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新朝

1.王莽改制
內容
儒生當政 應對社會問題= 王田制: 禁止土地買賣,對抗土地兼併
廢奴隸買賣: 奴隸更名私屬,不許買賣

五均: 平抑物價 (~平準)

六莞: 鹽鐵酒專賣, 國家鑄錢, 國家貸款

賖貸: 民間可向錢府賖貸
迎合儒生願望= 讖緯迷信 [「漢德已衰,新聖約興」土德受命, 新制度

復古: 王田制公田制, 九廟[周制 7 廟,另加黃帝,虞廟], 五等爵

尊古文經[左傳, 古文尚書等古文經立太學博士]

制禮作樂 [明堂、辟雍、靈台, 擴太學


揚華貶夷: 高句麗下句麗, 匈奴單于降奴服于

2.新莽滅亡
改革問題
不便 王田制 [不能週轉]

人民 改各地名稱「一郡五易名,還復其故,吏民不能紀」

幣制五改,面值與實際重量不符

得罪 豪強: 不准買賣土地奴隸, 國家爭利[五均六筦]

勢力 外國: 高句麗下句麗, 匈奴單于降奴服于, 封王改封侯

推行 吏治敗壞[上下其手] + 朝令夕改[幣制, 名稱, 王田制]

不力
各地暴動
綠林軍 初只為荊州飢民 王匡、王鳳集結飢民發展成綠林軍造反

赤眉軍 初為山東飢民 推樊崇為領袖,打敗王莽所派之十萬大軍

昆陽大戰,劉秀敗新莽大軍新莽速亡

意義
政治 受禪 大臣、儒生、百姓默許甚至支持王莽代漢: 翟義起兵,缺乏支持

王朝 周公式形象奪權 後世: 曹丕, 司馬炎

托古 [元帝改制不能成功]王莽真正落實: e.g.王田制公田制

改制 後世: 王安石, 康有為

重新 班固:「秦燔詩書以立私議,莽誦六藝以文奸言,同歸殊涂,俱用滅亡

定制

學術 推動 王莽:「漢德已衰,新聖將興」

迷信 東漢: 「四七之際火為主」, 光武「多以決定嫌疑」 「宣布圖讖於天下」

風氣 鄭玄「睹秘書緯術之奧」、郭泰「考覽六經,探綜圖緯」

今古 王莽支持劉歆,立古今經博士

文經  東漢: 只立今文經博士,但古文經學勢力不斷上升

之爭 e.g. 東觀古文經學家, 盧植任太學博士, 馬融《三傳異同說》, 鄭玄遍注群經

社會 兼併 王田制三年便廢

問題 [但豪族仍不滿, 帶領流民叛亂 e.g. 王鳳, 劉秀

[東漢度田失敗, 豪族莊園發展

得罪 擾民: 貨幣, 官名地名朝令夕改

太多 得罪: 平民, 豪族, 儒生, 外族  「漢朝真人,當更受命」

動亂 平帝元始二年: 戶口 5959 萬

衰弊  建武十三年戰爭結束,在藉戶僅 1500-1800 萬,

光武末中元二年,在籍戶口為 2101 萬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