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4

史前时代

在马来半岛、沙巴与砂拉越均有考古遗留出土。人类在这个区域栖息的最
古老证据可追溯到距今 4000 年前,发掘了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坦彭文化 ,旧
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巴基特·椿平遗址等,这些旧石器时代猎人可能是塞芒人的
祖先,这个矮黑人群体在马来半岛具有极深的渊源。

在距今 1 万年前起始,东南亚由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在距今
5000 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国南方属于百越民族的族群不断迁徙入中南半
岛,公元前第 2 个千年期间,青铜器在东南亚北部地区普遍出现,铁器也在公
元前 500 年以后大量使用。

瑟诺伊人似乎是个复合群体,有一半的母系 DNA 谱系来自塞芒人,另有一


半来自晚近从中南半岛迁来的祖先。学者主张他们是早期南岛语族农耕者的后
代,大约在距今 4000 年前,将语言与技术带到半岛南部。他们与塞芒人结合起
来并混血。

原生马来人具有较多样的源头。即使他们显示某些与海洋东南亚的关连,
有些人具有来自中南半岛的祖先,约在距今 2000 年前的最晚近的冰期高峰。某
些人类学家支持原生马来人源自今天中国云南的说法。在全新世早期,经由马
来半岛往马来群岛的人口扩散。大约在公元前 300 年,原生马来人遭到次生马
来人推往内陆。次生马来人是铁器时代或青铜时代的人群,其祖源部分来自柬
埔寨与越南的占族。这些次生马来人是半岛上第一个使用铁器的人群,是马来
西亚马来人的直接祖先。
早期王国

印度文明对马来群岛的影响,至少可追溯至公元前 3 世纪。古代印度人称马
来半岛为黄金半岛(梵文:Suvarnadvipa)。在托勒密的世界地图上,也称马
来半岛为黄金半岛(拉丁语:Golden Chersonese),马六甲海峡则称为象牙海
湾(拉丁语:Sinus Sabaricus)。印度商人来到马来群岛购买丰富的森林和海
洋产品,并与和当时来到这里的华人商人进行贸易往来。华人与印度人在 2 世
纪与 3 世纪在此区域建立许多贸易港与城镇,依据中国史料记载,数量多达 30
个。在公元的最初几个世纪,马来半岛的人们信仰佛教和印度教等等的印度宗
教,并采用梵语做为书写文字。1 世纪时佛教和印度教均在马来半岛立足,并从
这里传布到整个群岛。

伊斯兰教经由印度传到马来群岛,受苏非主义的神秘传统所影响,并吸收
某些马来人的原始泛灵论和印度教传统。从公元 1 世纪到公元 15 世纪初, 马来
半岛南部地区尚无统一国家出现。据中国史籍记载, 公元 1 至 7 世纪, 在马来
半岛南部出现了第一批具有王权特征邦国。如狼牙修、揭茶、丹丹等。

已知最早在现今马来西亚地区立基的王国是古代帝国狼牙脩,位于马来半
岛北方的珍尼湖附近。与位于柬埔寨的扶南有着紧密关联,扶南统治马来西亚
北部直到 6 世纪为止。依据《马来纪年》记载,高棉帝国王子 Raja Ganji Sarjuna
在 7 世纪于现今霹雳州木威(Beruas)创立刚迦王国。5 世纪的中国史书提到南
方的一座大港 Guantoli,位于马六甲海峡之中。在 7 世纪,史书记载有一个新港
口名为“室利佛逝”(Shilifoshi),据信这是当时唐朝对三佛齐的称号。
三佛齐帝国

7 世纪中叶, 苏门答腊岛上的室利佛逝国(三佛齐帝国)兴起, 其势力包


括了马来半岛南部的大部领土。7 世纪到 13 世纪之间,马来半岛的许多地区由
三佛齐帝国所统治。 [8] 三佛齐的国王统治着一个由苏门达腊的滨海地区、马
来半岛和婆罗洲所组成的、松散的海上王国达 700 年。其中有部分时间,三佛
齐也控制爪哇岛部分地区,不过爪哇岛上的各个小王国始终抗拒三佛齐的霸权
统治。三佛齐是一个商业国家,欢迎每年一度来自中国和印度的船队到这里来
做生意,有时甚至有从日本、阿拉伯和伊朗的船只到达。暹罗多次试图从北部
征服三佛齐。为了与中国结盟以对抗这些敌人,三佛齐向中国皇帝进贡,但从
未受中国统治 [9] 。 [10] 于婆罗洲由渤泥国统治。

在 1025 年与 1026 年,刚迦王国遭到古淡米尔国朱罗王朝皇帝 Rajendra


Chola I 攻打,使得三佛齐的第一个都城哥打格兰基因而荒废。朱罗王朝的入侵
减损了三佛齐的威望,三佛齐曾将其影响力施展到吉打、北大年,远至单马
令。

2 世纪的一首淡米尔文诗 Pattinapalai,描写来自吉打的货物堆积在朱罗王
朝首都的景象。7 世纪的一出梵文戏剧 Kaumudhimahotsva,将吉打称为卡达哈
州(Kataha-nagari)。Agnipurana 也提及卡达哈的领地以一座高峰为边界,学
者相信这就是吉打的日莱峰。来自 Katasaritasagaram 的故事描写卡达哈的高贵
生活。不久之后,信奉佛教的单马令王国控制了吉打。在 11 世纪,单马令国王
Chandrabhanu 利用吉打做为攻打斯里兰卡的基地,这个事件记录在泰米尔纳
德邦 Nagapattinum 的石碑,以及斯里兰卡的编年史《大史》.

从 10 世纪之后,三佛齐的势力开始减弱。三佛齐从来不是一个中央集权国
家,10 世纪中叶,它与爪哇的一系列战争显然削弱其商业发展,并导致国力衰
敝。在 11 世纪,末罗瑜开始与三佛齐对抗。与此同时,伊斯兰教的普及也削弱
了信印度教的三佛齐国王的势力。最早皈依伊斯兰教的地区如亚奇脱离了三佛
齐的统治。13 世纪末,暹罗的素可泰王国控制了马来半岛大部分地区。14 世
纪,爪哇的满者伯夷帝国控制马来半岛,成为其属地之一。但直到 14 世纪三佛
齐依然控制着它最富饶的部分,所生产的香木、海产品、金、锡、香料、腊和
果干在中国和在西方均非常畅销。

马六甲

马六甲王国是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统一马来亚地区的王国。约 1400
年(一说 1402 年),被满者伯夷和暹罗藩属北大年驱逐的旧港王子拜里迷苏剌
(拜里米苏拉)率追随者到马六甲河的河口定居,建立了马六甲苏丹王朝。满
剌加作为港口开始发展,两年后人口增加到 2000 人。 当时满剌加服属于暹
罗,岁输金 40 两为贡赋。
马六甲王国一直保持着同中国明王朝的密切交往。仅《明史》记载,马六甲
遣使来中国共达 22 次。明王朝也不断派遣使者到马六甲王国,郑和 7 下西洋期
间,曾 5 次到达马六甲王国。1403 年,明朝中官尹庆到达满剌加,拜里迷苏剌
即于永乐三年(1405 年)遣使向明朝朝贡,并上表称:“愿内附,为属郡”, 明
成祖封为满剌加国王,满剌加遂开始摆脱暹罗的控制而独立。在明朝的扶持和
保护下 ,满剌加从此迅速兴起,吸引了来自东西方各国的商人,一跃成为东南
亚最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和一等强国 。

马六甲建国后数年内,正式采行伊斯兰教,其国王称号由拉者改为苏丹 。
马六甲王国在与泰王国争霸中,册封了原臣服于泰人的吉打、北大年、彭亨等
马来半岛北部诸国皈依伊斯兰教的君主为苏丹 。1511 年葡萄牙人占领马六甲
后,伊斯兰教在马来亚地区的影响非但没有被摧毁,反而随着马六甲王国苏丹
后裔和穆斯林商人的分散而扩大了。文莱苏丹、柔佛苏丹和霹雳苏丹都认为自
己是马六甲王国的继承人,并且遵循伊斯兰教的模式建立起王权统治 。

虽然马六甲苏丹王朝只维持一个多世纪,但它被看作是马来人自主统治的
一个黄金时代,马六甲苏丹成为所有后继的马来统治者的榜样。马六甲成为马
来文化的中心,它奠定了今天马来文化的基础:马来土著文化与外来的印度、
华人和伊斯兰元素的融合。马六甲风格的文学、艺术、音乐、舞蹈、衣着,及
其宫廷人士的华丽衔头,成为所有马来人的标准。马六甲宫廷对马来语赋予极
高声望,这个语言最初是在苏门达腊形成的,在马六甲建国时带到此地。它成
为所有马来国家的官方语言,即使许多地区依然保有地方语言。
柔佛苏丹王朝

奥斯曼帝国阻断了欧洲与亚洲之间的陆路贸易路线,而且与印度及东南亚
的贸易受到阿拉伯商人所垄断,迫使欧洲国家寻找一条通向印度的海路。1509
年 9 月 11 日,塞奎拉抵达满剌加,与满剌加人之间发生了冲突,其中有 19 人被
俘,塞奎拉率船队逃去。 1511 年 5 月,阿方索·迪·阿不奎带领远征舰队来到马来
亚,经过一个月围攻,于同年 7 月 1 日占领了马六甲,随即构筑坚固的要塞,组
成殖民政府。马六甲成为葡萄牙在东方活动的核心据点。

马六甲苏丹王朝最后一位苏丹的儿子逃到马来半岛南端的民丹岛,并在那
里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柔佛苏丹王朝。马六甲的统治消失后,马来群岛分裂
为众多互相争战不停的小国家,其中最重要的有亚齐、文莱、柔佛和霹雳。其
它国家有万丹、日惹、吉打、雪兰莪、苏禄和登嘉楼等。 16 世纪末,欧洲商人
在马来亚北部发现了锡矿,透过锡的出口,霹雳变得富强起来。欧洲殖民势力
继续在这个区域扩张。1586 年至 1587 年间,柔佛主动出击,挑战葡萄牙势力。

1607 年,亚齐苏丹国兴起,成为马来群岛最强盛富裕的国家。在伊斯干
达.穆达统治下,控制的范围延伸到苏门达腊与马来半岛的大部分地区,征服
马来半岛的锡矿产地彭亨,并将彭亨苏丹掳往亚齐。1629 年,亚齐苏丹国舰队
在攻打马六甲的战役中瓦解,同一年亚齐征服了吉打并把许多吉打人民迁到亚
齐。亚齐在 17 世纪下半叶-或 17 世纪的前 40 年成为统领这个区域的主要力量。

在 17 世纪初,荷兰建立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建立在摩鹿加群岛的贸易,随
后占据了爪哇岛上的苏丹国,1619 年建立巴达维亚,随后从巴达维亚扩展势力
到马来群岛,与柔佛结盟 来对付他们的主要敌人:马六甲的葡萄牙人和强大的
亚齐苏丹国。1641 年,在数次尝试后,荷兰与柔佛的联军攻占马六甲,终结了
葡萄牙统治,葡萄牙仅剩下葡属帝汶。 随后,荷兰东印度公司就开始部署垄断
马来半岛的锡矿产量。 在荷兰支持下,柔佛在马来亚各个苏丹国之间,获得一
个松散的霸权地位,霹雳周旋于柔佛和暹罗之间,并保持其独立。

这段期间,马来亚各苏丹国的虚弱,为从其它地区人民移入这些马来故土
创造了条件。从印度尼西亚东部来的布吉人海盗经常袭击马来亚海岸地区。
1699 年,刺杀了柔佛最后一位马六甲血统的苏丹,控制了柔佛,其他布吉人控
制了雪兰莪。从苏门达腊来的米南加保人也迁入马来亚,建立森美兰。柔佛的
覆灭在马来半岛上留下了一个权力真空。暹罗的大城王国部分填补了这个空
缺,将北部的五个马来国家-吉打、吉兰丹、北大年、玻璃市和登嘉楼变成自己
的属国。柔佛覆灭也让霹雳成为马来亚苏丹国之中的领导者。

从 17 世纪开始,英国商人就现身于马来亚水域 ,1619 年 7 月,英荷在伦敦


共同缔结《英荷防御同盟条约》。以英属印度为基地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于 1786 年
8 月向吉打苏丹租借了槟城(槟榔屿)。占领印度之后,英国开始以其丰富的
资源为后盾,逐步向东南亚的海峡地区扩张。1791 年,迫使吉打签订割让该岛
的条约。此后英国又在槟城对岸的大陆上租借了一大片土地(称为威省)。
1795 年在拿破仑战争期间,英国占领了荷属马六甲,1818 年才交还荷兰。英国
总督斯坦福·莱佛士寻找一个替代基地。1819 年 2 月,从柔佛苏丹手中获得了新
加坡。1824 年荷伦条约签订后,荷人同意以马六甲跟英国人交给换苏门答腊的
明古连岛。随着马来亚畏惧暹罗扩张,英国影响与日俱增。19 世纪,马来苏丹
成为大英帝国盟友。

18 世纪马来亚对欧洲的经济重要性快速成长。尤其英国与中国之间的茶贸
易,增加了对马来亚的高质量的锡的需求,锡矿和金矿及其附属工业的发展,
导致了第一批外来移民涌入马来人的世界,一开始是阿拉伯人和印度人,后来
则是华人。华人定居在城镇并很快掌控了经济活动。这建立了往后 200 年马来
亚社会的典型模式:乡居的马来人逐渐受到富裕的城镇移民社群所控制。胡椒
是主要的农产品,由于英国势力在马来半岛进一步扩张,海峡殖民地与半岛内
陆腹地的交易开始得到发展。
日治时期

1941 年 12 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虽然英国、澳大利亚和印度军队的顽强抵
抗,但日本在两个月内就占据了马来亚。1942 年 2 月 15 日,新加坡投降。这是
英国无法弥补的声誉损失。英属北婆罗洲、砂拉越和文莱也被日本所占领。

日本人将马来人看作是一群从英国殖民统治被解放的殖民人群,并且树立
了有限的马来民族主义,这使得日本人在马来管理机构和知识分子中赢得一定
程度的支持。大多数苏丹也主动与日本人合作,虽然日本后来战败。日本为了
配合大东亚共荣圈的政策,答应战后让马来亚独立,并且协助训练马来人成立
武装部队与政府部门菁英。
独立建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马来亚华侨为主体所建立的“马来亚人民抗日军”,是
马来亚地区最重要的武装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殖民地自治和最终独
立成为英国新政策。横扫亚洲各地的殖民地民族主义浪潮很快到了马来亚。在
二战最后一年,马来亚共产党与马来人为首的部队发生冲突,战后回到马来亚
的英国人,因担心共产党势力的扩大,最终将马共列为非法政党,马共在发现
和平的争取方式无效后,决定改以武力斗争争取。

1946 年,英国宣布了一个组织马来亚联邦的计划,将原先属于马来联邦和
马来属邦的苏丹国,加上槟城和马六甲(但不包括新加坡)合组一个英国海外
领地,并在数年后独立,但遭到马来人强力反对。同年 3 月,在柔佛首席部长
奥恩·加法尔的领导下,马来人组织成立了巫人联合统一机构。巫统支持马来亚
独立,条件是这个新国家完全由马来人掌管 。面临马来人的反对,英国放弃了
平等公民权的计划 。马来亚联邦在 1946 年 6 月宣布成立,在 1948 年解散。代
之以在 1948 年 2 月 1 日协议成立马来亚联合邦。
与此同时,共产党则在积极准备暴动。1945 年 12 月抗日游击队解散,马来
亚共产党成为一个合法政党,但游击队武器却被谨慎收藏起来,以备未来之
用。马共的政策是立刻独立,并且所有民族平等。这意味着它极难招募到马来
人党员,主要支持者来自华人主导的商会,尤其在新加坡;以及华人学校,其
中的教师大多来自中国,将中国共产党看作中华民族重生的领导者。1947 年 3
月,随着冷战的开始和共产国际的左倾,马来亚共产党的总书记莱特被杀,原
游击队首领陈平任总书记,陈平要求共产党立刻行动。共产党发动游击队行
动,期望迫使英国势力撤离马来亚。7 月,在一连串庄园主遭到暗杀后,英国
殖民政府展开反击,宣布进入紧急状态,马来亚共产党被禁,数百战士被捕。
共产党退入森林,组织了马来亚人民解放军,这支军队约有 13000 名男性,其
中第十支队主要由马来人组成。

1948 年-1960 年,英国开始实行马来亚紧急状态,镇压马来亚共产党,驱逐


华侨华人回国 。英国通过对华人做出经济和政治的让步,并将散居乡间的华人
集中到位于马共势力范围外的“白区”的“新村”。动员马来人来对抗马来亚共产党
从 1949 年起,马共失去抗争动机,招募游击队人数锐减。1951 年马来亚共产党
谋杀了英国高级专员亨利·葛尼,但是这种转向“恐怖份子”的策略,使得马来亚
共产党失去了许多温和派的华人支持。1952 年杰拉尔德·邓普勒被任命为马来亚
英军指挥官,邓普勒在马来亚发明了反游击战的战术,虽然游击队被击溃,但
英国军队因着冷战背景而留下来。依靠这个背景,英联邦一员的马来亚于 1957
年 8 月 31 日独立。

1955 年和 1956 年,巫统、马华公会、印度人国大党和英国共同制定一部宪


法草案,承认所有民族享受平等的公民权 。1957 年 8 月 31 日,东古阿卜杜勒·拉
赫曼成为独立的马来亚的第一位总理。

马来亚独立后,这个区域还有其它英国领地的前途悬而未决。日本投降
后,布鲁克家族和英国北婆罗洲公司分别放弃了对砂拉越和沙巴的控制,成为
英国皇家殖民地。以华人占多数的新加坡于 1955 年获得自主权,1959 年李光耀
成为新加坡首席部长。盛产石油的文莱苏丹国依然是英国附属。1959 年与 1962
年之间,英国政府召集了多次复杂的谈判,在这些当地领导人与马来亚政府之
间进行协商。

1961 年,东古阿卜杜勒·拉赫曼赞成建立“马来西亚”的构想,马来西亚将包
括曾是英国海外领地的文莱、马来亚、沙巴、砂拉越和新加坡。
虽然新加坡首席部长李光耀支持这个建议,但他在新加坡社会主义阵线的
党内反对者反对这个计划,认为这是英国打算继续控制这个区域的计谋。砂拉
越大多数政党也反对这个计划,沙巴没有政党,但是当地社团代表也表示反
对。文莱苏丹支持这个计划,但是文莱人民党反对。在 1961 年的英联邦首席部
长联合会议,东古阿卜杜勒·拉赫曼向他的反对者进一步阐述这个计划。10 月,
英国政府批准这个计划,条件是必须取得参与这项合并计划的地区同意。葛波
率领葛波委员会前往婆罗洲研究当地居民意见,认为沙巴和砂拉越同意合并,
但在文莱则有许多人反对。在新加坡的公民投票中 70%的人赞成合并,条件是
新加坡政府获得实质的自主权。文莱苏丹退出这项参组马来西亚的计划,这是
由于来自多数人民的反对、关于石油利润分配比例的争执,以及关于合并后苏
丹的地位等等因素。此外,文莱的人民党发动武装革命,虽然立刻遭到敉平,
但被视为这个新国家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英国政府讨论葛波委员会的报告后,又设立 Landsdowne 委员会来起草马来


西亚宪法的草稿。最后出炉的新宪法草案与 1957 年的马来亚宪法基本上相同,
只做了少部分修改。例如,原先对于马来人特殊地位的认定,扩及到砂拉越与
沙巴的所有土著。新加坡、砂拉越与沙巴这三个新加入的国,也被赋予某些自
主权,这是原先的九个马来亚州署所没有的,因为新加坡、砂拉越与沙巴是以
国的地位与马来亚联邦共同组成马来西亚联邦。1963 年 7 月的谈判结束后,决
定马来西亚联邦将于 1963 年 8 月 31 日正式成立,这天恰好是马来亚独立以及英
国赋予新加坡和沙巴自治权的纪念日。然而,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强烈反对这
个事态发展,印度尼西亚称马来西亚为新殖民主义的代表,而菲律宾则强调沙
巴是她的领土 [72-75] 。印尼总统苏加诺在印度尼西亚共产党的支持下提出反
对,而且砂拉越人民联合党发动了多次抗争行动,延迟了马来西亚的成
立。 [76] 基于这些因素,联合国组成一个八人代表团造访砂拉越与沙巴,确认
他们参组马来西亚的意愿。

马来西亚正式于 1963 年 9 月 16 日成立,由马来亚、沙巴、砂拉越与新加坡


共同组成。当年的马来西亚人口约一千万人。

在马来亚独立时,具备着很好的经济优点。它是世界上三个重要商品(橡
胶、锡和棕榈油)最重要的出产国之一,也是重要的铁矿石出产国。这些出口
工业给马来亚政府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盈余,可用来投资于工业发展和基础建设
项目。虽然巫统不是一个社会主义党派,但如同其它发展中国家,马来亚于
1950 和 1960 年代非常看重国家计划,首两个五年计划(1956 年至 1960 年和
1961 年至 1965 年)通过国家对工业的投资,来促进经济发展,以及修复在战争
和紧急状态时期被破坏和被忽视的基础设施,如公路和港口。政府试图减少马
来亚对商品出口的依赖,因为这会使国家经济受到浮动的市场价格所牵动。马
来亚政府也意识到,随着合成橡胶的生产和使用的普及,对天然橡胶的需求注
定会滑落。由于有三分之一的马来人劳动力从事橡胶工业工作,发展其它类型
的就业来源变得非常重要。为了让马来西亚出产的橡胶具有竞争力,意味着橡
胶工业的获利能力的增加,越来越依赖维持低工资,这又保持了农村马来人的
贫困状态。

民族倾轧

1957 年马来亚独立时,马来人口占 55%,华人 35%,印度人 10%。这个等


式在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时打破,华人的比率增加到将近 40%。巫统和马华公
会均害怕李光耀的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对马来亚选民的吸引力,他们试图在新加
坡组织政党以挑战李光耀的地位。即使李光耀先前承诺人民行动党不会参加
1964 年的马来西亚大选,但面临这种挑战,他转而威胁将派出候选人参加马来
亚联邦大选。为此东古阿卜杜勒·拉赫曼要求新加坡退出马来西亚。1965 年 8 月
9 日,新加坡宣告独立。.

1959 年,这在华人公会内部导致了一场危机。马华公会的首领林苍祐决定
反对巫统的教育政策。但在东古阿卜杜勒·拉赫曼威胁让两党联盟破裂后,马华
公会又被迫让步。

1961 年,马来西亚通过教育法,中学只使用马来语和英语为媒介语,而在
政府小学只以马来语为媒介语。虽然华人和印度人社群可以保持他们的华文小
学和淡米尔文小学,但学生必须学马来语,而且必须公认的马来课程。这使得
华人学生被排除在外。同时,马来文学校获得政府大笔资金津贴,马来人获得
绝对优待。马华公会在教育政策上的挫败,减弱了华人社会对巫统的支持。

1969 年,“五·一三事件”以后马来西亚联邦政府所制定和实施的重大政策,
比如“新经济政策”和“新文化政策”都采取了偏向马来人的做法。“新经济政策”通
过创办国有企业来帮助马来人积累财富,通过立法和行政规定来限制非马来人
资本的扩张 。“新文化政策”则突出全国的文化必须建立在马来文化的基础上,
并据此压制华文教育等非马来人文化的发展 [78] 。随后,伊斯兰复兴运动在马
来西亚蓬勃发展,并成为影响政治进程的重要力量 [79] 。

现代马来西亚

1971 年,正式提出并加以实施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收到了一定
的效果,据马来西亚政府公布的数字,马来西亚国内生产总值在 70 年代的年均
增长率为 7.8%。马来西亚经济在经历了 70 年代的高速增长后,进入 80 年代,
便出现了减速增长的势头,80 年代前期的年均增长率仅 5.2%,贫困率又一度回
升,1983 年达到 30.3%。80 年代中期,马哈蒂尔对新经济政策作了某些调整,
放宽了对投资、外贸、金融等领域的管制和限制,积极推进经济自由化。实行
经济私营化。积极吸引外资。从 1986 年开始,马来西亚转而采取积极吸引外资
投资的政策。同年 10 月,政府大幅度地修订有关的投资法案,放宽了对外资的
限制。重视制造业的发展,1981 年开始侧重发展重化工业,1990 年,马来西亚
制造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值的比重已达 27%。重视农业的发展,1984 年制定了
全国农业政策。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80]

从 1987 年起,马来西亚经济开始迅速增长,1988 年到 1990 年,其增长率分


别为 9.9%、8.8%和 9.8%。进入 90 年代后,1991 一 1993 年均增长 8.1%,其中
制造业、建筑业各增长 12.3%,农业 2.4%,均超指标。人均收人由 1990 年的
6238 马元(2437 美元),增到 1993 年的 8350 马元(3262 美元)。1992 年对
外贸易总额为 821 亿美元, 是关贸组织的第 16 大贸易国。同年,马来西亚由债
务国变为债权国,外汇储备超过 20 亿美元。在 1987 年, 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
值中比重首次超过农业,后又由 1990 年的占 26.9%上升到 1993 年的 30.1%。
1991 一 1993 年间,制成品出口年增长率达 2.1%。1993 年,制成品在总出口中的
比重已达 71%。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收人的不断增加, 马来西亚的贫困率已从
1984 年的 18.4%下降到 1990 年的 17.1%,1993 年又降为 13.5%。 [80]

同时,马哈蒂尔的执政方式被批评者指责趋向于专制,特别是在经历了
1985 年司法危机及 1987 年茅草行动之后。然而,另一边厢,马哈蒂尔政府在尝
试将马来西亚打造成区域教育中心的同时,教育及语言政策趋向于宽松与开
放,包括让英语成为许多公立及私立大专院校的教学语言,以及让华文教育组
织建立南方学院、新纪元学院及韩江学院。但是,执政晚期所推行中小学英文
教数理政策及白小事件等则饱受母语教育推行者诟病。

在 1990 年代晚期,马来西亚受到亚洲金融危机以及副总理安瓦尔去职所导
致的政治不安所撼动。在 1997 年,由于政府内部的意见分歧,导致副总理安瓦
尔遭到撤职与逮捕。在安瓦尔事件中,法庭中错综复杂的纠葛关系,特别被看
作民主宪政受侵蚀的表现。安瓦尔的妻子万·阿齐扎组织了一个新政党人民公正
党。在 1999 年的大选中,人民公正党、民主行动党和回教党组成了一个替代阵
线(后来的人民联盟)。其结果是回教党从巫统手中赢得许多马来议席,但许
多华人选民反对这个与回教党的不正常结盟,使得民主行动党对马华公会失去
了许多议席,甚至连民主行动党的领导人林吉祥也落选。万·阿齐扎赢得了安瓦
尔原先在槟城的选区议席。

2003 年,马来西亚在位最久的总理马哈迪医生宣布退休,由副总理阿卜杜
拉·巴达维接任。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