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

閱讀‧練習電子檔

中三單元八
說之以理──議論的應用
導讀
快樂(節錄) 梁實秋
討論與練習
能力訓練
1 根據本文內容,完成下表:
段落 論點 論證方法 論據
第1段 (1) 論點一︰ (2) 論證 (3) 乾隆皇帝

第2段 (4) 論點二︰ (5) 論證 (6) 引用

的話,指出

(7) 論證 (8) 引述英語教科書中


的寓言故事:「
」,說明
國王、富豪都有心
事,都不快樂;反
而農夫


第3段 (9) 論點三︰ (10) 論 (11) 叔本華:


(12) 梁任公:「

第4段 (13) 論點四︰ (14) 論證 (15) 作者有一次病癒


後,邁出醫院大

©牛津大學出版社 1
閱讀‧練習電子檔

門,看見

,覺得心情
愉快。

2 承上題,第 1 段與第 2 段的論點自相矛盾,作者實際上支持哪一個論點?


作者怎樣通過反駁一般人的觀點來加強文章的說服力?

理解分析
3 根據第 2 段回答以下問題:
(1) 試比較「一個快樂人的襯衫」故事中國王和農夫的生活環境、快樂與否
並分析他們快樂或不快樂的原因。
國王 農夫
生活環境  居住在 ,身邊的  在田裏耕種,連
應有盡有。 都沒有。
心情  快樂 不快樂  快樂 不快樂

原因  

(2) 寓言的題目是「一個快樂人的襯衫」,故事中襯衫象徵着甚麼?
(3) 作者藉着這個故事帶出甚麼道理?

©牛津大學出版社 2
閱讀‧練習電子檔

4 以下是一個分析本文第 3 段的段落,請在橫線上填上答案。
本文的第 3 段分析「快樂」和「苦痛」的關係。作者引用叔本華的哲學,
指出快樂是一種  ,而苦痛則是一種  ,我們感受到的所謂快樂,
其實只不過是  。換句話說,如果沒有  ,也就沒有  。作者
再引用梁任公的說法,指出人生最快樂的事,是  。由此可見,我們不
須害怕苦痛,因為  。
 
 
 

5 根據本文內容判斷以下的陳述,選出正確答案;每題限選一個答案。
正確 錯誤 無從
判斷
(1) 作者認為快樂之權操之在己。   
(2) 作者認為山與水是快樂的關鍵。   

進階思考
6 細閱以下報道,然後回答問題。
有機構以問卷形式訪問了 594 名中學生。調查發現超過一半的中三
學生感到開心,平均開心指數為 6.41 分;最不開心的是面對公開考試
的級別的學生,他們的開心指數均低於 6 分。學生自評開心指數平均為
6.09 分(10 分為滿分),評價身邊同學的開心指數為 6.62 分,顯示中
學生覺得別人比自己開心。
有專家分析,學生的壓力來源主要是學業。學生讀書壓力大,會容
易產生情緒問題,引發情緒病,因而令他們失去快樂和希望。專家指出
人有權選擇快樂,只要年輕人改變悲觀的想法,就可以令自己更快樂。

(1) 報道中專家對快樂的看法與梁實秋相同嗎?試加以說明。

©牛津大學出版社 3
閱讀‧練習電子檔

(2) 如果你發現身邊的朋友或同學因為學業壓力大而不快樂,你會怎樣安
慰他/她?(字數不多於 100,標點符號計算在內。)

100

©牛津大學出版社 4
閱讀‧練習電子檔

中三單元八
說之以理──議論的應用
導讀
快樂(節錄) 梁實秋
討論與練習(42 分)
能力訓練
設題目標:複習舉例論證、對比論證、引用論證。
1 根據本文內容,完成下表:(15 分)【整合】
段落 論點 論證方法 論據
第1段 (1) 論 點 一 ︰ 做 皇 帝 (2) 舉例論證 (3) 乾隆皇帝三下
是最快樂的事。 江南,志得意
滿。
第2段 (4) 論 點 二 ︰ 做 皇 帝 (5) 引用論證 (6) 引用西班牙國
並非如想像般快 王拉曼三世的
樂。 話,指出他雖
擁有財富與權
力,但一生真
正幸福的日子
只有十四天。
(7) 對比論證 (8) 引述英語教科
書中的寓言故
事:「一個快
樂 人 的 襯
衫」,說明國
王、富豪都有
心事,都不快
樂;反而農夫
自食其力,無
憂無慮,怡然
自 得

第3段 (9) 論 點 三 ︰ 快 樂 其 (10) 引用論證 (11) 叔本華:苦痛
實存在於苦痛裏 乃積極的實在
面,沒有苦痛在 的東西,幸福
先,便沒有幸福 快樂乃消極的
在後。 根本不存在的
東西。所謂快

©牛津大學出版社 5
閱讀‧練習電子檔

樂幸福乃是解
除苦痛 。
(12) 梁任公:「人
生最快樂的
事,莫過於看
着一件工作的
完 成。

第4段 (13) 論 點 四 ︰ 快 樂 在 (14) 舉例論證 (15) 作者有一次病
於開闊的心境。 癒後,邁出醫
院大門,看見
美麗的陽光、
市集熙熙攘
攘,覺得心情
愉快。

設題目標:學習反駁論觀點。
2 承上題,第 1 段與第 2 段的論點自相矛盾,作者實際上支持哪一個論點?
作者怎樣通過反駁一般人的觀點來加強文章的說服力?(3 分)【整合】 【評
價】
作者支持第 2 段「做皇帝並非如想像般快樂」的論點。(1 分)作者運用了駁
論的技巧,先在第 1 段提出做皇帝是最快樂的事,然後在第 2 段加以反駁,
論證做皇帝並不快樂。(1 分)作者預先提出相反的看法,然後反駁,有助
確立自己的觀點,使文章更具說服力。(1 分)

©牛津大學出版社 6
閱讀‧練習電子檔

理解分析
設題目標:掌握思想內容。
3 根據第 2 段回答以下問題:【整合】【引申】
(1) 試比較「一個快樂人的襯衫」故事中國王和農夫的生活環境、快樂與否
並分析他們快樂或不快樂的原因。(8 分)
國王 農夫
生活環境  居住在皇宮,身邊的聲  在田裏耕種,連一件
色娛 樂 應 有盡 有。 (1 襯衣都沒有。(1 分)
分)
心情  快樂 不快樂  快樂 不快樂
(1 分) (1 分)
原因  國王日理萬機,背負着  農夫雖然沒有財富、權
國家重任,只希望用外 力,但他自食其力,
在的物質去滿足心靈的 本來無一物,便不擔
需要,於是心裏對快樂 心失去任何東西,心
的渴望愈大,便愈無法 中自然沒有掛慮,於
得到。(2 分) 是覺得很快樂。(2
分)

(2) 寓言的題目是「一個快樂人的襯衫」,故事中襯衫象徵着甚麼?(1
分)
人內心的牽掛或顧慮。
(3) 作者藉着這個故事帶出甚麼道理?(2 分)
快樂的關鍵在「無所牽掛」,人們不應盲目追求虛無漂渺的快樂,了無
牽掛便是真正的快樂。

設題目標:掌握思想內容。
4 以下是一個分析本文第 3 段的段落,請在橫線上填上答案。(7 分)【複述】
【整合】
本文的第 3 段分析「快樂」和「苦痛」的關係。作者引用叔本華的哲學,
指出快樂是一種  ,而苦痛則是一種  ,我們感受到的所謂快樂,
其實只不過是  。換句話說,如果沒有  ,也就沒有  。作者
再引用梁任公的說法,指出人生最快樂的事,是  。由此可見,我們不
須害怕苦痛,因為  。
 根本不存在的東西  實在的東西
 解除苦痛的結果  苦痛在先
 幸福在後  完成一件工作

©牛津大學出版社 7
閱讀‧練習電子檔

 解除了苦痛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快樂是存在於苦痛之中的

©牛津大學出版社 8
閱讀‧練習電子檔

設題目標:掌握思想內容。
5 根據本文內容判斷以下的陳述,選出正確答案;每題限選一個答案。(2
分)【整合】
正確 錯誤 無從
判斷
(1) 作者認為快樂之權操之在己。   
(2) 作者認為山與水是快樂的關鍵。   

進階思考
設題目標:掌握思想內容,提出見解。
6 細閱以下報道,然後回答問題。
有機構以問卷形式訪問了 594 名中學生。調查發現超過一半的中三
學生感到開心,平均開心指數為 6.41 分;最不開心的是面對公開考試
的級別的學生,他們的開心指數均低於 6 分。學生自評開心指數平均為
6.09 分(10 分為滿分),評價身邊同學的開心指數為 6.62 分,顯示中
學生覺得別人比自己開心。
有專家分析,學生的壓力來源主要是學業。學生讀書壓力大,會容
易產生情緒問題,引發情緒病,因而令他們失去快樂和希望。專家指出
人有權選擇快樂,只要年輕人改變悲觀的想法,就可以令自己更快樂。

(1) 報道中專家對快樂的看法與梁實秋相同嗎?試加以說明。(3 分)【整


合】
相同。他們都認為人有選擇快樂的權利。(1 分)梁實秋認為世界有光
明的一面,也有醜惡的一面,只要我們選擇光明的一面,享受良辰美
景,便是賞心樂事,那無論甚麼時候,都會是快樂的。(1 分)專家認
為只要改變悲觀的想法,人就會快樂。他們的看法是一致的。(1 分)

©牛津大學出版社 9
閱讀‧練習電子檔

(2) 如果你發現身邊的朋友或同學因為學業壓力大而不快樂,你會怎樣安
慰他/她?(字數不多於 100,標點符號計算在內。)(4 分)【創意】
學生可自由作答,以下答案僅供參考。
人 生 有 苦 有 樂 , 沒 有 苦 痛 在 先
, 便 沒 有 幸 福 在 後 。 沒 有 現 在

的 痛 苦 , 我 們 又 怎 會 珍 惜 得 來

不 易 的 快 樂 ? 我 們 不 要 只 想 到

事 情 壞 的 一 面 , 也 要 想 好 的 一

面 , 例 如 可 以 讀 書 是 件 快 樂 的

事 , 可 以 和 朋 友 一 起 努 力 也 是

件 快 樂 的 事 。
100

©牛津大學出版社 10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