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1

「他空中观观修大纲」演讲全文

2009/12/1
噶陀仁珍千宝六世˙贝玛旺晴
华梵大学中文系
蒋贡康楚仁波切的《中观见地导引文无垢金刚月光》内
云:「有暇即讽颂二十部了义经典思维其义,阅读及思维宝性
论及山法了义海等正确之解释。」因此学习他空中观者先要
了解自宗的见地是非常重要。依过去传规需先读诵、听闻法
界赞及愣伽经,以对他空中观见稍有知解。在此,前行为对
自宗稍为介绍,正行为他空中观观修次第,结行为积聚二资
粮的方法。
前行
壹、他空中观释词
他空中观有诸多不同的名称,大中观、了义中观、内中
观、微细中观等,"他"指为世俗谛,"空"为其体性,特别强调
"他"的原因为实谛体性真实以外"他"法皆空,也可以说圆成
实如来藏自体性不空,其他世俗本来空性之故,立名为他空。
多罗讷塔大师在《中观精要》内提及:「圆成如来藏体性永远
不空虚,其他世俗本来空性,圆成实真实义为他空非自空,
因此一切世俗他空亦为自空,但实谛体性唯一他空,如此说
法为他空中观。」
又多罗讷塔大师之二理趣论内提起:「自空之义,一切世
俗即胜义法,各体性空,不真实故,一切法空。他空为一切
世俗法不真实自体性空,因此自空,虽胜义法界真实自体性
不空,但为空性,其余二取执着等一切戏论空性故,胜义为
他空。」因此所谓常住不空即为自性的常住,非连续性之常,
是无为不虚假、不变智慧法界或如来藏,是为真实不空或常

1
住。
自空派所谓之"真实常住",与他空所说之"实谛常住"为
同词异义。
贰、他空中观传承
多罗讷塔大师说:「观于他空中观,在无着、世亲两位论
师的著作中作了透彻的分析,尤其是世亲论师的《两万般若
波罗蜜多颂释》、《办法法性论释》,对其他空思想作了详尽的
解释。陈那和安慧的弟子,对他空思想作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由于他心难容不共,所以,通过各位论师以耳传方式相传至
今。
后来,印度出现许多融合唯识类似他空的中观思想,由
此西藏许多人误解两者相同。
其后,许多藏族译师和班智达将这(关于如来藏思想)方
面的经典翻译成藏文,由持有此派清净传承的译师素.噶哇
多杰和赞˙卡波钦等人传播,成为真正掌握慈氏教法实修派。
尤其是狮子吼甚深他空思想传播三界之人为遍智多伯巴.喜
饶坚赞。」
《中观见地导引文无垢金刚月光》内提及:「三转法轮了
义二十部经典及弥勒五论龙树及无着父子之传规,经由素及
赞二译师传至藏地,此法称为他空中观,发展为诸多讲、修
之传承。但是创规之大导师有三位,遍智噶玛巴嚷穹多杰、
遍智多伯巴、遍智隆钦巴,之后第七世噶玛巴、苏隆班禅、
多罗讷塔及泰司徒滇必宁企等证得圣道者,对整个法教无偏
私具法眼之善知识们以闻思修断定,彼等著作为此法之论
典。」
参、他空经论
多罗讷塔的他空中观精要内说及:「大中观派根据三转法

2
轮的一切经,尤其根据迦旃延集的《阿波陀那经》、 《大空经》
等初转法轮诸经和、《弥勒请问经》、《般若波罗蜜多五百颂》
等中转法轮经,以及《解深密经》、
《楞严经》、《大乘密严经》、
《华严经》等末转法轮经,显示法性胜义、实有的粗共宗派。
根据《善逝如来藏经》、 《大法鼓经》、
《央掘魔罗经》、
《胜
鬘经》、《大涅盘经》、《宝云经》、《涅盘决定幻变经》等究竟
了义诸经,秘密出现了清净界性、善逝如来藏、法身、常固
雍仲、佛功德、胜义从初住自位的不共宗派,详细论述秘密
佛语,宣讲经义的作者是圣者弥勒菩萨。他在《现观庄严论》
中概略叙述法语,在《经庄严论》、《中边分别论》、《辩法法
性论》中作了详细的解释。读诵经藏,不共宗派,在《宝性
论》中有详细的抉择,解释这些论著思想的人是无着和世亲
两位论师。无着论师着的《宝性论释》对不共教派作了详细
的论述。」
西藏的论典于他空中观最详细的为多伯巴大师着的《山
法了义海》、
《二谛明了之日》,多罗讷塔大师的著作《定解他
空中观了义论》、
《分辨二趣了义论》、
《他空中观庄严论》、
《他
空中观精要论》等,两位大师着有多种相关之论典。
无宗派之仁珍才旺诺布所著《他空中观赞》、
《证悟中观
道歌》及蒋贡康楚仁波切着的《中观见地导引文无垢金刚月
光》、《宝性论解释》,宁玛巴隆钦巴大师的《词意宝藏论》,
嘉思仙潘塔伊的著作《文殊口述》,噶陀格泽班禅的《定解了
义大中观言教庄严如来藏》、《四派宗义》
,巨˙木滂仁波切的
《承认他空狮子吼声》。
萨迦派班禅释迦秋滇的《分别大中观了义归一甚深云海
雷声》,芒图路珠嘉措着的《中观见导引文甘露精要》,融敦
西恰根如的《宝性论述》,后二者之论述承认如来藏性而无提
起他空中观的名相。
噶举派噶玛巴嚷穹多杰的《法界赞述》。格鲁派智噶洛桑
3
巴滇的《伺察他空中观贤者欢喜歌》等很多论述。
肆、他空中观之体性
多罗讷塔大师的《定解他空中观了义论》内提及:「其为
智慧非因果。」因此在了义真谛自性任运坚固,于一切含识心
续有常住坚固三十二相功德自然具足的如来藏性。
何谓空性真谛自性任运坚固?空性圆成遍照常住无变即
称为坚固常住,非自空所说之实有常住,自空所说之常住为
意念假立非自性任运,他空所说圆成常住非意念假立而自性
实谛远离二边界,圆成性本来坚固不变超越时间、方向,生
灭等。证悟此义的智慧及圆成非相依而无别,能证所证、能
见所见不变的体性为实有如水融合般,体性无变即称为实有
常住。
伍、分辨外道及他空中观
愣伽经云:大慧!诸外道有四种涅盘。云何为四?谓:性自性
非性涅盘,种种相性非涅盘,自相自性非性觉涅盘,诸阴自
共相相续流注断涅盘,是名诸外道四种涅盘。非我所说法。
多罗讷塔大师的《定解胜乘中观论》内说:「任说阿赖耶
识为梵天,或说胜性数论派相同,其胜性自在天为识,如此
而言略有相同处,非同胜性为色法常住,此为明了无常具习
气,如此吾等否认大差异。」又《他空中观庄严论》说:「外道
胜性相同否?是为空性不相同。」
陆、分辨唯识与他空中观
愣伽经云:大慧!我所说者,妄想识灭,名为涅盘。
《他空中观庄严论》说:「唯识见地识为真实性,此为非
识法界故不同。」
柒、自空与他空中观

4
二谛的安立
多罗讷塔大师的《辨别二趣论》说:「自空者轮涅的一切
现象为世俗谛,此无自性为胜义谛,胜义谛仅为离戏而已。
他空者,有性无性二现所摄诸法为世俗谛,胜义谛法界为二
性皆空之本觉智慧,仅为如虚空般的离戏论,算是断空及色
法空,因此自空派的胜义谛为无遮,他空中观的胜义谛为真
实有,非因缘造作而新产生,过去未来不变坚固故,非断见,
离一切戏论故,非常见,离言语故,无法以分别念安立,超
越意识是妙观察智之境。」钦哲旺波的《他空精要》说:「胜义
谛乃无为不生不灭,超越缘起,世俗谛乃有为因缘而起。」
三转法轮之定义
多罗讷塔大师的《辨别二趣论》说:「自空派认为,初转
四圣谛法轮为不了义,二转无相法轮为了义,三转教广分别
法轮为究竟了义;他空中观认为,在初转法轮为不了义,二
转法轮为暂时的了义,三转法轮为究竟了义。」《他空庄严论》
说:「中转了义三转不了义,如是明说经典不曾有。」
轮涅之差异
他空中观思想中,轮回为自空,涅盘为永住,轮涅有别,
圆成实离方分、三世、有无诸边。钦哲旺波的《他空精要》
说:「轮回乃三或八苦所摄之有漏法,涅盘乃清净一切痛苦及
因缘,无为无漏大悲常住。」
究竟一乘之义
《定解胜乘中观注》说:「究竟承认三乘为不了义,究竟
唯一乘乃了义,虽然大小乘一切经论要义相同,暂时三乘各
有道法,究竟之道证得遍一切智,因此一切乘派究竟归于遍
一切智。」
《文殊真实名经》云:「分为三乘法,究竟一乘果。」

5
捌、他空中观之见地
他空中观一切教理依三相作解,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
圆成实性,此三虽有多种分法,但基本为以三相解释世俗谛
及胜义谛即包含一切,简略而言,觉囊更嘎卓秋的《他空中
观见地导引文》内说:「幻觉执实为遍计,不清净的分别念,
二取贪着,如同花绳为蛇。从色法到遍知有无数的分别念,
因此执着遍计也是无数的,因为因缘所以是依他起,种种现
象只是不净分别念,色身法性本来遍满于幻蛇根为花绳,及
业和烦恼分别念所集,色法到遍知,如虚空遍满花绳般,无
颠倒的圆成实,二色身及菩提道谛,法性色法到遍知间,虽
称假名,但自相空故,若观察安立三无体性,也是心识之二
执俗法圆成。
唯一法性圆成是离一切垢染,任运之自性,因此遍计自
体性空,如兔角,依他起无遍计为自空,如幻术,圆成实无
遍计和依他起二空,如虚空。
谛中有遍计和依他起,胜义谛上不存,胜义谛中有圆成
法性,依俗谛法不一不异,利益一切为大中观。」
他空基道果之定义
钦哲旺波的《他空精要》说:「基为轮涅之根,阿赖耶之
如来藏,过失净化之根,显现功德之根。道为能尽过失之分,
能显功德分之方便法诸二资粮,净化众智慧法身本来具有任
运功德之客尘。果为离障之果,真实义法身是俗谛表示身,
圆满自他二利之德,如是离客尘法身之基,自性、种姓、法
界遍善无别,就如本来具有的宝藏一般。生起思想的因,现
造善业如妙种生长树木枝叶般,此亦依靠自然佛性。」
他空为了义之说
仁珍才旺诺布在《三法门道歌》中说:「雪域学者之中最
胜者,无垢光及四依多伯巴,嚷穹多杰多罗讷塔等,所说研
6
究学者了知否,无谬了义胜者究竟义,经续确定了义能见
否…」又说:「三转法轮意义归一法,究竟了义后转法轮义,
自觉自明无基离戏论,了解此为究竟之见地。」
因此在藏地上述多伯巴、多罗讷塔大师、大宝法王噶玛
巴等共同称赞他空中观为究竟了义。蒋贡康楚仁波切之《中
观见地导引文─无垢金刚月光》说:「经由闻思修合一,而证得
无颠倒究竟真理之众圣者密意为此法!」巨‧米滂仁波切之《承
认他空中观狮子吼》说:「胜人导师释迦狮子尊,吼声宣说无
畏徒众者,唯一究竟了义精要法,若能通达不退即成佛。」
正行
玖、他空中观的实修次第
观修次第的最基本条件是“顺缘依止四轮”,龙树菩萨的
《亲友劝诫书》说:「生中依善友,及发于正愿,先身为福业,
四大轮全获。」《定解胜乘中观论》说:「欢喜意乐敬心依善师,
增长智慧如自发菩提,如是共通信心不共法,受持皈依菩提
心之戒,所修无住慈悲空性合,修行理趣止与观合修,座间
进行其余九法行,方便随喜意乐做回向,七支净供善业相续
行。」
如此有前行、正行、结行三者。前行为思维四法印:诸行
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寂静涅盘。之后,明观广行派
和深观派二派的资粮田,颂皈依发心、行七支净供。
正行有二种:一为“观修”。二为“止修”。
第一、观修有三种:
1.观人无我
不管是在止修或或观修,身与气的安置是一样的,多罗
讷塔大师说:「正行阶段身端直、脚结跏趺、手结定印、挺胸
松肩、脖子微弯、齿唇自然、舌顶上颚、眼观鼻间,此为身

7
的要点。
语的要点为:鼻孔出浊气三次,气归于自然状态。
心的要点:思惟出离心和菩提心,一直到俗心转变为止,
心专注于自己的身语意,此为止观的前行。初观人无我,无
始以来的习气,执着我为实有之念称为人执,再观修时,观
察有相、无相、三世、诸根、一异等究竟自性空。
2.观法无我
无始以来之习气五蕴为实有等,一切现分自相续之执着,
称为法我执。观修间,观察名色、五蕴之色身粗分、支分、
尘分、无方分、外器、内情、五行有碍、分念无碍等究竟自
性空。
多罗讷塔大师的《教法次第论》说:「观察人我皆空总合
思维一次。再次,思维自他情器一切皆空无我,没有任何创
造,只是缘起和合的现分,这一切不一不异,尽为幻觉中显
现,究竟真理中不存在及无实有,亦为分别念的做作,为有
无相违之因,立名为无实有,观察如此缘起性空。止观双修
是不止如此观察,在维持心法皆空无念的状态,一生起心念
则反复观察。」
3.共同止观双修之诀窍
具足六力、九住心、断五过失、八断行等大乘止观修持
共同之口诀。
六力
一、听闻力。二、思维力。三、忆念力。四、正知力。
五、精进力。六、串习力。
九种住心
一、内住者,谓从一切外所缘境摄录其心,令其攀缘内

8
所缘境。
二、续住者,谓初所系心令不散乱,即于所缘相续而住。
三、安住者,谓由忘念向外散时,速知散已,还复安置
前所缘境。
四、近住者,修次初编说,前安住心是知散断除,此近
住心是散乱断已,励力令心住前所缘。
五、调伏者,谓由思惟正定功德,令于正定心生欣悦。
六、寂静者,谓于散乱观其过失,于三摩地止息不喜。
七、最极寂静者,谓若生贪心忧戚昏沉睡眠等时,能极
寂静。
八、专注一境者,为令任运转故而正策励。
九、平等住者,修次中说,心平等时当修等舍。般若波
罗蜜多教授论说,由修专注一趣,能得自在任运而转。
断五过失
依慈尊《辨中边论》云:「依住堪能性,能成一切义,由
灭五过失,勤修八断行。懈怠忘圣言,及沉没掉举,不作行
作行,是为五过失。即所依能依,及所因能果,不忘其所缘,
觉了沉与掉,为断而作行,灭时正直转。」
八断行
(一)信心:坚信禅定的功德及觉察过失的能力。
(二)欲求:有心愿能力禅修。
(三)精勤:对禅定欢喜及恒心。
(四)轻安:身心松紧适宜。
(五)正念:谨慎的专注所缘境。

9
(六)正知:觉察懈怠、放逸。
(七)思察:觉察分心而收摄。
(八)行舍:收摄心念后身心回自然。
第二、止修
前行依上述观修相同,正行为有相及无相二种。
一、有相
《中观见地导引文─甘露精要》说:「心专注在自前面虚
空中,观想十万瓣蓝色莲花等易观之境…。」如是渐渐蓝色莲
花缩小,融入法界等,依照共通止观的诀窍。
二、无相
有三种次第。
1.“无思”身心松紧适宜,不思内心不往外境,放下一切
心念自然安置。
2.“唯一”觉心融于虚空,如虚空之心,安置在无任何分
别戏论中。
3.“无修”过去心不回忆,未来心不思维,现在一切心境
无自性,没有任何无分别念的观修,如此自然安置。
五种觉受如瀑布水、如峡谷水、如大江河、如波涛海、
如无浪海。
结行
结行为善根回向,分有缘、无缘回向二种。有缘回向为
念诵普贤行愿品等大乘祈愿文,跟随三世诸佛菩萨愿力回向,
无缘回向为三轮体空的回向。
在座间,如前述十法行─缮写、供养、施赠、听闻、受
持、披读、开演、讽颂、思维、修习。
10
行任何有为法的善业,不离前行、正行、结行三者,俗
谛的任何微小的善业法,都不轻视精进行持,效仿他空中观
祖师之宗风。
此大纲为本身著作《他空中观修次法界自明》中节录,
因忙碌无暇对照校阅,仅为参考!

11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