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混凝土柱截面形状对纤维包裹加固效果的影响

潘景龙 王雨光 来文汇


(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 150090)

摘 要: 通过圆形、矩形、
矩形倒圆角和矩形改椭圆形截面的混凝土柱经纤维材料包裹 后的轴压试验, 证实圆形与椭圆
形截面柱能较好地利用纤维材料的抗拉能力, 获得良好的加固效果, 其原因在于这些截面形状的周边从受荷一开始就存在侧向
约束作用。最后还讨论了纤维包裹加固柱的破坏性质和抗力设计指标等取值问题。
关键词: 纤维包裹 约束混凝土 截面形状 钢筋混凝土轴压短柱

EFFECT OF SECTIONAL SHAPE OF CONCRETE COLUMN ON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SHORT COLUMNS WRAPPED WITH FRP

Pan Jinglong Wang Yuguang Lai Wenhui


(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90)

Abstract : By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concret e columns wrapped with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 in diff erent sections ( rect angle, circle,
rect angular rounding of f and ellipse improved from rectangle) under the axial compress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reason that circle and ellipse
sections can make better use of the short columns of the tensile capability and obtain a bett er improvement of strengthening lies in the
conf inement of these sections periphery existing from loading. Final ly, the paper discussed the failure types of the concrete columns wrapped with
FRP and the numerical value chosen of strengthening design.
Keywords : wrapped wit h fiber confined concrete sectional shape RC short columns in axial compression

圆形截面柱直径 150 mm, 高 450 mm, = 12。矩


0 前 言 形截面柱 150 mm 120 mm, 高度 450 mm, !13, 矩形
众所周知, 约束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如 倒圆角柱是用矩形柱砍角而成, 椭圆形柱则在砍圆角
抗压强度高、
变形能力好, 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它 后再用 1∀3 水泥砂浆抹成。各截面几何尺寸如图 1
的脆性破坏性。对钢筋混凝土柱的大量轴心受压构 所示, 大致模拟 1∀3 的真柱截面, 因此对于改为椭圆
件试验表明, 只有当柱截面的周边均存在侧向约束 截面经纤维包裹后若需恢复为矩形截面时, 边长增大
时, 才能获得上述效果。例如较密间距的螺旋配筋 50~ 60 mm, 与增大截面法相比, 仍有较大优越性。
柱, 其核心混凝土因膨胀受到周边约束而能较大地提 为了显示其包裹效果的直观性, 设计了圆形和矩
高强度和改善变形能力; 而对于方形或矩形截面柱, 形截面不包裹纤维的试件, 倒圆角和椭圆试件的对比
即使配置较密的箍筋也不能明显地提高柱的承载力。 试件仍为相应强度的矩形截面试件。玻璃纤维采用
采用抗拉强度较高的纤维材料包裹轴压短柱, 其目的 中碱经纬等强编织的玻璃丝布, 实测破断拉力为 P =
亦在于侧向约束混凝土, 因此, 选择合理的截面形状 70 8 N mm( 每层单位宽度拉断荷载) , 碳纤维采用美
具有重要意义。事实上对已有建筑的加固, 虽柱截面 国赫氏( HEXCEL) 复材泛太公司提供的单向编织丝:
形状已给定, 但尚有一定的可塑性。 12K, 单丝抗拉强度 5 000 MPa, 外层搭接长度约 150
例如本文将矩形截面柱四角砍圆, 或用砂浆修补 mm, 试验中未发现拉脱现象。
成椭圆截面后再用纤维材料包裹。试验证实它能获 全部试验在 2 000 kN 液压试验机中进行, 为防止
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是提高混凝土轴压短柱采用纤维 柱头提前破坏, 除制作试件时头端部加密箍筋外, 还
包裹加固效果的有效措施。 设了钢板箍。试验遵照#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
值∃( GB50152- 92) 的有关规定进行。用百分表测定
1 试件及试验方法
本次试验所用试件如表 1 所列, 其中混凝土强度
第一作者: 潘景龙 男 1936 年 10 月出生 教授
系指短柱试验时的实测立方强度。 收稿日期: 2000- 12- 20

Industrial Construction 2001, Vol 31,No 6 工业建筑 2001 年第 31 卷第 6 期 17


了短柱的纵向应变; 正式试验前还进行了物理对中, 断, 松的丝后断, 因此需考虑纤维共同工作问题。
对中荷载均为极限荷载的 30% , 要求每侧仪表位移增 表 1 试件概况
量偏差不大于 % 15% 。
混凝土 包裹
试件编号 截面形状 纤维种类 约束比
强度 MPa 层数
2 试验结果 Z1a 圆形 36. 2 & &
纤维包裹后的轴压短柱均是由于纤维环向拉断 Z1b 49. 9 & &
而导致短轴最终丧失承载力, 试验加载至极限荷载的 Z1a- 8G 36. 2 玻璃纤维 8 0. 274 3
Z1b- 8G 49. 9 玻璃纤维 8 0. 199 1
70% 以后, 即可听到间断的纤维断裂声。截面形状不
Z1b- 1C 49. 9 碳纤维 1 0. 186 3
同, 纤维被拉断的位置有所不同, 一般发生在截面周
Z2a 矩形 30. 2 & &
边曲率最大处, 如矩形发生在角部, 椭圆形发生在长 Z2b 36. 1 & &
轴相对的弧段上。这些现象表明包裹纤维虽然最终 Z2a- 8G 30. 2 玻璃纤维 8 0. 326 0
被全部拉断, 但应力是不均匀的。 Z2b- 8G 36. 1 玻璃纤维 8 0. 272 7

与此同时, 我们还可见到非圆截面在临近破坏 Z3a- 8G 倒圆角 30. 2 玻璃纤维 8 0. 325 0


Z3b- 1C 36. 1 碳纤维 1 0. 255 2
时, 截面直边段外鼓而趋向于圆截面形状, 从而导致
Z4a- 8G 椭圆 30. 2 玻璃纤维 8 0. 326 0
截面边界处存在不同程度的侧向约束。例如矩形倒 Z4b- 1C 36. 1 碳纤维 8 0. 255 2
圆角试件, 截面直线段变成有一定曲率的线段, 而纤 注: 表中约束比 = f ck = p ( r f ck ) , p 为纤维材料单位宽度的
2
维如曲线预应力筋那样存在等代荷载作用于截面边 拉断力, r 为圆或等效圆 截面的半径, f ck 为混凝土轴压强 度,
界上; 直角矩形试件因纤维断裂过早, 这一现象不明 取 0 76 f c u 。
显。
表 2 试验结果
由于短柱压溃是由纤维被拉断而引起的, 因此试
压溃荷载 提高系数
件破坏时丧失承载力十分迅速, 特别是单层包裹的短 试件编号 约束比 峰值应变
kN 极限荷载 峰值应变
柱, 破坏带有一定的爆裂性。核心混凝土的破坏可归
Z1a 0 520 4 232 1 1
结为两种形态: 一是许多条竖向裂缝, 混凝土呈颗粒 Z1b 0 700 3 850 1 1
状: 二是沿一条主斜裂缝破坏, 宽大的裂缝中夹有混 Z1a- 8G 0. 274 3 940 1 2821 1. 81 3. 03
凝土碎块。 Z1b- 8G 0. 199 1 1 200 9 103 1. 71 2. 36
Z1b- 1G 0. 186 3 1 180 8 640 1. 69 2. 24
Z2a 0 450 2 399 1 1
Z2b 0 550 2 388 1 1
Z2a- 8G 0. 285 4 595 4 638 1. 32 1. 93
Z2b- 8G 0. 238 6 685 6 215 1. 25 2. 6
Z3a- 8G 0. 285 4 680 16 143 1. 51 6. 73
图 1 试件截面形状及配筋 Z3b- 1C 0. 238 6 700 10 957 1. 36 4. 59
Z4a- 8G 0. 285 4 790 14 100 1. 76 5. 88
表 2 列出了本次试验的主要结果。由表 2 可知, Z4b- 1C 0. 238 6 1 000 11 866 1. 82 4. 97
采用纤维包裹加固能较大幅度地提高轴压短柱的最
终承载力和变形能力。截面形状对短柱最终承载力
和变形能力均有很大影响, 以提高混凝土单轴强度
计, 若圆截面为 1 00, 则椭圆、 倒圆角和直角矩形( 边
长比 1: 1 25) , 分别为 0 845、
0 580、
0 387。由此可见,
实际加固工程中, 应选用圆形或椭圆截面包裹纤维,
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 也应将矩形截面凿圆角后包裹
纤维加固, 才能较好地发挥其约束作用。
对于混凝土螺旋配筋柱, 我国规范侧向效应系数
K 取 4 1( 4 0) , 按表 2 圆柱 试验 结果 推算 此值 为 图 2 荷载- 变形曲线
3 38。我们认为, 偏低的原因是由于玻璃纤维、碳纤
维均属线弹性材料, 无物理屈服台阶, 不存在应力重 图 2 给出了同一混凝土强度的圆截面短柱用两种不
分布的条件, 而手工粘贴纤维时, 丝有松紧, 紧的丝先 同纤维包裹后的荷载- 变形曲线, 可见两者基本重

18 工业建筑 2001 年第 31 卷第 6 期
合。其原因一方面是两种纤维均为线弹性材料; 另一 ( 2) 由于玻璃纤维与碳纤维材料均属于线弹性材
方面由于包裹层数的不同, 使两者的环向抗拉刚度基 料, 经其包裹后的混凝土短柱, 只要约束比 和环向
本相同。由该变形曲线可知, 短柱存在强化段过程, 抗拉刚度一致, 将具有相同的承载性能。
大致呈线性且过程较长, 也就是说, 短柱经历了一个 ( 3) 纤维包裹后的混凝土轴压短柱变形曲线存在
较大的塑性变形才发生破坏。因此用纤维包裹的短 线性强化段, 短柱经历了一段很大的塑性变形才丧失
柱在压溃时尽管存在爆裂现象, 但按#建筑结构设计 最终承载力, 属延性破坏; 在抗力设计指标的取值上,
统一标准∃( GBJ68- 84) , 关于破坏性质的定义, 尚属 应采取限制强化段利用的方法。
延性破坏。
对于存在强化段工作的构件, 在抗力设计指标的 参考文献
1 过镇海. 钢筋混凝土原理.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168~ 178
取值上应限制强化段的利用, 以保证构件有足够的延
2 赵海东, 赵明, 张誉等. 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 圆柱的轴心受压
性, 在正常使用荷载作用下变形不致过大, 在加固工
试验研究. 建筑结构, 2000( 7)
程中, 柱间过大的变形差会引起内力重分布而殃及非 3 M irmiran Amir and Shahawy Mohsen. Members Behaviour of Concrete Col
加固柱, 或使支承其上的其它构件承受过大的间接作 umns Confined by Fiber Composit es.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
用。许多文献记载, 当约束比 较大时, 短柱峰值应 ASCE, 1997( 5) : 583~ 590
4 钟善桐. 钢管混凝土结构. 哈尔滨: 黑龙江科技出版社, 1999
变可达到数万微应变, 由此可见, 限制强化段的利用
5 赵彤, 郑宏, 戴自强等. 碳纤维布增强钢筋混凝土 柱正截面承载能
势在必行。但解决这一问题, 当前还存在一定困难,
力的试验研究. 建筑结构, 2000( 7)
有待于进一步开展系统的研究。 6 Saadatmanesh H, Ehsani M R and Li M W. St rength and Duct ility of Con
crete Columns Ext ernally Reinforced with Fiber Composit e Straps. ACI
3 结 论 Structural Journal, 1994( 7~ 8) : 434~ 447

( 1) 混凝土柱截面形状对纤维包裹加固效果的影 7 韦灼彬, 陶忠, 韩林海等. 方钢管混凝土纯弯构件 力学性能及承载


力的研究. 工业建筑, 1998, 28( 10) : 6~ 9
响十分明显, 实际工程中宜将矩形截面改抹成椭圆形
截面, 至少也应将直角砍成圆角。

( 上接第 16 页) 1998, 28( 11) : 6~ 10


4 Mckenna J K, Erki M A. 应用外粘钢板及纤维复合材料板加固钢筋
料很少, 使得对剥离破坏机理的研究工作变得很困
混凝土受弯构件. Canadian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1994, 21: 16~
难。本文参考已有的工作成果对混凝土受弯构件抗 24
弯加固时碳纤维布剥离的机理进行了力学描述, 归纳 5 Hota V S and Ganga Rao etc. Bending Behavior of Concrete Beams
了影响剥离破坏现象的主要因素, 明确指出了在裂缝 Warpped with Carbon Fabric. 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nering, 1998( 9)
出现后, 碳纤维布与混凝土粘结区域中多种应力作用 6 Tan K H and Mathivol i M. Behavior of Preloaded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 Strengthened with Carbon Fiber Sheet s. In: Fourth International Sym
形成的主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 剪) 强度时才会发
posium 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 Reinforcement for Reinforced Concrete
生剥离破坏, 并提出了防止碳纤维布剥离的工程实用 Structures( ACI) , 1999: 45~ 56
处理方法。 7 中野克彦等. 炭素纤维 ! ∀ # ∃ 断补强 % & ∋ RC 部材 (
要进行对剥离破坏机理的综合定量分析尚需要 设计 ) ∗ 性能评价 + 课题. 见: 连 纤维补强 , − . ∀ 一 关
进行进一步的相关试验研究, 根据试验资料建立各种 / ∗ − 0 1 2 3论文集. 1998. 55~ 60
8 Arduini M and Nanni A. Parametri c Study of Beams wit h Externally Bonded
不同类型剥离形态下的应力计算公式。
FRP Reinforcement. ACI Structural Journal, 1997, 94( 5) : 493~ 501
9 三上浩等. 纤维增强材料 一 ( 曲 4 付着性状 与 5 ∗ U 型付
参考文献
着补强 ( 影响. 见: 连续纤维补强, − ∀ 一 关/ ∗ ∀ − 61
1 丸山武彦. 混凝土补强用连续纤维增强材料的现状与展望. 高科技
7 3论文集. 1998. 55~ 60
纤维与应用, 1998, 23( 4) : 39~ 47
10 Chajes M J, et c. Bond and Force Transf er of Composite Mat erial Plates
2 岳清瑞. 碳纤维材料( CFRP) 加固修补混凝土结构新技术. 见: 建筑
Bonded to Concrete. ACI Structural Journal , 1996, 93( 2) : 208~ 217
物鉴定与加固论文集, 第四届全国学术讨论会. 昆明: 1998: 78~ 85
3 陈小兵等. 碳纤维材料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试 验研究, 工业建筑,

混凝土柱截面形状对纤维包裹加固效果的影响 & & & 潘景龙等 19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