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

com

网络依赖与心理健廉的关系 

项以大学 生为对象的调查研 究 

◎桑 标 贡 晔 

引  言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 ,
网络的使用在全世界飞速发展。与此同时 ,
与网络使用有关的问题也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当很多人面对大量的信息感到困惑和茫然时 ,
另一些人则因为他们在网上的 
新发现而欣喜若狂,
甚至不愿离线。也就是说 ,
有人非常依赖网络,
就象赌博上瘾一样。这种现象被称 
为“
网络依赖”
(In
teme
t Ad
dic

ton
 1)
is
ord
er)
——一种行为依赖或者称为科技依赖 ,
并且受到了心理学家 
们 的关 注。
 
这个领域的开拓性研究是扬 (
K.Yo
ung
)在1
996年进行的。该研究借鉴 Ds
M——Ⅳ 对物质依赖的 
标准来探索网络依赖的存在。4
96名被试参加了调查 ,回答有关他们上网行为的开放性问题。经过分 
析,
You
ng认为网络依赖是一种真正的临床障碍。Yo
ung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每星期用 4
o一8
0小时在网 
络上的网络依赖者对其生活有其负面影响,
例如睡眠障碍、
持续疲劳、
工作和学习绩效降低、
人际关系 
障碍以及与过长时间使用电脑相同的症状。Yo
ung对抑郁与网络依赖之间的关系作了初步的研究 ,
结 
果是支持其假设的。除了网上的报道之外 ,
You
ng还将其研究成果汇编成书,
对网络依赖的现状进行了 
描述 (
You
ng,1
998)
。 
其他的研究者也报告了类似的结果。埃格(
Egg
er)
和劳特伯格(
Rau
ter
ber
g)(
199
6)报告说有 1
0%的 
网络使用者认为自己存在网络依赖。有研究者认为网络依赖与赌瘾和酒瘾是相似的(
Gri

f ̄
th
s,1
996)
。 
国外有_一
项为期两年的研究(
Kra
u e
t a
1.,
199
8)得出结论认为,
网络使用的增加对个体的心理健康 (
抑 
郁、
孤独)
有影响,
此影响会延伸至社会交往与交流。据谢勒 (
Sch
ere
r)(
199
7)的研究结果,
13%的大学生 
对网络有过度使用的现象,而且有负面效应。在澳大利亚,网上聊天被证明会使青年过度使用网络 

ACOS
S。1
 I7)。
 
关于网络依赖的争论不仅限于它是否存在,
也包括它的影响。反对网络依赖存在的研究者也提出 
了很多重要问题。这些重要同题包括:在没有化学基础的前提下,
会出现成瘾现象吗——即便是心理 
成瘾 (
Epp
ri
ght
 et
 a
1.,1
999)
;一般成瘾都由 DS
M一Ⅳ 定义 ,
但需要有相关的症状来加以确定,
如强迫、
 
耐受性(
to
ler
anc
e)和退缩 (
wit
hdr
awa
1)(
Epp
rlg
ht 
et 
1.,
a 199
9)。有研究者提出它不是“
瘾”,
而更象是一种 
“依赖”(
Davi
s,1
999)。
 
从已有的调查来看,
网络依赖在生理、
心理(
抑郁)
和社会方面都和赌瘾有相似之处。2
5%一 5
9% 
的人认为过度使用网络给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负面影响,有相似比例的人报告说别人抱怨他们过 
度 使用网络 (
Kin
g,1
996)。有研究表明增加上网时 间和孤 独与抑郁有显著相关 ,与白天的心理压力指数 
的关 系也是如此 (
Kra
ut,
et
 a
1.,
1998)。
 
我们认为,
网络以其丰富性、
虚拟性、
互动性而深入到青少年的生活中是必然的。“网络依赖”
首先 
是一种现象,这一现象在国内大学生中的现状及其对大学生们学习、生活、健康等带来的影响很值得 


3l・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探讨 。 为了避免 样本的取样误差 ,本调查研 究不采取国外研究通 常采用 的在 网上随机填 写问卷的形 


式,
而是在普通大学生中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目的在于关注有网络依赖现象的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 
他们与没有网络依赖现象的学生在心理健康等因素上的差异。
 

方 法 

被试 :
 
调查的被试来 自上 海的两所大学 不同系别 中随机抽取 出来 的本科 学生 。发放 2(
x)份 闻卷 ,回收 

62份有效 问卷 。其 中 73名男生 (占 45% ),
81名女生 f占 50%),
8名学生没有填 写性别。
 
问卷 :
 
问卷分两部分 ,
第 一部分 为研究者针对本研究 所设计 ,主要涉 及大学生网络使 用的基本情况 。第 
二部分为 s
c卜 9
o精神健康自评量表(
Symp
tom C
hcc
khs
t 9
0),
主要用于反映个体的心理症状。其总分 
能够反映病情严重程度,
分项分数能比较好的反映出各型神经症的症状特点,
与临床印象基本吻合。
 
施测过程 :
 
由施测人员 向被试集体发放 问卷 ,
不计姓 名 ,
不 限时间 ,
采取 当场 回收 的方 式。
 

结   果 

大学 生的网络依赖  .
 
扬(
K.Yo
 )曾将 Ds
M—I
v中对赌瘾的十条标准.
依据网络情景作修改后用以评定个体的网络依 
赖程度 。个 体可依据 自身情况选 择“确实是 ”、
“有时是”或“不是 ”。本 研究 借助 于该评判标准 ,
大学 生被 、
 
试若有 4个以上项 目选择了“
确实是”,
则为严重网络依赖;
选“确实是”和“
有时是”
有 4个以上项 目的 
为轻度网络依赖;
其余为没有网络依赖。按这一区分方法,
162名大学生被试中,
完全没有网络依赖的 
有1
13人(
占69.
75%)
;轻度网络依赖的有 4
1人(
占25.
3%)
;严重网瘾的有 8人f
占5%j,
其中男生 4
 
人,
女生 4人 。
 
网络 的使用 
让被试 根据 自己平常使 用网络 的方式 ,
对问卷 中列 出的 8种 网络的使 用方式排 序。对被试排 在首 
位的项 目进行统计 。然 后将该结果与被试的网络依赖程度作相应分析 发现 :
没有网络依赖 的被 试最 经 
常从事 的是 1(
收发 e—ma
il)、
2(检 索信息)和 3(
聊 天);
有 轻度网络依赖的被试最经 常从事的是 1(
收发 
e—ma
il)、2(检索信息 )、3(
聊 天)和 4(
玩游戏);而有 严重网络依赖的被试最经常从事 的则是 6《发表见 
解 )和 8(
其它 )
。从项 目同的距离得知 :l
(收发 e—ma
il)、
2(检索信息)、
3(聊天)这三种 嗵络使用 方式是 
同种性质的;
而其它几种使用方式性质不同。
 
网络依赖 与心理健康 
为 了探索被试 网络依赖 程度与他们心理 健康程度有没有相 关 .我们 对 3组 被试 进行 了 ScL一 9o 
的测验 ,
并进 行了统计分析 。
 
表 1:
三 组被试 总分差异的 ANOVA分析 

方差和  d
f  均差  F  P
 

组 间差 异  98。
058
  2
  49.
O29
  3.
015
  。
052
 

组内差异  25
68.
9r
7l
  1
58  1
6.2
59 

总体差异  2
667.
029
  l
60 


32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表 2:
三组被试 SCL一9
0十个维度上得分 差异的 ANOVA分析 

方差和  d
f  均差  F  P 
组 间差 异 .
756
  2
  .
378
  2.1
08  .
125
 

F1躯体化  组内差异 28.


315
  l
58  1
79 
总体差异 29.
070  1
60 

组 问差 异 3.
018
  2
  1.
509
  5.
319
  .
0o6 
F2 强迫  组 内差 异 4
4.81
9  1
58  .
284
 
总体差 异 47.
836
  1
60 

组 间差 异 j.
247
  2
  .
623
  2.
O6o
  .
131
 
F3 人际敏感  组内差异 47.
82t
  l
58  .
303
 
总体差异 49.
068
  1
60 

组 问差异 .
932
  2
  .
466
  1
.81
7  .
166
 
F4 抑郁  组内差异 40.
521
  1
58  .
256
 
总体 差异 41.
453
  1
60 

组问差 异 .
895
  2
  .
447
  2.
527
  .
083
 
F5 焦虑  组 内差异 27.
970
  1
58  .
177
 
总体 差乒 2
8.8
65  l
60 

组 间 差异 .
853
  2
  .
426
  1.
566  .
2l2
 
F6敌意  组 内差异 43.
024  1
58  .
272
 
总体差异 43.
876
  1
60 

组 问差 异 .
861
  2
  .
431
  2.
930
  .
056 
F7 恐 怖  组 内差 异 23.
218
  1
58  .
147
 
总体差异 2
4 08
0  1
60 

组 问差 异 .
376
  2
  .1
88  .
86H
6  .
423
 
●  

F8偏执  组内差异 3
4.31
4  1
58  .
217
 
总体差异 .

4.6
90  1
60 

组 问差 异 1.
fM-
8  2
  5
24  2.
6I6
O  .
cr7
3 
F9 精神病性  组内差异 31.1
18  I
58  .1
97 
总体差异 3
2.i
66  1
60 

组 问差异 1.
267
  2
  .
633
  2.
052
  .1
32 
F1
0 附加 项 目  组 内差 异 4
8.76
9  1
58  .
309
 
总体差异 5
0.03
6  1
60 

经 ONEWAY ANOVA检验 ,
三组 被试在心理健康总分上非 常接 近于显著性意义上 的差异。十个因 
子中,
三组被试在强迫性因子上表现出显著性差异,
此外 F
S(焦虑)
、F7
(恐怖J
、F9(
精神病性)
也接近于 
显著性差异 。
 
经两两 t检验发现 ,无网络依赖 与轻度网络依赖组在总分和 十个因子上均没有显 著性差异 ;轻度 
网络 依赖与严重 网络依 赖组在 F2(强迫 性)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 异 (
P=0。
005);无网络依赖与严重 网 
络依赖 组则在总分 (
P=0.
024)、F2强迫性 (
P=0 002)、F5焦虑 (
P=0 o44)、F9精神病 性 (
P:0.
05)这 
些 因子 上都存在显 著性 差异。
 


33・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心理需要与网络依赖的相关 
由于上网可以满足各种不同的心理需要,为了探索网络依赖与各种基本心理感受的之间的相关 ,
 
我们对三组网络依赖程度不同的被试在上网时主要的心理感受进行了相应分析,
结果如图 2所示。
 

图 2:
网络依赖与心理感受间的相应分析 
图2
口表示被试网络依赣程度(
1,2、
3分别代表无、
轻、重网络依赖)
 
一表示网络带给被试的心理感受(
2安慰,
3解脱,
4蒯激)
 

经统计分析,
网络带给无网络依赖组的主要心理感受是便利。轻度网络依赖组与严重网络依赖组 
则认为网络带给他们的是解脱和刺激。三组被试都离 2(
安慰)
的距离很远 ,
说明相对而言很少有被试 
认 为网络 主要 带给他们的是安慰 。
 

讨 论 

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 ,
大学生的“
网络依赖”
是存在的,
尽管完全没有网络依赖的占 6
9.7
5%,
轻 
度网络依赖的占2
5.3
%。严重网络依赖的百分比只有 5%,
此比率远远低于美国研究者扬 (
199
6)报告 
的 25%-
59%和 埃格等 (1
996)报告 的 1
0%的网络依赖的 比率 ,
但与澳大利亚王 (1
999)的研 究结果 (4% 
的严重 网络依赖 )
很相 近。导致 比率相差较大 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1)
在美 国网络依 赖的现象确 实 
比中国和澳大利亚等地 区严重得多 。 (
2)由于扬的调查采用 网上 自愿 回答 的方式进行 ,这与网下 的问 
卷调查在被试的选取上是不同的。(
3)杨的研究并非针对大学生进行。(
4)本研究和澳大利亚的研究在 
统计分析时都将网络依赖按程度分成了三组,这和扬的两组分法 (
有或无网络依赖)在定义何为网络 
依赖上 也是 有区别的 。关 于这些不 同点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
 
经过相应分析的检验 ,
发现无网络依赖组、
轻度网络依赖组与严重网络依赖组在网络的使用方式 
上确实是存在着差异的。无网络依赖组与轻度网络依赖组更多的从事收发 E—ma
il、检索信息和聊天 
这些较为常见的活动,而严重网络依赖的被试则较为喜欢在网上发表见解和从事一些问卷上没有列 
出的比较特殊的活动。这似乎说明,
这样使用网络的人更可能产生网络依赖。
 
以前该 领域 内的研究大多着 眼于网络依赖者的情绪情感 、人格特质 、人际交 往及 自我 效能感 方 
面,
而较少对网络依赖者的整体心理健康方面进行研究。为了探索网络依赖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网 
络依赖人群可能有的共同症状 ,
我们用 s
CI .
9o对三组网络依赖程度不同的被试做了统计分析。本研 
究结果表明,
从总体上讲,
三组被试在强迫性因子上,
有着显著性差异。随着网络依赖程度的加深 ,
它 
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也呈逐渐递增的趋势。其中,无网络依赖组与轻度网络依赖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 
异 ,说 明对网络的轻度依赖并 不会影响心理的健康 ,
其 程度可能类似于一种爱好 ,并没有 到 “上瘾 ”的 


34・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地步。而轻度的网络依赖与严重的网络依赖之间就在强迫性 (
Obs
ess
ive
--Co
mpu
lsi
ve)因子上体现出显 
著性差异。强迫性指那些明知没有必要,
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
冲动和行为,
还有一些比较一 
般的认知障碍的行为征象也在这一因子 中反映。
正如 DS
M—I
V对成痛的关键症状表现的阐述一样,
强 
迫性是界定是否成瘾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强迫性因子上的显著性差异正体现出有严重网络依赖的人 
群明显表现出比轻度网络依赖者严重的明知没有必要、
却无法停止上网或别的活动的倾向。而网络依 
赖 与强迫倾 向之间的 因果关 系则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
 
通过对无网络依赖组与有严重网络依赖组之间的 t
检验,我们发现两者在三方面存在显著性差 
异:
1.F
2强迫性;
2.F
5焦虑 (
Anx
iet
y);
3.F
9精神病性 (
Psy
cho
ic
f i
sm)
。焦虑一般指那些烦躁 ,
坐立不安 ,
 
神经过敏,
紧张以及由此产生的躯体征象 ,
如震颤等。有时人们把这种情绪称为害怕或紧张。从现有的 
结果中,
我们很难判定是上网或 自己对网络的过度依赖使其焦虑 ,
还是严重的网络依赖者用上网的方 
式来逃避 日常生活中的焦虑情绪。但有严重网络依赖的人群较无网络依赖的人群体会到更明显的焦 
虑情绪这点是肯定的。精神病性则反映各式各样的急性症状和行为,
也可以反映精神病性行为的继发 
征兆和分裂性生活方式的指征。严重网络依赖组在该因子上得分显著地高于无网络依赖组,
提示该组 
大学生较无网络依赖大学生存在较明显的精神病性行为的症状,或继发性征兆和分裂性的生活方式,
 
可见严重的网络依赖对心理健康是有影响的。总之 ,
严重的网络依赖与这三种心理状态呈伴随现象 出 
现。在“
抑郁性”
和人际关系敏感方面无网络依赖组与严重网络依赖组之间没有发现显著性相关 ,
这与 
最 近国外为期两年的小 组研究 (
Kra
ut e
t a
1.,1
998)得出的结论认 为 “
增加 网络使用对个 体的心理健 康 

抑郁、孤独)会有影响,此影响延伸至社会交往与交流”,以及 Ki
ng 1
996年报告的网络依赖在 “
心理 

抑郁)和社会方面与赌瘾与相似”的结论不一致。除了研究时分组方面的差异之外,
网络依赖组对网 
络 的使用方式不 同也 可能是造成结论不 同的原因。
 
本研究对上网带给被试的不同心理感受所作一个调查。相应分析显示 :
无网络依赖组从网络上得 
到便利,而轻度网络依赖和严重网络依赖组获得的多为刺激和解脱。与药物成瘾相同,
网络依赖只是 
采 取 了不 同的手段达到 了相 同的心理效果——刺激和 解脱 。不 同的是 药物成瘾 一般伴 随着更 强的生 
理反应 引起心理 反应 ,
相对而言 网络依 赖则没有化学生理基础 。
 
对有网络依赖倾 向的大学生来说 ,
控制自己不过度上网是很重要的。尽管轻度的网络依赖不会对 
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但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因为成瘾通常有一个从“
尝试与试验”
——“
初尝甜头”
—— 
“将成瘾行 为作 为处理困境的手段 ”
——“用成瘾行 为维持 正常生活”的过程 。随着网龄的增加 ,
真正网 
络依赖的可能性就越大(
Wan
g,1
999)
。比较现实的解决方法是 :
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一个计划 ,
逐步减 
少 自已在网络上停留的时间,
尤其是限制自己在网上发表见解和从事一些特殊的活动。此外,要积极 
参加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活动,
在实际交往中结识朋友,
交流感情。当然,
有些大学生之所以迷恋网络,
 
是 由于 自己出现了情绪上的困扰 ,
如焦虑等。对于这样的大学生来说,
应该正视自己的问题 ,
从根本上 
解 决它 ,
而不 应该 选择用网络逃避的方 式。
 

结 论 

通过本次调查研究,
我们发现大学生中存在网络依赖的现象,
但比率不高。无网络依赖的大学生、
 
轻度网络依赖的大学生和严重网络依赖的大学生在对网络的使用方式上存在差异;
从总体上说,对网 
络的依赖与心理健康中的强迫性因子有显著性相关 ,
随着网络依赖程度的加深 ,
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也呈逐 渐递 增的趋势 。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责任编辑 雷 平 

35 ・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