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第二版‧文言文練習卷(樣本)                       閱讀能

姓名: (  ) 班別:  日期:  成績:

文言文練習卷(2)

閱讀(27 分)                           完成時間:35 分

閱讀以下一篇文章,然後回答所附問題。
1   方山子,光、黃間隱人也。少時慕朱家、郭解為人,閭里[1]之俠皆宗之。稍壯,折節
[2]讀書,欲以此馳騁當世。然終不遇,晚乃遁於光、黃間曰岐亭。庵居蔬食,不與世相
聞。棄車馬,毀冠服,徒步往來山中,人莫識也。見其所著帽,方屋[3]而高,曰:「此
豈古方山冠之遺像乎?」因謂之方山子。
2   余謫居於黃,過岐亭,適見焉。曰:「嗚呼,此吾故人陳慥季常也,何為而在
此?」方山子亦矍然問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環
堵蕭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聳然異之。
3   獨念方山子少時,使酒好劍,用財如糞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見方山子從
兩騎,挾二矢,遊西山。鵲起於前,使騎逐而射之,不獲。方山子怒馬獨出,一發得
之。因與余馬上論用兵及古今成敗,自謂一世豪士。今幾日耳,精悍之色,猶見於眉
間,而豈山中之人哉?
4   然方山子世有勛閥,當得官,使從事於其間,今已顯聞。而其家在洛陽,園宅壯
麗,與公侯等。河北有田,歲得帛千匹,亦足以富樂。皆棄不取,獨來窮山中,此豈無
得而然哉?
5   余聞光、黃間多異人,往往陽狂垢污。不可得而見,方山子儻見之歟?
(蘇軾《方山子傳》)

註釋
[1]閭裏:鄉裏。
[2]折節:改變以往的志向行為。
[3]方屋:古時文人戴的布質帽子。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1
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第二版‧文言文練習卷(樣本)                       閱讀能

1 試解釋以下文句中的粗體字,並把答案寫在橫線上。(5 分)
 閭里之俠皆宗之。 宗:
 余既聳然異之。 異:
 方山子怒馬獨出,一發得之。 怒馬:
 園宅壯麗與公侯等。 等:
 方山子儻見之歟? 儻:

2 試根據文意,把以下文句譯為白話文。(6 分)
因與余馬上論用兵及古今成敗,自謂一世豪士。

此豈無得而然哉?

3 試指出以下哪些選項的描述正確。(2 分)
 俠士朱家、郭解十分仰慕方山子。
 晚年喜徒步遊覽山水之間。
 方山子精通兵法和古今歷史。
 方山子的家人十分支持方山子的隱居。
A B C D
A     
B 
C 
D 

4 方山子爲甚麼甘願放棄顯赫的家世而庵居蔬食?(2 分)
A 對少時使酒好劍的懺悔。 A B C D
B 想馳騁當世但不得意。    
C 方山子怪癖之性格使然。
D 迷戀「岐亭」的美景。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2
啟思新高中中國語文第二版‧文言文練習卷(樣本)                       閱讀能

5 文章第 2 段中提及方山子「俯而不答,仰而笑」,你認為這一「笑」有甚麼深意?(3 分)

6 作者在文章第 3 段插敍作者對方山子舊事的回憶,有甚麼作用?(4 分)

7 細閱以下材料,然後回答問題:

1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數十步合營溪。水抵兩岸,悉皆怪石,欹嵌盤屈,
不可名狀。清流觸石,洄懸激注。休木異竹,垂陰相蔭。
2  此溪若在山野,則宜逸民退士之所遊處;在人間,則可為都邑之勝境,靜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來,無人賞愛;徘徊溪上,為之悵然。乃疏鑿蕪穢,俾為亭宇,植松與桂,兼
之香草,以裨形勝。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銘石上,彰示來者。
元結《右溪記》(節錄)

上文選段與第三篇表達了甚麼相同的感情?(1 分)

兩篇文章在表達手法上有甚麼不同?試略加說明。(4 分)

-完-

© 牛津大學出版社 2014 3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