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一)教学目的

  1.加深比热容概念的理解;学会根据比热容进行热量计算。

  2.理解热量的计算公式。

(二)教学过程

  1.复习

  提问:什么是比热容?它的单位是什么?通过总结学生的回答,进一步阐述比热的物理意义,
继而让学生查出水、铝、铁的比热,连同单位板书于黑板上。

  2.引入新课

  以铝的比热入手,说明它的物量意义:使 1 千克的铝,升高 1℃,需要吸收 0.88×103 焦的热


量。

  3.进行新课

  (1)从铝的比热入手,将课本的例题分解成几步,逐步深入地引导学生归纳热量的计算公式。

  ① 1 千克铝温度升高 1℃,需要吸收多少热?(依据铝的比热)

  ② 1 千克铝温度升高 2℃,需要吸收多少热量?(0.88×103 焦×2=1.76×103 焦)

  ③ 1 千克铝温度升高 100℃-30℃=70℃时,需要吸收多少热量?(0.88×103 焦×(100-


30)=6.16×104 焦)

  ④ 2 千克铝温度升高 2℃,需要吸收多少热量?(0.88×103 焦×2×2=3.52×103 焦)

  ⑤ 2 千克铝温度升高 100℃-30℃=70℃时,需要吸收多少热量?(0.88×103 焦×2×(100-


30)=1.23×105 焦)

  至此,在完成课本例题的情况下,再由特殊到一般,推导热量的计算公式。继续利用上例,
在问题③之后再提出:1 千克铝温度升高(t-t0)℃时,需要吸收多少热量?在问题⑤之后提出:m
千克铝温度升高(t-t0)℃时,需要吸收多少热量?最后提出如果升温的不是铝,而是比热为 c 的
另外的物质,如何计算吸收的热量。从而归纳出公式:

  Q 吸=cm(t-t0)。

  (2)我们已经总结出了物体吸收热量的计算公式。如果物体温度降低,像刚才的例题中如果铝
块从 100℃降到 30℃,那末它要放出热量,放出的热量应当怎样计算呢?同学们可仿照物体吸热
公式导出放热公式。只需要把(t-t0)改为(t0-t),即:

  Q 吸=cm(t0-t)。

卓越 —— 超前 —— 专业
  利用公式,讲解课本[例题 2]。讲解过程中要讲清单位的演算。

  (3)[例题 3]保温瓶中原有 60℃的水 500 克,现又倒入 1.5 千克沸水,混合后温度变成 90℃。


在此过程中温水和沸水分别吸收或放出多少热量?(计算过程略,均为 6.3×104 焦)

  计算结果表明,温水跟沸水混合时,温水吸收的热量恰好等于沸水所放出的热量。这仅仅是
巧合吗?不是,这是必然的。在热传递的过程中,内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直到两物体温
度相等时为止。在此过程中,如果没有内能传到其他的物体,那么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必定等于
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

(三)说明

  1.课本在导出热量计算公式时,从比热的概念入手,从具体事例分步讨论,由特殊到一般
地导出热量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加深了学生对比热、温度、热量的理解,讲课中要充分发扬这一优
点,克服学生在热量计算中死代公式的做法。在教法上宜从比热概念的理解入手,循序渐进,启
发思维,引导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地去发现客观规律。

  2.教材中没有涉及热平衡问题,补充的例题 3,使学生对热平衡有个初步的印象,有利于对
热量计算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对热传递和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卓越 —— 超前 —— 专业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