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DO I : 13627/j .

10. cnki .
cdjy .
2011.
06.
020

三大课程范式之批判式思考
———兼谈我国课程建设问题

张子漪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4)

[ 摘  要]  经验自然主义课程范式 、要素主义课程 范式 、人本主义课程 范式对中国 的课程建 设有着重要 的影响 。 这些 课


程范式有优越性 , 也有缺陷性 。 对他们的批判式思考 , 可以引发更多的关于 中国课程建 设的思考 。 课 程是一个 动态的复杂 的
问题 , 需要各行各业的人士认真思考 。 中国课程改革的 步伐不能太快 ;
否则 , 课程模式隐藏的问题不容易被发现而留下病垢 。
[ 关键词]  经验自然主义课程范式 ;
要素主义课程 范式 ;
人本主义课程范式 ;
课程建设
[ 中图分类号]  G423.07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1674-6120(2011)06 -0041-04

  课程范式是建立在复杂性科学基础上的对课程 书本知识的现状 ,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


的一种分类 , 这种分类方式是从整体及其元素两方 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 ,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面界定课程的 。 任何一种课程范式都有先进性 , 同 经验 , 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
时都存在缺陷性 , 这是由该课程范式产生的时代背 这句话与人本主义课程范式所强调的注重学生的心
景所制约的 , 具有不可抗拒性 。因此 , 在课程开发过 理特点即根据学生兴趣开发课程的思想相吻合 。
程中 , 融合多种课程范式的理论 , 取各家之长 , 补各 除了这三大课程范式 , 其他课程范式也对我国
家之短 , 有助于课程开发的完美性 。 的课程产生着影响 , 但是就其影响力度而言 , 这三大
一 、对我国具有影响力的三大课程范式 课程范式影响最广 。
课程范式有很多种 , 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 , 新的 二 、三大课程范式的主要内容
课程范式又在不断地生成 。我国近代有三种课程范 (一)经验自然主义课程范式
式 , 对我国课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在课程目标上 , 认为教育目地不应该是预设的 ,
杜威的经验自然主义课程范式在我国现代课程 而是教育经验的结果 。 教育是为了促 进学生的成
之初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 从当时制定的现代学制中 长 , 学生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 、积极发展的过程 ,
可以明显地看到经验自然主义课程范式的影响 。 如 教育目的就产生在这个过程中 , 并且根据学生自己
1921 年 , 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 学校系统改革案》 并 经验的丰富而不断地变化 。
在全国正式实施 。《学校系统改革案》首列标准特别 在课程内容上 , 经验自然主义课程范式认为课
强调要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 , 发挥平民教育精神 , 谋 程与经验密不可分 , 因此课程内容是人类文化经验
个性之发展等 。 的精华 , 并促进学生个体经验的不断丰富 。学生在
要素主义课程范式在我国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 理解教师经验的过程中 , 自己原本的经验从一种状
直到今天都有巨大的影响 。建国以来 , 我国中小学 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 。
的课程设置一直以学科划分 , 注重知识的传授 。 在 在课程实施上 , 应该注重课程的实践性 。 经验
如今进行的新课程改革中 , 这种以学科划分的方式 自然主义课程范式认为 , 任何课程内容都应该与学
仍然是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 。 生固有经验相联系 , 并通过学生的主动操作改变固
人本主义课程范式由来已久 , 是西方课程流派 有经验 。 课程实施中指导思想是教材心理学化 , 教
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范式 。《新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 材内容应该从儿童熟悉的环境中获取 , 其实施原则
中提出 :
“改变课程内容`繁 、难 、偏 、旧' 和过于注重 是让学生在“做”中“学” 。

【收稿日期】2011-03-16
【作者简介】张子漪(1986—), 女 , 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 :
课程与教学论 。

· 41 ·
第6期 No.6
   张子漪 :
三大课程范式之批判思考 ———兼谈我国课程建设问题     
2011 年 6 月 Jun.2011

  在课程评价上 , 杜威的课程评价观是其教育价 自己 , 更好地设计自己 , 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全面发


值观在课程中的具体化 , 他主张对不同的学科采用 展 。教师评价应建立在绝对信任的基础上 , 在学生
不同的评价 , 并将内在价值与工具价值相统一 。 杜 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客观地进行评价 , 这样也可以建
威认为 , 活动 、游戏 、手工作品等都是有价值的 , 都可 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
以作为评价的一部分 。 然而 , 杜威并没有提出明确 三 、对三大课程范式的批判式思考
的评价方式 。 课程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 课程与社会的变化不
(二)要素主义课程范式 可能完全同步 :
有时候超前 , 有时候滞后 。因此 , 任
在课程目标上 , 要素主义教育认为教育的目的 何一种课程范式都有两面性 。
是传播民族优秀的文化 , 通过文化的传播 , 增强民族 (一)经验自然主义课程范式
凝聚力和团结的力量 , 主张利用传统文化和人类文 经验自然主义课程范式建立在充分尊重学生个
明培养青年人的责任感 。 体的基础上 , 认识到课程应该是促进个体发展和成
在课程内容上 , 要素主义教育认为学校不必跟 长的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 , 采用与学生周围生活
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课 程 , 学校要 有稳定的课程 。 相关的 内容 教学 。 强调 学生 的动手 能力 , 主 张在
学校的课程内容应该选取人类优秀的文化精华 。 这 “做”中“学” , 学生的亲身经历有助于学生对课程的
就奠定了要素主义课程范式课程内容选择上的以知 理解 。
识为中心的原则 。 经验自然主义课程范式也存在缺陷 。 在课程目
在课程实施上 , 巴格莱认为 , 学生应该接受心智 标上 , 无目的性目标不利于教师把握教学的尺度 , 让
的训练 。因此 , 要素主义课程范式主张刻苦严肃的 教师按照学生的本能发展确定目标 , 给教师提出了
学习 , 学校要有统一严格的纪律 , 教学要有统一的进 太高的要求 , 许多教师自身的能力并不能胜任 。 在
度和要求 , 学习应该接受严格的考核 。 课程实施中 , 学生的学习缺乏必要的指导 , 过分强调
在课程评价上 , 要素主义课程范式提出了严格 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 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完
的考核制度 。学生要按照规定完成作业 , 对不完成 全依赖学生的主动性 , 导致知识的表面化和零散性 。
作业的学生要有相应的惩罚 。 (二)要素主义课程范式
(三)人本主义课程范式 要素主义课程范式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知识系统
在课程目标上 , 人本主义课程范式强调人的全 的建立 , 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 , 主张学校要加强
面发展和自我实现 , 课程应该同时满足学生的认知 管理并制定相关规定约束学生 。 这些主张可以帮助
需求和情感需求 。因此 , 课程除了强调智力发展 , 还 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系统 。
应该关注情感 、精神 、心理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健全 。 要素主义课程范式也有局限性 。 这种课程范式
在课程内容上 , “从自我实现”的课程目标出发 , 把知识传授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 , 过分注重理性因
课程内容的选择强调适切性的原则 。即教材应该和 素对学生的影响 , 忽略了情感 、态度 、价值观在学生
学生存在着某种关系 , 可以促进学 生自身的发展 。 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过分强调纪律 、约束的重要性 ,
因为 , 有意义的教学是让学生参与到教育过程中 ; 所 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 学生缺乏创造力 。强调学
以 ,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 关注学生的生 活 、需求 和兴 生的刻苦努力对学业成就的重要性 , 容易使学生死
趣 , 课程要有不同的层次 , 有个人课题 、社会课题及 记硬背 , 忽略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
学术性课题 。 (三)人本主义课程范式
在课程实施上 , 强调“非指导性教学” 。 认为只 人本主义课程范式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作为心理
有在教学中 , 让学生亲自体验 , 才能使课程内容变得 学基础 , 这种课程范式是建立在对人类的进一步了
有意义 , 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体 ,“非指导性教学” 解之上的 。 首先 , 这种课程范式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
并不是指没有教师的指导 , 而是希望教师与学生的 在教学中 , 不仅注重理性因素的教育 , 还注重非理性
关系融洽 , 教师要对学生绝对地信任 , 共同营造良好 因素的教育 。其次 , 在教育中尊重个性的发展 。与
的学习气氛 。 经验自然主义课程范式相比 , 人本主义课程范式强
在课程评价上 , 主张评价的多元化 :
学生评价应 调的个性是自我实现 , 这种表述更加准确 。
以自我评价为评价的主体 ,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 也应 人本主义课程范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如在多
该成为评价的主体 ;
学生通过自我评价 , 有助于了解 元评价方式中 , 注重自我评价 , 如何帮助学生掌握评
· 42 ·
第6期 No.6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1 年 6 月 Jun.2011

价标准 , 并对自己进行准确的评价 , 是一个很难把握 课程实施中对兴趣的利用却存在不少问题 。有些人


的尺度 。在师 生关系中强调师 生之间的信任 的建 错误地认为 , 在课程上利用故事 、新奇的道具 、多媒
立 , 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 体的音像效果等 , 都会引起学生的兴趣 。 笔者认为 ,
四 、对我国课程建设的思考 这种做法有失偏颇 。教学工具的利用应该考虑到学
正如没有完美的课程范式一样 , 也没有不存在 生的层次 , 在幼儿园的教学中 , 故事 、游戏等的大量
缺陷的课程 。课程改革不会有终点 , 因为时代在进 使用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 。但是在中小学的教学
步 , 教育在发展 , 课程就在不断的变革中 。完全照搬 中也使用这些手段 , 有些过于幼稚 , 也不利于学生知
某种课程范式也是不合理的 。 因此 , 在课程建构中 , 识的深层次学习 , 造成课堂越来越花哨而知识越来
应该集众家之长 。 综观这三种课程范式 , 都是在探 越贫乏的不良效果 。
讨课程中学生 、知识 、社会三者的关系 , 在课程中应 虽然学生的兴趣是从表面现象开始的 , 利用由
该如何维持这三者之间的平衡 , 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 表面现象引起的兴趣进行深层次的探索 , 是利用兴
过于偏向哪一方都会出现问题 , 因此在我国的课程 趣的有效手段 ;
但是如何引导又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
建设中 , 需要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 如果把握不好 , 可能造成经验自然主义课程范式中
(一)课程设置的取向问题 出现的以兴趣为中心而忽视知识的情况 。 并不是学
我国长期以来以要素主义课程范式为课程设置 生所有的兴趣都是有价值的 , 什么样的兴趣有利于
的取向 。这种课程设置取向一直受到质疑 , 认为这 学习 、什么样的兴趣不利于学习 , 是在一个动态模式
种划分割裂了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 , 不利于学生 中相互转化的 , 如何把握是一个需要在今后不断研
整合知识 , 也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兴趣 。 有人提 究的问题 。
出整合课程的想法 , 在我国的很多考试中 , 也可以看 (三)评价方式应该如何改革
出这种思想占有相当的地位 , 在各地中考以及高考 在新课程改革中 , 对“应试”的评判很多 , 如何改
中的文科综合 、理科综合 , 就是在尝试课程的整合 。 革这种评价体制也是课改中研究的热门话题 , 大多
也有人提出社会课程 、课程的设置要根据社会的需 认为评价方式是课程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
要选择等等 。 我国 , 评价方式对课程改革的力度有很大的制约力 。
要素主义课程设置取向要不要摒弃 、要在何种 虽然以考试作为评价的主要方式的模式的确存在很
程度上进行取舍是新课程改革一直在讨论的问题 。 多弊端 , 但是针对我国教育与人口不平衡的问题 , 考
从目前看 , 这种课程设置取向还是在课程中占主导 试是有效的分流手段 。 西方各个国家也把考试作为
地位 , 社会取向的课程 、兴趣取向的课程也只是在选 评价的主要方式 。“高考是教育的指挥棒”等等的论
修课中 、校本课程中出现 , 只占很少的成分 。 笔者认 断 , 似乎将所有的问题归根在高考上 。
为 , 要素主义取向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在课 虽然评价方式的确需要改革 , 但是考试这种形
程设置中占有主导地位 。 但是 , 各科的内容将会有 式是必然存在的 , 问题在于如 何考试 、如何看待考
很大的改变 , 内容的内涵和外延将会扩大 , 学科内部 试 、如何利用考试 。 在如何考试中需要解决的是以
的整合是必然趋势 。 另外 , 社会取向的课程也会有 哪些内容作为考试内容 , 这直接影响着课程内容的
一定的地位 , 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 , 教学会作为传 选择和课程的实施 。在如何看待考试中需要解决的
承民族文化的主要渠道之一 , 课程将被渗透大量与 问题是如何利用考试在学业早期进行分流 , 将不同
当地文化相关的内容 。 但是 , 课程的要素主义取向 天赋的学生引向不同的发展方向 , 同时改变学生 、教
不会改变 ;
因为在我国的学校中 , 这种学科教育 、班 师 、家长长期以来形成的“唯大学是尊”的观念 。 在
级授课 、严格的纪律 , 能够适应我国学生众多的实际 如何利用考试中也有很多需要思考的问题 。
情况 。 综上所述 , 课程是一个动态的复杂的问题 , 需要
(二)学生的兴趣如何充分被利用 各行各业的人士认真思考 。 同时在实践中 , 课程改
学生的兴趣在学习中起关键作用 , 课程内容应 革的步伐不能太快 ;
否则 , 课程模式隐藏的问题不容
该以学生的兴趣为依据 。 因此 , 学生的兴趣在教学 易被发现 。
中应该处于什么位置 、怎样利用学生的兴趣 , 是一个
值得深思的问题 。 在新课程改革中 , 虽然各个教育 【参考文献】
领域的工作者都认识到兴趣的重要性 , 但是在目前 [ 1] 王红莉 .
杜威经验 课程思想 及其 实践研 究[ D] .
天津
· 43 ·
第6期 No.6
   张子漪 :
三大课程范式之批判思考 ———兼谈我国课程建设问题     
2011 年 6 月 Jun.2011

师范大学 , 2009. 社 , 2000.


[ 2] 王  奕 , 郭晨虹 .
要素主义教育理论及其课程 观的评 [ 4] 肖庆顺 .
罗杰斯人本 主义 课程 观概 说[ J] .
沈 阳师 范
析[ J] .
当代教育论坛 , 2006,(6). 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2).
[ 3] 张  华等 .
课程 流派 研究[ M] .
济南:
山东 教育 出版

Critical Thinking of the Three Course Paradigm


———Thinking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n China
Zhang Zi -y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 ,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 541004, China)

Abstract :
Paradigm of empirical naturalism, paradigm of essentialism and paradigm of humanism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n China .
These paradigms have merits and weaknesses, so critical thinking on them can provoke more thoughts on our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Curriculum is a dynamic and complex issue which needs our serious consideration.
The pace of curriculum reform in China can not
be too fast .
Otherwise , the hidden problems in the curriculum model are not easy to be found and may be left unsolved .
Key words: paradigm of essentialism ;
paradigm of empirical naturalism; paradigm of humanism ;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上接第 40 页)由于学生的思想问题不能靠行政命
令或强制性的灌输予以解决 , 而美具有使人们乐于 【参考文献】

自觉 接 受 的 特 点 , “ 审 美 带 有 令 人 解 放 的 性 [ 1] 兰杨萍 , 吴重 生 .
爱迪 生到 底有 没有 救过 妈 妈 ———3
[ 8] (P147) 位语文教师 对 小 学 语文 教 材 中 随意 杜 撰 等 问题 提 出 质 疑
质” 。因此 ,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赋予教育载
[ N] .
钱江晚报 , 2009 -09 -23,(A14).
体以美的形式 、美的色彩 、美的内涵 , 将有助于增强
[ 2] 熊丙奇 .
师 德 的底 线 , 是 坚 守教 育 常 识[ EB OL] .
ht-
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 , 有助于引导学生在情感上产
tp : view .
news .
qq.
com a 20090925 000016.
htm, 2009-09-25.
生认同 , 自觉自愿地亲近 、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 从而 [ 3] 林  晚 .
从高考 作文中 的虚 伪现象 说起[ EB OL] .
ht-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tp : view .
news .
qq.
com a 20090925 000019.
htm, 2009-09-25.
总之 , 真 、善 、美各有自身独特的内容 , 不能相互 [ 4] 冯友兰 .
三松堂全集(第 1 卷)[ M] .
郑州 :
河南人民 出
取代 , 它们分别从不同的价值维度对教育载体的选 版社 , 1986.
择与阐释提出了要求 , 但三者在实践中却可以而且 [ 5] 冯友兰 .
三松堂全集(第 4 卷)[ M] .
郑州 :
河南人民 出
应该得到统一 。实践提供了主客体统一的基础 , 并 版社 , 1986.

通过现实的活动将主客体统一的层次由真到善再到 [ 6] 高德胜 .
道德教 育的 20 个细节[ M] .
上海 :
华 东师 范
大学出版社 , 2007 .
美逐步提升 。这一过程也是教育载体最大程度制约
[ 7] 狄德罗 .
狄德罗美学论文选[ M] .
北京 :
人民文学出 版
自身有限性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要求 , 唯其如此 , 思想
社 , 1984.
政治课才能达到理论性 、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 思
[ 8] 黑格尔 .
美学(第 1 卷)[ M] .
朱 光潜译 .
北京:
商务 印
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才能长青 。 书馆 , 1979.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Education Carrier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Zhao Bing1 ,2
(1.College of Politics and Law ,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 Wuhu , Anhui , 241003, China ;
2.College of Philosophy ,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 Beijing , 100872, China)

Abstract :
The education carrier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refers especially to the medium which includes the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carries the valu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choice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carrier influence the ef-
fec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rinity of truth, virtue and beauty the illumination of the education carrier
will restrict the finiteness of the education carrier , and upgrade its validity .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
Key words: education carrier ;
true ;
virtue ;
beauty

· 44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