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4

历史性的救援工作圆满完成,33 名矿工全部获救

新华社智利 2010 年 10 月 13 日电

在地下 700 米被困 70 天后,矿工路易斯·乌苏亚被救出,为这场矿难画上

了句号。全国上下为之欢庆,这也成为智利矿业中一次历史性的事件。此次完美

且令人惊叹的救援行动仅用了 22 小时 30 分钟,就成功地将 33 名矿工救回到地

面。全世界数以百万计的人们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络关注了这一事件。

圣巴斯蒂安·皮涅拉总统为救援工作的成功而激动地说:“智利成了世界关

注的焦点,我想我们展现了最好的自己。” 同时他补充到,身为智利总统他感

到很骄傲,并对世界各国领导人就这次史无前例的救援表达的关切表示感谢。
孔明灯文化的历史演变

孔明灯,也叫天灯,是当今存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有着悠久的

历史。孔明灯相传是由三国时期的诸葛孔明所发明,公元 213 年,孔明被魏国

大元帅司马懿围困于阳平,在城中无法派兵出城向成都求救。夜晚,他算好了风

向,立刻命令所有士兵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信息,被附近的驻军看

到,立刻调集所有军队去救城。孔明从而化险为夷,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

孔明灯。随着科技的发展, 孔明灯已经渐渐离开了军事的舞台, 但是它在民间流

传了千年的风俗是挥之不去的, 现代孔明灯的意义基本上都是祈福、祈愿,人们

将自己的心愿写在灯上,让孔明灯带着飞上天空。如今在全国各个地方都有燃

放孔明灯的活动。特别是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孔明灯又被赋予了多种功能和

用途,孔明灯的形状、质地和种类也日益繁多。

从起源地的中国四川平乐镇,并随著时间逐渐传播到东南亚的越南、菲

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国,继续延伸到欧洲的西班牙、意大利、奥地利、

瑞士、波兰,最后跨越到太平洋彼岸的夏威夷,美洲的美国、墨西哥、巴西等地。

可以说,燃放天灯是全世界少有的几个跨越民族、地域、宗教等隔阂的共同习俗。

并且,所有的天灯样式与发源地的中国孔明灯是一样的。虽说举行的日期与习俗

不尽相同,可人民燃放天灯的目的却是一致的,都以祈福"幸福健康"为共同目的。

当人们写满祝福的纸天灯燃放在夜晚漆黑的天空时,那一抹明亮的光芒代表著人

们对于幸福的渴求与盼望。
在中国的西语教学

西班牙语专业在中国拥有着良好的就业前景——从 20 世纪末开始,西班

牙语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供不应求。这现象引起了国内学者的注意,北京外国语大

学教授郑书九从 2008 年开始带领研究团队对中国的西班牙语教学情况开始进

行调研。根据统计,2000-2015 年这 15 年间开设西班牙语专业的大学近 60 所。

而 1999 年全国仅有 12 所高校招收西班牙语本科生,学生不超过 500 人,但是

如今在校生估计为 12000-14000 人。

面对国内师资缺乏的现象,有些大学的二、三年级学生被派往国外学习。

利用国外的语言环境,能提高听力以及口语能力。但是国外院校没有针对中国

学生开设的系统语言学习及语言训练课程。此外,这也增加了家长的负担。

西班牙语专业毕业生一直有着很好的就业前景。虽然从 2003 年开始全国

就业形势严峻,但是据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 6 所学校提供的信

息,西班牙语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可以达到 100%,与其他外语专业毕业生

相比名列前茅。

目前中央部委和国有企业在就业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但随着与西语国

家有交往需要的地区越来越多,民营企业对西语人才的需求增长迅速,其中电

子商务、中小企业都是新的就业方向。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相关

负责人表示,该公司目前拥有能参与谈判的高级翻译、以及日常交流的西语人

才共上百人,每年还要新招 10 余名,与过去相比,现在高水平的西语人才更容

易招到了。
“总体来讲西班牙语专业毕业生不存在就业难,存在的问题是择业难”,

上海外国语大学的陆经生教授说,“学生择业受到各择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

安全问题、拉美在中国的形象问题,导致很多毕业生害怕去海外工作;另外目

前学校的男女生比例不合理,男生不到 20%,女生到拉美去则更受影响。这都

是困扰我们的问题。”

同时,企业的招聘方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一家在几乎所有的西语国家都

有人员常驻的中国工程类公司表示,目前公司有三分之一的员工开始从国外招

聘,在外留学的华人成为其主要目标。这样的人才不仅有很好的语言水平和适

应能力,他们的财务、商务、工程等专业也会让他们更容易担任其它职位,而

不仅仅是作为翻译。这无疑也给国内的西班牙语教学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