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名人节俭小故事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勤俭节约是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
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可以说修身、齐家、
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诸葛亮把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毛泽东以
“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经验。

季文子戒奢华
春秋时代,鲁国的季文子官居宰相,生活却十分俭朴。他的全家老小都不着绸缎,而
只穿布衣;他家的骡马不喂粟米,而饲以青草。有人讥之为“吝啬”,季文子答道:“我
何尝不愿穿绸着缎、乘车骑马呢?可眼看着黎民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我心中不安啊。
我只知道用自己的高风亮节为国家赢得荣誉,没听说用自己的美妻良马能给国家带来光荣
的。”这样,原来讥笑季文子吝啬的人,也模仿季文子的做法。当时,因为受季文子的影响,
鲁国上下崇俭戒奢,蔚然成风。

诸葛亮俭以养德
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官居蜀国宰相,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他事奉
节俭,力戒奢侈。他的家业仅存钱 800 铢、田 15 顷,作为妻室儿女的生活来源。他本人的衣
食用度,由朝廷配给,俸资之外,分文不取。更为难得的是,他在暮年立下了这样的遗嘱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据史料记载:“及卒,如其所言。”诸葛亮在
《诫子书》中写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话已
成为千古箴言,被后人奉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苏东坡安贫守志
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苏东坡,曾官至翰林院学士。因为他抨击朝廷横征暴敛,结果被
贬谪黄州,薪俸也随之锐减,每月仅有 4500 个铜钱。苏东坡乐道安贫,节俭度日。
一天,他的一位老朋友来访,见客厅的大梁上悬挂着 31 个竹筒和一个大竹筒,心里十
分纳闷。这时,苏东坡嘱咐家人备一席酒菜,要与老友痛饮三杯。家人应诺后用叉挑下那个
大竹筒,退到内屋去了。这位老友见状,忍不住向苏东坡发问:“东坡兄,不知你这屋梁
上挂的是啥?”苏东坡没有马上回答,只是起身又叉下一个竹筒,倒出筒中数十枚铜钱置
于桌上。这位老友仍是不解。苏东坡朗声大笑,说出了竹筒之谜。原来,苏东坡为了做到计
划开支,量入为出,把每月领到的薪俸分为 31 份,然后装入竹筒中挂在屋梁上,每天早上
用木叉挑下一个竹筒,作为当日开支。每日节余部分,集中贮放在大竹筒中,逢年过节或
有来客才从大竹筒中取出备办酒席。这位老友听了,十分感动,称赞不已。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的一句英国谚语是“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
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她坚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挤到一点不剩。
号称“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的日本丰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从一点一
滴做起,劳保手套破了要一只一只的换,办公纸用了正面还要用反面,厕所的水箱里放一
块砖用来节水。一个贵为一国之尊、一个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节约意识竟如此强烈,令
人赞叹。
香港富豪李嘉诚有一次从酒店出来,准备上车的时候,把一枚硬币掉在了地上,硬币
咕辘辘地向阴沟滚去,他便欠下身去追捡。旁边一位印度籍的保安见状,立即过来帮他拾
起,然后交到他的手上。李嘉诚把硬币放进口袋后,再从钱夹里取出 100 元港币,递给保安
作为酬谢。为了一元钱却花了 100 元,这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不划算的。有人向李嘉诚问
起这件事情,他的解释:“若我不去捡硬币,它就会在这个世界上消失,而我给保安 100
元,他便可以用之消费。我觉得钱可以拿去使用,但不能浪费。”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