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0

綜高一年級基礎物理(一)

習題參考解答(第一章~第三章)
1-1 物理學簡介
( (D) )1. 物理學中哪一個基本概念,可將力、熱、光、電與磁的許多現象緊密地統合
在一起?
(A)溫度 (B)質量 (C)動量 (D)能量 (E)力。
解:自然界中的能量可以互相轉化,並將各種自然現象緊密的結合在一起

1-2 物理量的單位
( (A) )2. 我們採取下列哪一種原子振動 9,192,631,770 次所經歷的時間為 1 秒?
(A)銫 (B)釙 (C)氦 (D)氬 (E)氪。
解:國際學者於 1967 年以銫原子所放出某一特定頻率光,所對應的週期之
倍數為 1 秒。
( (B) )3. 根據 1 公尺最原始的定義為通過巴黎的子午線,自地球北極到赤道間距離的
千萬分之一,由此可以推估地球的平均半徑約為多少公尺?
(A) 1.0×106 (B) 6.4×106 (C) 1.0×107 (D) 6.4×107 (E) 1.0×108。
解:由半徑 r=== 公尺   6.4×106 公尺
( (D) )4. 有一綠色光,其波長為 555 奈米,等於多少公尺?
(A) 5.55×10-10 (B) 5.55×10-9 (C) 5.55×10-8 (D) 5.55×10-7 
(E) 5.55×10-6。
解:555 奈米=555×10-9 公尺=5.55×10-7 公尺
( (E) )5. 汽車的時速為 90 公里,此速度若以公尺∕秒來表示,應為多少公尺∕秒?
(A) 150 (B) 50 (C) 35 (D) 30 (E) 25。
解:90 公里∕時=90×103 公尺∕3600 秒=25 公尺∕秒
( (A) )6. 質量的基本單位定義為下列何者?
(A) 1 公斤標準原器的質量 (B)天平的砝碼質量 (C) 1 公升純水質量 
(D) 1 cc 純水質量 (E)重量為 1 公斤重的物體質量。
解:質量的基本單位為存放在巴黎 國際度量衡標準局內,一公斤標準原器
的質量。
( (A) )7. 下列何者為 SI 制的基本單位?
(A)秒 (B)公分 (C)平方公分 (D)克∕平方公分 (E)牛頓。
解:秒為 SI 制的基本單位。
( (C) )8. 下列何者為 SI 制的導出量,而非基本量?
(A)時間 (B)質量 (C)電荷 (D)電流 (E)溫度。
解:質量、時間、電流與溫度為基本量,電荷為導出量。
( (C) )9. 凡是物理量必須同時包含何者?
(A)長度與單位 (B)長度與質量 (C)數字與單位 (D)數字與大小 (E)質量
與單位。
解:物理量必包含數字與單位。
第 ● 回 第 1 章 緒 論 
( (C) )10. 下列何者為力學上的三個基本量?
(A)質量、速度、力 (B)時間、動量、力 (C)長度、質量、時間 (D)質量
、時間、加速度 (E)力、動能、位能。
解:力學上的三個基本量為長度、質量與時間。

2-1 原子與物質的三態
( (B) )1. 有關物質的基本組成,道耳頓提出原子論闡明元素與原子的關係。有關道耳
頓的原子說之內容,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元素皆由原子組成,原子可再分割
(B)每一種元素的原子有各自特定的質量(即原子量)
(C)原子由電子及原子核所組成
(D)原子由元素所組成
(E)數個原子可組成一個分子。
解:道耳頓的原子說內容如下:
1. 元素皆由不可分割的原子所組成。
2. 每一種元素的原子有各自特定的重量(atomic weight,亦可稱為質量
)。
同種元素的原子重量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重量不同。
故(A)錯,原子不可分割;(C)(D)(E)敘述正確,但非原子說的內容。
( (C) )2. 在科學發展史上,「原子是否存在」一直是個爭論激烈的問題。下列有關原
子是否存在的相關敘述,何者正確?
(A)愛因斯坦堅持主張:「我不相信原子的存在」 
(B)布朗認為「布朗運動」就是原子存在的佐證
(C)愛因斯坦利用數學方法計算布朗運動中水粒子對花粉的碰撞效應
(D)亞佛加厥設計實驗證實愛因斯坦的計算與實驗吻合
(E)在佩蘭的實驗之後,大多數科學家仍無法接受原子論。
解:(A) 應為馬赫。
(B) 布朗僅發現花粉作無規則的運動,未提出說明。
(D) 佩蘭設計實驗。
(E) 大多數科學家接受了原子論。
( (B) )3. 原子的大小大約為多少?
(A) 10-2 奈米 (B) 10-1 奈米 (C) 102 奈米 (D) 104 奈米 (E) 106 奈米。
( (C) )4. 下列有關物質三態的敘述,何者錯誤?
(A)固體與液體的體積固定
(B)液體的形狀可隨容器而改變
(C)氣體的形狀與體積固定
(D)三態變化的原因之一來自於溫度的變化
(E)固態分子堆積通常較緊密,且分子位置不能任意移動。
解:氣體的形狀與體積皆不固定。
((A)(B)(D))5. 下列何者可以描述液體的特徵或性質?(應選三項)
(A)形狀隨容器改變,沒有固定形狀 (B)定溫定壓下有恆定的體積 (C)粒
第 ● 回 第 1 章 緒 論 
子在固定位置上振動 (D)具有流動性 (E)與任何接觸面間皆有很大的摩擦
力。
解:(C) 為固體的特性。
2-2 原子與原子核的組成
( (E) )6. C++ 含有多少組成粒子,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符號所代表的是一個中性碳原子 (B)其內有 6 個中子 (C)有 7 個電子
(D)有 13 個質子 (E)其原子量比一般碳原子大。
解:(A) 有帶 2 個正電,非中性。
(B) 6 為原子序,表示有 6 個質子。
(C) 此原子中性時有 6 個電子,今帶 2 個正電,表示失去 2 個電子僅餘
4 個電子。
(E) 一般碳原子為 126C,題示原子質量數多 1,即多 1 個中子原子量多
1,係碳原子的同位素。

( (C) )7. 若原子結構如右圖所示,其中 為質子、 為中子、 為電子,則此原

子的原子符號為下列何者?
(A) 3He+ (B) 3Li (C) 6Li+ (D) 3Be (E) 6Be+。
解:由題圖可知:質子數為 3(即原子序 3)是為鋰(Li),
質量數為 6,且電子數較質子數少 1,整體帶電量為+1
,故應記為 Li+。
( (D) )8. Os 與 Os 兩原子核差異在哪?
(A)後者比前者多 10 個電子 (B)後者比前者多 10 個質子 (C)後者比前者
多 10 個夸克 (D)後者比前者多 10 個中子 (E)後者比前者半徑大 10 A。
解:由元素週期表知 Os 為鋨,Os 比 Os 多 10 個中子。
( (E) )9. 有關基本粒子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依目前的研究,夸克與電子都是基本粒子
(B)夸克的發現是藉由高速電子對質子的散射實驗而發現
(C)電子能量非常高時,可進入質子內部使其組成分開,形成其他粒子
(D)以高速電子撞擊中子,也可發現中子內有點狀結構
(E)中子是由兩個夸克所構成。
解:(E) 中子由三個夸克所構成。

3-1 物體運動的軌跡
( (B) )1. 小淮在離地 2 公尺處釋放一個皮球,當皮球回彈時,她在距離地面 1.5 公尺
的位置接住它,則球所移動的位移為多少公尺?
(A) 0.5 (B) -0.5 (C) 1.5 (D) -1.5 (E) 3.5。
解︰由課本式(3.2),球移動的位移=末位置-初位置=1.5-2
=-0.5(公尺)(負號代表向下)
( (D) )2. 一足球以 4 公尺/秒的速度在運動,並在 10 秒後停止下來。若足球的加速
度維持不變,求此球的加速度為多少公尺∕秒2?
(A) 4.0 (B) -4.0 (C) 0.4 (D) -0.4 (E) -40。
第 ● 回 第 1 章 緒 論 
解︰由課本式(3.4),
平均加速度 a= = =-0.4(公尺/秒2)(負號代表減速運動)
( (A) )3. 將一個小石頭以 10 公尺∕秒之初速向上垂直拋出,當石頭抵達最高點時上
升高度為多少公尺?(假設重力加速度 g=10 公尺∕秒2)
(A) 5 (B) 10 (C) 15 (D) 20 (E) 25。
解︰由課本式(3.6)S=v平均×t=×(v初+v末)×t=(v初+0)×t= v初×t
又由課本式(3.5)代入上式得 S= v初×()====5(公尺)
( (D) )4. 一物體若自靜止開始作等加速運動,其速度-時間關係式為 v=at,a 為加速
度,求在任意兩時刻 t1、t2 間,何時之速度會等於 v1 與 v2 之平均值?
(A) t1 (B) t2 (C)  (D)  (E) 。
解︰t1 時之速度為 v1=at1,t2 時之速度為 v2=at2
則 v1 與 v2 之平均速度(平均值)¯=(v1+v2)= a(t1+t2)=at'=v'
故在 t'=(t1+t2)時之(瞬時)速度 v' 為 v1 與 v2 之平均值。
( (C) )5. 海洋公園的海豚跳出水面後,最高剛好可接觸到距離水面 4 公尺的皮球。若
不計水的阻力,求海豚身體前端(嘴部)剛離開水面時的速率最低約為多
少公尺∕秒?(假設重力加速度 g =10 公尺/秒2)
(A) 6 (B) 8 (C) 9 (D) 10 (E) 15。
解︰海豚身體前端(嘴部)剛離開水面時的最低速率,
會使它最後觸及皮球時的速度剛好為 0,而海豚的
運動有如垂直上拋運動,為 a=-10 公尺/秒2 之
等加速運動。
由速度-時間關係圖:
位移 S=斜線下之面積= v0t ……○
又由課本式(3.4),
a===- ……………○
將○代入○,消去 t,得
S= v0()=-
或 v02=-2aS
=-2(-10)×4 =80
所以 v0=  9.0(公尺/秒)

( (C) )6. 動物跳躍時會將腿部彎曲然後伸直加速跳起。下表是袋鼠與跳蚤跳躍時的垂


直高度。若不計空氣阻力,則袋鼠躍起離地的瞬時速率約是跳蚤的多少倍

跳躍的垂直高度(公尺)
袋 鼠 2.5
跳 蚤 0.1
(A) 1000 (B) 25 (C) 5 (D) 1。 【95.學測】
2
解︰由等加速關係式 v=v0+at 及 S=v0t+ at  ,合併消去 t,可得

第 ● 回 第 1 章 緒 論 
v2=v02+2aS,在最高處 v=0,且 a=-g,
故 S=
2
因() ===25,可得 v袋=5v蚤,故選(C)。
3-2 牛頓運動定律
( (C) )7. 一小球在水平面上移動,每隔 0.02 秒小球的位置如右圖所示。每一段運動過
程分別以甲、乙、丙、丁和戊標示。試問在哪一段,小球所受的合力為零

(A)甲 (B)乙 (C)丙 (D)丁 (E)戊。 【94.學測】

解︰小球運動時,若受力為 0,則小球必作等速直線運動,題圖中僅丙段為
等速直線運動。
( (D) )8. 一質量為 2 千克之物體靜止於光滑平面上,受到一 10 牛頓方向一定之水平
推力,維持 5 秒後停止施力,則自起動時算起,8 秒後物體之速度為多少公
尺∕秒?
(A) 5 (B) 10 (C) 20 (D) 25 (E) 40。
解︰由於物體置於光滑平面,無摩擦力存在,在水平方向不受任何外力時
,由慣性定律,物體可繼續移動。
由課本式(3.9):F=ma
可得加速度 a===5(公尺/秒2)
因此,5 秒後之末速為 v=a.t=5×5=25(公尺/秒)
8 秒後物體之速度仍為 25 公尺/秒
( (C) )9. 一木塊放在水平桌上,同時受到向右 5 牛頓與向左 2 牛頓之兩外力作用,但
木塊仍保持靜止,求木塊所受到的摩擦力為多少牛頓?

(A) 0 (B) 2 (C) 3 (D) 5 (E) 7。


解︰若物體仍然維持靜止狀態,由慣性定律知,此物體不受任何力。
合力=0=拉力+摩擦力=5-2+ f
故摩擦力 f =-3(牛頓)(負號表方向向左)
( (B) )10. 一質量為 70 千克的書桌靜止於水平地面,書桌與地面之最大靜摩擦係數與
動摩擦係數分別為 0.4 與 0.3。求至少需施多大的水平力,才能移動此書桌

(A) 21 (B) 28 (C) 30 (D) 91 (E) 98 公斤重。
解︰由課本式(3.15), fs(max)=μs×W=0.4×70=28(公斤重)或
28×9.8=274.4(牛頓)
當拉力大於最大靜摩擦力 fs(max)=28 公斤重時,書桌將被移動。
((B)(C)(D))11. 具有相同體積且質料均勻的實心鐵球與鋁球,從離地面等高處由靜止
自由落下,重力加速度的量值為 g。在落下的時間均為 t 時(尚未到達地面
第 ● 回 第 1 章 緒 論 
),忽略空氣阻力及風速的影響,下列哪幾項敘述正確?(應選三項)
(A)兩球所受的重力相同 (B)兩球下落的距離相同 (C)兩球具有相同的速
度 (D)兩球有相同的加速度 (E)兩球有相同的質量。 【97.學測】
解︰(A) 兩球所受重力為 W=mg,但因兩球質量不同,故所受重力也不同。
(B) 在時間 t 時,下落距離均為 S= gt 2
(C) 在時間 t 時,速度均為 v=gt
(D) 兩球加速度均為 a=g(向下)
(E) 體積相同的鐵球與鋁球,因密度不同,故質量不同。
( (A) )12. 甲的質量為 50 公斤,乙的質量為 25 公斤,兩人在溜冰場的水平冰面上,
開始時都是靜止的。兩人互推後,甲、乙反向直線運動,甲的速率為 0.1
公尺/秒,乙的速率為 0.2 公尺/秒。假設互推的時間為 0.01 秒,忽略摩
擦力及空氣阻力,則下列敘述哪一項正確?
(A)甲、乙所受的平均推力均為 500 牛頓,方向相反 (B)甲、乙所受的平均
推力均為 250 牛頓,方向相反 (C)甲受的平均推力 500 牛頓,乙受的平均
推力 250 牛頓,方向相反 (D)甲受的平均推力 250 牛頓,乙受的平均推力
500 牛頓,方向相反。 【97.學測】
解︰(A) 作用時間Δt=0.01 秒,甲之速度變化=0.1 公尺/秒,故甲之加速

a===10(公尺/秒2)
作用在甲上之力 F=ma=50×10=500(牛頓)
(B)(C)(D) 甲、乙兩作用力均為 500 牛頓,且方向相反。
3-3 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
( (C) )13. 假設太陽系某行星的軌道半徑為地球軌道半徑的 100 倍,則此行星繞太陽一
周約需幾年?
(A) 10 (B) 102 (C) 103 (D)  (E) 。
解︰設地球軌道半徑為 a,某行星軌道半徑為 100a,週期為 T
=  T =103(年)
( (C) )14. 一彗星的週期約為 64 年,則此彗星繞行太陽的平均距離約為地球軌道半徑
的多少倍?
(A) 2 (B) 4 (C) 16 (D) 64 (E) 128。
2 2 2
解:R3  T 2  R  T  3  R  64 3 =43× 3 =42=16

( (B) )15. 假設太陽系內各行星繞太陽的軌道為圓形,且其半徑為 R,則在相同時間內


,不同的行星與太陽連線所掃過的面積與下列何者成正比?
1 1 3 2
(A) R (B) R 2  (C) R 3  (D) R 2  (E) R 3 。

解︰假設圓形軌道半徑為 R,行星週期為 T,則單位時間掃過的面積為


A=
而根據克卜勒第三定律 =K  T=R 代入上式
得 A= ,可見所掃過的面積與軌道半徑的平方根成正比。
第 ● 回 第 1 章 緒 論 
( (C) )9. 一木塊放在水平桌上,同時受到向右 5 牛頓與向左 2 牛頓之兩外力作用,但
木塊仍保持靜止,求木塊所受到的摩擦力為多少牛頓?

(A) 0 (B) 2 (C) 3 (D) 5 (E) 7。


解︰若物體仍然維持靜止狀態,由慣性定律知,此物體不受任何力。
合力=0=拉力+摩擦力=5-2+ f
故摩擦力 f =-3(牛頓)(負號表方向向左)
( (B) )10. 一質量為 70 千克的書桌靜止於水平地面,書桌與地面之最大靜摩擦係數與
動摩擦係數分別為 0.4 與 0.3。求至少需施多大的水平力,才能移動此書桌

(A) 21 (B) 28 (C) 30 (D) 91 (E) 98 公斤重。
解︰由課本式(3.15), fs(max)=μs×W=0.4×70=28(公斤重)或
28×9.8=274.4(牛頓)
當拉力大於最大靜摩擦力 fs(max)=28 公斤重時,書桌將被移動。
((B)(C)(D))11. 具有相同體積且質料均勻的實心鐵球與鋁球,從離地面等高處由靜止
自由落下,重力加速度的量值為 g。在落下的時間均為 t 時(尚未到達地面
),忽略空氣阻力及風速的影響,下列哪幾項敘述正確?(應選三項)
(A)兩球所受的重力相同 (B)兩球下落的距離相同 (C)兩球具有相同的速
度 (D)兩球有相同的加速度 (E)兩球有相同的質量。 【97.學測】
解︰(A) 兩球所受重力為 W=mg,但因兩球質量不同,故所受重力也不同。
(B) 在時間 t 時,下落距離均為 S= gt 2
(C) 在時間 t 時,速度均為 v=gt
(D) 兩球加速度均為 a=g(向下)
(E) 體積相同的鐵球與鋁球,因密度不同,故質量不同。
( (A) )12. 甲的質量為 50 公斤,乙的質量為 25 公斤,兩人在溜冰場的水平冰面上,
開始時都是靜止的。兩人互推後,甲、乙反向直線運動,甲的速率為 0.1
公尺/秒,乙的速率為 0.2 公尺/秒。假設互推的時間為 0.01 秒,忽略摩
擦力及空氣阻力,則下列敘述哪一項正確?
(A)甲、乙所受的平均推力均為 500 牛頓,方向相反 (B)甲、乙所受的平均
推力均為 250 牛頓,方向相反 (C)甲受的平均推力 500 牛頓,乙受的平均
推力 250 牛頓,方向相反 (D)甲受的平均推力 250 牛頓,乙受的平均推力
500 牛頓,方向相反。 【97.學測】
解︰(A) 作用時間Δt=0.01 秒,甲之速度變化=0.1 公尺/秒,故甲之加速

a===10(公尺/秒2)
作用在甲上之力 F=ma=50×10=500(牛頓)
(B)(C)(D) 甲、乙兩作用力均為 500 牛頓,且方向相反。
3-3 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
第 ● 回 第 1 章 緒 論 
( (C) )13. 假設太陽系某行星的軌道半徑為地球軌道半徑的 100 倍,則此行星繞太陽一
周約需幾年?
(A) 10 (B) 102 (C) 103 (D)  (E) 。
解︰設地球軌道半徑為 a,某行星軌道半徑為 100a,週期為 T
=  T =103(年)
( (C) )14. 一彗星的週期約為 64 年,則此彗星繞行太陽的平均距離約為地球軌道半徑
的多少倍?
(A) 2 (B) 4 (C) 16 (D) 64 (E) 128。
2 2 2
解:R3  T 2  R  T  3  R  64 3 =43× 3 =42=16
( (B) )15. 假設太陽系內各行星繞太陽的軌道為圓形,且其半徑為 R,則在相同時間內
,不同的行星與太陽連線所掃過的面積與下列何者成正比?
1 1 3 2
(A) R (B) R 2  (C) R 3  (D) R 2  (E) R 3 。

解︰假設圓形軌道半徑為 R,行星週期為 T,則單位時間掃過的面積為


A=,而根據克卜勒第三定律 =K  T=R 代入上式
得 A= ,可見所掃過的面積與軌道半徑的平方根成正比。

◎習作解析

第 ● 回 第 1 章 緒 論 
  物理學探討的基本方向為了解物質的結構與宇宙的變化。
  伽利略首先使用數學論證與設計實驗結合之科學方法來探討物體的運動。
  牛頓統合了數學方法與機械論,讓物理學的成功達到顛峰。
  馬克士威使用數學方法,預測了電磁波的存在。
  近代物理由量子論和相對論所構成。
  國際單位制有七個基本物理量,分別為 長度 、 質量 、 時間 、 電流 、 溫度 、 物質
數量 、 發光強度 。其基本單位分別為 米(公尺) 、 千克(公斤) 、 秒 、 安培 、
克耳文 、 莫耳 、燭光。

(   )  下列何者不是 SI 制的單位?
 牛頓  公尺/秒  焦耳  克。
   質量的 SI 制單位為千克。
(   )  下列何者不是物理學的基本量?
 力  長度  電流  發光強度。
 物理學的基本量有七個:長度、質量、時間、電流、溫度、物質數量、發光強度


(  )  有關倍數的敘述,何者正確?(應選兩項)
  1 μm=10-6 m   1 kg=104 g   1 nm=10-9 m   1 mm=10-2 m 
  1 GB=1010 B。
   1 kg=103 g
  1 mm=10-3 m
  1 GB=109 B
(  )  如右圖所示,一懸吊之金屬球緩慢浸沒於大燒杯的水中,
沉到底部,則溢出後流入小燒杯中的水之體積及重量和此
金屬球的關係為何?(應選兩項)
選 項 體 積 選 項 重 量
  相等   相等
  金屬球較大   金屬球較大
  小燒杯較大   小燒杯較大

   金屬球可全部沒入水中,故所排開的水體積等於金屬球體積;金屬球之密度大於水,
故小燒杯中的水較金屬球輕。
  高速公路限速為 90 公里∕時,相當於25公尺∕秒。
 90 公里/時=90 × =25 公尺/秒

  黃金密度為 1.93×104 千克∕公尺3,原子量為 197,則:

第 ● 回 第 1 章 緒 論 
  1 立方公分的黃金重19.3克。
  含有5.88×10 22個黃金原子。
  每個黃金原子重3.28×10-22克。
   密度=,質量=密度×體積
1.93×104×10-6×103=19.3(克)
  1 莫耳重 197 克,含有 6×10 23 個黃金原子
=   N05.88×10 22(個)
  03.28×10 -22(克)

第 ● 回 第 1 章 緒 論 
  道耳頓是第一位將元素、原子與重量三種概念結合在一起的科學家。
  第一次證明原子存在的實驗證據是布朗運動,並由愛因斯坦利用數學方法計算出花粉
任兩次轉折點間的平均距離。
  描述原子大小的單位為 A(埃)。1 A=10-10 m=0.1 nm(奈米)。
  粒子在三態中平均距離大小依次為:氣態>液態>固態。
粒子之間束縛力量大小依次為:固態>液態>氣態。

(   )  物質三態中,其中液態
 沒有固定的形狀及體積  具有固定的形狀,沒有固定的體積  具有固定的
體積,沒有固定的形狀  具有固定的形狀及體積。
   沒有固定的形狀及體積的是氣態。
  具有固定的形狀及體積的是固態。
(   )  草履蟲的寬度為 2 微米,若放大 10000 倍,則有
  2 公尺   2 公分   2 毫米   2 埃。
 2×10-6×10000=2×10-2(公尺)=2(公分)
(   )  由原子組成可單獨存在的最穩定粒子,稱為
 元素  分子  核子  中子。
 由原子組成可單獨存在的穩定粒子為分子。
若由相同原子組成的分子,稱為元素;由不同原子組成的分子,稱為化合物。
(   )  固態時,粒子之間的靜電力為
 吸引力  排斥力  吸引力、排斥力都有  沒有作用力。
粒子間的距離若小於平衡距離時,有排斥力;若大於平衡距離時,則有吸引力。
  物質三態中粒子可充分自由移動的程度,由大至小依次為氣態>液態>固態。
 粒子間距離愈大,束縛力量愈小,愈可自由移動。
  一個原子的尺寸是 0.1 奈米,若人肉眼能夠看到的最小尺寸是 1 毫米,則需放大107
倍,才能看到原子。
 0.1 奈米=0.1×10-9 公尺=10-10 公尺
1 毫米=10-3 公尺
所求為 =107

第 ● 回 §2-1 原子與物質的三態 
  原子由帶負電的電子及帶正電的原子核所組成,原子核內含有質子和中子。
  描述原子核大小的單位為費米(fm),1 fm=10-15m。
  質量數=中子數+質子數。
中性原子內的原子序=電子數=質子數。
  質子內部由更微小的三種粒子所組成的,稱為夸克。
  組成物質最基本的粒子是電子和夸克。

(   )  1 A=     fm
  103   104   105   106。
 1 A=10-10 m=105 ×(10-15 m)=105 f m
(   )  9 Be 的中子數為
  4   5   9   13。
 A X,X 為元素符號,A 為質量數,B 為原子序(即質子數)。
質量數=中子數+質子數
9=N+4
 N=5
(  )  下列有關原子的敘述,何者正確?(應選兩項)
 同一種元素的原子其重量必相同  同一種元素的原子其質子數必相同 
 同一種元素的原子其中子數必相同  同一種元素的中性原子其電子數必
相同。
 同一種元素原子序相同,即電子數及質子數必相同。質量數不一定相同,故重量
不一定相同。
(  )  下列哪些粒子所帶的電量是電子電量的整數倍?(應選三項)
       質子  鐵離子  夸克   α 粒子。
 夸克所帶的電量為電子電量的  或  倍。
  拉塞福以α粒子撞擊金屬薄片的實驗推論出原子核的存在,而夸克是在高速電子撞擊
質子的實驗中發現的。
 以 α 粒子撞擊金屬薄片的實驗推論出原子核的存在;史丹福加速器中心以高速電子撞擊質子
的實驗發現質子中“點狀”粒子的存在,稱為夸克。
    若有三種粒子:16 X,18 Y-1,17 Z-2,試完成下列表格。
16 X 18 Y-1 17 Z-2
質子數 8 9 8
中子數 8 9 9
電子數 8 10 10
  哪些粒子為相同的元素?和

第 ● 回 §2-2 原子與原子核的組成 
   16 X 為中性粒子,電子數=質子數=8,中子數=16-8=8
18 Y-1 為帶負電的離子,質子數=9,電子數=質子數+1=9+1=10,中子數=18-9=
9
17 Z-2 為帶負電的離子,質子數=8,電子數=質子數+2=8+2=10,中子數=17-8=
9
  相同的元素,質子數相同。

第 ● 回 §2-2 原子與原子核的組成 
高中基礎物理(一)教師手冊 第 1 章 緒 論 15

  平均速率=,單位為公尺∕秒。
  位移是指物體位置狀態的變化。
  平均速度=,單位為公尺∕秒。
  平均加速度=,單位為公尺∕秒2。
  自由落下、垂直上拋或斜向拋射的物體,都會受到相同量值、方向向下的加速度。
  若一物體自靜止開始作等加速運動,其加速度為 a,經歷 t 時刻後,速度 v=at,在
這段期間前進的距離 S=。

(   )  小懷在離地面 1 公尺處釋放一球,當球回彈時,他在距離地面 0.75 公尺處接住它,
則球所移動的位移為多少公尺?(方向取向上為正)
  0.75  -0.75   0.25  -0.25。
 設以地面為原點

位移=末位置-初位置=0.75-1=-0.25(公尺)
(   )  一球以 5 公尺/秒的速度滾動,10 秒後停止。若球的加速度維持一定,則此球的加
速度為多少公尺/秒2?
  2.0  -2.0   0.5  -0.5。
 加速度===-0.5(公尺/秒2)
(  )  一石塊垂直上拋後自由落下,若不計空氣阻力,下列敘述何者正確?(應選兩項)
 石塊往上飛行時和向下掉落時的加速度量值一樣 、方向相同  石塊往上飛行
時和向下掉落時的加速度量值一樣、方向相反  石塊往上飛行到最高點時,速

度和加速度皆為零  石塊往上飛行到最高點時,速度和加速度皆不為零  石塊
往上飛行到最高點時,其速度為零、加速度不為零。
 石頭往上飛和向下掉落時加速度均為 9.8 公尺/秒2,且方向向下。石頭在最高點時,速

度為零,加速度仍為向下 9.8 公尺/秒2。
(  )  地球赤道長約 4 萬公里,甲地與乙地均在赤道上,經度相差 15 度,時差為 1 小時。
若由甲地當地時間上午七點 ,搭乘飛行速率平均為 830 公里/時的噴射客機,向西
直飛抵達乙地,則下表中之飛行時間與到達時之當地時間 ,何者正確?( ~ 選
一項, ~ 選一項)

選 項 飛行時間(小時) 選 項 到達時,乙地當地時間


  1   上午 7 點
第 ● 回 §2-2 原子與原子核的組成 
  2   上午 8 點
  3   上午 9 點
高中基礎物理(一)教師手冊 第 1 章 緒 論 16

  4   上午 10 點
 飛行時間==02
到達時,乙地時間=起飛時乙地時間+飛行時間=上午 6 點+2 小時=上午 8 點
  華珍開車時,突然看到前方有故障車輛,立刻踩煞車。若當時行車速率為 12 公尺/秒,
看見故障車輛到踩煞車需要 0.4 秒之反應時間,則在此期間車子前進4.8公尺。
 S=v×t=12×0.4=4.8(公尺)

  承第 題,踩煞車後車子還會滑行,行車速率與踩煞車後滑
行距離的關係如右圖,至少要在8.8公尺以前發現故障
車子,才不會撞上。
 由題圖知,當行車速率為 12 公尺/秒時,所滑行之距離為

 4 公尺後停止下來,再加上反應時間所前進之距離 4.8 公尺,
華珍至少要在 4.8+4=8.8 公尺前發現故障車子,才不會撞
上。

  慣性定律:任何物體繼續保持靜止,或維持等速運動的狀態,直到有加予在它上面的力
,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
  運動定律:物體運動的變化與所受外力成比例。外力 F、受力物體的加速度 a 及受力物體
質量 m,三者的關係式為F=ma。
  作用反作用定律:兩物體作用在對方的力量值相等,方向相反。
  虎克定律:彈簧伸長量 Δ ,與懸掛物體的重量 W 成正比,即W=kΔ (,其中 k 為彈
簧的力常數。
  最大靜摩擦力 f 靜  與正向力 N 成正比 。 f 靜 、 N 與靜摩擦係數 μ 靜  三者的關係式為f 靜
=μ 靜N。

(   )  一彈簧秤掛 10 克重物時,全長 20 公分;掛 30 克重物時,全長 30 公分,則彈簧力
常數為多少克重/公分?
  2   2.5   3   4。
 由虎克定律 W=kΔx 知 第 ● 回 §2-2 原子與原子核的組成 
高中基礎物理(一)教師手冊 第 1 章 緒 論 17
○、○兩式相減得 20=10k  k=2(克重/公分)
(   )  承第 題,彈簧原長為多少公分?
  5   10   12.5   15。
 由虎克定律 10=2(20- 0)   0=15(公分)

(   )  一重量為 100 牛頓的物體置於水平桌面上,若以一 20 牛頓之水平拉力拉它,恰可使
之移動,則物體與桌面之靜摩擦係數為多少?

  0.10   0.15   0.20   0.50。
 f s(max)=μ s(max)×N ,得 20=μ s(max)×100   μ s(max)=0.20

(   )  如右圖,置於水平桌面上之物體同時受到兩水平力
作用,F1=10 牛頓,F2=4 牛頓,結果物體靜止不
動。若除去 F1,使物體僅受 F2 作用,則物體所受合力量值為多少牛頓?
  0   4   6   14。
 F1 與 F2 之合力為 F1-F2=10-4=6,但物體仍靜止,代表靜摩擦力為 6 牛頓,則最大

靜摩擦力大於 6 牛頓。若移去 F1=10 牛頓後,物體僅受 F2=4 牛頓作用,無法克服最大
靜摩擦力,則物體仍呈靜止,所受淨力為 0。
  一質量為 4 千克的物體,靜止在光滑的水平桌上,受到一 20 牛頓之水平拉力的作用,物
體起動經歷 3 秒後停止施力,則:
  此物體在起動後 5 秒之速度量值為15公尺/秒。
   5 秒內所行進之距離為52.5公尺。
   起動後前 3 秒所產生之加速度:
a===5(公尺/秒2),v=a×t=5×3=15(公尺/秒)
  前 3 秒時之等加速度所行進距離:S1= at2=×5×9=22.5(公尺)
3 ~ 5 秒時等速運動部分:S2=v×t=15×2=30(公尺)
 S=S1+S2=52.5(公尺)

第 ● 回 §2-2 原子與原子核的組成 
高中基礎物理(一)教師手冊 第 1 章 緒 論 18

  克卜勒行星第一定律:太陽系的每一顆行星都是以橢圓軌道運行,且太陽的位置在焦點
上。
  克卜勒行星第二定律:同一顆行星與太陽的連線,在相等時間內掃過的面積相等。
  克卜勒行星第三定律:任一顆行星繞太陽週期的 平方, 與行星到太陽平均距離的立方
之比值皆相等。
  行星到太陽的平均距離為橢圓軌道長軸的倍。

地球繞太陽運轉的軌道如右圖所示,則:
(   )  地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為
  r   r+p   r+q   。
 平均距離為長軸的一半,由題圖可知長軸為 p+q,故選 。

(   )  若地球位在 a 點 Δt 時間內掃過的面積為 A,則位在 c 點 Δt 時間內掃過的面積為
  A    A    A  不一定。
 地球與太陽的連線在相等時間內掃過的面積相等。

(   )  若地球在 a 點時速率為 v,則在 c 點的速率為
 等於 v  大於 v  小於 v  以上皆有可能。
 地球與太陽的連線在相等時間內掃過的面積相等,而 q>p,故在 c 點的速率大於

在 a 點的速率。

(   )  若地球由 a 點經 b 到 c 點所費時間為 t 1,由 c 點經 d 到 a 點所費時間為 t 2,則


  t 1=t 2   t 1>t 2   t 1<t 2  以上皆有可能。
 地球與太陽的連線在相等時間內掃過的面積相等。

由 a → b → c,與由 c → d → a 連線所掃過的面積相等,故可知所費時間相等。
(   )  已知木星的公轉週期約為 12 年,則木星到太陽的平均距離約為地球到太陽平均距離
的多少倍?
第 ● 回 §2-2 原子與原子核的組成 
  12    1728     3 144   無法得知。
 假設地球到太陽的平均距離為 R,且已知地球公轉週期為 1 年。
=定值,=   x= R
高中基礎物理(一)教師手冊 第 1 章 緒 論 19

一、選擇題
(   )  下列有關運動的敘述,何者正確?
 運動位移之量值即所行進之路徑長  平均速度之量值即為平均速率  等速率
運動必為直線運動  等速運動必為直線運動。
第 ● 回 §2-2 原子與原子核的組成 
    因平均速度=,故一物體其位移為零,但所行路徑長可不為零 ,則平均
速度為零,而平均速率不為零。
  等速圓周運動可為等速率運動。
高中基礎物理(一)教師手冊 第 1 章 緒 論 20
(   )  海豚跳出水面的初速為 9.8 公尺/秒,則海豚最高可離開水面多少公尺(不考慮海
豚的身長)?
  2.45   4.9   9.8   14.7。
 末速=初速+a×t   0=9.8+(-9.8)×t   t=1
距離=速度曲線下之面積=×1×9.8=4.9(公尺)
(   )  甲、乙兩鐵球同時由相同高度釋出,甲球 100 克以水
平射出,乙球 200 克垂直自由下墜,兩球均落到同一
水平地面。若不計空氣阻力,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甲球經過的路徑較長,較慢著地  甲球運動的速
率較快,較先著地  乙球比甲球受的重力大,故乙
球先著地  兩球都以相同的加速度下墜,故同時著地。
   不論質量如何,均受到重力影響,產生相同的加速度,且高度相同,故甲、乙兩球同
時著地。
(   )  物體鉛直上拋後,又落到地面,設比地面高的位移方向為正,不計空氣阻力,則物
體在整個運動過程中位移與時間的關係,下列何者正確?
       

 物體鉛直上拋時,位移為正;達到最高點下落時,位移逐漸減小。

(   )  圖示為某行星繞太陽運轉的橢圓軌道,其中 F 為太陽
所在的位置,O 為橢圓的中心點, AB 為橢圓的長軸,
CD 為橢圓的短軸,則太陽與行星間的平均距離 R 為
1
   FO     2 ( AO + CO )    AO     CO 。
 長軸長度的一半為行星至太陽的平均距離。

(   )  行星在 A 點的速度為 vA,在 B 點的速度為 vB,則
  vA>vB   vA=vB   vA<vB   vA2+vB2=vA+vB。
 同一顆行星與太陽的連線,在相等時間內掃過的面積相等,而 A 點與太陽的連線較短

,故速度較快。
(   )  若此行星繞太陽的週期為 T,行星與太陽間的平均距離為 R,行星第三定律為
第 ● 回 §2-2 原子與原子核的組成 
R R2 R3
   =常數    3 =常數    2 =常數   R 與 T 之間沒有關係。
T T T
 行星第三定律:=常數
高中基礎物理(一)教師手冊 第 1 章 緒 論 21
(  )  張三在實驗室的真空裝置中,使離地高度相同的乒乓球與小鉛球由靜止狀態同
      時落下後,比較兩球在各個時刻的速度、加速度及所受地球重力。若兩球的體積相同
,可能發生的情形為何?(從下表中選三項)
 速度方面  乒乓球比鉛球大  乒乓球比鉛球小  兩者相同
 加速度方面  乒乓球比鉛球大  乒乓球比鉛球小  兩者相同
 所受地球重力方面  乒乓球比鉛球大  乒乓球比鉛球小  兩者相同
 任意時刻之速度均相同與質量無關,故選 。

加速度為定值 g=9.8(公尺/秒2),故選 。
重力與質量成正比,體積相同之乒乓球與鉛球,鉛球質量較大,故選 。
二、非選擇題
  小明在直線上運動,由原點出發,其位置對時間的關係如下表所示:
 時間(秒)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位置(公尺) 0 2 4 6 8 10 10 7 3 -1 -5
則在 10 秒內的平均速度為-0.5公尺/秒,平均速率為2.5公尺/秒。
 平均速度=位移/時間=(-5-0)/10=-0.5(公尺/秒)

平均速率=距離/時間=(10+15)/10=2.5(公尺/秒)

  重量為 50 牛頓的物體置於水平地面上 ,若此物體與地面之最大靜摩擦係數為 0.6,今施
以一 25 牛頓的拉力,則物體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為25牛頓。
 f s(max)=μN=0.6×50=30(牛頓);施以 25 牛頓的力Nf s(max),故摩擦力=25 牛頓。

  以甲力作用於一物體,在 1 秒內速度由靜止增為 4 公尺/秒,若以乙力作用於同一物體
,在 2 秒內速度由 1 公尺/秒增為 5 公尺/秒,則甲力與乙力之比為2:1。
 質量相同,故 F  a

====   F甲:F乙=2:1

第 ● 回 §2-2 原子與原子核的組成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