切的地方;
九畦豆莢園,一套蜂房飼養貯聚些蜜,
那裏子夜是一片燦爛,正午紫光一團,
蜜蜂熙攘的隙地那裏我獨居逍遙。
暮靄充斥了朱頂雀無數翻飛的翅膀。
I will arise and go now, and go to Innisfree,
And I shall have some peace there, for peace comes dropping slow,
And a small cabin build there, of clay and wattles made:
Dropping from the veils of the morning to where the cricket sings;
Nine bean-rows will I have there, a hive for the honey-bee;
There midnight's all a glimmer, and noon a purple glow,
And live alone in the bee-loud glade. .
And evening full of the linnet's wings.

57 58

後記
湖島因尼斯夫莉 The Lake Isle of Innisfree
(W. B. Yeats,1865-1939)

我現在就動身前去,因為白天黑夜
我都聽見湖水輕輕舔沏岸沚的聲音;
或通駐足,或在灰色石版路上站,
我都聽見它響在胸臆深處,在我的心。

I will arise and go now, for always night and day


I hear lake water lapping with low sounds by the shore;
While I stand on the roadway, or on the pavements grey,
I hear it in the deep heart's core.
摘自楊牧翻譯之葉慈詩選(Poems of W. B. Yeats)

59 6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