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DOI : 10.

16105
2001年第 2期 /j . cnki . dxdl . 2001. 02. 008 电线电缆 2001年 4月
No . 2  2001 Elec tric Wir e & Cable Apr. , 2001

采用铜包钢复合线的对称电缆邻近效应
费保俊
(装甲兵工程 学院 ,北京  100072)

摘要: 考虑了 对称电缆中电磁场 的集肤效应、反射效应和邻近效 应 ,计算出 铜包钢对称电缆的 传输参数 ,并 证


明当铜包钢 复合线的 铜层厚度与 传输频率满 足一定关 系时 ,复 合对称电 缆的传输性 能优于同 规格的纯铜 对
称电缆。
关键词: 对称电缆 ;铜包钢线 ;邻近效应
中图分类号: T M 248.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31-1392( 2001) 02-0027-03

The proximity effect of synmmetrical cable employing copper clad steel as conductor
FEI Bao-jun
( Institut e o f Armo red Fo rce Engineering , Beijing 100072)
Abstract: Th e tra nsmissio n par ameter s o f th e sym metrica l cable emplo ying co pper clad steel as conducto r ar e
calculated in co nsider atio n o f the skin effect , r eflection effec t and pro ximity effec t o f the mag ne tic field within
th e cable. It is prov ed tha t the coppe r-clad steel conducto r cable is superior to th e co pper co nducto r cable in
transmissio n per for mance w hen the thick ness o f th e co pper lay er in th e co pper -clad steel co nducto r has cer-
tain relatio nship w ith the transmissio n f requency.
Key words: sy mmetrica l calbe; copper-clad steel conducto r; pro ximity effect

表明 ,与纯铜对称电缆相比 ,复合导线对称电缆的邻
1 引 言
近效应明显小一些 ,因而导电性能会更好。
[ 1~ 4]
研究表明 ,在高频区域内 ,铜包钢复合线要 图 1所示是铜包钢对称电缆的截面示意图 , r1、
比相同规格的纯铜线的电导率高。因此 ,如果电缆的 r2 和 r3 分别是铜包钢线的钢芯半径、铜包钢线 (简
使用频率较高时 ,可以用铜包钢线取代纯铜线 ,既能 称复合线 )半径和绝缘半径 , t = r2 - r 1 是铜包钢线
提高电缆的传输性能又能降低制造成本。例如 ,用于 中的钢层厚度 , d = 2r2 是复合线直径 , D = 2r 3 是绝
计算机网络的射频对称电缆 ,用铜包钢复合线代替 缘外径 ,也是对称线对的导线中心间距。
纯铜线 ,将比原电缆的传输性能更优越。
但是我们知道 ,对称电缆的导体中 ,不仅存在着
集肤效应 ,还有所谓的邻近效应。邻近效应将直接影
响到电缆的传输品质 ,是不能忽略的 [5 ]。那么用铜包
钢复合线取代纯铜线制作的对称电缆 ,不仅有集肤
效应以及复合层界面处的反射效应 ,也应该存在邻
近效应。 前两种效应在复合线中的反映我们已经进
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 [2~ 4]
, 现在我们就来讨论复合
导线对称电缆中的邻近效应。

2 复合导线对称电缆的电性能的计算及比 图 1 复合对称电缆的截面示意图
较 用下标 c和 s分别表示铜和钢 ,它们的电导率
jJ
2. 1 复合导线对称电缆的电性能计算 和磁导率分别为 ec、es和 _ c = _ 0、_ s = |_ s|e ,J 是
一般来说 ,邻近效应和集肤效应一样 ,会降低导 钢的磁带损耗角。 并设铜和钢的涡流系数分别为
线的导电性能 ,或者说 ,降低导线的导电效率。 研究 kc = jkec_ c
( 1)
收稿日期: 2000-06-05 ks = jkes_ s
作者简介: 费保俊 ( 1956- ) ,男 ,湖北人 ,副教授 ,硕士 . 及其波阻抗
No . 2  2001 Elec tric Wir e & Cable Apr. , 2001

jk_ c 的集肤效应 ,第二项则是邻近效应引起的 ,事实上 ,


Yc =
ec 当两导线相距很远时 , D /d→∞ ,该项为 0。 而式 ( 7)
( 2)
jk_ s 反映电感与邻近效应没有关系 (严格地说是关系极
Ys = 其微弱 ) ,故我们主要考虑电缆的高频电阻与邻近效
es
则在 0 < r < r1 的钢芯区域内的电磁场 [6 ]
应的关系。

( 2) 如果对称电缆由纯铜线构成 ,即在导线内
E = Ys∑ Dn In ( k s r ) cosnO
n= 0 部不存在界面 ,因而 an = 0( n= 0, 1, 2)。 故只需在式

( 3)
( 8)和式 ( 9)中取 an = 0,即得到纯铜对称电缆的传
H= ∑ D I′( k r) cosnO
n= 0
n n s
输参数 [6, 7 ]。
在 r1 < r < r2 的铜层内的电磁场

E = Yc∑ An [ In ( kc r) + an Kn ( r) ]cosnO
n= 0


( 4)
H= ∑n= 0
An [I′
n ( kc r ) + n ( r ) ] co snO
an K′

在 r2 < r < r3 的介质内的电磁场


E = B 0 lnr+ ∑n= 1
( B n rn + Cn r- n ) cosnO

B0 n

- n- 1
H= + ( Bn rn - Cn r ) co snO
jk_ 0 r n= 1 jk_ 0
( 5)
式中 An , Bn , Cn , Dn , an ( n = 0, 1, 2, … )为待定系数 ,
与边界条件有关 , In , Kn ( n= 0, 1, 2… )是变形第一类 图 2 复合导线对称电缆、纯铜线对称电缆、复合 裸线
和第二类 Bessel函数。 和纯铜裸线等高频电阻的比较
根据边界条件 ,电磁场应在 r= r1 和 r= r 2 处连 我们对以下四种产品: 复合导线对称电缆 ( t =
续 ,并且在 r = r3 , O= 0附近有对称性 ,可求得电缆 0. 01 mm , d = 1. 0 m m , D= 1. 5 m m ) ;铜线对称电缆
的高频电阻和电感分别为 ( d= 1. 0 mm , D= 1. 5 mm ) ; 复合裸导线 ( t = 0. 01
k_ 0 q1 mm , d= 1. 0 mm ) ; 铜裸线 ( d= 1. 0 m m) ,进行高频
R= q0 +
2c 4( D /d ) 2 - ( 2p1 + q2 /2q1 ) 时的高频电阻值计算 ,并取铜和钢的电磁参数为
( 6) _ s = 1000 _ 0 ,e
s = 7. 03 S· m / mm; _ c = _ 0 , e
c=
k_ 0
L = 2cp 0 ( 7) 58. 0 S· m /m m,J= 0. 14 rad,计算后绘制成图 2。
图 2给出了相同规格铜包钢复合导线对称电缆
I 0 ( kc r2 ) - a 0 K 0 ( r 2 )
p 0 - j q0 = ( 8) 与纯铜对称电缆的高频电阻比较 ,还给出了相同规
k c r2 [ I 1 ( kc r 2 ) - a 0 K 1 ( r 2 ) ]
In+ 1 ( k c r 2 ) - an K n+ 1 ( r2 ) 格铜包钢裸线与铜裸线的高频电阻比较。 图中不仅
pn + j qn = , ( n = 1, 2)
In - 1 ( k c r 2 ) - an K n- 1 ( r2 ) 显示在该频率区域 ,复合对称电缆和复合导线的高
( 9) 频电阻均小于纯铜对称电缆和纯铜裸线 的高频电
an = 阻 ,还表明两种对称电缆的高频电阻差值要比对应
n ( k c r1 ) - Y
In ( ks r 1 ) I′ n ( k s r1 ) In ( k c r 1 )
I′ 的裸线电阻差值更大。
,
- In ( k s r1 ) K′ n ( kc r1 ) + YI′ n ( ks r1 ) Kn ( kc r1 )
为了进一步讨论上述现象 ,我们在高频情况下 ,
   ( n = 0, 1, 2) ( 10) 将式 ( 6)~ 式 ( 10)用初等函数表示。 利用 Bessel 函
Y
c _ ces - jJ /2 数的性质可将 I′
n 和 K′
n 用 In 和 K n 表示
Y= = e ( 11)
Y
s _ sec n ( z ) = I n- 1 - n In /z
I′
2. 2 复合导线对称电缆邻近效应与电阻的关系及 n ( z ) = - K n- 1 - nK n /z
K′
比较
由于|ks r 1| 1,故可将钢芯内的各阶 Bessel函数看
由式 ( 6)和式 ( 7)可以看出:
成同阶的
( 1) 可以知道 ,式 ( 6)中右边第一项反映电磁场
I 0 ( ks r 1 ) = I 1 ( ks r 1 )
· 28·
No . 2  2001 Elec tric Wir e & Cable Apr. , 2001

K 0 ( k s r1 ) = K 1 ( ks r1 ) 2x + 1 2x - 1
+
而铜层内的 Bessel 函数可化为 [8 ]   2 D 2
6x - 1 2 ( 16)
4 - -
d 2x - 1 x
I0 ( x ) 1 - j /4x
I1 ( x )
= 1+
4x
e   我们感兴趣的是复合导线对称电缆与纯铜对称
电缆的电阻比值 Rr ,将其定义为复合对称电缆的相
K0 (x ) 1 ej /4x
= 1- 对电阻
K1 (x ) 4x
I0 ( x ) 1 2x+ Rcs c
j( 2x- 1 /8x )
Rr = = 1+ Zcos y - ( 17)
K0 (x ) = 1+ 8x e Rcu 4
I1 ( x ) 3 2x+ j( 2x+ 3 /8x ) 可见当 3 / 4c< y < 7 / 4c时 , Rr < 1。 将铜的电磁参数
= 1- e
K1 (x ) 8x 代入后 ,得到
其中的变量 Rr < 1(当 0. 075 < f t < 0. 18) ( 18)
x = k_ cec / 2r = Tr 式中频率 f 和铜层厚度 t 的单位为 M Hz和 m m。以
T= k_ cec / 2 ( 12) 上结论与文献 [ 1~ 4 ]是一致的 。
并设 3 结果的讨论
y= 2k_ cec t = 2Tt
上述的结果表明 ,当铜层厚度和应用频率满足
Z= 2 2 1- |
Y| e- 2at ( 13) 式 ( 18)时 ,不仅复合裸线的高频电阻小于同规格的
1+ |
Y|
于是可求出 铜裸线 ,而且复合对称电缆的高频电阻也小于同规

p0 ( x ) = 1 1+ Zcos y + c 格的纯铜对称电缆。 进一步的证明可知 ,当 f t>


2x 4 0. 18时 Rr≈ 1,即两种对称电缆的高频电阻趋于一
1 c
p1 ( x ) = 1 - 1+ Zco s y + 致。 所以 ,只要应用频率满足 0. 075 <
f t < 0. 18
x 4
2x + 1 c 则用复合导线对称电缆取代铜对称电缆是完全可行
q0 ( x ) = 1+ Zcos y -
4x 2 4 的。 例如 ,铜包钢线的铜层厚度 t= 0. 02 mm ,则在
2x - 1 c f > 14 M Hz时 ,复合对称电缆的传输性能不低于铜
q1 ( x ) = 1+ Zcos y -
2x 2 4 对称电缆。
2x + 1 c
2 1+ Zcos y - 4
q2 ( x ) = 参考文献:
x
以上的推导中略去了高阶无穷小。 [ 1 ]  Baojun Fei, Mi ngbing Fei and Zh engh ong Ch en. High el ect ri c
将上述表达式代入式 ( 6) ,即得到复合导线对称 conduction property of composit e copper-clad s teel wi re [ J ].
电缆的高频电阻 IEEE Transact ions on elect romagnetic compati bi lit y 1999, 41

R0 ( 3): 196~ 201.


Rcs = × [ 2 ] 费保俊等 .铜包钢复合导线的高导电特性 [ J ]. 电线电缆 , 1997,
2
( 3): 17~ 21.
2x + 1 2x - 1
+ [ 3 ] 费 保俊等 . 复合导 线的 高电导 性的 机理 分析 [ J ] . 电线 电缆 ,
  2 D 2
6x - 1 2 ×
4 - - 1997, ( 5): 21~ 28.
d 2x - 1 x
[ 4 ] 费保俊等 .复合导线高电导性的实验及其应用前景 [ J ]. 电线电
  1+ Zco s y - c ( 14) 缆 , 1997( 6): 19~ 22.
4
[ 5 ]  P. 格 里 维 . 高 频 传输 线的 物 理基 础 [ M ] . 上 海 科技 出 版社 ,
式中 R0 为单根铜裸线单位长度直流电阻分量
1984: 61.
1 [ 6 ] В. Н.куле
мов. 通讯电缆原理 [ M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1955: 116.
R0 = ( 15)
cr2ec
[ 7 ]  R. E. M atick. Transmis sion li nes f or di gi t al and comm uni ca-
对于纯铜对称电缆 ,应取|Y
|= 1,由式 ( 13)知 Z= 0, ti ons n ew t orks [ M ]. N ew Yo rk: M cGraw-Hi ll Book Compa-
故其电阻应为 ny, 1968: 103.

R0 [ 8 ]  N. W. M clachl an. Bess el f unct ions f or engi neers [ M ]. O x-


Rcu = ×
2 f ord, U. K. : Fai r Law h, 1956: 206.

· 29·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