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0

《廬山府君》

演出實驗計畫
策劃人:黃冠維
110年07月14日

Photo by Birmingham Museums Trust


無心之言,造就一連串冒險
準備赴京上任的張大人一家途經廬山,張大人帶領大家拜此地神祇
--廬山府君。
張大人之女—婷兒瞧見廬山府君的石像,不禁期許未來的夫君能和
廬山府君長的一樣俊俏好看。
當晚,張夫人夢見廬山府君派人提親的隊伍,夢醒後赫然發現,房
內堆滿著與夢中相符的聘禮。
張大人帶著一家人連夜走水路離開廬山,也因此引發許多曲折離奇
的故事。

Photo by Birmingham Museums Trust


人物介紹:
張大人:江西省某縣縣令,為官20餘載,公正廉明、愛民如子,
收到聖旨上京赴任升官。

張夫人:溫文儒雅,愛女心切,但是遭逢變故時,為了維護家人,
願意不擇手段。

婷兒:張大人的閨女,12歲,與侍女秀秀年齡相仿,正逢情竇初
開、充滿少女的天真情懷,對未來有無限憧憬。

秀秀:婷兒的侍女,11歲,開朗活潑,護主心切。

Photo by Birmingham Museums Trust


為什麼是《廬山府君》?
《廬山府君》是以廣播劇的形式呈現的,也因此在故事內容的描述,
可以更完整切合我們實際想要嘗試的光影、畫面的呈現,也有更多
發揮的潛力,是我們目前為止最適合作為LED計畫的試金石。

當然,在廬山府君之後,我們也會嘗試運用在更多的劇本上,藉此
突破布袋戲在劇場呈現的框架。

Photo by Birmingham Museums Trust


科技與傳統的連結
近年來,有少部分優秀的劇團開始將傳統與科技結合演出形
式,像是新勝景掌中劇團的《隨光搖滾吧--野台布袋戲》使用了
光雕技術,就是其中一個出色的例子。
古都也曾以「背投影」的技術,將布景以動態影像的方式投
影在舞台上,我們也有發現,無論是投影技術,或者光雕技術,都
需要在黑暗中,或者是夜間才會有比較明顯的效果。
為了解決只能在黑暗中表演的限制,我們決定嘗試以LED面板
取代投影技術,並以此設計我們的新佈景。

Photo by Birmingham Museums Trust


實驗性計畫--LED面板結合布袋戲

使用P3顯示器的LED面板取代佈景,提升演出效果。
LED發光二極體,擁有自體發光的特性。
除了省電以外,觀看角度、周圍的亮度沒有限制,可以突破目前舞
台的影像技術中,須在低光源的狀態下才能發揮效果的技術缺陷。

示意圖一

示意圖二
Photo by Birmingham Museums Trust
布景示意圖(前景)

Photo by Birmingham Museums Trust


布景示意圖(背景)

Photo by Birmingham Museums Trust


演出規劃
• 演出長度:45分鐘
• 演出語言:國語發音
• 鎖定客群:親子
• 預估演出場次:4場

Photo by Birmingham Museums Trust


成員名單
導演 黃冠維
舞台監督 蔡諄任
口白主演 黃冠維
編劇 張春婕、吳坤龍
配樂師 丁坤仙
燈光指導 孫煒翔
影像設計師 蔡宗育
操偶師 林訓祥、林冠億、黃耀昆、郭文佑、陳封忠
企劃專員 徐筠婷、呂探筠

Photo by Birmingham Museums Trust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