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第 29卷  第 4期          西 南 石 油 大 学 学 报          Vo l.29  No.

4
  2007年   8月         J
our
nalo
fSo
uth
wes
tPe
tro
leu
m Uni
ver
sit
y         Aug  2007 

  文章编号 :1000 -2634(2007)04 -0102-05


稠油油藏水平井热采吸汽能力模型
1, 2 3 1 1 4
陈德民 , 周金应 , 李治平 , 谷丽冰 , 董志刚
(1.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
能源学院 , 北京 100083;2.
辽河石油勘探局煤层气公司 ;
中海石油 (中国 )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4.
3. 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 )

摘要 :目前在利用水平井进行稠油注蒸汽热采时 , 都认为蒸汽在注入过程中是均匀扩散到地层中 的 , 简 单的利用 Ma


x
-
Lan
gen
hei
m公式计算加热区面积 。 通过对地层的吸汽能力进行 研究 , 得 出了稠 油油藏 水平井热 采的吸 汽能力 模型 ,
该模型不仅考虑了热传递的影响 , 还考虑了蒸汽内 能和摩 擦损失 能量的 影响 , 并利用 该模型 开发了 一套稠油 油藏水
平井热采分析软件 (HHTS)。 用所开发的软件对辽河油田冷 42块油藏进行了计算 , 为稠油热采 和水平井 热采参数设
计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 实际研究表明 , 蒸汽在注入过程中并不是均匀 扩散到地层 中 , 而 是呈现某 种数学分布 , 注汽
速度与油藏参数 、地层的吸汽能力和蒸汽的物性参数有关 , 即蒸汽的注入压力 和注入流 量并不是相 互独立的 变量 , 两
者之间存在着一种数学关系 。
关键词 :稠油 ;
水平井 ;
热采 ;
吸汽能力 ;
数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 :TE345         文献标识码 :A

  对于水平 井而言 , 由于水平段长 度比直井段长 着水平段吸汽量分布进行研究 , 对油田进行实际生


度长得多 , 注入的蒸汽沿着水平段流动时有摩擦损 产起着重要作用 , 特别是针对稠油油藏采用蒸汽热
[ 1]
失 、加速损失和混合损失的影响 , 使得蒸汽的压力 采的方式 , 研究吸汽能力的分布模型 , 可以用来指导
越来越小 , 因此蒸汽沿着水平段的吸汽量并不是均 油田进行蒸汽热采的实际工作 。
匀的 , 油层吸入蒸汽的过程是水蒸气沿着水平井的
[ 2] 1 模型的建立
水平段变质量流动的过程 , 也就是说随着注入的
蒸汽沿着水平段的流动 , 油层的吸汽量会越来越小 , 1 假设条件
1.
主要原因是由于压力损失造成的 , 另外由于蒸汽不 (1)假设地层为均质 , 注入的流体在地层中沿
[ 5]
断被地层吸收 , 蒸汽沿着水平段的流量也会越来越 着水平井径向一维流动 , 加热面积不受限制 。
小 , 由热传导理论可知 , 不仅蒸汽沿着水平段流动流 (2)当水平段不是十分长时 , 在地层中可以假
量越来越小 , 而且沿着水平段流动的蒸汽时刻都通 设垂直水平段的热传导系数为无限大 , 而平行水平
[ 2, 3]
过热传导给地层传递热量 , 从而导致蒸汽沿着水 段方向的热传导系数为 0, 这样使 得蒸汽能扩散到
[ 4]
平段流动的干度也变得越来越小 。 因此根据水平 地层中去 。
井变质量流动的思想 , 考虑蒸汽沿着水平段的压力 、 (3)假设油层在加热范围内处于蒸汽温度下 ,
流 量 、干度和 温度的变化 (
如图 1所 示 ),对蒸汽沿 而在加热范围外 , 则是原始地层温度 , 这一假设实际
上忽略了存在的蒸汽前缘的热水汇集去的温度逐渐
变低 , 如图 2所示 。

图 1 油层中理 想和实际的温度分布图 图 2 蒸汽沿着水平段流入地层的吸汽剖面示意图

* 收稿日期 :2006 -11 -15


作者简介 :陈德民 (1970 -), 男 (汉族 ),湖北天门人 , 高级工程师 , 博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油气井及煤层气井完井技术方向的研究 。
第 4期            周金应等 :
 稠油油藏水平井热采吸汽能力模型 103

(4)水平井跟端处注入的蒸汽温度 、压力和流 式 (5)中 , f


是两相流动的雷诺数 NRe和管壁相对粗
[ 8]
量都保持不变 。 糙度 Δ的函数 。
(5)岩石和流体的物性为常量 , 流体的饱和度 当 NRe≤ 2000时 , f=64 /NRe;
当 NRe >2000时 ,
也不变 。 f=[ 1.
14 -21g(Δ +21.
25NRe )Δ]
-0.9 -2

(6)设水平段的长度为 L
, 并将其分为 N个微元 其中
段 , 在同一个微元段上蒸汽均匀的进入油层 , 而每个 v
i +vi+1
D [ρlEl +ρg(1 -El)]
微元段的吸汽量不等 , 与蒸汽压力有关 。即假设该段 2
NRe = (6)
为均匀吸汽线汇 , 而每个微元段线汇的吸汽量不相 ulE l +ug(1 -El)
等。 Δ =ε/D (7)
1.2 数学模型的建立 根据渗流力学理论 , 可知水平段第 i
段的采液指
[ 6]
根据假设条件和 Wi
li
ams 等人提出的垂直井 数计算公式为
蒸汽注入速率和井底注汽压力的关系式的研究以及 Kro Kr
w
2π Kh/KvK
vdl
a +
水平井变质量流动
[ 7, 8]
的研究思想 , 把水平段分成 N μ
oB o μwB w
J
Li = 0.5 (8)
等份 , 则每段的长度为 dl=L/N, 如图 3所示 , 对每 CAAi
l
n -0.
75 +S
段可以按参数均匀不变建立如下的数学模型 : r
w

式中
a— 单位换算系数 , 无因次 , 其值为 86.
4;
CA— 地层形状因子 , 无因次 ;
图 3  水平井筒微元段剖分示意图 Bo、Bw— 原油 、地层水的体积系数 , 无因次 ;
μ
o、μ
w— 原油 、地层水的粘度 , mPa
·s;
水平微元段油层的吸汽量为 Kro、Krw— 油 、水相相对渗透率 , 无因次 ;
qi =Δp
iJLiI
si =(p
si -p
e)J
LiI
s
i (1) Kv— 地层垂直渗透率 , μm ;
2

式中 2
A
i— 水平井第 i
段控制的泄油面积 , A
i =A
e/N, m;
p
si— 水平段第 i
段的平均注汽压力 , MPa
; 2
A
e水平井的泄油面积 , m ;
p
e— 注汽前原始地层压力 , MPa;
3
r
w— 水平井井筒半径 , m;
q
i— 水平段第 i
段的日吸汽量 , m /d;
3
dl
— 水平井微元段的长度 , m;
J
Li— 水平段第 i
段的采液指数 , m /(d· MPa
);
S— 表皮因子 , 无因次 。
I
i— 水平段第 i
s 段的油层吸汽指数 , 无因次 。
根据一维径向渗流理论和镜像反演可得第 i

其中 [ 9]
油层的吸汽指数为 :
p
si =(p
si +p+1 )
si /2 (2) 2
n
2l (Ai/r
w)-3. 86
p+1 =p
si si +Δp
i (3) I
si = 2 (9)
2 2
l
n(Ai/rw)-2.71 -lnEh
Δp
iA=-τi +ρvA-ρ v A (4)
f ii i+1 i+1
2
式中 , E
h— 考虑顶底盖层热损失后的热效应 。
1 v
i +v
当 t
D≤ t
i
+1
τ
fi = πf
Ddl
ρmi (5) CD 时
8 2
1 tD
式中 Eh = ee r
fc t
D +2 t
D /π -1
t
D
p
si— 水平段第 i
段的入口注汽压力 , MPa
; 当 t
D >t
CD 时
Δp i— 水平段第 i
段的注汽压降 , MPa
; Eh =
τi— 水平段第 i
f 段蒸汽沿程所受的阻力 , N; 1 tD
2 2   ee r
fct
D +2 t
D /π -1)-
A— 水平段的横截面积 , A =πD /4, m ; t
D

v
i— 水平段第 i
段的蒸汽入口流速 , k
g/s
; 1
   (t
D -t
CD)/π +
ρ
i— 水平段第 i
段的蒸汽入口密度 , kg/m ;
3
1 +hD

D— 水平段直径 , m; t
D -t
CD -3 t tD -t
CD
    eD e
rfct
D -
ρ
mi— 水平段第 i
段的蒸汽平均密度 , k
g/m 。
3
3 3 πt D
104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2007年

式中 x
i— 蒸汽在水平段第 i
段入 口处的干度 , 无因
e
rfc
(x)— 误差补偿函数 ; 次;
2
t
D— 无因次时间 , t
D =4λt/(ML); dp
— 蒸汽在水平段第 i
段的压降 , MPa

hD— 无因次热焓 , h
D =L
vx/CwΔT。 1.
3.2 摩擦损失能量方程
根据假设条件可知 , 水平段跟端总的蒸汽流量 蒸汽在水平段流动的过程中 , 由于层流造成的
[ 8]
等于 1 ~ (i-1)微元段的吸汽量加上第 i
段蒸汽沿 摩擦损失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 而只考虑加速损失 ,
着水平段的流量 , 即 其计算方程为
i-1
τ
fidl τ
fidl τi(
f v
1 +v
2)
s =∑ I
I i +I
s s
i (10) dWi = = =
j
=1 dt 2d l
/(v1 +v2) 2
蒸汽沿着水平段流动 , 蒸汽传递热量给油层 , 蒸 (13)
汽的内能降低 , 因此蒸汽的干度也随着降低 , 蒸汽沿 1.
3.3 蒸汽向油层传递热量模型
着水平段的流动干度是个变化的过程 。根据能量守 对于裸眼完井 , 蒸汽沿着水平段的流动过程中 ,
恒定律和文献 [ 9 -11] 可得到能量方程为 : 蒸汽和地层之间的传热属于非稳态的传热过程
[ 2, 9]

dQi dWi d
hmi d v2
而对于射孔完井或筛管完井 , 油管和筛管的导热系
+ =-I
s -I
s (11)
dl d l dl dz 2 数很大 , 厚度较小 , 与油层厚度相比 , 筛管和油管的
式中 厚度可以忽略不计
[ 2, 9]
, 因此 , 地层温度时刻在发生
dQi— 蒸汽在水平段第 i
段单位时间内向油层 变化 (
如图 4所示 ),根据热传导相关理论知识 , 设油
传递的热量 , J
/s; 层任一点的温度为 T,则有
[ 9, 13]
:
dWi— 蒸汽在水平段第 i
段单位时间内摩擦损 2
T 1 T 1 T
2 + = (14)
失的能量 , J/s
。 r r r α τ
该式表明 :
微元体在单位长度上单位时间内内 初始条件
能的变化和机械能的变化等于单元体向井筒传递的 T τ=0 =T
s

热量和摩擦损失 ;
不仅考虑了微元段内蒸汽的机械 边界条件
能变化和自身内能 的变化以及蒸 汽向外传递 的热 T t d
=0, dQ =-2πr
wλe l
量 , 还考虑了蒸汽流 动过程中摩擦损失的能量 rr→∞ rr=rw
[ 11, 12]
dW 。 式中
1.3 参数的处理 T— 从水平井筒外表面到另外一点的温度 , T =
1.3.
1 蒸汽内能变化的辅助方程 f
(r, τ
), ℃。
蒸汽在沿着水平段流动的过程中 , 由于压力的
变化使得部分蒸汽变成热水 , 在整个系统中 , 该部分
热水也要发生能量的变化 , 因此在计算能量守恒时
[ 9, 12]
也必须考虑这部分能量 。
dh
mi d x
i dh
widp
=(h si -hwi) + +
d
l dl d p dl
d h
si dh
wi dp
   - x
i (12) 图 4  蒸汽压力沿着水平段分布图
dp dp l d
式中 2
通过无因次变化 r
D =r
/rw和 τ
D =ατ/r
w, 上述
dh
mi— 单位质量蒸汽在水平段第 i
段单位时间 [ 14]
模型可以变为无因次模型 :
内的内能变化 , J/s
; 2
T 1 T= 1 T
dh
wi— 单位质量热水在水平段第 i
段单位时间 2 +
r
D rD r
D α τ
D
内的内能变化 , J/s
; 相应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为
dx
i— 单位质量蒸汽在水平段第 i
段单位时间内 T
的干度变化 , 无因次 ; T τD=1 =T
s     =0
r
D r→∞
D
第 4期            周金应等 :
 稠油油藏水平井热采吸汽能力模型 105
[ 12 -14]
T =-d
Q/(2πλed
l) 发生变化 。因此只要井底蒸汽干度大于零 , 即
r
D r
D=1 有蒸汽的存在 , 则整个水平段内的水蒸气是饱和的 ,
1.3.
4 水平井泄油面积的计算 饱和的蒸汽压和饱和的蒸汽温度之间存在着对应的
目前 , 水平井的泄油面积都是采用以下两种计 关系 , 为计算水蒸气汽液两相物性参数带来了很多
[ 7-9]
算方法 : 方便 。在计算时 , 将整个水平段分成许多微元段 , 各
(1)把水平井两端看作是两个直井井眼 , 直井 个微元段内的蒸汽 、水的物性是均匀的 , 采用此段平
的泄油面积就以该段的直井的面积计算 , 水平段的 均的温度 、干度和压力下的物性计算 。关于汽液两相
泄油面积相当于以直井的泄油面积的直径为宽度 , 混合物的物性参数计算可以采用 Beg gs-Br
il
[ 10]
l 或
以水平段的长度为长度的长方形的泄油面积 。 Or
kis
zews
k
[ 11]
i 气液两相管流的思想 , 根据不同的流
(2)把水平井看作是一个椭圆形 , 其长轴为 L/2 态来计算物性参数 。
+Re, 短轴为 Re。
本次计算过程中采用第 1种方法计算 , 设稠油 3 应用实例
油田直井的井距为 d
, 因此水平段的泄油面积为
在上面模型的基础上开发了稠油油藏水平井热
A
e =d×L
采分析软件 (HHTS),利用本软件对辽河油田冷 42
2 模型的求解 块的水平井加热范围进行了计算 , 所计算的结果为
由于水蒸气是两相介质 , 在流动过程中随着压 辽河油田进行稠油热采提供了理论参考 , 而且在利
力 、温度和干度的变化 , 汽 、液两相之间不断的进行 用水平井开采过程时 , 为水平井设计提供了参数设
质量交换 , 使得沿着水平段的汽液两相的质量流量 计依据 。该区块基本参数如表 1所示 。

表 1  冷 42块基本参数
参数名称 参数值 参数名称 参数值
油层厚度 /m 60.5 注入蒸汽跟端压力 /MPa 21.053
油藏温度 /℃ 63.0 注入蒸汽跟端温度 /℃ 368.66
油藏压力 /MPa 16.8 注入蒸汽跟端干度 /% 45
水平渗透率 /μm2 1.850 注入蒸汽质量流量 /(t /h) 20.0
垂直渗透率 /μm2 1.224 注汽时间 /d 15.0
含水饱和度 /% 34.0 焖井时间 /d 5.0
含油饱和度 /% 66.0 生产时间 /d 300.0
油层热容量 /(KJ/m3 /℃) 2347.1 水的比热 /(KJ/kg/℃) 4.2
顶底层热扩散系数 /(m2 /h) 0.0045 水的热膨胀系数 /(1 /℃) 6 ×10-6
顶底层导热系数 /(KJ/h/m/℃) 6.229 水的压缩系数 /(1 /MPa) 5 ×10-4
地层综合压缩系数 /(1 /MPa) 0.00735 水的体积系数 1.01
水平段长度 /m 300.0 油的比热 /(KJ/kg/℃) 2.1
所分微元段数 300 油的热膨胀系数 /(1 /℃) 1 ×10-5
水平井筒半径 /m 0.11 油的压缩系数 /(1 /MPa) 7 ×10-4
水平井表皮系数 -2.5 油的体积系数 1.05
水平井距油层顶部距离 /m 30.0 地层原油密度 /(kg/m3 ) 981.2

  利用所开发的稠油油藏水平井热采软件对蒸 关 , 研究发现 , 跟端注入速度越大 , 递减速度越快 , 因


汽压力 、蒸汽温度 、吸汽量等参数进行了计算 , 其计 此为了降低递减率 , 可以控制注入蒸汽速度 。
算结果如图 5 ~ 6所示 。 (2)从图 6可以看出 , 由于蒸气压力沿着水平
段逐渐降低 , 使得压降也降低 , 因此蒸汽沿着水平段
4 分析与结论
的吸汽量也越来越少 , 在水平段跟端吸汽量较多 , 而
(1)通过图 5 ~ 6可以看出 , 蒸汽压力 、温度和 在指端吸汽量少 , 导致蒸汽是以非均匀方式向地层
干度沿着水平段不再是均匀分布的 , 由于摩阻等的 中推进 。
影响使得压力下降 , 从而导致温度和干度也是逐渐 (3)本文所建立的水平井热采吸汽能力模型考
递减的 ;
递减幅度的大小与水平段跟端物性参数有 虑了各种参数的影响 , 可以用来指导油田的实际生
106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2007年

产工作 , 并为水平井热采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    算新模型 [ J


].计算物理 , 2005, 22(3):251 -255.
[ 5]  杨德伟 , 黄善 波 , 马冬 岚 , 等 .
注蒸 汽井 井筒 两相 流流
动模 型 的 选择 [ J
] .石 油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1999, 23(2):44 -46.
[ 6]  Wi
l
lma
nBT.La
bor
ato
rys
tud
ieso
foi
lre
cov
eryb
yst
eam
i
nje
cti
on[J
] .Tr
ansAI
ME, 1961, 222:681 -690.
[ 7]  王小秋 , 徐 静 ;汪 志明 , 等 .
水平井筒 变质 量流 动规律
的研究进展 [ J
].天然气工业 , 2005, 25(4):92 -94.
[ 8]  张琪 , 周 生田 , 吴 宁 , 等 .
水平 井气 液两 相变 质量 流的
流动 规 律 研究 [ J
] .石 油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图 5 蒸 汽压力 、蒸汽温度沿着水平段分布图 2002, 26(6):46 -49.
[ 9]  倪学锋 , 程林 松 .
水平井 蒸汽 吞吐 热采 过程 中水 平段
加热范 围 计 算 模 型 [ J
].石 油 勘 探 与 开 发 , 2005, 32
(5):108 -112.
[ 10]  Be
ggsHD, Br
il
lJP.As
tud
yoft
wo-
pha
sef
lowi
nin
-
c
lin
edp
ipe
s[J
].J
PT, 1973(5):607 -617.
[ 11]   Or
kis
zews
kiJ
.Pr
edi
ct
ingt
wo-
pha
sepr
ess
uredr
opsi
n
v
ert
ica
lpi
pe[J
].J
PT, 1967(6):829 -838.
[ 12]  张民禄 , 刘洪波 , 程林 松 , 等 .
稠油油藏 水平井 热采非
等温流入动态模型 [ J
].石 油学报 , 2004, 25(4):62 -
66.
图 6 蒸汽干度 、吸汽量沿着水平段分布图
[ 13]  徐明海 , 梁金国 , 杨德 伟 , 等 .
注汽井的 注汽动 态计算
[J
].石油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1996, 20(3):32 -
(4)为了增大蒸汽的波及面积 , 可以采用多分
35.
支水平井进行热采 , 这样使得蒸汽能以圆形的方式
[ 14]  马远乐 , 赵刚 , 朱书堂 .
水平 井热力 采油 的数 学模型
向地层中推进 , 提高蒸汽的注入效率 。 [J
].清华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1997, 37(5):70 -
(5)在利用水平井进行稠油热采时 , 为了更有 73.
效的进行开采 , 需要研究各个注采参数之间的关系 , [ 15]  王宝权 , 柳 文国 , 李 伟 .
稠油 水平 井注 蒸汽 热采 时加
[ 18, 19] ,
利用参数优化设计使各参数之间相互匹配 达 热深度的确定 [ J
].特种油气藏 , 1996, 3(2):36-39.
到合理开发的目的 。 [ 16]  杨洪 , 姚远 勤 , 俞晓 林 .
稠油 油藏 水平 井与 直井 组合
布井方式数模 研究 [ J
].特 种油 气藏 , 1996, 3(3):11
-15.
参考文献 :
[ 17]  袁明琦 , 邱国清 , 李迎 春 , 等 .
热采水平 井整体 开发草
13块砂 砾 岩 薄 层 特 稠油 [ J
].特 种 油 气 藏 , 2002, 9
[ 1]  刘尚奇 , 许心伟 , 张锐 .
稠油 油藏水 平井热 采应用 研究
(1):30 -38.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 1996, 23(2):65 -69.
[ 18]  陈民锋 , 郎 兆新 , 莫 小国 .
超 稠油 油藏 水平 井蒸 汽吞
[ 2]  徐明海 , 任 瑛 , 王弥 康 , 等 .
水平 井注 蒸汽 传热 和传 质
吐开发合理 界限研 究 [ J
].特种 油气 藏 , 2002, 9(2):
分析 [ J
].石油大学 学报 (自然 科学 版 ), 1993, 17(5):
37 -41.
60 -63.
[ 19]  王经荣 , 李允 .
模拟退 火法用 于蒸汽吞 吐注采 参数的
[ 3]  王弥康 .
注蒸汽井井筒热传 递的定量 计算 [ J
].石 油大
设计 [ J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 2000, 22(1):44 -46.
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94, 18(4):77 -82.
(
编辑  蒋 红 )
[ 4]  倪学峰 , 程林松 , 李春兰 , 等 .注蒸汽井井筒内参数计
2007                   Ab
str
act · 12·

c
onv
ent
i
ona
lce
ment
i
ngt
heo
ryt
oca
lcu
lat
e.Ont
heb
asi
soft
hef
oame
dce
men
tph
ysi
calmo
del
, t
hema
the
mat
i
cal
mo
delu
sin
ghy
dra
uli
csa
ndt
her
mody
nami
csl
awi
ses
tab
lis
hed.An
dth
eop
era
ti
onp
ara
met
ersc
alc
ula
ti
onme
tho
d
s
uit
abl
efo
rfo
ame
dce
men
tce
men
ti
ngi
sfo
rme
daf
te
rana
lyz
ingt
hec
han
gin
gcha
rac
tero
ffo
ame
dce
men
tde
nsi
t
yan
d
p
res
sur
e.Th
emo
del
ingc
onc
epta
nds
olv
ingme
tho
dar
epr
ese
nte
d, me
anwh
ilet
hec
ases
tud
ysho
wst
heme
tho
dis
v
ali
dan
dvi
abl
eint
hea
ctu
alc
eme
nti
ng.

Ke
ywo
rds
:fo
ame
dce
men
t;c
irc
ula
tio
nlo
ss;c
eme
nti
ng;me
cha
nic
ala
era
ti
on;o
per
ati
onp
ara
met
er

AS
TEAM I
NJECTI
ON MODEL FOR HORI
ZONTAL WELL I
N HEAVY OI
L RES
ERVOI
R WI
TH
THERMALRECOVERY

CHENDe
-mi
ng(Sc
hoo
lofEn
erg
yRe
sou
rce
s, Chi
naUn
ive
rsi
tyo
fGe
osc
ien
ces
, Be
ij
ing100083, Chi
na), ZHOU
J
in-
yin
g, L
IZh
i-p
ing
, e
tal
.JOURNALOFS
OUTHWES
TPETROL
EUM UNI
VERS
ITY, VOL
.29, NO.
4, 102 -106,
2007(I
SSN1000 -2634, I
NCHI
NES
E)

Ab
str
act
:Iti
sth
oug
htt
hatt
hes
tea
mdi
f
fus
esu
nif
or
mlyi
ntor
ese
rvo
irsi
nin
jec
ti
ono
fho
riz
ont
alwe
lli
nhe
avyo
il
r
ese
rvoi
rwit
hthe
rma
lreco
very
, an
dt h
ef o
rmul
aofMax-La
nge
nhe
imiss
impl
yus
edtoca
lcu
lat
ethehe
ati
ngare
as,
b
utthest
udyoft
hea
uth
orsofthepa
perindi
cat
est
hatt
hest
eamdi
f
fus
edass
omemat
hema
ti
caldi
st
ri
but
i
on, a
ndthe
v
elo
cit
yofs
tea
min
jec
ti
oni
sinc
onn
ect
ionwi
thr
ese
rvo
irp
ara
met
ers
, t
hes
tea
minj
ect
iona
bil
it
yoff
orma
ti
onsa
nd
p
hys
ica
lpr
ope
rtyp
ara
met
er
sofs
tea
m, i
.e, t
hei
nje
cti
onpr
ess
ureo
fst
eamh
ass
ome
thi
ngt
odowi
tht
hei
nje
cti
on
f
lui
dra
te, t
her
eisama
the
mat
ic
alr
ela
ti
ons
hipb
etwe
ent
hem.T
hea
uth
orss
tud
yth
est
eami
nje
cti
ona
bil
it
y, a
nds
et
u
pas
tea
min
jec
tio
nmo
delf
orh
ori
zon
talwe
lli
nhe
avyo
ilwi
tht
her
malr
eco
ver
y.T
hee
ff
ecto
fhe
ate
xch
ang
eisc
on-
s
ide
resi
nthemode
l, al
sot
heeffe
ctofs
tea
mi nt
ri
nsi
cene
rgya
ndfri
ct
ionlos
s.Then, aso
ft
war
e(HHTS)isdeve
l-
o
pedontheba
siso
ft h
ismode
l, andth
eL en
g42 blo
ckofLi
aoh
eo i
lfie
ldisca
lculat
edwit
hthes
oft
war
e, i
tcan
p
rov
idet
heo
ret
ic
alr
ef
er
enc
esf
orhe
avyo
ilwi
t
hth
erma
lre
cov
erya
ndho
ri
zon
talwe
lld
esi
gnp
ara
met
er
s.

Ke
ywo
rds
:he
avyo
il
;ho
riz
ont
alwe
ll
;th
erma
lre
cov
ery
;st
eami
nje
cti
ona
bil
i
ty;ma
the
mat
ic
almo
del

THEI
NFLUENCEOFREASONABLEPRODUCTI
ONONPRESS
URE-
SENSI
TIVI
TYI
NLOW PERME-
ABI
LITYGASRES
ERVOI
R

DENGJi
ang
-mi
ng(S
out
hwe
stPe
tr
ole
umUni
ver
si
ty
, Ch
eng
duSichuan610500, Ch i
na)ZHANGMa o-l
i
n, MEIHa i
-y
an.J
OURNALOFS OUT
HWESTPETROLEUM UNI
VERSI
TY, VOL.29, NO.4, 107 -109, 2007(ISSN1000 -
2634, I
NCHI
NES
E)

Ab
str
act
:Al
oto
fre
sea
rch
esi
ndi
cat
eth
att
hee
xis
ten
ceo
fst
res
sse
nsi
bi
li
tya
ppe
arsf
req
uen
tl
yint
hel
owp
erme
a-
b
ili
tyg
asr
ese
rvo
ir.Th
efl
ui
dpr
ess
urea
nde
ff
ect
i
ves
tr
esswi
llc
han
gei
nth
eco
urs
eofp
rod
uct
i
on, a
ndi
twi
lli
n-
d
ucet
hep
rod
uct
i
vit
yde
cre
asi
ng.I
nor
dert
oimp
rov
eth
eequ
ati
ono
fmo
tio
n, t
hea
utho
rso
fth
epa
peri
ntr
odu
ce
p
erme
abi
li
tys
tr
essa
lt
ern
ati
onf
act
ort
oof
f
ert
heo
ret
i
calb
asi
sfo
rnu
mer
ic
als
imu
lat
i
on.Att
hes
amet
ime
, t
heme
th-
o
doffi
xin
gpe
ri
phera
lpres
sureanddecr
eas
ingf
lui
dp r
ess
ureisu
sedtomea
sur
ep e
rmeab
il
it
yst
re
sschan
gin
gfa
ctor
,
b
ase
donther
esu
ltsoft
heexper
imen
t, t
henumer
icals
imulat
i
onsof
twar
eEcl
ips
eisut
il
iz
edtor
ese
arc
hSu -
Xwelli
n
S
u-Li
-Geg
asf
iel
d, wh
ichwi
l
lma
inl
ysi
mul
at
ethec
han
geo
fpr
odu
cti
oni
nde
xco
nsi
der
inga
ndn
otc
ons
ide
rin
gthe
s
tr
esss
ens
ibi
li
tyt
oan
aly
zet
hei
nfl
uenc
eofs
tre
sss
ens
ibi
li
tyi
nthel
owpe
rme
abi
li
tyg
asr
ese
rvo
ir, f
ina
ll
yth
edy
-
n
ami
cpr
edi
ct
iono
fre
aso
nab
lepr
odu
cti
oni
sdo
net
owo
rko
utr
eso
nab
lepr
odu
cti
ons
che
me, wh
ichp
rov
ide
sar
ef
er
-
e
ncef
ort
hee
xpl
oi
ta
ti
ono
flo
wpe
rme
abi
li
tyg
asr
ese
rvo
iru
nde
rth
eco
ndi
ti
ono
fco
nsi
der
ingt
hec
har
act
ero
fpr
es-
s
ure
-se
nsi
ti
vi
ty.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