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www.chinadairy.

net 中国乳品工业
zgrpgy@163.com

酸奶产品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
于宁
(黑龙江省乳品工业技术开发中心,哈尔滨 150028)

摘 要:概述了目前国内酸奶制品常见的质量问题,包括由于原料乳异常引起酸奶发酵异常、酸奶不发酵或发酵过慢、酸奶产品乳清
析出、产品组织状态缺陷、味道异常以及由于二次污染造成的异常。综述了国内及国外酸奶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酸奶;质量控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TS252.54 文献标识码:B 1001-2230(2015)06-0046-03
文章编号:

Study on quality control for yoghurt

YU Ning
(1.Heilongjiang Dairy Industry and Technical Development Center, Harbin 150028, 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common quality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domestic yogurt products, including abnormal caused by ab⁃
normal raw milk yogurt fermentation, yogurt fermentation, or ferment whey separation, too slow, yogurt products organization state defect,
abnormal smell and abnormal caused by secondary pollution. Summarized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progress of yogurt quality con⁃
trol.
Key words: yoghurt, quality control, study

留在产品里。 (2)原料乳中有化学成分残留(如抗生素
0 引 言 等)会抑制乳酸菌生产造成酸奶发酵不良或无法发
酸奶类产品产量在我国奶业市场增长速度相当 酵。 (3)原料乳中营养成分(乳脂肪、 蛋白质等)过低会
惊人,有专家统计 2007 年到 2011 年酸奶类产品产量 造成发酵出的酸奶状态不好、 口感不良、影响凝乳过
的增长率为 22.18%[1],而 2012 年在 2011 年的基础上又 程或产品指标无法满足国标要求。(4)原料乳微生物
增加了 29%[2]。牛乳在制成酸奶后, 会有大约 1/3 的乳 过高会造成巴氏杀菌不彻底从而有细菌残留, 会导致
糖被转变成乳酸以及其它的有机酸类, 而且还有一部 产品变性以及货架期被大大缩短, 甚至会生产出微生
分会被转化为半乳糖和葡萄糖, 这两种糖除了能给机 物不合格的产品[6]。 (5)使用存放时间过长的原料奶生
体提供能源外, 还可以与脑苷脂和神经物质的结合并 产酸奶会造成产品细腻度、 黏度和香气的降低以及可
形成有助于脑和神经系统发育的物质。除丰富的营 能造成异味程度的提升, 感官和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
养外,酸奶对人体还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3]。酸奶在乳 下降[7-9]。
酸菌的发酵作用下, 其营养成分得到明显改善。同时 1.2 酸奶不发酵或发酵过慢
产生了生理活性物质: 活性酶、 有机酸、 SOD、活性酸、 酸奶在既定的时间内不发酵和发酵不完全都可
抗生物质、 乳酸菌增殖因子、 细胞壁外多糖等物质, 对 以归为发酵异常。发酵异常的表现为: 产品或半成品
人体机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4-5]。酸奶的生产加工工 没有完全凝固或根本不凝固, 产品不产酸,酪蛋白没
艺现在已经非常明了, 但是在酸奶的生产过程中由于 有形成网状结构等。有多种原因可能造成酸奶发酵
某种因素的影响, 会导致酸奶质量的缺陷, 本文综述 异常。 (1)抗生素检测阳性即有抗奶。抗生素残留是
了酸奶制品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国内外对酸奶质量控 因为奶牛患病, 需要注射抗生素(主要成分青霉素),
制的研究进展。 被注射的奶牛 48 h 内产的奶都不能用于酸奶加工, 青
霉素含量≥0.01 mL 时就会对嗜热链球菌的发育造成影
1 国内酸奶制品常见的质量问题 响, 含量≥0.3 mL 时会对保加利亚乳杆菌造成影响[10]。
1.1
由于原料乳异常引起酸奶发酵异常 (2)噬菌体(bacteriopHage)污染,噬菌体具有跟病毒相
可能对酸奶的生产造成的问题有: (1)原料乳中 似的特性, 没有细胞结构, 靠侵入寄主并在寄主体内
有异味(如酸奶味、臭味等)会直接影响酸奶加工, 因 繁殖在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破壁而出, 再继续侵蚀循
为此种味道无法在酸奶的生产过程中去除, 最终会残 环整个过程。噬菌体的特性为高度转一性, 如果发酵
酸奶的菌种被噬菌体感染, 会对整个发酵过程造成严
收稿日期:2015-01-22 重影响[11]。(3)菌种问题, 乳品厂普遍用的发酵剂有两
作者简介:于宁(1980-),女,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乳及乳制品加工工艺。 种形式一种是直投式, 一种是继代式。无论哪种方式

46 2015 年第 43 卷第 6 期(总第 295 期)


Monographs 专题论述

的菌种活力不够或菌种的添加量不足都会对酸奶的 制品加工企业的重视。
发酵造成影响 [12]。 (4)原料奶中存在的天然抑制剂(如
白细胞、 过氧化氢酶体系等)也会对酸奶的发酵造成
2 国内酸奶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影响[13]。 国内学者对于酸奶质量控制的研究较早, 林琳于
1.3 酸奶产品乳清析出 1996 年通过对四家酸奶加工企业的产品进行抽样调
酸奶的乳清析出主要是后发酵产生中胶体结构 查, 分别采用理化检验、 微生物检验和包装与标签检
被破坏, 使其结合水游离出来并形成乳清。造成乳清 验对样品做实验并得出结论不同放置时间直接影响
析出的原因有: (1)巴氏杀菌过程选用的参数不对, 杀 酸奶的品质 [24]。1996 年余华分别做了单一发酵剂和
菌时间过短导致酪蛋白没有形成网状结构, 不能很好 复合发酵剂以及不同配比下的酸奶品质差异, 并提出
的将水以及其他成分锁住, 造成乳清析出[14]。(2)酸奶 可以通过热处理和添加食品添加剂的方式来增加酸
中蛋白含量及蛋白成分比例会对乳清析出造成一定 奶的货架期[25]。李红指出不同哺乳动物的原料乳制得
的影响, 蛋白质含量低会造成凝乳过程网状结构稀松 酸奶产品的品质不同, 辅料的指标以及状态也会对酸
以及空隙直径过大[15]。 (3)机械力影响, 发酵初期在受 奶发酵过程造成影响。李红还指出酸奶后熟时间在
到搅拌等机械力时会对后期凝乳造成一定影响, 灌装 12~24h 为最佳[26]。印伯星指出原料奶质量、 均质以及
和运输过程中, 机械力也可以造成酪蛋白网状结构中 热处理参数发酵剂活力和发酵温度以及冷藏时后酸
的水脱离[16]。(4)原料奶参假或存储时间过程会造成亲 的变化都是影响酸奶质量的关键, 中小型乳制品加工
水能力下降导致乳清析出[17]。 (5)发酵过程参数, 破乳 企业特别需要注意[27]。王岩等人通过实验得出原料乳
时间过短、 发酵温度过高和发酵时间过长都不对乳清 乳 固 体 含 量 越 高 酸 奶 发 酵 状 态 越 好 ,发 酵 温 度 在
析出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半成品中蛋白质还没有 45 ℃ 以上会对酸奶发酵后成品质量造成影响 [28]。李
形成网状结构或结构不完整, 导致其不能包裹住水分 凤林, 黄晓奎针对乳清析出问题、 成品状态差、 风味不
最终形成乳清析出。发酵时间过长会导致乳酸菌继 良、 口感结构不好等问题的可能发生原因作出讨论[29]。
续大量繁殖造成酸度过高, 发酵温度过高也会造成同 余芳, 彭常安选取酸奶生产过程中原料奶质量、 热处
样效果, 导致酸奶产品乳品析出[18]。 理条件、 发酵剂质量、 接种量、 发酵剂时间温度、 冷却
1.4 酸奶产品组织状态缺陷 速度作为关键控制点分别进行梯度实验。实验表明
酸奶成品组织状态缺陷主要表现为硬度缺失、 黏 全脂乳固体在 11.5%时标准化, 产出的酸奶各方面优
度缺失等。 (1)翻缸时泵的选型不对或转速过快都可 [30]
于其他 。叶向库, 刘汉勋等人分别对室温下第 3 天、
能造成成品的状态不好, 口感不细腻。 (2)发酵室温度 第 6 天、 直至第 18 天的五种酸奶的乳酸菌数和 pH 值
过高或过低, 造成发酵过度或不充足, 会影响产品的 及酸度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 得出其变化趋势。并指
状态。 (3)冷却时间不足, 会造成后酸化不够, 从而造 出只要菌种、 工艺条件等多方面改进的时候是可以放
成硬度和粘度的缺失。 (4)乳固体含量不足, 研究表明 宽对冷链的要求的[31]。阎军胜指出凝固性酸奶的工艺
当乳固体≤11.1%时, 会造成凝乳质地松软等现象 [19]。 条件和各工艺环节对酸奶质量的影响, 并指出移出发
但就搅拌型酸奶而言, 并不是黏度越高、 硬度越大越 酵室的酸奶必须马上进入冷库进行冷却, 在冷却过程
好, 需要控制在一个适当范围(硬度约 33.9g± 3g)[20]。 中适当掌握冷却速度, 主要原因为当冷却过快时蛋白
1.5 酸奶产品味道异常 质的肽键由于收缩过快容易发生断裂从而降低其亲
后酸过度达到消费者难以接受的程度或饮用过 水性能最终导致乳清析出。刘德海分别从生物、 化
程中伴随着苦味或其他风味缺陷, 都是酸奶味道异常 学、 物理性危害三个方而对凝固型酸奶进行了危害分
的表现。造成后酸过度的原因有: (1)菌种选择或配 析, 找出了影响产品安全质量的关键控制点。并给出
比不合理[21];(2)酸奶产品出厂后, 过早缺失冷链也可 HACCP 在乳品厂的应用方式和未来发展方向[32]。吕
造成产品的酸化, 乳酸菌活化导致酸度增加[22]; (3)丁 荣仿、 任红涛等人分析影响酸奶发酵质量的主要因素
二酮和乙醛是酸奶中产生芳香风味的主要物质[23], 发 并提出解决方案。韩洪章通过不同抗生素含量的对
酵酸奶使用的原料奶中含有脂肪酶, 分解脂肪造成香 比试验得出抗生素对牛奶发酵的影响数值以及不同
味的缺失; (4)当酸奶产品混入杂菌时, 可能造成其酸 非脂乳固体和不同蛋白质含量时酸奶发酵的酸度以
败或产生其他气味, 具体气味跟侵入杂菌的种类有 及组织状态, 以及不同菌种和基料时发酵出酸奶状态
关。 和酸度的差距[33]。朱萍通过酸度滴定和菌落总数测定
1.6 的酸奶产品由于二次污染造成的异常 等方法对发酵剂的质量控制提出方法, 并测得不同非
酸奶在加工生产过程中很容易遭到微生物的二 脂乳固体、 发酵时间等条件对发酵后成品的质量影响
次污染。加工过程中每个环节都可能引起二次污 程度以及可能影响凝固性酸奶发酵的原因分析[34]。
染。如: 投入菌种时由于人员卫生监管不善造成产品
污染; 设备清洗不到位、 管道有死角也可能造成微生
3 国外酸奶产品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物积累, 长期不注意则会对产品质量造成危害; 洁净 Soukoulis C , Panagiotidis P 等人对基料为全脂乳
间环境卫生, 在产品封合前, 很容易受到来自环境中 粉和脱脂乳粉的发酵酸奶进行研究, 在发酵过程中不
不良菌群的污染。二次污染造成的危害最常见的有 断监控 pH 值的变化并 Gompertz 模型成功描述发酵
货架期的缩短, 或引发一系列质量问题, 需要得到乳 过程中 pH 值的变化和粘度的关系同时做得线性曲

Vol.43,No.6 2015(total 295) 47


专题论述 Monographs

线。脱脂乳粉为基料发酵的酸奶在酸度和粘度上都 2008, 6:123-125 .


高于全脂奶粉发酵的酸奶[35]。Navrátil Marián 等人通 [14] 谢爱英,党亚丽,李芳芳. 不同巴氏杀菌条件对酸奶品质的影响[J].
过近红外光谱法(NIR)和电子鼻数据法(EN)来在线 食品科学,2011, 09:14-15.
监测工业条件下的酸奶和发酵产品。通过使用五个 [15] 徐红华,李荣华. 酪蛋白与乳清蛋白比例对酸奶凝胶性质的影响
[J]. 中国乳品工业, 2011,06: 22-24
或六个 PLS 因素模型测得合理推断, 并指出可以进一
[16] 李勇. 搅拌型酸奶流变学特性及粘弹性的分析与探讨[J]. 中国奶
步改进增加数据的可靠性和精确校准数量。结果显
牛, 2009, 1: 46-47.
示近红外光谱法和电子鼻数据法在乳制品加工有很
[17] 阎军胜. 生产凝固型酸奶的质量控制[J]. 农产品加工,2006,5:
大的应用前景[36]。Singh M, Kim S 发现发酵的酸奶添 36-37.
加 0.5%,1.0%, 1.5%和 2.0%淀粉-脂复合物 (SLC) 进 [18] 杨冠东,杜少平. 不同菌种比例和温度对发酵酸奶的影响[J]. 广州
行分别研究。在发酵过程中监测 pH 值、 黏度和组合 食品工业科技. 2000,1: 61.
形态。在繁殖期间的时间与 pH 值下降的速度不受 [19] 谢继志,葛庆丰. 影响酸奶的因素及其质量控制[J]. 中国乳品工业,
SLC 的影响。SLC 的存在反而会使聚合速度增快, 可 2001, 6:20-22.
以通过粘度的变化而测得。研究的结论是 SLC 可能会 [20] 赵红玲,李全阳. 搅拌型酸奶流变学特性的研究[J]. 乳业科学与技
成为脂肪的替代和稳定剂品应用于酸奶生产发酵[37]。 术, 2009, 4: 161-163.
Paul M , Somkuti G A 通过细胞关联法对发酵剂进行 [21] 刘宁宁,郭红敏. 弱后酸化酸奶发酵剂菌株的筛选及复配[J]. 食品
分析, 得出结论使用牛奶本身蛋白质的抗菌作用和降 科技,2012,1: 6-8.
[22] 郭清泉,张兰威. 酸奶发酵机理及后酸化控制措施[J]. 食品与发酵
血压肽作为食品添加剂可改善身体健康并可发酵出
工业,2000,2: 80-82.
高品质半乳固体发酵产品[38]。
[23] 李勇,董翠芳,欧国兵. 乳酸菌产香机理和特性的研究[J]. 新疆畜牧
4 结束语 业, 2008, 04:46-47.
[24] 林 琳. 酸 奶 质 量 检 测 结 果 与 评 价 [J]. 畜 牧 兽 医 杂 志 ,1997,01:
酸奶是日常生活当中很多消费者非常喜爱的一 34-35.
种食品,其质量问题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因此 [25] 余华 .酸奶质量的控制及保鲜[N]. 成都大学学报,1997, 2:28-29.
一定要做好酸奶产品的质量控制,确保产品的食品安 [26] 李红. 浅析影响酸奶质量的因素[J]. 山西食品工业 2000, 02:30-32.
全性。 [27] 印伯星. 浅谈中小型乳品厂酸奶生产的质量控制[J]. 食品工业,
2001, 1: 25-26.
参 考 文 献: [28] 李凤林. 凝固型酸奶生产中常出现的问题与质量控制[N]. 吉林特
产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2:20-21.
[1] 张淑萍,陆娟. 我国乳品行业市场发展整体状况研究[J]. 中国乳品工 [29] 余芳,彭常安. 酸奶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研究[J]. 安徽农业科
业,2013,11: 35. 学, 2005, 4:669-670.
[2] 侯军伟. 2013 年中国乳品市场发展趋势[J]. 中国乳业,2013, 134: 10. [30] 叶向库,刘汉勋. 常温下市售酸奶乳酸菌数和 pH 值的变化研究[J].
[3] 工淑娟,杨冬霞. 酸奶的营养与保健功能探析[J]. 科技创业家 2013, 食品科技, 2005, 11:52-53.
01:214. [31] 刘德海. HACCP 体系在凝固型酸奶生产中的应用[J]. 现代食品科
[4] ISIK U, BOYACIOGLU D, CAPANOGLU E,et al.Frozen yogurt 技, 2006, 3:175-176.
with added inulin and isomalt[J]. Journal of DairyScience,2011,94(4) : [32] 韩洪章. 瓶装酸奶质量缺陷在工厂生产中的控制[J]. 乳业科学与技
1647-1656. 术, 2007, 3: 128-129.
[5] 郝爽. 酸奶工艺条件的优化[D]. 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2-17. [33] 朱萍. 影响普通凝固型酸奶质量的因素分析[J]. 现代食品科技
[6] 张和平,张佳程. 乳品工艺学[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2007, 5:17-19.
9-11 [34] 李春梅. 提高酸奶保质期的研究[J]. 自然科学,2009, 1:5-7.
[7] 鞠印凤,崔立雪. 原料乳优劣对酸奶质量的影响[J]. 中国乳业,2013, [35] SOUKOULIS C, PANAGIOTIDIS P, KOURELI R, et al. Industri⁃
137:46-47. al yogurt manufacture: monitoring of fermentation process and im⁃
[8] 郭慧. 原料乳放置时间对酸奶品质的影响[J]. 农产品加工业,2012, provement of final product quality. [J].Journal of Dairy Science,2007,
07:38-39. 90 (6):2641-2654.
[9] CRUZ A G, CASTRO W F, FARIA J A F, et al.Glucose oxidase: A [36] NAVRATIL M, CIMANDER C, MANDENIUS C. On-line mul⁃
potential option to decrease the oxidative stress in stirred probiotic yo⁃ tisensor monitoring of yogurt and film jölk fermentations on produc⁃
gurt[J]. 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 47(2) :512-515. tion scale[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04,52
[10] 张瑞梅,伍子玉. 酸奶生产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解决办法[J]. 新疆 (3):415-420.
畜牧业,2008,4: 53-55. [37] SINGH M, KIM S. Yogurt ferment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11] 卜建斌. 噬菌体对发酵工业的影响[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 starch-lipid composite[J]. Journal of Food Science,2009,74 (2):
1131-1134. 85-89.
[12] 吕荣仿,任红涛,程丽英. 发酵酸奶质量不稳定因素探讨及应对措 [38] PAUL M, SOMKUTI G A. Degradation of milk-based bioactive
施[J]. 食品工业科技, 2006,12:193-195. peptides by yogurt fermentation bacteria[J]. Letters in Applied Micro⁃
[13] 孙超. 乳过氧化氢酶体系在牛乳保鲜中的应用[J]. 家畜生态学报, biology, 2009, 49 (3):345-350.

48 2015 年第 43 卷第 6 期(总第 295 期)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