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教学·信息 课程教育研究 Course Education Ressearch 2017 年第 52 期

行学习。在协作学习环境中,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学生可利用 3. 合理安排时间
网络与课堂时间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寻求帮助。教师的角色 安排好实验课的课堂时间,利用课堂时间成功实现知识的内
从“传道、授业”转变为“解惑”。教师是教学设计、教学资源 化,真正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翻转课堂的最终目的。
的开发者、教学的帮助者,是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4. 适用性问题
教师需要随时捕捉学生的学习动态并及时加以指导使学生便捷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要视学生 特点、实
地获取信息。教师在交流中将有针对性的问题提取出来,在课堂 验内容难易程度等而定。翻转课堂是需要学生独立学习和高度参
中详细讲解。(4)接受小测验:教师课前将教学内容的重点、 与的课堂。当学生善于独立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时才会收
难点、疑点设置成问题,注重问题的层次性、递进性,使学生带 到理想的效果。主动学习性不强、不善交流的同学,效果就会差
着问题观看学习微课程等学习资源并在其中寻找答案,以任务驱 强人意。翻转课堂更加适用于内容较多、难度较大的实验项目。
动方式引导学生独立学习,让学生感觉到一定的挑战性, 以便 四、应用的意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5)课堂回答问题:在课堂前 10~15min 翻转课堂是一个构建深度知识的课堂,教师搭台,学生唱戏,
集中回答问题,有助于提升学习气氛。实现了学生学习程度的公 学生是课堂的主角,通过对学习时间的重新分配,给予学生更多
开化,对学习中发现和提出的问题通过师生、生生交流探讨和教 自主支配的时间,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步调控制各自的学习,真
师总结指正解决。此外,实验中化学反应出现的异常现象也适时 正做到了学习向学生的回归,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解决了
地进行提问交流。 (6)做实验:课堂实验活动是理论知识的延伸、 学生动手实验机会少、实验时间不足的问题。转变教学模式后的
深化,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 学生课前学习目的更明确效率更高。课堂交流更注重实际应用和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翻转课堂把知 答疑解惑,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输灌,更多的是一种智慧的启迪。
识传授的过程放在课下,减少教师的实验课堂讲授时间,把知识 五、结语
内化的过程放在课上,增加学生做实验、生生以及师生之间的深 翻转课堂的创始人乔纳森·贝格曼和亚伦·萨姆斯的问答能
入交流和获得教师指导的时间,学思结合,行知结合。学生不再 让我们更加准确地厘清翻转课堂的含义。他们认为不能把翻转课
盲目而是知识内化后有条不紊地做实验,通过完成真实的实验任 堂和在线视频、在线课程相等同,翻转课堂没有企图用视频取代
务建构知识,在反复的实验操作中熟能生巧。 (7)完成实验报告: 教师,让学生处于无组织的无序学习,翻转课堂更不会让整个班
主要包括填写实验数据和进行数据分析。 的学生都盯着电脑屏幕,使之处于孤立学习的状态。翻转课堂是
三、应用时要注意的问题 直接讲解与建构主义学习相互混合,把课堂内容永久存档使得学
1. 微课程资源 生就算课堂缺席也不会被耽误学习,营造一种让学生对自己学习
一是选取网上的开放教育资源,可节省人力、物力。但通常 负责的环境,使得所有的学生都在课堂积极学习,让个性化教育
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思路不一致,或者由于实验仪器型 在所有学生身上得以实现的一种手段。因此,翻转课堂翻转的只
号不匹配以及实验方法进行了改进等而需自行创建微课程。录制 是上课的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
水平决定微课程的效果。 参考文献:
微课程的时长既要确保问题讲解的完整性,又要控制在学生 [1] 焦建利 . 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 [J]. 广 东 培 正 学 院 论
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范围内,一般 10min 之内最佳。因为学生的视 丛 ,2016,16(2):98-100.
觉驻留时间一般在 5 ~ 8min 注意力更集中。 [2] 陈玉琨 , 田爱丽 . 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 [M]. 上海 : 华东师
2. 考核方式的改变 范大学出版社 ,2014:30-33.
考核方式从出勤率(20%)+ 课后实验报告(80%)改变为 [3] 陈怡,赵呈领 .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及应用研究
出勤率(10%)+ 课前实验报告(30%)+ 讨论交流回答问题(30%) [J]. 现代教育技术 ,2014,24(2):49-54.
+ 课后实验报告(20%)+ 微信、QQ 交流中或实验中与教师交
流问问题的数量和深度(10%)。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 作者简介:王玉兰(1960.10-),女,河南省开封市人、本科、
中的应用增加了独立学习、 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在成绩中的比重。 学士,研究方向:医学高等教育,高级实验师。

删繁就简 去粗取精
——“长文短教”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效用探析

王翠梅
(甘肃省临潭县第二中学 甘肃 甘南 747500)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文章的篇幅越来越长,所涉及到的知识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而学校设置的语文课程学习时间也非常有限,那么如何在此情况下有效的平衡文章篇幅、知识范围和教学时间呢?故而, “长
文短教”的教学策略应运而生,不仅有利于教师把握长篇文章教学的关键点和核心内容,也简化了课堂教学过程,同时也有利
于学生快速的把握长文主题思想和核心价值,对于帮助学生形成固定的长文阅读方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长文短教 主题思想 高中语文 阅读方式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2-0134-02

“长文短教”指的是,针对语文教材中一些篇幅比较长的文 目标和主旨为圆心画圆,然后再设定课堂教学内容。
章,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抓住其核心思想与重点段落开展课堂教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课时,
学活动。“长文短教”的关键点时如何删繁就简,去粗取精,因 根据教学需求,明确三个教学目标:通过反复诵读,体会文中修
为在对长文删取之间的抉择,是需要教师判断哪些是要旨要义, 辞手法对比、反复和排比的作用;领悟诗歌抒情性的特点;理解
哪些是适合高中生读的,哪些是通过学生自学就可以懂的。如果 诗歌的抒情结构,把握保姆大堰河的形象。这样抓住了整节课的
课文内容删除的不当,丢弃了精华,而留下了糟粕,那么就是得 教学重点,使得教师课堂教学的脉络变得更加清晰和明了,更加
不偿失了。为此,如何实现“长文短教”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 能让学生通过课堂的学习能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效运用,是值得所有高中语文教师重点关注的焦点。 二、紧抓长文明暗线索,提纲挈领把握思想
一、熟悉学生实际学情,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采用长文短教的教学策略,最为关键是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为了能够提高长文的课堂教学效率,教 需要找到长文中的明、暗线索,并且通过这种方式来提纲挈领把
师在教学一篇课文之前都需要认真的考虑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 握全文的思想,这样才能让教师在课堂中进行教学时有针对性的
和基础,熟悉学生的实际学情,并且以此为半径,以长文的教学 进行讲解,或是围绕某一线索如情感线、时间线等展开对文章的

·134·
课程教育研究 Course Education Ressearch 2017 年第 52 期 教学·信息
分析。 为此,在教学时应该要充分发挥题目作为题眼的效果,要善于引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听听那冷雨》一课时,这 导学生提问及回答问题,来获得学习全文的方法。如读完题目之
是一篇抒情散文,分别描写了作者在美国、台湾和大陆的感受, 后,你能联想到什么?你能根据题目猜测我们的课文内容时什么
文章选材看似比较零散,但是一根内在的思念家乡的感情线索贯 吗?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这样才能促使他们带着好奇心理
穿于整篇文章中,以中国的记忆和情韵去体会美国西部丹佛山, 其寻求问题的答案,并且有着继续阅读的兴趣和欲望。
在台湾的溪头,听听那冷雨却只觉的凄迷,感受不到大陆的骤雨 例如,在语文教材中虽然有点文章看似非常长,但其实就是
打荷叶的美感,在暴雨的摧残中,更加思念大陆的江南、春雨和 在围绕一两个词语来写。教师在教学时只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这
杏花。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以思乡情怀为主导线索, 些关键词,就能很好的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了。同时,
并且由雨展开对文章的学习,文中第 2~4 自然段描写了文化、文 典型段落由于其涵盖了作者丰富的写作手法和情感思想,教师也
字方面对祖国的印象;第 5~10 自然段通过多角度的描写,突出 可以以此为长文短教的突破入口开展教学。教师只要对其进行重
了听雨的主题,抒发作者的浓浓的相思和哀愁。这样有利于促进 点分析,对于其他的段落采用自学或略读的方式,稍作点拨,就
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把握和感知。 能让学生能够明白全文所表达的中心和内涵。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高中语文《我与地坛》一课时,文章中 四、结语
的线索是我和地坛,为此在教学时可以将此作为课堂的切入点, 综上所述,“长文短教”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需要
让学生进行下一步的思考,并且围绕该线索提出以下问题:作者 教师对语文教材中的长文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把握文章的思
当年为什么来地坛?地坛与作者是怎样的关系?地坛中的生命 想脉络和主题中心,提炼出文章中的难点和重点之处,通过精心
给了我们和作者怎样的印象?作者来地坛的最初几年一直都在 的设计教案,围绕重点开展课堂的教学,以此来在有限的课堂时
想些什么问题?十五年来,作者为什么总要不断的去地坛呆想和 间内带动学生对长文的理解,进而促进学生学习长文思维模式的
默坐呢?通过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感受文 形成,为高中生的质疑能力和综合素养培养奠定基础。
章的情感。抓住一点切入点并且对其进行咀嚼与精度,利用以点 参考文献:
带面的方式促进课堂阅读效果的提升。 [1]戴美纯. 高中语文 “长文短教”教学策略研究[J]. 俪人:教师,
三、以点带面一课一得,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015(5):108-108.
在实施“长文短教”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以点带面 [2] 陈重阳 . 试论高中语文“长文短教”的教学策略 [J]. 教师 ,
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取舍,在课堂中围绕一两个教学 2017(3):52-52.
重点进行活动的开展,如课文的题目、文章中的关键词、文章中 [3] 刘俊 . 高中语文“长文短教”教学策略研究 [J]. 教育 ,
的经典段落,教师要充分的利用这些知识教学。 2016(6):00104-00104.
让学生能够通过课堂的学习,实现一课一得,这样才是课堂 [4] 王建君 .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长文短教和文本细读——
高效的充分体现。 以《 一 滴 眼 泪 换 一 滴 水》 为 例 [J]. 现 代 语 文 : 教 学 研 究 版 ,
例如,一篇文章的题目通常就蕴含着课文中的主体内容, 2013(5):64-67.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牟 燕
(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重庆 404047)

【摘要】语文教学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而所谓的语言艺术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和审美性原则正确处理教学
中的各种关系,把语文知识和信息正确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的语言技能活动。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语言艺术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2-0135-02

语文教学,作为众多学科中更具科学美和艺术美的学科教学 力量和艺术魅力征服学生,提升语文课堂实效。
活动,语言艺术的运用程度直接影响语文教学艺术和教学实效。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对“我的乐园”
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的描写,虽然里面不过是菜畦、石井栏、皂角树、桑葚等熟悉的
一、避免冗余,准确有效 事务,但是教师如果不通过有序合理的方式和学生分享美文,只
语言是教师完成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是师生交流的主要媒 是一味对学生说,这段写的不错,大家背下来,估计,对于不了
介和途径。所以,教师能否正确、正确、科学的使用教学语言, 解这些教师所谓的“熟悉事物”的孩子而言,不过是徒添烦恼罢了。
直接关系到教学活动的成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讲课应不夸夸 三、避免生硬,情理交融
其谈、信口开河、空发议论,避免过分拘泥教材的传统说教或生 在课堂教学这个相对集中封闭的沟通环境中,教师的情感
硬讲读课本,必须言之有物、说只有实、论之有据。教师需结合 和情绪对学生有直接的引导和感染作用。授课本不是灌输,不是
学生心理特点,有意识地把已学知识和未学内容联系起来,把课 直接的给予,而应在知识互认、情感共鸣的基础上,理中蕴情,
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意识地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结 通情达理,将各条情与理的线索融会贯通,真正实现情理交融。
合起来,合理的组织教学语言,既不能“不够”,又需避免冗余。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以形象的手段,生动的言语,
如对一个字或词的解释,需要要抓住它的本质特征和关键特 激发学生情感,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参与积极性,实现情感
点,把握它的内涵和外延,准确而合适的举例。如果教师只是泛 教育。
泛而谈,随心所欲漫无边际的举例,这样可能出现的结果是,你 如在讲解《沁园春·长沙》这个作品时,除了将文章里的生字、
花了大量的时间所列出的事例只是某一侧面的非本质特征的特 句子疏通,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概括能力外,还应引导学生
征,学生下次碰到该字该词其他情况时,便无法解决或者按部就 感受自然风光的美好,一代伟人青年时期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培
班的回答错误。 养学生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爱国情感,践行积极作为的青春誓言。
二、避免混乱,文理有序 四、避免说教,生动诙谐
语文教学活动是思想性和艺术性颇高的一门教学活动,它的 语文作为科学性和人文性深度融合的一门学科,在课堂教学
实施对教师而言有更大的挑战。在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思路的 中形象生动的讲解和分享,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的娓娓
指导下,教师应抓住重点难点,整理教学内容,合适使用具有文 道来是必要的。在语言的内容上广采博闻,灵活运用,把和教材
学色彩、文学素养的语言,把握内在联系,使其在传递的过程中 或是对实现教学目标有关的笑话、故事、佳联、格言、警句、成语、
言之成理,论之有据,以理服人,让语文课真正的成为语文课, 典故、诗词等合适合理地引入课堂,拓展知识面,挖掘中华文化,
成为其他学科的基础课,成为人格升华的必修课,让语言的科学 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扣人心弦,在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

·13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