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3

第26卷第2期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No.2V01.26

2 O O 5年4月 Journ—of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 Apr.2 O O 5

城镇化进程中的古村古镇保护研究(笔谈)

编者按:本期“笔谈”的主题为“城镇化进程中的古村古镇保护”,是有感于当前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
下,大批中国古镇古村遭到急剧损毁和面临绝迹的形势而选题的。中国的古村古镇不仅数量多、分布广,而且

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利用价值重大,或誉为“民间艺术的摇篮”,或比作“东方聚居文化的瑰宝”。在社会经济
快速发展的今天,在乡村城镇化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古村古镇的风貌在快速改变,特别是其中一批具有独特

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古村古镇在不断毁坏甚至消逝,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深关注。
一个物种的绝迹固然是人类地球的重大损失,但是,一种文化的毁灭同样是地球人类的重大损失;绝迹的物种

还有可能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复生,然而,消逝的文化永远不可能失而复得!即使我们未来的城市化程度再高,
现代建筑再多,一座座失去历史记忆或者没有历史记・}乙的城市将是我们未来城市的悲哀。参与本期笔谈的4位

专家,将从不同的侧面带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中图分类号:K9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一0313(2005)02一ooOl—08

保护周庄古镇的艰辛历程
阮仪三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200000)

周庄古镇及江南水乡城镇的保护,确实是在经 地方还没有什么动作,于是我想乘这个机会做保护

历了一番艰苦的持之以恒的长期工作后才成功的。 工作。同济的美术老师杨义辉教授建议说:他们绘

20世纪80年代初,江南许多乡镇正掀起发展经济 画写生到处找风景,周庄就很不错,还没有一家厂
的高潮,到处开办乡镇企业,填河开路,拆房建 房,也不通车,不久我就去查访了。在1984年,
厂,许多优美的古镇风光毁于一旦。我当时作为同 从上海到周庄要走二天:从老北站乘长途班车到江
济大学城市规划教研室主任,眼看这些乡镇没有进 苏的芦墟,一天・班,7时开车,9时半才到,要
行合理的规划,更谈不上古镇的保护问题,建设是 等到下午1时有班船,开五小时到周庄,天就完全

无序的,而且非常不合理,肯定会给将来的规划建 黑下来了,要住下,回程是早上6点的班船,到芦

设造成混乱,甚至还要进行二次改建。我们建议各 墟已没有长途汽车了,要搭便车或等到第二天10
级政府要管,要进行合理的城镇规划。江苏省建设 时返上海的班车。当时周庄到昆山还不通汽车,由
委员会同意我们的看法,专门为我们开了正式公函 于交通不便,所以尚未得到发展。
和介绍信,到各地去帮助他们进行规划。这项工作 我们找到镇政府,希望协助他们做乡镇发展规
完全是义务性的,没有任何报酬,也不是政府行 划,当时他们基本上认识不到这些问题,嫌我们多

为。我走了不少乡镇,那些沿公路、铁路的乡镇已 找麻烦,但是镇上一些老人,一些有知识的居民
经很快地发展起来了,而有些离交通线较远的偏僻 (其中有二位从上海退休回乡的老职工)很支持我

收稿日期:2005—03一08

 万方数据
们,还有就是当时担任文化站站长的庄春地,协助 郑兆毅,以及周庄镇原书记胥家兴等人,庄春地连
我搞测绘、搞调查、做规划。做这些事情当然遇到 当了3届镇长,对周庄充满了感情,又善于动脑
很多阻力,当地镇长明确地对我说:“你们从上海 筋,才使周庄有今天。
老远跑来帮助我们,知道你们是好意,但是我们许 但是城市规划和古镇古建保护是具有科学性和
多人认为不必要,你们同济大学自己搞研究教学, 前瞻性的,我们在规划中提出的原则,即“保护古
我们嫌烦,你们这次做好了就不要来了。”后来还 镇,建设新区,发展旅游,振兴经济”十六字方
传来消息说:昆山县的县委书记在某次会议上明确 针,和把古镇、新区严格分开的主张被接受了,并
指出:同济大学什么阮老师到周庄搞规划,要保护 且认真地执行了。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是发
古镇,这是保护落后,不搞发展是错误的,你们不 生了数起原则性的争论,现在我把它写出来,很值
要支持他们。那时要做规划,至少要车旅费,要资 得回味。
料,我们全凭学校教学中拨出的一点教学实习费是 第一件事,周庄古镇原来是在一个四面环水的
远远不够的。正值此时,北京大地建筑事务所设立 岛屿上,到周庄古镇一定要在宽阔的急水港湾摆
了“大地农村发展基金”,我校罗小未教授立即告 渡,坐渡船才能进入古镇。我们认为这很好,既可
诉我,我就提出了申请,并且邀请了“大地”负责 以避免古镇被现代化的交通所干扰,又具有特别的
人之一、著名资深建筑家金瓯卜先生。他亲自考察 情趣。但在1988年周庄提出要建大桥,我坚决反
了周庄,为她的风光所陶醉,表示一定支持我的工 对,同济大学的一些教授们也反对,但周庄镇的人
作。很快北京传来消息,给我的这个古镇规划项目 们坚持说,没桥不方便,这是镇上老百姓数百年来
5000元人民币的资助。为了使周庄和昆山县了解 的愿望。我们认为,桥一造,车一通,会带来很多
我是真正为了当地服务的诚意,就把这笔款项全部 麻烦,古镇不再是宁静幽雅的环境了,今后一定会
汇入了周庄的账号上,并说明凡为规划的事,只要 后悔。周庄的同志们听不进我们的意见,却反而认
镇长和我两人同意都可以使用。这笔钱数目不算 为我们是脱离实际,是不懂人民的疾苦。后来建了
大,但在当时用来做办公、出差、日常开支来说还 大桥,大桥设计也是请同济桥梁系设计的,我当时
是一笔不少的数字,也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第二 希望桥的造型上要考虑古镇特色,轻巧些,有些景
年,势又申请到5000元,就做了角直的保护规划。 观的装饰,但遭到反对,因为要多花钱。结果建成
“大地农村发展基金”在保护江南古镇上是有贡 的是一座钢筋混凝土框架的粗大桥梁,结构是合理
献的。 的,造型是笨重的。我还坚持车子一律不能进镇,
1986年我做好了周庄镇的总体规划,为使其 过桥就设停车场。到了1999年由于旅游人数的剧
付诸实现,就专程开了评审会,邀请了我的老师们 增,停车场已不堪使用,车子难以管理,希望控制
陈从周、冯纪忠、戴复东、董鉴泓等著名老教授出 旅游容量,决定把停车场移到桥外,桥上不再通
席,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县的主要领导人也都来 车。桥才造成几年就停止其主要使用功能了,要恢
参加,会上大家都赞赏这个规划,希望周庄能按此 复摆渡,却因有了桥难以实现,真是后悔当初不
规划实施。首长们表了态。我立即写成会议纪要形 该建桥。
成为指导乡镇建设的蓝图。次年,周庄镇的富安桥 其二是在古镇外兴建一条商业街,周庄镇领导
楼濒临坍塌,我们又做了四座桥楼的设计,按原样 原本设想可以吸引游客,繁荣新区。我告诉他们游
修复。一些房屋的整修,我们都尽力地做到有求必 客们绝对不会来光顾这条新街,上海人怎会到乡下
应,不计报酬,这样就和周庄镇的同志们结下了很 来买东西?他们热衷的是老街老巷,要买的是老街
好的友情,他们也逐步理解和懂得了做保护和整治 上的土产和工艺品、艺术品,新街造得再好也是白
工作的意义。像庄春地等人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逐步 费。他们说:不见得,可以做得吸引人,可以做出
取得了镇民的信赖,由文化站长而成为市人民代 特色来。殊不知古镇本身的魅力是任何人工景点和
表,以后办旅游公司当经理,发展了周庄的旅游事 人造假古董都无法相比的。结果不出所料,镇外的
业,后来又当了副镇长、镇长。我经常向昆山市领 街除了为本镇居民服务外,很少有游客问津,为此
导建议干部不能太多的更换,特别像古镇保护和发 浪费了不少精力和财力。
展旅游,其实有许多领导方法和技术问题,熟悉不 第三是在古镇外建学校。我的规划是把学校放
熟悉大不一样,干部有没有文化素质也大不一样。 在新镇生活区,靠近古镇的地方安排旅游,如旅
在保护周庄古镇中,就赖于有文化修养,热爱家 馆、餐饮等。但镇上认为古镇居民的孩子离学校太
乡,热爱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有识之士的共同努 远,上学不方便,坚持要在古镇旁建,所选校址当
力,其中有昆山县老县长徐崇嘉,昆山原城建局长 时还是一片农田。我告诉他们,古镇将来发展了旅

 万方数据
游,居住在古镇的人口结构会发生变化,古镇上不 划,但各任领导往往从眼前利益或局部利益出发,
会有太多的儿童和青少年,而新居住区更需要设中 随意地改变规划,结果必然会给城市和人民根本利
小学,建在古镇近旁不合适。可是镇上的人们不理 益带来损害。这种例子实在太多太多,有些只是不
解,一定要在古镇近旁盖小学和中学,结果建成使 为人所知罢了。现在周庄镇的领导们充分地认识到
用没两年,我原先说的话应验了。古镇成为旅游热 规划的重要性,我们又进行了新一轮的规划,把保
地,居民外迁,很少有中小学生,许多客商看好这 护和发展的要求又提高了一步。
个地方,要在这里搞旅游设施,但是因为已经盖成 周庄、角直得到了保护,以后陆续又做了南
了学校,要拆迁还有不少困难。2002年小学终于 浔、乌镇的保护规划,中间也有不少曲折,付出了
被拆除,改成旅游用地。 很多努力,但是还是发生了一些事故,造成不可弥
其它还有全福寺的修建等等事例,都很好地说 补的损失,从中反映了有些乡镇领导者思想的糊涂
明,规划的科学性是不容置疑的。当前有许多城市 和认识的差距。
和乡镇都已经做了总体规划和各种具体的详细规

古建民居保护贵在原汁原味
——从一张国外老照片谈起

天 草

(英国爱丁堡美术学院)

据说威士忌酒最早产自于苏格兰高地,苏格兰 有趣的倒是,后来笔者将这张照片送到国内一

人对此一直颇为自豪,认为世上只有苏格兰威士忌 家报社发表时,却为说服当时的编辑们相信照片中
才是原汁原味的威士忌酒。 的内容的真实及准确性而颇费了一番口舌。那时国
1993年,我在英国苏格兰的第一大城市格拉 人还不太理解英国人会真的做出这般令我们觉得
斯哥的一处普通的建筑工地,曾拍摄到这个场景: “反常”的事情。
一座老建筑已被拆除,但该建筑的临街正面墙体却 时光飞逝,转眼十多年过去了,今日在英国、
依然高高地在那里耸立着,看上去颇为惊险。一打 欧洲已时常看到成群结队的中国游客。很多人,包
听才知道,原来是人们舍不得把老墙上的浮雕装饰 括那报社的记者,后来都曾在国外不同的地方屡屡
毁掉,准备在拆掉的老屋原址上建起新屋后,将这 见到类似照片中的景像。而欧洲景观中散布各处的

面老墙与新屋合为一体,作为新屋的门面形象继续 “残景”如古残城堡,倒是时常成为中国游客的话
保留使用。 题。因为对大多数国人来讲,将残垣断壁当作美景
要将这么高的单独墙体安全保留,必是一件相 来观赏毕竟历史尚短。
当困难和费脑筋的事,不但要耗费很多的人力物力 颇有代表性的一个例子是2004年的雅典奥运
与开支,还将给日后的主体施工带来许多方面的麻 会,当国人在电视上看到欧洲文明象征之一——
烦。但那里的人们还是这样做了,为的是给自己和 古巴特农神殿遗迹时,许多人对这神殿为什么没有
后代多留下一处“原汁原味”的真古董,也为了使 “修整一下”颇感不解。因为对待“国宝”级的古
他们的某种“精神”的东西得以延续。 迹,上世纪80年代一度广为流传、令人鼓舞的口
在英国,老式建筑受到几乎所有人的尊重与保 号——“爱我中华,修我长城”,至今还深深留在
护。在许多城镇,人们如想要拆除改建近百年的建 人们的记忆中。“修整(修复、恢复)”与保护、继
筑,均要经过市/镇议会的批准。当你走在大街小 承等对不少人来说似乎是一样的概念。
巷的时候,常会有人自豪地说:“这条街与100年 上世纪80年代初,人们对北京金山岭长城、
前几乎一模一样。”我当时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国内 圆明园遗址景观施行的拙劣地美化修整就是一例。
的许多老式建筑的命运,已彻底消失的不说,至少 重修重建“古迹(假古迹)”的思维方式在我们国
有许多已是复制或仿制的东西了。 人中尚有很大的市场,近来圆明园遗址大规模重建

 万方数据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