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認同感對語言學習效果的影響之研究

認同感、語言學習效果
認同感、語言認知

巴西華僑的自我認同感對華語學習態度之研究
巴西華人的自我認同感對葡萄牙語學習態度之研究
文化認同感、歸屬感對語言學習態度的影響
跨文化脈絡下巴西華僑的文化認同探討
跨文化脈絡下巴西華僑的華語認同探討(怎麼樣可以避免語言認同)

巴西研究華人學習相關、學習華語、認同
巴西人研究華人或對於認同的研究

星期一下午

研究理論會侷限於華僑領域而不是一般語言教學領域
訪談人員的家庭背景=暴露身份
寄給老師一段計畫文字 是否能在新題目裡做得到

1. 認同感 歸屬感 安全感

2. 從大陸論文標題發現他們對於研究整體趨勢,關注在意的是什麼,對於
認同這個主題,他們專注研究的面相是什麼,由此我們可以 justificar 我們
研究的重要性、根本性、不同性
另一方面也要去看英文期刊論文的方向,他們可能更早就做過這方面的
研究
巴西葡文的也可以看

3. 我想研究的可能不是自我認同、是關於歸屬感、認同感的問題
認同感:相似性、認可(找出認同的組成因素)
認同:認可、確認相同
4. 認同:認同感、自我認同、文化認同
自我認同:身份認同
身份認同成分:價值觀、思想、情感、文化
語言:傳導價值觀、思想、文化等軟體的媒介(文化符號之一)
語言學習:藉由認識外語,學習他文化軟體,進而轉變元文化、價值
觀,因此改變自我認同的組成成分、改變自我認同

如果我寫的是自我認同與學習態度的關係,那麼認同改變的過程就沒有
辦法詳細著墨,只能在理論基礎章節論述。
如果是討論自我認同與學習態度的關係,那麼對於認同這個觀念的討論
只能在理論基礎的章節就完成,在這個地方討論、解釋、分析、了解認
同的組成成分,而在分析的章節裡,將這些構成成份再拿出來和學習態
度交叉討論,最後總結自我認同與學習態度的關係。

如果是單純討論自我認同的建構與改變,整個分析章節就可以觀察認同
組成成分的改變,可是歷時研究我們沒辦法做。

自我認同:自我的定義、身份國族的定義
自我認同 vs 學習態度:自我定義和學習語言的態度
如果我已經知道當地華僑就是已經沒有國族認同感、並且在學習態度上
不積極,那我的研究有什麼貢獻、意義?
華語:可以幫助父母如何培養下一代的歸屬感
語言:在語言學習的區塊,salientar 認同感、歸屬感的影響力與重要性
7. 認同:
歸屬感、相似性、親密感
(權力、利益)
權力可以 facilitar 異質價值的接受、但不能保證、強制相似性的建立、歸
屬感的產生、認同的質性改變。認同的深層質變在於價值觀、內容軟體
的改變,因此權利不是絕對的通道。
相似性、相同質性的相互認同,才能在同的基礎上進行溝通。
所以認同的改變
相似性:identificação 兩者間有相同質性,能夠相互印證、認可(ver o
verbo identificar)外語的認同與中文認同的字解是否能相互吻合,在論文
開頭須先確立定義,以及研究主軸與方向。
8. 如果科學不堪用,那要怎麼在科學上證明道?要怎麼轉工就位?
9. 1. 從自我認同基本建構過程認識認同的建構步驟、參與成分、自我與他
人的互動建構過程為何(因為健康的文化認同建構是否立基於、與健
康的自我認同建構相同原理?)
2. 文化認同:開放性的文化認同=需要不自我也不附和的與人正向互助
的成長
3. 解釋文化:文化為價值軟體,人在互動互助的認同建構中,自然地相
互影響,所以因全球化的環境刺激下,會加速人類認同的趨向一致。
4. 語言是文化載體,自然地參與了文化的建構
5. 語言學習:而語言的學習自然就是價值互動互影響的一個過程。
6. 語言教學:一個促進認同趨同的可能過程,促進異質相互了解共和共
存的過程,一個促進大同的媒介。
7. 全球化:加速異質衝撞的環境,要變好還是變壞,操縱在人
8. 認同互動過程中,令人難以接受的、破壞正向互動的那一方,如何能
夠轉化=根本就是修道的功夫
10.
之所以這麼難以定義想研究的核心是什麼,原因在於我們所意識到的文
化認同問題所牽涉及牽動的觀念較多較廣,文化認同可能牽連著民族認
同、政治認同、自我認同。我們必須先定義出一個核心,再逐步確認此
核心觀念他所連動的又是哪些觀念,而這些連動觀念的探討價值、重要
性為何,是否都需要納入,還有這幾個相關觀念的邏輯脈絡、順序為
何。

在更細微的探討,有可能不同的研究者會因為實際面臨的狀況、自身所
處的社會價值而對於問題的牽動觀念會有不同的劃分。
例如大陸學者,會認為文化認同與民族認同、政治認同相關聯,這個相
關性是可能的、存在的,但或許不是必然的,對存在於不同社會場境的
研究者來說,就有可能會關注不同的連動關係。
11. 認同的討論可引發兩個問題
1. 大同的形成,在作者的第二節,開放性認同需建立在雙方都以開闊平
等的心態相互交流的前提。長久以來,人類之所以常常無法達成開放
性認同,就是交流的雙方中,有一方是封閉的、是自認為高不可侵
的,這種情形就反映了人我相的問題。
2. 我的概念:這個我是自私自我的我,還是民胞物與的我。內群偏好、
外群敵意、喜同惡異。只要提到與我有關,是鼓勵與我相關的,就高
興,是鼓勵與他人相關的就不舒服,我的國家、我的語言、我的文
化,全繫在我本體上,這是什麼我?自私自我的我,看來這跟人我相
也脫不了關係,我意識,分別心。
3. 人沒有去人我相怎麼大同?因為有分別才有自私、爭奪、歧視,這也
是異文化相處負面的結果(正面的就是開放性的認同建構),也是全
球化時代競爭、爭鬥、戰爭因此加劇的原因。所以說末日審判,這些
最幸沒有改,人類只會因為時間空間的縮短,加速作用、反應的時間
與結果。所以認同問題的討論,關係的不是只有人類自我定位的問
題,還有人類如何在大時代中共存的問題。
4. 國家間的競爭除了就是因為人自我自私所引發的,現在時下的異文化
衝突、文化價值不平等(背後也利益權勢操控),再混雜文化交流的
時代中,也會引發自我認同的衝突。
5. 有了開放性的認同,才能為獨我提供源源不絕的自我創造能源,因為
有更多的學習激發,越發的共和、越發的獨創,大同世界的景象。這
是自我與他人平衡發展的情境(健康的認同發展=心理學基礎觀念)
6. 語言教學中可以有什麼啟示?在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教學內容與模
式。語言的學習不只是符號的取得,而是實現使用語言的價值與意
義,順利和諧的與他人與世界達成交流,共建雙贏共榮的存在。能夠
達成這個語言學習目標,我們的語言教學便富有社會意義,回歸教育
的本質,以及教學的存在價值。(這些人文內涵或許是不能被機器所
取代的,一個靠機器復誦、靠網路自學的人可以得到這些嗎?網路互
動式的學習能得到這些嗎?我們的教材可能要更有建構價值、除了無
人我向的教學,還要能藉由這種教學內蘊去發展或建構更實質的東
西,才能與機器教學分別,成為不能被取代的)
看聖訓:我、自我、本我、人我相、大同、大同與我
12. 文獻搜尋關鍵字
文化認同、
文化認同危機
13. 文獻作者與書目
李澤厚、費孝通
14.

15. 認同的產生與需求來自於變動、來自於穩定關係的阻斷、歸屬感、安全
感的中斷
歷史上,人類社會對於認同的追求是否都發生在大變動之後?
拉丁帝國的瓦解、各羅曼語族的興起與自我發展
人的生長過程中,對於自我認同的需求或發展,是否也都發生在生理、
心理變化時?青少年?(查 ericsson
16.
17.
18.
19.
20.
21.
22. 大同的自我認同_無我合天,整合和天才能同,所以這樣的我是天意的
我,沒有自私的我,不是人的概念的我
什麼樣的理論能支持無我的我?合天的我?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