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3

每日教学计划 RANCANGAN PENGAJARAN DAN PEMBELAJARAN HARIAN

学期 周次 星期 日期
1 4
Semester: Minggu: Hari: Tarikh:
Tahun 班级
教学活动 EMK/PPPM/DSKP/
M/P 科目
Aktiviti Pembelajaran dan Pengajaran Refleksi/Impak
Masa 时间
1 课题:1 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技
科学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能
11:00pm – 学习标准:1.1.1 观察 教具 :课本、记
11:30pm 评估标准:学生能够 录簿
1. 讲述进行观察时应用到的所有器官。 教学评价:随堂观
(一节) 2. 描述在观察所发生的现象或变化时所应用到的所有感觉官能。 察、问答环节
反思:
教学活动: / 的学生能够达到
1. 学生讨论进行观察时所用的感觉器官。 教学目标。
2. 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观察。 / 个学生不达标。
3. 学生到花园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 教师给予课后辅导。
4. 学生记录观察结果。
5. 教师提问学生有关观察的结果。
6. 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
7. 学生完成观察记录报告,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
KBAT:为何在进行观察时我们要注意安全?
1 课题:1 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环境教
科学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育
10:30pm— 学习标准:1.1.1 观察 教具:课本、活动
11:30pm 评估标准:学生能够 本、放大镜、温度计
1. 应用所有感觉官能对所发生的现象或变化有系统地进行定性研究和定量研 教学评价:随堂观
(两节) 究。 察、问答环节
2. 应有适当的工具以帮助观察。 反思:
教学活动: / 的学生能够达到
1. 学生说出课文图中人物进行观察时所应用到的感觉器官。 教学目标。
2. 引导学生说出:眼睛看、耳朵听、鼻子嗅、舌头尝和手摸,来观察事物。 / 个学生不达标。
3. 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 教师给予课后辅导。
4. 学生使用工具进行观察水和食油。
5. 教师提问学生有关观察的结果。
6. 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
7. 活动本 page1.
KBAT:我们要如何保护感觉器官?

每日教学计划 RANCANGAN PENGAJARAN DAN PEMBELAJARAN HARIAN

学期 周次 星期 日期
1 5
Semester: Minggu: Hari: Tarikh:
Tahun 班级
教学活动 EMK/PPPM/DSKP/
M/P 科目
Aktiviti Pembelajaran dan Pengajaran Refleksi/Impak
Masa 时间
1 课题:1 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技
科学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能
11:00pm – 学习标准:1.1.2 沟通 教具 :课本
11:30pm 评估标准:学生能够 教学评价:随堂观
1. 讲述所获取的资料。 察、问答环节
(一节) 2. 以各种方式记录资料或想法。 反思:
教学活动: / 的学生能够达到
1. 学生认识各种沟通的方式。 教学目标。
2. 学生进行沟通时内容要简短和易懂。 / 个学生不达标。
3.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沟通方式以进行美玲的观察结果。 教师给予课后辅导。
4. 教师提问学生有关观察的结果。
5. 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

1 课题:1 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技


科学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能
10:30pm— 学习标准:1.1.1 观察 教具 :课本、活
11:30pm 评估标准:学生能够 动本
1. 以适合的方式记录资料或想法及有系统地呈现有关资料或想法。 教学评价:随堂观
(两节) 教学活动: 察、问答环节
1. 学生认识各种沟通的方式。 反思:
2. 学生进行沟通时内容要简短和易懂。 / 的学生能够达到
3. 教师提问学生有关观察练习二的结果。 教学目标。
/ 个学生不达标。
4. 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
教师给予课后辅导。
5. 活动本 page2

玉米
花 叶 茎 根 果实
KBAT:如果玉米树没有了其中一个部分会如何?

每日教学计划 RANCANGAN PENGAJARAN DAN PEMBELAJARAN HARIAN

学期 周次 星期 日期
1 6
Semester: Minggu: Hari: Tarikh:
Tahun 班级
教学活动 EMK/PPPM/DSKP/
M/P 科目
Aktiviti Pembelajaran dan Pengajaran Refleksi/Impak
Masa 时间
1 课题:1 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技
科学 内容标准:1.2 操纵性技能 能
11:00pm – 学习标准:1.2.1 正确使用和处理科学仪器和材料。 教具 :课本、活
11:30pm 1.2.2 正确和小心地处理标本。 动本
评估标准:学生能够 教学评价:随堂观
(一节) 1. 列出进行活动时所需要的科学仪器、材料和标本。 察、问答环节
2. 进行活动时,描述科学仪器、材料和标本的正确使用法。 反思:
/ 的学生能够达到
教学活动:
1. 学生认识进行活动或实验时要运用的操纵性技能。 教学目标。
/ 个学生不达标。
2.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和处理科学仪器和材料。
教师给予课后辅导。
3. 引导学生正确和小心地处理标本。
4. 教师提问学生有关实验应注意事项。
5. 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
6. 活动本 page3
KBAT:如果不小心处理科学材料和标本会有什么后果?

1 课题:1 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技


科学 内容标准:1.2 操纵性技能 能
10:30pm— 学习标准:1.2.3 正确地绘画标本、科学仪器和材料。 教具 :课本、活
11:30pm 1.2.4 以正确的方法来清理科学仪器。 动本
评估标准:学生能够进行活动时,应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处理、描 教学评价:随堂观
(两节) 绘、清洗和储存科学仪器、材料和标本。 察、问答环节
反思:
教学活动: / 的学生能够达到
1. 学生认识进行活动或实验时要运用的操纵性技能。 教学目标。
2. 引导学生正确的方法使用、处理、描绘、清洗和储存科学仪器、材料和标 / 个学生不达标。
本。 教师给予课后辅导。
3. 教师提问学生有关实验应注意事项。
4. 认识可以帮助感觉器官来进行观察的工具:显微镜、放大镜、听筒。
5. 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
6. 活动本 page4

每日教学计划 RANCANGAN PENGAJARAN DAN PEMBELAJARAN HARIAN

学期 周次 星期 日期
1 7
Semester: Minggu: Hari: Tarikh:
Tahun 班级
教学活动 EMK/PPPM/DSKP/
M/P 科目
Aktiviti Pembelajaran dan Pengajaran Refleksi/Impak
Masa 时间
1 课题:科学室规则 跨学科元素:道德价
科学 内容标准:2.1 科学室的规则 值
11:00pm – 学习标准:2.1.1 遵守科学室的规则 教具 :课本、活
11:30pm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讲述超过一项科学室的规则。 动本
教学活动: 教学评价:随堂观
(一节) 1. 教师介绍科学室。 察、问答环节
2. 教师讲述科学室的用途。 反思:
3. 教师讲述在科学室所需遵守的规则。 / 的学生能够达到
4. 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 教学目标。
5. 学生完成活动本的 page5 和 6,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 / 个学生不达标。
教师给予课后辅导。

1 课题:科学室规则 跨学科元素:思维技
科学 内容标准:2.1 科学室的规则 能
10:30pm— 学习标准:2.1.1 遵守科学室的规则 教具 :课本、活
11:30pm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讲述超过一项科学室的规则。 动本
教学活动: 教学评价:随堂观
(两节) 1. 教师介绍科学室。 察、问答环节
2. 教师讲述科学室的用途。 反思:
3. 教师讲述在科学室所需遵守的规则。 / 的学生能够达到
4. 教师说出应遵守科学室规则的原因。 教学目标。
5. 学生说出不遵守科学室规则的后果。 / 个学生不达标。
6. 学生完成活动本的 page 7 和 8,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 教师给予课后辅导。

每日教学计划 RANCANGAN PENGAJARAN DAN PEMBELAJARAN HARIAN

学期 周次 星期 日期
1 8
Semester: Minggu: Hari: Tarikh:
Tahun 班级
教学活动 EMK/PPPM/DSKP/
M/P 科目
Aktiviti Pembelajaran dan Pengajaran Refleksi/Impak
Masa 时间
1 课题: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观察、
科学 生命科学:生物和非生物 分类、推断
11:00pm –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教具 :课本、活
11:30pm 3.1 生物和非生物 动本
学习标准 1.1.1 观察 教学评价:随堂观察
(一节) 3.1.1 根据以下特征,比较和分辨生物和非生物:呼吸,需要食 ithink:树型图
物和水,移动,成长和繁殖。 反思: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举例至少 3 种生物和非生物。 / 的学生能够达到
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
1. 学生观察课本第 13 页的图片,讲述小猫、布玩具与树苗在三年后有什么 / 个学生不达标。
改变。 教师给予课后辅导。
2. 引导学生说出为什么生物会有变化,生物有什么特征。(会呼吸、会繁
殖.........)
3. 教师展示“生物”和“非生物”卡片于板上,让学生分组讨论在校园里所
看到的生物和非生物的。
4. 教师让学生举例所讨论的成果。
5. 学生完成活动本 page 14,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
KBAT:如果世界上的生物都没有了,地球会变成怎样?
1 课题: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观察、
科学 生命科学:生物和非生物 分类、推断
10:30pm—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教具 :课本、图
11:30pm 3.1 生物和非生物 片、活动本  
学习标准:1.1.1 观察 教学评价:随堂观察
(两节) 3.1.1 根据以下特征,比较和分辨生物和非生物:呼吸,需要 ithink:树型图
食物和水,移动,成长和繁殖。 反思: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 / 的学生能够达到
1. 比较和分辨生物和非生物 教学目标。
2. 说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 / 个学生不达标。
教学活动: 教师给予课后辅导。
1. 教师先介绍什么是“观察”。
教师可引导学生说出班上的东西,并说出颜色、形状等……
2. 师生讨论课本 page2 和 3 里的内容。
3. 教师带学生到校园参观及引导学生辨认所发现的事物。
4. 教师以提问方式和观察中,让学生说出生物的特征。
5. 学生从讨论中会比较和分辨生物和非生物。
( 学生可作出人类、动物和植物是生物的总结)
6. 学生进行活动本 page10 和 11,教师巡视并给予指导。

每日教学计划 RANCANGAN PENGAJARAN DAN PEMBELAJARAN HARIAN

学期 周次 星期 日期
1 9
Semester: Minggu: Hari: Tarikh:
Tahun 班级
教学活动 EMK/PPPM/DSKP/
M/P 科目
Aktiviti Pembelajaran dan Pengajaran Refleksi/Impak
Masa 时间
1 课题: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企业元
科学 生命科学:生物和非生物 素
(两节)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教具 :课本、活
3.1 生物和非生物 动本
学习标准:1.1.1 观察 教学评价:随堂观察
3.2.1 讲述生物的基本需求是食物、水和空气。 反思:
3.2.2 描述人类、动物和植物以不同的方式获取食物、水和空气。 / 的学生能够达到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 说出动物如何获取基本需求。 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 / 个学生不达标。
1) 教师展示动物获取食物、水和空气的图片(课本第 20 页)。 教师给予课后辅导。
2)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动物获取食物、水和空气的方法。
3) 实验:把两只蝴蝶放入两个容器,分别使用不同的封口(可让空气透过和不
可让空气透过)。
4) 教师提问两个小时后,蝴蝶会怎样?为什么?教师以提问方式和观察中,让
学生说出动物的基本需求。
1 课题: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观察、
科学 生命科学:生物和非生物 分类、推断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教具 :课本、图
(一节) 3.1 生物和非生物 片、活动本  
学习标准:1.1.1 观察 教学评价:随堂观察
3.2.1 讲述生物的基本需求是食物、水和空气。 反思:
3.2.2 描述人类、动物和植物以不同的方式获取食物、水和空气。 / 的学生能够达到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说出植物如何获取基本需求。 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 / 个学生不达标。
1) 教师展示植物获取食物、水和空气的图片(课本第 21 页)。 教师给予课后辅导。
2)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植物获取食物、水和空气的方法。
3) 教师以提问方式和观察中,让学生说出植物的基本需求。
4)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植物不需要到处寻找食物,它会自己制造食物。
5) 总结:空气、水和阳光史植物制作事物的主要条件。

每日教学计划 RANCANGAN PENGAJARAN DAN PEMBELAJARAN HARIAN

学期 1 周次 10 星期 日期
Semester: Minggu: Hari: Tarikh:
Tahun 班级
教学活动 EMK/PPPM/DSKP/
M/P 科目
Aktiviti Pembelajaran dan Pengajaran Refleksi/Impak
Masa 时间
1 课题: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企业
科学 生命科学:生物和非生物 元素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教具 :课本、
(两节) 3.1 生物和非生物 活动本
教学评价:随堂观
学习标准:1.1.1 观察 察
3.2.3 描述人类和动物都需要庇护所。
学习目标:说出动物的庇护所和庇护所对动物的重要性。 反思:
教学活动:1)教师提问学生遇到危险或日晒雨淋时会去哪里?(课本第 22 页) / 的学生能够达
2)教师让学生知道庇护所是一个能保护我们和让我们安全的地方。 到教学目标。
3)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不同动物的庇护所。 / 个学生不达
4)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庇护所对动物的重要性。 标。教师给予课后
5)完成活动本(第 15 页) 辅导。

1 课题: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观
科学 生命科学:生物和非生物 察、分类、推断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教具 :课本、图
(一节) 3.1 生物和非生物 片、活动本  
学习标准:3.2.4 针对食物、水、空气和庇护所对人类和动物的重要性作出推理。 教学评价:随堂观

3.2.5 以绘图、信息与通信技术、书写或口述解释动物的特征和基本需求
的观察结果。 反思: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针对食物、水、空气和庇护所对人类和动物的重要性作出推 / 的学生能够达
理。 到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1)教师讲述小鸭子的故事(课本第 23 页)。 / 个学生不达
2)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基本需求对人类和动物的重要性。 标。教师给予课后
3)学生根据本身知识说出为何河水被污染,并推断后果。 辅导。
4)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人类和动物需要食物以获得能量及帮助成长。
5)完成活动本(第 16,17 页)

学期 周次 星期 日期
1 11
Semester: Minggu: Hari: Tarikh:
Tahun 班级
教学活动 EMK/PPPM/DSKP/
M/P 科目
Aktiviti Pembelajaran dan Pengajaran Refleksi/Impak
Masa 时间
1 课题: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生命科学:4 人类 技能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教具:课本、活动
(两节) 本
4.1 人类的感觉官能
教学评价:随堂观
学习标准:1.1.1 观察 察
4.1.1 确认与感觉官能有关的身体部位。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讲述人类的身体部分 反思:
教学活动: / 的学生能够达
1) 教师让学生指出及说出身体各部位的名称(课本第 26 页) 到教学目标。
2)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人体的感觉器官。 / 个学生不达
3)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人体的感觉器官的官能。 标。教师给予课后
4) 完成活动本(第 18,19 页) 辅导。

1 课题: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企业
科学 生命科学:4 人类 元素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教具:课本、活动
(一节) 本  
4.1 人类的感觉官能
教学评价:随堂观
学习标准:1.1.1 观察 察
4.1.2 根据所确认的特征把物体进行分类。
4.1.3 通过研究,利用感觉官能确认物体。 反思: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 / 的学生能够达
1. 联系人类身体各部位与有关感觉官能。 到教学目标。
/ 个学生不达
2. 利用各感觉官能描述物体的特征。 标。教师给予课后
教学活动: 辅导。
1) 教师讲解眼睛是视觉器官,并说出眼睛的重要性。
2) 教师提醒学生要好好保护眼睛。
3) 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说出物体的特征,然后把观察结果记录在活动本。(课本第
27 页)活动本(第 20 页)。

学期 周次 星期 日期
1 12
Semester: Minggu: Hari: Tarikh:
Tahun 班级
教学活动 EMK/PPPM/DSKP/
M/P 科目
Aktiviti Pembelajaran dan Pengajaran Refleksi/Impak
Masa 时间
1 课题: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生命科学:4 人类 技能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教具:课本、活动
(两节) 本
4.1 人类的感觉官能
教学评价:随堂观
学习标准:1.1.1 观察 察
4.1.2 根据所确认的特征把物体进行分类。
4.1.3 通过研究,利用感觉官能确认物体。 反思: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 / 的学生能够达
到教学目标。
1. 联系人类身体各部位与有关感觉官能。
/ 个学生不达
2. 利用各感觉官能描述物体的特征。 标。教师给予课后
教学活动: 辅导。
1) 教师准备各种不同的材料。
2) 进行嗅一嗅,说一说活动。(课本第 28 页)
3) 教师提醒学生如果嗅到有害气体,要提高警惕,通知师长。
4) 教师提醒学生要好好保护鼻子。
1 课题: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生命科学:生物和非生物 技能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教具:课本、活动
(一节) 4.1 人类的感觉官能 本  
教学评价:随堂观
学习标准:1.1.1 观察 察
4.1.2 根据所确认的特征把物体进行分类。
4.1.3 通过研究,利用感觉官能确认物体。 反思: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 / 的学生能够达
到教学目标。
1. 联系人类身体各部位与有关感觉官能。
/ 个学生不达
2. 利用各感觉官能描述物体的特征。 标。教师给予课后
教学活动: 辅导。
1) 教师让学生根据本身经验说出食物的味道。(课本第 29 页)
2) 教师事先准备材料,学生蒙上眼睛尝食物的味道。
3) 教师提醒学生必须确保食物是安全食用才可以用舌头尝味道。
4) 完成活动本(第 21 页练习四)

学期 周次 星期 日期
1 13
Semester: Minggu: Hari: Tarikh:
Tahun 班级
教学活动 EMK/PPPM/DSKP/
M/P 科目
Aktiviti Pembelajaran dan Pengajaran Refleksi/Impak
Masa 时间
1 课题: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生命科学:4 人类 技能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教具:课本、活动
(两节) 本
4.1 人类的感觉官能
教学评价:随堂观
学习标准:1.1.1 观察 察
4.1.2 根据所确认的特征把物体进行分类。
4.1.4 解释并举例,如果其中一个感觉官能失去功能,其他感觉官能将作为替代 反思: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 / 的学生能够达
到教学目标。
1) 联系人类身体各部位与有关感觉官能。
/ 个学生不达
2) 解释并举例当一个感觉官能失去功能时,能确认所给予的物体。 标。教师给予课后
教学活动: 辅导。
1) 教师准备各种材料以进行活动。(课本第 32 页)
2) 学生蒙着眼睛,用其他感觉器官辨别物体。
3) 学生睁开眼睛观察物体。
4) 教师讲解如果其中一个感觉官能失去功能,其他感觉官能将作为替代。
5) 完成活动本(第 22 页)。
1 课题: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生命科学:生物和非生物 技能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教具:课本、活动
(一节) 4.1 人类的感觉官能 本  
教学评价:随堂观
学习标准:1.1.1 观察 察
4.1.5 以绘图、信息与通信技术、书写或口述解释人类感觉官能的观察结
果。 反思: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很好地利用工具来帮助失去功能的感觉器官来进行沟通。 / 的学生能够达
教学活动: 到教学目标。
1) 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说出各种保护感觉器官的方法。(课本第 33 页) / 个学生不达
2) 教教师说明感觉器官在日常生活中很重要,所以要好好保护它们。 标。教师给予课后
3) 学生分组讨论感觉器官失去功能后带来的影响。 辅导。
4) 进行活动八,让学生说出故事的结局,并举出能帮助解决的工具。

学期 周次 星期 日期
1 14
Semester: Minggu: Hari: Tarikh:
Tahun 班级
教学活动 EMK/PPPM/DSKP/
M/P 科目
Aktiviti Pembelajaran dan Pengajaran Refleksi/Impak
Masa 时间
1 课题: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生命科学:5 动物 技能
教具:课本、活动
(两节) 本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教学评价:随堂观
5.1 动物的身体部位 察
学习标准:1.1.1 观察
5.1.1 确认动物的身体部位,如喙、鳞片、鳍、毛发、羽毛、角、犀角、触 反思:
/ 的学生能够达
角、硬皮、外壳、翅膀、头、身体、尾巴和蹼。
到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 / 个学生不达
1) 举出动物的例子。 标。教师给予课后
2) 描述动物的身体部位。 辅导。
教学活动:
1) 教师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
2)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图片说出各种动物的名称。(课本第 35 页)
3) 学生根据动物园路线图,说出所看到的动物和动物的身体各部分名称。
4) 教师说明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外形特征。
1 课题: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生命科学:5 动物 技能
教具:课本、活动
(一节) 本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教学评价:随堂观
5.1 动物的身体部位 察
学习标准:1.1.1 观察
5.1.1 确认动物的身体部位,如喙、鳞片、鳍、毛发、羽毛、角、犀角、触 反思:
/ 的学生能够达
角、硬皮、外壳、翅膀、头、身体、尾巴和蹼。
到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 个学生不达
1) 举出动物的例子。 标。教师给予课后
2) 描述动物的身体部位。 辅导。
教学活动:
1) 学生根据动物园路线图,说出所看到的动物和动物的身体各部分名称。(课本
第 36,37 页)
2) 教师说明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外形特征。
3) 教师说明鳄鱼和鱼身上的鳞都有保护身体的作用,鳄鱼的鳞由角质层形成,称
为角质鳞。
4) 完成科学活动本。(第 23 页)

学期 周次 星期 日期
1 15
Semester: Minggu: Hari: Tarikh:
Tahun 班级
教学活动 EMK/PPPM/DSKP/
M/P 科目
Aktiviti Pembelajaran dan Pengajaran Refleksi/Impak
Masa 时间
1 课题: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生命科学:5 动物 技能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教具:课本、活动
(两节) 本
5.1 动物的身体部位 教学评价:随堂观
学习标准:1.1.1 观察 察
5.1.1 确认动物的身体部位,如喙、鳞片、鳍、毛发、羽毛、角、犀角、触
角、硬皮、外壳、翅膀、头、身体、尾巴和蹼。 反思:
/ 的学生能够达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用 Microsoft Word 制作集锦簿。
到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 / 个学生不达
1) 学生打开搜索引擎 google 标。教师给予课后
2) 学生输入关键字搜索到自己想要的动物图片。 辅导。
3) 学生单击右键选择【copy image 】。
4) 学生打开 Microsoft Word
5) 学生单击右键选择【paste image 】。
6) 标上动物的各部位。
7) 完成作业第 24 和 25 页。
1 课题: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生命科学:5 动物 技能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教具:课本、活动
(一节) 本    
5.1 动物的身体部位 教学评价:随堂观
学习标准:1.1.1 观察 察
5.1.2 联系动物的身体部位和其重要性。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联系动物的身体部位对其重要性。 反思:
教学活动: / 的学生能
1) 学生看图说出故事。(课本第 39 页) 够达到教学目标。
2)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故事说出老鹰各身体部位的功用。 / 个学生不
3)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动物各身体部位的重要性。 达标。教师给予课
4) 完成科学活动本。(第 26 页) 后辅导。
学期 周次 星期 日期
1 16
Semester: Minggu: Hari: Tarikh:
Tahun 班级
教学活动 EMK/PPPM/DSKP/
M/P 科目
Aktiviti Pembelajaran dan Pengajaran Refleksi/Impak
Masa 时间
1 课题: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生命科学:5 动物 技能
教具:课本、活动
(两节) 本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教学评价:随堂观
5.1 动物的身体部位 察
学习标准:1.1.1 观察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用联系动物的身体部位对其重要性。 反思:
/ 的学生能够达
教学活动:
到教学目标。
1) 学生说出图片中蜗牛的本能,并与相关的身体部位联想起来。(课本第 40 页)
/ 个学生不达
2) 学生说出图片中兔子的本能,并与相关的身体部位联想起来。
标。教师给予课后
3) 学生说出图片中青蛙的本能,并与相关的身体部位联想起来。 辅导。
4) 完成科学活动本。(第 27 页)
1 课题: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生命科学:5 动物 技能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教具:课本、活动
(一节) 本    
5.1 动物的身体部位 教学评价:随堂观
学习标准:1.1.1 观察 察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联系动物的身体部位对其重要性。
教学活动: 反思:
1) 学生根据图片说出小鸟的翅膀受伤后将面对的后果。(课本第 40 页) / 的学生能够达
2) 学生根据图片说出鱼的鱼鳍受伤后将面对的后果。 到教学目标。
3) 学生根据图片说出蟑螂的触角受伤后将面对的后果。 / 个学生不达
4)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如果动物不能移动,将无法自行寻找食物。 标。教师给予课后
辅导。

学期 周次 星期 日期
1 17
Semester: Minggu: Hari: Tarikh:
Tahun 班级
教学活动 EMK/PPPM/DSKP/
M/P 科目
Aktiviti Pembelajaran dan Pengajaran Refleksi/Impak
Masa 时间
1 课题: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生命科学:5 动物 技能
教具:课本、活动
(两节) 本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教学评价:随堂观
5.1 动物的身体部位 察
学习标准:1.1.1 观察
5.1.3 举例后解释动物的身体部位。 反思:
/ 的学生能够达
5.1.4 概括不同的动物拥有相同的身体部位。
到教学目标。
5.1.5 以绘图、信息与通信技术、书写或口述解释动物的身体部位的观察结果。 / 个学生不达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 标。教师给予课后
1. 举例后解释所指定动物的身体部位。 辅导。
2. 概括不同的动物拥有相同的身体部位。
教学活动:
1) 学生写出蛇、羊和鱼的身体部位。(课本第 42 页)
2) 学生写出蛇和鱼有哪些相同的身体部位。
3) 学生写出羊的哪些部位是蛇和鱼没有的。
4)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不同的动物拥有相同的身体部位。
5) 完成科学活动本(第 28,29 页)
1 课题: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生命科学:5 动物 技能
教具:课本、活动
(一节) 本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教学评价:随堂观
5.1 动物的身体部位 察
学习标准:1.1.1 观察
5.1.5 以绘图、信息与通信技术、书写或口述解释动物的身体部位的观察结 反思:
/ 的学生能够达
果。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针对人类在防止动物被虐待至某个身体部位受伤所扮演的角色 到教学目标。
进行沟通。 / 个学生不达
教学活动: 标。教师给予课后
1) 学生朗读报道标题,判断人类的行为是否正确。(课本第 43 页) 辅导。
2) 教师告诉学生动物是有生命的,我们应该好好爱护它们。
3) 学生扮演角色,说出如何爱护小猫。
4) 完成科学活动本(第 30 页)。

学期 周次 星期 日期
1 18
Semester: Minggu: Hari: Tarikh:
Tahun 班级
教学活动 EMK/PPPM/DSKP/
M/P 科目
Aktiviti Pembelajaran dan Pengajaran Refleksi/Impak
Masa 时间
1 课题: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生命科学:6 植物 技能
教具:课本、活动
(两节) 本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教学评价:学生可
6.1 植物的部位 以讲述植物的部分
学习标准:1.1.1 观察
6.1.1 比较与分辨植物的部位: 反思:
/ 的学生能够达
(i) 叶子:叶脉的种类;
到教学目标。
(ii) 花:开花,不开花;
/ 个学生不达
(iii) 茎:木质茎,草质茎和
标。教师给予课后
(iv) 根:主根,须根 辅导。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讲述植物的部位
教学活动:
1) 教师展示各种植物的图片。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植物的各种特征。
3) 学生辨别及认读植物各部分的名称。(课本第 46 页)
4) 完成活动本第 31 页。
1 课题: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生命科学:6 植物 技能
教具:课本、活动
(一节) 本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教学评价:确认植
6.1 植物的部位 物的叶子种类。
学习标准:1.1.1 观察
6.1.1 比较与分辨植物的部位: 反思:
/ 的学生能够达
(i) 叶子:叶脉的种类;
到教学目标。
(ii) 花:开花,不开花;
/ 个学生不达
(iii) 茎:木质茎,草质茎和
标。教师给予课后
(iv) 根:主根,须根 辅导。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确认某一种植物的部位。
教学活动:
1) 教师展示各种叶子的图片。
2) 教师引导学生分辨平行埋和网状脉的叶子。
3) 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里采集各种不同的叶子。
4) 学生们观察叶脉,并说出叶脉的种类。
5) 完成科学活动本。(第 32 页)

学期 周次 星期 日期
1 19
Semester: Minggu: Hari: Tarikh:
Tahun 班级
教学活动 EMK/PPPM/DSKP/
M/P 科目
Aktiviti Pembelajaran dan Pengajaran Refleksi/Impak
Masa 时间
1 课题: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生命科学:6 植物 技能
教具:课本、活动
(两节) 本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教学评价:确认会
6.1 植物的部位 开花和不会开花植
学习标准:1.1.1 观察 物。
6.1.1 比较与分辨植物的部位:
反思:
(i) 叶子:叶脉的种类;
/ 的学生能够达
(ii) 花:开花,不开花;
到教学目标。
(iii) 茎:木质茎,草质茎和 / 个学生不达
(iv) 根:主根,须根 标。教师给予课后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确认某一种植物的部位。 辅导。
教学活动:
1) 教师展示各种会开花和不会开花植物的图片。
2) 教师引导学生分辨并举例会开花和不会开花的植物。
3) 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里观察各种会开花和不会开花的植物。
4) 完成科学活动本。(第 33 页)
1 课题: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生命科学:6 植物 技能
教具:课本、活动
(一节) 本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教学评价:确认木
6.1 植物的部位 质茎和草质茎的植
学习标准:1.1.1 观察 物。
6.1.1 比较与分辨植物的部位:
(i) 叶子:叶脉的种类; 反思:
(ii) 花:开花,不开花; / 的学生能够达
(iii) 茎:木质茎,草质茎和 到教学目标。
(iv) 根:主根,须根 / 个学生不达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确认某一种植物的部位。 标。教师给予课后
教学活动: 辅导。
1) 教师展示各种植物茎的图片。
2)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图片了解木质茎和草质茎的区别。
3) 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里观察木质茎和草质茎的植物。
4) 学生举出其他木质茎和草质茎的植物的例子。
5) 完成科学活动本。(第 34 页)

学期 周次 星期 日期
1 20
Semester: Minggu: Hari: Tarikh:
Tahun 班级
教学活动 EMK/PPPM/DSKP/
M/P 科目
Aktiviti Pembelajaran dan Pengajaran Refleksi/Impak
Masa 时间
1 课题: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生命科学:6 植物 技能
教具:课本、活动
(两节) 本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教学评价:确认会
6.1 植物的部位 开花和不会开花植
学习标准:1.1.1 观察 物。
6.1.1 比较与分辨植物的部位:
反思:
(i) 叶子:叶脉的种类;
/ 的学生能够达
(ii) 花:开花,不开花;
到教学目标。
(iii) 茎:木质茎,草质茎和 / 个学生不达
(iv) 根:主根,须根 标。教师给予课后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确认某一种植物的部位。 辅导。
教学活动:
1) 教师展示植物的图片。
2) 教师引导学生分辨植物的主根和须根。
3) 教师让学生举出其他有主根的例子。
4) 教师让学生举出其他有须根的例子
5) 完成科学活动本。(第 35 页)
1 课题: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生命科学:6 植物 技能
教具:课本、活动
(一节) 本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教学评价:讲述植
6.1 植物的部位 物的部位对其重要
学习标准:1.1.1 观察 性。
6.1.2 联系植物的叶子、花、茎和根与其重要性。
反思: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讲述植物的部位对其重要性。
/ 的学生能够达
教学活动:
1)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绿色叶子是植物制造食物的主要部分。 到教学目标。
/ 个学生不达
2)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大部分的植物开花后就会结成果实。
标。教师给予课后
3)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植物的茎可以输送食物、水分和养料。
辅导。
4)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植物的根部在土壤里可以使植物不会倒下,并能吸取水分和
养料。
5) 学生说出保护植物的方法。
6) 完成科学活动本。(第 36 页)
学期 周次 星期 日期
1 21
Semester: Minggu: Hari: Tarikh:
Tahun 班级
教学活动 EMK/PPPM/DSKP/
M/P 科目
Aktiviti Pembelajaran dan Pengajaran Refleksi/Impak
Masa 时间
1 课题: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生命科学:6 植物 技能
教具:课本、活动
(两节) 本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教学评价:根据植
6.1 植物的部位 物的特征分类。
学习标准:1.1.1 观察
6.1.3 概括不同的植物拥有相同的部位。 反思:
/ 的学生能够达
6.1.4 以绘图、信息与通信技术、书 写或口述解释植物部位的观察结 到教学目标。
果。 / 个学生不达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 标。教师给予课后
1) 根据植物的指定特征分类。 辅导。
2) 概括不同的植物有相同的特征。
3) 针对两种不同的植物,从其叶脉、花、茎与根的分别进行沟通。
教学活动:
1) 教师准备图表以方便记录观察结果。
2) 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去观察各种植物,学生观察植物各部分并记录结果。
3) 教师从旁协助学生确认植物的根系。
4)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回答问题。(课本第 53 页)
5) 学生根据分析图概括不同的植物拥有相同的部分。
6) 完成科学活动本。(第 37 页)
1 课题: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信息
科学 生命科学:6 植物 通讯科技
教具:Microsoft
(一节) Word, Google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Chrome,颜色卡   
6.1 植物的部位 教学评价:折卡的
学习标准:1.1.1 观察 呈献。
6.1.4 以绘图、信息与通信技术、书 写或口述解释植物部位的观察结
果。 反思: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用 Microsoft Word 制作折卡。 / 的学生能够达
教学活动: 到教学目标。
1) 学生打开搜索引擎 google / 个学生不达
2) 学生输入关键字搜索到自己想要的植物各部分图片。 标。教师给予课后
3) 学生单击右键选择【copy image 】。 辅导。
4) 学生打开 Microsoft Word
5) 学生单击右键选择【paste image 】。
6) 打印图片。
7) 将打印出来的图片剪贴在颜色卡上,并标上植物的各部分名称。

学期 周次 星期 日期
2 1
Semester: Minggu: Hari: Tarikh:
Tahun 班级 教学活动 EMK/PPPM/DSKP/
M/P 科目 Aktiviti Pembelajaran dan Pengajaran Refleksi/Impak
Masa 时间
1 课题: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物理科学:7 磁铁 技能
教具:课本、活动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本 、磁铁
(两节)
7.1 磁铁 教学评价:举例有
学习标准:1.1.1 观察 应用磁铁的物体或
7.1.1 举例磁铁在生活中的用途。 用具。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举例有应用磁铁的物体或用具。 反思:
教学活动: / 的学生能够达
1) 学生们观察课本第 56 页的图片。 到教学目标。
2)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图中有使用到磁铁的用品。 / 个学生不达
3)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有关磁铁的用途。(PS TP3) 标。教师给予课后
4) 学生可以从家里带一些有磁铁的物品,展示给大家看。 辅导。
5) 完成活动本第 38 页。
1 课题: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物理科学:7 磁铁 技能
教具:课本、活动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本 、磁铁
(一节)
7.1 磁铁 教学评价:思考磁
学习标准:1.1.1 观察 铁对我们日常生活
7.1.1 举例磁铁在生活中的用途。 所带来的便利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举例有应用磁铁的物体或用具。 反思:
教学活动: / 的学生能够达
1) 学生们思考家中有什么物品有磁铁的,然后回家拍照。 到教学目标。
2) 学生把照片打印出来,展示给大家看。 / 个学生不达
3)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有关磁铁的用途。 标。教师给予课后
4) 学生思考磁铁对我们日常生活所带来的便利,记录在照片旁。(PS TP4) 辅导。
5) 完成活动本第 39 页。

学期 周次 星期 日期
2 2
Semester: Minggu: Hari: Tarikh:
Tahun 班级
教学活动 EMK/PPPM/DSKP/
M/P 科目
Aktiviti Pembelajaran dan Pengajaran Refleksi/Impak
Masa 时间
1 课题: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物理科学:7 磁铁 技能
教具:课本、活动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本 、磁铁
(两节)
7.1 磁铁 教学评价:确认各
学习标准:1.1.1 观察 种磁铁的形状
7.1.2 确认磁铁的形状如条形磁铁、棒形磁铁、马蹄形磁铁、U 形磁铁、钮
扣形磁铁和环形磁。 反思:
/ 的学生能够达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确认各种磁铁的形状。
到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 / 个学生不达
1) 教师展示各种形状的磁铁。 标。教师给予课后
2)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课本第 58 页图中磁铁的名称。(PS TP3) 辅导。
3) 完成活动本第 40,41 页。
1 课题: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物理科学:7 磁铁 技能
教具:课本、活动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本 、磁铁
(一节)
7.1 磁铁 教学评价:学生能
学习标准:1.1.1 观察 够概括各种物体对
7.1.3 进行活动以概括各种物体对磁铁的反应。学习目标:学生能够举例有 磁铁的反应。
应用磁铁的物体或用具。
反思:
教学活动: / 的学生能够达
1) 教师准备活动所需的物体。(课本第 59 页) 到教学目标。
2) 根据实验结果,把可以被磁铁吸引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分类。 / 个学生不达
3) 学生做出结论。 标。教师给予课后
4) 教师告诉学生除了铁制品,钢、钴 gǔ、镍 niè 做成的物体也能被磁铁吸引。 辅导。
5)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有些物品能被磁铁吸引,有些物品不能被磁铁吸引(课本第
60 页)。(PS TP4)
6) 完成活动本(第 42 页)

学期 周次 星期 日期
2 4
Semester: Minggu: Hari: Tarikh:
Tahun 班级
教学活动 EMK/PPPM/DSKP/
M/P 科目
Aktiviti Pembelajaran dan Pengajaran Refleksi/Impak
Masa 时间
1 课题: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物理科学:7 磁铁 技能
教具:课本、活动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本 、磁铁、回形
(两节)
7.1 磁铁 针、尺
学习标准:1.1.1 观察 教学评价:推断出
7.1.5 进行研究以确定磁铁的磁力。 哪个磁铁的磁力最

7.1.6 以绘图、信息与通信技术、书写或口述解释对磁铁的观察结果。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针对磁铁的磁力进行研究,并作出结论。 反思:
教学活动: / 的学生能够达
1) 教师准备三个磁铁放在桌子上。 到教学目标。
2) 教师用尺把回形针逐渐往磁铁的方向推。(课本第 61 页) 个学生不达
3) 学生记录活动结果。 标。教师给予课后
4) 学生们根据此项活动推断出哪个磁铁的磁力最强。 辅导。
5) 总结,磁力最强的磁铁可以最快吸引回形针。
1 课题: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物理科学:7 磁铁 技能
教具:课本、活动
(一节)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本 、磁铁、盒子和
7.1 磁铁 多个回形针
教学评价:推断出
学习标准:1.1.1 观察 哪个磁铁的磁力较
7.1.5 进行研究以确定磁铁的磁力。 强
7.1.6 以绘图、信息与通信技术、书写或口述解释对磁铁的观察结果。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针对磁铁的磁力进行研究,并作出结论。 反思:
/ 的学生能够达
教学活动:
到教学目标。
1) 教师准备两个磁铁、盒子和多个回形针。 个学生不达
2) 教师把回形针放进盒子里后用两个相同大小的磁铁吸引回形针。(课本第 62 标。教师给予课后
页) 辅导。
3) 学生分别记录两个磁铁吸引回形针的数量。
4) 学生们根据此项活动推断出哪个磁铁的磁力较强。
5) 总结,磁力较强的磁铁可以吸引较多回形针。
6) 完成活动本第 43 页。

学期 周次 星期 日期
2 5
Semester: Minggu: Hari: Tarikh:
Tahun 班级
教学活动 EMK/PPPM/DSKP/
M/P 科目
Aktiviti Pembelajaran dan Pengajaran Refleksi/Impak
Masa 时间
1 课题: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物理科学:7 磁铁 技能
教具:课本、活动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本 、磁铁、小卡车
(两节)
7.1 磁铁 教学评价:针对磁
学习标准:1.1.1 观察 极之间相吸和相斥
7.1.4 针对磁极之间相吸和相斥进行研究并作出结论。 的反应作出概括
Penerapan Kemahiran TMK:3.4 Menentukan aspek penting dalam sesuatu situasi, keadaan 反思:
dan permasalahan / 的学生能够达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针对磁极之间相吸和相斥的反应作出概括。 到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 个学生不达
1) 教师展示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zVbQGp4aik 标。教师给予课后
2) 教师说明磁铁有两个磁极,北极和南极 辅导。
3) 教师讲解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
4) 学生进行“移动小卡车”活动。
5)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活动结果做出结论。
1 课题: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物理科学:7 磁铁 技能
教具:课本、活动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本 、磁铁
(一节)
7.1 磁铁 教学评价:针对磁
学习标准:1.1.1 观察 极之间相吸和相斥
7.1.4 针对磁极之间相吸和相斥进行研究并作出结论。 的反应作出概括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针对磁极之间相吸和相斥的反应作出概括。 反思:
教学活动: / 的学生能够达
1) 教师展示影片。https://goo.gl/FuHnyH(小画板制作过程) 到教学目标。
2) 教师说明磁铁有两个磁极,北极和南极 个学生不达
3) 学生亲身体验磁铁的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感觉。 标。教师给予课后
4)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活动结果做出结论。 辅导。
5) 完成活动本第 44 页。

学期 周次 星期 日期
2 6
Semester: Minggu: Hari: Tarikh:
Tahun 班级
教学活动 EMK/PPPM/DSKP/
M/P 科目
Aktiviti Pembelajaran dan Pengajaran Refleksi/Impak
Masa 时间
1 课题: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材料科学:8 吸水能力 技能
教具:课本、棉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布、塑料布、烧杯
(两节)
8.1 材料的吸水力 教学评价:讲述吸
学习标准:1.1.1 观察 水和不透水的物体
8.1.1 进行研究以确认吸水和不透水的物体。
反思: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讲述吸水和不透水的物体。 / 的学生能够达
教学活动: 到教学目标。
1) 教师在桌子上倒一杯水,让学生分别用棉布和塑料布擦水。 个学生不达
2) 学生做出结论,棉布会吸水,塑料布不会吸水。 标。教师给予课后
3) 教师在两个同样的烧杯里倒一样多的水。 辅导。
4) 学生把棉布放进第一个烧杯,再把塑料布放进第二个烧杯。
5) 学生观察实验结果。
6) 学生做出结论,棉布会吸水,把烧杯里一部分水吸了;塑料布不会吸水烧杯里
的水量没有减少。
1 课题: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材料科学:8 吸水能力 技能
教具:课本、活动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本 、回形针、手
(一节)
8.1 材料的吸水力 帕、玻璃弹子、纸
学习标准:1.1.1 观察 巾、瓶盖、塑料
8.1.1 进行研究以确认吸水和不透水的物体。 袋、白纸、水
教学评价:分类吸
8.1.2 分类吸水和不透水的物体。 水和不透水的物体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分类吸水和不透水的物体。
教学活动: 反思:
1) 教师把学生分成小组,协助各组学生准备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回形针、 / 的学生能够达
手帕、玻璃弹子、纸巾、瓶盖、塑料袋、白纸) 到教学目标。
2) 教师引导学生分辨吸水和不吸水物体。 个学生不达
3) 进行活动。(课本第 70 页) 标。教师给予课后
4) 每组比较分类结果,如发现不同的分类结果,针对实验物体重新测试。 辅导。
5) 学生把分类结果记录在活动本(第 45 页)
学期 周次 星期 日期
2 7
Semester: Minggu: Hari: Tarikh:
Tahun 班级
教学活动 EMK/PPPM/DSKP/
M/P 科目
Aktiviti Pembelajaran dan Pengajaran Refleksi/Impak
Masa 时间
1 课题: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材料科学:8 吸水能力 技能
教具:课本、活动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本 、毛巾、塑料手
(两节)
8.1 材料的吸水力 套、玻璃杯、纸
学习标准:1.1.1 观察 巾、抹布、棉花、
8.1.1 进行研究以确认吸水和不透水的物体。 水
教学评价:分类吸
8.1.2 分类吸水和不透水的物体。 水和不透水的物体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分类吸水和不透水的物体。
教学活动: 反思:
1) 教师把学生分成小组,协助各组学生准备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毛巾、塑 / 的学生能够达
料手套、玻璃杯、纸巾、抹布、棉花) 到教学目标。
2) 教师引导学生分辨吸水和不吸水物体。 个学生不达
3) 进行测试。 标。教师给予课后
4) 每组比较分类结果,如发现不同的分类结果,针对实验物体重新测试。 辅导。
5) 学生把可以吸水的物体涂上颜色(第 46 页)
1 课题: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材料科学:8 吸水能力 技能
教具:课本、活动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本 、塑料布、棉
(一节)
8.1 材料的吸水力 布、烧杯、水
学习标准:1.1.1 观察 教学评价:分类吸
8.1.1 进行研究以确认吸水和不透水的物体。 水和不透水的物体
8.1.2 分类吸水和不透水的物体。 反思: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分类吸水和不透水的物体。 / 的学生能够达
教学活动: 到教学目标。
1) 教师在两个同样的烧杯里倒一样多的水。 个学生不达
2) 学生把塑料布放进第一个烧杯,再棉布放进第二个烧杯。 标。教师给予课后
辅导。
3) 学生观察实验结果。
4) 学生做出结论,棉布会吸水,把烧杯里一部分水吸了;塑料布不会吸水烧杯里
的水量没有减少。
5) 学生完成活动本(第 47 页)

学期 周次 星期 日期
2 8
Semester: Minggu: Hari: Tarikh:
Tahun 班级 教学活动 EMK/PPPM/DSKP/
M/P 科目
Aktiviti Pembelajaran dan Pengajaran Refleksi/Impak
Masa 时间
1 课题: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材料科学:8 吸水能力 技能
教具:课本、活动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本
(两节)
8.1 材料的吸水力 教学评价:根据材
学习标准:1.1.1 观察 料的种类进行研究
8.1.2 分类吸水和不透水的物体。 以描述物体的吸水

8.1.3 根据材料的种类进行研究以描述物体的吸水力。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分类吸水和不透水的物体,根据材料的种类进行研究以描述物 反思:
体的吸水力。 / 的学生能够达
教学活动: 到教学目标。
1) 教师让学生看图说出吸水和不吸水物体名称。(课本第 71 页) 个学生不达
2)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制作物体的材料。 标。教师给予课后
3) 学生做出结论哪些材料可以吸水,哪些材料不可以吸水。 辅导。
4) 学生把可以吸水的物体涂上红色,不吸水的物体涂上绿色(活动本第 48 页)
1 课题: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材料科学:8 吸水能力 技能
教具:课本、活动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本 、木块、报纸、
(一节)
8.1 材料的吸水力 棉布、报纸、马尼
学习标准:1.1.1 观察 拉卡
8.1.3 根据材料的种类进行研究以描述物体的吸水力。 教学评价:根据材
料的种类进行研究
8.1.6 以绘图、信息与通信技术、 写或口述解释材料吸水力的观察结果。 以描述物体的吸水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根据材料的种类进行研究以描述物体的吸水力,并依序排列物 力,并依序排列物
体的吸水力。 体的吸水力
教学活动:
1) 教师让学生进行活动。(课本第 72 页) 反思:
2)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制作物体的材料。 / 的学生能够达
3) 学生观察结果后分析出吸水能力最强和最弱的材料。 到教学目标。
4) 学生观察结果后依序排列物体的吸水力。 个学生不达
标。教师给予课后
5) 学生完成活动本第 49 页。
辅导。

学期 周次 星期 日期
2 9
Semester: Minggu: Hari: Tarikh:
Tahun 班级
教学活动 EMK/PPPM/DSKP/
M/P 科目
Aktiviti Pembelajaran dan Pengajaran Refleksi/Impak
Masa 时间
1 课题: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材料科学:8 吸水能力 技能
教具:课本、活动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本
(两节)
8.1 材料的吸水力 教学评价:说明吸
学习标准:1.1.1 观察 水和不吸水物体的
8.1.4 讲述在生活中吸水和不透水的 物体的重要性。 重要性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推理在生活中不透水的材料的重要性。 反思:
教学活动: / 的学生能够达
1) 教师展示手套和棉布,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到教学目标。
2) 引导学生说出手套和棉布如何帮助人们完成洗碗工作。 个学生不达
3) 学生根据课本第 73 页的图片说出在两种情况下,图中人物需要哪些吸水或不吸 标。教师给予课后
水的物体,并说出物体的制作材料。 辅导。
4) 学生们举例说明吸水性物体的重要性。
5) 学生们举例说明不吸水性物体的重要性。
1 课题: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材料科学:8 吸水能力 技能
教具:课本、活动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本
(一节)
8.1 材料的吸水力 教学评价:说明吸
学习标准:1.1.1 观察 水和不吸水物体的
8.1.4 讲述在生活中吸水和不透水的物体的重要性。 重要性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推理在生活中不透水的材料的重要性。 反思:
教学活动: / 的学生能够达
1) 教师引导学生举例吸水的物体。 到教学目标。
2) 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吸水的物体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个学生不达
3) 教师引导学生举例不吸水的物体。 标。教师给予课后
4) 引导学生说出这些不吸水的物体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辅导。
5) 学生们思考并说出这些物体如何帮人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完成活动本(第 50 页)

学期 周次 星期 日期
2 10
Semester: Minggu: Hari: Tarikh:
Tahun 班级
教学活动 EMK/PPPM/DSKP/
M/P 科目
Aktiviti Pembelajaran dan Pengajaran Refleksi/Impak
Masa 时间
1 课题: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材料科学:8 吸水能力 技能
教具:课本、活动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本
(两节)
8.1 材料的吸水力 教学评价:应用有
学习标准:1.1.1 观察 关物体的吸水力的
8.1.5 根据吸水力,创造物体。 知识解决问题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应用有关物体的吸水力的知识解决问题 反思:
教学活动: / 的学生能够达
1) 教师展示图片(课本第 75 页) 到教学目标。
2)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出一件可以解决图片中人物所遇到的问题的物品。 个学生不达
3) 学生收集资料,进行制作。 标。教师给予课后
4) 学生测试物品并加以改进。 辅导。
5) 学生与同学分享物品的用法和好处。
6) 学生把设计图画在活动本。(第 51 页)
1 课题: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材料科学:8 吸水能力 技能
教具:课本、活动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本
(一节)
8.1 材料的吸水力 教学评价:应用有
学习标准:1.1.1 观察 关物体的吸水力的
知识解决问题
8.1.5 根据吸水力,创造物体。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应用有关物体的吸水力的知识解决问题 反思:
教学活动: / 的学生能够达
1) 教师准备材料,学生分组制作自动浇水器。 到教学目标。
2) 学生测试物品,自行判断是否需要改进。 个学生不达
3) 教师在装了水的碗里放入纸花和塑料花。 标。教师给予课后
辅导。
4) 学生观察哪朵花会在水面上自动张开,并说出原因。

学期 周次 星期 日期
2 11
Semester: Minggu: Hari: Tarikh:
Tahun 班级
教学活动 EMK/PPPM/DSKP/
M/P 科目
Aktiviti Pembelajaran dan Pengajaran Refleksi/Impak
Masa 时间
1 课题: 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地球与宇宙:9 地球 技能
教具:课本、活动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本 、短片
(两节)
9.1 地球表面的形状 教学评价:认识地
学习标准:1.1.1 观察 球表面的形状。
9.1.1 讲述地球表面的形状如:高山、海 滩、山丘、山谷、河、池塘、
湖泊和海。 反思:
的学生能够达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讲述地球表面的形状。 到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 个学生不达
1) 教师展示有关地球的短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5o4EDW5Sf8 标。教师给予课后
2) 教师展示地形图片,介绍高山、海 滩、山丘、山谷、河、池塘、湖泊和海。 辅导。
3) 学生朗读课文,并辨认各种地形。
4) 学生认读各地形名称。
5) 完成活动本(第 52 页)
1 课题: 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地球与宇宙:9 地球 技能
教具:课本、活动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本 、卡片、图片
(一节)
9.1 地球表面的形状 教学评价:制作地
学习标准:1.1.1 观察 形折卡。
9.1.1 讲述地球表面的形状如:高山、海 滩、山丘、山谷、河、池塘、
反思:
湖泊和海。
的学生能够达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讲述地球表面的形状。 到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 个学生不达
1) 学生收集 6 种地形的图片。 标。教师给予课后
2) 教师示范如何制作折卡。 辅导。
3) 学生动手制作地形折卡。
4) 完成活动本(第 52 页)

学期 周次 星期 日期
2 12
Semester: Minggu: Hari: Tarikh:
Tahun 班级 EMK/PPPM/DS
教学活动
M/P 科目 KP/
Aktiviti Pembelajaran dan Pengajaran
Masa 时间 Refleksi/Impak
1 课题: 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地球与宇宙:9 地球 技能
教具:课本、活动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本 、短片
(两节)
9.1 地球表面的形状 教学评价:制作地
学习标准:1.1.1 观察 形模型。
9.1.1 讲述地球表面的形状如:高山、海 滩、山丘、山谷、河、池塘、
湖泊和海。 反思:
的学生能够达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讲述地球表面的形状。 到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 个学生不达
1) 学生准备各种颜色的手工泥。 标。教师给予课后
2) 学生分组使用手工泥制作高山、海 滩、山丘、山谷、河、池塘、湖泊和海。 辅导。
3) 教师把制作好的合并,学生标上地形名称卡。
4) 在山的部分倒水,观察水如何形成各种自然现象。
1 课题: 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地球与宇宙:9 地球 技能
教具:课本、活动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本 、短片
(一节)
9.1 地球表面的形状 教学评价:制作地
学习标准:1.1.1 观察 形模型。
9.1.1 讲述地球表面的形状如:高山、海 滩、山丘、山谷、河、池
塘、湖泊和海。 反思:
的学生能够达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讲述地球表面的形状。 到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 个学生不达
1) 学生准备各种颜色的手工泥。 标。教师给予课后
2) 学生分组使用手工泥制作高山、海 滩、山丘、山谷、河、池塘、湖泊和海。 辅导。
3) 教师把制作好的合并,学生标上地形名称卡。
4) 在山的部分倒水,观察水如何形成各种自然现象。
学期 周次 星期 日期
2 13
Semester: Minggu: Hari: Tarikh:
Tahun 班级 EMK/PPPM/DS
教学活动
M/P 科目 KP/
Aktiviti Pembelajaran dan Pengajaran
Masa 时间 Refleksi/Impak
1 课题: 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地球与宇宙:9 地球 技能
教具:课本、图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片、沙土、壤土、
(两节)
9.2 土壤 粘土
学习标准:1.1.1 观察 教学评价:说出土
9.2.1 讲述土壤的种类如壤土、黏土和沙土。 壤性质的差别。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举例土壤的种类。 反思:
教学活动: 的学生能够达
1) 教师展示地球陆地表面,并解释地球陆地表面是由一层层的土壤组成。 到教学目标。
2) 教师展示三种土壤,学生分批进行触摸以分辨土壤性质。 个学生不达
3) 教师提问是否所有的土壤都是一样的? 标。教师给予课后
4) 学生说出土壤性质的差别。 辅导。

1 课题: 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地球与宇宙:9 地球 技能
教具:课本、图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片、活动本
(一节)
9.2 土壤 教学评价:举例土
学习标准:1.1.1 观察 壤的种类。
9.2.1 讲述土壤的种类如壤土、黏土和沙土。
反思: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举例土壤的种类。 的学生能够达
教学活动: 到教学目标。
1) 教师展示三种土壤图片。 个学生不达
2)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三种土壤的名称。 标。教师给予课后
3) 教师通过图片,让学生了解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土壤 辅导。
4) 学生说出土壤性质的差别。
5) 完成活动本(第 54 页)

学期 周次 星期 日期
2 14
Semester: Minggu: Hari: Tarikh:
Tahun 班级 教学活动 EMK/PPPM/DS
M/P 科目 KP/
Aktiviti Pembelajaran dan Pengajaran
Masa 时间 Refleksi/Impak
1 课题: 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地球与宇宙:9 地球 技能
教具:课本、壤土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教学评价:收集土
(两节)
9.2 土壤 壤,并记录成分。
学习标准:1.1.1 观察
9.2.2 进行研究以比较和分辨不同种类土壤的成分。 反思:
的学生能够达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 到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确认一种土壤的成分。 个学生不达
2. 根据所提供的土壤样本,比较和分辨土壤的成分。 标。教师给予课后
3. 根据不同的土壤样本,记录其成分的分别。 辅导。
教学活动:
1) 学生分组到科学园收集土壤(壤土)。
2) 教师提醒学生在收集土壤时,必须包括深层的土壤。
3) 如果在土壤里发现小蚂蚁或蚯蚓,必须把它们夹出来,以免伤害到它们。
4) 学生根据课本第 84 页把土壤里的枯枝、小石子、小动物和枯叶分出来。
5) 学生把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1 课题: 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地球与宇宙:9 地球 技能
教具:课本、沙土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教学评价:收集土
(一节)
9.2 土壤 壤,并记录成分。
学习标准:1.1.1 观察
9.2.2 进行研究以比较和分辨不同种类土壤的成分。 反思:
的学生能够达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 到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确认一种土壤的成分。 个学生不达
2. 根据所提供的土壤样本,比较和分辨土壤的成分。 标。教师给予课后
3. 根据不同的土壤样本,记录其成分的分别。 辅导。
教学活动:
1) 学生分组到科学园收集土壤(沙土)。
2) 教师提醒学生在收集土壤时,必须包括深层的土壤。
3) 如果在土壤里发现小蚂蚁或蚯蚓,必须把它们夹出来,以免伤害到它们。
4) 学生根据课本第 84 页把土壤里的枯枝、小石子、小动物和枯叶分出来。
5) 学生把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学期 周次 星期 日期
2 15
Semester: Minggu: Hari: Tarikh:
Tahun 班级 EMK/PPPM/DS
教学活动
M/P 科目 KP/
Aktiviti Pembelajaran dan Pengajaran
Masa 时间 Refleksi/Impak
1 课题: 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地球与宇宙:9 地球 技能
教具:课本、黏土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教学评价:收集土
(两节)
9.2 土壤 壤,并记录成分。
学习标准:1.1.1 观察
9.2.2 进行研究以比较和分辨不同种类土壤的成分。 反思:
的学生能够达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 到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确认一种土壤的成分。 个学生不达
标。教师给予课后
2. 根据所提供的土壤样本,比较和分辨土壤的成分。 辅导。
3. 根据不同的土壤样本,记录其成分的分别。
教学活动:
1. 学生分组到科学园收集土壤(黏土)。
2. 教师提醒学生在收集土壤时,必须包括深层的土壤。
3. 如果在土壤里发现小蚂蚁或蚯蚓,必须把它们夹出来,以免伤害到它们。
4. 学生根据课本第 84 页把土壤里的枯枝、小石子、小动物和枯叶分出来。
5. 学生把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1 课题: 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地球与宇宙:9 地球 技能
教具:课本、活动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本、透明罐子、土
(一节)
9.2 土壤 壤
学习标准:1.1.1 观察 教学评价:根据所
9.2.2 进行研究以比较和分辨不同种类土壤的成分。 提供的土壤样本,
比较和分辨土壤的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 成分。
1. 通过观察,确认一种土壤的成分。
2. 根据所提供的土壤样本,比较和分辨土壤的成分。 反思:
3. 根据不同的土壤样本,记录其成分的分别。 的学生能够达
教学活动: 到教学目标。
1. 学生把所收集到的土壤收集在大小一样的透明罐子里。 个学生不达
标。教师给予课后
2. 学生在每个罐子里加入水,用力摇均匀,让水合土壤混合。
辅导。
3. 把罐子搁置一天后,在活动本画上结果。(第 55 页)
4. 教师解释不同土壤有不同的成分。
5. 腐殖质是动物和植物腐烂后所产生的黑褐色物质。

学期 周次 星期 日期
2 16
Semester: Minggu: Hari: Tarikh:
Tahun 班级 EMK/PPPM/DS
教学活动
M/P 科目 KP/
Aktiviti Pembelajaran dan Pengajaran
Masa 时间 Refleksi/Impak
1 课题: 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地球与宇宙:9 地球 技能
教具:课本、土壤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教学评价:收集土
(两节)
9.2 土壤 壤,并预测和解释
学习标准:1.1.1 观察 土壤的用途
9.2.3 以绘图、信息与通信技术、书写或口述解释有关地球表面形状和
土壤的观察结果。 反思:
的学生能够达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根据有关土壤的知识,进行沟通以预测和解释土壤的用途。
到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 个学生不达
1. 学生准备已剪开的塑料瓶。 标。教师给予课后
2. 学生根据课本第 86 页的步骤观察土壤成分。 辅导。
3. 学生完成记录。
4. 教师请学生预测和解释这种土壤的用途。
5. 完成活动本(第 56 页)
1 课题: 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地球与宇宙:9 地球 技能
教具:课本、土壤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教学评价:收集土
(一节)
9.2 土壤 壤,并预测和解释
学习标准:1.1.1 观察 土壤的用途
9.2.3 以绘图、信息与通信技术、书写或口述解释有关地球表面形状和
反思:
土壤的观察结果。 的学生能够达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根据有关土壤的知识,进行沟通以预测和解释土壤的用途。 到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 个学生不达
1. 学生准备已剪开的塑料瓶。 标。教师给予课后
2. 学生根据课本第 86 页的步骤观察土壤成分。 辅导。
3. 学生完成记录。
4. 教师请学生预测和解释这种土壤的用途。

学期 周次 星期 日期
2 17
Semester: Minggu: Hari: Tarikh:
Tahun 班级
教学活动 EMK/PPPM/DSKP/
M/P 科目
Aktiviti Pembelajaran dan Pengajaran Refleksi/Impak
Masa 时间
1 课题: 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工艺与优质生活:10 基本建筑 技能
教具:课本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教学评价:根据图
(两节)
10.1 以基本立体形状创作模型 片说出各种物体的
学习标准:1.1.1 观察 形状
10.1.1 确认各种基本形状,如三角形、正 方形、长方形和圆形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讲述各种基本形状,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 反思:
的学生能够达
教学活动: 到教学目标。
1. 教师展示课本第 87 页图片。 个学生不达
2. 学生根据图片说出各种物体的形状。 标。教师给予课后
3. 学生举例说出其他相同形状的物体例子。 辅导。
4. 完成活动本第 57 页。
1 课题: 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工艺与优质生活:10 基本建筑 技能
教具:课本,各种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基本形状
(一节)
10.1 以基本立体形状创作模型 教学评价:认读基
学习标准:1.1.1 观察 本形状的名称
10.1.1 确认各种基本形状,如三角形、正 方形、长方形和圆形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讲述各种基本形状,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 反思:
的学生能够达
教学活动: 到教学目标。
1. 教师展示各种基本形状。 个学生不
2. 学生说出基本形状名称,并认读基本形状的名称。 达标。教师给予课
3.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基本形状的其他例子。 后辅导。
4. 完成活动本第 58 页。
学期 周次 星期 日期
2 18
Semester: Minggu: Hari: Tarikh:
Tahun 班
级 M/P 科目 教学活动 EMK/PPPM/DSKPR
Masa 时 Aktiviti Pembelajaran dan Pengajaran efleksi/Impak

1 课题: 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工艺与优质生活:10 基本建筑 技能
教具:课本,颜色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纸
(两节)
10.1 以基本立体形状创作模型 教学评价:以折纸
学习标准:1.1.1 观察 方法来制作各种基
10.1.1 确认各种基本形状,如三角形、正 方形、长方形和圆形 本形状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确认各种基本形状
反思:
教学活动: 的学生能
1. 学生准备一张纸,根据课本第 89 页折出不同的形状。 够达到教学目标。
2. 教师鼓励学生尝试用其他折纸方法来制作各种基本形状。 个学生不
3. 学生在班上展示完成的作品。 达标。教师给予课
后辅导。

1 课题: 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工艺与优质生活:10 基本建筑 技能
教具:课本,电脑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教学评价:使用
(一节)
10.1 以基本立体形状创作模型 Microsoft Paint 软件
学习标准:1.1.1 观察 画画
10.1.1 确认各种基本形状,如三角形、正 方形、长方形和圆形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确认各种基本形状 反思:
的学生能
教学活动: 够达到教学目标。
1. 学生开启 Microsoft Paint 软件。 个学生不
2. 学生使用基本形状画画。 达标。教师给予课
3. 学生将各种形状涂上颜色。 后辅导。
4. 学生打印作品,在班上展示作品。
学期 周次 星期 日期
2 19
Semester: Minggu: Hari: Tarikh:
Tahun 班
级 M/P 科目 教学活动 EMK/PPPM/DSKPR
Masa 时 Aktiviti Pembelajaran dan Pengajaran efleksi/Impak

1 课题: 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工艺与优质生活:10 基本建筑 技能
教具:课本,基本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立体
(两节)
10.1 以基本立体形状创作模型 教学评价:认读立
学习标准:1.1.1 观察 体的名称
10.1.2 确认各种基本立体形状,如正 方体、长方体、棱锥体、棱柱
体、圆锥体、圆柱体和球体 反思:
的学生能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确认各种立体形状,如正方体、长方体、棱锥体、棱柱体、
够达到教学目标。
圆锥体、圆柱体和球体。
个学生不
教学活动: 达标。教师给予课
1. 教师展示各种立体。 后辅导。
2. 教师让学生认读立体的名称。
3. 通过各种实物,让学生了解各基本立体的特征。
4. 鼓励学生举出其他的例子。
5. 完成活动本第 59 页。
1 课题: 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工艺与优质生活:10 基本建筑 技能
教具:课本,基本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立体
(一节)
10.1 以基本立体形状创作模型 教学评价:认读立
学习标准:1.1.1 观察 体的名称
10.1.2 确认各种基本立体形状,如正 方体、长方体、棱锥体、棱柱
体、圆锥体、圆柱体和球体 反思:
的学生能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确认各种立体形状,如正方体、长方体、棱锥体、棱柱体、
够达到教学目标。
圆锥体、圆柱体和球体。
个学生不
教学活动: 达标。教师给予课
1. 教师展示各种立体。 后辅导。
2. 教师让学生认读立体的名称。
3. 通过各种实物,让学生了解各基本立体的特征。
4. 鼓励学生举出其他的例子。
5. 完成活动本第 60 页

学期 周次 星期 日期
2 20
Semester: Minggu: Hari: Tarikh:
Tahun 班
级 M/P 科目 教学活动 EMK/PPPM/DSKPR
Masa 时 Aktiviti Pembelajaran dan Pengajaran efleksi/Impak

1 课题: 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工艺与优质生活:10 基本建筑 技能
教具:课本,基本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立体
(两节)
10.1 以基本立体形状创作模型 教学评价:制作基
学习标准:1.1.1 观察 本立体
10.1.2 确认各种基本立体形状,如正 方体、长方体、棱锥体、棱柱
体、圆锥体、圆柱体和球体 反思: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确认各种立体形状,如正方体、长方体、棱锥体、棱柱体、 的学生能
圆锥体、圆柱体和球体。 够达到教学目标。
个学生不
教学活动: 达标。教师给予课
1. 教师把印有展开图的卡片分发给学生。 后辅导。
2.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卡片里有什么形状。
3. 学生沿着虚线折起卡片,说出所形成的立体名称。
4. 完成活动本第 61 页。
1 课题: 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工艺与优质生活:10 基本建筑 技能
教具:课本,基本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立体
(一节)
10.1 以基本立体形状创作模型 教学评价:说出建
学习标准:1.1.1 观察 筑物的基本立体
10.1.2 确认各种基本立体形状,如正 方体、长方体、棱锥体、棱柱
体、圆锥体、圆柱体和球体 反思: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确认各种立体形状,如正方体、长方体、棱锥体、棱柱体、 的学生能
圆锥体、圆柱体和球体。 够达到教学目标。
个学生不
教学活动: 达标。教师给予课
1. 教师向学生介绍马来西亚著名的建筑物。 后辅导。
2.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建筑物的基本立体。
3. 完成活动本第 62 页

学期 周次 星期 日期
2 21
Semester: Minggu: Hari: Tarikh:
Tahun 班
级 M/P 科目 教学活动 EMK/PPPM/DSKPR
Masa 时 Aktiviti Pembelajaran dan Pengajaran efleksi/Impak

1 课题: 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工艺与优质生活:10 基本建筑 技能
教具:课本,活动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本,废弃盒子
(两节)
10.1 以基本立体形状创作模型 教学评价:制作立
学习标准:1.1.1 观察 体模型
10.1.3 利用基本立体形状设计物体或结构。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利用基本形状和立体来制作物体和结构。 反思:
的学生能
教学活动: 够达到教学目标。
1. 学生在活动本第 63 页画出设计图。 个学生不
2. 学生收集材料,发挥想象力制作机器人或建筑模型。 达标。教师给予课
3. 学生制作模型。 后辅导。
4. 测试后再修改。
5. 学生介绍及分享作品。
1 课题: 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工艺与优质生活:10 基本建筑 技能
教具:课本,活动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本,废弃盒子
(一节)
10.1 以基本立体形状创作模型 教学评价:制作立
学习标准:1.1.1 观察 体模型
10.1.3 利用基本立体形状设计物体或结构。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利用基本形状和立体来制作物体和结构。 反思:
的学生能
教学活动: 够达到教学目标。
1. 学生在活动本第 63 页画出设计图。 个学生不
2. 学生收集材料,发挥想象力制作机器人或建筑模型。 达标。教师给予课
3. 学生制作模型。 后辅导。
4. 测试后再修改。
5. 学生介绍及分享作品。

学期 周次 星期 日期
2 22
Semester: Minggu: Hari: Tarikh:
Tahun 班
级 M/P 科目 教学活动 EMK/PPPM/DSKPR
Masa 时 Aktiviti Pembelajaran dan Pengajaran efleksi/Impak

1 课题: 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工艺与优质生活:10 基本建筑 技能
教具:课本,活动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本,图片
(两节)
10.1 以基本立体形状创作模型 教学评价:学生说
学习标准:1.1.1 观察 出基本立体的重要
10.1.4 以各种立体形状的重要性作出推论。 性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针对各种立体形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作出推论。
反思:
教学活动: 的学生能
1. 教师展示足球、锥形路标、房子和色子的图片。 够达到教学目标。
2.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足球、锥形路标、房子和色子的原本形状。 个学生不
3.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改变形状后将会发生的事。 达标。教师给予课
4.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基本立体的重要性。 后辅导。
5. 完成活动本第 64 页。
1 课题: 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工艺与优质生活:10 基本建筑 技能
教具:课本,活动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本,图片
(一节)
10.1 以基本立体形状创作模型 教学评价:学生说
学习标准:1.1.1 观察 出基本立体的重要
10.1.4 以各种立体形状的重要性作出推论。 性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针对各种立体形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作出推论。 反思:
教学活动: 的学生能
1. 教师展示足球、锥形路标、房子和色子的图片。 够达到教学目标。
2.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足球、锥形路标、房子和色子的原本形状。 个学生不
3.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改变形状后将会发生的事。 达标。教师给予课
4.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基本立体的重要性。 后辅导。
5. 完成活动本第 64 页。

学期 周次 星期 日期
2 23
Semester: Minggu: Hari: Tarikh:
Tahun 班
级 M/P 科目 教学活动 EMK/PPPM/DSKPR
Masa 时 Aktiviti Pembelajaran dan Pengajaran efleksi/Impak

1 课题: 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工艺与优质生活:10 基本建筑 技能
教具:课本,图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片、报纸、胶纸
(两节)
10.1 以基本立体形状创作模型 教学评价:用报纸
学习标准:1.1.1 观察 制作建筑物模型
10.1.5 以绘图、信息与通信技术、书写或口述解释有关建筑成品的观察
结果。 反思:
的学生能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针对所制作的物体和结构进行沟通以作出解释。
够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 个学生不
1. 学生上网搜寻建筑物的图片。 达标。教师给予课
2. 学生发挥想象力,用报纸制作建筑物模型。 后辅导。
3. 学生展示模型,并进行测试。
4. 学生针对测试失败的模型说出改进方法。
1 课题: 科学探究:科学技能 跨学科元素:思维
科学 工艺与优质生活:10 基本建筑 技能
教具:课本,图
内容标准:1.1 科学程序技能 片、报纸、胶纸
(一节)
10.1 以基本立体形状创作模型 教学评价:用报纸
学习标准:1.1.1 观察 制作建筑物模型
10.1.5 以绘图、信息与通信技术、书写或口述解释有关建筑成品的观察
结果。 反思:
的学生能
学习目标:学生能够针对所制作的物体和结构进行沟通以作出解释。
够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 个学生不
1. 学生上网搜寻建筑物的图片。 达标。教师给予课
2. 学生发挥想象力,用报纸制作建筑物模型。 后辅导。
3. 学生展示模型,并进行测试。
4. 学生针对测试失败的模型说出改进方法。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