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9

学校代码:10272

学号:2016416049

上海财经大学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论文题目:大资管背景下我国信托业的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The Study of Development Issu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rust Industry in China under the “Pan Asset Management

Era”

培养院(系、所):人文学院

学位论文类型:经济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论文作者姓名:

指导老师:

上海财经大学

2020 年 3 月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
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人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上海财经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按照
有关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有权保存学位论
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
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
部内容。(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大资管背景下我国信托业的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国家财富和社会财富迅速积累,资产管理业务迎来了发展的

黄金期,成为了社会投融资的重要平台。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和保险资产管理

公司作为资产管理机构不断发展,我国也迎来了大资管时代。截至 2018 年末,不考虑交叉

持有的因素,我国资产管理业务的总规模已达百万亿元。同时,2018 年 4 月,《关于规范

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正式出台,该文件为优化

我国金融市场的结构和防范化解大资管背景下金融行业的风险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信托业

相继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结合了信托业的基础理论与近年来颁布的相关法律制度,通过发现问题、研究问

题以及对相关问题提出建议来撰写整篇论文,同时本文主要采用了历史分析法、比较分析

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法等,对现在大资管背景下信托业所面临的问题开展研究,对信托

业务为何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如何改善这些问题的相关建议,从而更好

地促进我国信托业的发展。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对信托业务模式、销售环境以及兑付方式产生的以下问题寻找原

因与对策。第一,信托主动管理能力不强,严重依靠通道业务,信托业规模的大幅增长来

自于为银行发放的出表贷款,具有较浓的影子银行色彩,发展形式较为粗放;第二,由于

监管文件的多次颁布,信托业的传统业务遭到了挑战;第三,由于 2015 年前信托业的发展

主要依靠了制度红利和信托牌照,在大资管的背景下,对比各个金融机构同业的竞争,信

托业缺乏独特的经营主业并且在销售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障碍;第四,信托业多年存在着

刚性兑付,严重违背了信托本源,扰乱金融市场纪律,加剧道德风险,不利于信托业的发

展。

为了解决以上这些问题,本文将参考一些国外发达国家信托业发展的启示,了解国外

一些关于信托的法律制度,借鉴国外的信托制度,同时结合我国的国情,利用理论和实际

结合分析提出相关建议:在原有信托业务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加强信托业的配套建设、健

全信托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细则、强化基础资产的风险管理和信托公司内部流程改善,

以此探讨我国信托业的发展与创新。

关键字:大资管、资管新规、信托业、信托业务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industry in China, the national wealth and social

wealth accumulate andexpand rapidly. The asset management business

is enjoying the prosperity for the golden period of development, becoming an important platform

for investment and financing. Bank, trust, securities, funds, futures, insurance asset management

companies and other asset management agencies are thriving and blossoming. Our country is

officially facing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 By the end of 2018, the overall size of

the asset management business has amounted to one hundred trillion Yuan. In April 2018, the

Guidance on Regulating the Asset Management Business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referred to as

"New Regulations on Asset Management") was formally released, guiding the right direction for

optimizing the structure of China's financial market and guiding on preventing and avoiding risks

in the financial industry. Thus, the trust industry has also gone through tremendous changes.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fundamental theory of trust industry with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released in recent years. It is illustrated by looking upand researching problems and

giving solutions; at the same time, this paper mainly uses historical analysis method,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and etc. carrying out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faced by the trust industry under the great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industries. It

analyzes the most possible reasons of the financialrisks in trust business, and comes forward

suggestions and solutions on how to ameliorate these issues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rust industry in China.

In the paper, it mainly brings up the following issues the trust industry confronts: first, the

initiative management ability in the trust industry is not solid, heavily depending on the channel

business. The substantial growth mainly comes from the loans issued from the banks, which

reflects as shadow banks; second, due to the changes of regulatory, the traditional trust business

faced changes thirdly, due to reason that the developing of the trust industry before 2015 mainly

relied on the system advantages and trust license, the trust industry lacks a unique business

direction and have many obstacles in the sales process comparing with othe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the boomed asset management economy; fourthly, rigid payment has been a hidden rule in the
trust industry for many years, which seriously violates the origin of trust companies and disrupts

the disciplines of the financial market, intensifying the moral hazard of people and disturbing the

development of trust management products. The paper will refer to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trust industry in some foreign developed countries, study and learn foreign legal systems on trust,

and combine them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using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analysis to put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reform and innovateon the original, strengthen the relativefacility

construction, perfect th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modify internal procedures of trust

industry.

Key Words: Pan Asset Management Era New Regulations on Asset Managemen Trust industry
Trust Business
目录

导论..........................................................................................................................................1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1

第二节 文献综述及国内外研究.........................................................................................2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4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5

第一章:信托业的发展及其必要性.......................................................................................7

第一节 信托业的起源........................................................................................................7

第二节 我国信托业的发展历程.........................................................................................7

第三节 我国信托业发展的必要性.....................................................................................8

第二章:大资管背景下我国信托业的现状.........................................................................10

第一节 我国大资管背景的形成与发展...........................................................................10

第二节 大资管背景下信托业的现状...............................................................................11

第三章:大资管背景下目前信托业存在的问题.................................................................15

第一节 信托业务模式问题...............................................................................................15

第二节 信托销售环境困难...............................................................................................17

第三节 信托刚性兑付风险...............................................................................................18

第四章:大资管背景下我国信托业产生问题的原因.........................................................20

第一节 金融机构业务同质化严重...................................................................................20

第二节 主流业务易受外部冲击影响...............................................................................20

第三节 信托公司内部风控体系较弱...............................................................................21

第四节 信托行业刚性兑付的成因...................................................................................22

第五章:大资管背景下我国信托业发展的建议.................................................................23

第一节 国际信托业的发展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23

第二节 信托业制度的完善与创新...................................................................................25

第三节 信托公司内部管理的提升...................................................................................28

第四节 发展创新型信托业务...........................................................................................29
第六章:结论........................................................................................................................36

参考文献................................................................................................................................37

致谢........................................................................................................................................40

个人简历................................................................................................................................41
个人简历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信托起源于中世纪的英国,它以财产转移和财产管理为主要功能,是一项有着悠久历
史的法律制度。信托业如今是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
称为金融业四大支柱。旧中国时期,中国信托业起步,上海地区成立了 12 家华资专业信托
公司,此时的信托主要由股票投机催生,缺失相关法律规范,并未得到很好的发展。新中
国成立后,信托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2001 年颁布了《信托法》,2002 年颁布了《信托投
资公司管理办法》及《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一法两规”相继颁布实
施后,我国信托业才进入较为规范的发展期,但由于多年信托类银行化的业务存在,信托
公司在经营中还是暴露了很多问题,例如此时的“一法两规”跟不上信托实务的发展,导
致监管效率低;信托业并未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财产管理机构功能,仍以贷款
方式运用资金;信托公司收入严重依靠固有业务收入,信托业务收入较少等。于是为了解
决这些问题,2007 年中国银监会制定了“新两规”,即《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和《集合资
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新两规”与其他一系列监管文件共同构成了信托业较为完整的
法规体系,为信托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国家财富和社会财富迅速积累,资产管理业务迎来了发展的
黄金期,成为了社会投融资的重要平台,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和保险资产管理
公司作为资产管理机构不断发展,我国迎来了大资管时代,截至 2018 年末,不考虑交叉持
有的因素,我国资产管理业务的总规模已达百万亿元。同时,2018 年 4 月,《关于规范金
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正式出台。“资管新规”为
优化我国金融市场结构,防范化解当前金融行业风险指明了正确方向,信托业相继也发生
了巨大的变化。
随着“资管新规”的颁布后,我国信托业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尤其是“资管新
规”中严禁刚性兑付、去嵌套、去通道、限投向、禁止资金池等操作对资管产品进行了严
格限制,以通道业务为主的信托业在“去杠杆”上面临了严峻考验 [1]。因此本文以我国信
托业的发展为基础,探讨在大资管的背景下,混业经营日渐显现后,对信托业产生的问题
分析原因与寻找对策,结合信托的优势从而促进其创新与改革,并帮助我国信托业可以更
好地持续发展。

二、研究目的

在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过程中,信托业面临了新的问题:第一,信托主动管理能力不强,
严重依靠通道业务,信托业规模的大幅增长来自于为银行发放的出表贷款,具有较浓的影
子银行色彩,发展形式较为粗放;第二,由于监管文件的多次颁布,信托业的传统业务遭
到了挑战;第三,由于 2015 年前信托业的发展主要依靠了制度红利和信托牌照,在大资管
的背景下,对比各个金融机构同业的竞争,信托业缺乏独特的经营主业并且在销售过程中
存在着较多的障碍;第四,信托业多年存在着刚性兑付,严重违背了信托本源,扰乱金融
市场纪律,加剧道德风险,不利于信托业的发展。

1
[]中国银保监会.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Z],2018

1
个人简历

在金融混业“大资管”时代,为了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增
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宗旨,必须充分发挥我国信托业的作用,对信托行业进行改革
与创新。信托具有不可替代性,是我国唯一能够实现横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实业投资
领域的金融机构,资金端通过市场化方式聚集,资产端通过市场配置,可以弥补融资渠道
的不足,是我国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为了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以及促进我国金
融事业的平稳发展,本文将参考一些国外发达国家信托业发展的启示,分析我国信托业的
发展历史,根据我国的国情,在信托业务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上提出可以改革及创新的实际
点,优化我国信托业的发展。

第二节 文献综述及国内外研究

一、国外文献综述

西方发达国家信托业形成多年,发展较为成熟。英国与美国实行混业经营,故信托、
基金及证券业务能很好的融合,主要的产品也是各个领域结合后的创新产品,所以很少有
单独介绍信托公司的业务,而是包含在非银金融业务中。对于国外文献的研究,本文主要
参考国外信托法律制度的演变、信托功能的发挥以及金融风险的产生三个方面。
在国外信托法律制度的研究方面,英国的法律制度是根据金融市场的需求而形成的,
Howard Stevenson(1992)在对英国信托公司的研究指出过这样的观点:在英国的法律制度
下,信托业想要保证强有力的竞争力,必须拥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以及较高的经营效率,金
融市场变化的同时信托制度也要变化,在制度变化下对信托业务创新,同时调整信托公司
的重心[2]。日本信托业有着较为健全的法律制度和监管标准,Toshio Taki(2007)在其研究
中指出日本信托业对日本金融市场资金融通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日本的信托制度是在国
家政府部门严格调控的基础上设立发展的,配套法律制度帮助了日本信托业发展较为规范
和迅速 [3]。美国资产管理行业法规较为统一。在美国财政部金融研究办公室发布的《资产
管理与金融稳定报告》,明确了各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的范围。在美国的金融体制下
金融机构实行混业经营的制度。银行为客户提供投资基金及财富管理等服务属于表外业务
受美联储监管。保险公司通过资产管理部门提供投资管理、退休计划等,区别于一般保险
业务。其余专业资产管理公司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注册为投资顾问,包括共同基
金、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封闭式基金和单位投资信托[4]。
在 信托 功能 发挥 的研 究中 ,信 托作 为重 要的 融资 方式 , 具 有不 可能 替代 的功 能 。
Anjali Kumar,Terry Chuppe,Paula Perttnen(1997)通过对美国、欧洲及日本等国金融机
构的研究发现,银行与以信托为代表的非银金融机构形成了激烈的竞争,竞争中投资渠道
的扩散使得投资者增加了公众的选择,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发展,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5]。
在金融风险的产生领域,Mengchun Ding,Hongxin Li(2016)分析得出金融体系中风
险的相关性,国外金融体系中,金融风险大多存在于银行中,但其他金融机构,例如券商
基金、信托也存在一定风险,必须降低整个金融体系中的风险,才能降低对宏观经济的影

1
[]刘冬. 我国信托制度的优势及挑战探析[J]. 管理观察, 2014(35):65-66.
2
[]Howard Stevenson.Comparative Study of British Trust System[R],1992
3
[]Toshio Taki.Invest Trust Distribution in Japan:Japan Post and Banks[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07(5):37-58
4
[]美国财政部金融研究办公室.资产管理与金融稳定报告[M],2015
5
[] Anjali Kumar,Terry Chuppe,Paula Perttnen.The Regulation of Non-Bank Financial
Institutions:The United States,the European Union,and Other Countries[J].Human
Events,1997,65.

2
个人简历

响[1]。由于信托作为影子银行多年的存在,对影子银行的高杠杆率与期限错配的研究有助
于防范信托领域的风险。Tobias Adrian&Hyun Song Shin(2009)分析了影子银行运作过程
中期限转换会不断提高杠杆率,金融风险随之扩大,高杠杆下的风险扩散是导致系统性金
融危机的重要原因 [2]。Andrew Sheng(2011)通过实例证明了影子银行对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对货币政策的效果会削弱[3]。
国外对信托业以及资产管理业务的研究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但由于每个国家的经
济政策及发展情况不一样,我们更多的是借鉴国外信托领域中遇到问题时,所产生的一些
创新业务、法律制度及风险管理的方法,对于正在转型中的我国信托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
指导作用。

二、国内文献综述

对于国内信托业相关文献,主要集中在信托业的发展模式、信托业的创新改革以及大
资管背景下信托业的监管三个方面,以此作为参考,为本文提供研究思路。
在信托业的发展模式中,我国早期信托业存在了一定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
金研究所的学者(2002)提出这些观点:中国目前的信托业存在政府融资平台效率不高、
信托发展方向不定、信托定位缺失、影子银行、内部风控与外部风控不完善等问题 [4]。中
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的学者(2007)指出了这样的现象:中国信托业在发展的二
十多年积累了大量的问题,信托的系统性风险日益严重,信托业是我国金融业中较为薄弱
的行业。金融行业学者认为 2001 年颁布“一法两规”后,信托公司的业务及资产质量有所
提高,但并未解决信托业中多年积累的问题 [5]。
在信托业的创新改革方面,邵传林(2007)在其论文中强调了制度与创新的重要性。
在制度严格的计划经济体系和完全没有管制的纯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下,很难存在金融创新
有效的金融创新只有在管制的市场经济中才会存在,金融机构与政府通过形成“管制 -创
新-再管制-再创新”的过程,金融创新与经济制度互相影响 [6] 。《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
(2012)》提出了未来信托业务发展的方向: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情况下,应该充分发挥
信托的作用,挖掘优势,服务于实体经济,有明确的发展道理。未来我国的信托业发展领
域主要集中在:私人财富管理、资产管理、商事信托服务。信托公司需要从现在主要业务
为贷款转化为专业化的资产管理服务,服务高净值人群,同时注意信托发展中产生的风险
[7]
。熊宇翔、秦素娟(2014)在《我国信托业务开发创新的路径研究》指出信托业务创新
的重要性。首先,信托公司只有创新才能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其次,许多信托业务的创
新是弥补金融制度和金融市场的非均衡分配而产生;最后,根据我国金融业业务同质化严
重,每类金融业务不具备特点,所以需要创新来改变现状 [8]。隋金呈(2014)在《我国信
托业务的发展与创新研究》中根据我国信托行业发展的现状,能够创新发展的业务方向有

1
[]Mengchun Ding,Hongxin Li.On the Market Risks Prevention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Financial Product under the Financial Crisi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2016(8):4
2
[]Tobias Adrian&Hyun Song Shin.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Implications for Financial
Regulation[R].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 Staff Reports,2009.
3
[]Andrew Sheng.The Erosion of U.S. Monetary Policy Management Under Shadow
Banking[R].Thailand: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usiness and Information,2011
4
[]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02)[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5
[]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07)[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6
[]邵传林.西方金融创新理论演变综述[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7.21(5):80-84
7
[]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12)[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
8
[]熊宇翔,秦素娟.我国信托业务开放创新的路径研究[R].中国信托业协会,2014

3
个人简历

第一、专业的私人财务管理;第二,专业的金融信托服务;第三、以投资管理为主的信托
业务;第四、综合性的信托公司,第五、金融控股集团[1]。
在大资管背景下,信托业的监管方面,冯浩(2014)在《大资管时代研究》中研究了
大资管时代的特点,大资管与以往研究的资产管理行业并没有不同,而是指的资产管理行
业在监管放松、鼓励业务创新政策环境下,与之前资管行业由信托与基金垄断不同,现在
趋向混业经营的状态 [2]。姜帆(2015)在其博士论文中研究指出在大资管时代,从监管政
策入手,研究信托公司的业务模式,发现信托行业的制度优势已经减少,其他金融机构已
侵蚀一部分信托业务,信托公司作为第一批市场化的金融机构,虽然有比较深厚的行业经
验,也储备了不少专业人才,但在销售渠道、融资成本与其余金融机构相比较,都处在劣
势,信托公司必须要开辟差异化的发展路线,才能继续在金融领域中立足 [3] 。孟祥君
(2016)分析了大资管模式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而产生的影响,目前我国信托业中大
多银信合作业务,是在帮助银行规避监管,银信合作产生大量通道业务,加大了金融市场
的风险刚跟,错误地引导了金融机构跨界合作的业务方向 [4] 。周天林,石峰,贾希凌
(2018)在著作《强监管环境大资管产品》指出控制信托业风险的重要性,在金融混业
“大资管”时代,信托公司有必要全口径思考合规风险的外延,合规风险管理是信托业发
展的重要支撑,是控制风险的重要抓手和不可缺少的环节,信托产品复杂多变,合规风险
管理需要适应市场需求热点转换和法律监管政策的变迁,需要在原则性和灵活性之间保持
平衡[5]。
综上所述,国外信托业发展历史较为久远,具有相对完备的金融市场与法律法规。鉴
于我国金融机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特殊格局,我国金融市场与国外金融机构混业
经营情况不同,对于国外的文献仅从法律法规、信托制度及业务创新方面进行参考。对国
内的文献,主要研究的方向在于信托发展状况、信托业务创新与转型及大资管背景下的信
托监管,这些研究为信托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为信托防范金融风险、信托产
品创新与信托服务实体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本文的研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五章。
导论部分。对相关理论和文献进行总结与评价。交代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主要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可能的创新与不足。在总结国内外学者对信托业相关研究的基础上
探索“大资管”时代信托业创新发展的基础,随后阐述本文的研究思路以及基本框架。
第一章、首先介绍了信托的起源与早期在我国的发展。其次介绍了信托的相关理论,
包括信托的定义及信托要素的构成。最后阐述了信托业在我国金融业中发展的必要性。
第二章、强调了大资管是本文研究的背景。首先说明了大资管背景的形成以及目前发
展的现状。随后,由于大资管时代的到来,各金融机构能做类信托业务,对信托业的变化
做总结,包括信托资产规模、产品结构、资产运用、资金投向及风险项目的变化。并对相
关数据分析后得到一些启示。
第三章、阐述了大资管背景下目前信托业存在的问题。包括信托业务重“量”轻

1
[]隋金呈.我国信托业务的发展与创新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
2
[]冯浩.大资管时代研究[R].华彩咨询创新中心,2014
3
[]姜帆.泛资产管理背景下信托公司可持续盈利模式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5
4
[]孟祥君.大资管模式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影响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6(5):61-62
5
[]周天林,石峰,贾希凌.强监管环境大资管产品[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8

4
个人简历

“质”,通道业务占主要规模,主动管理业务较为薄弱;未能塑造专业化的独特领域,项
目结构单一,没有特色的业务优势,导致传统主流业务遭到了挑战;多年来信托业的发展
过度依靠制度红利,大多在政策的保护下开展业务,于是信托业在销售过程中遇到了较大
障碍;最后是信托公司存在的刚性兑付问题严重阻碍了信托业的发展。
第四章、分析了大资管背景下信托业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原因如下:①金融机构业
务同质化严重,包括金融机构之间与信托公司之间 ;② 主流业务易受外部影响,包括宏观
政策与外部环境的影响;③信托公司内部风控体系差,包括制度、流程与人员专业知识;
④刚性兑付存在多年,已形成多种操作方式,打破刚兑存在一定困难。
第五章、对大资管背景下我国信托业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首先,介绍了国际信托业
发展的特点,回顾了国际信托业的发展演变,再通过对英、美、日三国信托业务模式的发
展与我国的信托业务比较,从信托业立法层面、法理层面以及实务层面分析值得我国信托
业借鉴的地方。其次,提出建议需要完善信托制度的管理,对信托产品实施净值化管理、
发展信托登记制度、设立信托子公司和建立网上信托制度。随后提出观点要提升信托公司
内部管理制度,包括完善信托公司内部管理流程,培养专业化的信托人才以及完善信托公
司信息披露制度。最后总结出我国信托业务可创新之处。
第六章、总结论文内容。坚持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信托本源,落实受托人
的忠实义务和善良管理的核心义务,树立并履行受益人利益最大化的责任概念。在业务创
新方面积极参与创新业务、提高产品的流动性、重视高净值客户的定制化与个性化的财富
管理需求。于此同时需要强化信托业的风险管理,坚持严控风险的底线思维。时刻坚持服
务于实体经济的根本目标,从而促进信托业的更好发展。

二、研究方法

(1)历史分析法
梳理回顾信托业的发展历程及业务变化,对信托行业相关数据及指标进行分析研究,
通过历史的角度说明我国信托行业的发展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问题及如何改善的,大资管背
景下信托业的变化又会产生什么新问题。
(2)比较分析法
通过阅读研究国外信托的发展,比较发达国家与我国在信托业中的异同,进行归纳总
结,找到共性和特性。借助比较研究的方法,对信托的产生发展、信托的法律制度、信托
的监管体系以及信托业务创新进行国际比较,从中总结出可借鉴的规律,为我国信托业发
展提供指导。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通过分析信托业相关数据,对相关数据进行实际分析,分析在各项条例、政策颁布之
后信托业所带来的变化,从而得出相关结果。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创新点
第一、以大资管为背景,同时结合近年来银保监会最新颁布的和信托业有关的相关政
策,分析各金融机构与信托公司资管业务的相似及不同之处,同时在信托业最新的发展中
所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寻找对策。
第二、深入剖析 2018 年“资管新规”颁布后,我国信托业遇到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以
及如何对信托公司进行改革和创新业务,从而更好适应最新的金融环境。

5
个人简历

第三、从信托业的监管及风险管理出发,在政策日渐趋严、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
下,深度剖析信托业目前存在的优势与不足。
第四、根据 2020 年 1 月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最新动态,在创新型业务模式
中研究慈善信托的基本法律框架,以及如何有效地运用到慈善公益事业中。
(2)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本文研究的是信托业,属于非标准化行业,暂时不存在规范的二级市场,与
其有关的最新数据很难获得,同时不同的口径统计的数据不一致,为本文的研究带来一定
的困难;其次由于发达国家的国情与我国不一样,所以发达国家的信托业务我国无法全部
复制;最后目前国家已颁布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后,某些法规仍处于过渡期,并未全面实施
最后对信托业产生的具体影响还是未知数。

6
个人简历

第一章:信托业的发展及其必要性

第一节 信托业的起源

信托起源于中世纪的英国,大约在 13 世纪的英国,流行着一种称为“用益设计(USE)”
的做法,信托制度就是从中衍生出来的。这种设计的原因是当时英国法律对财产的转让和
处分有一定的限制,而通过“用益设计”能够有效的规避。在 11 世纪,由于英国人民的虔
诚,包括法官在内的基督教徒在死后曾将自己的土地捐给教会,这使得教会的土地不断增
加。而根据当时的法律,教会的土地是免税的。13 世纪初,英国国王亨利三世颁布了《没
收条例》,一度禁止向教会捐赠土地 [1]。利用用益设计,可以避免这项条例,即土地交由
受托人管理,受托人为教会管理土地,并将管理土地所得转拨予教会。在用益设计出现的
基础上,信托法制在世界近代史上随着英美的殖民扩张在英美法系国家广为传播。信托引
入美国后,在民事信托业务的基础上发展了商业信托,成为了现代信托业商业信托的源头
随着经济发展与法律的完善,大陆法系国家借鉴和学习英美法系的经验,信托业也得到了
迅速的发展。

第二节 我国信托业的发展历程

信托制度在 20 世纪开始传入我国,我国最早的信托机构是 1913 年日资设立的大连取


引所信托株式会社,虽然当时协会开展了一些信托活动,但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信托业。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金融体制进入全面改革,我国原有的经济形势、经济结构、财
政制度与国民收入的分配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资金的供求关系也随之与以往不同,
在这样的环境下迫切需要对金融市场进行优化,于是我国信托业于 1979 年诞生。当时信托
的诞生是为了满足中央、地方政府和国企等的融资需求,开展“类银行”和“类证券”的
金融服务业务。截止到 1982 年底,信托机构已迅速扩大到 620 多家。但由于缺乏基础的准
备和尚未形成自身的清晰定位和业务模式,本源业务难以开展。此时的信托普遍面临主业
不明确,经营不规范,资产质量差等问题。之后行业经历了五次“发展-整顿”周期,监管
层把信托与银行按照“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思路进行了拆分,将银行和信托公司从制
度上进行了真正意义的分离。于是信托公司从鼎盛时期的上千家锐减至 60 家左右。我国的
信托业才以一个独立的行业重新定义。
2001 年 4 月 28 日,中国第一部信托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正式通过,它的颁
布和实施是建立我国信托制度的基石,极大地促进了信托功能在我国的发挥和应用。在
《信托法》实施后,2002 年《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办法》
相继由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实施,以上被称为“一法两规”。“一法两规”促进信托业功能
回归,突出了信托公司作为一个有别于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的“受人之托,代人理
财”的财产管理功能定位。2001 年中诚信托成为了我国第一家完成登记的信托公司,随之
我国信托公司开始步入了规范运行的轨道。
但由于信托公司的业务类银行化积业甚久,部分信托投资公司以“创新”之名突破
“一法两规”框架而产生大量问题,例如公司治理及内控措施不完备、损害投资人利益的
关联交易、持续累计的风险和坏账等,从而引发了第六次整顿,2007 年中国银监会重新制
定了《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和《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也就是信托业中的“新两

1
[] 江平、周小明.论我国的信托立法[J],我国法学,1994(6):54-60

7
个人简历

规”,取代了之前的“两规”。“新两规”颁布后,对信托业的规范更为明确。在机构管
理方面,对市场准入进行划分,将信托公司业务分为事务管理类和主动管理类,前者信托
公司不亲自履行管理职责,要求信托公司注册资本不低于1亿元;后者信托公司亲自管理
信托业务,要求信托公司注册资本不低于 3 亿元。在固有业务方面,规定了信托公司除同
业拆借外,不得开展其他负债业务,对外担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 50%,且信托公司不能
为关联方提供担保。在信托业务方面,首次引入了“合格投资者”的概念,强调高端私募
的定位。同时对信息透明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信托文件必须由认购风险说明书、信
托计划说明书和信托合同三项文件组成,在信托存续期间,信托公司必须按时披露信息,
并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新两规”的实施颁布对信托业进行了明确的规
范,信托业快速发展。
2008 年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的金融危机,导致信托产品面临大规模亏损,尤
其是投向股票的资本市场产品,但是信托公司也随之开始寻求新的业务方向,主动进行金
融创新,寻找业务方向。2008 年 11 月我国“四万亿”刺激经济计划出台后,房地产市场
被激活、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需求强烈。银监会推出配套政策,肯定银信合作和信托支持基
础设施建设,于是银信合作规模迅速扩大,信托则利用牌照优势收取通道手续费提高收入
红利下通道业务扩张明显,行业规模从 2008 年的 1 万多亿飙升到 2010 年的 3 万多亿。
信托业从 2008 年起虽规模扩张迅速,但发展背离信托本源。银信合作为银行实现信贷
资金出表,成为了规避监管的工具,系统性风险持续攀升。 2010 年开始多项政策出台,
2010 年 9 月银监会正式发布了《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并于 2011 年 1 月下发了《信
托公司净资本计算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对信托公司净资本、风险资本计算标准和监管
标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标志着我国信托业的监管模式在经历了准入监管、业务监管两个
阶段后,进入资本监管的新阶段,确保了信托计划拥有充足的资本支持。

第三节 我国信托业发展的必要性

我国《信托法》第二条对信托的定义是: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
产权委托给受托人,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的意志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
管理或者处分财产权利的行为[1]。它包括四个含义:1、委托人对受托人的信任是建立信托
的基础和前提。2、信托财产是信托关系的核心。3、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管理或处分信托
财产。受托人管理和处分信托财产的具体内容,应当先根据信托文件确定;信托文件未具
名的,应当按照民法管理和处分的一般含义确定。4、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的利益或特定目的
管理信托事务。受托人管理信托事务,除依照信托文件或者法律规定获得适当报酬外,不
得从信托财产中获取任何个人利益也就是说,信托财产可以转移到受托人名下,由受托人
控制,但不能享有信托财产的任何利益。
我国发展信托业的目的是信托公司相较于其他金融机构,有其独有的优势。优势主要
体现在信托具有的广泛性、安全性和灵活性。
广泛性指我国金融机构中只有信托可以横跨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和实业领域,信托财
产运用的范围最为广泛。而银行、券商、保险一般只能在某一个或者两个市场上运用财产
信托公司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进行灵活的调节,通过分市场投资降低风险,达到收益的最大
化。在实业投资中,信托可以通过发行信托计划促进产融结合、支持产业发展和产业转型
在我国“新常态”经济中,实体经济需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来改变我国原有粗
放型经济增长状态,在产业转型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而信托就可以为这个类
型的企业提供融资。

1
[] 中国信托业协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http://www.xtxh.net/xtxh/policyrelated

8
个人简历

安全性指信托成立后,信托财产实现了有效的隔离,从而信托财产相对而言是安全的 。
信托财产实现了与受托人,与委托人的双重隔离。这种隔离制度,可以避免委托人与受托
人之间的纠纷。在财富管理相对重要的今天,这个功能在财产继承与传递上十分需要。同
时在民营企业遇到经营困难时,需要并购重组的过程中,信托也是资产保全的方法之一。
灵活性指信托在财产运作中可以按照委托人的意愿进行,信托财产可以实现时间跨度
上的不同安排。受托人可以根据委托人的实际情况,按照其风险适应能力设计产品,在金
融产品创新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9
个人简历

第二章:大资管背景下我国信托业的现状

第一节 我国大资管背景的形成与发展

资产管理是受托人代理委托人将其交予自己的资产按照委托人的投资意愿在金融市场
上进行投资并为客户获取投资收益的过程[1]。
本文研究的信托业的发展问题主要是在大资管的背景下。
大资管背景主要指我国资产管理行业形成后,进入了高速发展期,监管体系逐步放松
后,各类金融机构业务相似互相竞争的时期。2012 年以来,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
国保监会相继出台了资产管理业务新政策。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资产管
理机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都可以接受投资者的委托,对委托投资者的财产进
行投资和管理。
大资产管理的内涵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来理解。从信托制度在资产管理行业的泛化来
看,大资产管理主要是指各监管部门在基本制度性资产管理制度建设上的创新模仿和间接
信托制度的综合性、跨领域的业务模式;从资产管理市场各机构分工协作的角度看,大型
资产管理可以理解为各机构的金融服务更加注重其专业细分的优势,积极与其他专业机构
合作。各类机构之间的合作不断深化和扩大,整个行业呈现出多样性、交叉性和复杂性的
特点 [2]。
我国的大资管时代有四个主要特点,首先是资产规模的急速上升,截至 2018 年末,不
考虑交叉持有因素,我国资产管理规模已经超过百万亿元。其次是参与资产管理业务的金
融机构增加。由于政策的松绑,目前各金融机构均可从事相似的业务,信托存在的制度红
利已经逐渐消失,金融机构可以从事很多与信托相似的资管业务,金融行业趋向于混业化
经营。同时,互联网金融、各类投资顾问公司等非金融机构也开展了资管业务,对传统金
融机构形成了一定的打击。三是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加剧。由于资管行业的迅速发挥发展
各类资管子行业之间的竞争更加充分,资产端成本下降。最后是投资者可投资的资产管理
产品增多,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发展,推出了新三板、金融衍生品、国债期货及境外的投资机
会,丰富了金融市场,同时由于金融产品的多元化,资管业务可投资的产品增加,可减少
对单一品种的投资,分散风险。
但是伴随着大资管时代的到来,在金融行业内也出现不少问题,例如相当部分的资金
在金融市场中空转,流入实体经济的资金非常少,从而很有可能会发生系统性风险。为防
我国金融体系的风险产生,监管层主动出击,将“强监管+紧流动性”作为管理主调,对资
产管理行业中不合理之处重新整顿,重点是统一各金融机构的管理,引导资产管理行业健
康发展。于是在 2018 年,为了规范行业发展,“资管新规”出台。“资管新规”是指中国
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与国家外汇管理局
2018 年 4 月 27 日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银发
【2018】106 号),《指导意见》共 31 条,按照产品类型制定统一的监管标准,实行公平
的市场准入和监管。
“资管新规”出台的背景是中央最高层对当前金融监管的战略总部署。2017 年 4 月 25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进行第四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金
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要求将“维护金融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
防范金融风险的主要内容是打破“资金空转”,引导金融资源“脱虚向实”。金融市场与

1
[]范杰. 信托公司资产管理业务面临挑战[J]. 中国信用卡, 2013, 000(002):52-54.
2
[]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12)[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

10
个人简历

实体经济的脱钩会破坏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会对金融市场带来风险。所以必须要做到
金融市场为实体经济能够服务,使得企业融资通畅,帮助企业技术创新与变革。
综上所述,大资管时代的到来是顺应了历史发展,打破了信托一家独大的局面,引入
各家金融机构的竞争后,提高了金融市场的效率,帮助了信托产品的创新,给予投资者更
多的投资机会,当然对于信托公司而言是一大挑战,面对业务相似的各家金融机构以及强
监管的环境,信托业需要重新定位。

第二节 大资管背景下信托业的现状

本文研究背景为大资管时代信托业的发展,所以选择数据时间点为 2011 年后各家金融行


业参与资产管理业务后,该数据为本文研究信托业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支持。主要研究的
方面包括信托资产规模的变化、信托产品结构的变化、信托资产运用的变化、信托资金投
向的方向以及信托风险项目的变化,从这五个方面的数据得到一些启示。

一、信托资产规模的变化

信托业一直是大资管背景下的主要组成部分。如图 2-1 可以看出,2011 年至 2013 年是


信托资产规模增长最快的 3 年,季度同比增速保持在 30%以上,2013 年第二季度超过
70%。2014 年后,信托资产规模增速放缓,保持在 10%-30%左右,2016 年第二季度后,增
速稍有缓慢上升的趋势,直至 2017 年三季度强监管政策发布后,信托资产规模明显压缩,
2018 年末信托业总资产规模仅为 22.70 万亿元,甚至 2018 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长速度跌入负
值区间这是自 2010 年季度统计数据首次跌入负值区间。

图 2-1 2010-2018 年信托资产规模增长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信托业协会

“资管新规”的落地,对信托行业资产规模影响较大。对于存量业务,信托业处于整
改与转型期,规模有所下降,另一方面信托资金端银行理财也在整改中,也进一步影响到
信托业资产规模。“资管新规”中较为重要的规定有:打破刚兑、去通道、上下穿透、禁
止期限错配1。传统信托业务中通道业务占 60%-70%,资金来源大多为银行理财资金,“资
管新规”要求的去通道大幅度的加剧了信托资产规模的下降。同时 2018 年宏观经济政策变
化对信托规模变化也有一定影响,金融去杠杆导致了信用收缩持续发酵,信用风险事件的
增多导致了信托公司的风险偏好降低,成立新项目的动力不足,于是导致了 2018 年信托规
模下滑。

11
个人简历

二、信托产品结构的变化

如图 2-2 可以看出,从资金来源看,集合资金信托的比例有所增加。 2014 年前,单一


资金信托的占比一直维持在 70%以上,单一资金信托一般为通道业务,资金来源为银行理
财资金,这就产生了银信合作,同时银信业务的快速发展也是信托资产规模快速增长的重
要支撑。随着信托公司在信托业务中主动管理能力的增强,集合资金信托占比开始上升 ,
2010 年末为 20.61%,2018 年年末为 40.12%。同时,随着信托业的制度不断完善,相关信
托平台的建立,越来越多的高净值人群也选择了家族信托,管理财产类信托业从 2015 年开
始上升,2010 年末占比仅占 4.86%,2016 年后首次突破 10%,达到 10.43%,2017 年末达到
16.53%,2018 年也有小幅上升。但是受监管的影响,各类信托的规模在 2018 年都有所下
降,其中受监管最深的单一资金信托收缩最为明显。

图表 2-2 2013-2018 信托资产来源结构变动态势 资料来源:中国信托业协会

一方面由于“资管新规”中禁止通道业务,所以信托公司开展单一资金信托暂缓。同
时,在零售端,由于“资管新规”中规定不能刚性兑付,信托公司相继推出“净值化”的
新产品,但是投资者接受程度较低,仍存在认为信托产品应该是刚兑的概念,也导致了资
产规模止步不前。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实,预计单一资金信托规模会继续下降,集合资
金类信托和财产管理类信托的占比会有一定程度上升,业务结构也将不断优化。

三、信托资产运用的变化

如 图 2-3 可 以 看 出 , 按 照 信 托 功 能 分 类 , 2013 、 2014 年 主 要 以 融 资 类 信 托 为 主 ,


2015、2016 年融资类、投资类和事务管理类平均分布,直至 2017 年开始事务管理类为主。
具体来看,截止 2018 年末,融资类信托存量规模 4.35 万亿,较年初下降 811 亿,存量规
模占比 19.15%;投资类信托存量规模 13.25 万亿,较年初下降 1.07 万亿,存量规模占比
22.49%;事务管理类信托存量规模 13.25 万亿,规模占比 58.36%。

12
个人简历

图 2-3 2013-2018 信托资产运用的变化 资料来源:中国信托业协会

事务管理类信托是指资金端资金和资产端的投向都由委托人来提供,信托公司只要根
据委托人的指令投资,不承担其中的风险。2012 年,银信融资类业务被银监会叫停,信托
公司为了将额度腾挪给高收益率的主动管理,同时降低风险资本的占用,于是很多通道融
资类产品转为了事务管理类产品。2013 年后,银行理财规模迅速增长,于是对事务管理类
信托的需求的越来越高,同时 2016 年监管层对基金子公司和券商资管的相关业务做了规范,
所以使得通道业务大量回归到信托渠道。在 2017 年,受银行委外资金规模的大幅增长,表
内额度的限制,事务管理类信托发展速度又有一定程度提升。但 2018 年以来,受“资管新
规”的影响,通道业务规模小幅下降。
融资类信托规模的收缩与金融监管趋严有关,2018 年 3 月 28 日,财政部下发“23 号
文”,约束金融机构的行为,从资金供给端入手,严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以此为标志 ,
2018 年全年,基建投资增速相比于 2017 年出险明显下滑,同时政府平台融资也受到了较
大的限制。从信用违约时间上来看,2018 年有 123 只债券违约,合计金额 1198.5 亿元。故
信托对融资类业务的偏好明显下降。
投资类信托规模的收缩与股票市场的低迷和金融产品去杠杆有关。 2018 年起,股票市
场单边下跌,影响了投资者对权益类投资的热情,加上股票市场接连爆出的风险事件,不
仅无法吸引新资金流入,还导致了原来在权益市场中的资金净流出。此外,监管层对证券
结构化业务做了更为严格的规定,也限制了投资类信托业务的发行。

四、信托资金主要的投向

根据信托业协会发布的信托资金投向的数据。截至 2018 年年底,信托各项投向的占比


从大到小依次是,工商企业占比 29.90%、金融机构占比 15.99%、基础产业占比 14.59%、
房地产业占比 14.18%、证券市场占比 11.59%[1]。

工商企业与基础产业的占比较大,说明信托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国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但是有潜力的企业一般都

1
[]殷醒民.2018 年度中国信托业发展评析[R].中国信托业协会,2019

13
个人简历

存在于中小企业。由于这些中小企业存在一定经营风险,故很难从银行获得资金的支持,
信托此时就能为这些优质中小企业提供资金,并通过信托制度建立一套风险与收益匹配的
机制。信托资金的运用包括股权、债权,以及各种收益权投资,这帮助了信托公司在服务
实体经济时,可以整合多种金融工具,通过灵活的交易结构,为企业设置个性化的方案,
并且通过风险控制手段介入融资方的公司治理与日常运营。信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营
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帮助我国金融市场的有序发展。

五、信托风险项目的变化

如图 2-4,2018 年第三季度的风险项目比第二季度增加 59 个,规模比第二季度的


1913.03 亿元增长 12.90%;第四季度的信托行业风险项目个数为 872 个,比第三季度增加
40 个,规模为 2221.89 亿元,比第三季度的 2159.73 亿元增长 2.88%,信托资产风险率为
0.98%,比第三季度 0.93%上升 0.05 个百分点。从表中可以看出 2018 年信托行业风险事件
比往年更多,一部分是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和金融去杠杆导致,还有一部分是因为前几年主
动管理信托到达了兑付高峰期,多家融资公司因为债务过于严重,频繁爆雷。防范金融风
险是信托公司目前面临的很重要的问题。

图表 2-4 信托行业风险资产规模和项目个数变动资料来源:中国信托业协会

六、信托业变化的数据带来的启示

我国信托业的资产规模虽然在 2011 年起迅速上升,但引起上升的原因并不是与实体经


济的结合,而是粗放发展通道业务等政策许可的垄断业务,以及在货币宽松环境下金融业
的整体发展带动信托业的发展。在大资管的背景下,“资管新规”颁布后,信托的发展就
开始放缓了脚步,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风险项目。因此,下文分析通过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
问题及原因,重新帮助信托公司回归本源,挖掘其应该拥有的价值。

14
个人简历

第三章:大资管背景下目前信托业存在的问题

在大资管背景下,随着银保监会出台的各种政策,从第二章中信托业的现状来看,目
前信托业的发展已经走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信托业的发展需要改变。本章将分析在
大资管背景下信托业中遇到的问题,从信托业务模式问题、信托销售环境困难以及信托刚
性兑付风险三个方面出发,从问题中分析其危害,从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第一节 信托业务模式问题

大资管背景下,信托业务模式方面,主要存在了两大问题,第一点是过度依赖通道业
务,第二点是传统业务遭到了挑战。

一、过度依赖通道业务

由于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制度下,金融市场中资金与资产端总因为
某些政策不能直接完成交易,资金通过不同金融机构的投资转而到资产端的业务就是“通
道业务”。每一项“通道业务”都是为了规避监管部门的监管,在不同的金融机构中绕道
而信托就成了其中铺路的金融机构。2007 年起信托行业资产规模迅速上升,主要由于通道
业务的快速增长。通道业务中,最常见的是银行与信托的通道,信托公司仅利用自己的牌
照优势,整个业务中资金及项目都来源于银行,信托公司处于被动地位作为通道完成业务
程兴华(2007)在信托私募融资与中小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以浙江为例中指出这种盈
利模式使得信托公司对银行产生了习惯性的依赖,于是管理水平和专业水平都停滞不前,
甚至出现倒退的现象,一旦这个合作被打破,信托公司的生存都将成为问题。[1]
根据多年的发展,通道业务对信托行业产生的弊大于利。
第一,通道业务使信托公司对原专业化的业务失去耐心。通道业务的竞争完全依赖于
通道费用的高低,故通道业务技术含量较低。但由于通道业务的稳定性,以及通道业务能
给信托公司规模带来迅速增长,导致了信托公司对于通道业务的发行偏好,主动管理业务
发行的个数也逐渐减少,不少信托公司对专业化业务也失去钻研的耐心。于是信托公司主
动管理能力停滞不前。
第二,通道业务实际上加大了金融市场的杠杆,扩大了投资风险。银信合作的通道业
务中信托产品成为了“银行的影子”,由商业银行直接提供信贷资金给到企业变化为信托
投资资金给到企业,对于银行来说实现了资产由表内转到表外并且调整了信贷资产分布结
构,对于信托公司来说扩大了信托资产规模。通道业务模式下产品往往多层嵌套。多层嵌
套的业务交易结构复杂,资金链条被拉长,底层资产不易看透,可能导致风险在市场中迅
速传递。多层嵌套的设计在市场准入、资本约束、杠杆比例、投资范围、投资者资格等方
面都存在规避监管约束的情况,既可能导致风险跨行业流动和积聚,也抵消了金融宏观调
控政策的实施效果 [2]。例如某个行业不景气时,企业的偿债能力就会下降,引发一定范围
的债务危机,在杠杆的作用下,蔓延速度则会更快更广,较为严重的情况下会发生金融危
机。故多层嵌套的通道业务存在巨大风险。
第三,通道业务对于信托公司收入也贡献不大。虽然短期内信托规模急速增长,但通

1
[]程兴华.信托私募融资与中小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以浙江为例[J].经济管理,2007(1):88-92
2
[]戚庆余.分业监管体制下多层嵌套资管产品的法律规制[J].现代管理科学,2018(02):51-53

15
个人简历

道费率较低,故总体管理费收入有人较低;此外通道业务模式单一,无法帮助信托的创新
和研发,偏离了信托“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质。试想如果一家信托公司 90%的业务
都是通道业务,那这个金融机构专业能力就很差,通过收取手续费的盈利模式只会增加宏
观风险的概率。通道业务并不利于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根据 2018 年发布的“资管新规” 第二十二条规定:金融机构不得为其他金融机构的资
产管理产品提供规避投资范围、杠杆约束等监管要求的通道服务。“资管新规”的发布,
明确了监管部门去通道的决心,在通道业务遭到了严格管制后,不少纯依赖通道业务的信
托公司盈利模式难以持续。
主动管理业务才是信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主动管理业务中,信托公司的各个方面
的能力要求较高,需要信托公司具有较强的资产管理能力、盈利能力、风险控制能力、产
品创新能力及营销能力,并且受托职责贯穿了信托公司从头到位的每一个环节。
我国信托长期以来扮演“影子银行”的角色,但“资管新规”下转型势在必行,主动
管理能力尤为重要。
对于信托公司而言,信托公司收入主要来自主动管理业务。主动管理型信托指信托公
司具有全部或部分信托财产运用裁量权,对信托财产进行管理和处分的信托 [1]。信托收入
主要来自信托业务,其中主动管理类业务是信托业务收入的核心来源,以非标类融资业务
为主,且保持相对较高且稳定的报酬率。信托业务为信托公司主要收入业务。信托公司的
主要收入来自信托业务及固有业务。信托业务收入主要为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是信托总收
入的重要支撑,从图表 3-1 可以看出,2013 年至 2018 年,60%以上信托收入来源于信托业
务收入。固有业务包括为企业贷款或自身投资的利息收入和投资收益,年均占比在信托收
入中 40%左右。

图表 3-1 信托业务收入及其同比增速变动 资料来源:中国信托业协会


根据目前的市场情况,主动管理报酬率远远高于被动管理报酬率,主动管理报酬率大
约在 0.5%-4%,被动管理报酬率在 0.1%。故信托公司应当减少通道业务,增强主动管理能
力,引导资金脱虚向实。

二、传统业务遭遇挑战

根据第二章信托资产投向分析,目前信托业的资产投向主要有:工商企业、金融机构、
证券、基础产业、房地产五大领域。房地产项目和政府平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直是信托
公司业务的传统领域,由于在大资管的背景下,主流业务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了

1
[]钟燕琼. 我国信托业的收益与风险研究[D]. 暨南大学.

16
个人简历

信托业迎来了新的挑战。
(一)房地产信托
2015 年开始,为了解决实体经济供需失衡的结构性问题,我国开启了经济的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房地产去化明显。2018 年政府加大了对房地产的调控力度,“资管新规”限制
了委托贷款及信托贷款等“影子银行”融资渠道,房地产是资金密集型行业,受政策调控
影响较大。与此同时,信托行业内部分公司房地产业务的风险事件的产生,信托公司普遍
对发行房地产信托采取了谨慎的措施。房地产业务整体发行较之前缓慢。
目前信托公司发行房地产信托的主流模式仍为信托贷款,故与银行向房地产企业发放
贷款的条件相似。商业银行向排名靠前,实力较强的大型房地产企业发放贷款较为宽松,
万科、保利等实力雄厚资质较好的房地产企业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向银行融资。于是信托公
司在开展房地产业务的同时面临了较大的困难,如果选择资质较好的房地产企业,企业的
融资成本就比较低,很难发行高收益的信托计划吸引投资者;而信托公司想继续维持较高
的收益,就比较难找到资质较好的房地产项目,资质较差的项目未来可能会存在较大的风
险。
在这样的背景下,间接导致了房地产信托产品的销售遇到了困难,无法找到风险与收
益匹配的产品吸引信托投资者。房地产业务规模也在近几年有所下降。
(二)基础设施建设信托
由于基础建设项目产出的长期性,为消除城建投资中的问题,一般政府需要举债建设 。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交易对手一般是地方政府或其下属的职能部门,具有较强的政府背景色
彩;资金用途为解决地方政府在城市基础建设项目中的资金缺口;项目的增信措施主要是
政府获得的土地做抵押、政府之间的应收账款做质押、实力更强的国有企业做担保及如获
得该融资纳入政府债务系统的文件;在还款来源上,融资方有较强的能力下,自身的现金
流是第一还款来源。利用信托计划做融资是政府平台项目经常使用的工具。杨灿明、鲁元
平(2013)指出针对于信托行业独有的审批速度、期限灵活等特征,使得政信合作类项目
在我国发展较为迅速[1]。
2012 年起信托公司主要通过发行应收账款等财产收益权的信托模式与地方政府合作,
规模扩张较快。但地方政府通过传统银行信贷之外的渠道融资,往往背后连带着未来地方
政府可能存在的风险,例如地方政府财政信息不透明、风险控制措施不完善等。在这样的
情况下,一旦公共债务过度,就会引发巨大的债务危机。潘星安(2013)在其论文指出基
础设施建设信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地方政府平台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水平不足,尤其是
县级平台、偏远省份的省、市级平台在日常管理上存在问题[2]。
在基础设施建设信托的发展中,已经遇到了某些融资平台的违约:2011 年云南高速向
融资方出函,表示短时间“只付息不还本”;2017 年呼和浩特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基
础建设项目贷款信托违约,金额高达 4.3 亿元;2019 年,阿拉善公路建设信托违约发函,
告知不仅项目要延期归还,甚至提出了本金打折归还的方案。基建信托从一开始融资方延
期归还资金到目前本金还需要打折还款的情形,说明了某些地方政府债台高筑,资金十分
紧张。
所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多个项目违约、风险控制体系并未全面行程的情况下,
发展遇到了一定的瓶颈。

1
[]杨灿明, 鲁元平.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成因与防范对策研究[J]. 财政研究(11):60-62.
2
[]潘星安. 政府平台融资对政信集合信托产品的风险影响[D]. 上海交通大学, 2013.

17
个人简历

第二节 信托销售环境困难

在我国金融机构在资产管理行业的竞争中,信托公司的销售存在一定的困境。
第一,信托公司相比其他金融机构在传统销售渠道上处于劣势。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业务
是目前金融机构的重心业务,银行与券商有明显的优势,对信托公司而言面临的竞争压力
是非常巨大的。银行首先在网点渠道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银行在全国拥有的网点超过 20
万个。其次银行已经更加关注财富管理业务,从靠传统利差盈利转向加快发展中间业务。
各大银行的人民币和外币高端理财业务吸引了私人银行和机构客户。银行以庞大的客户群
成为信托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银行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证券公司也在全面创新转型,
从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业务转变,投行业务正从原来的公募承销业务向依托传统息差利润
加快发展中间业务转变。对于保险公司来说,保险公司拥有大批营销人员,容易进入二三
线城市和社区,在办理保险业务时可向投资者推进保险理财业务,也具有较强竞争力。基
金公司公募基金的销售大多在网络上销售,在认购费上给予客户一定优惠,故也受得投资
者青睐。
第二,信托公司的私募性质导致销售过程中无法大范围宣传。在大资管的背景下,金
融机构都选择有利的方式对其产品进行宣传,并在自身原有的传统渠道中投入更多,其中
较为有效的是通过互联网做宣传。但是信托公司在网络销售中存在一定劣势,贾丽杰
(2014)在《信托营销现象剖析——信托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销售问题与网络建设》中说明
了信托业在销售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在对互联网的应用上相对而言较弱,对于网络销售
的搭建与前期的投入都比其他金融机构有很大的差距[1]。
第三,信托的直销和代销渠道都有难度。信托公司对信托销售人员的配备要求很高,
但是根据统计,我国 68 家信托公司拥有自主销售团队的信托公司大约在 50%。同时,很少
有信托公司建立销售网点,信托公司为投资者提供服务的场所非常少。信托公司目前花主
要的精力投资在信托产品的设计上,忽略了销售人员的培训及销售网点的拓展。自主销售
团队建设的缓慢对主动管理型信托业务的开展影响巨大,特别是信托产品的售卖。同时目
前大多数信托产品的销售过程需要录音录像,对异地业务的开展又增长了一定的难度。在
信托直销渠道中受阻,信托公司只能依靠其他金融机构作为代销产品的销售渠道,但由于
某些信托产品风险事件的凸显,不少地区的银监会已禁止银行代销。证券公司代销信托产
品意愿不强,主要将内部的营销力量用于自己的资产管理产品,所以证券公司代销信托产
品量并不高。对于三方理财公司,代销成本较高,他们大多愿意吸收一些高风险高收益的
产品,信托公司也无法控制三方理财公司在宣传信托产品时的话术,可能会存在虚假宣传
承诺保本保收益的导向。2014 年银监会发布的《关于 99 号文的执行细则》中,对非金融
机构引入信托产品有了明确的规定和限制,三方理财公司需要与信托公司分离,故对三方
理财销售信托产品也有很大的影响 [2]。由于以上原因使得信托公司独立发行较大规模的主
动管理型信托产品时经常遇到募集资金不足的问题。

第三节 信托刚性兑付风险

信托产品刚性兑付是指信托公司在发行信托产品时承诺保本保收益,或者在信托产品出
现兑付困难时,以自有资金或其他资金垫资兑付的行为。信托公司只是信托计划的受托人,
没有义务保证投资收益。信托计划的投资风险应由投资者承担,只有在造成损失时,信托
公司未按照约定履行义务,投资者才可以向信托公司索赔。然而,在实践中,当信托计划

1
[]贾丽杰. 信托营销现象剖析——信托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销售问题分析与网络建设[J]. 西南金融,
2014(02):67-69
2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信托公司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Z],2014

18
个人简历

到期时,即使信托计划本身遭受损失,很多信托公司也会按照预期收益本息对投资者进行
兑付,这使得投资者和信托公司接受所谓的行业刚性赎回规则,中国大多数信托公司都是
国有控股公司投资者就更有预期信托公司的股东具有较大的实力完成刚性兑付。
刚性兑付对信托行业具有严重的危害性。
首先,刚性兑付阻碍了信托业回归信托本源。信托本源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
刚性兑付严重扭曲了信托关系各主体的权利关系,使信托公司在获取较少的信托报酬的同
时承担巨大的责任和风险,这样的经营模式影响到了信托公司资产管理的能力以及产品的
研发。在短期内,信托公司的确可以用资本金解决部分问题,但对于规模庞大的信托项目
这无法持续经营,不利于信托公司的发展。
其次,刚性兑付扭曲了金融产品的风险定价机制。信托产品的收益应该包括无风险收
益和风险溢价。由于我国目前金融制度不完善,大多产品使用“预期收益率”估值,但实
际并没有完全体现金融资产的价值。例如资金池内,不同期限和类型的产品集合运作,而
资金池用“预期收益率”估值报价产品,从账面看,是一个固定的正向收益率,引导投资
者进行了刚性兑付。实际上,预期收益率型产品抬高了无风险收益预期,扭曲了投资者对
风险的认识。也由于这个原因,一些低风险低收益的产品空间被挤小,投资者追求所谓的
固定收益,其实是购买了高风险的产品,于此同时社会融资成本也被抬高,导致金融风险
积聚。
最后,刚性兑付不利于投资者教育。投资者容易对信托产品产生无风险套利的预期,
不利于培养投资者对金融产品正确的认识,一旦预期和实际发生冲突,对社会的稳定也会
造成一定的影响。投资者认为信托产品都是刚性兑付,于是弱化了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一
旦出现了风险,投资者就会感到是自己倒霉,并不是投资风险意识薄弱。过度保护投资者
实际上造成了信托行业风险无限度累积,未来风险案件爆发时对投资者打击将会是巨大的。
所以总体来说,打破刚兑是信托业目前的整体趋势,刚性兑付的打破有助于投资者的
资金流向比较好、资本比较雄厚以及管理能力较强的信托公司。

19
个人简历

第四章:大资管背景下我国信托业产生问题的原因

根据第三章总结,我国信托业在大资管背景下产生了过度依赖通道业务、传统业务受阻、
销售环境较差以及刚性兑付风险的问题,通过回顾信托业的发展,参考近年来颁布的相关
政策以及信托公司内部管理,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

第一节 金融机构业务同质化严重

我国信托业起初的快速增长是因为存在一定的制度红利。早期信托公司是唯一可以横
跨资本市场、货币市场、实业领域的金融机构,信托业靠“全牌照”大力发展业务。2012
年以前,支撑资产管理行业的金融机构主要是信托及银行。但 2012 年 5 月后,金融监管部
门出台诸多资产管理行业的法律法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及期货公司均可以
做同质化的资管业务,信托公司的制度红利不复存在。 2012 年至 2015 年,大资管行业规
模迅速增加,其中基金及基金子公司和私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翻番,但信托行业的同比增
速仅在 20%左右。这样的环境下,各金融机构借助自己的优势,迅速扩大规模。例如在通
道业务方面,券商资管及基金子公司通过降低费率的方式吸引机构资金。一般信托公司的
管理费在百分之二左右,而券商资管及基金子公司一度将费用下降到千分之一。在大资管
背景下,信托行业原来存在的优势已经消失,面临金融机构之间的巨大竞争压力。
2018 年“资管新规”的发布,统一了同类资管产品的监管标准,银行理财子公司与信
托公司业务同质化,成为了信托业最强劲的对手。根据 2018 年 9 月 28 日和 12 月 2 日,中
国银保监会先后发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 [1]和《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
办法》[2],银行理财子公司的经营范围包括公募理财、私募理财及咨询和顾问服务。这基
本覆盖了信托公司的主营业务。由于信托业无法发公募理财产品,在公募理财业务方面,
银行理财子公司大大超越了信托的传统优势。并且银行理财子公司拥有很强的资金实力,
工、农、中、建四大银行拟设立的理财子公司的注册资金规模均超百亿。
信托行业内部的信托公司之间业务也具有相似性。我国目前一共有 68 家信托公司,虽
然每家信托公司有着不同的股东背景及投资优势,但是信托公司之间的业务却高度同质化
信托行业内部各家公司不仅在资金运作模式、资金配置领域、资金来源等方面具有相似性
而且在目标客户和业务范围上也存在高度重叠。中短期融资项目、银行信贷合作项目和渠
道业务均在同时期发行,即使是较为新颖的业务也很容易遭到复制。例如信托资金池产品
曾作为创新型信托产品发行,但在 1-2 年内各家信托公司均发行了类似的产品,导致产品
之间的竞争仅存在于收益率的高低。这样也使得一些信托公司偏好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
过高的风险也为信托业带来一定隐患。
随着理财市场的多元化发展与利率市场化的推行,分业经营的模式将有可能很快被突
破,在同质化业务的竞争下,信托公司的优势会越来越少。未来,由其他金融机构兼营信
托业务也存在一定的可能性。面对这样的压力,信托公司必须实现转型。

第二节 主流业务易受外部冲击影响

在第三章中阐述我国主流业务遭到了挑战,受到外部冲击是其原因之一。在我国的信托
业,当某一类信托业务发展火爆的时候,监管政策的转变会产生巨大影响。

1
[]中国银保监会.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Z],2018
2
[]中国银保监会.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Z],2018

20
个人简历

房地产业务方面,近年来银保监会出台了针对房地产业务的相关监管及约束文件,监
管包括信托公司在内的金融机构违规向房地产公司提供贷款的业务。文件对房地产业务的
开展造成了很大的冲击。除此之外,房地产行业的相关法规政策的执行也对信托房地产业
务有一定影响。国家对房地产业务的调控例如每个地区的限购限贷政策,会直接影响到房
地产项目的销售,如果项目销售不达预期,未来的还款来源就不明确,很有可能产生较大
的风险。同时由于近几年资金面较为紧张、“资管新规”要求打破刚兑、银行投资非标的
额度降低等种种原因都导致了房地产信托发行困难。根据信托业协会数据,2008 年房地产
发展迅速,融资需求旺盛,房地产信托规模占比将近 30%,2018 年随着相关政策的落实,
房地产信托规模占比已不到 10%。
基础建设信托方面遇到的瓶颈也来自于政策的限制。2010 年 6 月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
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发布后,对于政府平台贷款趋于严格。 2012 年 12
月 29 日,财政部等四部委最新下发的《关于制止地方政府非法融资的通知》,对信托公司
的政信合作业务作出了严格的规范,各级地方政府不得将未来土地出让收入作为融资平台
的还款来源,不得直接或通过出具担保函、承诺函、安慰函等变更融资担保承诺等诸多限
制性条款[1]。2014 年,国家发改委进一步规范政府融资方式,发布了《政府与社会资本合
作指导意见》。信托基金可以通过“小股大债”的形式参与融资。要重点抓好创税、改善
经济环境、增加消费需求、完善政府税收治理项目等通过后续运作直接创造现金流的项目
例如能够创造税收、改善经济环境、增加消费需求、改善政府费税收收入的项目;二是鼓
励融资方式选择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希望传统贷款模式减少 [2]。以上政策的不断推出说
明传统业务模式存在不稳定性,间接会导致项目违约。
我国信托行业资产分布与业务领域较不稳定,当一个产业处于明显上升期,各家信托
公司就会效仿做同样的业务,所以导致了很容易受外部政策的影响。信托行业如此的业务
模式不利于信托业的发展,故大资管背景下监管层一直在大力倡导信托开展差异化的资产
管理业务。

第三节 信托公司内部风控体系较弱

信托公司内部风控体系较弱主要体现在制度、流程以及人员专业知识缺乏方面。
制度上风控体系较差主要表现在信托公司的薪酬制度和业务管理制度上。在薪酬制度
方面,信托公司的业绩考核一般与信托发行规模及业务收入为主,导致员工对内控措施的
忽略;往往严格的内控会丧失一定高风险的业务,故员工为了追求高薪酬很少能意识到内
控对公司的重要意义。在业务管理制度方面,信托公司普遍存在制度内容不够细化、更新
不及时和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信托公司的业务管理制度一般是对信托法律法规的简单复制
没有根据每一家的实际情况细化指引,针对性不高;信托业产品一直在创新,但相应的内
控制度都会延后制定,对创新业务缺乏控制力;在业务制度的落实上,信托公司内部审计
部门的职能发挥不够充分,没有对公司内部控制情况、业务流程以及风险进行系统性审计。
流程风险控制不当主要表现在信托项目的成立与存续中,例如信托公司员工在尽职调
查环节中存在疏漏、没有很好的考察融资方债务等信用风险;公司项目投审会对项目材料
了解程度不够详细;应对突发实践处理能力不强;以及对还款来源分析不够全面,对项目
风险存在过于乐观的情形。
信托公司的发展需要专业的人才,在我国信托业面临转型与业务创新的时期,对信托
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更高,如果业务中存在盲点会对业务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在房

1
[]刘莹. 当前政策环境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融资对策研究--结合《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
为的通知》政策解读[J]. 中国经贸(12):131-131.
2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J]. 全面腐蚀控制, 2015(2).

21
个人简历

地产业务中存在风险管理部门对于业务的专业知识并不全面充分。房地产业务的牵扯面非
常广,每个阶段都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能力的风险管理人员。信托公司的风控人员一般具
备较强的金融知识,但对房地产的开发、相关流程与具体环境并不是充分了解,相关经验
累计薄弱,专业知识点存在很多盲区,从而在整个项目过程中容易产生风险。
信托业务在资产管理行业中属于高风险业务,如何提高内部风控体系是信托公司日常
管理的重要环节。

第四节 信托行业刚性兑付的成因

信托业形成刚性兑付的情况是存在诸多原因的。首先,在金融市场中信托公司想要吸引
客户,拓展业务规模,于是通过刚性兑付来满足投资者的盈利需求。其次,虽然信托法的
约束是让投资者承担资产管理产品风险自负的理念,但另一方面给受托人增加了更多的义
务,很多信托公司用固有资金垫付来维持声誉。最后由于监管层都不希望自己监管的领域
出现风险事件,所以一直对刚性兑付持有默许的态度。
实际信托业务中,在融资类业务方面,信托公司获取项目的能力不如银行,所以信托
公司一般获得的项目是次优的。而信托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和银行比起也较弱,故信托公
司产生风险项目是必然的,而且比银行损失的可能性更大。在融资类项目产生风险时,信
托公司为了保持声誉,避免投资者维权行动造成的声誉损失,一般会使用两种办法进行刚
性兑付。
第一种办法是利用资本金进行刚性兑付。在信托项目出现风险时,信托公司会使用自
有资金进行刚性兑付,日积月累,由于信托公司的注册本金和净资产绝对数较少,信托报
酬更不足以覆盖庞大的信托项目产生的风险资金,不少信托公司已遇到刚性兑付的困境,
导致信托公司整体运作出现困难。
第二种办法是通过滚动发行信托产品进行刚性兑付。当项目出现风险时,信托公司再次利
用资金池业务进行滚动发行募集资金,以增加负债杠杆的方式继续进行刚性兑付。资金池
业务最早出现在银行理财业务中,银行将募集的低价、短期资金投放到长期的债权或者股
权项目中,滚动发行理财产品,从而达到收益最大化。“资管新规”中定义资金池业务具
有“滚动发行、集合运作、分离定价”的特征。信托公司在一次或多次发行信托计划后将
资金汇集成“资金池”,根据市场情况自主决定、自主管理,将池内的资金进行集合运作
信托公司参照这样的模式发行产品后,由于运营成本低于银行,一般能给到投资者更高的
收益,在募集资金方面较为顺利。一旦当信托资金池中某个资产出现了问题,例如发生延
期的情况时,信托公司就可以通过资金端滚动发行,利用新的资金代替旧的资金进行兑付
在资金池业务中不同信托项目实际上并没有自负盈亏和单独管理,而是通过资金池信托产
品新募集到的资金或者固有资金注入保证刚兑的安排,将风险不同的项目像铁链子一样连
串起来,彼此没有防火墙,一旦后续资金筹集困难,大概率会导致流动性紧张,并通过其
他与跨资产管理行业产品链相关的资产管理机构传导。在实际运作中危害再次被扩大。张
华宇(2017)指出资管产品运用滚动发行的方式,实际上是让本金、收益、风险于不同投
资者之间发生了转移,是一种短借长贷款的商业操作,存在较大的风险[1]。
所以,综上所述,刚性兑付的产生由多方面因素构成,信托公司一直使用各项办法进
行刚性兑付会产生系统性风险和损害公共利益,故信托业的发展必须打破刚兑。

1
[]张华宇. 资管行业差异化发展之路[J]. 中国金融, 2017(23):23-25.

22
个人简历

第五章:大资管背景下我国信托业发展的建议

本文第三章及第四章详细写了大资管背景下,我国信托业面临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为了使信托公司能够继续得到发展,围绕信托业务回归本源的宗旨,同时参考国际信托业
的发展,本章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节 国际信托业的发展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英国信托业发展的特点

在英国,信托最初是由于规避法律制度从而创新出现,随后经过了数年的发展,信托
在英国形成了完善的法律制度,成为了世界上信托法最完备的国家。经济及金融的发展是
推动英国信托业发展的动力。英国信托业以个人业务为主,这也是英国信托业的特点,信
托标的物多为房屋、土地等不动产。随着私人财产规模的增加,人们对财富管理需求的上
升,信托转变为财富管理的工具,成为了金融业中重要的环节。海外投资需求的增长也推
动了信托业的发展,英国有着极为广阔的海外发展空间,在当时运用国内信托财产投资海
外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目前英国的信托业已由民事信托转为法人受托为主,多种类的金融机构均可以直接或间接
的方式参与信托业务。英国信托业的发展还依靠于法律及规章制度的完善,各项法律法规
的颁布推动了英国信托业的发展。2000 年,英国在修订《法人受托人条例》的基础上颁布
了《受托人法》,赋予受托人更多的权力。2010 年,英国央行董事会下属的审慎监管局涵
盖了对信托公司的监管。

二、美国信托业发展的特点

美国的信托制度是独立战争后从英国引进的,主要目的是在独立战争期间和之后执行
遗嘱和管理遗产。后来,由于欧洲移民在美国的积极殖民和发展活动以及股份有限公司制
度的建立,美国成立了以营利为目的的信托公司。在美国,为了保证业务的独立性,遵循
“职能分离、会计分开、管理分开、利润分享”的原则,对信托从业人员进行了严格的资
格管理。禁止银行业从业人员担任受托人,防止信托当事人的违法行为 [1]。美国信托业经
营模式的兼营制和业务独立分离管理充分发挥了信托业务的跨市场资产管理的职能,同时
也防范了金融风险的产生。
美国发达的资本市场为信托业提供了发展空间。美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非常发达。发
行公司债券时,发行人与债权人之间必须有第三人作为受托人,受托人可以代表债权人行
使债权担保和抵押权,因此,信托业开展了证券发行、承销、管理等业务。同时,商业银
行还设立了证券信托部作为证券业务的代理人,避免了证券、股份公司直接交易等法律限
制,达到参与公司经营的目的。
美国的信托业务也相对丰富。个人信托业务包括财产管理和保管、遗嘱执行、遗产管
理和代理账户管理;公司信托业务包括管理企业职工资金账户、代企事业单位发行股票和
债券、管理财产等;个人和公司兼有的信托业务包括公益信托、年金信托和职工持股信托。

1
[]梁士伦.美国证券投资信托简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1994(7):29-31

23
个人简历

三、日本信托业发展的特点

日本信托业的形成不是为了国民的个人理财,而是由于日本战争过后,需要大量的建
设资金,而当时日本国民并不富裕,只能通过发行信托向日本各大财团募集长期的建设资
金。在 20 世纪 60 年代末,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日本国民财富增长迅速,信托业
因此也有了新的发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金钱信托。在金钱信托中,委托人将自有资金
交付给银行,信托银行为他们进行资金投资并获得相关收益。
日本的信托行业随后发展较快,建立了完善的法律法规,除了《信托法》、《信托业
法》、《兼营法》,日本还根据不同信托种类设置了信托特别法,例如《贷款信托法》、
《证券投资信托法》、《抵押公司债券信托法》等。这些法律法规为日本信托业健康有序
发展奠定了基础。日本的信托业范围广,方式灵活,经营活跃。在 20 世纪 60-70 年代,日
本信托业根据国情,开展了不少适合日本国情的创新业务,在经济上升期,发展贷款信托
和证券投资信托;在社会福利提升后,发展年金信托、特定赠与信托、财产奖金信托及公
益信托,这些信托满足了国民对资产利息收入的不同期望 [1]。在日本信托业的发展中,政
府重视信托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例如在 1919 年创立了信托业协会,创办了《信托杂志》,
定期举办信托宣传会,使国民了解信托并加深信托意识,促使信托业为日本经济发展更好
服务。

四、国际信托业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相较于国际信托业,我国信托仍处于发展初期,国际上信托的传播已经超过 800 年,
现代信托业的发展也超过 200 年,而我国信托发展仅 40 年历史。
从上述国际信托业的发展可以看出,信托制度在英国、美国和日本都经历了一个发展
的过程,在发展中根据本国的国情,最终设立了最适合的信托制度,从而满足国民财富管
理的需求。例如在美国,资本市场较为发达,故适合发展证券投资信托;而在日本证券业
并不发达,财团却持有大量货币,为了将货币投入到国家建设,日本通过建立金钱信托的
方式达成目的,这适应了日本当时国家的经济发展。所以我国发展信托业,必须也要结合
国情定位信托业务。
从各国信托业的发展中看出,创新也是信托业发展的源动力,必须随着市场的需求,
提高信托的功能,才能保持信托业旺盛的活力,进一步改善金融市场,使货币市场与资本
市场能够协调发展。从英国、美国与日本的信托业可以看出,信托的创新都是为了解决社
会的问题,所以我国信托业的创新也应立足于实现信托功能与回归信托本源。同时必须要
完善信托法律制度,从英美两国的信托业发展可以看出,完备的信托法对信托业的发展起
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国也必须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最后,由于我国分业经营的特点
需要充分发挥信托的作用,可以建立金融控股集团,使银行、证券、保险和信托共属同一
个集团,通过集各家之长来降低成本,规避风险,相互之间利用专业技术协同发展。

第二节 信托业制度的完善与创新

一、打破刚性兑付与实施净值化管理

实施净值化管理是打破刚兑的重要途径。将预期收益率型产品转变为净值型产品,可

1
[]管延芳.日本信托业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关系研究[D],辽宁:辽宁大学,2018

24
个人简历

以做到资产管理业务所提倡的“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要点。净值是对股权和股权价值
的计算,净值管理主要基于公允价值的定价方法,比起目前大部分资管产品根据摊余成本
法的预期收益率模式,更具有一定的动态跟踪效果。
在第三第四章节中阐述了刚性兑付不利于信托公司的发展。故实施信托产品净值化管理势
在必行。“资管新规”中对净值化管理的要求是:金融机构对信托产品实行净值管理,净
值的产生应当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及时反映基本金融资产的收益和风险,使投资者
明确风险,改变投资收益超额留存的做法。除管理费外的所有投资收益均应给予投资者投
资享受收益。
但是打破刚兑是需要投资者慢慢接受的,同时对信托公司而言,更需要控制风险,扎
扎实实为投资者获得最大的利益。当然,在信托产品到期无法兑付时,投资者有权要求信
托公司把所有的信息公开披露,寻找信托公司在其中是否有不当之处。净值化管理对于某
些产品的确有一定难度,故“资管新规”中并不是要求所有产品都必须披露净值。对于信
托非标资产来说,“资管新规”中解释当满足一定条件时,可实行摊余成本法。例如(1)
信托产品为封闭式产品,且所投金融资产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的并持有到期。(2)信
托产品为封闭式产品,且所投金融资产暂不具备活跃的交易市场,或者在活跃市场中没有
报价,也不能采用估值技术可靠计量公允价值[1]。
实施净值化管理有助于信托公司以提高产品收益的方式提高管理费。传统预期收益率
型产品到期时,实际收益超过预期收益率的部分将全额划给管理人所有,作为浮动管理费
收入,而随着产品转向净值型产品,管理人实际收取的管理费与信托产品业绩直接挂钩,
根据目前公募净值化产品的管理费收取方式,当产品业绩表现高于业绩比较基准时,管理
费向上浮动;当业绩表现低于业绩比较基准时,管理费向下浮动。所以管理人有动力提高
组合收益以实现新模式下更高管理费的收入目标。
净值化管理有助于信托产品进行多资产投资从而提升信托公司的主动管理能力。多资
产投资是一种组合投资方案,是指管理一个至少涵盖两种以上资产类别的组合 [2]。它的目
的是在满足投资者的预期收益要求、风险偏好、投资范围、流动性等约束条件下,搜寻比
较不同的投资方案,并以较高的性价比实现投资目标。未来信托多资产投资产品包含的投
资范围可能有 A 股、债券、大宗商品以及境外权益市场等。在投资者可以承受的风险水平
下,选择最适合的投资策略,并且可以在多资产投资的情况下,进行净值化管理,反映资
产总体的投资水平。

二、完善信托登记制度

2013 年,中国银监会主席助理杨家才先生在信托业年会上发表“要建立信托产品登记
信息系统,这是信托业规范发展的基础,也是金融市场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信托产品
登记系统开发正式步入实质性进展。信托登记是指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对信托机构
的信托产品及其收益权信息、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信息及其变动情况予
以记录的行为。2017 年 8 月,中国银监会颁布了《信托登记管理办法》,并于 2017 年 9 月
1 日起生效。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被赋予了信托产品及其信托收益权登记与信息统
计平台、信托产品发行与交易平台及信托业监管信息服务平台这“三大平台”功能,为管
理信托业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3]。为了完善信托登记制度,必须充分发挥这三大平台的
功能。

1
[]中国银保监会.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Z],2018
2
[]华宝证券研究创新部.2018 中国金融产品年度报告[R].2018-5-16
3
[]中国银监会.信托登记管理办法[Z],2017

25
个人简历

作为信托产品及其信托收益权登记与信息统计平台,中国信托登记有限责任公司能够对信
托登记的权利及义务进行规范,并对信托登记的财产范围进行确认,从更高层面对投资者
的信托财产确权。确权后的信托产品就能获得较高的市场认可,也能更有利地保护投资者
信息统计要求各信托公司在发行各信托产品前,将信托产品的相关要素输入信托产品登记
系统,并在信托要素发生变化时实时更新。监管部门可以对信托产品的法律合规性进行系
统的审查,可以大大提高监管部门的监管效率。作为信托产品发行和交易的平台,信托公
司可以通过信托产品登记系统对其开发的信托产品进行推介和发行,该功能可以将信托公
司的产品“公募化”成为可能。作为信托业监管信息服务平台,可以开展线上信托产品登
记,便利了监管部门开展线上查阅,监管部门可以实时掌握行业内每一家信托公司的运行
情况,能及时采取相应监管措施,进一步增强监管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因此完善信托登记制度,充分发挥其三大平台的功能,对信托业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意
义。

三、发展信托子公司及注意要点

2014 年中国银监会下发《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信托公司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 99
号文)指出,大力发展真正的股权投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信托公司设立直接投资专业子公
司;鼓励发展并购业务,积极参与企业并购重组,促进产业转型;积极发展资产管理等收
费业务,鼓励发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等业务,提高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附加值;探索家族理财
客户定制资产管理方案。文件明确指出,设立信托子公司是未来信托公司转型的方式之一
[1]
。该文件明确指出了设立信托子公司是未来信托公司的转型方式之一。
信托子公司目前较多成立的是前台业务部门,为的是开展特定领域资产管理信托业务。
信托产品在产品设计、投向、投资形式上都有一些局限,成立信托子公司能够更贴近资产
管理业务并做出创新型产品。开展信托子公司,不仅可以更好发挥信托公司独有的优势,
亦可以降低母公司运营成本。
信托公司在成立子公司有以下几点优势:首先,信托公司应选择擅长的领域,然后对
该领域精耕细作,这能在相当程度上节约管理经营成本并充分发挥员工的能力。例如在私
募投行业务方面,可参考同业的绩效考核标准,进行事业部制度考核,按此标准实施,可
以为信托公司留住投资方面的相关人才。其次,信托子公司可以获取特殊政策优惠。例如
股权投资公司或创业投资公司,某些地方政府为鼓励发展这类业务往往会出台一些税收减
免政策。最后,信托子公司可以规避一些监管成本。根据 2014 年底银监会发布的《信托业
保障基金管理办法》,资金信托和财产信托都需要缴纳 1%的信托业保障基金 [2]。而信托子
公司属于工商企业范畴,当从事与信托公司相同的业务时,可以省去缴纳保障基金。因此
信托子公司能为信托公司减少一定的负担。
在信托公司前台部门成立子公司之外,信托公司也可以将内部后台部门更好的整合,
成立子公司。可以将财务部、运营管理部及信息技术部等服务职能进行专业化公司化运作
从而形成相关服务机构,可以为信托公司及同业公司提供给后台专业服务。目前监管在这
方面并未出台相关政策,但以现在的趋势,未来很有可能会批准成立相关子公司。
根据目前我国金融机构成立子公司的经验,在成立信托子公司后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统一内部合规和风险管理制度。在初始阶段,子公司一般依靠母公司建立合规风险
控制体系,在内控合规、风险、审计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母公司可派出合规风险控制人

1
[]中国银监会.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信托公司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Z],2014
2
[]中国银监会.信托业保障基金管理办法[Z],2014

26
个人简历

员,承担对子公司团队的培训职能。随着子公司人员的逐步成熟,可以逐步转向提供业务
指导和咨询;重视母公司对子公司检查的合规性评估和审计:通过不定期评估和定期检查
相结合,我们可以对子公司的内部管理有深入的了解。子公司的内部制度文件、业务数据
和公司报表需要定期提交母公司保管。建立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制度,日常业务定期报告
和重大突发事件临时报告。
二是要建立母子公司之间的风险隔离。信托母公司应当与专业子公司之间建立人员、
资金、业务、信息等方面的防火墙,避免由子公司产生的风险穿透到信托母公司。子公司
的业务资料在子公司层面集中管理,母公司仅有查阅的权限。对于商业机密信息应当分层
隔离,各自独立保存,防止信息相互渗透。客户的信息应当独立管理,子公司建立自身的
客户信息系统。在公司宣传材料、业务推荐材料以及合同文本中明确业务主体,明显标注
母子公司的区别。也要加强内部人员的管理,防止销售人员在展业过程中夸大母公司的担
保能力。
信托公司成立子公司能给信托业转型带来新的方向,同时也要注意其中的合规性,才
能更有利于信托业的创新与发展。

四、建立网上信托机制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银行理财产品、公募基金产品以及券商资管产品目前都能从各家
公司的官方网站上获得相关信息,大多可以直接通过网络购买,而信托产品普遍签约模式
仍为现场签约,对于投资者而言并不是特别方便。建立网上信托机制,将产品的销售从线
下转移至线上交易,可以极大提高投资者的交易效率。由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在 2015 年
发表的《关于促进互联网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到了“互联网信托”,目前已经
有一些信托公司做了相关的尝试[1]。
建立网上信托机制,应当为投资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首先,信托公司应当通过互联
网为投资者提供查询份额及收益分配明细的功能,帮助投资者及时了解自己的信托资产情
况;其次,投资者应当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产品的运作情况,对于运作的变化能第一时
间获得信息;同时信托公司应当为投资者提供产品预约的功能,对于预售的信托产品可以
提前使投资者了解产品,对于有意向的产品就可以提前准备资金进行预约,预约成功后客
户经理可以及时与客户线下对接。最后,网上信托机制最重要的是开通网上交易的功能,
线上支持申购、认购与赎回信托产品,在投资者接受过风险承受能力的测评后签署电子合
同。签署电子合同根据监管要求,客户经理需要与投资者在线视频面签,录制音频视频。
建立网上信托机制,可以提高信托产品的流动性。信托产品一般期限较长,通常在一
年以上,其间投资者如果有流动性需求,目前只能依靠自己或者发行该产品的信托公司寻
找受让方,转让的途径及受众范围比较少,使得转让产品非常困难,投资者往往也因为流
动性较差而不选择信托产品的投资。网上信托机制就可以帮助投资在流动性紧张之际转让
信托产品。
在网络销售的同时需要建立网络监督体系。网络监督体系能够帮助信托公司合理销售,
同时增加投资者对信托公司的信任。对整个金融体系而言,有效的监管有利于各金融机构
之间稳定协作,促进金融体系稳定运行。
全面实行网上信托,对信托公司的信息技术部要求也较高,需要投入的成本比较大。
但是未来互联网信托是信托业的发展趋势,信托业需要建立网上信托机制达到转型的目的。

[]张爱英. 互联网金融发展与风险防范--基于《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思考[J]. 经济
1

问题, 2015(10):53-57.

27
个人简历

第三节 信托公司内部管理的提升

一、完善信托内部管理

完善信托公司内部的流程,首先要强化内部风险控制的建设。目前我国信托公司部门
设置一般分为前台业务部门及中后台业务支持部门。中后台部门包括合规部、风险管理部
项目管理部、计划财务部及稽核审计部,这些部门对公司经营的项目起到监督作用,普遍
信托公司的组织结构图如下:

图 5-1 普遍信托公司内部组织结构
但在很多信托公司实际运作中,中后台部门发挥的监督作用并不是很大。首先因为前、
中、后台部门都需要向公司经营管理层汇报,而经营管理层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创造信托收
入和业务规模上,中后台部门的职能是服务于前台部门的业务发展,经营层的业务导向导
致了中后台部门监督作用较弱。其次是业务流程的制约性不强,前台部门一般负责项目开
发与成立,虽然在项目选择的标准及项目决策的流程公司有一定的标准,但实际运作中贷
前贷后的管理一般做不到连贯性,可能会产生一定的风险。
所以必须要提升信托公司的内部管理,充分发挥信托公司前中后台每一位员工的职能。
首先,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建立一套严密的体系,能够渗入到信托业务的每个环节,持续
颁布、修订和更新各类业务指引,跟随每一个信托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引导
业务有序开展。在项目成立前的环节,加强对交易对手的尽职调查,例如融资方是否存在
民间借贷,是否合法经营,实际控制人有无涉案涉诉等情况。业务人员可以通过各种平台
来查询、验证信息,包括定期的实地勘察。项目前期尽调十分重要,为保证尽调的全面性
对于业务人员的考核不能只要求量而不注重质,可以通过薪酬制度中奖金包含代发风险准
备金的办法提高业务人员的审慎态度。在项目过审核的环节,中台部门应严格审核业务实
施方案,对重点问题进行独立尽调核实,识别业务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同时应快速掌
握最新有关法规,对开展业务提出建议。在项目成立后运作的环节,后台部门应对产品运
作情况及时披露,对资金的划转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同时管理层应敏锐捕捉经济周期的
变化,面对较为重大的市场形式和政策变化,适时调整公司的经营策略。在到期兑付的环
节,必须提前逐步将信托资产变现,提前采取应对措施。若项目出现风险,也应及时对资

28
个人简历

产进行保全,通过司法以及合理的手段维护受益人的利益。

二、培养专业化信托人才

信托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托人才队伍的建设,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可以推动信托业的转
型升级。信托公司内部应当加强人才培养体系。在人才引进方面,可以和高校建立联动机
制,与相关专业的院校合作,开展信托实务课程,签署培训交流协议,能够在信托学科建
设、信托研究理论和信托公司实习方面都能有一定合作,为信托公司培养专业化人才。在
业务培训方面,信托公司及信托业可以定期组织培训,及时更新市场业务发展的动态,解
读监管体系最新发布的监管文件,组织公司团队建设活动,提高员工的综合能力,鼓励员
工创新。
信托业的发展需要大量投资类的人才,目前我国投资类人才大多集中于证券公司及基
金公司中,信托公司需要在投资人才建设中投入较大成本。例如可以开展内部投资业务知
识培训,新员工与老员工签署师徒培养计划,与证券及基金公司开展业务交流会,针对资
本市场和监管当局形式,总结业务实践与案例的经验,规划未来的发展路径。
信托公司之间也可以定期举办同业交流会,对当前遇到的业务中的问题可以互相借鉴,
集思广益,讨论信托业的走向。
最后在信托人员考核方面,信托公司应该设立合适的激励约束机制,综合考虑信托管
理的规模和信托收入,以部门或者团队为核心,建立全方位的考核机制。考虑整体市场情
况,下发业务指标,激发团队业务创新能力,通过部门及团队的良性竞争,带动整个公司
的发展。但是在风险管理方面也要设立相关的标准,由投资决策委员会对项目进行筛选,
同时也分级给予部门经理一定的权限,帮助业务能够顺利进展。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培养专业化信托人才,有利于提升整个信托行业的竞争力。

三、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随着信托业的发展,信息披露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保护受益人的利益,信息
披露制度应当更为完善。
在发行信托产品的同时,必须确保基础资产信息披露的全面性,对于投资者而言,在
考虑投资的过程中,需充分借助信息披露获取的相关信息,根据信息披露的内容了解到产
品的投向及项目投资预期。例如在产品的推介资料中,某些要素必须明确披露,包括投资
去向,收费标准,本金及收益如何分配等。
在期间管理信托产品时,应当遵循持续披露的准侧,每个月度或者季度向投资者披露
受托管理报告,披露资产变动、收入和费用和期末资产估值等情况,在此基础上为了完善
披露内容,应进一步明确投资领域分类、投资比例的精确程度、投资表现相应指标、风险
状况衡量办法等。对于突发事件披露,应定义突发事件的范围。在突发事件产生后,对资
产披露的明细,不仅要包括目前掌握的抵押物情况,还要对法律诉讼进展等其他影响方面
进行全面的披露。
信托公司作为信托产品的受托人,必须主动承担信息披露的责任,尽力完善信息披露
的内容,提供必要的风险提示,维护受益人的利益。

29
个人简历

第四节 发展创新型信托业务

在大资管的背景下,社会公众手中的资金变得更加宽裕,需要投资的意识就变得更强。
信托作为资产管理行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为公众提供多种形式的产品,但是在面临
“资管新规”的强监管环境与外部金融机构的剧烈竞争下,传统业务遇到了挑战,故通过
发展创新型业务,可以促使信托业更好发展。

一、家族信托业务

招商银行与贝恩公司《2018 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 [1]显示:截至 2018 年底,全国千万


人民币资产家庭为 198 万户,亿元人民币资产家庭为 12.7 万户,3000 万美金资产家庭为
8.4 万户。在 2018 年的中国富豪榜上,前十名榜者的平均年龄在 50 岁左右,他们的子女的
岁数也在 30 岁左右。以此推算,未来 5 到 10 年间,中国家族企业将迎来规模较大的一次
传承。
近年来,我国比较典型的家族信托模式是:高净值的自然人客户委托信托公司设立单
一资金信托,信托期限一般在 20-50 年,甚至还要长,或者一次性交付信托资金;或者,
每满一个时间段设立一个开放期,委托人有权提前终止或者修改信托合同条款。交易结构
详见下图。

图 5-2 家族信托交易结构
家庭信托具有财产管理、财产继承、财产分割、保密和税收筹划五大功能 。一是财产
管理范围广,可广泛投资于债券、股票、私募股权基金、ETF 和跨境投资产品等多种资产。
二是条件相对灵活,保障家庭财产继承的安全性和多样化。家族信托可以与客户逐一沟通
定制信任产品。例如可以设置多重受益人以及受益人的轮换顺序,安排家庭成员之间的家
庭财富分配和继承。三是具有财产隔离的功能,实现了信托财产与委托人未设立信托财产
信托财产与受托人自由财产及其他信托财产的多重分离。例如,企业资产可以有效地从家

1
[]招商银行,贝恩公司.2018 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R],2018

30
个人简历

族资产中分离出来。由于我国许多高净值人士是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经
营危机时,债权人会将企业所有者和家庭的资产作为追索对象,影响家庭的正常生活。信
托制度的资产隔离功能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避免企业风险导致的家族资产减少。四
是具有保密的功能,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管理和使用信托财产,以受托人的名义记载财产
不再反映委托人的姓名。五是具有税收筹划,信托财产具有独立性,可以实现遗产税收筹
划。2010 年,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遗产税暂行条例(草案)》,列出了遗产税的
起征点和计算公式。根据计算公式,中国公民如果传承 1000 万元的遗产需要缴纳 325 万元
的遗产税[1]。而通过设立永久存续的信托妥善解决多代传承的税务问题。
家族财富传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托公司也可以通过家族信托提高直销能力、
建立专业化的团队和提升信托公司的知名度,在塑造财富市场的品牌效应后为信托公司带
来更多的业务机会。

二、信托资产证券化业务

为了满足金融机构与传统实体企业的证券化业务需求。随着“资管新规”把防风险放
到重要位置,非标准化资产转为标准化资产是未来的大势所趋。资产证券化是传统非标准
化债权向标准化债权转变的主要合规手段,这有利于优化发行方负债结构,盘活存量资产
也给信托业务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资产证券化业务主要包括:信贷资产证券化,企业资产证券化、票据资产证券化、不
良资产证券化、PPP 资产证券化等。下文将对前三个种类做简要分析。
1、信贷资产证券化
由中国人民银行以及银监会共同颁布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中对信贷资产证
券化做出定义解释:在中国境内金融市场中,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主要发起方,通过信托
的方式将信贷资产转移给信托公司,由信托公司将该部分资产以证券的形式面向投资机构
发行,其获得的现金用于支持可获得证券收益的机构性融资活动 [2]。2014 年 11 月 20 日,
银监会发布《信贷资产证券化备案工作流程》,将审批制度改为备案制度。2015 年 1 月 4
日,经银监会批准,27 家商业银行获得了启动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业务资格,标志着信贷资
产证券化业务备案制度的启动。
如图 4-3,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交易结构基本思路是:由 XX 银行发起,将信贷资产以信
托财产的方式出售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在接受该部分财产之后,通过发行信贷资产支持
证券的方式向市场发行。信托公司负责将所收获的发行价款交给商业银行,将信托财产所
对应的信托收益权转移给投资者,并发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通过以上步骤,能够有效实
现信托资产所对应的原始风险与信托公司以及商业银行其他资产风险之间的相互隔离,确
保信托资产证券化操作的成功率。在上述操作流程中,商业银行通过证券化的操作,实现
信贷资产的转换,充分利用信托财产所具备的独立法律特征,投资者对于商业银行以及信
托公司并不具备追索权。

1
[]王昭卜. 我国《遗产税(草案)》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J]. 法制博览, 2019(30).
2
[]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J]. 中国房地产金融(4 期):45-48.

31
个人简历

图 5-3 信贷资产证券化信托交易结构
2、企业资产证券
企业资产证券化的特点是:资产具有高流动性,融资成本低及可以破产风险隔离。信
托公司能够在企业资产证券化中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例如参与前期的项目尽调、产品设计
发行、产品运营期间的信息披露。同时可以在产品募集阶段,对收益权分层设置,例如优
先级、中间级及次级,对不同的风险偏好投资者发售不同的收益权。信托公司也可以在发
行企业资产证券化前,对一些发行成功率高,收益乐观且风险较为分散的企业资产,通过
发行短期过桥贷款,帮助企业形成适合资产证券化的基础产业。
3、票据资产证券化
票据资产证券化的业务模式是原始权益人将其持有的票据对应的收益权作为基础资产
委托计划管理人发起设立专项计划,并通过证券交易所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原始权益人接
受专项计划的委托,作为资产服务机构,对基础资产进行管理,并归集、转付基础资产产
生的现金流。为确保原始权益人按时足额转付票据产生的任何收益,原始权益人以其持有
的票据为专项计划提供质押担保。
4、资产证券化近年来发展
如表 4-1,2016 年至 2019 年,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19 年信贷
资产证券化(CLO )共发行 182 个,发行总额合计 9634.59 亿元,比 2016 年同期上升
246.50%;2019 年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共发行 1031 个,发行总额合计 11079.13 亿元,比
2016 年同期上升 131.21%;2019 年票据资产证券化(ABN)产品共发行 248 个,发行总额合
计 2888.04 亿元,比 2016 年同比上升 1633.82%。可见资产证券化业务在近几年得到了飞速
的发展。
  新发行信贷 CLO 新发行企业 ABS 新发行 ABN

日 总数合计 发行总额合计(万元) 总数合计 发行总额合计(万元) 总数合计 发行总额合计(万元)


201 182 96,345,920.29 1,031 110,791,334.44 248 28,880,425.08

32
个人简历

201 155 93,183,496.55 698 95,571,455.78 96 12,569,834.31


8

201 134 59,772,922.47 522 89,006,830.46 35 5,849,505.37


7

201 108 39,085,280.50 389 47,917,969.40 8 1,665,708.00


6

表 5-1 2016 年至 2019 年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统计 资料来源:wind


2017 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
任务,党的十九大强调“深化金融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当前金融工作重
点已转变为防范金融风险,以金融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促进金融与实体之间的良性循环。
资产证券化作为对接实体经济、助力供给侧改革的工具,在未来信托业的发展中具有非常
大的潜力。

三、慈善信托业务

慈善信托的运作方式是:委托人通过慈善捐赠设立慈善信托,受托人以信托为目的,
在国家机关、监察人、委托人、受益人的监督下,为受益人的利益管理处分捐赠财产的慈
善捐赠运行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 5-4 慈善信托交易模式
慈善信托与慈善捐赠有一定程度的不同,同时有其特定的优势。一是法律关系不同,
慈善信托属于信托法律关系,由委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组成。赠与属于合同法律关系
由赠与人和受赠人组成。二是财产独立性不同。慈善信托财产独立于受托人和委托人,慈
善捐赠不能独立于受赠人的其他财产。三是赠与人和委托人的权利不同。慈善信托的委托
人可以设立留置权处分信托财产,慈善捐赠中捐赠人对受赠人仅有一定程度的监督权。慈
善信托根据其独有的优势,能够更好的满足慈善事业的多样性[1]。

1
[]王玉国.杨晓东.慈善信托在中国的发展和业务模式分析[J].观察思考,2017(5):65-70

33
个人简历

我国引入慈善信托具有深刻的意义。2020 年 1 月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的感染牵动了全国
人民的心,人们纷纷献出了自己的爱心,可是武汉红十字会的行为引发了不少民众的怒气
红十字会出现了大量物资囤积仓库、怀疑把物资发给莆田系医院却不发给三甲医院、以及
捐赠清单明细不清楚等问题,在这样关键的时刻,民众都对红十字会失去了信心。
慈善信托应根据其优势在此次疫情中发挥其特定作用。一是慈善信托比起慈善组织成
本更低,信托的发行不需要配备专职人员及固定场所,除了资金以外,物资也可以成立信
托。二是慈善信托的财产更为安全。与慈善组织相比,信托公司的投资能力更为专业,可
以帮助资产增值保值,同时信托公司不仅受银保监会的监管,还受民政部、委托人、受托
人、信托监察人等多方的监督,在公信力方面都比慈善组织要强。同时慈善信托是独立于
信托公司,如果信托公司无法履行职责,慈善信托还可以依法置换受托机构。三是慈善信
托具有财产分割功能。信托财产具有高度的独立性,仅属于唯一的慈善信托计划,与委托
人、受托人和受益人的固有财产之间独立,需要依据约定管理信托财产,并根据条款将收
益转移给符合资格的受益人。 最后,由于慈善信托具有永续性,可以永久存续,为需要帮
助的人提供长时间的帮助,例如可以为此次参加武汉疫情人员的亲属子女的教育提供一定
服务。
在慈善信托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我国慈善信托相关法律还不健全,目前
我国慈善信托的法律仅有《信托法》和《慈善法》,对于法律的一些细节问题还不够细化
缺乏统一的执行标准。二是慈善信托在税收条款中没有明确豁免税费。根据国家税务总局
在根据国家税务总局 2016 年发布的《金融业增值税政策指导意见》,慈善信托基金和资产
在保值增值过程中可能涉及增值税缴纳义务。而英国、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认为,慈善信
托财产产生的利益只要用于公益项目,就可以完全免除。同时按照受益人的性质和金额,
也可以给予受益人一定的税收优惠。三是慈善信托的信托财产缺乏登记制度,很多信托资
产无法进行信托登记[1]。
虽然慈善信托在法律及税务上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跟红十字会存在的众多问题相比,
慈善信托更为灵活与专业。并且社会慈善需求不会随经济周期而大幅波动,这有助于推动
慈善信托成为公司稳定、可持续的战略性业务。

四、信托公司私募股权投资业务

私募股权投资是指投资于非上市股权或上市公司非公开交易股权,以期望未来获得收
益的投资方式。它是推动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创新手段之一,大多适用于中小企业融资,帮
助我国产业优化升级。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我国内私募股权基金公司与海外私募股
权基金公司都参与了私募股权投资业务,市场较为活跃。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最初主要投资于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小企业,现在也成为了陷入财务
困境的企业以及寻求并购资金支持的上市公司的重要的融资渠道。广义的私募股权基金涵
盖了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前各阶段的权益投资,包括创业投资基金(VC)、并购
基金、夹层基金等[2]。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发展仅处于初步阶段,但考虑到我国中小企业长期的融资需求,私
募股权基金应当充分发挥其作用。信托公司发行私募股权基金模式一般为 双 GP(劣后)模
式,但由于绝大多数工商局不允许私募股权基金直接被登记为基金所投资企业的股东、合
伙人或其他出资主体,故一般采用嵌套信托计划的模式来开展,交易结构如下:

1
[]菅宇正.聚焦:慈善信托应走向何方?[N].公益时报,2017-09-12(006)
2
[]王平. 全球私募股权基金的新动向及启示[J]. 投资研究, 2011(3):34-38.

34
个人简历

图 5-5 私募股权信托双 GP 交易模式


信托公司负责基金的发行和托管,并以双 GP 模式设立私募股权机构企业,负责基金的
管理和运营。通过这种模式,信托公司提高了项目投资管理能力,并与合格投资者形成利
益共同体,可以全面控制交易环节,从而保证信托计划的资金安全。
目前我国信托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业务主要模式仍为通道型,即信托公司与一些知名
专业的 VC、PE 机构合作,信托公司不负责募集资金,承担名义上的受托人角色,而专业机
构充当投资管理人,在业务运作中提供项目源,在项目选择后提供一系列实质性操作,信
托公司仅作为通道。故信托公司开展股权投资基金业务虽然具有优势,但未得到较好的发
展。
信托公司发行私募股权基金存在一定的优势,一是信托公司作为“阳光化”的私募机
构,可以向市场上的投资者募集资金,缓解私募股权基金募集困难的问题;二是信托公司
可以根据在某个行业内较强的主动管理能力开展该领域的私募股权基金,充分发挥其专业
能力;三是信托公司在银保监会的监管下,资金使用更为公开和透明,投资者资金的安全
有保障。
在私募股权业务的开展中应该注重风险控制手段,可以学习 VC、PE 公司采取一些专业
化的手段签署对赌协议。对赌协议是基于投资方与融资方在信息上的不对称,而由投资方
与融资方订立的在将来发生约定的条件时,双方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协议 [1]。对赌协议
有助于激励公司的管理层,帮助融资方和投资方达到双赢的局面。
我国高净值人群越来越多,对于信托产品的收益要求更高,也有一定的防风险能力。
私募股权基金属于“高风险高收益”类型信托产品,比起传统“固定收益”类型信托产品,
更符合该类人群的投资需求,是未来金融市场中不可或缺的创新业务之一。
如今在资产管理行业各种新政推出的同时,信托牌照所赋予的传统垄断业务都已遇到
了挑战,故信托创新业务是信托公司未来核心优势增长的最主要来源。我国信托业可以参
考以上三种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

1
[] 洪岩. 浅谈对赌协议对融资方与投资方的利与弊[J]. 现代商业, 2018, 507(26):55-56.

35
个人简历

第六章:结论

我国经济处于“新常态”,产业面临转型和升级以及去杠杆化带来的变化。在这样的
环境下,需要信托业为在转型的市场提供资金。而面临目前的大资管环境信托业需要变化
来满足差异化的融资需求,信托公司必须根据自身定位,在业务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在
信托管理制度上面进行更好的完善。
本文首先介绍了信托业的理论与国际市场中信托的发展,通过借鉴英、美、日三国信
托业发展的经验,结合我国金融政策和监管方向提出可以借鉴的方面。其次根据大资管背
景下信托业的发展,面临金融机构的全面放松后又迎来“资管新规”的强监管后,信托业
所产生的改变做分析,得到目前信托业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包括同质化业务竞争、
主动管理能力薄弱、多年刚性兑付产生的危害以及传统业务遭到的挑战。以这些问题作为
基础提出相关建议。
首先,坚持回归“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信托本源,把握受托人的忠实义务和善良
管理的核心义务,树立并履行受益人利益最大化的责任概念。其次,在业务创新方面积极
参与新业务,提高产品的流动性;重视高净值客户的定制化、个性化财富管理需求,为高
净值客户提供财富安全保障、财富传承、产品配置及全球资产配置等综合需求;同时要完
善信托公司的内部管理,在法律制度上以及公司内部流程都必须更加规范化。最后,2020
年是新的发展的一年,随着“资管新规”的过渡期结束,新冠肺炎疫情的好转,信托公司
作为我国金融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强化信托业的风险管理,坚持严控风险的底线思维
坚持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根本目标,再创信托业的辉煌。

36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1] 中国银保监会.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Z],2018
[2] 刘冬. 我国信托制度的优势及挑战探析[J]. 管理观察, 2014(35):65-66.
[3] Howard Stevenson.Comparative Study of British Trust System[R],1992
[4] Toshio Taki.Invest Trust Distribution in Japan:Japan Post and
Banks[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07(5):37-58
[5] 美国财政部金融研究办公室.资产管理与金融稳定报告[M],2015
[6] Anjali Kumar,Terry Chuppe,Paula Perttnen.The Regulation of Non-Bank
Financial Institutions:The United States,the European Union,and Other
Countries[J].Human Events,1997,65.
[7] Mengchun Ding , Hongxin Li.On the Market Risks Prevention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Financial Product under the Financial
Crisi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2016(8):4
[8] Tobias Adrian&Hyun Song Shin.The Shadow Banking System:Implications for
Financial Regulation[R].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 Staff
Reports,2009.
[9] Andrew Sheng.The Erosion of U.S. Monetary Policy Management Under Shadow
Banking[R].Thailand: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usiness and
Information,2011
[10] 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02)[M].中国经济出版
社.2003
[11] 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07)[M].中国经济出版
社.2008
[12] 邵传林.西方金融创新理论演变综述[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7.21(5):80-
84
[13] 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12)[M].中国经济出版
社.2013
[14] 熊宇翔,秦素娟.我国信托业务开放创新的路径研究[R].中国信托业协会,2014
[15] 隋金呈.我国信托业务的发展与创新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
[16] 冯浩.大资管时代研究[R].华彩咨询创新中心,2014
[17] 姜帆.泛资产管理背景下信托公司可持续盈利模式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
2015
[18] 孟祥君. 大资管模式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影响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
2016(5):61-62
[19] 周天林,石峰,贾希凌.强监管环境大资管产品[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8
[20] 江平, 周小明. 论中国的信托立法[J]. 中国法学, 1994(6):54-60.
[21] 梁士伦.美国证券投资信托简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1994(7):29-31
[22] 管延芳.日本信托业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关系研究[D],辽宁:辽宁大学,2018
[23] 中国信托业协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
法”http://www.xtxh.net/xtxh/policyrelated

37
个人简历

[24] 信托业协会.信托基础[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
[25] 范杰. 信托公司资产管理业务面临挑战[J]. 中国信用卡, 2013, 000(002):52-
54.
[26] 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12)[M].中国经济出版
社.2013
[27] 殷醒民.2018 年度中国信托业发展评析[R].中国信托业协会,2019
[28] 贾丽杰. 信托营销现象剖析——信托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销售问题分析与网络建设
[J]. 西南金融, 2014(02):67-69.
[29] 中国银监会. 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信托公司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Z],2014
[30] 程兴华.信托私募融资与中小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以浙江为例[J].经济管理,
2007(1):88-92
[31] 戚 庆 余 . 分 业 监 管 体 制 下 多 层 嵌 套 资 管 产 品 的 法 律 规 制 [J]. 现 代 管 理 科 学 ,
2018(02):
[32] 杨灿明, 鲁元平.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成因与防范对策研究[J]. 财政研究
(11):60-62. 51-53
[33] 潘星安. 政府平台融资对政信集合信托产品的风险影响 [D]. 上海交通大学,
2013.
[34] 中国银保监会.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Z],2018
[35] 中国银保监会.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Z],2018
[36] 钟燕琼. 我国信托业的收益与风险研究[D]. 暨南大学.
[37] 张华宇. 资管行业差异化发展之路[J]. 中国金融, 2017(23):23-25.
[38] 陈柳钦. 关于美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J]. 中国证券期货, 2004(8):70-
76
[39] 刘莹. 当前政策环境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融资对策研究--结合《关于制止地
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政策解读[J]. 中国经贸(12):131-131.
[40]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J]. 全面腐蚀控制,
2015(2).
[41] 华宝证券研究创新部.2018 中国金融产品年度报告[R].2018-5-16
[42] 中国银监会.信托登记管理办法[Z],2017
[43] 中国银监会.信托业保障基金管理办法[Z],2014
[44] 张爱英. 互联网金融发展与风险防范--基于《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
导意见》的思考[J]. 经济问题, 2015(10):53-57.
[45] 招商银行,贝恩公司.2018 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R],2018
[46] 王 昭 卜 . 我 国 《 遗 产 税 ( 草 案 ) 》 存 在 的 问 题 及 完 善 建 议 [J]. 法 制 博 览 ,
2019(30).
[47] 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J]. 中国房地产金融(4 期):45-48.
[48] 王 玉 国 . 杨 晓 东 . 慈 善 信 托 在 中 国 的 发 展 和 业 务 模 式 分 析 [J]. 观 察 思 考 ,
2017(5):65-70
[49] 菅宇正.聚焦:慈善信托应走向何方?[N].公益时报,2017-09-12(006)
[50] 王平. 全球私募股权基金的新动向及启示[J]. 投资研究, 2011(3):34-38.
[51] 洪 岩 . 浅 谈 对 赌 协 议 对 融 资 方 与 投 资 方 的 利 与 弊 [J]. 现 代 商 业 , 2018,
507(26):55-56.
[52] 平安信托.中国信托业发展报告(2012)[N].21 世纪传媒报.2013-7
[53] 肖琦.信托公司风险防控案例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8

38
个人简历

[54] 强力.大资管时代与信托业立法的思考[J].海峡法学,2017(1):35-43
[55] 李生昭.中国信托业刚性兑付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2015(8):44-53
[56] 李蕊智.我国信托业风险形成与传导机制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7
[57] 宋学明.我国信托业功能演进和发展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4
[58] 张路豪.去通道背景下 CA 信托公司盈利模式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9
[59] 崔然.金融去杠杆背景下 A 信托公司转型发展的策略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
学,2019
[60] 孙奕昕.我国信托业务的转型研究[D],安徽:安徽大学,2018
[61] 徐广海.我国慈善事业的信托模式选择[D],黑龙江:黑龙江大学,2012
[62] 鲁长瑜.信托公司信托业务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
2014
[63] 中国银监会.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信托公司风险监管的指导意见[Z],2014
[64] 林琳.我国信托业现状及问题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5
[65] 万怡群.JXGJ 信托公司风险防范管理及对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6
[66] 周凯.基于大资管时代下 ZJ 信托转型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6
[67] 纪泓宇.大资管竞争背景下信托业业务转型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6
[68] 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托投资公司内部控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Z],2004
[69] 中国银监会.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银行业“违法、违规、违章”行为专项治
理工作的通知[Z],2017
[70] 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关于促进互联网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Z],2015
[71] 中国银监会.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银行业“监管套利、空转套利、关联套
利”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Z],2017
[72] 中国银监会.中国银监会关于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指导意见[Z],2017
[73] 中国银监会.中国银监会关于切实弥补监管短板提升监管效能的通知[Z],2017
[74] 中国银监会.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Z],2007

39
个人简历

致谢

时光荏苒,在财大的硕士学习生涯已接进尾声。此论文是在导师周冏老师的细心指导下,
历时了半年将所学经济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应用探索。
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导师细心听取我在每个阶段的汇报,并提出宝贵意见与修改方案,
保证了论文撰写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再此期间我要对所有帮助过、培养过我的老师们表示
再次的感谢。
首先,特别是**老师学识的渊博,教学视野的开阔,治学严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教
学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所以在整个研究生论文撰写阶段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
凝聚着恩师的心血和汗水,对周老师给予的谆谆教诲,学子充满感激。
其次,感谢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的各位教授和老师,在我求学道路中,传授知识,教
书育人。让我在工作之余,学习到了更多可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识,同时在校期间各位老师
不仅传授了做学问的理论与方法,还传授了母校“实事求是”的治学理念和价值追求,这对
还要在漫长人生道路行进的学子将终身受益。
最后,学子向在百忙之中审阅、评议和组织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人
生的每个阶段都值得珍惜,这段美好时光,因为有各位老师的关心指导,我很荣幸。在未来的
学习及工作中我会更加勤奋地学习和探索,在把学到的书本知识和工作实际紧密结合中,
努力做得更好,这也是学子未来给予母校和各位尊敬老师最好的回报吧。

40
个人简历

个人简历

**8,女,1990 年 12 月出生。2013 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专业,毕业


后任职于华宝信托有限责任公司,资产管理部,投资经理助理岗位,主要负责部门资金池
产品的发行与证券类产品中固定收益资产的投资。2016 年入学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哲学专业
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

41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