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BCN3104 儿童文学

单元(四) 儿歌

内容提要:

本单元共分成两个小课目,即儿歌的类型与艺术特点和如何赏析儿歌。

预期学习成果

学习了这个单元后,你将能够:

1 阐明儿歌的类型与艺术特点

2 赏析并朗诵儿歌

单元结构

儿歌

儿歌的类型与
如何赏析儿歌
艺术特点

1. 儿歌的类型与艺术特点

什么是儿歌?儿歌就是指民间流传的或文人拟作的供儿童吟唱的歌谣。儿歌的最简洁的定义是“。
儿童歌谣”。对“儿童歌谣”,取一、三两个字,就是“儿歌”,取二、四两字,就是“童谣”。
在古代,人们多采用“童谣”称谓,在现代,人们多用“儿歌”的称谓。儿歌是儿童文学最基本
的文体形式之一,也是儿童文学的历史形成中最早成熟起来的文体。

思考

想一想,在成熟前,儿歌经历了什么样的发生发展及演变呢?

低幼儿童既然是儿歌的主要接受对象,他们的年龄阶段上的心理特征、审美要求以及生活方式也
就决定了这一文学样式的特色。

1
BCN3104 儿童文学

(一)自然合节的音乐性

这种特色主要表现在语言的音韵美和节奏感上。儿歌就像音乐一样满足低幼儿童听觉上的需要,
其音乐性的重要意义在儿歌中绝不亚于语义。这在摇篮歌中尤其明显。心理学家认为,低幼儿童
对音乐的敏感几乎是本能的、先天的,音乐韵律合乎人的心跳律动,会引起低幼儿童生理的快感。
儿歌之所以能在各种儿童文学文体最早对低幼儿童产生文学影响,原因正在于此。但是,儿歌的
音乐性又不同于一般文学的音乐性。其明快自然的特性是其他文体无法相比的。

练习

试以河南传统儿歌《菊花开》为例,说明自然合节的音乐性。

(二)天机活泼的稚拙美

没有一种文学体裁(包括儿童文学的其他文体)能像儿歌这样生动活泼,直取天然了。一首儿歌
往往包含着浅显的、为幼儿能理解的内容,或单纯集中地描摹或叙述一件事情,一种现象,或于
简洁又取得韵语中表明某一种普通道理,使低幼儿童在欢快活泼的情态中通信蹦跳。优秀的儿歌
在浅显单纯之中蕴含着高妙悠远的神韵。古人称儿歌“天机活泼”、“真率浑成”,是“天地之
妙文”,是内存“至理”的“天籁”,而这正是稚拙美所隐含的底蕴和张力,浅显而不浅薄,单
纯而不单调。

讨论

试以北京的传统儿歌《丫头丫》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其天机活泼的稚拙美的特色。

(三)歌戏互补的可操作性

周作人:“儿童游戏,有歌以先之或和之者”,唱儿歌而不做游戏会显得单调乏味,做游戏而不
唱儿歌又会觉得呆板扫兴。因此对低幼儿童来说,儿歌不仅是愉悦的,而且是实用的。唱诵戏笑
总是不可分离的。所以儿歌的形式往往具有组织游戏的作用,合唱儿歌又能培养儿童自我控制和
他人合作的习惯。可诵可唱,口语性强,节律感强,都可作游戏的补充。

儿歌的类型

在章法结构上,儿歌的艺术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外在形式总是随着丰富的内容而变化
发展的。从语言结构看,可句句押韵,也可隔句押韵;可一韵到底的,也可中间换韵的。
总之,无论传统儿歌或新编创的儿歌,都根据具体内容,具体对象及具体需要而采用相应

2
BCN3104 儿童文学

的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又像古典诗词中的格律一样,一经形成,又反过来促进儿歌在
艺术上更臻于完美。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主要艺术形式

(一)摇篮曲

又称催眠曲,摇篮歌,古时曾被称为抚儿歌。这是由母亲或其他长辈吟唱的,最早进入婴
儿生活领域的文学样式。它一般都有“睡觉”、“宝宝”一类的字眼,吟唱时节奏舒缓平
稳。如莱蒙托夫的《摇篮曲》:

睡吧,我可爱的小宝宝,

睡吧,睡吧!

明月静悄悄,

把你摇篮照,

我给你讲故事,

给你唱歌谣,

你闭上小眼快睡觉。睡吧,睡吧!

歌词简短,含义单纯,节奏轻柔,韵律优美,这是摇篮曲的一个特点。比之摇篮曲的内容,
更为重要的却是它温柔悠扬的声调和有节奏的摇晃所形成的静谧温馨的氛围,它给孩子一
种满足感、安全感和美的陶冶。

(二)数数歌

这是数学与文学巧妙结合的儿歌。低幼儿童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对抽象的数字观
念不易理解,要掌握基本的数序也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数数歌就成了一种符合低幼儿童
理解能力和认识水平的最早的算术教材。当然,教会低幼儿童识数不是数数歌唯一的目的。
如果不和有趣的具体事物联系在一起,低幼儿童对于数数歌将毫无兴趣,所以纯粹的数数
歌是没有的。数数歌在儿歌中既是目的,又是手段。说是目的,指的是数字一旦和具体事
物联系在一起,便由抽象概念变为具体形象,引起幼儿兴趣,并把它们记下来,从而达到

3
BCN3104 儿童文学

学会数数之目的。说是手段,指的是数字也可用来组织游戏,给幼儿带来快乐,并可以将
各种事物、各种知识串连、汇集起来,以达到识物启智之目的。

(三)连锁调

连锁调即连珠体,或叫衔尾式。它的结构形式较为特殊,以“顶真”手法构成,即将前句
末尾的词语用作后句开头的词语;往往是“随韵结合,义不相贯”(周作人语),这是十
分符合儿童思维无意性特征的。在传统儿歌中,“义不相贯”的“随韵结合”现象随处可
见。如:

月亮毛毛,要吃毛桃。

毛桃结子,要吃瓜子。

瓜子剥壳,要吃菱角。

菱角两头尖,屁股翘上天。

在“月亮”、“毛桃”、“瓜子”、“菱角”之间,绝无意义上的联系,只是用“跟字”
和“随韵”的方法将四个互不关联的形象连接成篇,从而造成特殊的谐趣。这样的表现特
点,使得儿歌顺口易记,因此这种形式为儿歌普遍使用,不仅是连锁调,其它儿歌表现形
式中也往往有不同程度的吸收融化。

(四)问答歌

问答歌也叫盘歌,或叫对歌,它利用问一句答一句或连问几句再连答几句的形式。它之所
以成为儿歌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是因为它适宜于组织游戏。有问有答,一般会有两人以
上参加歌唱,游戏就容易开展。如流传甚广的传统游戏歌《开城门》,就是采用问答形式
开展游戏的。先问城门有多高,次问城门上的什么锁,再问城门开不开,等等。问答之间,
游戏情节推进,最后开锁进城。这是很有声势也很有趣味的。

许多问答歌有识物启智的性质,如广西儿歌《谁会飞》,它通过问答,让幼儿在比较中初
步了解“鸟、鱼、马、虫”这几种动物的形态和特征。问答歌也可以写的富于诗情画意,
如刘饶民的《海水》、《什么多》等。许多问答歌中的答和问可以延伸,由问者据上文继

4
BCN3104 儿童文学

续提出问题,对方不断回答,直到问止或回答不出才结束。它形式活泼,局势简短,便于
幼儿自编自答,自幼延伸。

(五)绕口令

绕口令即拗口令或急口令,也是一种带游戏性质的儿歌特殊形式。绕口令多由一些双声叠
韵或发音相近相同的字词结构组成有趣的句子或短语,要求吟诵者快速无误地道出。因此,
它是一种训练儿童语言与思维的好工具。如《妞妞扭牛》:

牛牛要吃河边柳,
妞妞赶牛牛不走,
妞妞护柳扭牛头,
牛牛扭头瞅妞妞,
妞妞扭牛牛更拗,
牛牛要顶小妞妞,
妞妞拎起小石头,吓得牛牛扭头走。
在这首绕口令中,“妞、牛、扭、拗”同音而不同调,而“柳,瞅”与以上四个字同韵而
不同声。儿童在念唱时,唇、舌、齿、腭等发音部位和口型变化都得到了锻炼。同时,思
维的敏捷性也相应得到提高。

(六)颠倒歌

颠倒歌也称错了歌、古怪歌或滑稽歌。它是通过大胆的夸张,有意地渲染违背常理
的奇怪现象或“废话连篇”的一类儿歌。它常常巧妙地运用相反相成的辩证法原则,引导
儿童从悖逆事理的现象中去辨别是非真伪,从而在表面的荒诞中揭示事物的本质。同时,它和绕
口令一样,作为一种文学样式,还有自己特殊的审美意义,这就是通过内容上的悖理、错位和强
烈夸张造成幽默情趣。这类儿歌把现实生活中不会有的事理讲得有声有色,若有其事,使人产生
一种古怪、奇特、滑稽的感觉,因而,产生诙谐风趣、逗人发笑的效果,而且促使孩子们在欢笑
中思考,加深对正面事理的认识。如传统儿歌《听我唱个颠倒歌》就是一首较有代表性的颠倒歌。

此外,儿歌中还有对花调、谜语歌、时序歌等传统艺术形式,它们都经过长期流传演变而
成为受欢迎的儿歌特殊形式。

辅导课

5
BCN3104 儿童文学

1. 搜集儿歌的资料,列出儿歌的常见类型,并各举二例。

2. 搜集儿歌朗读方法的资料,列表概括要点。

休息

阅读至此,也意味着你已经完成此单元的学习。希望各位同学已经掌握儿歌的类型与艺术特点,
并能赏析儿歌和朗诵儿歌。

实践活动

1. 分组阅读年红《宝宝有个鼓》、程宏明《比尾巴》、金波《小枕头》、任溶溶《我给小
鸡起名字》,说明其语言与艺术特点,然后以图表概括要点。(儿歌参阅附录)

2. 任选一首儿歌,进行朗诵操练,用时录音。

3. 于课堂上播放朗诵录音,师生进行评议。

宝宝有个鼓
[马]年红

宝宝有个鼓,上面画只虎,
虎爪乱乱舞,抓破那只鼓。
用布补一补,这儿补补那儿补
补上了布,不见了虎。

我给小鸡起名字
(中)任溶溶
一、二、三、四、五、六、七,
妈妈买了七只鸡,
我给小鸡起名字:
小一,
小二,
小三,
小四,
小五,
小六,

6
BCN3104 儿童文学

小七。
小鸡一下都走散,
一只东来一只西。
于是再也认不出:
谁是小七,
小六,
小五,
小四,
小三,
小二,
小一。

比尾巴
(中)程宏明
谁的尾巴长?
谁的尾巴短?
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猴子的尾巴长。
兔子的尾巴短。
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谁的尾巴弯?
谁的尾巴扁?
谁的尾巴好像大花扇?

公鸡的尾巴弯,
鸭子的尾巴扁,
孔雀的尾巴好像大花扇。

小枕头
(中)金波

小枕头,胖又胖,
好听的故事里面藏。
小枕头,圆溜溜,

7
BCN3104 儿童文学

好听的歌儿往外流。
小枕头,你真好,
你听呀听呀睡着了。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