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6

学校代码号:10272

学号:2016416021

国有融资租赁公司产融结合发展战略研究

培养院(系):人文学院
学科名称:经济哲学
论文类别:同等学力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作者:
指导教师:
学 校:上海财经大学
论文完成时间:2020 年 4 月 2 日

1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
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
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
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
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说明书
本人完全了解上海财经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按照有关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有权保
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可以公
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摘要

现阶段,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以及去杠杆和供给侧改革的实施,产业对

2
金融服务提出了坚持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防止金融虚拟化和产业空心化的要
求。从国内外发展来看,产融结合是企业集团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 500 强企
业中已有超过四分之三属于产融结合型企业集团。在此背景下,国有企业集团
纷纷进入到融资租赁领域,融资租赁作为金融机构和实体产业之间的桥梁,可
以发挥盘活资产、改善财务结构等作用,实现国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然而,目前国有融资租赁公司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缺乏清晰
的产融结合战略。而产融结合战略的缺位,严重制约了国有融资租赁公司服务
实体经济功能的实现,制约了国有融资租赁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国有融
资租赁公司缺乏清晰的产融结合战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对国有融资租赁
公司产融结合战略的研究与反思不够。本项研究的初衷是力图对这一方向的研
究有所推进。
本研究的重点是国有融资租赁公司产融结合战略的提出。国有融资租赁公
司产融结合战略的提出,离不开对产融结合、融资租赁等相关概念的梳理、离
不开相关理论、相关方法的澄清,同时也离不开典型案例的分析。所以本文主
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重点分析了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成果以及创新
点与不足之处。
第二部分重点阐述了产融结合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为后续研究奠定理
论基础。
第三部分介绍了融资租赁的基本概念,分析了国有融资租赁公司产融结合
的发展动因,并重点总结其产融结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部分以越秀租赁为实证分析案例,基于产融结合相关的理论基础,主
要运用 PEST、SWOT 分析法对越秀租赁实施产融结合的外部及内部环境进行
了重点分析,得出了越秀租赁实施产融结合过程中所面临的机会、威胁以及其
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基于定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定量战略计划矩阵( QSPM)
对备选的发展战略进行了比较分析,最终确定越秀租赁应实施的产融结合发展
战略。
第五部分结合当前国有融资租赁公司产融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国有融
资租赁公司产融结合的总体战略。笔者希望通过对越秀租赁目前所取得的产融
结合成果总结以及问题分析,提出更具可行性的发展战略,更重要的是,汲取
其在特色产融结合历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将其拓展至其他国有融资租赁公司,
以期给其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产融结合战略提供借鉴。
关键词:发展战略;产融结合;SWOT 分析;QSPM 矩阵

3
Abstract

At present, with the economy entering the new normal, deleveraging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pply-side reform, the industry has put forward the requirements
for financial services to adhere to the financial services for the real economy, and to
prevent financial virtualization and industrial hollowing ou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 the combination of industry and finance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groups, and more than three-quarters
of the world's top 500 enterprises belong to the combination of industry and finance
enterprise groups. In this context, state-owned enterprise groups have entered the
field of financial leasing. As a bridge betwee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the real
industry, financial leasing can play the role of invigorating assets and improving
financial structure to achiev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However, at present, state-owned finance leasing companies have a problem that
cannot be ignored, that is, the lack of a clear industry-finance combination strategy.
However, the lack of industry-financial integration strategy seriously restrict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real economy function of state-owned financial leasing companies
and restricts the high-qua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tate-owned financial
4
leasing companies.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lack of clear industry-finance
combination strategy of state-owned financial leasing companies is that people have
not studied and reflected on the industry-finance combination strategy of state-owned
financial leasing companies enough.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this research is to try to
advance the research in this direction.
The focus of this study is to put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combining finance and
industry in state-owned finance leasing companies. The strategy of combining
industry and finance in state-owned financial leasing companies cannot be put
forward without sorting out relevant concepts such as combination of industry and
finance, financial leasing, clarification of relevant theories and methods, and analysis
of typical cases. Therefore,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from the following five
aspects:
The first part mainly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at home and abroad, as well as the innovation points and
shortcomings.
The second part focuses on the related concepts and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combination of industry and finance to lay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follow-up
research.
The third part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 of financial leasing,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motivation of the combination of industry and finance in state-owned
financial leasing companies, and mainly summarizes the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mbination of industry and finance.
The fourth part in Yuexiu lease for an empirical analysis case, based on the
production combined with related theoretical basis, the main use of PEST, SWOT of
Yuexiu lease implementation with melting focuses on external and internal
environment analysis, obtained the Yuexiu lease implementation with melting process
of the opportunities, threats, and its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based on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on the basis of combination of QSPM matrix r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alternative strategy has carried 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finally
determine the Yuexiu lease shall be implemented with financial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 fifth part puts forward the overall strategy of the state-owned financial
leasing company's combination of industry and financ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state-owned financial leasing company's combination
of industry and finance. The author hopes to propose a more feasi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by summarizing the results of Yuexiu's current industry-finance integration
and problem analysis, and more importantly, drawing on its accumulated experience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y-finance integration and expanding it To other state-owned
financial leasing companies,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them to
formulate an industrial-finance integration strategy suitable for their own
development.
5
Keywords:Combination of industry and financ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strategy; SWOT analysis; Quantitative Strategic Planning Matrix

目录

摘要...................................................... 3

Abstract.................................................. 5

绪论..................................................... 10

第一节研究背景................................................. 10
第二节研究意义................................................. 11
一、理论意义........................................................11

二、现实意义........................................................11

第三节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一、国外研究现状....................................................12

二、国内研究现状....................................................15

第四节研究思路与方法...........................................18
一、研究思路........................................................18

二、研究方法........................................................19

第五节论文创新与不足........................................... 20
一、论文创新........................................................20

二、不足之处........................................................20

第一章产融结合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0

第一节产融结合相关概念......................................... 21
一、产融结合的定义..................................................21

二、产融结合的方式..................................................21

三、产融结合的动因..................................................22

6
第二节产融结合的理论基础....................................... 24
一、企业价值理论....................................................24

二、企业资源理论....................................................25

三、竞争战略理论....................................................26

四、协同效应理论....................................................26

第二章国有融资租赁公司产融结合的发展动因及问题分析.......28

第一节国有企业产融结合新路径—融资租赁.........................28
一、融资租赁的基本概念..............................................29

二、融资租赁的主要特征..............................................30

三、我国融资租赁的产融发展方向......................................31

第二节国有融资租赁公司产融结合的发展动因.......................32
一、有利于实现以融促产..............................................32

二、有利于企业降低交易费用..........................................33

三、有利于金融产品间相互转化........................................33

第三节国有融资租赁公司产融结合存在的问题.......................34
一、“产融”协同效益低下............................................34

二、业务模式以类信贷为主............................................34

三、对外融资渠道单一................................................35

四、产业与金融资本之间相互传导风险..................................35

五、复合型人才匮乏..................................................36

第三章国有融资租赁公司产融结合战略实证分析—以越秀租赁为例
......................................................... 36
第一节 越秀租赁产融结合的发展现状...............................36
一、公司概况........................................................37

二、公司产融结合的成效..............................................38

第二节 越秀租赁产融结合的内外部环境分析.........................41
一、产融结合的外部环境分析..........................................41

二、产融结合的内部环境分析..........................................49
7
第三节 越秀租赁产融结合的战略选择与制定.........................57
一、战略目标........................................................57

二、战略组合分析....................................................57

三、战略制定........................................................62

四、战略实施原则....................................................62

第四节越秀产融结合案例经验及启示............................... 63

第四章国有融资租赁公司产融结合发展的保障措施.............64

第一节 提高“产融”协同效应.....................................64
一、战略执行动态化调整..............................................64

二、结合所处产业实际开展产融结合....................................65

三、加强与集团产业的联系............................................66

第二节 创新产融业务和服务............................................66
一、深耕细分领域....................................................66

二、创新租赁产品和服务体系..........................................67

三、应用科技创建产融供应链平台......................................68

第三节拓宽融资渠道............................................. 68
一、加强现有融资渠道建设............................................69

二、发展资产证券化..................................................69

三、完善资金计划管理................................................70

第四节人才战略助力产融结合..................................... 70
一、加强人才引进....................................................70

二、建立人才培养机制................................................70

第五节完善风险防范体系......................................... 71
一、建立集团的内部控制体系..........................................71

二、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架构............................................72

三、加强风险鉴别与管控..............................................72

四、提高资产管理能力................................................73

8
结论与展望............................................... 73

参考文献................................................. 76

致谢..................................................... 78

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

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经济发展目标也随之发生转变,逐
步从过去的高速增长形态摆脱,从而朝高质量方向前行。自十九大以来,经济
增长质量的重要性得到提升,政府从多层面入手主抓“去产能”“去杠杆”,
为了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针对地方融资、资产管理等行业的监管具有
力度大、模式新的特点①。
置身于此环境中,产融结合通过产业和金融的融合发展,能带动产业结构
调整和经济结构优化。而融资租赁作为企业实施产融结合的新途径,是与实体
经济最紧密结合的金融服务行业,在推动国家战略产业创新升级、带动新兴产
业发展和促进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可以发挥显著作用 ②。近些年,各大国
有企业纷纷借助融资租赁抓手,设立或控股融资租赁公司,国有融资租赁公司
已成为融资租赁行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国有融资租赁公司相较于民营背景的融
资租赁公司而言,它的优势在于股东背景强大、集团产业链丰富、业务开展较
为规范、融资情况较好等。
当前我国融资租赁行业由于产融结合战略模糊,导致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逐
渐偏离本质,行业发展趋缓,同时外部风险逐渐增加。在此背景下,研究国有
融资租赁公司产融结合的发展战略,进而提高融资租赁行业高质量、可持续的
发展变得至关重要,然而由于行业监管政策及市场环境等因素,推进融资租赁
企业实施真正意义上的产融结合仍面临着诸多制约。鉴于当前我国产融结合、
融资租赁起步的较晚,与之相关的研究还不够成熟,基于产融结合视角对国有
融资租赁公司的发展战略进行研究是很迫切的事。


郭田勇.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展望[N].金融时报,2018(1):1-2

黄亚玲.央企推进融资租赁业务的思考[J].中国国情国力,2018(4):16-19
9
第二节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对于融资租赁产融结合的研究,首先,为学界基于产融结合模式的研究提
供了新思路。从现阶段的研究方向来看,多是从企业集团参控股的商业银行、
财务公司等视角进行研究,鲜见从融资租赁公司视角对产融结合进行研究,本
文从融资租赁视角,丰富了对产融结合有效性的研究;其次,有关融资租赁发
展现状、作用、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本文将在现有研究的
基础上,以产融结合为切入点,探讨国有融资租赁公司的发展战略,从而丰富
行业研究;最后,丰富国内产融结合的研究。目前国内产融结合发展还处于初
级阶段,不同于国外同领域研究的是,国内的研究切入点以产融模式构建、产
业经济学等为主,主要为宏观层面的研究,近年来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规模虽
有所扩大但依然未摆脱落后的局面,本文则富有创新性的从发展战略层面切入
可丰富研究视角。

二、现实意义
纵观现阶段经济发展环境,金融改革新浪潮席卷而来,对于产业升级也提
出更高要求,此条件下以国有融资租赁公司为对象对其产融结合发展战略展开
探讨具有必要性。就宏观层面而言,基于对产融结合战略的深入剖析,可以为
各行业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可靠的引导,是实体经济得以持续前行的重要帮手;
从微观层面而言,围绕产融结合对国有融资租赁公司如何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
实现企业高质量的发展研究,也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具体来说,对于该
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如下:
第一,有利于提高国有融资租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作为行业的重要支撑
力量,国有融资租赁公司只有依托国有股东背景,通过制定产融结合的发展战
略,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等措施增强客户粘性,才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同时,
国有融资租赁公司面临来自银行系和厂商系等租赁公司的激烈竞争,若要化解
自身的劣势,构建资源获取平台,就必须通过产融结合的创新模式加快转型,
使公司在适应行业监管变化的同时,形成自己独特的商业模式,顺利度过市场
调整的风险,实现公司在规模、质量、效益方面的良性发展。
第二,有利于国有融资租赁公司和国有企业实现优势互补。近几年,随着
债权市场不断的“暴雷”,融资租赁行业承担越来越大的压力,大量的逾期事
件中,均有融资租赁公司的身影。随着我国金融监管的重大调整,传统粗放的
类信贷模式越来越受到诟病,服务实体经济、回归租赁本源已成为业内共识。
从资本运转周期的角度来看,产融结合,可协调好周期波动关系,并增强了资
本、技术等多层面因素的整合能力,进而为企业创造出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
为国有企业调整产业结构,适应金融市场环境、做大做强自身实力,提供一定
参考依据。

10
第三节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一)有关产融结合的研究
产融结合模式最初起源于国外,可追溯至 19 世纪,因此关于传统产融结合
的理论研究开始也相对较早,该理论发展至今大致分为传统产融结合理论和现
代产融结合理论两个分支。
1.传统产融结合理论
传统的产融结合理论主要从宏观层面对产融结合进行分析和研究。最早的
研究成果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末,马克思提出的资本循环理论。资本循环理论认
为金融与产业资本必须相融合,并只有依次经过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的循环,才能体现和实现其增值的核心属性,金融中介机构才有了存在的客观
基础 ①;法国经济学家拉法格(1903)对金融垄断现象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他
认为金融资本是产业与银行资本相互渗透形成的一种特殊资本,产业与金融的
结合被定义为金融资本的形成过程 ②;德国的鲁道夫·希法亭(1994)认为金
融资本即产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的结合是资本家在资本构成不断提高的基础上追
求利润最大化的有效手段;在金融资本中,各个部分的资本形式结合起来形成
一个整体③。
2.现代产融结合理论
现代产融结合理论更多关注的领域是产融结合的微观层面,研究视角更为
广泛。现代产融结合描述的是工商企业与金融业在资金、资本、人事上的结合
关系。
当代经济学家青木昌彦、休·帕特里克(1998)从银企关系的角度出发,在
金融资本的研究理论上开辟了产融结合研究的新思路,重点研究方向为产融结
合模式的内在机制和经济有效性 ④;Adrienne Rumble(2006)将 1997 年至 2002
年美国各类具有代表性的金融控股公司进行总结并对比分析,从而探讨产融结
合的动因。结果表明,产融结合战略的选择与公司治理问题之间有一定关系 ⑤;
Christos Pantzalis(2008)从全球各地区选取 35 个国家,分别探讨其内部企业在
产融结合领域所创造的绩效,着重对企业价值加以分析,结果表明采取了产融
结合模式的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可实现对交易成本的控制,使其压缩到相对较低
的状态⑥。


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2004:31-170

拉法格.拉法格文选[M].人民出版社,1985:212

鲁道夫·希法亭.金融资本[M].商务印书馆,1994:456-589

青木昌彦、休·帕特里克.日本主银行体制及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转轨中的相关性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8:3-24

Adrienne Rumble. The Dark Side of Diversification-The Case of US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J].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06(8):2131-2161

Christos Pantzalis. Corruption and Valuation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J]. Journal of Empirical
Finance,2008(3):387-417
11
综上所述,传统的产融结合理论更多地关注银行和企业之间的融合问题,
并在产融结合中过分夸大了银行及金融资本的作用,但对产业和人力资本未有
足够的重视;现代产融结合理论使产融结合内容得到巨大的扩展,越来越多学
者开始关注产融结合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了现代企业和金融机构之
间相互合作和融合发展的方式。

(二)有关融资租赁的研究
1.对融资租赁行业的研究
现代租赁业起源于 20 世纪 50 年代,克拉克 (1984)以现代租赁为核心展开
多角度分析,如操作问题、借贷成本等。他认为产生融资租赁并实现发展的主
要推动性力量源自于实业,其反映的是设备供需双方的需求,而非监管的套
利①。
国际著名租赁专家美国 SudhirP·Amembal(2000)提出了“租赁周期理论”
以及租赁的“四大支柱学说”,前者是指租赁发展有 6 个阶段,分别是:租赁
协议阶段、简单的融资租赁阶段、创新的融资租赁阶段、经营租赁阶段、租赁
新产品阶段与租赁成熟阶段;而四大支柱是指法律、税收、会计及监管四个方
面,这一学说为各国规范融资租赁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②。
2.对融资租赁作用的研究
Laurence 和 Andrea(2004)将研究视角放在融资租赁对社会经济的贡献方
面,认为在一个法律法规、税收制度、会计和监管法规等方面相对成熟的发展
中国家中,融资租赁能较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③;Harold(2007)认为,融资租赁
的基本要素为设备与资金,为其创建一套将两者紧密联系起来的业务流程,可
起 到 提 高 企 业 效 益 、 降 低 税 收 水 平 等 作 用 ④ ; Janet Portman 和 Fred
S.Steingold(2001)针对具体市场和消费者对融资租赁进行分析,突出了融资
租赁不同于银行及其他信用的特点和优势⑤。
3.对融资租赁的应用研究
Chris(1997)对租赁债权证券化作了研究,认为租赁债权证券化属于信贷资
产证券化的一部分,是金融创新的又一发现,应大力发展 ⑥;Schallheim(2006)
认为,融资租赁作为综合性金融服务,它涵盖了金融、贸易和租赁等内容,可
以延伸到其他领域,同时政策和法律的支持是行业发展、适应承租人多元化需
求的必要前提⑦。
总体来看,国外学者对于融资租赁的研究较少涉及基础理论,绝大部分都
源自于实践层面,提出了诸多与融资租赁有关的方法,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克拉克.租赁[M].中国物资出版社,1984:198-210

SudhirP·Amembal. International Leasing: The Complete Guide[M].Associates,2000:27-29

Laurance、Andrea.AssetFinance and Leasing Digest[J].International Control,2004(9):56-62

Bierman Jr.Harold. The Lease Versus Buy Decision[J].Financial Management,2007(2):31-42

Janet Portman、Fred S. Steinglod. Leasing Space for Your Small Business[M].Xolo,2001:9-12

Chris Boobyer. Leasing Finance[M]. Euromoney Institutional Investor PLC.1997:22-26

Schallheim,James S.Lease or Buy:Principles for Sound Decision Making[M].Harvard Business Review
Press,2006:111-112
12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一)有关产融结合的研究
由于我国产融结合发展起步较晚,相比之下,西方学者的研究比较系统和
全面,尽管我国对相关方面的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逐渐增加,但其研究更
多的停留在理论阶段,并没有真正充分从实践或是实证分析去研究产融结合对
于企业发展带来的实质意义。总体上,国内学界在围绕产融结合的研究工作中
其方向主要有:
1.对产融结合基础的研究
王少立(2008)认为产融结合是指工商企业和金融结构通过股权关系相互
渗透,形成资本、信息与人员三项要素,通过稳定这三项要素的关系,均衡产
业和金融资本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金融控股集团也孕育而生 ① ;周莉和海霞
(2010)围绕产融结合理论展开系统性分析,他们认为产融结合理念不仅具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还能够从交易费用理论、企业内部化理论等角度
对其做出解释②。
2.对产融结合模式的研究
孙汝祥(2009)分析了上海电力租赁有限公司在发展融资租赁过程中形成
的一种新的产融结合模式,可以为我国电力租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③。从实际
实施的效果看,两者现有的合作方式是双赢的结果,对企业整体效益具有进一
步推动的积极意义;周莉(2006)对产融结合模式的研究从宏观的角度切入,
总结出西方发达国家产融结合的具体模式,可归纳为银行主导型、市场主导型
以及政府主导型,并对各自的市场状况等方面的因素展开对比,结合我国国情
其认为市场主导型值得被引入我国,且在产融结合发展历程中可将英美模式作
为目标④。
3.对产融结合有效性的研究
李革森(2004)重点研究了金融企业持有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股权的比例与
上市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较金融类公司而言,产融结合对于非金融
类公司的吸引力更大,此类公司更热衷于实施产融结合模式 ⑤;傅艳(2004)
认为产融结合是一个中性概念,在实践中,产融结合会产生有效、无效和负效
三种结果,因此树立产融结合的有效观,避免无效或负效的结合是产融结合问
题中十分关键的现实问题 ⑥;张庆亮和孙景同(2007)结合当前我国企业产融
结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企业经营绩效的角度研究当下我国企业在实行产融
结合模式时的有效性问题,他们认为我国产融结合不是基于战略的资源整合行
为,还有很多负效性和无效性的存在,产融结合的效果与企业集团最初的需求


王少立.发达国家产融结合模式变迁及其启示[J].商业时代,2008(27):103-05

周莉、韩霞.产融结合资本配置效益的理论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2):65-69

孙汝祥.上海电气租赁:产融结合新模式[J].上海国资,2009(6):20-22

周莉.我国产融结合模式选择的研究[N].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66-70

李革森.我国产融结合的绩效检验—来自证券市场的证据[J].开放导板,2004(2):101-103

傅艳.产融结合简析[N].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1):69-71
13
相违背,产业与金融结合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但随着产业与金
融结合程度的提高,其有效性也在不断提高①。
4.产融结合的其它研究视角
除上述所提的研究方向外,国内学界中部分学者还从其他角度切入,所取
得的成果也具有代表性,可作为本次研究的参考。
黄强(2002)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对我国现有的产融结合模式和国民经
济增长趋势的关联性展开了研究,他认为“产融结合不仅是企业资本治理结构
的整合,也是企业文化、人力资本和企业客户资源的结合” ② ;杨红和杨柏
(2011)的研究主要围绕金融资本与国有产业资本的融合展开,根据现阶段产
融结合在企业集团中的运行现状,总结其影响因素,他们认为影响产融结合的
因素错综复杂,除了常规层面的企业管理理念落后外,与现行制度的制约也有
着较大关联③。
综合分析国内外学界研究成果,虽然理论研究工作取得突出的成果,但依
然未形成统一的知识体系。此现象的具体原因主要有四个层面:其一,基于产
融结合内涵的认知依然各不相同;其二,研究范畴并未统一;其三,普遍认为
产融结合具有可行性,但在实现方式以及战略措施等方面的研究偏少且各不相
同;其四,由于第三点的原因如何正确引导规范我国企业的产融结合缺乏有效
的建议。

(二)有关融资租赁的研究
从国内既有的金融体系来看,融资租赁在其中的比重很小,其重要性并未
得到彰显。根据现阶段融资租赁的总体状况,其存在发展逐渐迟缓的特点,而
学界对其展开的研究都主要依托于国外研究成果,具体涵盖国外融资租赁演变
历程、业务流程等方面,以此为基础再融入至我国国情中,从中摸索出适用于
我国融资租赁发展的可行方式,并逐步形成理论基础。
1.我国融资租赁现状的研究
关于融资租赁问题的研究,冯曰欣和刘砚平(2016)、王筝(2015)对我
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融资租赁的基础与操作实务、风险管理、策略等问题
进行了研究④⑤。
2.融资租赁作用的研究
帅晓林(2016)认为,由于融资租赁的存在,能够有效的扶持中小企业发
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融资难的问题,但融资租赁模式的运行易受到行业乃
至宏观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干扰,对此其提出了针对性解决对策 ⑥ ;陈天奇


张庆亮、孙景同.我国产融结合有效性的企业绩效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7(7):96-102

黄强.中国银行业产融结合的目标模式[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2(10):9-10

杨红、杨柏.产融结合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基于国有产业资本与国有金融资本融合的视角[J].探索,
2011(1):106-110

冯曰欣、刘砚平.我国融资租赁业务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J].东岳论丛,2016(3):125-132

丛林.金融租赁的风险控制体系研究[J].金融论坛,2015(12):12-17

帅晓林.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租赁困境及其治理对策探讨[J].当代经济管理,2016(10):79-83
14
(2014)在围绕融资租赁业务的研究工作中,主要探讨的是它对于实体经济所
带来的积极影响,并认为融资与融物的结合具有必要性,能够帮助企业扩宽融
资途径①。
3.融资租赁研究视角
魏浩轩(2011)依托于制造业大环境,他认为融资租赁的优势明显,在诸
多方面都明显优于传统融资模式,但从实际运行的角度来看受扰因素较多 ②;
李洁琼(2011)在围绕融资租赁的研究工作中引入了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将
三者进行对比分析,结合现阶段国有企业的总体发展状态,由此分析融资租赁
业务的存在对企业经营所带来的具体影响,他认为融资租赁的作用体现在盘活
固定资产、扩宽融资渠道等多个方面③;
基于上述对研究成果的梳理可知,以融资租赁问题为核心的研究更倾向于
行业发展层面,如现状总结、问题分析以及对策的提出等,但鲜有细分至中央
企业、国有企业层面的研究。尽管苏云成(2012)、王芳(2013)的研究都以
中央企业为对象,但缺乏对融资租赁作用的考虑。对此,本文则在上述基础上
加以突破,对国有融资租赁公司的产融结合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
议④⑤。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情形来看,经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两个特点:
首先,融资租赁在国外发展较早,已经为行业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理论知识
和实践经验,而国内由于起步较晚的原因,在理论知识和经验积累方面,还处
于学习和借鉴的阶段,这一点在理论研究方面表现较为突出。
其次,国外对于融资租赁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企业实践,因此对企业的研究
主要以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为主,从典型个案向代表性情形推广。国内的研
究,相对来说,主要是从宏观角度出发,对企业个案的研究较少,因此对于具
体企业问题的研究针对性较弱。

第四节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本文目的是通过对产融结合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梳理,在深入分析我国
产融结合现状的基础上,对国有融资租赁公司产融结合的战略做出探讨分析,
借助越秀租赁的案例,总结在产融结合实施过程中需注重的问题,提出其产融
结合战略的构想,为国有融资租赁公司实施产融结合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在论文的结构安排上,本文共分为四章。


陈天奇.现代租赁对我国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J].江西社会科学,2014(11):36-40

魏浩轩.我国制造业企业采用融资租赁决策的实证分析[D].复旦大学硕士论文,2011

李洁琼.融资租赁在我国国有企业资产运营中的运用及发展空间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

苏云成.中央企业产融结合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论文,2012

王芳.我国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战略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13

15
第一章,我国产融结合理论的整理与总结,从理论体系入手,针对性分析
了产融结合的理念、方式、动因以及有关产融结合的基础理论;
第二章,介绍了国有企业实施产融结合的新途径—融资租赁的基本情况,
为下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重点分析了国有融资租赁公司产融结合的发展动
因以及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在研究越秀租赁开展产融结合的战略选择中,综合运用
PEST、SWOT 分析法,深入剖析了越秀租赁的外部和内部环境,得出越秀租赁
产融结合过程中面临的外部机会、威胁以及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并借助定量化
战略计划矩阵(QSPM),对三大基本竞争战略进行比较分析,从而选出最适
合公司实施产融结合的发展战略,为其他国有融资租赁公司制定产融结合战略
提供参考;
第四章,在上文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与总结,为保障国有融资租赁
公司产融结合战略的实施提出一些建议。

二、研究方法
本文综合运用了公司战略分析的相关理论工具与研究方法,并辅之以文献
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定量计算和定性分析结合法,得出研究结论,具体研究
方法有:

(一)文献研究法
本文以“融资租赁”和“产融结合”为关键词,查阅了大量现有文献,了
解了该学术领域的理论研究状况、国内的发展情况,寻找前人理论中可以借鉴
在本文中的合理观点,为本文提供了基本的研究依据。

(二)案例研究法
产融结合作为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课题,需要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本文着
重结合越秀租赁的发展情况,以理论分析为基础,进一步针对实施产融结合的
资源和能力进行分析思考并做出战略构想,让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发挥价值,以
期给越秀租赁未来实行产融结合模式提供指导,并将其扩展至国内融资租赁公
司,为其余融资租赁公司产融结合发展点明方向。

(三)定量计算和定性分析结合法
对案例进行研究时,首先运用 PEST 和 SWOT 分析法,对企业实施产融结
合所面临的内外部发展环境进行定性分析,为企业发展战略选择提供有效的依
据;其次利用外部因素评价矩阵(EFE)和内部因素评价矩阵(IFE)对企业的
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进行分析评价;在 SWOT 矩阵分析的基础上组建定量战略
计划矩阵(QSPM)矩阵,对备选战略进行定量比较分析,选出企业应采取的
产融结合发展战略。

16
第五节论文创新与不足

一、 论文创新
相对于一般的融资租赁公司战略研究的创新,主要在以下三方面有所创新:
第一,研究对象方面,聚焦于国有融资租赁公司的创新。鉴于融资租赁在
我国发展时间较短,尽管现阶段对融资租赁公司的发展战略研究已有部分研究
文献,但鲜有以国有融资租赁公司为主体的针对性研究,本研究可视为对这方
面的补充;
第二,研究视角方面,聚焦于产融结合。对融资租赁公司发展战略的研究
范围往往比较宽泛,本文聚焦于产融结合的现状研究其发展战略,制定相应的
发展战略及措施;
第三,研究方法方面,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过往的研究中,针对融资
租赁公司发展战略的研究通常运用的是 SWOT 分析方法,该模型分析简单直观是
其最大的优点,但是该模型偏重定性方法,在定量研究方面有所欠缺,本文的
案 例 分 析 , 既 建 立 在 SWOT 分 析 的 基 础 上 , 也 结 合 了 定 量 战 略 计 划 矩 阵
(QSPM),定量与定性方法相结合能更客观地制定出应选择的战略。

二、 不足之处
第一,由于融资租赁在我国企业产融结合发展中仍处于起步阶段,此方面
的理论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在理论研究方面略显单薄,分析偏少,需要切换
研究视角,增加多学科理论;
第二,本篇论文对于国有融资租赁公司实施产融结合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
风险,还未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研究,需要增加产融结合风险方面的研究分
析。

第一章 产融结合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研究结论一般都是建立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一个严谨和科学的理论基础
是一个案例分析成功的基础,因此,这里介绍了产融结合的相关概念,这部分
内容包括产融结合的定义、方式以及动因;在以上概念的基础上,更能理解产
融结合的相关理论,另外,在正式介绍案例之前,对理论有整体的把握,也对
案例的分析更有帮助。

17
第一节产融结合相关概念

一、产融结合的定义
学者们目前对产融结合这一概念的界定分别从两方面论述:狭义和广义概
念。狭义概念是指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在经济运行中为实体企业和金融机构共
同的发展目标和整体效益而进行的资金、资源、资产、工具、商业机会、思维
等的相互融合,由此建立产业与金融之间积极的资金往来关系,主要从微观层
面进行概括。广义概念是指金融资源的配置方式,强调金融机制在“储蓄-投
资”转化中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是从宏观层面,从金融资源的配置和效率方面
来讨论。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实体经济部门如何进行产融结合,所以本文所界定的产
融结合概念是狭义上的产融结合,是基于微观层面的。从两种资本(产业资本
金融资本)的载体来看,产业资本一般是指工商企业等非金融机构占有和控制
的货币资本及实体资本;金融资本一般是指银行、券商、保险、信托、基金等
金融机构和租赁、保理等类金融机构占有和控制的货币及虚拟资本。“产融结
合的资本循环过程是流通过程、生产过程和虚拟增值过程的统一。产业资本外
溢的过程,也是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转化的过程”①。

二、产融结合的方式
金融资本的发展经历相对较长的过程,在其诞生初期主要为银行资本,现
阶段其范畴得以扩宽,包含证券、租赁、基金、保险等,但各自的核心特征均
保持一致,即以经营“钱”为主要内容的商业模式。本文关于产融结合的研究
则建立在融资租赁与实体产业之间。
现阶段,放眼全球,产融结合方式可归纳为两种:一是“由产至融”,其
反映的是实体资本向虚拟资本的迁移历程,具体可实行并购、兴建企业等途径
基于对企业的分拆手段以达到扩充资本的效果,逐步引导企业朝金融业的方向
发展;二是“以融促产”,其操作主体为金融资产,基于某种目的对实业资本
进行控制,与 VC(风险投资)的参股方式有本质区别,其不再局限于某企业发
展的层面,而是将目光放在企业所处的行业之中,以提高资本的规模化水平,
创造更可观的经营利润。
从国内的发展情况来看,产融结合最初以“政府主导型”为主,后续逐步
向“市场主导型”转变,从所实行的组织形式的角度来看,已经逐步具备了
“泛产融结合”的特征:就产融结合布局来看,鉴于不同实体产业存在多样化
的经营特征,再加上其拥有不一样的战略导向,各集团企业在产融结合方式和
渠道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当前,国内企业布局金融产业的常见方式有以下四
种:一是在企业内部设立财务公司等金融产业;二是集团企业以财务投资方式
对外部金融机构进行投资,收购金融机构股权,但不对其进行控制;三是企业


孟建、刘志新.基于资本循环视角的产融结合研究[N].厦门大学学报,2010(2):37-42
18
集团新设或收购银行、证券、融资租赁等金融、类金融企业,直接参与经营管
理;四是企业和金融机构建立起某些业务关联如结算、债券发行和资金存贷等
双方达成良好且稳定的合作,产融结合就此得以实现 ①。长期以来我国产融结
合的实施易受到政策的多重制约,因此现阶段我国的产融结合方式是以“由产
至融”为主导,业务基本处于产业投资、股权关联等阶段,以融促产的功能还
未充分发挥出来。

三、产融结合的动因
产融结合可被视为一种经营模式,同时它也代表了某种发展趋势,关于两
种资本的结合,其反映的是产业部门和金融部门两主体间所具备的稳定性关联
它是推动金融储蓄功能转化的重要途径,使其带有资本投资属性,从而达到对
产业投资的目的,以下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产融结合的动因。

(一)资金外部循环内部化,降低企业交易成本
金融部门与企业集团之间通过产融结合的制度安排,形成更为紧密的利益
共同体,能够有效降低、消除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性和不确定性,即外部交易
从企业内部得到解决。从企业内部的角度来看,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表现出共
存的特点,资源的配置更为合理,从而创建了较完善的内部市场。伴随资金循
环途径的优化,有助于企业创造更丰厚的效益,同时,产融结合表现出信息比
较优势,为经济交往双方在多个层面的发展创造了优良条件,如谈判成本降低
等。此外,产融结合的方式能够补充企业集团的资金需求缺口,扩展了金融服
务体系,业务规模向外延展,逐步加大了经济规模。具体来说,就企业集团内
部融资而言,企业集团通常会通过设立财务公司的方式,从而实现对各类分散
资金的整合,将其用于内部资金的调整,解决资金过剩或是短缺的问题,最终
达到减少融资成本的效果;从外部融资层面的来看,企业集团通常会通过设立
融资租赁公司等方式扩大融资渠道。

(二)产融结合是经营多元化的需要
在中国宏观经济放缓以及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金融领域对一个国家经
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于以实体产业为主的企业集团而言,由于大多数
行业存在生产力相对过剩、投资收益率偏低的现象,因此追求金融业的高收益
是企业进入该领域的根本动力,涉足金融领域一方面可以使企业集团实行多种
经营模式并存的发展途径,帮助企业以高效的方式实现经营方向的调整;另一
方面则充分发挥出金融行业的优势,由于其具有资金密集型的基本特性,因此
资金储量丰富,企业集团在经营中所面临的财务危机能够得到切实的解决。

(三)产融结合可以创造协同价值
企业集团的发展规律具有相似性,当其达到一定规模时,产品生产者往往

聂飞.浅析融资租赁企业在产融结合中的定位与发展[J].金融天地,2019(34):245-246
19
会主动或被动地成为战略投资者,而战略投资者要实现其产业投资目标,必须
有庞大的金融资本支持。从金融业的发展来看,它已经从过去的暴利时代逐渐
进入了低利润时代。传统金融业务的利润空间不断下降,因此银行等金融企业
不得不重新整合业务,扩大收入来源。一些高收益的行业和企业自然成为金融
企业整合的目标。企业集团可以充分打造自身的品牌优势,以此为依托提高金
融业的信用水平,达到减少融资投入的效果;另一方面,以企业集团在历史阶
段内积累的产业经验为指导,并充分利用既有甚至利益相关者市场等方面的优
势资源,以多种途径提高优势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创造可观的协同价值。

(四)更好地满足产业链上下游客户的需要
随着企业集团逐渐迈入快速发展阶段,相关产业链和利益链会随着企业的
发展而形成,而产业链上的节点或生产经营活动往往会有较大的金融需求,但
在企业负债率偏高的背景下,抑制了总体融资规模,且企业选择贷款等途径时
的投入的偏高,基于上述多种原因而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几乎切断了产
业链的延伸。相反地,基于金融介入产业资本运作的方式则正好与多数企业集
团的资本运营特性相符,可为之提供丰富的金融服务,帮助企业以更好、更快
的方式实现对经营规模的扩大。并且,企业还将整合利益相关的财务状况等相
关信息,为利益相关者提供相应的资金供给或其他金融服务。以全球设备制造
顶尖企业中联重科、西门子等为例,此类型企业都相继创建了融资租赁业务,
基于其对客户经营能力的深度掌握这一优势的应用,精准定位上下游客户,为
之采用直接租赁的模式,从而创造了基于自有设备的租赁服务。
综上所述,产融结合的研究角度放在企业这样一个相对微观的层面,视产
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共同置于一个公司控制主体内的行为模式;产融结合的方式
根据各企业集团的不同需要也不尽相同,因此,产业企业在向银行、证券、保
险、租赁等多种类型的金融企业进行融合时的动因也不一样。总而言之,企业
开展产融结合的效果与其选择的发展模式息息相关,无论何种模式都应该结合
当前新形势发展的需求以及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因素基础上来进行合理的构建
同时按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发展。

第二节产融结合的理论基础

现代的产融结合研究多从宏观资源配置和经济增长的角度进行分析,产生
了一系列关于产融结合的理论,这部分内容试图从以下理论对产融结合的本质
和内在机理进行探讨。

一、企业价值理论
哈佛商学院教授 Michael Porter(1990)提出了价值链理论。他认为每个企业
都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支持其产品的过程中,各种活动结合在一起形

20
成了一个价值链①。
根据 Michael Porter 的定义,企业的价值链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企业的
生产经营,包括设计、生产、物流、营销等环节,为企业带来价值;另一部分
是辅助的增值活动,其高于基本生产过程,如技术研发、组织结构设计、人力
资源管理框架的制定、企业战略和产业发展方向。基础生产环节带来的增值空
间有限,能够给企业带来更多增值空间的是价值链的上游活动,如企业资本结
构的优化和资本流动的运营。
该理论揭示了企业间产业价值链的存在,以及企业内部之间价值链的重叠。
在一个大型的企业集团中,价值链上有多个重叠点,每一个价值活动都会对企
业利润最大化的实现产生影响。本文从战略的角度出发,考察了企业集团的外
部环境和内部管理,分析和评价了企业集团下不同企业之间价值链的交叠点。
从整合现金流的角度来看,可以有效整合重叠点,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回归
企业和利润最大化的本质,夯实生产经营基础,打通资本运营框架,创造更广
阔的增值空间,为产融结合提供指导。

二、企业资源理论
企业资源理论是企业竞争优势和能力的延伸。重点研究了企业内部资源、
能力和知识对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企业资源理论可分为资源基础理论和能力
基础理论。许多学者将资源和能力结合起来解释竞争力,并普遍接受和认识到
以下几点:第一,企业的核心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第二,在企业核
心资源的积累、整合和应用过程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通过创新能力、整合
能力和延伸能力来培养的;第三,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可持续发展优势的源泉。
戴维·J·科利斯与辛西娅·A·蒙哥马利(2001)认为资源可以分成三大
类:组织能力、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组织能力是资产、人员和组织投入产出
过程的复杂结合②。
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 C .K. Prahalad(1990)和 Gary Hamel(1990)认为:
短期来看,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主要有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两个层面。在核心
竞争力的管理中,有四个重要任务:核心竞争力的选择、建设、配置和保护③。

三、竞争战略理论
竞争战略是企业战略中的一种业务层面的战略,在整个企业战略体系中占
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致力于解决客户、自身资源和竞争对手的问题,是具体
业务单位的行动指南。迈克尔·波特(1990)突破性提出了竞争战略理论,以
创造自身竞争优势为目的,企业一般采取三种基本的竞争战略 ④,它们既有联
系又有区别:


Michael Porter.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M].New York: Free Press,1990(3):73-93

戴维·J·科利斯、辛西娅·A·蒙哥马利.基于资源的企业战略-哈佛商业评论译丛[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7-22

C. K. Prahalad,Gary Hamel.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79-91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华夏出版社,1997:98-143
21
一是总成本领先战略,即低成本战略。根据这一战略,企业需实行多种途
径从而最大化的降低成本,实现在产品价格层面的控制,发挥出低价竞争优势
以低于竞争对手的总成本为客户生产和提供产品或服务。这种策略更适合在市
场竞争中以价格竞争为主的行业。该战略需要具备一定的资源和能力,如产品
差异化小、流动性好等。对于组织结构的要求为有职能架构清晰、以销售量为
中心的过程控制、重视考核和激励以及完善的成本监控体系。
二是差异化战略。企业的竞争力不在于低价,而在于深入挖掘客户需求,
把企业的精力花在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上,使客户愿意付出高价获
得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因此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具有独特性的。这一战略
需要具备一定的资源能力,如较强的市场营销能力、行业专业人才的吸引力、
渠道商的大力合作等。一旦差异化战略实施成功,这一战略将有助于建立顾客
对企业品牌的忠诚度,使企业获得比业内其他企业更多的超额利润。
三是集中化战略,它针对一个或几个特定的客户群、一个产品系列中的一
个或几个部分、或某一个或几个区域市场。企业只要能够满足特定消费群体的
特殊需求,或者能够集中向某些有限的区域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就能够在该
群体或该市场中建立起竞争优势和强大的市场地位。

四、协同效应理论
在管理学上,美国战略理论家 H .I. Ansoff(1987)首先提出了“协同”
的概念,即可以把公司多元化的业务联系起来,因此,公司可以充分利用现有
的优势,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①。安德鲁·坎贝尔(2000)提出在整个集团中,
各下属分公司或子公司可以通过互补的业务合作,共享集团内特定行业的市场
信息和资源,比企业独立经营时更能充分利用资源,从而获得更高的盈利能
力②。
协同效应指的是运营协同和金融协同。专业金融的出现,既是对企业集团
主营业务提供金融服务的表现,也是企业集团内部实现经营协同的表现,换言
之,由于企业内部金融业务的不断成熟与扩展,为企业集团的发展提供了助推
力,使其在生产和经营两个层面的效率都提升至更高的层次。金融协同作用反
映在产业和金融可以互相依赖、互相驱动、利用产业资源和品牌优势支持金融
的发展,并促进产业的发展与金融的支持,并以企业集团内部的金融平台为基
础,助力于产业的高品质发展,在产业与金融的协同效应之下,帮助企业集团
形成更可观的竞争优势。
综上所述,产业与金融的结合促进了企业盈利能力与金融运作能力的相互
渗透。根据企业价值理论,产业与金融的结合是通过企业价值链交叠点的整合
和现金流的稳定运行来实现的。多个价值链重叠点的前提是多重核心资源的整
合与流通。根据企业资源理论,核心资源的挖掘和培育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
础。基于以上论述,拟以企业价值理论、协同效应理论、企业资源理论、竞争


H.I. Ansoff. Corporate Strategy (Revised Edition) [M]. Penguin Books,1987:212

安德鲁·坎贝尔.战略协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21-23
22
战略理论为理论基础,对国有融资租赁公司产融结合进行研究。
如下图 1.1 所示,金融资本、产业资本、组织能力等核心资源的融合过程
反映出产融结合的协同效应。多样的核心资源在多元化业态下通过被分拆或被
组合后达到的协同效应有利于降低交易费用和综合竞争能力的提升等方面。

资源整合 战略协同
资源替代 组织协同
·产业资本 资源互补 经营协同
资源共享 财务协同
·金融资本 冲突消除
·组织能力 学习创新 产融结合协同效应

优势资源

图 1.1 资源整合与协同效应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相关材料自行编制

第二章 国有融资租赁公司产融结合的发展动因及问题分

上一章提到了我国产融结合的主要方式有四种,纵观近年来的国内发展环
境,在相关政策利好的条件下,为融资租赁业务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以国
企为代表的绝大部分非金融型企业集团为给自身营造良好发展基础,也纷纷设
立了融资租赁公司。这部分内容首先简单介绍了融资租赁的基本情况,其次重
23
点介绍了国有融资租赁公司实施产融结合的动因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为课题
研究奠定现实基础。

第一节 国有企业产融结合新路径—融资租赁

国有企业产融结合的新途径-融资租赁较于国外融资租赁的发展仍处于初
级阶段,为了对国有企业集团选择的这种产融结合方式有所了解,首先需要了
解融资租赁的基本情况,主要从其基本概念、主要特征进行介绍,并进一步分
析了我国融资租赁产融结合的发展方向,基于以上理论基础,才能更好地对国
有融资租赁公司产融结合方面的发展战略进行研究。

一、融资租赁的基本概念
对融资租赁基本概念的介绍,主要从其定义、基本交易结构、业务模式这
几个角度:

(一)融资租赁的含义
从国际上通行的准则来看,融资租赁的内涵以租赁市场为研究对象,以揭
示租赁业存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为目的。而租赁市场则是由各种要素及其在不
同组合下而形成的各种关系,也就是由各种不同的租赁交易形式所组成,它们
是融资租赁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内容。因此,通过对租赁市场的基本要素构
成与基本类型的分析,就能使我们了解租赁市场的基本轮廓,认识租赁市场的
一般原理,进而把握融资租赁的内涵、本质与规律。

(二)融资租赁的基本交易结构
融资租赁交易一般由上述三方(出租人、承租人、供应商)共同参与,是
“融资”与“融资”相结合的一种新型融资方式。融资租赁一般是指出租人先
从供货商处购买租赁物,再将租赁物出租给承租人使用,由承租人支付租金。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出租人只是转让了租赁物的使用权,所有权仍然属于出租
人。租赁期满后,承租人一般以名义货币的价格购回租赁物,租赁物的所有权
由出租人转移给承租人。基本交易结构见下图 1.2。

出租人
2.付款

3.


承租人 供货商
24
1. 选 定 租 赁 物

图 1.2 融资租赁基本交易结构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相关材料自行编制

(三)融资租赁业务模式
1.直接租赁:指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租赁标的物的要求和对供应商的选择,
向供应商购买租赁标的物,并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分期向出租人支付租金
在整个租赁期间,租赁标的物的所有权在出租人名下,承租人拥有租赁标的物
的使用权,并负责维护和保养租赁物,出租人对租赁物的好坏不承担任何责任
设备的折旧在承租人一方。
2.售后回租:以增强资金和资产的灵活性为基本目的,设备的所有者通过
出售的方式售给出租人,而后又从出租人手里以租赁的方式获得设备。回租的
租赁标的物大多为已使用的二手设备。通过这种方式,承租人可以迅速盘活自
有资产,加速资金周转,若租赁期限满,此时承租人可根据自身需求作出是否
续租的决定,实行此方式则良好的规避了设备更新换代阶段所产生的风险。
3.杠杆融资租赁:指出租人为了购买价格比较高昂的设备时,其自身出资
20%-40%,其余由银行或保险公司等其他金融机构出资的方式,再将购买的设
备出租给承租人使用。从杠杆租赁的应用场景来看,主要集中在船舶、飞机等
高价值属性的设备中,杠杆租赁做法与银团贷款类似。
4.转租赁:指以同一物件为租赁标的物多次开展融资租赁业务。某融资租
赁公司作为首位承租人,以客户需求为依据向其他租赁公司租回相应设备,而
后再将其以转租的方式为最终承租者而使用,新旧租赁合同同时存在并有效。
转租赁业务中转租人的所处地位或是关系较为特殊,其既是上一笔租赁业务的
承租人,又是下一笔租赁业务的出租人,期间发生两次租赁所产生的租金差则
被视为利益差。此外,从所属权的角度来看,归属首位出租人。

二、融资租赁的主要特征
融资租赁集融资、融物以及技术升级于一体,通过以“实物”为载体的方
式将实体产业与金融业有效融合①。融资租赁具体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一)具有融资与融物的双重功能
融资租赁可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能够缓解或是彻底解决其因资金
匮乏而无法获得设备的发展困境;而从承租人的角度来看,则显著提高了资金

吕振艳、杜国臣.国际融资租赁市场的新发展与启示[J].经济纵横,2013(8):116-120
25
配置的灵活性,仅需付出较少的资金便可以享受到设备的使用权,剩余资金则
被配置到日常经营发展等相关环节中。若为超大型设备,其购买成本明显增多
出租人若缺乏足够的购买资金,则会选择向第三方借款的方式,较为主要的对
象是银行等金融机构;此外,融资租赁是一种较稳妥的融资方式,它属于表外
融资的范畴,并未与企业征信挂钩,不体现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因此一定
程度上方便了需要融资的企业,不会因为较多的融资租赁借款而造成其他融资
渠道受阻的情况。

(二)具有使用权与所有权相分离的特点
融资租赁的鲜明特点在于所有权与使用权具有彼此独立的特点,即二者并
无关联,所有权归属出租人,使用权归属承租人,此机制下承租人若要使用相
应设备则需要向出租人支付租的租金即可,当然此过程中还应负责维护等相关
工作;对应的,出租人则可以从中获得收益;租赁期满后,双方可以自行商议
是否继续合作。

(三)融资租赁属于全额清偿
承租人在偿付租金时选择的是分期付款的方式,出租人可以根据承租人自
身实际情况设计还款方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于出租人来说,租赁期内,
设备由承租人使用,但到期时,出租人会获得本金和利息等收益,出租人和承
租人都不能随意撤销合同,如承租人不可以交货延迟为由解除合同,出租人也
不可因行业租赁物价格上涨而要求承租人提高租金,也就是说,融资租赁合同
一旦成立的话,就不能由于自身或外界因素撤销。

三、我国融资租赁的产融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融资租赁企业的盈利模式较为单一,仍然以初级的资金融通为主,
类似于银行信贷,缺乏核心竞争力,融资租赁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降低利率,
就是减少风控手段,从而导致信用风险的增加。融资租赁企业既不能有效地管
理负债,又面临偿债风险,在严监管的大环境下,“回归本源”成为融资租赁
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之一。要“回归本源”就是要回到产业源头,但是市场
中各个租赁公司个体差异较大,企业规模、股东背景、发展阶段都不尽相同,
决定了融资租赁企业必须结合自身的优势走出不同的道路。相比“一刀切”的
界定和要求,融资租赁行业也要有所分工:

(一)资金批发商
依托股东背景或主体信用,向商业银行、资本市场批发低成本资金,并分
发到行业中的其他租赁公司。资金批发商多为金融租赁公司、大型商务租赁公
司等。

(二)资产服务商

26
专业性,独立性极强,具备资产服务能力的融资租赁企业,它以资产平台
服务商的身份而存在,在债权租赁方面比较擅长,能够有效服务于底层资产。
资产服务商可以是独立第三方租赁公司。

(三)产业运营商
具有强大的项目资源和项目获取能力的融资租赁公司,或依托股东背景,
向市场其他机构提供优质的资产来源。

第二节 国有融资租赁公司产融结合的发展动因

上文分析了产融结合的动因,进一步地需要从国有融资租赁公司这一微观
角度分析产融结合发展的动因,这也是分析课题产融结合发展战略研究的动因
所在。从现代融资租赁的起源来看,融资租赁本身就是企业集团根据产业市场
创造出的新的金融服务方式。鉴于国有融资租赁公司实施产融结合从宏观层面
可以帮助集团扩大产业销售份额、降低企业集团交易成本的作用;从微观层面
对于租赁企业自身来说,有利于金融产品间相互转化。

一、有利于实现以融促产
目前许多国有企业都希望在核心产业中获得突破性发展,由于其在行业内
深耕多年,必然会存在一批产业集群内企业,这些实体企业在长期积累之下已
经在技术、人才等方面汇聚了显著优势,此环境下其下的融资租赁公司所提供
的金融服务能够很好的契合于产业链相关企业的发展需求。一方面,通过对产
业技术信息优势的整合,可帮助产业类公司提高其在产业中的专业化优势,改
善实体产业的融资环境,其所需承担的行业风险也能得到合理的控制,另一方
面,对于融资租赁公司来讲,其对于整条产业链的掌握可以更为全面,以此大
大降低融资租赁公司开展产融结合业务过程中的信息成本。若后续实体企业出
现了违约,国有企业集团可为租赁资产的处置提供有效的解决途径,甚至可以
利用设置股权质押等债转股融资条件,约定一旦承租人到期无法兑付本金,即
可以并购承租人的股权,从而帮助股东方进行产业并购,同时协助融资租赁公
司降低坏账损失的风险。

二、有利于企业降低交易费用
国有融资租赁公司通过产融结合,改变了各成员单位独立的局面,其成为
企业集团组成体系中的一员,一方面有助于减少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体外
循环”的资金变成“体内循环”资金,实现外部利润内部化 ①。从国有企业的
角度来看,旗下融资租赁公司提供的内部金融服务能够为企业集团的产业单位
发展提供各方面的支持,除了可以帮助产业单位减少固定资产投入、实现表外


余文栎.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中央企业产融结合模式研究[J].财务理论,2015(4):36-38
27
融资来调节资产负债率,国有企业还可以享受税收的优惠政策,比如通过融资
租赁抵扣部分增值税税金,为国有企业节省交易成本,提高整体效益。

三、有利于金融产品间相互转化
融资租赁业务开展过程中,融资租赁公司会结合租赁物价值等方面的内容
向承租人收取特定的租金,其本质指的是现金流债权。此背景下,就银行保理
层面而言,该部分债权其指的是保理应收账款;而从资产证券化层面来看,其
指的是基于融资租赁的收益权;而根据转租赁的特点,可以将其视为租赁的应
收账款质押,当然此时的所有权和债权都表现出相互分离的特点,底层资产的
透明度更高,也正是基于上述特点,才推动了其向其他金融资产的转化进程。
从融资租赁产品的权益来看,其鲜明特征是同时具备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它
具备在各类金融产品中实现高效渗透的条件,上述特质决定了其能与其它金融
产品实现良好的结合。基于融资租赁的种种优势,其已经成为国有金控平台的
入门级金融牌照。

第三节 国有融资租赁公司产融结合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一节的介绍,国有企业集团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可以协同产业渠道
获得利润最大化,并且依托产业背景,通过全周期的实物资产管理更好地应对
风险,同时集团有效提升了产品市场份额,提升了整体竞争力,但现实中,大
部分企业集团进行产融结合,却缺乏长期一体化经营的协同机制,导致出现了
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产融”协同效益低下
产融结合的核心是“有序”与“协同”。理想的产融结合是国有企业集团
设立融资租赁业务板块后,在实业板块和融资租赁板块之间确立一个互联结构
通过金融工具、金融信息、金融人才、金融产品,服务于实业板块的产品研发
产品销售、设备租赁、兼并收购,规模扩张和转型升级。但从目前来看,大部
分国有企业对融资租赁业务的布局仍停留于财务投资阶段,融资租赁对实业发
展过程中催生的个性化金融服务需求关注不够,金融创新不足,产业与金融资
本缺乏“协同”,并未结合国有企业自身发展目标形成一体化机制和产融良性
互动,最终使实业板块与融资租赁板块发展成相互隔离的业务体系。同时,受
制于政策、人才等方面的因素,目前各国有融资租赁公司的定位仍不清晰,在
发展方向、人员管理、产品开发、风险管理、技术支持和服务标准等方面尚缺
乏有效协同。

28
二、业务模式以类信贷为主
国有融资租赁公司当前所采取的业务模式基本一致,即以售后回租为核心
的模式。若仅从盈利模式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售后回租的特点与银行贷款贷
款具有诸多共同之处,其建立在资金业务和融资租赁业务的基础上,依靠的是
二者产生的利差,其次则是租赁业务开展过程中的手续费,并且“借贷”模式
具有明显的“类信贷”特点,不能避免与银行信贷业务的竞争关系,再加上公
司之间的产品类型差异不大,导致租赁公司逐渐沦落为“影子银行”,普遍缺
乏核心竞争力。
在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过程中,“长租、大额租赁、集中租赁”现象较为
普遍,国有融资租赁公司在进行项目决策时,主要关注的是承租人自身的信用
而不是租赁物本身,租赁资产的来源途径普遍指的是运输设备、工业设备等,
其决定了租赁公司的资产特性,即缺乏明显的流动性,这明显区别于银行的信
贷资产,甚至一大批流动性极差、价值难以核定的设备成为租赁物,诸如地下
管网、路面资产等,这些项目的租赁物作为融资风险的缓释功能完全被放弃,
仅作为“合规”去考虑,一旦承租人逾期,出租人是不可能通过处置“租赁
物”抵御风险,最终遭受实际损失。

三、对外融资渠道单一
作为一种中长期的融资手段,融资租赁公司的运营需得到足量资金的支持。
国有企业虽然支持融资租赁公司发展投入的资金规模较大,但支持力度毕竟有
限,公司想要得到长足的发展,仅仅依靠自身资金发展融资租赁业务是极大的
挑战。金融租赁公司可以通过吸收非银行股东存款、境外融资、同业拆借和资
产证券化的方式进行融资,对于商务部监管的融资租赁公司,由于发债、资产
证券化等融资方式由于门槛较高,操作不易,从设立到成功发行时间也较长,
因此外部融资主要依靠银行借款,国有融资租赁公司普遍存在对外部资金依赖
度较高、融资渠道单一、成本较高的局限性。

四、产业与金融资本之间相互传导风险
通常而言,产业资本的投资周期较长,资转换速度较慢,投资收益的波动
性较小;而金融资本规模大,价值链条较短,投资收益的波动性大。一方面,
由于全球金融市场不稳定,金融风险时有发生,一旦融资租赁企业出现大量坏
账产生风险,会立即传导给投资金融的国有企业,最终可能导致整个企业集团
总体偿付能力和稳定性下降;另一方面,金融资本投入实体产业后,需要实体
经济提供稳定的回报,但由于当前经济下行的影响,实体企业发展过程中也充
满了不确定性风险,这使得金融资本时常陷入长期没有回报甚至亏损的境地。

五、复合型人才匮乏
融资租赁与其他以资金作为主要运营对象的金融业务相比,由于其业务的

29
复合型较强,这也要求行业的从业人员需要具备综合的业务素质,从业人员除
了要掌握资金管理、法律法规、税收政策、会计准则等方面的知识外,还需要
具备对实物资产比如租赁设备的价值评估、设备管理、资产处置及再运营的业
务能力,但对于大多数成立时间不长的国有融资租赁公司来说,要在短期内建
设专业化人才团队,培养较高的资产管理能力存在较大的难度。伴随着融资租
赁行业的扩张,如此高标准的复合型人才要求也就造成行业专业人才紧缺的局
面,因此租赁企业的竞争也延展到了人才竞争的层面。在后续的发展中,融资
租赁公司若要巩固发展地位,引入并留住人才成为关键的途径。

第三章 国有融资租赁公司产融结合战略实证分析—以越
秀租赁为例

越秀租赁在长期的探索下,已经在产融结合战略中获得实质性成果,因此
选择越秀租赁作为课题的实证案例分析,然而其现阶段依然有问题待解决。通
过剖析其内外部环境,分析出其实施产融结合面临的机遇、威胁以及内部自身
的优势、劣势,制定出更为具体清晰的产融结合发展战略,希望给越秀租赁在
未来的产融结合发展能够有所参考,并且,希望以越秀租赁特色产融结合之路
为样本,为其他国有融资租赁公司提供借鉴,使其能够制定出有效的产融结合
战略。

第一节 越秀租赁产融结合的发展现状

研究企业的发展战略,首先要基于这个企业的发展现状,因此对越秀租赁
产融结合战略研究,首先对其产融结合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这部分内容包括
越秀租赁的公司概况,具体来说从公司简介和公司组织架构进行展开;第二部
分了解其自成立以来实施产融结合的成效,为后续制定产融结合战略提供现实
依据,并且可以帮助其制定更具有可行性的战略,这部分内容从业务投放情况
和其他同类型公司财务状况的比较两个角度进行了重点分析。

、 公司概况
选择越秀租赁为研究对象,首先需要了解越秀租赁基本的公司概况,这部
分内容主要从其自身的实力、行业地位、股东背景情况以及其组织架构展开简
要的介绍。

(一)越秀租赁简介
越秀租赁于 2012 年 5 月 9 日在广州南沙注册成立,是由商务部批准成立的
30
外商融资租赁公司,初始的注册资本金为 7.64 亿港元,现阶段注册资本金达
81.44 亿港元,在长期的深耕下,其在国内融资租赁行业中已然处于顶尖梯队,
在业务体系以及资产规模上都代表着行业的领先水平,属于全国十强国有背景
的第三方独立融资租赁公司。公司于 2018 年 6 月获 AAA 级的主体信用评级,并
自 2015 年连续五年获得“中国融资租赁年度公司”的称号。
越秀租赁的股东为越秀集团,越秀集团成立于 2009 年 12 月,隶属于广州
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当前,越秀集团已形成以金融、房地产、交通基
础设施、食品为核心产业、造纸等传统产业加上未来可能进入的战略性新兴产
业为一体的较为丰富的产业体系。越秀集团的金融板块是集团近年来重点培育
的核心板块之一,目前资产规模已超过 2400 亿元,拥有银行、证券、基金、担
保、租赁、资产管理、行业小额贷款等海外金融业务平台,营业网点遍布美国
港澳以及全国近 30 个省份和 70 多个主要城市,在中国基本形成了“以银行、
证券为核心,跨境经营、发展全国”的综合金融控股发展体系。”
越秀集团的发展中,越秀租赁的设立成为其金融战略中尤为关键的举措,
依托于集团长期树立的声誉,该公司成立初期便获得较大影响力,坚持致力于
打造全国一流的融资租赁公司。越秀租赁总部位于广州,因业务扩展需求,相
继在上海、杭州、北京和深圳设立了分公司和分支机构。股权结构图见图
3.1①。

图 3.1 股权结构

来自:越秀集团官网 http://www.yuexiu.com/

(二)越秀租赁组织架构
越秀租赁根据自身战略,采用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充分发挥出直线制和


越秀集团官网.http://www.yuexiu.com/
31
职能制的优势,彰显出各职能部门的优势。越秀租赁设有以董事会、监事会、
总经理为首的经营管理机构。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由 5 名董
事和 1 名董事长组成。董事会设有风险与资本管理委员会,负责审查公司的风
险战略、风险偏好、各种风险管理制度等。经营管理设有项目评审委员会、责
任认定小组和绩效考核小组,共 16 个部门,包括 9 个职能部门和 1 个业务部门。
公司设有 10 个职能部门和 5 个业务部门,包括资产管理部、审核部、合规部、
风险管理部、战略发展部、投资银行部、资本部、综合管理部、审计部、财务
部。

二、公司产融结合的成效
选择越秀租赁作为实证案例分析,鉴于越秀租赁自成立之初就以服务实体
经济为宗旨,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其产融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部分内容
主要从其业务投放情况及与其他同类型国有融资租赁公司的财务情况相比较进
行分析。

(一)业务投放情况
越秀租赁对同行业创新业务模式进行参考,主动探讨和推动转租赁和联合
租赁模式,营销并储备了一批较为优质的国企客户。截至 2019 年末,越秀租赁
全年完成投放共计 233 亿元,同比增长 17.50%;其中专业化项目投放 79.47 亿
元,投放占比 34.11%;普惠租赁业务规模快速扩大,实现投放 29.63 亿元,投
放占比 12.72%;其中传统城市基建业务继续保持增长,实现投放 75.50 亿元,
投放占比 32.4%①。近三年来,企业租赁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租赁业务收入也取
得了快速的增长,越秀租赁目前是华南地区最大的第三方融资租赁公司。
另外,公司自成立以来在污水处理、生态旅游、新能源车辆等绿色领域累
计投放超过 200 亿元,支持生态旅游景区超过 30 个,公共交通领域投放超过
50 亿元;秉持科技引领的经营理念,以工程机械、乘用车、商用车、医疗器械
为普惠租赁的主要方向,创新性将科技手段融入全产业生命周期,打造普惠租
赁专业化优势,对小微企业形成精准支持,普惠小微业务累计投放近 40 亿元,
客户超过 5000 户。

(二)财务状况比较
截至 2018 年 12 月末,对总资产规模超过 250 亿元的 8 家国有融资租赁公
司的财务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②,8 家租赁公司的平均总资产规模为 262.35 亿元,
越秀租赁为 310.11 亿元;归母公司平均净资产规模为 65.78 亿元,越秀租赁净
资产规模为 82.07 亿元;平均营业总收入规模为 18.62 亿元,越秀租赁为 20 亿
元;归母公司平均净利润规模为 4.42 亿元,越秀租赁为 6.12 亿元,越秀租赁


数据来源:越秀租赁 2019 年第一期中期票据信用评级报
告.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620/8003044032002031.shtm,2019

数据来源:毕马威:2019 年度中国融资租赁业调查报告.http://www.199it.com/archives/916103.html,2019
32
的各指标都在平均水平之上,经营状况排在国有融资租赁公司前列,同时表明
越秀租赁可以作为典型代表,提供给其他国有背景的融资租赁公司产融结合发
展战略的建议。各家国有融资租赁公司对比分析具体见下表 3.1。
越秀租赁为让经营管理水平有整体性的提高,努力把战略执行落到实处,
公司进行了对标管理工作,把最近几年以来市场境况的改变以及公司的发展情
况关联到一起,通过和同行杰出企业进行对比,提出多项改善性措施,并进一
步将这些措施落到实处,逐步让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提高,让公司产融更好地
结合在一起,取得更长足的发展。
表 3.1 国有融资租赁公司财务指标比较

杠杆类指
规模类指标 成长类指标 效率类指标

归母公 归母公
总资产 营业总 营业收
类别 司净资 司净利 总资产增 归母公
规模 收入规 总资产 入占平 资产负债
产规模 润规模 速(较年 司净利
(百万 模(百 收益率 均总资 率
(百万 (百万 初增长) 润增速
元) 万元) 产占比
公司 元) 元)
越秀租赁 37819 8207 2000 612 38.52% 71.91% 1.91% 6.14% 77.57%
山东晨鸣租
27868 9250 2373 923 -21.30% 11.88% 3.25% 7.50% 61.75%

芯鑫融资租
45863 11679 2111 443 53.68% 75.10% 1.20% 5.58% 72.81%

国泰租赁 26603 6426 2379 386 6.90% -1.03% 1.51% 9.24% 75.75%
大唐融资租
27312 3056 1409 245 8.27% 0.82% 2.01% 5.36% 70.30%

华能天成融
26478 4738 1259 379 14.06% 35.84% 1.52% 5.07% 82.11%
资租赁
中国康富国
29910 4057 2111 404 -9.86% -3.58% 1.28% 6.69% 86.44%
际租赁
招商局通商
融资租赁 26235 5207 1254 140 40.15% 55.56% 0.62% 5.58% 80.16%

数据来源:毕马威:2019 年度中国融资租赁业调查报告
http://www.199it.com/archives/916103.html

第二节 越秀租赁产融结合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对一个企业战略的研究需要主客观因素相结合,考虑外部环境的影响,基

33
于外部环境,结合其特定的内部环境分析,可以对后续产融结合的战略研究奠
定更全面的基础。因此首先利用 PEST 分析法分析了越秀租赁产融结合的外部
环境,分析得出其产融结合面临的外部机遇与威胁;其次以产融结合相关理论
为基础,从越秀租赁自身产融结合的资源与能力分析,得出其实施产融结合自
身的优势与劣势,在定性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定量分析方法,初步找到越
秀租赁目前适合的产融结合备选战略。

一、产融结合的外部环境分析
PEST 分析法,是十分重要的战略分析法,有助于企业掌握其外部环境情
况,其主要从宏观角度切入,为企业的发展给予引导,使其能够合理地把控战
略目标以及准确认知实现该战略应得到何种外部宏观环境的支持。基于对特定
时期内各项宏观因素(如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境等层面)的分析,总结
其对于企业战略目标的执行及实现所带来的实质性影响,加上对融资租赁行业
环境的分析,得出越秀租赁实施产融结合面临的机遇与威胁,为下文构建定量
战略计划矩阵(QSPM)提供依据。

(一)宏观环境
1.政治法律环境
(1)国家政策
现阶段,国家相继针对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需求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支持,
且在各级地方中也结合实际情况出台了相关政策。从国家层面来看,“十三
五”规划则具有很强的推动性作用,其对金融的服务功能提出更明确的要求,
不仅于此,“十三五”规划中还提出了普惠金融的发展目标,要求金融重点为
中小企业提供服务,走“精准扶贫”之路,融资租赁由于其特点更适合中小企
业和农村地区的发展;地方政府层面,诸如上海、天津等地都出台了融资租赁
相关支持政策,给予了融资租赁高度的重视,将其视为战略性产业。同时,随
着 “一带一路”、“中国制造 2025”等导向型政策的持续深入,技术革新带
动大量固定资产投资需求,融资租赁将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中国企业“走出
去”的道路上发挥重要作用,融资租赁行业未来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2)监管政策
融资租赁行业近些年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引起了监管层的注意 ,
主要体现在:第一,监管力度较弱:监管指标中,目前只规定了一个指标,即
以净资产总额为基本依据,要求风险资产总量不可超过该值的 10 倍,但在其它
方面并无确切要求,因此融资租赁企业在发展中普遍承担较高的风险;第二,
准入门槛低:针对融资租赁企业股东的准入问题,在此方面商务部并未给出明
确的规定,就境外投资者而言,只要其满足外商投资相关规定即可,这也是为
何外资投资类型的融资租赁企业大规模涌现的重要原因;第三,缺乏完善的风
控机制:由于不具备足够的监管力,因此出现了违规融资等一系列扰乱行业正
常秩序的现象,从而削弱了行业风险管理能力,且为之付出的违约成本偏低。

34
根据商务部 2018 年 5 月发布的有关融资租赁公司职责调整的通知,商务部
已将制定融资租赁公司业务经营与监管的职责划转给了银保监会。因此未来融
资租赁业务将受到更严厉的监管,资产管理能力不强的公司将面临收缩,行业
的优胜劣汰将比过往更明显。
(3)法律法规
2013 年 9 月,商务部制定出台《融资租赁企业监督管理办法》为设立融资
租赁公司及其经营规则、监管准则提供指引。自 2014 年以来,基于融资租赁的
相关法律得到初步完善,同时其监管制度也得到了升级,为行业发展创造了有
利条件。2014 年 2 月,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实施《关于审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
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法释[2014]3 号),为案件审理中就某些原因而产生的
争议,较常见的有售后回租性质认定、因出现违约行为所采取的处理措施等提
供了实践性指导。现行的用来规范融资租赁行业的法规仍主要是《合同法》,
融资租赁实务操作中涉及的租赁物取回、抵押担保等情况皆依赖于《担保法》
《物权法》等。
由于目前融资租赁法律不健全等客观问题,导致租赁当事人各自所具备的
合法权益并未得到全方位的保障,比如,租赁物取回的机制尚未形成,一旦承
租人违约,原本租赁物所具备的对抗恶意行为的作用将会受到严重的抑制的问
题。今后需要不断加强融资租赁的制度建设,保障融资租赁行业的持续健康发
展。
2.经济环境
(1)国际宏观经济环境
一是纵观全球环境,自 2017 年以来货币政策趋紧成为影响全球经济的重要
影响因素,一些主要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主要增长指标逐渐下滑,一些
主要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 PMI 等先行指标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国际机构下
调了今年和明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世界经济增长动力正在逐渐减弱;二是受
中美贸易争端影响,国际贸易增速放缓;三是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幅度较大。
(2)国内宏观经济环境
近年来,在我国宏观经济增速逐渐放缓、内需不足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正
在进入转型升级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内经济发展存在动力偏弱的情况,企业
集团中的下游行业大多表现出产能过剩的情况,企业不再具有足够的偿债能力
反而承受更高的信用风险,并且部分地方政府长期积累的隐形债务在近年来也
逐步爆发出一系列问题,直接打破了融资租赁公司的正常发展状态,使其不良
应收款项的总量大幅增加。随着新兴行业和装备制造业正迅速发展,传统产业
正待升级,这势必会加大对高端设备的需求;同时,民生工程如保障房建设、
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稳步开展,相关的固定资产投资和新增设备投资需求也将
持续增长。
从 2018 年下半年开始至今,市场资金面的流动性显得较为宽裕,资金面的
宽裕有助于融资租赁公司在负债端进行低成本的融资以进行融资结构的调整以
支持业务的高质量发展;但另一方面,市场资金供给的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削

35
弱了承租人客户对融资租赁的业务需求,这种类信贷租赁业务需求向银行信贷
业务的返撤,市场竞争可能加剧,这也对越秀租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业务发
展,尤其是规模增长,形成了一定挑战。
3.社会环境
与 40 年前融资租赁刚进入国内相比,现在无论是整个社会的信用环境还是
租赁行业的信用环境都有了明显的改善。无论是中小企业客户还是个人承租客
户,他们的履约情况与之前相比有了非常大的进步,恶意欠租以及诈骗现象得
到了有效整治。社会信用环境整体的改善无疑将会提升整个租赁行业的信心、
大大促进租赁行业的发展。经过近 40 年的发展,国内融资租赁行业在支持实体
企业发展、加强行业沟通交流、积极参与市场经济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
效的工作,融资租赁这一融资方式逐步被更多的实体企业认可,这将会进一步
拓宽融资租赁的发展空间,带来更多的机遇。
4.技术环境
(1)技术改变经营方式和范围
通过网络技术,公司本部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全国布局的战
略目标,为业务的发展创造推动力,且在风险分散方面有一定的作用,通过对
下属公司的成本报销、人力资源等环节实行统一管理,有助于提高公司运行效
率 ①,另外,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新技术的应用,也为融资租赁的
创新商业模式提供了可能,为融资租赁公司发展提供了更有利的技术支持,从
而扩展业务范围,并且可以利用“互联网+”搭建租赁交易平台,能够为行业的
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条件,提高融资租赁交易的效率和质量。
(2)技术改变风控方式
随着新技术的逐步发展,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在
融资租赁行业内得到更多的融资租赁公司的重视。目前,平安租赁、远东租赁
等都相继创建了风险控制模型,由于大数据等技术对信息具有深度的整合能力,
因此此类公司的风险控制自动化水平得以提高。

(二)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企业数量快速增长
据统计,截至 2018 年末,我国融资租赁企业由 93 家增长至 11,777 家(其
中金融租赁公司 69 家,内资租赁公司 397 家,外资租赁公司 11,311 家),我国
融资租赁企业注册资金约合 32,763 亿元,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约为 66,500 亿元人
民币,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 21.7%、1.33%、9.38%②。
2.出租人的构成日益多样化
根据监管部门不同分类,我国融资租赁公司可以分成三大类:金融租赁、
外资租赁以及内资融资租赁公司,三类租赁公司在业务范围、准入门槛、监管


吕文靖.AA 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南京大学硕士论文,2016

2018 年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Z].中国租赁联盟、联合租赁研发中心、天津滨海融资租赁研究院,
2018
36
指标、关联交易规则监管等方面均有较大差异。金融租赁公司由于设立门槛高
监管严格,企业数量最少,股东背景雄厚,单个企业规模最大、实力较强;外
资租赁公司由于准入门槛最低、监管约束较小,企业数量最多、单个企业资产
规模和业务量最小;内资租赁公司依托股东的产业背景,近年来业务快速扩张
相比内资和外资租赁,金融租赁允许同业拆借、吸收非银行的股东存款,融资
渠道更为顺畅。
根据股东背景不同分类,金融租赁公司持有金融牌照,属于非银行金融机
构,按出资人不同,可以分为银行系和非银行系;内资和外资租赁公司主要由
非金融机构设立,按公司背景不同可划分为厂商系和独立第三方融资租赁公司
因而在我国会看到融资租赁在市场上呈现出不同的业态。具体分类见表 3.2。
表 3.2 租赁公司按股东背景分类

银行系 非银行系 厂商系 独立第三方

股东背景 银行 非银行法人 设备制造厂商 非银行、非厂商法人

拥有资金、品牌和管 融资环境较 具有设备制造、专业 经营模式灵活,议价能力


理优势、融资成本较 好,业务灵活 维修能力以及资产处 较强,客户和供应商选择
特点 低、业务规模较大; 度高于银行系 置能力;业务对象较 上自主性较高,提供多元
受监管和制约较多, 单一;融资成本相对 化服务;融资渠道较为单
缺少灵活性 较高 一
国有大中型企业 国有大中型企 设备厂商自有客户 中小企业
客户定位 业、优质上市
公司
飞机、船舶等大资 交通运输、能 机械、医疗、汽车、 印刷、医疗设备、教育、
产、低收益的大型设 源机械等 电力设备等 工程机械等
优势行业
备领域

国银租赁、工银租赁 华融租赁、昆 中联重科融资租赁、 远东租赁、国泰租赁、越


典型公司
仑租赁 中航国际租赁 秀租赁
数据来源:天津滨海融资租赁研究院
3.不同类型租赁公司竞争激烈
截止 2018 年末,在我国目前的 10,000 多家融资租赁公司,金融租赁公司
虽然在数量上的占比只有 0.59%,但其业务量和行业影响力却占有举足轻重的
地位;厂商类出租人在数量上的占比接近 20%,主要由内资试点企业和外资跨
国公司在华的子公司构成,是我国融资租赁市场上重要的生力军;其余的融资
租赁公司均为独立第三方出租人,在数量上的占比超过总体出租人数量的
75%。国有融资租赁公司大多属于独立第三方出租人。 随着中国金融改革的深
化以及出租人之间竞争的加剧,独立第三方租赁公司将不得不向真正的专业化
融资租赁服务提供商的方向发展,这也是中国融资租赁市场从目前的初始阶段
逐步走向成熟阶段发展的关键所在。

37
4.融资租赁业务模式单一
融资租赁业务主要指向的是以能源设备、机械设备为代表的各类传统行业 ,
所对接的客户定位也以大中型企业居多,较典型的有大型国企、地方龙头企业
等,对比金融机构的客户群体可知,其存在较明显的重叠,因此导致激烈的竞
争环境,同时,融资成本高于金融租赁公司的问题普遍存在,致使国有融资租
赁公司缺乏足够的议价能力,成为阻碍其业务扩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5.我国融资租赁机构的地域分布不平衡
据中国租赁联盟和天津滨海融资租赁研究院统计,截至 2018 年中,全国
31 个省份都设立了融资租赁公司,但从总体上来说,绝大部分企业分布在东南
沿海一带,其中广东、上海、天津、福建、浙江、山东、江苏、北京 8 个省市
的企业总数约占全国的 89%。天津和上海地区仍然处于全国领先的地位,主要
由于天津、上海地区的金融环境优越、人才优势突出,比较适合融资租赁公司
的落户,并且天津滨海自贸区和上海浦东自贸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比较系统的
鼓励和支持政策,以先行先试为特色,吸引了大量融资租赁公司的到来,进一
步刺激了融资租赁业在本地区的发展。
6.税收政策的优惠
2016 年我国实施“营改增”政策,该政策正确解读了融资租赁直租与售后
回租两种方式,将售后回租放入贷款服务类,而融资租赁直租放入动产融资租
赁服务类或不动产融资租赁服务,售后回租业务产生的增值税不得抵扣,而直
租业务产生的融资费用增值税可以抵扣,从税收政策上鼓励企业采用融资租赁
直租的方式进行设备(或不动产)更新,使得租赁企业找到回归租赁本质的契
机,如表 3.3。
表 3.3 “营改增”后售后回租业务与直租业务税率变化情况

融资租赁形式 “营改增”前的税种和税率 “营改增”后的税种和税率


融资性售后回租动产 增值税 17% 增值税 6%
直接租赁动产 增值税 17% 增值税 17%
融资性售后回租不动产 营业税 5% 增值税 6%
直接租赁不动产 营业税 5% 增值税 11%

综上所述,我国融资租赁业务量近几年虽实现了翻倍增长,主要体现在租
赁企业数量扩张较快等方面,但同时存在企业间业务模式单一、法律法规不健
全等挑战,可以推测出我国融资租赁行业的规则与标准体系将被重塑,尤其是
落后的租赁企业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国有融资租赁公司如何提高自身经营效
率和竞争力,产融结合是否可以在融资租赁行业发挥出更大效应是融资租赁行
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三)外部因素评价矩阵
1.规则设置

38
通过构建 EFE 矩阵,对关键外部因素进行打分,EFE 规则设置如表 3.4。

表 3.4EFE 规则设置

EFE 设置规则
关键外部因素 因素设置在 10-20 个之间
权重 反映各因素影响企业成功的相对大小性,数值由 0(不重要)到 1(非常重
要)之间,代表该因素对公司经营成功所影响的重要程度,权重越大代表重
要程度越高,因素权重总和等于 1。
评分 设定评分数值范围为 1-4 分,表示公司目前战略对于外部关键因素的应对情
况,4 代表反应很好;3 代表反应好;2 代表反应一般;1 代表反应很差。
加权分数 每个因素的加权分数=权重*评分,企业的总加权分数=所有因素的加权分数
相加,加权分数区间:1-4 分,加权分数的平均分为 2.5 分。

2.构建 EFE 评价矩阵


在前面的章节里,全方位分析了越秀租赁产融结合的外部宏观环境,归纳
总结出越秀租赁现阶段产融结合中面临的外部机遇以及挑战,就可以借助内部
因素评价矩阵(EFE),进行进一步的定量分析,如表 3.5。

表 3.5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EFE)

外部因素评价矩阵(EFE)
加权
关键外部因素 权重 评分
分数
机会

1.我国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和改善 0.09 2 0.18

2.国家层面及地方政府持续出台对融资租赁行业的利好政策 0.11 3 0.33


3.政府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客户融资环境改善 0.10 3 0.30
4.监管部门变化对行业的政策将更加完善 0.06 4 0.24
5.融资租赁认知度持续提升 0.08 2 0.16
6.“互联网+”技术促进改变融资租赁商业模式 0.07 3 0.21
威胁
1.我国融资租赁法制有待完善,行业难以持续稳定发展 0.05 3 0.15
2.我国融资租赁企业以利差为主要利润来源 0.08 2 0.16
3.我国融资租赁企业业务模式单一,同质化竞争严重 0.10 2 0.16
4.融资租赁企业股东背景复杂,竞争激烈 0.11 3 0.30
5.我国融资租赁行业缺乏与之相配套的关键能力(融资管理、风险管理 0.08 2 0.16

39
等)
6.利率、税收等政策可能会发生变动 0.04 4 0.16
7.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增加,可能没有那么强烈的融资租赁需求 0.03 3 0.09
总计 1.00 2.67

3.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以 EFE 矩阵设置规则为基本依据,通过对越秀租赁外部环境面临的机会和
威胁分析,并听取上海市融资租赁协会以及行业专家的意见,对这些因素进行
评价分析筛选,综合后确定了越秀租赁的关键外部因素,通过层次分析法
(AHP)来确定各因素的权重 ①,请行业的专家评审委员为“关键外部因素”
进行了评分,如上表 3.5 所示,越秀租赁 EFE 评价矩阵中加权总分为 2.67,高
于平均分 2.5,表明外部环境对于公司产融结合的发展是有利的,公司应趁势而
为,谋求公司发展,尽快制定出适合公司产融结合发展的战略。

二、产融结合的内部环境分析
企业发展产融结合鉴于外部客观因素和内部自身需求的驱动,这部分内容
将基于产融结合相关理论,从越秀租赁自身产融结合的资源与能力出发,得出
其实施产融结合的优势与劣势,为下文构建定量战略计划矩阵( QSPM)提供
依据。

(一)产融结合的资源分析
1.有形资源分析
(1)财务资源
融资租赁行业近年来的发展速度较快,其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通过对资
金财务资源的分析可以明确公司的综合实力。集团持续给予越秀租赁资本金方
面的补充支持。2018 年,股东共向公司增资 30 亿人民币,有效的扩充了企业
资本实力,提升了其融资能力,保持了继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越秀租赁依托于集团在财务方面的优势,短时间内与 31 家境内外金融机构
达成合作关系(包括四大行、股份制银行等)。截止 2019 年末,公司累计综合
授信规模达到 358.06 亿元,剩余额度 185.05 亿元,其中共计有 8 笔公司债券、
资产支持证券化、中期票据,余额合计 64.09 亿元。越秀租赁银行借款一般期
限为 3 年以内的流动性贷款,而越秀租赁项目一般期限为 5 年,容易发生期限
错配的风险,越秀租赁于 2018 年与人保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签订了 8 年的长期项
目贷款,从而良好的规避了资金期限错配风险,且为公司长期发展中的大额资
金需求提供了重要帮助。
(2)业务资源


郭金玉、张忠彬、孙庆云.层次分析法的研究与应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5):148-153
40
越秀租赁聚焦环保水务、旅游文化、交通物流、医疗健康四大业务领域,
扩大工程机械和汽车等普惠租赁业务,开展传统民生工程业务,积极关注探索
新兴业务领域,通过业务的多元化实现资产结构和期限的优化。
在与集团内部产融协同方面,鉴于越秀集团在长期发展中已经形成多个成
熟的产业板块,为越秀租赁的发展创造了优质背景,因此在成立之初,越秀租
赁为满足集团主业金融服务的需要,就以交通基础设施等集团的主业产业为目
标产业。目前,集团的下属企业,如广州造纸集团,广州风行发展集团和广东
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均已向越秀租赁提供优质的业务资源,并且给予其相
关的业务技术支持,以发挥集团内部组织之间的协同效应。
在与集团外部产融结合方面,越秀租赁选择相关联的细分产业,聚 焦绿色
民生工程等政策引导型弱周期行业,对维持业务稳定具有积极意义。对此,公
司的发展方向也逐步转向民生工程类等相关行业。截至 2019 年 3 月末,民生工
程行业占比升至 44.63%,该类别主要包括当地具有一定地位的国企,商务服务
业及水生产供应业分别为 22.91%和 17.20%,该行业目标客户主要是旅游公司、
自来水公司、水务建设投资公司等等,其他行业分布较为分散,占比均在 2%
以下①。
2.无形资源分析
上述提及的是有形资源,除此之外越秀租赁还具备较丰厚的无形资源,主
要有:
(1)人力资源
公司自成立以来高度注重对人才的培养,每年根据实际情况生成人力资源
规划,基于岗位的特点创建了岗位晋升通道的管理程序;针对复合型人才的引
入提出明确的要求。公司于外部采取公开招聘方式,于内部实行集团成员引入
等多重方式,相继引进了财务、法律等领域的高素质人才 75 人。截止 2019 年
6 月末,公司人员总量为 183 人,成为业务拓展的重要软实力。其中,本科及
以上学历者共计 174 人,在公司全员中占比高达 95.08%,由此表明越秀租赁对
于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而这在融资租赁行业人才紧缺的背景下显
得极为重要。下表 3.6 为越秀租赁的学历结构图。
表 3.6 学历结构

学历 员工人数(人) 占比
博士 2 1.09%
硕士 67 36.61%
本科 105 57.38%
大专 9 4.92%
合计 183 100%

数据来源:越秀租赁 2020 年第三期超短融募集说明书 http://www.doc88.com/p-


中诚信国际.广州越秀租赁 2019 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信用评级报
告.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620/8003044032002031.shtm,2019
41
54159402258327.html

(2)创新资源
现阶段,越秀租赁虽然实行的租赁模式仍以回租方式为主,但其已经在业
务模式的转型升级工作中下足了功夫。在实践道路中,前期基于回租的方式扩
展其业务规模,后续再实行直租与经营租赁等多种途径相并存的方式,逐步提
高专业化服务水平,分行业领域以回租的模式引导直租,深耕行业上下游,以
多样化服务模式满足客户不同需求。越秀租赁积极投身于模式探索工作中,相
继在“租赁+股权”、商业保理业务模式等方面进行尝试。此外,公司还将发
展的眼光聚焦在以投行的产品设计为依托,打造境内外以及线上线下联动的创
新融资模式。
(3)品牌资源
越秀集团作为广州市资产规模最大的国有企业,先后获得“中国企业 500
强”和“广东企业 500 强”等荣誉称号,越秀集团于近年成立了公益企业基金
会,将需要解决的社会公益问题,结合自身的影响力,满足社会的需求,促进
社会发展,例如,越秀金控助力大健康和环保事业发展,越秀地产开展养老地
产研究和投资等。更值得一提的是,越秀集团将发展“绿色发展”这一国家战
略视作企业责任,不遗余力地开展环保事业,并鼓励各板块公司积极开发绿色
环保产品,在社会更大范围内支持环保事业。

(二)产融结合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可以从资源和能力方面,让企业领先于
其他竞争者。越秀租赁自成立以后,各种融资租赁业务积极展开,从多个方面
尽显突出的竞争能力。
1.产融结合的专业能力
在以融促产方面,越秀租赁自 2012 年以来,与集团内部成员广州地铁集团
有限公司、广州造纸股份有限公司、广州高新区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进行
了融资租赁业务合作,公司业务团队不仅学到了集团下属产业公司的专业知识,
也提升了产融结合的能力,进而可以更加有力地辨别一些基建民生类项目的风
险。
在以融促融方面,2018 年,公司进一步加强和广州证券的战略合作,以转
介客户为中心,进行更多方面的综合金融服务。与此同时,公司不仅局限于延
伸客户渠道,也开始对客户网络进行建设,以积累的存量客户为契机,和客户
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积极对项目资源进行研发,并与各行业协会、专业展会
等媒介加大对租赁业务的宣传。
在产融业务创新方面,公司依托厂商租赁深耕普惠小微领域,提供针对小
微金融零售业务的产融结合产品服务。越秀租赁在经营过程中发现原有的核心
业务系统在审批效率、租金管理、风险管控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为了解决这
些在实际业务开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越秀租赁积极投入金融科技开发应用,
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上线开发普惠租赁业务系统,其可以实
42
现对物、客户、现金流的管理,面向公司内部和外部用户(经销商、管理公司
外部系统),支持多渠道信息输入、风险管控、移动审批、电子合同,集成风
险、财务系统等实现业务和财务一体化的管理信息系统。零售业务系统的顺利
上线标志着越秀租赁零售业务进入快车道,将助力公司零售业务专业化转型的
目标实现。
2.资金计划管理能力
越秀租赁通过提前设计债务结构、对接项目融资的方式让资金较少出现错
配的可能性,确保资金流不出现断裂,同时提前把资金计划做好,为某个业务
准备更多的备选方案,保证租赁项目可以第一时间把款放出去,且能够按时把
租金收回来,进而让项目资金的需求得到切实保障。公司通过更细致地管理资
金的使用计划,让公司的资金使用管理水平得到大大的提高。
3.债务融资成本优势
越秀租赁依托集团优良的口碑,初步形成了包括银行贷款、租赁保理融资
和债券融资在内的多元化融资结构,并逐步得到了银行等众多大型金融机构的
有力融资支持,获得了一定优惠的贷款成本,使得其资金成本显著低于同期同
行业的平均融资成本(10.7%),另外,银行的资金还可以对应融资租赁项目
的时间周期,进而确保了公司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协助集团经营发展得到更有
利的资金支持。公司的平均融资成本为 4.53%-6.29%,因此越秀租赁具备成本
领先优势。
4.风险管理能力
越秀租赁自 2012 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持“全面管理风险,稳健创造价值”的
风险管理体系经营理念,将风险管理体系作为经营管理活动和业务活动的重要
核心内容之一,公司已经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并积极完善新
业务的配套风险管理系统,支持创新业务的发展。公司目前已成功搭建起风险
治理体系、战略与投资偏好、风险评估与计量、风险审查报告、信息系统+绩
效考核的“5+1”风险管理架构,建成定期监测、专项监测和实时预警相结合的
风险监测体系。制度方面,公司建立了《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包含了对可能
面临的各类风险的管控机制;企业的风险管理及其业务操作流程基本明确了企
业在工作中的主要管理流程、业务流程和操作环节,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内部
与外部的风险。
从国家整体经济形势出发,公司以越秀集团的发展大局为依据,制定了年
度风险政策和风险限额管理计划。此外,越秀租赁还发布了各类行业准入标准,
并将各行业和地区分为积极支持、适度支持、审慎进入和禁止进入。具体来说,
业务开拓方面,遵循 “属地优先”、“提升层次”、“规避信用风险频发区
域”的原则,开拓珠三角、长三角及京津冀地区的业务为核心;在目标客户方
面,重点发展专业化优质客户群,以国企、上市企业区域龙头为主,以及发展
分支机构所在地符合行业投向政策、经营良好、股权清晰的重点民营企业。目
前,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金融风险较高的市场背景下,公司项目风险基本可
控,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截至 2019 年 6 月末,公司不良资产率仅为
0.30%,整体风控水平较高。
43
5.内部控制建设
越秀租赁以集团金融板块的内控体系建设要求为依据,建立了比较完备的
内控制度体系,其中包括预算业务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等,还建立了一系
列业务经营管理相关的制度,在项目出租前已经建立了完善的项目立项、尽职
责任调查、评审以及评审会议事规则等与业务相关的制度;在项目投放前建立
了完善的项目签约、投放管理办法;投放后建立了投后管理及考核管理等规定。
企业会根据市场变化及管理需要定期、不定期对相关风险管理制度进行检查,
这些制度从理论层面支持了产融结合业务开展。

(三)产融结合的劣势分析
1.资产负债率较高的风险
租赁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购置租赁设备的资本支出除其本身所拥有
的资金外,基本上都是银行提供的,使得融资租赁的资产负债率一直居高不下。
2016-2018 年,越秀租赁资产负债率高达 80%。当公司业务规模变大时,资金
需求量也随之增加,负债规模的相应扩大可能会影响到公司的融资,从而影响
到公司实施产融结合的初衷和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另外,融资租赁行业普遍存
在租赁周期长的特点,通常可达到 3-5 年,由此演变出“短融长投”的极端模
式,加剧了流动性风险,流动性管理面临一定压力。
2.产品开发能力不足
随着经济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调整变化,以往过分追求规模的简单融资
租赁阶段已经成为过去式,而当前,越秀租赁业务基本上还是以售后回租为主
这些业务具有严重的同质性,而且随着行业竞争愈发激烈,越秀租赁的竞争力
最终往往变成了价格优势取胜,导致融资租赁业务的盈利空间不断地被压缩,
公司的进一步发展不可避免地遇到了瓶颈。
越秀租赁对于产品开发方面投入的资源相对不足,相关能力包括客户需求
的敏感度、产品的可行性分析、方案可执行性与合规性、产品的再融资能力等
较薄弱。公司未设置专职的产品开发岗位人员,无法针对行业政策或者是客户
群体进行深入的研究,挖掘其潜在需求,进而需求转化为产品,提升公司的竞
争力。公司产品开发的困境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公司经营业绩的压力
毕竟新产品形成公司的生产力还需要时间的考验;另一方面公司领导对公司产
融结合的战略定位不够重视。
3.客户较集中,租赁物变现能力较差
从 2016 年开始的三年时间里,越秀租赁的主要资金基本都投入在民生工程
行业等,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其在该类行业的投入比重还在上升,从 2017 年
末的 229.79 亿元上升至 2018 年末的 295.27 亿元,上升 28.5%。现阶段,公司的
存量租赁资产依然重点在民生工程类项目,客户结构多元化有待加强。另外,
越秀租赁的主要客户为政府平台,大多数租赁物为地下管网、交通基建设施等
该类型租赁物大多数属于国家所有,不管从实际操作层面,还是从形式上来说
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发生转移的可能性都很小,这就使得租赁物法律关系导致的

44
风险极大,即使租赁物不属于国家,很多设备也属于地方的一些基础设施,公
益性很强。按照《物权法》规定,公益设施不得进行抵押,因此从根本上越秀
租赁都无法获得租赁物的所有权,甚至有部分融资租赁项目中,越秀租赁是无
法证明标的物的存在的,一旦承租人发生逾期行为,公司将无法和普通融资租
赁合同一样,提出解约,要求承租人返还租赁物,所以,如果租赁物包括公共
基础设施,在项目违约后的资产处置方面难度会很大。
4.融资渠道相对集中,主要为银行授信
近年来,越秀租赁融资结构的主体是银行贷款。截至 2018 年末,越秀租赁
的银行贷款占融资总额的 61.17%,而非银行融资在融资总额中所占比例相对较
小。虽然公司可以发行 ABS 和发债,但融资压力并未减少,同时银行的借款成
本随着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变化,而市场利率又受央行监管和国内外经济形势的
影响,因此公司的融资渠道相对集中,容易造成流动性风险,公司未来还应加
强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进一步开拓融资方式。
5.全流程运营能力不足
越秀租赁当前的运营过程还存在很大的缺陷,相比国内其他大型的融资租
赁公司,不管是在经营实践方面,还是在管理层面,越秀租赁都任重而道远,
随着产融结合业务涵盖范围的持续扩大,其面临的管理挑战也更大。美国通用
GE 赖以成功的是制度和文化,尽管在成立初期,越秀租赁本身的管理制度比
较健全,可是,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这些制度也需要不断变革才能和市场相
适应。此外,在产融结合业务领域中,不管是在操作方面还是在标准方面,不
同行业的业务都有很大的区别,因此较难连接不同产业之间的业务,要想把不
同产业更好地衔接在一起,企业的管理水平就需要有很大的提升。
6.复合型专业人才团队建设有待加强
产融结合模式下的产业链运行,企业无法缺少业务、风控、法务等人员构
成的专业化团队运营,才能让预期目标得到满足。在市场环境中,企业之间的
竞争其实就取决于人才,因此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但目前越
秀租赁缺乏既有专业知识背景又有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

(四)内部因素评价矩阵
1.规则设置
通过构建 IFE 矩阵,对关键内部因素进行打分,IFE 规则设置如表 3.7。

表 3.7IFE 规则设置

IFE 设置规则
关键内部因素 因素数量多于 10,少于 20。
权重 权重大小为 0 到 1 之间,代表该因素对公司经营成功所影响的重要程度,权重越大代
表重要程度越高,因素权重加起来等于 1。
评分 分值范围 1-4 分,1 分表示重要劣势;2 分表示次要劣势;3 分表示次要优势;4 分表示

45
重要优势。
加权分数 每个因素的加权分数=权重*评分,企业的总加权分数=所有因素的加权分数之和,加
权分数区间在 1-4 之间,加权分数的平均分为 2.5 分。

2.构建 IFE 评价矩阵


在前面的章节里,全方位探讨了越秀租赁产融结合的资源、核心竞争力,以
上文对内部环境的分析为依据,梳理出越秀租赁产融结合的优劣势,就可以借
助内部因素评价矩阵(IFE),进行进一步的定量分析,如表 3.8。

表 3.8 内部因素评价矩阵(IFE)

内部因素评价矩阵(IFE)
关键内部因素 权重 评分 加权分数

优势
1.股东具有强大的产业背景,在市场上也有较高的信誉度 0.11 4 0.44
2.融资成本不高 0.11 4 0.44
3.以股东交通基建等产业背景为依据,产融结合的专业性很强 0.04 3 0.12
4.比较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0.12 3 0.36
5.与金控平台内其他金融企业能较好地融和 0.10 4 0.40
劣势
1.资产负债率较高的风险 0.09 2 0.18
2.客户较集中,租赁物变现能力较差 0.10 1 0.10
3.融资渠道相对集中,主要为银行授信 0.11 2 0.22
4.产融结合全流程的运营能力不足 0.07 2 0.14
5.复合型专业人才团队建设有待加强 0.10 1 0.10
6.融资租赁业务创新不足,以价格而非个性化产品或服务取胜 0.05 2 0.10
总计 1.00 - 2.60

3.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按照与外部关键因素分析相同的方法,对内部关键因素进行评价,如上表
3.8 所示,越秀租赁总加权分数为 2.6,高于 2.5 的平均分,这表明,相比同行
业,公司在产融结合的发展中具有较强的内部优势,公司应利用好优势,发挥
产融核心竞争力。

第三节 越秀租赁产融结合的战略选择与制定

在越秀租赁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对越秀租赁产融结合战略进行构想,通过

46
构建 SWOT 矩阵,确定其应选择增长型战略。在 SWOT 矩阵分析的基础上,进一
步借助定量战略计划矩阵(QSPM)对三种备选战略进行比较分析,确定最符合
越秀租赁当前发展现状的产融结合战略,并进一步分析得出其实施产融结合战
略的原则,最后总结出越秀租赁产融结合发展过程中带给其他国有融资租赁公
司的启示。

一、战略目标

(一)企业愿景
成为社会认可、股东认可、员工认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内大型租赁公
司。

(二)企业责任
把更加专业的融资租赁服务提供给客户,让集团产融结合与金融产业取得
更有效的进步,提供全方位的优质金融服务。

(三)战略定位
立足于绿色民生工程,对环保水务、旅游文化等领域进行全方位开拓,主
动开拓设备租赁等,构建多元化的业务结构。

二、战略组合分析
越秀租赁在成立之初,公司已制定公司层面的战略目标,可是在关键的产
融结合方面却没有相应的业务层面战略.论文前面章节已对融资租赁行业的发
展现状、越秀租赁的内外部环境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出了越秀租赁开展产融
结合业务时需要考虑的内部优势、劣势以及外部机会、威胁,以此制作 SWOT
矩阵,并结合 QSPM 矩阵,在定性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以便在战略选择与
决策时进行准确的定位。

(一)SWOT 分析

SWOT 分析法是一种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要素进行综合分析的战略选择
方法,4 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借助 SWOT 矩阵,
能够更加全面地将企业现有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会、威胁直观地分析出
来,在战略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企业的战略方案,以确定企业的战略方向和措施。
总结上文对越秀租赁内外部环境的分析,越秀租赁目前环境中的各项因素如表
3.9。
表 3.9 越秀租赁开展产融结合业务的 SWOT 分析

内部优势(S) 内部劣势(W)
外部机会(0) SO 战略 WO 战略
47
1.发挥股东品牌、产业背景优势,聚 1 利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优惠政策,
焦交通基建等业务,成为该领域佼佼 拓宽融资渠道
者 2.以我国传统产业升级和战略新兴产
2.以资金成本优势为契机,开拓各行 业的发展为契机,和互联网趋势相适
业优质客户,扩大资产规模更大 应,对业务进行大方位开拓 3.引进复
3.在交通基建 领域租赁业务持续深 合型人才,壮大人才队伍,用薪酬灵
入,变革业务产品,实现业务产品特 活的机制把优秀人才留下来
色化
ST 战略 WT 战略
1.深耕交通基建业务,进行业务产品 1.提高产融结合的全流程运营能力,
创新,实现业务产品差异化,让其核 提高资产管理能力
心竞争力更强 2.优化企业财务结构,拓宽融资渠
外部威胁(T) 2. 通 过 变 革 融 资 方 式 , 降 低 融 资 成 道,减少因为利率和税务等政策变动
本,维持成本优势,抗衡越来越激烈 的流动性风险
的行业竞争
3.加强与其他金融企业的融融协同效
应,搭建融资租赁平台

外部机会大( 0 )

WO 象限 SO 象限
扭转型战略(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会,克服内部劣势)
增长型战略(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会,创建最佳产融结合状态)

内 部 劣 势 严 重 内 部 优 势 强
(W) (S)

WT 象限 ST 象限
防御型战略(减少内部劣势,回避外部挑战,修养生息)
多元化经营战略(依靠内部优势,回避外部挑战)

外部威胁大(T)

图 3.2SWOT 战略矩阵分析图

48
以越秀租赁目前产融结合的情况为依据,通过 SWOT 矩阵的定性分析,结
合上文 EFE 和 IFE 矩阵的定量分析,可以得出越秀租赁当前的产融结合发展处
于“SO 象限”,公司现阶段的产融发展应选择增长型战略,把内部优势派上用
场,进而将外部机遇把握住,这为公司进行下一步具体的竞争战略选择打下了
基础,下文结合 QSPM 矩阵工具对三大基本竞争战略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制定
出最适合的产融结合发展战略。

(二)QSPM 战略计划矩阵分析
QSPM 矩阵是一种以事先确认的外部及内部有关因素来客观评价备选战略
的工具,它应用的基础就是 EFE、IFE 和 SWOT 矩阵,它是战略决策阶段的重
要分析工具,它是定量战略计划矩阵工具,通过对设定好的关键因素打分,反
映了战略的最优程度,从而能够确定备选战略的优先顺序,最终确定最适合越
秀租赁产融结合发展的战略,
QSPM 矩 阵 关 键 因 素 和 权 重 均 与 上 文 中 EFE 和 IFE 矩 阵 中 设 置 一 致 ;
SWOT 分析得出的备选战略列在 QSPM 的顶部;吸引力分数 AS(Attractiveness
Scores),即用数值表示各个战略的相对吸引力,吸引力分数的确定方法为:
1.依次判断内部和外部关键因素是否影响战略的选择,若影响则就这一因
素对各战略进行打分,否则不予打分;
2.将特定的因素相对于备选战略的吸引力进行打分,吸引力评分范围及涵
义为:1=没有吸引力;2=有一些吸引力;3=有相当吸引力;4=很有吸引力;
3.计算吸引力总分 TAS,吸引力总分越高,战略的吸引力就越大。
如下表 3.10 所示,集中化战略得分要比总成本战略和差异化战略得分都要
高,此外,差异化战略得分又要比总成本领先战略高,由此得出,对于越秀租
赁产融结合的进一步发展来说,集中化为主、差异化为辅的战略是其目前最适
合的发展战略,也就是说,把关注重点放在交通基建领域相关业务上面,并以
差异化的产品或服务为契机,才能更好地发挥出产融结合的核心竞争力。
表 3.10QSPM 战略计划矩阵分析

QSPM 战略计划矩阵
备选战略
关键因素 权重 集中化战略 总成本领先战略 差异化战略
AS1 TAS1 AS2 TAS2 AS3 TAS3
机会

1.我国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和改善 0.09 3 0.27 4 0.36 2 0.18

2.国家层面及地方政府持续出台对融
0.11 2 0.22 3 0.33 3 0.33
资租赁行业的利好政策
3.政府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客户
0.10 3 0.30 4 0.40 2 0.20
融资环境改善
4.监管部门变化对行业的政策将更加 0.06 2 0.12 4 0.24 3 0.18

49
完善

5.融资租赁认知度持续提升 0.08 - - - - - -

6.“互联网+”技术促进改变融资租
0.07 - - - - - -
赁商业模式

威胁

1. 我国融资租赁法制有待完善,行
0.05 4.00 0.20 1.00 0.05 3.00 0.15
业难以持续稳定发展

2.我国融资租赁企业以利差为主要利
0.08 3.00 0.24 2.00 0.16 3.00 0.24
润来源

3.我国融资租赁企业业务模式单一,
0.10 3.00 0.30 1.00 0.10 3.00 0.30
同质化竞争严重
4.融资租赁企业股东背景复杂,竞争
0.11 4.00 0.44 1.00 0.11 3.00 0.33
激烈
5.我国融资租赁行业缺乏与之相配套
的关键能力(融资管理、风险管理 0.08 4.00 0.32 2.00 0.16 3.00 0.24
等)
6.利率、税收等政策可能会发生变动 0.04 - - - - - -

7.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增加,可能没有
0.03 2.00 0.06 1.00 0.03 3.00 0.09
那么强烈的融资租赁需求
优势

1.股东具有强大的产业背景,在市场
0.11 4.00 0.44 2.00 0.22 3.00 0.33
上也有较高的信誉度
2.融资成本不高 0.11 3.00 0.33 4.00 0.44 2.00 0.22
3.以股东交通基建等产业背景为依
0.04 4.00 0.16 1.00 0.04 3.00 0.12
据,产融结合的专业性很强
4.比较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0.12 2.00 0.24 3.00 0.36 1.00 0.12

5.与金控平台内其他金融企业能较好
0.10 4.00 0.40 2.00 0.20 3.00 0.30
地融和

劣势
1.资产负债率较高的风险 0.09 2.00 0.18 3.00 0.27 2.00 0.18

2.客户较集中,租赁物变现能力较差 0.10 1.00 0.10 1.00 0.10 3.00 0.30


3.融资渠道相对集中,主要为银行授
0.11 2.00 0.22 4.00 0.44 3.00 0.33

4.产融结合全流程的运营能力不足 0.07 4.00 0.28 2.00 0.14 3.00 0.21
5.复合型专业人才团队建设有待加强 0.10 - - - - - -
6.融资租赁业务创新不足,以价格而 0.05 3.00 0.15 2.00 0.10 4.00 0.20

50
非个性化产品或服务取胜
总计 2.00 4.97 4.25 4.55

三、战略制定
根据上文 QSPM 矩阵显示,对于越秀租赁来说,要想更好地发展产融结合 ,
最好的方案就是实施集中化为主、差异化为辅的战略,本人认为,该战略可以
让公司产融结合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更大程度的展现,未来,越秀租赁进一步扩
大在交通基建领域的产业品牌,继续发挥产融结合的专业能力,做深做细,聚
焦细分产业开拓力度,同时,依靠其在该领域的专业管理能力和产业背景,走
产品、服务差异化路线。本人认为通过 QSPM 矩阵选出的竞争战略,具有一定
的准确性,集中化为主、差异化为辅的战略和越秀租赁的企业远景也是相符的。
综合来说,通过对比三个备选战略,并结合越秀租赁的企业目标,越秀租
赁应将资源都放到优势突出的领域,对交通基建的租赁业务更加关注,通过提
供特色化的产融服务,让产融结合的竞争力更强,成为交通基建、水务环保等
细分领域的领先者。

四、战略实施原则

(一)进一步贯彻“金融+”的整体发展战略
通过金融+产业、金融+人才、金融+创新、金融+能力等战略措施,布局和
强化公司核心能力、保持在租赁领域的持续竞争优势;把集团信息和资金协同
优势派上用场,真正做到和企业更好的衔接,推动产业发展,成为行业的领军
者;

(二)进一步创新打造业务合作形式
通过和各级政府加强合作,争取政府资金扶持的战略性重大项目;对各类
金融机构的客户资源进行大力度整合,建立更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和其他租
赁同业进行共同租赁业务的开展,彼此给对方举荐更符合对方的租赁项目。

(三)聚焦细分产业领域
积极拓展交通基建等民生工程领域,加强与集团的业务协同,深化在城市
基础设施、公路和轨道交通、新能源等领域的业务协同,在配合集团实施服务
国家战略的同时,扩大公司业务来源。

(四)发展特色化产融结合领域
环保水务行业方面,主动促进业务中心的转变,但不再局限于地方的水务
公司,开始发展大型水务运营企业,把地方水务和专业运营商结合在一起,发
展双管齐下的业务形式;在环境治理方面,对于大气治理领域给予高度关注,
大幅度推进厂商租赁。公司在项目选择上也应更加审慎,鉴于基础设施项目金
51
额大、期限长,公司应控制总量、优化方案、择优介入,避免盲目扩大业务规
模。

第四节越秀租赁产融结合案例经验及启示

现有的产融结合案例中,多为“由产至融”的模式,越秀租赁的实证分析
说明,如果公司能够处理好资本运营和产业运营、规模扩大和管理水平提高的
关系。不管是在融资租赁行业,还是在其他金融行业,以融促产的可操作性都
很强。越秀租赁产融结合的发展让其他国有融资租赁公司有了借鉴的形式,但
是产融结合的真正落地需要提前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企业之所以可以开展多元化产融经营,必须有一定的专业化运营基础 。
当产融结合的企业管理能力和产业规模的扩张速度无法相匹配时,在管理方面
就会制约产融结合的发展,只有财务、人力、资金管理能力比较完善的租赁公
司,其产业的运营才有基础可言;
二是实施产融结合的国有融资租赁公司,要对其资本运营的水平予以保证,
企业在融资租赁市场有一定的影响力才较容易进入相关产业,而关注产业运营
效率,可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将资本运营和产业的关系处理好了,
企业才能更好地走在产融结合的道路上;
三是产融结合模式对于采用事业部的融资租赁公司更加适用,这类公司通
常长期根植于某一个行业,具有明显的行业特点,而且很熟悉所隶属的行业,
可以更好地运营产业,而且国家对民生行业还有较大的优惠政策,因此和民生
行业相关的融资租赁公司更能有效地实施产融结合战略。
四是目前公司在国内租赁市场竞争中处于领头军,未来几年公司业务发展
潜力依然很大,但随着其他融资租赁公司业务的迅猛增长,公司将面临越来越
大的竞争压力,要关注、分析竞争对手,打造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在保证项
目质量和业务风险的前提下,加大业务开发力度,提高每年新增业务量,扩大
业务规模。

第四章国有融资租赁公司产融结合发展的保障措施

根据前文的分析并结合竞争战略理论,越秀租赁总体应实行增长型战略,
具体业务层面实施集中化为主、差异化为辅的产融结合发展战略,这一战略选
择,也为其他同类型国有融资租赁公司制定产融结合战略提供了借鉴。结合国
有融资租赁公司现阶段产融结合中存在的问题,应在宏观层面,提高与集团各
业务板块间的协同效应,扩大融资租赁业务的市场份额;在企业层面,要加强
内部建设,从产品、人才、融资、风险防控四个角度入手,提升公司的核心竞
争力。
52
第一节 提高“产融”协同效应

对于国有融资租赁公司的发展来说,首先要制定其发展的总战略,同时明
确产融结合的战略,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对战略进行及时调整,其次,国有租
赁公司与国有企业集团各产业板块的协同效应,也必将成为其核心竞争力。因
此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如何提高“产融”协同效应进行分析。

一、战略执行动态化调整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而政策是企业发展的指导方向,没有哪一个
企业的发展是脱离于环境和政策而独立发展的,因此,国有融资租赁公司产融
结合战略的制定也要根据国家宏观政策和行业监管政策,积极调整自身产融结
合的发展战略。在产业与金融相结合的战略高度上,应定期审视产业运营战略
与金融服务战略的适应性,并在认真分析和审核后及时调整。在战略实施层面
国有融租赁公司需要明确以下四个方面:融资租赁要承担什么样的功能;产业
如何选择融资租赁产品;产融结合如何管理;如何提升融资租赁的整体能力。
在国有企业集团的组织架构中,可以设立产融结合战略推进委员会来控制、约
束和鼓励产融结合战略的实行,并且定期对旗下融资租赁公司开展融资租赁业
务的发展能力、产融结合的战略规划进行评估。
对越秀租赁案例的分析来看,集团对于融资租赁业务的定位会影响产融结
合的具体操作方式,所以产融结合的实施要与集团整体的发展战略相一致。越
秀租赁只有依托集团的多元化产业基础,打造一个与金融租赁公司及厂商系融
资租赁公司具有差异化的战略,才能在兼顾风险的同时实现资产规模的扩大和
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结合所处产业实际开展产融结合
现阶段,大多数国有融资租赁公司的产品和金融服务水平无法满足国有企
业集团产业的金融需求,企业集团内部成员往往可以在其他金融机构获取更低
的融资成本和更优质的金融服务。融资租赁公司想要在企业集团内取得实质性
的突破,首先,国有企业应明确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充分考虑自身产业特点
和实体业务催生的个性化需求,以产业发展为本,以真实需求为支撑来推进产
融结合,提高金融资本与国有产业资本的匹配度。
企业的经营目标是让利润更大,在宏观经济下行、需求动能不足的情况下,
更为急切的是增加对产业的需求。未来融资租赁的业务布局,应着眼于为企业
提供资金、运营和多元化的金融服务,整合国有企业集团强大的产业群资源,
形成载体、金融和客户相互补充的运行机制,形成资金链、价值链和产业链相
互促进的闭环,所以从开拓到长期维系好客户这一过程,最好的办法就是采取
“1+N+N”的方式,扩大产业销售的半径,由此也可以得到更多上下游的客户。
越秀集团已经打造出多个优质的产业板块,并形成稳定的上下游客户群体,
其为融资租赁业务的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越秀租赁在长期的发展与积累下,
53
面向集团内部各实体企业,开拓产融业务的过程中,越秀租赁拥有了较高的客
户资源品质,彼此间可信度较高,不仅可以降低风险,还能够解决业务推进过
程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由此业务流程可以更为便捷,促进集团管理效率的提高。

三、加强与集团产业的联系
国有融资租赁公司的经营管理层必须充分认识到金融服务对产业发展的重
要性。一是让金融资本的实力得到提高,对融资租赁服务加以变革;二是持续
对集团的战略途径加以研发,共享优质客户、品牌资产等。实体企业管理层和
金融企业管理层可以定期相互学习和沟通,了解彼此的业务、分享知识、探讨
产融结合中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应建立产业与金融企业间的信息沟通机制,加强整合协调,互相
助力发展。通过信息沟通机制,可以充分发挥企业集团的产融结合平台和金融
协同作用,全方位推进合作,以客户需要为依据,让产品、客户等资源达到互
通,尽全力提供给客户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打造核心竞争力。
一方面,在针对具体产业进行选择时,应当将其能否与集团旗下其他业务
板块形成协同效应作为重要的选择标准;另一方面,在积极运营过程中,应当
积极推动各板块的业务衔接、战略支持与优势互补作用,从而使得国有企业集
团效益和客户的价值最大化。

第二节 创新产融业务和服务

在当前政策红利频出的利好下,国内的融资租赁行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 ,
与此同时,大量融资租赁公司的设立,带来了激烈的竞争。在此背景下,国有
融资租赁公司应结合自身产融结合的优势,通过创新产融业务和服务,努力扩
大市场份额,提高核心竞争力,抢夺优质客户资源。本部分内容主要从以下几
个方面去分析。

一、深耕细分领域
维护和发展好细分领域,充分发挥深耕领域的潜力和优势。一般来说,金
融租赁公司的业务主要集中于飞机、船舶等资产规模较大的行业,而厂商系融
资租赁公司主要集中于厂商自身的设备,独立第三方公司由于其灵活性,可以
根据自身发展定位和集团的产业特点,选择主要深耕的产业领域。比如,中电
投融和租赁公司自 2014 年成立之初,其自身定位就已明确,即各项业务均围绕
着集团电力主业展开,得益于国电投资源渠道优势,目前其已在电力行业融资
租赁领域具备一定的细分市场竞争力。融和租赁以为成员单位开发、投资、收
购新能源项目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助力集团公司核心产业发展为宗旨。四年来
融和租赁为 27 个二级单位 200 多个项目提供支持累计约 643 亿元;为湖北、安

54
徽、浙江等新成立的分公司提供租赁服务,通过"合作开发"方式,锁定、开发
50 多个新能源项目。
另外,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发展的不断深入,国有融资租赁公司可
以努力和企业集团“走出去”的战略相匹配,通过加大对基础配套设施的投入
帮助集团开拓国际化市场,与集团内实体企业共同应对国际市场,不仅可以将
融资租赁功能更好地展现出来,也可以让实体企业的核心实力更强。

二、创新租赁产品和服务体系
国内融资租赁业务模式的同质化严重,获得客户的方式也相雷同,对于融
资租赁业务的发展水平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较难让现有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国有融资租赁公司应有较强的业务布局能力,公司内部的运营体系也要比较健
全,公司才能在金融产品和市场销售方面加以创新。
国有融资租赁公司可以分三阶段创新租赁产品的体系,第一,在售后回租
的基础上,对公司业务结构进行持续优化,进一步提升直接租赁、厂商租赁等
融资型产品所占的比重;第二,和银行加强合作,对杠杆租赁进行研发,并且
和同业合作,加强联合租赁的业务开展,进一步的可以进行委托租赁、转租赁
等管理型产品的研发,让业务产品种类更多,由此可以对收入结构进行调节,
对资产负债表加以优化,让风险资本管理水平有所提高;第三,对经营性租赁
产品进行研发,把差异不同的产品体系建立起来,打造一体化的租赁产品,形
成专业性更强、更具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第四,在对风险进行控制的基础上
对投资型产品进行积极探索,对分成租赁、风险租赁业务产品进行研发,与此
同时,为了和市场需求的多元化相适应,应该逐步研发适应不同企业类型需求
的产品。比如,中小企业要求减少审批的时间,通过使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对
金融服务产品进行创新,给客户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方案。比如越秀租赁开发的
普惠零售业务系统,涵盖了零售业务操作的前中后端,逐渐打通了前端的获客
体系和末端的融资渠道,系统上线后,项目审核周期将从 3-5 天缩短至 1 天,
提高了零售业务处理效率,还可以帮助积累客户数据资源,同时让业务风险和
收益实现动态平衡。

三、应用科技创建产融供应链平台
融资租赁公司通过购买租赁标的物,然后将租赁标的物租赁给中小企业,
因此从中小企业的角度来看,融资租赁公司已经成为了现实意义上的供应商,
而标的物的卖方则是现实意义上的融资租赁公司的供应商,这种关系结构符合
传统供应链的组织结构。由此可见,融资租赁公司已经成为供应链的一部分,
其可以涉足供应链金融业务。而国有融资租赁公司拥有资金规模较大,达到数
十亿甚至数百亿的资产,因此他们成为供应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可以
被认为是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
国有融资租赁公司应利用互联网金融,创建产融供应链平台。通过对产业
云平台项目的创建,加快推进核心企业的小微供应链业务,通过为下游中小企

55
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使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中小企业客户全方位发展起来,
让经营风险下降,资产收益提高,客户群体的增长更快,业务发展也将更稳定
为了实现以上目标,关键的一点就是在国有融资租赁公司和核心企业之间建立
数据共通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和合理化的产融利润分配形式。融资租赁公司可
以借鉴国内商业银行的 FTP 定价(FUNDS Transfer Pricing)经营模式,在产融
业务实行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合理化的产融利润分配机制,由此可以精准地看
到公司在产融供应链环节中做出的贡献,进而可以激励公司地将产融结合战略
的优势展现出来。

第三节拓宽融资渠道

融资能力是国有融资租赁公司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筹集到低成本 、
充足的资金是公司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对于国有融资租赁公司来
说,虽然不是金融租赁公司,在获取银行信贷方面存在一定的劣势,但其往往
拥有政策红利、股东背景、金控平台三大优势,可以拓宽融资渠道,多方位提
升其优质资金的获取能力。本部分内容从以下几个途径进行探讨。

一、加强现有融资渠道建设
未来几年,公司应努力提升信用评级水平,坚持融资风险可控化与融资成
本最小化的原则,提升项目品质,加强对接银行,在流动性风险可控的前提下,
进一步拓展境内外银行的融资渠道,扩大银行授信规模、丰富合作模式;在推
动业务创新的同时,不断提高业务的标准化和精细化水平,以此不断拓展融资
渠道,丰富融资工具,建立起适合公司租赁业务特点的融资体系,使公司融资
工作达到国际先进租赁公司的水平。比如,融合租赁公司凭借自贸实验区政策
优势及股东支持,可以获取境内外低成本的资金,并以融资租赁方式帮助国家
电投的下属成员单位融通资金、降低财务成本①。

二、发展资产证券化
在我国,对于资产证券化的业务已经实行了备案制,这就为企业提供了便
捷的债券融资渠道。国有融资租赁公司可以通过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进行融资
对于其来说,资产证券化产品具有两方面的优势:一方面,公司可以获得成本
相对较低的资金;另一方面,由于资产证券化产品偿还期限较长,可以使得公
司进一步优化负债的期限结构,有利于公司长期的高质量发展。
越秀租赁于 2019 年 10 月 29 日,发行了第 1 期普惠性小微企业资产支持专
项计划,提升了普惠小微企业的融资能力。当公司业务越做越大时,公司主动
对新的融资渠道加以研究,在国内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了超短期融资券和住房


融和租赁:产融结合落实集团战略定位.http://www.cec.org.cn/hangyeguangjiao/qiyezixun/2018-11-
28/186841.html
56
类 REITs,增加了企业的流动性。

三、完善资金计划管理
在现有管理框架基础上逐步完善资金计划管理、流动性管理、利率风险管
理、汇率风险管理、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管理等资金管理工作,从制度、人员、
系统三方面入手,构建起符合监管要求又适合融资租赁行业自身业务特点的资
金管理体系。比如,每个月业务部向计划财务部报送下个月需要投放的项目和
资金额度,避免资金闲置提高交易成本或资金准备措手不及影响项目投放的情
况出现。

第四节人才战略助力产融结合

人才是产融结合战略能否顺利实施的核心,围绕公司整体战略规划目标和
发展方向。对于国有融资租赁公司来说,结合未来经营目标的具体要求,在深
入全方位的人才战略基础上,大力深化人才体制机制建设对于融资租赁业务的
发展壮大显得至关重要。本部分内容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
团队。

一、加强人才引进
一方面,国有融资租赁公司应当充分利用当地知名高等院校的资源优势,
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合作,可以尝试包括委托培养、课程培训、业务实践等方式
这样公司可以在业务层面的优势与高等院校学科层面的优势相结合,理论结合
实践,这对于其培养相关复合型人才,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另一方面,
公司可以根据自身业务需求及地域优势,利用具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或者晋升
通道从本地乃至全国融资租赁市场挖掘具有丰富从业经验的人才,这样才能不
断提高公司人员的整体实力,从而建立起一支经验丰富的专业化团队。

二、建立人才培养机制
国内融资租赁发展时间较短,加上融资租赁业务的复合性,使得符合条件
的专业人才相对缺乏。同行之间互相争夺优质人才,人才流动性较高。对于国
有融资租赁公司而言,加强人才引进的同时,注重现有人才的培养,更有现实
价值。
首先,国有融资租赁公司应发挥现有人才的专业优势,调动员工的工作积
极性。对所有从业人员,都要进行岗前培训、业务指导、事后总结,开拓多种
形式多样化的培养方法和考核、评估措施,帮助现有员工提高知识水平。另外,
健全公司人才管理制度和考核激励机制,充分考虑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与特点,
针对不同部门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努力促进公司经营管理与战略目标的统一。
另外公司可以依托集团现有的激励体系,在这基础上,结合融资租赁业务的发
57
展实际,为优秀员工提供有针对性的晋升渠道、较高的薪酬和福利,从而减少
人才流失的现象。

第五节完善风险防范体系

金融服务的关键在于风险管控的能力,以及对价格的制定能力。融资租赁
发展到不同阶段时,对于企业集团的风控体系来说,所提出的要求也是不一样
的。“由产至融”模式更加关注流动性风险管理,而“以融促融”对企业能力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建立跨金融业务条线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本部分内容
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完善体系。

一、建立集团的内部控制体系
防范产融结合风险的基本前提是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产融结合风险
的防范成效与信息对称理论息息相关,其中包括集团决策层如何能够得到有关
财务、经营状况的综合信息以及外部市场信息,企业集团应当建立一个涉及全
业务流程的管理信息系统,以保证决策者随时都能获取有效信息 ①。对于健全
集团的内部控制,第一,要建立完善的审批制度,特别对集团内部的融资租赁
业务加大审核力度;第二,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独立审计集团内部的融
资租赁业务,并定期报告给董事会。在管控关联交易或内部交易风险方面,首
先要制定对应的规章制度,规定企业集团和子公司之间所有交易都有章可循;
第三,要对重要关联交易实行不定期监控,约束重点关联交易的交易金额和规
模;第四,集团内部风险监控及评价体系也应加以完善,把完善的风险应对机
制建立起来,在企业日常运营中,始终都要有风险预警、风险评价以及管控的
意识,让整体的内控水平得以提高。
越秀租赁在与集团内实体企业开展产融业务的过程中,可以快速掌握集团
内部企业的发展状况,明确其对生产设备的需求情况,从中挖掘潜在客户,此
外,若未来越秀租赁能将其业务重心集中在集团内部,其可以创建一套基于各
企业资产设备状况的数据库,以便为各成员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使其实现在
资产管理能力层面的持续提高。基于双赢的形式,集团内部可以达成良好的战
略协同、财务协同、经营协同效果。

二、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架构
首先,在业务层面上,业务人员和中后台人员加强合作,在项目评审上下
大功夫,确实把全员全流程风险管理落到实处,其次,在意识层面上,公司内
部应努力打造风险管理的文化氛围,以公司风险偏好的战略目标为依据,从编
制预算到落到实处,再到考核,风险管控的原则都不能落下;在控制资金方面
要采取一体化的标准,对资金业务进行实时调节;在内部审计方面,一是审计


伍华林.企业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的条件分析[J].商业时代,2007:35-37
58
要保持客观性,二是要及时予以汇报,三是转变至管理审计,不再是过去的传
统财务审计;在监管操作方面,企业集团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委派人员定期或不
定期监管操作步骤,与此同时,操作监管结果还要对应管理层的绩效;在信息
管理方面,公司发展产融结合应致力于借助互联网金融以打破跨地区的发展瓶
颈,互联网金融要求在更高水平上管理风险,因此信息化风险管控就必不可少
以流动性风险为例,在其防控方面,不仅要在日常加强管理,还要定期予以评
估。
总的来说,就是建立职责清晰、分工明确的全面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及汇报
线路;建立专业协调、决策与监督的机构,如风险管理委员会、监事会等;建
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培训计划,打造一支人员充足且专业能力强的风险管理团队
设计风险绩效考核机制,建立合理的风险管理环境。

三、加强风险鉴别与管控
鉴别风险、规范风险,主要凭借风险评估模型,进而采取相对应的方案,
在鉴别和预防国有融资租赁公司的风险方面,应建立风险信息报告制度。首先
收集集团和融资租赁业务、交易与风险等方面的历史数据,运用风险模型对产
业的风险加以鉴别。风险模型的测试方法有很多,像关键风险指标、层次分析
法等,其次,依据计算结果评估项目风险,编制风险评估报告,比如对公司的
流动性风险进行评估参考以下几方面,一是流动性需求管理的频率高低,二是
公司中后台部门流动性管理的专业程度高低,三是公司整体资产负债率是否达
到标准,四是根据流动性压力测试确定流动性指标是否达标,五是公司流动性
比率是否达到标准,短期负债和长期资产的期限结构是否相适应,最后,以评
估报告为依据,加大对风险的防范。

四、提高资产管理能力
国有融资租赁公司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贷款和国有企业的资产支持,这两
种资金来源都不是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因此随着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资产
管理及资产运营水平越发显得重要,未来要提高资产管理能力,顺应融资股权
化的发展潮流,在传统信贷和股权投资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同时健全全面的
资产管理系统,将资产管理与业务指导、风险防控、合规管理有机结合,尽量
降低存量项目的风险;健全不良资产清收激励约束机制,一旦出现项目违约风
险,及时通过法律诉讼、重组转化等多种方式,尽力把已出现坏账的存量资产
处置掉,同时要注重资产管理人才团队的培养,为实现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提供
保障。

59
结论与展望

结论

通过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实施产融结合时,国有融资租赁
公司可以让不同产业间的资源互通,在战略上加强合作,进而让集团的实力更
强。依托集团不可小觑的竞争实力,让企业在涉及某项产业时,可以对相关资
源进行更充分地梳理,把产业价值链进行拓展,而且国有融资租赁公司还可以
以自身的资源为依据,让企业焕发生机,并让其管理水平有所提高,这样可以
促进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
本文通过分析越秀租赁产融结合的案例,利用 PEST 方法和 SWOT 分析法,
深入剖析了越秀租赁实施产融结合的环境,采用外部因素评价矩阵(EFE)和
内部因素评价矩阵(IFE)分别评价了内外部环境,通过建立 SWOT 矩阵对其
产融结合的发展战略进行构想,最后,结合定量战略计划矩阵( QSPM),对
三大基本竞争战略进行比较分析,选出对更契合公司的产融结合竞争战略,把
战略方案确定下来,并借此为国有融资租赁公司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产融结合
战略提供参考和借鉴价值。
笔者通过研究,总结了以下几点发现:
首先,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产融结合已经是金融发展必行的一条道
路。融资租赁这个特殊的金融机构,应该将产融结合优势发挥出来,在实体经
济的发展推动下,对融资租赁行业的产融结合进行推进。
其次,现阶段,我国还停留在探讨产融结合理论的阶段,相比国外更领先
的模式,还有很长一段要走。随着监管越来越严格,融资租赁业红利减少,同
业竞争加大,越秀租赁虽然具有较突出的资源和产融结合发展优势,可是外部
面临的挑战和其自身的劣势依然很明显,当竞争愈发白热化时,越秀租赁要加
大创新力度。集中化为主、差异化为辅的战略为越秀租赁产融结合应选择的战
略,在定位客户群体时,产业认知更精准,考虑公司现有的模式,以及可以承
受多大的风险,进而将项目的投放标准确立下来,依靠股东优势,依托股东背
景,聚焦股东产业的客户群体;产品定位方面,不断创新租赁产品,根据客户
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最后,国有融资租赁公司面临产融结合战略定位不明确、推动产融结合发
展思想认识不足的问题。产融结合进一步发展需要在产品创新、市场拓展、人
才培养、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目前复合型人才较少、风控体
系不够完善,业务模式较单一和集中的情况下,产融结合的可持续发展会受到
较大限制。

60
展望

由于笔者自身知识储备的不足,还包括一些客观因素,本课题的研究还需
要进一步加强,像在判断产融结合对企业的有效性时,稍微偏乐观,还需要继
续考证结论的科学性,像文章所提出的战略实施和战略建议,没有更清晰地确
定其开展次序、人员部署等,提出的建议要在实践中真正开展,还有待于考验
对信息化建设方面缺少专业技术知识支撑;对于公司治理问题,怎么保证越秀
租赁通过集中化为主、差异化为辅的战略有效地促进产融业务的发展,进而加
强企业地综合竞争力也需要进一步探索。希望通过本论文可以给同行业的其他
融资租赁业务带来一些启发,进而推动融资租赁行业的稳定发展。

61
参考文献

一、中文参考文献

(一)著作
[1]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2004
[2]拉法格.拉法格文选[M].人民出版社,1985
[3]希法亭.金融资本[M].商务印书馆,2007
[4]弗雷德·R·戴维.战略管理概念部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5]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华夏出版社,1997
[6]安德鲁·坎贝尔.战略协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7]戴维·J·科利斯、辛西娅·A·蒙哥马利.基于资源的企业战略-哈佛商业评论译丛[M].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1
[8]青木昌彦、休·帕特里克.日本主银行体制及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转轨中的相关性研究
[M].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
[9]姜仲勤.融资租赁在中国:问题与研究[M].当代中国出版社,2015
[10]罗晓春.融资租赁经营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11]高圣平、钱晓晨.中国融资租赁现状与发展战略[M].中信出版社,2012
[12]魏炜、张振广、朱武祥.超越战略:商业模式视角下的竞争优势构建 [M].机械工业出版
社,2017
[13]赵奎.昆仑银行产融结合探索[M].石油工业出版社,2015
[14]王帅.产融型企业集团经济效应及市场风险评估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
[15]王吉鹏.产融模式[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2

(二)博士及硕士论文
[1]苏云成.中央企业产融结合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论文,2012
[2]李洁琼.融资租赁在我国国有企业资产运营中的运用及发展空间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生院硕士论文,2011
[3]王芳.我国企业集团产融结合的战略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2013
[4]吕文靖.AA 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南京大学硕士论文,2016
[5]魏浩轩.我国制造业企业采用融资租赁决策的实证分析[D].复旦大学硕士论文,2011

(三)期刊
[1]吴桐.中国融资租赁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J].经济研究导刊,2014(10)
[2]王克馨、李宏.国内产融结合的发展历程与风险治理[J].地方财政研究,2015(5)
[3]黄亚玲.央企推进融资租赁业务的思考[J].中国国情国力,2018(5)
[4]周苏.企业集团以融促产助力产业发展研究[J].财务与金融,2018(3)
[5]陈美、夏卓秀.产融结合与企业创新—基于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金融评论,
2019(2)
62
[6]聂飞.浅析融资租赁企业在产融结合中的定位与发展[J].金融天地,2019(34)
[7]郭田勇.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展望[N].金融时报,2018(1)
[8]孙磊.金融租赁公司竞争力分析[J].观察思考,2016(2)
[9]余文栎.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中央企业产融结合模式研究[J].财务理论,2015(4)
[10]董大海、金玉芳.作为竞争优势重要前因的顾客价值:一个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
2014(5)
[11]杨红、杨柏.产融结合制约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基于国有产业资本与国有金融资本融
合的视角[J].探索,2011(1)
[12]黄强.中国银行业产融结合的目标模式[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2(10)
[13]傅艳.产融结合简析[N].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1)
[14]韩丛.产融结合如何实现良性发展[N].中国经济时报,2013(9)
[15]孟建、刘志新.基于资本循环视角的产融结合研究[N].厦门大学学报,2010 (2)
[16]张莉萍.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路径分析[J].现代商业,2012(24)
[17]杨光、贾海成、张为四、张忠伦.融资租赁与供应链金融的比较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
2016(4)
[18]李书华、李红欣.产融结合的风险管理研究[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8(2)
[19]李显君.产业价值转移与企业竞争优势[J].数量经济技术研究,2003(2)
[20]万良勇、魏明海 .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困境与功能实现问题 [J].当代财经,
2006(2)
[21]蔺元、刘志新.基于 DEA 的上市公司产融结合效率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0(18)
[22]付清芬.基于波特竞争战略的传统企业互联网渠道模式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9)
[23]刘力钢、霍春辉.寻求企业战略优势的顾客价值管理模式[J].经济管理,2013(9)
[24]张庆亮、孙景同.我国产融结合有效性的企业绩效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7(7)
[25]伍华林.企业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结合的条件分析[J].商业时代,2007(35)
[26]李静. 我国经济转型期产融结合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生产力研究,2013(7)
[27]吕振艳、杜国臣.国际融资租赁市场的新发展与启示[J].经济纵横,2013(8)
[28]杨大楷、杨辉、杨晔.我国融资租赁发展的历史、现状及趋势分析[J].农村金融研究,
2015(12)
[29] 2018 年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Z].中国租赁联盟、联合租赁研发中心、天津滨海融
资租赁研究院,2018
[30]徐丹丹.产融结合的理论分析[J].学术交流,2006(5)
[31]周莉.我国产融结合模式选择的研究[N].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32]孙汝祥.上海电气租赁:产融结合新模式[J].上海国资,2009(6)
[33]李革森.我国产融结合的绩效检验—来自证券市场的证据[J].开放导板,2004(2)
[34]黄明.产融结合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制度分析[J].学习与探索,1999(2)
[35] 陈 丽 芹 、 郭 焕 书 、 叶 陈 毅 . 利 用 融 资 租 赁 解 决 中 小 企 业 融 资 难 问 题 [J]. 企 业 经 济 ,
2011(11)
[36]冯曰欣、刘砚平.我国融资租赁业务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J].东岳论丛,2016(37)
[37]王婵.央企融资租赁公司的融资问题浅析[J].商场现代化,2019(18)
[38]周凯、史燕平.我国互联网融资租赁业务模式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6(6)
63
[39]王少立.发达国家产融结合模式变迁及其启示[J].商业时代,2008(9)
[40]周莉、韩霞.产融结合资本配置效益的理论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0(2)
[41]帅晓林.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租赁困境及其治理对策探讨[J].当代经济管理,2016(10)
[42]陈天奇.现代租赁对我国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J].江西社会科学,2014(11)
[43]丛林.金融租赁的风险控制体系研究[J].金融论坛,2015(12)

二、英文参考文献

(一)著作
[1]Michael Porter.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M].New York: Free Press,1990
[2]H.I. Ansoff. Corporate Strategy(Revised Edition)[M].Penguin Books,1987
[3]SudhirP·Amembal. International Leasing: The Complete Guide[M].Associates,2000

(二)期刊
[1]C. K. Prahalad、Gary Hamel.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3)
[2]Adrienne Rumble. The Dark Side of Diversification-The Case of US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J]. Journal of Banking &Finance,2006(30)
[3]ChristosPantzalisa. Corporation and Valuation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J]. Journal of
Empirical Finance,2008(15)

致 谢

这几年的在职研究生生涯即将结束,回首过去的时光,首先,我要感谢我
的论文指导老师***老师。在最初我对论文选题一筹莫展、犹豫不决时,*老师
耐心地帮我分析课题的理论和实践性,给予我很多中肯的建议,让我思路逐渐
64
变得清晰。在漫长的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刘老师帮我一遍又一遍分析论文的框
架结构,不厌其烦地解答我在论文写作时遇到的各类问题,提出了许多改进的
建议,使我能不断地提升完善自己的论文,加深对课题的理解。我很庆幸在论
文写作阶段能遇到这样一位对学生认真负责的老师。
其次,我要感谢在校学习阶段,教导过我的各门学科的老师,给予了我新
的理论知识,开拓了我的视野,同时感谢一路上给予我支持的同学,有了同学
的互相陪伴和鼓励,我的学习之路不再这么枯燥和难熬。
最后,要感谢我的家人,我的进步离不开家人的关心和支持,在我的论文
进度停滞不前时,家人们及时鞭策我让我坚持了下来,我也会在今后的工作、
生活以及学习中继续保持一颗向上的心,努力不辜负老师和家人对我的期望。
再次感谢我的老师、同学,感谢我们的相识,愿大家未来一切都好。

65
1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