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6

国际政治与安全   

全球化视野中的
中国国家安全问题
张  文  木

  【内容提要】中国进入市场经济之后 , 其发展已日益依赖于世界 。 这样 , 中国就不可能


不对已融入世界的自身利益 , 从而对自己的海上通道安全即海权问题有所关注 。当中国开
始走向世界时 , 就免不了与世界霸权发生矛盾 。但太平洋战争及冷战时期的历史经验告诉
我们 :
在亚太地区 , 只有中美联手 , 才有稳定和持久的和平 ;
从长远的战略层面上说 , 中美关
系是亚太地区任何国家都难以取代的战略伙伴关系 。 美国接受中国的底线 , 是中国更像现
代欧洲而不像中世纪和近代欧洲 , 因为中世纪的欧洲是大混乱的 , 近代的欧洲是压迫美国
的 。美国在与当代中国的较量中 , 如果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无法战胜的对手 , 中美关系反倒
会好转 。
【关键词】中国 ;
全球化 ; 国家安全
【作者简介】张文木 , 1957 年生 , 法学博士 ,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 。 (北京  邮编 :
100081)
【中图分类号】D820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9550(2002)03 -0004 -06

卫权利而非美国式的霸权 。 海权是任何国家 , 特别是


全球化不能不包括
南方国家更应该平等享有的国家权利 。 美国是霸权国
军事自卫手段的全球化 家 , 其军事上的重要表现首先是对海权的排他性垄断 。
  真正的中美利益冲突是在中国经济进入市场经 这样 , 中国的国家利益 , 尤其是海权利益 , 就不可避免
济 , 从而中国的国家利益日益融入世界 、中国政治日益 地要与霸权 , 尤其是海上霸权发生冲突 。 霸权并不是
向现代民主政治转变的时候 , 而不是在这之前出现的 。 国家应有的权利 , 它只是根据强权原则建立的在世界
在文革时期 , 中美关系虽然紧张 , 但由于中国经济尚处 利益问题上的排他性的权力 。 这样 , 中国要求走向世
于自然经济阶段 , 中国对 海外利益并没有多 少追求 。 界并寻求在这个进程中的安全保障 , 而美国则不允许
自从中国进入市场经济之后 , 其发展已日益依赖于世 中国为其海外利益保驾护航的军 事力量走向世界 。①
界 。目前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已经达到 36 %, 即通过对 这样 , 中国与美国的利益 , 尤其是集中在南中国海及中
外贸易所创造的价值已经占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 1/3
强;因经济发展而产生的资源需求也越来越严重地依
赖外部进口 。这样 , 中国就不可能不对世界 , 从而对自 ① 美国《福布斯》 双周刊 2001 年 6 月 11 日 刊登英国 著名史学 家
兼作家保罗·约翰逊《关 于美中关 系的七点 意见》 的 文章 , 该 文认为 , 中
己的海上安全即中国海权问题有所关注 。这里所说的 国有两条主要边界线 : 太平洋西岸的海上边界和中 亚地区的陆上边 界 。
一条通往战争 , 一条通往繁荣 。 美国必须让中国明白 , 争夺海上边界 周
中国海权 , 是指建立在外层空间卫星监控技术引导下 围的领土主权只会给自己 招惹麻烦 , 而 设法开拓 中亚地 区的 经济机 遇
将得到美国的赞许 , 必要时 还会得到 美国的 帮助 。 美国 必须 不惜一 切
的导弹远距离精确打击和准确拦截能力之上的海上自 代价让中国相信 , 命中注定它的前途在亚洲 。

— 4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2 年第 3 期

国台湾地区的海权利益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冲突 。① 战争(它可以运用其强大的海上力量 , 将其萌芽早早地


资本全球化和资本多极化及其对立统一运动是现 消灭于遥远的海外);
它也不会有其他国家的飞机飞到
代战争产生的总根源 。在资本中心国的资本扩张中 , 它边境上去侦察的事 。它有安全 , 又很有钱 , 既体面又
资本必然流向可产生高额利润的外围区域 。 只有从海 民主 , 但它的钱是靠其世界霸权地位和强力垄断世界
外不断获得大量的资源和利润 , 资本中心国的再生产 资源实现的 。美国外交具有很强的虚伪性 :
它鼓励南
和社会活动才能正常运行 。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 , 资本 方国家发展市场经济并建立民主体制 , 但当苏联建立
乃至市场经济的出现确实解放了生产力 。但生产力的 起议会民主体制后 , 它却推动并促成了苏联的解体 ;

解放 、生产力的发展 , 必须有与之相适应 的资源来支 中国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之后 , 它却又将战略重心移
撑 。 发展市场经济犹如养虎 , 在幼虎时 , 养虎人感觉尚 向中国 , 将中国视为潜在的战略竞争对手 。事实上 , 是
好 , 但当虎长大从而胃口越来越大时 , 养虎人若得不到 美国而并非中国及其他南方国家才是世界走向民主与
更多的食物来源 , 就会感到恐怖了 。 对一个走上市场 自由的最大障碍 。
经济的国家而言 , 当国家生产力在资本的推动下发展 有人会说 , 现在中国海外贸易在没有海权的情况
起来并使生产对资源有越来越大的需求的时候 , 若没 下不是发展得挺好吗 ? 但问题是这是没 有保障的发
有滋养这种发展的资源支撑 , 就会变异为一种破坏自 展 。 如果有一天 , 美国像对待南联盟那样 , 随便给中国
身的力量 , 国家经济从而国内社会就会发生危机 , 严重 找一个莫须有的借口 , 对中国实行禁运 , 中国怎么办 ?
的还会发生带有暴力性质的社会动乱 。 这是任何已走 现在中国经济有 1/ 3(甚至 1/ 2)的部分依赖海外市场
上市场经济的国家不可避免而今日中国正在试图避免 拉动 , 一旦遭到禁运 , 这时已发展起来的巨大的生产力
的经历 。 就会反过来成为毁坏我们国家的一种力量 。 强大的生
目前 , 中国经济在发展 , 市场在扩大 , 消耗资源的 产力一定要有它畅通的吐故纳新的渠道 , 吐出的是产
胃口也在扩大 。 像石油资源 , 中国过去是出口 , 现在不
品 , 因而它需要国际市场 ;
吸纳的就是资源 , 因而它必
够用了就必须依赖大量进口 。 这样 , 我们就必须走向
须走向世界 。没有这两条 , 在市场经济中已解放出来
世界 。 当中国开始走向世界时 , 就免不了与世界霸权
的巨大生产力 , 对国家反倒是很危险的事 。
国家产生冲突 。 开始是意识形态层面的冲突 , 如亨廷
顿所说的文明冲突论 。 随着我国经济越 来越快的增 海权是中美战略利益
长 , 就发生了贸易层面冲突 , 意识形态的 冲突退居二 矛盾中的重要方面
线 , 意识形态是服从于国家利益的 。 接着是政治层面
  中美之间的战略矛盾焦点在哪呢 ? 并不在意识形
的冲突 , 当这种矛盾达到政治层面后并日益逼近中国
态 , 相反倒是中国进入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轨道时 ,
安全利益的底线时 , 从近现代史所有大国崛起的经历
中美之间的矛盾才开始尖锐化的 。 其实 , 中美之间矛
看 , 军事层面的冲突似乎是很难避免的 。
盾的焦点是海权 。但中国的海权与美国的海权并不是
维护一国在世界范围内自由贸易的前提必然是要
同义词 。 确切地说 , 中国的海权指的是海上自卫权利 ,
对海上资源运输线路进行自卫性的 控制 。②所以说全
美国的海权则是海上霸权 。霸权是“只许州官放火 , 不
球化不能不包括军事自卫手段的全球化 , 因为国家的
许百姓点灯”式的垄断权力 , 而自卫权则是国际法赋予
利益已经融入世界 。在国际政治中 , 安全观念是随着
每个主权国家的正当权利 。中国发展到现在使我们迫
国家利益而扩大 , 而不完全是随领土而扩大 。“领土安
切地感到海权而非霸权应是一种普遍 的国家政治权
全”与“国家安全”是有联系但又相互区别的两个概念 。
美国的国务院与我们的国务院的作用不同 , 它是“ 管”
① 由美国国防部主持并于 2001 年 5 月 14 日发表的 一项研究 报
世界的 。美国为什么到处插手 , 因为到处都有它的商 告说 , 美国应该把它在亚洲部 署军事力 量的重点 转移到 菲律 宾和更 靠
近中国台湾的其他国家 。 研究报告提到了台湾海峡 两岸发生武装冲 突
人;
它的利益已经遍布世界 , 因此世界的事在它们看来 的可能性 , 认为这应该是美 国最关切 的安全 问题 。 报告 建议 美国应 在
东南亚作出新的安排 , 使美国的军事力量在一旦中国 发动攻击时 , 能 够
就是国家的事 。 美国靠如此丰富的世界资源来滋养其 到达将被用来支持台湾的港口和空军基地 。 报告建 议同日本和韩国 继
续保持传统的军事关系 。
庞大的生产力 , 所以它才 有其较高的民主发 展程度 。 ② 美国国防部 2000 年 12 月发表《21 世纪美国战 略》 宣称 :
“能否
保卫美国领土 、我们的公民和 我们的经 济繁荣将 取决于 自由 贸易和 能
以世界财富滋养着美国 , 再加上没有外敌侵入境内的 否得到战略自然资源以及国际水上和空中通道 。”

— 5 —
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 国家安全问题   

利 , 也是一种重要的国家利益 。中国要走向世界 , 要进 卫属于自己主权范围内的和已融入世界的中国利益 ,


行自由贸易 , 就必须保护我们海上线路的安全 。“贸易 并不想排斥其他国家各自追求的合理的国际利益 。因
自由”是美国人早期在反对西方列强时提出含有反霸 此 , 中国“不称霸”的外交政策不应被理解为放弃中国
语义的口号 。今天中国人也提出同样的诉求 , 美国人 主权中固有的必然要走向世界的发展权的外交选择 ,
就不答应 , 就以“国家导弹防御体系”相威胁 。布热津 它应被理解为中国在争取和捍卫自己所拥有的必将融
斯基在《与中国相 处》一文 中说 :
“ 中国目前的局势与 入世界的发展权 ———发展权只能是世界范围的发展权
1890 年前后的德意志帝国相比较则有某些重要的相 ———的同时 , 不仅不排斥而且还要与其他国家平等地
似之处 。” ①读了这段话后 , 我倒觉得今日中国更像一 享有各自的发展权 。 反对霸权主义与保卫平等的发展
百多年前的美国 , 熟悉世界史的人对此会有更深的体 权 , 是一对不可分割的概念 。 对中国 , 乃至对所有南方
会 。如果说 , 五十多年前在用国家力量迅速打造国家 国家而言 , 不反霸则不能求发展 , 求发展必然要反霸 。
经济体系方面 , 苏联是昨日中国的先生的话 , 那么 , 一 用强力自卫自己应有的海外平等自由发展的权利 , 而
百多年前的美国在发展市场经济方面却是今日中国的 不是动辄以“制裁”的方式剥夺他国的这种权利 , 正是
先生 。 中国既要崛起又要坚持反对霸权主义 的原则界线所
台湾问题 , 与一百多年前的夏威夷问题并不一样 , 在。
它是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 ; 但若台湾位于别的什么 领土边界安全必须要有一定的外延空间即国家安
地方 , 比如说中国东北边远内陆 , 台湾问题并不会演变 全边界来保证 。 目前 , 我们国内已形成了强劲发展的
成中美关系中的焦点问题 , 美国也不会对它那么关注 。 生产力 , 而要维持这样的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 , 我们就
从这个角度看 , 与一百多年前的夏威夷问题一样 , 目前 不得不依赖海外资源 。 要做到这一点 , 就必须拥有相
台湾问题还包含着中美之间的海权之争 ———这与当年 当的海权 。 如果我们失去台湾 , 接踵而来的就是失去
美国反对英国在东太平洋上的海上霸权一样 。没有台 南沙群岛 , 而失去这两个地区 , 就意味着中国将彻底失
湾 , 中国就没有进入太平洋最起码的和有安全保障的 去作为一个大国崛起最起码应据有的保证国家政治经
可能 ; 当然 , 没有海权 , 中国也就在相当程度上丧失了 济安全的外延空间 。正因此 , 中美之间在台湾问题上
发展权 。从这个意义上说 , 捍卫中国正当的海权就是 便发生了不可调和的冲突 。
捍卫中国的发展权 。 美国对中国的批评和赞扬兼而有之 , 其实美国是
在当今世界 , 不反霸则不能发展 。 中国不称霸 , 这 在按自己的需求来描写中国 , 这正如中国也在按自己
并不意味着中国不保护已融入世界的中国国家利益及 的理解来赞扬和批评美国一样 。那么美国需要的是一
其事实上已融入世界的自主发展权 。 霸权是什么呢 ? 个怎样的中国呢 ?
是排斥别国的自主发展权 , 是发展权的国际垄断 。 美 有许多人以为 , 美国不希望中国发展 , 也有人认为
国开始也是反对霸权的资本外围国家 。它反对英国 , 美国希望中国强大 。 这都不准确 。 美国并不反对中国
开始是正义的 , 但自从它入侵菲律宾和占领古巴之后 , 发展 , 但他希望中国最好就在你国内发展 , 尽管你生产
它与西方列强的矛盾就成了非正义的 世界霸权之争 力变得强大了 , 你吞吐资源的胃口变大了 , 但美国只允
了 。 美国进入远东后 , 在与其他列强关系上 , 开始它还 许你在自己家里找吃的 ; 等到没有东西可吃了 , 你就只
是低姿 态 。 比 如它刚 到中 国 , 只提出 通商 自由 的要 有吃自己(的资源)。 如此这般 , 等中国发展起来了 , 中

求; 但随着它贸易的发展和海上力量的 加强 , 特别 国也就把自己的资源吃光了 。 美国则不同 。 美国的发
是到二战之后 , 随着英国退出世界霸权地位及苏联解 展是靠吃世界 。 它靠全世界 的资源喂养它 。 而在中
体 , 美国就成了世界独一无二的霸主 。 这时 , 它开始排 国 , 现在大家已经感觉到资源利用已达到极限 , 比如沙
斥其他国家 , 特别是南方国家的发展权 。 它今天打伊 漠的蔓延 、生态环境的破坏 , 这都是资源的问题 , 而美
拉克 , 明天又打南联盟 ;
在海上拉帮结派 , 形成对海上 国则放着自己国内的资源不开发 , 将它留作战略储备 。
通道的绝对垄断 。这都是当代中国为保卫自己正当的
发展权利因而不能不反对 的霸权行径 。 霸权与反霸 ① Nat iona l Interest , N o.
59 , Sp ring 2000 , p.
11 .
② 阎广耀 、方生选译 : 《美国 对华 政策 文件选 编》 , 人民 出版 社 ,
权 , 是中美矛盾的本质所在 。 与美国不同 , 中国只想自 1990 年版 , 第 408 ~ 409 页 。

— 6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2 年第 3 期

事实上 , 国家经济发展的良性模式应是在生产力发展 败。
曲线向上升的同时 , 国内资源消耗的曲线向下降 , 形成 现在对中美而言 , 双方矛盾的关键就是海权问题 。
一个剪刀差 , 差值越大 , 这个国家的经济 发展就越健 海权问题的核心就是海军问题 。海军是非常专业化和
康 。中国经济发展一直是与资源消耗成正比例上升 , 科技含量 非常高 的军种 。 中国 海军不 能再是“ 旱鸭
这更使中国经济与世界资源产生了不可断绝的联系 , 子” , 而是一定要携带导弹并伴着外层空间运转的中国
而获取世界资源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拥有强大的海权 。 卫星远航 , 并在远航中推展我们的安全边界 。当代中
在这方面 , 中国也就与美国的世界霸权产生了难以调 国海军一定而且必须像 19 世纪末美国海军一样 , 也要
和的冲突 。 有一个快速的和大规模的发展 。中国的未来系于现代
化的海军 , 中国的命运系于现代化的海军 。
中国应当积极准备
国际关系是一种自然的关系 , 文明只能在有法律
迎接高科技战争的挑战 (也是一种国家暴力)保障的地方发生 ; 国际间文明也
   目前有一种观点 , 即把是否发生世界大战作为战 只能在实力对等的国家间发生 。弱肉强食是国际斗争
争与和平的标准 , 认为只要不打世界大战 , 和平与发展 铁的法则 。弱者是有权利但无能力享受有保障的文明
就应当是时代的主题 。 且不说 , 世界大战出现之前的 的。
时代如何判断 , 也不说古罗马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和 19 世纪 80 年代 , 中国和美国当时的海军都很弱 。
平是不是真正的和平 , 现在的问题是自从有了核武器 就在清政府大造颐和园时 , 美国却在迅速发展海军 , 到
以后 , 世界范围内的大战就几乎不会再发生了 , 因为那 了 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初美国的海军已经达到了世界
样就意味着战争的双方都将同归于尽 。 但战争形式的 第二 。 其发展之所以迅速 , 是因为它面临着并且必须
改变并不意味着战争的消失 。 未来的战争形式更多的 打破英国在东太平洋上的海上霸权 。在当时 , 冲出霸
是有限战争 , 是快速打击 。高科技条件下的有限战争 权关乎美国的命运 。 结果是中国在甲午海战中被日本
的成败将决定着 21 世纪国家的命运 。 建立在高科技 打败并从此失去台湾 , 而美国则得到夏威夷 、占领古巴
基础上的有限战争而不是世界大战将是未来世界战争 和菲律宾 , 继而在东太平洋上获得相当的海权利益 。
的主要形式 。在 具有远程打击和卫星制 导技术的时 由于长期以来中国人靠种地吃饭 , 因而大家往往
代 , 像过去那种大规模的诺曼底登陆式或克劳塞维茨 认识不到海权之于中国发展的重要性 。 但等你失败以
式的主力决战 , 将在今后的大国冲突中成为历史 。 卫 后再认识到这个问题 , 为时已晚 。 国家失败之后的那
星制导意味着准确 , 远程打击则可以超越敌方陆军控 种感觉 , 那是语言所不能表达的 。 南宋时期中国哲学
制的地理空间 。 这两点使战争发生了革命 :
人力的作 出现实学之风 , 究其原因是由于当时的文人对北宋时
用将让位于技术力的作用 ;
攻击方不需要大规模的士 期学界脱离实际的空谈导致大宋王朝倒在北方游牧民
兵突入就可以有效打击对方 。19 世纪和 20 世纪的中 族的铁骑之下的事实痛心疾首 ;
同样也正因为 20 世纪
国都因不能有效地赢得英国在海上和日本在空中的军 20 年代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和 30 年代王明的左倾
事挑战 , 而使我们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 。现在 , 历史 空谈所导致共产党的两次大失败 , 毛泽东在延安整风
又把中华民族再次送到高科技战争的面前 , 中国要积 时期才提出“杜绝空谈”和“实事求是”的口号 。实践的
极迎接这种新式战争的挑战 。 失败往往是认识变革的开始 , 进入市场经济后的中国
根据冷战时的经验 , 大国之间的冲突有两种 :
一种 对国家安全的认识也会有一个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和
是“掰手腕” , 即局部和间接军事试探 。 比如说美国把 面向现代化的大变革 , 但愿不要为此付出过于沉重的
中国驻南联盟的大使馆炸了 , 叫“误炸” , 然后说抱歉 , 代价 。
但其真正目的是用间接的方式让对手明白并被迫默认 有人说 , 生产力上去了 , 经济发展了 , 国家也就强
美国的安全边界所在 。另一种就是代理人战争 。 比如 大了 。 但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城的时候 , 清王朝的财富
20 世纪的朝鲜战争 、越南战争 、阿富汗战争等 。 未来 拥有量在当时的世界是名列前茅的 。海权理论创始人
大国间冲突也主要是采取这样一种间接形式而非直接 Alfred T hayer M ahan , 1840 ~
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
宣战的形式 。在这些战争中的成败往往决定国家的成 1914)把话说得再明白不过了 , 他说 :
“武力一直是思想
— 7 —
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 国家安全问题   

” ① 历史经验表
将欧洲世界提升到当前水准的工具 。 走到非强力则不能实现飞跃的“关节点” 。 这方面 , 目
明 , 安全问题在相当的程度上确实就是军事问题 。 只 前中国人尚未达成共识 , 但问题是我们已有了俄罗斯
要综合国力拉得不要太远 , 安全 , 尤其是主权安全主要 人的经验 , 从戈尔巴乔夫到普京 , 他们为了这个“共识”
是靠军事实力来保卫 的 。 这一点 , 毛泽东看 得透彻 。 曾付出了多么惨重的代价 , 丧失了多少宝贵的历史机
1950 年 , 在新中国百废待兴的时候 , 毛泽东做了两件 遇 。 当时美国特别赏识叶利钦 , 而叶利钦则在 20 世纪
对未来中国国家安全具有基石意义的大事 。 第一件事 的最后一天 , 主动辞职并怀着内疚的心情请求人民原
是进军西藏 。历史容不得政治家在关键时期有半点犹 谅。
豫 。1947 年印度独立 , 当时中国国共两党正在进行大 做学问总应当是实事求是 。 国际政治这门学问 ,
决战 。 试想一下 , 这时在中国 军事无力西顾 的时候 , 讲的是国家利益 , 一厢情愿的“ 价值判断” 迎来的结果
1962 年 的中 印边 界战争 若提 前 14 年 , 也 就是 说在 一般都是冷酷的 。 目前 , 中美矛盾是国家现实利益而
1948 年发生 , 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 最好的结果也只 不是长远利益的冲突 。 现实利益在多数人的眼中 , 总
能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胜利后再与入侵者谈判 , 谈下 要重于长远利益 。 卡特总统想的是人类的长远利益 ,
来也很难是今天这个样子 。第二件事是抗美援朝 。美 却被勃列日涅夫的现实主义在国际舞台上打得落花流
国出兵朝鲜 , 实际上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在向 水;
戈尔巴乔夫想的是长远利益 , 但与美国现实主义交
苏联和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叫板 。 在这场较量中 , 手后 , 迎来的却是苏联解体和独联体各国人民的艰难 。
世界各国都在观望它的结果 , 并由此决定各自的对华 即使如此 , 美国也并未就此罢休 , 它反倒变本加厉实行
政策走向 。 结果中国打赢了 , 连斯大林都对新中国刮 北约东扩 , 继而军事打击伊拉克和南联盟 , 现在又调头
目相看 , 中苏很快结盟 。 1955 年中国在万隆会议上那 直逼尼克松曾请求联盟的中国 。台湾和南沙群岛属中
耀眼风采的背后 , 是中国取得了打败当时不可一世的 国主权范围内的领土 , 但美国并不十分尊重中国的主
美国的军事胜利 。尼克松说得对 , “只有在战场上夺取 权 。只要有重要利益 , 美国就会动手 。 中美飞机相撞
更大 胜利 , 才能 在谈判 桌上赢 得更多 的东西 。” ② 目 事件及美国军事打击阿富汗的行动再三表明 , 在中美
前 , 中美将在台湾问题上再次 交手 , 我们 应当知己知
矛盾中 , 中国的安全边界与领土边界接近重合 , 这本身
彼 , 从最坏处准备 , 往最好处努力 。
就是极危险的 。 确切地说 , 如果将中国台湾地区的主
在军事准备方面 , 今天的中国应该好好回味一下
权安全也考虑在内的话 , 中国东部安全边界若不能扩
毛泽东批评陈独秀放弃革命武装做法时说过的那句名
展到太平洋中部即东经 150 度 , 中国就没有可持续的
言: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 不是作文章” 。 如果我们将这
安全保障 ;
如果中国安全边界不能扩展到台湾东部即
个思想运用于国际政治斗争领域 , 也会发现 :
国际政治
东经 125 度海区 , 那么中国就不能保障在台湾地区的
也不能仅是请客吃饭和作文章 。 对一个国家而言 , 它
中国主权安全 。 中国的西部安全边界若不能扩展到中
应当是实力 , 尤其是一个国家靠得住的至少是可以还
亚富油区 , 中国就不能保障未来经济发展必需的石油
手的军事实力 。 历史经验表明 , 在军事安全领域让步
和天然气的稳定供应 。美国军事介入阿富汗的直接后
的国家是绝无出路的 。
果之一就是从上游源头上扼住中国发展必需的能源进
研究一下当年美国崛起的经验就会发现 , 迅速提
口线路 。马汉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 , 他说 :
“ 一根链条
升强大的国防力量 , 特别是海军力量 , 是当代中国的当
的强度 实际上是 由其最薄 弱环 节的强 度决定 的 。” ③
务之急 。 英国和西班牙曾在海上封锁年轻的美利坚合
中美撞机事件就发生在中国经济发展重心的边缘 , 阿
众国 , 如果当时美国逃避挑战 , 不去主动迎接与英国和
富汗战争又发生在中国石油进口的关键地区 , 而这两
西班牙的冲突 , 它就不会有今天的局面 。美国和英国 、
个地区都是我国安 全链条中较为 薄弱的环节 。 2001
英国和西班牙没有一个不是打出来而是让出来的 。中
国在这件事上也不能例外 。与大自然优胜劣汰的原理
① [ 美] 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 : 《海权论》(中译本), 中国言实 出
一样 , 对大国成长的历程而言 , 有些战争可能是想回避 版社 , 1997 年版 , 第 259 页 。
② [ 美] 理查德·尼克松 : 《1999 :
不战而 胜》 , 中国人民 公安大学 出
也回避不掉的 。 版社 , 1988 年版 , 第 203 页 。
③ [ 美] 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 : 《海权论》(中译本), 中国言实 出
目前看来 ,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及其哲学似乎 版社 , 1997 年版 , 第 240 页 。

— 8 —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2 年第 3 期

年 6 月 21 日 , 美国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在 展的限度是中国绝对不能对它的海上利益形成挑战 ,
美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上说 :
“作出军事调整的最安全和 同时还要中国有力量帮它牵制住其他 亚洲大国的崛
最佳的时刻是在你独占鳌头的时候 , 而最危险的时刻 起;防止亚洲地区出现一个绝对可以与美国抗衡的国
是等到一个富于创新的竞争对手来临并找到方法来打 家 。美国对欧盟并不那么介意 , 因为欧盟只能在分而
击你的时候 。
”现在美国确已独占鳌头 , 但中国尚未真 不散中“融合”而不能统一 , 融合本身就不足以形成挑
正崛起 , 因此 , 我们在往最好处努力时 , 不能不做好最 战美国的力量 。 所以布热津斯基就认为欧洲不可能强
坏的准备 , 尤其是军事准备 。 大到挑战美国的地步 。 如中国被彻底解体 , 亚洲就可
能会出现类似欧洲中世纪曾出现过的大混乱时期 , 这
中美终究是朋友 ,
对世界而言 , 将是一场灾难 。 从地缘力量对比看 , 美国
但美国的朋友是打不败的对手 接受中国崛起的最后底线 , 是中国更像现代欧洲而不
  但是 , 太平洋战争及冷战时期的历史经验告诉我 像中世纪和近代欧洲 。 中世纪的欧洲是 混乱和血腥
们:
在太平洋洋面上 , 只有中美联手 , 才有稳定和持久 的 , 近代的欧洲是压迫美国的 , 现代欧洲那分而不散的
的和平 。从长远的战略层面上说 , 中美关系是亚太地 国家组织形式使其既不能形成对美国的挑战 , 又能牵
区任何国家都难以取代的战略伙伴和朋友的关系 。但 制住俄罗斯再次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但问题是 , 目
在美国的国际政治词典中 , “朋友”的含义永远只能是 前世界的常规资源总量可能不足以在东方再支撑一个
打不败的对手 。 看看目前的八国集团 , 其中大多数都 新“欧洲”出现 ;
如中国持续保持快速发展 , 世界资源不
是打进去的 , 而不是仅仅凭市场拥有量和平地挤入的 。 足的矛盾又会加速激化中美或我国内部各类矛盾 。对
从中国未来大战略考虑 , 中国永远也不需要彻底打败 此我们应有一个清醒的估计 , 在积极参与全球化的同
美国的力量 , 它只需要在全球范围 , 至少在其主权范围 时 , 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中美及其他关系 , 以实现邓小平
内拥有有效的自卫的力量 。 但从美国的角度看 , 中国 同志为我们制定的在 21 世纪中叶将我国建设成为中
只有成为美国人打不败的对手 , 才有可能成为美国的 等发达国家的目标 。
朋友 。 有些人认为顺着美国就是朋友 , 但美国往往以 参考文献 :

顺从者(比如蒋介石 、吴庭艳 、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等 Jaswant Sing h:Defending India :


M acmillan Press Ltd :Britai n :
1999 .Select Documents on India' s Foreign Policy and Relations
人)为最后的牺牲品 , 而以真正打不败的对手为朋友 。
1947~ 1972, Oxford U niversity P ress, 1982.
辩证法是历史逻辑的精髓 , 而国家利益则是历史 阎广耀 、方生选译 :
《美国 对华政 策文件 选编》 , 人民出 版社 , 1990
逻辑发生的起点 。没有实力的朋友最后为有实力的朋 年版 。
友所抛弃 , 而有实力的对手却成了朋友 , 这似乎是霸权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研究部译 :
《美国 军事史》 , 军事 科
政治的行为规律 。就像尼克松认识毛泽东时期的中国 学出版社 , 1989 年版 。
梅孜编译 :
《美国总统国情咨文选编》 , 时事出版社, 1994 年版 。
一样 , 美国在与当代中国的较量中 , 如果认识到中国是
一个无法战胜的对手 , 中美关系反倒会好转 。若从中 [ 收稿日期 :
2002 -01 -03]
美对抗最坏的结果看 , 除非中国自废武功或陷入清末 [ 修回日期 :
2002 -01 -10]
式的内乱 , 根据 20 世纪初及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对华 [ 责任编辑 :
谭秀英]
政策及当代美国自身的国家利益分析 , 彻底和绝对地
肢解中国并不是美国的外交目标 , 因为这意味着日本 、
俄罗斯和印度将填补这块政治真空 。① 周边某些国家
和中国台湾的某些政客愿意看到中国彻底分裂 , 李登
辉还提出“七块论” , 认为中国应当被肢解为以台湾为
腹地的七个部分 , 中华民族应当为各地区的新人群所 ① 1900 年 8 月 28 日美国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在给德国驻美大 使
施特恩贝格的信中写道 : “ 我愿意看到日本占有朝 鲜 。 它将对牵制俄 国

替代 。 而美国只是要用有限分裂即促使中国国内某 起作用 , 而俄国由于它的作为 , 应该接受这种报应 。 但是我诚挚地希 望
不要分割中国 。 这样做最终将 对任何 人都不 好 。” 参见 阎广耀 、方生 选
些地区实行“高度自治”或“分而不离”的方式瘫痪中国 译: 《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选编》 , 人民出版社 , 1990 年版, 第 425 页 。
② 李登辉 : 《台湾的主张》(中国台北), 流远出版社 , 1999 年版 , 第
———这是军事“瘫痪战”的政治运用 。美国容纳中国发 241 页 。

— 9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