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教学目的

  1.了解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2.向学生介绍机械能和内能之间的转化。

教学重点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教学难点

  物体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小。

教具

  空气压缩点火仪、玻璃瓶、抽气机、乙醚热功转换装置。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是物体中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

  物体的内能和物体的温度相联系。物体的温度升高,意味着内能的增大;物体的温度降低,
意味着物体内能的减小。

  (二)引入

  物体内能的变化是普遍存在的。现在请同学想一想,你举例说说哪个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它的
内能发生了变化。(学生回答,教师对学生的举例进行评价,选择合适的几个实例写在黑板上以
八至十个实例为宜。)

  我们做一个实验,帮助大家补充一个物体内能发生变化的实例。(先介绍空气压缩引火装
置)

  这是个圆筒,活塞在圆筒内可以上下移动。我们在圆筒内放入一小块燃点很低的易燃物质,
当它的温度升高达到着火点时可以燃烧。装好活塞,用力将活塞猛地压下去,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演示时注意动作迅速)

  筒内易燃物燃烧了。说明活塞压缩筒内空气时,空气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二)归纳、分类

卓越 —— 超前 —— 专业
  1.以上各例中,物体的内能都发生了改变,内能的改变可以从物体的温度发生了变化判断
出来。现在,请大家把上述的各例进行归纳和比较,把你认为属于采用同类方法使物体的内能发
生变化的实例为一类。(学生讨论)

  2.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诸如摩擦生热,古
书上记载的钻木取火,实验中的空气被压缩温度升高等等。这种方法的共同特点是对物体施加一
个力,并且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也就是做了功。所以,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另一
种方法留待下节课再讨论。

  (三)做功和物体内能的改变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但是做功又分为两种情况:外界对物体做功和物体对外做功。物体
内能的改变也分为内能增大和内能减小两种情况。

  1.外界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大。

  压缩气体时,外界对气体做功,使气体的内能增加。摩擦生热时,外力推动物体克服摩擦力
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大量的实例说明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2.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

  (1)实验(先介绍实验装置和实验过程)

  我们做一个实验,研究物体对外做功时,内能如何改变。

  这是一个大玻璃瓶,瓶内装入少量乙醚,用橡胶塞子塞好。我们用空气压缩机向瓶内打气,
当瓶内气体多到一定程度时,瓶内的压强可以把瓶子的塞子崩出,瓶内气体骤然膨胀推动塞子向
上运动,此时瓶内气体对外界(塞子)做功。注意观察当塞子被崩起的瞬间,瓶内有什么现象发
生。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当瓶内气体骤然膨胀,将塞子崩起时,瓶内出现雾状物。

  (2)瓶内有少量乙醚,乙醚蒸发成乙醚蒸气,瓶内雾状物只能是乙醚蒸气变化而来。初二物理
中我们学过液化,雾状物是乙醚蒸气液化成细小的液滴呈雾状。乙醚蒸气液化要放热,降温,可
见瓶内气体对外做功时,气体的温度下降,内能减少。

  (四)总结

  利用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外界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大;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伴随
着做功的物体的机械能发生变化,内能也同时改变。所以利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
上是机械能和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由此得来各种能的单位都和功的单位相同。在国际单位制中,
能和功的单位都是焦耳。

  最后我们看一个实验,作为这节课的结束。

卓越 —— 超前 —— 专业
  (边介绍装置,边操作)

  这是一个铜制小筒,把它固定在讲桌上。在小筒中倒入一些乙醚,用塞子塞紧。用一皮条缠绕
在铜筒的外面,迅速地来回拉动皮条。注意观察现象。

  请大家分析这个实验中的物理过程(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拉动皮条,皮条和铜筒摩擦对筒做功,改变了铜筒和乙醚的内能,乙醚的内能增大,温度升
高。当乙醚沸腾时,产和的蒸气对塞子做功。皮条的机械能转化为乙醚的内能,乙醚的内能对塞子
做功,又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

  (五)布置作业

  (1)复习课文。

  (2)习题 1、2

说明

  一、发动学生举出物体内能变化的实例,应注意问题提得明确,学生的回答符合本课时教学
的需要。突出哪个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免得横生枝节、纠缠不清。

  二、引入内能变化时应放手让学生参加教学活动,教师注意很好地驾驭课堂。压缩空气引火的
实验应放在学生举例过程中的恰当时刻,或对学生有启发作用,或对实例有充实作用。

  三、绝热膨胀的实验,应注意塞子的松紧程度要适当。教师应练习几次,免得塞子太紧崩不出
来,或塞子太松,瓶内压强不够大。(盛重光)

  【评析】

  在实验的基础上,发动学生列举相应的实例,共同归纳、分析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活
动,这样使教和学和谐地发展。显然,这种做法值得提倡,应当指出,教师要注意很好地调控教
学进程,这对年轻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卓越 —— 超前 —— 专业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