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See discussions, stats, and author profiles for this publication at: https://www.researchgate.

net/publication/339842799

Tsinghua Social Work Review Call for Papers -


sheyingchen@yahoo.com

Research Proposal · September 2022

CITATIONS READS

0 25

1 author:

Sheying Chen
Pace University
149 PUBLICATIONS   510 CITATIONS   

SEE PROFILE

Some of the authors of this publication are also working on these related projects:

Social Policy and Social Problems View project

Research Methodology View project

All content following this page was uploaded by Sheying Chen on 13 September 2020.

The user has requested enhancement of the downloaded file.


Tsinghua Social Work Review
【清华社会工作评论】续刊启事及稿约

June 9, 2020 修改版

【清华社会工作评论】重新启航之际,期待真才实学的优质稿件。请参考学刊一般要
求:http://njrq.cbpt.cnki.net/WKE/WebPublication/index.aspx?mid=NJRQ。未尽事
宜,可参照如下稿约:

1.【清华社会工作评论(紫金山社会工作论坛)】系由清华大学两岸社会工作研究中心
创始主任、美国佩斯大学原学术副校务长陈社英教授主持,欢迎海内外社工及相关学科
专家学者投稿。内容与格式遵循学术论文规范,作者文责自负。切勿一稿数投,恕不刊
登国内外已公开发表的文章(直接为数据库收录但未正式出版发表的学位论文改写提炼
除外)。

2.稿件应包括以下中英文信息:文章标题,作者姓名,单位,摘要(200-500 字),3-5
个关键词。目前接受稿件正文采用中文,Word 文档格式,8-12 千字为宜(特殊类型可灵
活处理)。注释附作者简介(包括单位、职务/职称、研究方向、基金项目支持等),联
系电话,通讯地址,Email 等。作者简介下方请提供本文引用格式(参见第 4 条):作
者.文章标题[J]. 人口与社会, 2020, xx(x):xx-xx, 紫金山社会工作论坛(原清华社会工作评
论)。

3.文章正文的标题、图表以及脚注等应分别连续编号。建议一级标题用编号一、二、
三、(依此类推),二级标题用(一) (二) (三)(依此类推),三级标题用 1. 2. 3.(依此类
推),四级标题用 (1) (2) (3)(依此类推)。一级标题居中,二级左对齐,三级标题左缩
进两格。作者本人的注释采用当页脚注并用 1,2,3 等编号。

4.利用已发表文献须遵循研究伦理,且务必加注说明。文中引文后如已在括号内加注作
者及年份,需按杂志平台要求换以[1] [2] [3]……等序号标注(可搜索作者名确定正文中
和参考文献中对应位置并逐一加以置换)。参考文献列于文后,以引用顺序号排列,详
细出处信息包括作者、书名(或文章名)、出版地点及出版单位(或期刊名)、出版年
份、卷(期):页码等排列,如:[1] 陈社英. 华人社会福利发展新思维: 海峡两岸暨港澳视野
下之"中国社会工作 2.0"[J]. 社会与公益( 清华社会工作评论), 2018, 91(4):64-69.
1
5.刊登的所有文章均将加入期刊数字化网络系统,网络版权及著作使用权归编辑部所
有。不收版面费;来稿一经采用,即赠当期样刊两册(特殊需要可事先说明)。

【紫金山社会工作论坛(原清华社会工作评论)】投稿:邮箱
sheyingchen@yahoo.com cc schen@pace.edu;微信号 oneofmankind.

2
《人口与社会》编辑稿

作者校对须知

1. 作者校对是作者对论文修改的最后机会,务请仔细认真细校对(2~3 遍)。一般
要求收函后 2 日内完成校对,备编辑部修改并存档。如作者校对遗留编辑不能处
理的错误,或校对滞后,将推迟发表。

2. 根据审稿意见和编辑规范要求,编辑部可能对原稿或修改稿作了编辑加工或删改
处理,应注意审核是否符合作者的原意。必须对全文逐字审校,包括标题、作者
署名、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文字、符号、内容错误均应标
识清楚,编辑、版式问题可标出作者的意见,有缺项内容应补充,不当内容应做
出修改,疑问不能处理内容加以说明。

3. 编辑部提供的校样,版面大小已基本确定,不宜作大的增删,如有增删内容,不
能影响版面的大小。如校样版面超出规定版面,编辑部提出了控制版面的压缩、
删改意见,应注意核算赠/删的字数,达到版面控制要求。

3
紫金山社会工作论坛
出版:《人口与社会》杂志(CSSCI 2010—2013)
支持:清华社工评论-中国学术学刊 R&D 智库及核心作者群

论坛学术委员会(首届 2020-2021)
陈社英,教授(Pace University;清华两岸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创始主任),博士(UCLA),主任委员
晋 军,副教授(清华大学),博士(University of Minnesota, Twin Cities)
罗家德,教授(清华大学),博士(SUNY Stony Brook)
倪士光,副教授(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博士(清华大学)
刘继同,教授(北京大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
张会平,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香港大学)
隋玉杰,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香港大学)
祝玉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香港大学)
潘 屹,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University of Cambridge)
陈虹霖,教授(复旦大学),博士(香港大学)
彭华民,教授(南京大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副主任委员
林 卡,教授(浙江大学),博士(University of Tampere)
雷 杰,副教授(中山大学),博士(University of Sheffield)
易松国,教授(深圳大学),博士(香港大学)
周利敏,教授(广州大学),博士(上海大学)
李 斌,教授(中南大学),博士(清华大学)
李 磊,教授(天津大学),博士(天津大学)
杨 慧,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博士(香港大学)
童小军,教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博士(University of Denver)
刘 梦,教授(中华女子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博士(香港大学)
王曦影,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香港大学)
黄清喜,副教授(赣南师范大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
纪文晓,副教授(河南师范大学),博士(华东理工大学-NYU)
行红芳,教授(郑州轻工业大学),博士(中山大学)
徐庆文,教授(NYU Shanghai),博士(University of Denver)
吴世友,助理教授(Arizona State University,特邀),博士(UNC-Chapel Hill)
梁镗烈,助理教授(UIC,特邀),博士(香港理工大学)

(待增补)

4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清华社会工作评论续刊词1

【清华社会工作评论】源起于清华大学两岸社会工作研究中心与民政部主管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及
《社会与公益》杂志社(社长金莉、总编曹培红、责任编辑王冬妮博士)的合作。试办阶段于 2018 年 3
月启航,历时一年有余,共出刊中刊 13 期;合作平台虽是部属协会工作期刊,【清华社会工作评论】
问世即获学术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海内外影响不负众望。同时,清华大学两岸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又与
南京大学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研究院共同举办【清华社会工作评论】创办研讨会,使全国社工以及相关
学刊和出版界首次形成一个联席会议,在此基础上创建中国社工社科学刊 R&D 智库及核心作者群,不仅
要使社会工作研究平等地立于国内学术之林,而且希望引领中国社会研究与专业实务在平衡发展新时期
的提升。其后,【清华社会工作评论】经过一段时间总结休整,2019 年与《人口与社会》双月刊(主编
庄国波教授)达成新的战略合作,定于 2020 年以特色坐标的“紫金山社会工作论坛”名义开启续航。
希望通过学术的强强联手共同成长,进一步打造成中国及国际社会工作专业交流的核心高端平台。核心
期刊《人口与社会》的平台优势,一是老 C 扩基础扎实有望更上一层楼,二是由高校举办有领导支持
(论坛名称由学校领导亲自提议),三是视野广阔切合需要(即社会工作既要专业化又与其它学科平等
对话,【清华社会工作评论】创办实际上就是这样一个在平衡发展新时期“引领中国社会科学”的思
路)。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大陆社会工作的专业重建,自上世纪 80 年代中广州中山大学与香港大学
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三年合作计划开始发端,迄今已有三十多年历史。其间,中国经济社会及总体公共
政策的发展,经历了从一个“经济国家”向“后经济国家”的转变过程。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高涨以及
政府职能的逐步转变,专业社会工作在最近十多年有了长足的发展。中共十九大对社会主要矛盾的重新
界定和追求平衡发展的新战略布局,赋予了社会工作在新时期领导潮流的重任。而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
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更把作为“核心健康专业”(core health profession)的社会工作,全
方位推上了抗疫和应急管理的第一线。

从国际历史上看,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学科专业,也是受到社会变迁(如工业革命)和突发事件(如
1930 年代的大萧条)的推动而逐步成熟。各国社会工作发展都有自己的历史叙事;更有大量默默无闻背
后,传承着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之担当。按照国际社会工作者协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Social Workers)的说法,社会工作推动社会改变发展、社会凝聚和人民的赋权解放。社会工作的核心
原则是社会公平、人权、集体责任和对多样性的尊重。基于社会工作理论、人文社会科学和本土的知

1
[专栏主持人简介] 陈社英,美国佩斯大学公共管理终身教授、原学术副校务长,英国皇家艺术学会会士。
清华大学两岸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创始主任、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社会健康管理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首任
主席,原国家外专局高端专家。【清华社会工作评论】及学术智库创始主持人,多家国际期刊及出版社丛
书主编或编委评审。中国大陆重建社会工作学科与社区服务研究先驱之一及首位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硕博
学位获得者(1996,UCLA),1980 年代中山大学社会学及香港大学社会工作研究生。首届全国社会工作师
资班设计主持人(1989),首个社会工作本科班负责人兼导师(1984 级兼修,中山大学) ,首套全国社区服
务讲座(1988)及广东省政策研究班(1985)主讲者。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与社区服务、人口老化与家庭
变迁、社会医学与心理健康、社会治理与公共经济学、公共政策与发展战略、高等专业教育及社会行为科
学研究方法等。
5
识,社会工作帮助人们及组织应对生活的挑战,增强福祉。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认为社会工作实务用其专业价值、原则和技巧以达到如下一个或多
个目标:帮助人们获得实在的服务;对个人、家庭和群体做咨询与心理治疗;帮助社区或群体提供或改
善社会及健康服务;参与社会立法。社会工作实践必须具备有关人的发展与行为、社会经济文化制度以
及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知识。加拿大社会工作者协会(Canadian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认
为社会工作专业帮助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增进他们个体和集体的福祉。以帮助人们发展技能为目
的,利用他们和社区的资源解决问题。社会工作既关注个人问题,又关注更宏观的贫穷、失业、家暴等
问题。英国社会工作者协会(British Association of Social Workers)认为社会工作者帮助个人与
家庭改善其生活的结果。包括保护弱势者不受伤害虐待或帮助他们独立生活。社会工作者为人们提供支
持,帮助呼吁并指引人们寻得可能需要的服务。社会工作者经常是在多专业的团队中,与卫生和教育工
作者等一道工作。

无论从国内或国际来看,中国社会工作都处在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发展阶段。【清华社会工作评
论】因此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即继续引领打造“中国社会工作 2.0”(参见《社会与公益(清华社会
工作评论)》2018 年第 4 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行胜于言;不以大师为窃喜,但与众生有荣焉。
【清华社会工作评论】诞生于清华园,却植根于祖国大地。在与《社会与公益》合作取得初步成果的基
础上,期待 2020 启航之续刊“紫金山社会工作论坛”会达到更高的学术成就。同时,将与国内历史最
悠久的专业期刊《社会工作》开展专题性协作,并欢迎其它学术专业平台参与合作探索,共同传承“西
南联大”的学术巅峰理想,形成新时代的多校联盟专业网络。与清华学报一样秉持独立精神的理念,追
求科学真理而不墨守成规,践行专业服务以促进人文关怀与社会福利。

【清华社会工作评论】提倡论文作者在投稿前严格要求自我把关,希望稿件反映作者团队真实最高
学术水平;采取核心作者兼匿名 peer reviewer 高端智库资源共享,份量和质量双重把关。期刊模板仅
作为格式参考,研究范式及内容按国际标准建议参考(实证研究可含背景与文献、问题及假设、概念理
论、方法工具、论据数据、分析与综合、结论与局限、实践应用与研究建议等考虑,虽不一定在每一篇
论文中都面面俱到)。【清华社会工作评论】匿名审稿本身是项重要学术贡献,其建设性意见请作者认
真对待。【清华社会工作评论】除主持人及其助手和责编之外,可根据需要不定期形成组稿编审小组及
其领衔专家,编委名单将适时荣誉列出(续刊组稿负责编委,第一期为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吴世友博士,
第二期为北京师范大学王曦影教授)。欢迎与社会工作专业相关的其它学科学者也加入【清华社会工作
评论】高端作者群(因作者资格是核心学术期刊平台考核指标之一,第一作者一般须有博士学位或助理
教授以上职称,并欢迎其他学子加入作为通讯作者或团队成员(至少一名副高以上,可带学生);至于
原有 [社工研苑]、[实务探讨]、[学术动态] 等中级发表交流项目,尚有待进一步开拓合作另辟园地,
并欢迎有兴趣的媒体平台来联系洽谈:微信 oneofmankind)。【清华社会工作评论】在创办发展的初
期阶段,暂以中文为媒介,读者对象及学术编委构成均面向国内;在今后时机成熟时,再考虑“两条腿
走路”双语出刊,同时面向海内外讲好中国故事,加强国际专业学术交流。

与《人口与社会》合作,标志着【清华社会工作评论】发展第二阶段,以“紫金山社会工作论坛”
为名延续并反映地方特色。不管每一阶段采取什么形式名称,希望大家看到的是【清华社会工作评论】
精神(即引领中国社工社科学术)持续发展和传承。能否达到预期,有待作者、读者和编委的共同努
力。在重新启航之际,诚邀真才实学的优质稿件,并期待与海内外社会工作、社会政策及其它相关专业
学者携手努力,共同创造一流专业学术历史,进一步展现【清华社会工作评论】面对大时代不断涌现的
新课题“追本溯源、承前启后、顶天立地”的恢弘气象,推动和引领中国及国际社会工作发展与交流。

6
7

View publication stats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