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2

目录

1.规划部分 2.3纵情竹海 入道山林 隐逸风

1.1项目区位 2.3.1 C-1 黛湖仙宫(大罕宫)


2.3.2 C-2 竹林远眺(石圭岩)
1.2资源本底及景观分析
2.3.3 C-3 竹海幽林(吴氏农家乐)
1.3景观分段和主题引导
1.4各整治节点选点及编号
3.各系统引导图
3.1道路交通系统
2.分段详细设计
3.2相关产业配置
2.1北泉石肆 寻道遗踪 市井味
3.3景观眺望及观赏系统
2.1.1 A-1山门改造
3.4公服设施配置
2.1.2 A-2 服务中心改造(现活动中心)
2.1.3 A-3 农家庄园改造(田园民居)
2.1.4 A-4坊院改造(北泉面坊)

2.2田园旅居 求道乡野 山野调


2.2.1 B-1 特色旅居(葵莲山庄)
2.2.2 B-2 乡浓雾语(叠水民居)
2.2.3 B-3 田舍改造(田园农庄)
2.2.4 B-4 云梦禅舍(桂花农庄)
2.2.5 B-5 云庭观禅(绍龙观)
规划部分

1.1区位分析

总体区位:
项目位于重庆市北碚区澄江镇,背靠缙云山风景区,车行至江北机场35km,至龙头寺火车站40km,且与主城区之间公共交通较发达,交通具有一定优势。

场地
规划部分

1.1区位分析

微观区位:
2018年6月,北碚区开展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整治活动。范围延伸到“一区四线”(即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花石至缙云山景区大门公路沿线、缙云山健
身梯道沿线、缙云山索道可视范围、渝武高速缙云山出口至温泉城公路沿线范围) 。

综合对比后:
A. 三花石至缙云山景区大门公路沿线的区位优势:
●缙云门户:与高速出口相接,是缙云山景区门户,全长6.54km长度适宜,区位及交通条件良好。
●产业基础:沿线建设强度、整治难度较为适宜,周边有一定产业基础,整治后对缙云山景区及周围村镇的经济拉动效果较好。

规划整治线路 缙云山索道可视范围

全长6.54km

本项目设计范围

高速缙云山出口至温泉城公路沿线 缙云山健身梯道沿线
规划部分

1.2资源本底及景观评析

现状建设较为薄弱,缺乏统一规划,但自然、文化资源丰厚。居民生活的聚集度与海拔呈负相关。
规划部分

本次规划将北碚区北泉村定位为:

立足农业、乡旅等特色产业,以缙云山风景区为重要依托,结合传统巴渝风情;贯彻循环、有
机、生态、绿色发展理念,
将山林生态游乐、特色乡旅体验和康养相融合,形成以

“缙云问道、梦里故园”为主题的现代农旅示范基地、区域性旅游目的地
集重庆市城市后花园、城市近郊休闲地、巴渝乡旅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点
规划部分
景观分段与主题引导
1.3景观分段与主题引导

1 分段依据

根据自然与文化资源划分 根据产业功能划分

2 ABC三段分段依据表

3 ABC三段定位
规划部分

1.4各整治节点选点及编号
北泉石肆 寻道遗踪 田园旅居 求道乡野
编号 风貌控制 设计意向 编号 风貌控制 设计意向

石林环抱、欲入山门 层叠而上、云梦禅舍
A-1 建筑:灰空间打造、 B-3 建筑:桂花农庄提档升级
巴渝风情立面改造 景观:步行观景节点打造
景观:打造山门门户、 梯田景观展示
A-2 创造广场空间 B-4 遮挡视线建筑拆除
配套:游览指示牌 配套:停车设施

农掩陶径,小憩园庄 云庭观禅、道心归一
建筑:游憩平台打造 建筑:建筑风貌整改
巴渝风情立面改造 体现禅意风格
A-3 B-5
景观:园庄风光打造 景观:活动观景广场
食用农业景观 禅门、景观墙
配套:停车设施 配套:车位、指引牌

山间有坊,坊院通幽
建筑:巴渝风情立面改造 纵情竹海 入道山林
景观:文化景墙打造 编号 风貌控制 设计意向
A-4
活动广场营建
道路景观 翠林黛色、云里仙宫
配套:停车、指引牌 建筑:建筑风貌乡野风格
C-1 功能置换
田园旅居 求道乡野 景观:道路景观整治
湖岸景观优化
编号 风貌控制 设计意向

山林乡院、特色旅居
嘉陵远眺、竹林雅苑
建筑:巴渝乡园民宿
建筑:竹制构筑物
院落空间整改
B-1 C-2 景观:观景平台
景观:乡土植物
休憩空间
突出田园感
配套:停车位
配套:停车设施

山回林转、乡浓雾语
建筑:复合功能的茶室 峰开佛刹、云海幽林
景观:亲水平台 建筑:建筑风貌乡野风格
B-2 C-3
田间步道 景观:竹制小品设计
池塘岸线整治 观景平台空间设计
配套:停车场
A段风貌整治

2.1 A段风貌整治整体说明
A段风貌整治

A段风貌整治
A段风貌整治

2.1.1 A-1入口山门节点空间风貌改造
改造内容:1)入口设置竹结构大门,作为山门的入口标示,建立形象;
2)打开入口空间格局,将大门右侧住宅楼以及小卖部小体量迁移,建造景观公共空间;
3)住宅主体多用当地特色的主材石材来修缮立面,提高形象和空间品质。
A段风貌整治

2.1.1 A-1入口山门节点空间风貌改造

竹,石立

搬迁,建立入口
公园
B段风貌整治

2.1.2 A-2活动中心节点空间风貌改造
改造内容:1)停车场空间周边建筑改造成活动中心,并修建配套景观广场;
2)建筑立面:多用当地富有特色的主材石材改造立面;
3)停车场改造成公共景观广场,丰富植被种类,提高当地居民生活品质。
A段风貌整治

2.1.2 A-2活动中心节点空间风貌改造

A.空间组织 B.公共性与私密性考虑

C.入口空间: D.分台小场地空间

E.儿童活 动场 F.社区&集散广场

A段风貌整治

2.1.3 A-3田园民居节点空间风貌改造
改造内容:1)对于重要节点的民居进行改造,提升建筑形象;
2)转角空间设置景观公园,提高公共空间品质;
3)住宅主体多用当地特色的主材石材来修缮立面。
A段风貌整治

2.1.3 A-3田园民居节点空间风貌改造

N
A段风貌整治

2.1.4 A-4北泉面坊节点空间风貌改造
改造内容:1)重拾衰败的北泉面文化,围绕这一文
化内核,重点打造北泉面坊片区;
2)对废弃厂房和建筑进行改造设计,多用
北碚当地具有特色的文化元素;
3)景观平台打造,道路转角处设置观江平
台,北泉面坊建筑群中开设景观广场空间。
A段风貌整治

2.1.4 A-4北泉面坊节点空间风貌效果图
A段风貌整治

2.1.4 A-4北泉面坊节点空间风貌效果图
A段风貌整治

2.1.4 A-4北泉面坊节点空间风貌效果图
北泉面文化分析
同治年间,富有经商头脑的隆素和尚做了温泉
寺的住持。
他联合胞兄张海洲在飞泉坎上开办了一家面坊。
利用水力带动飞轮磨出面粉,
再沿用寺庙制面的过程做出面条售卖。
面坊处于北温泉,
后人称此面为北泉面。
A段风貌整治

2.1.4 A-4北泉面坊节点空间风貌效果图

观景亭榭
文化展厅
N

-2F/2F
晒面场地

2F
-1F/2F

转角茶社

农家餐厅 制面工厂
2F

-1/2F
露天餐厅 叠水广场
1F

3F

北泉面馆

民宅 休闲广场
A段风貌整治

2.1.4 A-4北泉面坊节点空间风貌效果图
北泉面馆方案生成过程 制面工坊方案生成过程
A段风貌整治
2.1.4 A-4北泉面坊节点空间风貌效果图
文化展厅和茶社方案生成
过程
B段风貌整治

2.2 B段风貌整治整体说明
B段风貌整治

B-1
B-2

B-3
B-4

B-5

B段选点概览
B段风貌整治

2.2.1 B-1 特色旅居点空间风貌改造


改造内容 : 1)顶层临路墙面局部内凹,形成凹阳台,顶层山墙面改为玻璃幕墙,并增设轻钢阳台。
2)二层临路墙面增设轻钢阳台,采用木柱支撑,构筑灰空间。
3)原有偏房增设楼梯,使顶层成为观景平台,加强观景空间的联系性
4)局部材质替换,如院坝栏杆,车库铺砖等,同时保留原有吊层空间的车库功能。
B段风貌整治

2.2.1 B-1 特色旅居点空间风貌改造

轻钢阳台 内凹阳台 玻璃幕墙 内凹吧台


+ + + +
木柱支撑 竹制栏杆 轻钢阳台 木质楼梯

保留车库 轻钢骨架 外挂楼梯 观景平台


+ + + +
材质替换 竹制栏杆 木材肌理 钢制栏杆
B段风貌整治

2.2.2 B-2乡浓雾语空间风貌改造
改造内容:1)利用原有水系资源,打造叠水景观。
2) 利用竹、片石材质展现当地材质同时具有塑造具有特色的农居氛围。
3)增设相应设施一方面完善配套另一方面为游客提供休憩空间。
B段风貌整治

2.2.2 B-2乡浓雾语空间风貌改造
B段风貌整治

2.2.3 B-3田舍改造空间风貌改造
改造内容:1)功能置换:将原有消极空间重新塑造,作为公共活动空间以提升其使用率。
2)立面改造:采用白色墙面和木材石材塑造乡村民宿的温馨氛围。
3)景观打造:利用原有景观资源,田野以及池塘打造具有乡村特色的环境氛围。
B段风貌整治

2.2.3 B-3田舍改造空间风貌改造

宅间连接廊

竹构休息亭

架空茶座

观景茶室

景观池塘

滨水步道

晒坝空间
B段风貌整治

2.2.4 B-4云梦禅舍空间风貌改造
改造内容:1)采用白色墙面,同时建筑立面外增加木构架以丰富其建筑立面。
2) 利用田园资源,打造田园体验及观光场所。
3)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同时为居民和游客提供活动的公共场所。
B段风貌整治

2.2.4 B-4云梦禅舍空间风貌改造
B段风貌整治

2.2.5 B-5云庭观禅空间风貌改造
改造内容:1)保留原有道观牌坊作为标志性构筑物。
2 ) 重新塑造滨水平台,达到即可看也看玩的目标。
3)整理周边植物环境,塑造有层次感的环境氛围。
4) 设置景观小品,以体现道家的一些特色意象。
B段风貌整治

2.2.5 B-5云庭观禅空间风貌改造
B段风貌整治

2.2.5 B-2,4,5景观步道整体鸟瞰图
c段风貌整治

2.3 C段风貌整治整体说明
c段风貌整治

c段选点概览
c段风貌整治

2.3.1 C-1黛湖仙宫(大罕宫)空间风貌改造方案一
缙云山沿线整体风貌整治C段方案
大罕宫节点 03
c段风貌整治
Overall landscape improvement project along the Jinyun Mountain——C-segment scheme

2.3.1 C-1黛湖仙宫(大罕宫)空间风貌改造方案一

加建观景平台分析:

屋顶花园 最好的视野,提供宽敞的活动场地。

三层阳台 较为私密的平台。

三层观景平台 以标志物,象征物的形象出现。

二层室外走廊 以走廊的形式串联起交通。

山林 建筑 道路 黛湖 远山
c段风貌整治

2.3.1 C-1黛湖仙宫(大罕宫)空间风貌改造方案二
c段风貌整治
1.建筑风貌改造
2.3.1 C-1大罕宫点空间风貌改造方案二

2.停车问题

3.公交候车问题

4.引导黛湖景观

5.至黛湖步行系统

空间风貌改造手法导则

n改造逻辑一:争取更多的空间
和视角能够看到黛湖,突出观
景性

n改造逻辑二:梳理建筑立面的
逻辑,统一手法改造

n改造逻辑三:通过构筑物更多
的打造室内外公共空间
c段风貌整治

2.3.2 C-2竹林远眺(范家沟)节点空间风貌改造
c段风貌整治

2.3.2 C-2竹林远眺(范家沟)节点空间风貌改造
1 景观墙 目标与愿景
2 竹里馆
3 竹林观鱼
4 幽簧琴社
5 竹海探幽
6 竹林舞台
7 观景台
8 生态停车场
9 翠玲珑
10 绿筠廊
11 翠竹茶社
12 冰碧棋社
13 修篁作坊
14 竹林小院
15 保留农家乐

空间序列

概念与空间结构
基地规划围绕竹文化体验展开,以竹策划活动项
目,以竹设计景观,以竹营造意境,以竹塑造形
象,通过竹门、竹诗、竹画、竹茶、竹艺等形式,
引导游客竹门观鱼——竹海探幽——竹台远眺——
竹院听雨,由下至上,由身及心参与竹文化体验
中。
c段风貌整治

2.3.2 C-2竹林远眺(范家沟)节点空间风貌改造
c段风貌整治

2.3.2 C-2竹林远眺(范家沟)节点空间风貌改造
c段风貌整治

2.3.3 C-3竹海幽林(吴氏农家乐)空间风貌改造
c段风貌整治

2.3.3 C-3吴氏农家乐点空间风貌改造
各系统引导图

3.1交通系统—车行交通 3.1交通系统—步行交通

电瓶车转换站
(预控)

保留3处停车场,扩建4处停车场,新建5处停车场。设置8处公交站点。 步行道设置:主要步行设置为2米,次要步行行道设置为1米,多处设置休息观景平台。
各系统引导图

3.2产业功能

依托北泉村现有产业基础,对原有厂房进行改造,置入文化创意、艺术展览等功
能,增加路段活力。
依托北泉村现有农家特色文化,如板凳龙文化,葵莲文化大院等,进行文化升级。

依托北泉村现有道家文化,天然的禅韵文化,打造禅意民宿,养生度假区。

景观农业——地景化

南昌

福州
各系统引导图

3.3景观眺望及观赏系统

n 一级视线观赏点 观景眺望台
B段沿线主要视线观赏点,
可作为重要节点进行改造
站台+B段门户点 水塘观赏点+步道门户
打造风格合宜的风貌

田园观赏点
n 二级视线观赏点
农庄休闲建筑群
B段沿线次要视线观赏点,
作为主要视线观赏点补充,
水塘观赏点

步道节点 禅意门户
绍龙观水塘

范家沟
各系统引导图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统计表
3.4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福州

邻避设施视觉及嗅觉屏蔽:
垃圾桶、污水处理设施、沟渠美化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