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75

‘级学科 心理学

专 业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学 号

姓 铝 高晓雷

指导教师 白学军
万方数据
分类编号: 单位代码: !QQ笪

密 级: 学 号:!呈Q2Q三QQ!三

天滓jJ币危大学
研究生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

学生姓名: 高晓雷. 申请学位级别: .监±

申请专业名称: 筮屋量塾直!坠理堂

研究方向: 达知筮屋生数直 :

指导教师姓名: 自堂至 专业技术职称: 教援


提交论文日期: 2Q 12生5且

万方数据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

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基洼监整盘堂或其它教育机构

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

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论文作者签名:南确。琴日期:由,7年占月<日

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必须装订在提交学校图书馆的印刷本)

本人完全了解天津师范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规定,

・ 按照学校要求向图书馆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

・一图书馆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通过校园网向本校读者

提供全文与阅览服务。

・ 图书馆可以采用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论文;
・ 因某种特殊原因需要延迟发布学位论文,按学位论文保密规定处理,保

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耄跖零导师签名: ∥智
日期:扣7年历月r日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此处所提交的学位论文《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是
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天津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
的成果。据本人所知,论文中除己注明部分外不包含他人己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
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注
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将完全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匆哟日期:如・7年莎月r日
天津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系本人在天津师范大学攻读学位期间在导
师指导下完成的学位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天津师范大学所有,本论文的研
究内容不得以其他单位的名义发表。本人完全了解天津师范大学关于保存、使用
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部门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将论文加入《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
库》和编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本人授权天津师范大学,可以采用影印、缩
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本学位论文属于’(请在以下相应方框内打“√¨);
保密口,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留

作者签名:锄日期:南7年 石月歹日

翩签各\锄嘲扣产占月歹日

万方数据
关于同意使用本人学位论文的授权书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是国家科技部直属的综合性科技信息研究和服务

机构,是国家法定的学位论文收藏单位,肩负着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提供文献保

障的任务。从六十年代开始,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受国家教育部、国务院学

位办、国家科技部的委托,对全国博/硕士学位论文、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进行

全面的收藏、加工及服务,迄今收藏的国内研究生博/硕士论文已经达到100多
万册。

学位论文是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研水平的体现,是研究人员辛勤劳动成果

的结晶,也是社会和人类的共同知识财富。为更好的利用这一重要的信息资源,

为国家的教育和科研工作服务,在国家科技部的大力支持和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

提议下,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承担并开发建设

了《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的加工和服务任务,通过对学位论文全文进行数

字化加工处理,建成全国最大的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进行信息服务。

本人完全了解《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开发建设目的和使用的相关情况,

本人学位论文为非保密论文,现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和北京万方数据股

份有限公司将本人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进行信息服

务(包括但不限于汇编、复制、发行、信息网络传播等),同时本人保留在其他

媒体发表论文的权利。

论文题目: 蘧亟阅读翅堂亡廑曲腿麴婴塞
毕业院校: 云洼匾蓝太堂
毕业时间:’2Q12生鱼旦
论文类型:博士论文 i 硕士论文 口

博士后研究报告 口 同等学力论文 口

授权人签字:南J|8;乙留
日期:加,7年舌月歹日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摘妥
摘要

藏语特点非常独特:它自身是拼音文字,但它同时又属于汉藏语系,与汉语

存在相似之处。因此,藏语兼具拼音文字和表意文字的特征。然而,对于这一独

特语言的认知研究还很少,也就是说,藏语学习和使用的核心,即藏语存在于其

中的大脑认知结构还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将从阅读的角度开展藏语认知的研究。

阅读知觉广度是阅读研究中最为基本的问题,也是~个具有重大实际意义的

问题,作为读者单次注视所能获取文本信息的最大范围,它能反映阅读的效率和

策略。阅读知觉广度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诸如不同的语言书写系统、读者的年龄、

阅读材料的难度、阅读能力、工作记忆容量等都会影响阅读知觉广度。

眼动仪是研究阅读过程的重要工具,移动窗口范式是研究知觉广度的重要技

术。这~技术通过变换窗口的大小来精确控制读者每次注视能从多大范围内获取

信息,当所设定窗口的大小与读者阅读的知觉广度一致时,各项眼动指标与正常

阅读条件之间将不存在差异;反之,窗口条件与正常阅读之间存在差异,并影响

读者的正常阅读活动。

藏语兼具拼音文字和表意文字的特征。那么,它的阅读知觉广度是更接近于

拼音文字,还是更接近于表意文字,不能根据已有研究做出简单直接的推论,有

待探讨。此外,藏语阅读知觉广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是否具有独特性,也有待

探讨。

因此,本研究将以藏语为阅读材料j似眼动仪为记录工具,使用移动窗口范

式,采用对称窗口的设定方法,通过设定不同大小的可视窗口,来探讨藏语阅读

知觉广度的发展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而揭示藏语阅读内在的认知机制。

本研究由三个部分共8个实验组成。

研究一,移动窗口范式下可视窗口的设定。主要目的是尝试使用眼动技

术,将移动窗口范式应用于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研究,并尝试性探测藏语阅读知

觉广度的可能范围。包括一个实验。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实验1,为了初步探测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大小,以眼动仪为工具,使用移

动窗口范式,以35名藏族大学生为被试,让被试阅读小学五年级水平藏语材料,

采用单因素7水平被试内设计,设置了7种不同大小的可视窗口(L2R2、L4R4、

L6R6、LSR8、L10R10、L12R12和整行)。结果发现:L2R2.L12R12在所有指标

的观测值上均存在显著差异;L4R4.L12R12在总注视次数、总注视时间和向右

眼跳幅度三个指标的观测值上存在显著差异;L6R6.L12R12在向右眼跳幅度指

标的观测值上存在显著差异;L8R8.L12R12在所有指标的观测值上均不存在显

著差异,达到了基准水平。依此推断,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右侧范围大约为注视

点右侧4~8个字符的空间。

研究二,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发展。本研究控制材料熟悉性的影响,让不同

年龄被试阅读与其年龄水平相当材料,考察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发展特征。包括

四个实验。

实验2,以眼动仪为工具,使用移动窗口范式,以34名小学三年级藏族学

生为被试,让被试阅读小学三年级水平藏语材料,采用单因素7水平被试内设计,

设置7种不同大小的可视窗口(L2R2、L4R4、L6R6、L8R8、L10R10、L12R12

和整行),以此考察小学三年级藏族学生的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结果发现:

L2R2.L12R12在所有指标的观测值上均存在显著差异;L4R4.L12R12在向右眼

跳幅度指标的观测值上均存在显著差异;L6R6一L12R12在向右眼跳幅度指标的

观测值上均存在显著差异;L8R8.L12R12在所有指标的观测值上均不存在显著

差异,达到了基准水平。依此推断,小学三年级学生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右侧范

围是注视点右侧4~8个字符的空间;

实验3,以眼动仪为工具,使用移动窗口范式,以28名小学五年级藏族学

生为被试,让被试阅读小学五年级水平藏语材料,采用单因素7水平被试内设计,

设置7种不同大小的可视窗口(L2R2、L4R4、L6R6、L8R8、L10R10、L12R12

和整行),以此考察小学五年级藏族学生的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结果发现:

L2R2.L12R12在所有指标的观测值上均存在显著差异;L4R4.L12R12在向右眼

跳幅度指标的观测值上均存在显著差异;L6R6-L12R12在所有指标的观测值上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达到了基准水平。依此推断,小学五年级学生藏语阅读知觉

广度的右侧范围是注视点右侧4~6个字符的空间;

实验4,以眼动仪为工具,使用移动窗口范式,以35名初中一年级藏族学

生为被试,让被试阅读初中一年级水平藏语材料,采用单因素7水平被试内设计,

设置7种不同大小的可视窗口(L2R2、L4R4、L6R6、L8R8、L10R10、L12R12

和整行),以此考察初中一年级藏族学生的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结果发现:

L2R2.L12R12在所有指标的观测值上均存在显著差异;L4R4.L12R12在向右眼

跳幅度指标的观测值上均存在显著差异;L6R6.L12R12在所有指标的观测值上

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达到了基准水平。依此推断,初中一年级学生藏语阅读知觉

广度的右侧范围是注视点右侧4~6个字符的空间;

实验5,以眼动仪为工具,使用移动窗口范式,以28名藏族大学生为被试,

让被试阅读大学生水平藏语材料,采用单因素7水平被试内设计,设置7种不同

大小的可视窗口(L2R2、L4R4、L6R6、L8R8、L10R10、L12R12和整行),以此

考察藏族大学生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大小。结果发现:L2R2一L12R12在所有指

标的观测值上均存在显著差异;L4R4一L12R12在向右眼跳幅度指标的观测值上

均存在显著差异;L6R6.L12R12在向右眼跳幅度指标的观测值上均存在显著差

异;LSR8.L12R12在所有指标的观测值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达到了基准水平。

依此推断,藏族大学生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右侧范围是注视点右侧4~8个字符

的空间。

研究三,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对阅读材料的难度、阅读能

力、工作记忆容量等因素对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影响进行探讨。包括三个实验。

实验6,为了考察材料难度对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影响,以眼动仪为工具,

使用移动窗口范式,以24名藏族大学生为被试,采用2(材料难度:难、易)×5(窗

口:L2R2、L4R4、L6R6、L8R8、整行)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依据同质被试的

评定结果,将阅读材料分为难、易两组,比较不同窗口条件下被试阅读难、易藏

语句子的眼动差异。结果发现:被试阅读难、易句子的知觉广度的右侧范围均约

为注视点右侧4~6个字符的空间.,但在被试的阅读过程中,难句子的平均注视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时间比易句子更长,难句子的总注视时间比易句子更长,难句子的阅读速度比易

句子更慢;

实验7,为了考察阅读能力对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影响,以眼动仪为工具,

使用移动窗口范式,以藏族大学生为被试,依据藏语高考成绩及藏语等级考试级

别将被试分为阅读能力高、低两组,每组20人,采用2(阅读能力:高、低)×5(窗

口:L2R2、L4R4、L6R6、L8R8、整行)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让两组被试阅读

相同的藏语句子,比较不同窗口条件下两组被试藏语阅读的眼动差异。结果发现:

注视点右侧4~6个字符的空间是高、低阅读能力被试共同的知觉广度。但在阅

读过程中,与低阅读能力被试相比,高阅读能力被试的总注视次数更少,总注视

时间更短,阅读速度更快,向右眼跳幅度更大;

实验8,为了考察工作记忆容量对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影响,以眼动仪为工

具,使用移动窗口范式,以藏族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阅读广度测试将被试分为工

作记忆高、低两组,每组20人,采用2(工作记忆容量:大、小)×5(窗口:L2R2、

L4R4、L6R6、L8R8、整行)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让两组被试阅读相同的藏语

句子,比较不同窗口条件下两组被试藏语阅读的眼动差异。结果发现:高、低工

作记忆容量被试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右侧范围均约为注视点右侧4~6个字符的

空间。但与低工作记忆容量被试相比,高工作记忆容量被试的总注视次数更少,

阅读速度更快,向右眼跳幅度更大。

在只关注右侧范围的情况下,本研究条件下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藏语阅读知觉广度存在语言3n-r的特异性,表现出与其他类型语言不

同的知觉广度范围,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右侧范围大约为注视点右侧4~8个字

符的空间;

(2)藏语阅读知觉广度表现出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

知觉广度整体呈“u”型发展趋势;

(3)在藏语阅读过程中,被试阅读难、易藏语材料的知觉广度范围相似,

但与易材料的阅读相比,阅读难材料的效率更低;高、低阅读能力被试的知觉广

度范围类似,但与低阅读能力读者相比,高阅读能力读者的阅读效率更高;高、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低工作记忆容量被试的知觉广度范围不存在差异,但与低工作记忆容量被试相比,

高工作记忆容量被试的阅读效率更高。

关键词: 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移动窗口范式;发展特征;影响因素;眼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Abstract

Tibetan is very unique that on the one hand it is alphabetic writing,and on the

other hand it also belongs to the Chinese and Tibetan language system.That is,the

Tibetan embodi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both phonetic and ideographic.However,few

cognitive studies have researched this unique language,that is to say,the core of

Tibetan language learning and USe,namely,the brain cognitive structure underlying

the Tibetan language is not clear.Therefore,this study will be carried ou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language reading.

The perceptual span of reading is the most basic problem in the study of reading,

and it is also of great practical si鲥ficance.The breadth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refers to the maximum range that a reader can obtain useful information in the process

of reading.The perceptual span of reading is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such as

different language writing system,reader’S age,the difficulty of reading materials,

working memory capacity and reading ability

Eye tracker is an important tool to study the reading process,and the moving

window paradigm is classic paradigm using eye tracker to study the perceptual span

of reading,this paradigm is manipulating the size of the window to accurately control

the reader which can obtain information from each fixation extent,size and scope of

vision.When readers set the window to get the most effective information,eye
movement index perceptual span in reading in the reaction on the window between

the normal reading condition and there will be no difference;on the other hand,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window and the normal reading condition,and further

affect the normal readers。reading activities.

The Tibetan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phonetic and ideographic.So,whether it is

closer to the perceptual span in reading alphabetic writing,or closer to the ideograph,

which can not be simply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research.In addition,it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is also need to explore which factors will influence the Tibetan


language perceptual

span in reading.

Therefore,this study will use the Tibetan language as reading material,the eye

tracker for recording tool,using the moving window


paradigm,setting method of

symme缸ical window,through the window set of different sizes,to explore the factors

of Tibetan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rceptual span in


reading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to reveal the internal cognitive mechanisms of Tibetan


language

reading.

This study consists ofthree parts with a total of 8 experiments.

In the first study,we explored the visual window


setting in the moving window

paradigm.The main purpose is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usage of eye movements

and mobile window paradigm in studies of Tibetan perceptual


span in reading,and to

try to probe the possible range of Tibetan perceptual span in reading.An experiment

was included in the first study.

In this experiment,we tried to figure out the size of perceptual span in Tibetan

reading,the eye tracker and the moving window paradigm was used in 35 Tibetan

students as subjects When they read the Tibetan language materials(fifth grade

primary school level).In this experiment,a single factor with 7 levels was designed

within subjects design,the 7 level is 7 kinds of different


sizes(visible window L2R2,

L4R_4,L6R6,L8R8,L10R10,L12R12 and whole line).We found、that the

L2R2・L12R12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ll indexes of observation value;the

L4R4・L12R12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f the total observation times,fixation time,

and right saccade amplitude vaIue;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L6R6一L12R12 in the observation to the right eye jump amplitude index value;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L8R8-L12R12 value in all observation index but

with benchmark level.Presumably,the right side range of the


perceptual span in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reading Tibetan Language is about 4 to 8 characters of space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fixation point.

In the second study,we aimed to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erceptual

span of Tibetan reading.We control the influence of the familiar of materials,to let

the subjects of different ages read materials corresponding to their age level,to find

out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rceptual span of Tibetan language

reading.In total of four experiments were included.

In Experiment 2,with the same tools,we researched the perceptual span of 34

Tibetan students in the third grade primary sch001.These subjcots were asked to read

Tibetan language materials with the third grade primary school level,the experimental

design is the same to experiment 1.We found that the L2R2一L12R12 and

L4R4-L12R12 condition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observation to the right

eye jump amplitude index value;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on the

L8R8-L12R12 condition in all observation index values.Presumably,the right side

range of the perceptual span in Tibetan reading of the third grad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is about 4 to 8 character space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fixation point.

In Experiment 3,in order to explore the size of perceptual span in reading on the

Tibetan students in the fifth grade primary school,we used the same tool and the same

experimental design to the above 2 experiments to 28 students in Tibetan primary

school When they were asked to read the Tibetan language materials on the fifth grade

primary school level.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2R2一L12R12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ll indexes.The fight eye jump amplitude index value were significant

on the L4R4--L12R12;L6R6-L12R12 in all observation index values a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but reached the benchmark level.Presumably,the right side

range of the perceptual span of Tibetan reading of the fifth grad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is about 4 to 6 character space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fixation point;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In Experiment 4,the perceptual span of Tibetan students in


reading in the first

grade junior high school were explored.By using the same tool and experimental

design,in 35 first grade of Tibetan students in junior high school,we found that the

L2R2_L12R12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ll indexes;L4R4.L12R12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observation to the right eye jump amplitude index value;

L6R6-L12R12 had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in all observation index values,but

reached the benchmark level.Presumably,the


perceptual span of the first grade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Tibetan reading on the right side of a range of about 4 to 6

character space on the right side ofthe fixation point;

In Experiment 5,we used the same to further explore the


experimental design

perception scan of Tibetan reading in the Tibetan college students.Here,in total of 28

Tibetan students were used as subjects,the Tibetan materials for reading is related to

the undergraduate level.We found that the L2R2一L12R12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ll indexes.The L4R4一L12R12 and L6R6一L12R12 condition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observation to the right eye jump


amplitude index value;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L8R8-L12R12 in all observation index values,but the

result of this condition reached reference


level.Presumably,the right range of the

perceptual span of reading in Tibetan college students is about 4 to 8 characters of

space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fixation point.

111 the third study,the influence factors OD the perceptual span of Tibetan

language reading were explored.We were interesting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difficulty
of the reading material,reading ability and working memory capacity on the

perceptual span of reading.There were three experiments

In Experiment 6,we used the eye tracker as a tool and the moving window

paradigm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material Tibetan


difficulty OD

perceptual span in reading.The experimental design is two factors mixed

experimental design,2(material difficulty:easy and hard)4 5(L2R2,L4R4,L6R6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L8R8,all line).In total of 24 Tibetan college students involved into the present study.

It is found that the range of reading for the difficult and easy material is both the

about 4 to 6 character space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fixation point.However,in the

process of reading,for the difficult sentences,the average time is longer,and the total

fixation time is longer,than that ofthe easy sentences;

The experimental design in experiment 7 is the same to experiment 6 except for

the aim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reading ability on reading scan.Herein,we

collected 40 Tibetan college students,according to their entrance examination level,

these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high and low reading ability.Ofnote,

20 people per group.The subjects in the two teams were asked to read the same

Tibetan sentenc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ange of the perceptual span of high

and low reading ability subjects was about 4—V 6 characters on the right side ofthe eye

However,in the reading process,compared with the low reading ability subjects,the

total reading time of the high reading ability subjects is less,the total fixation time is

shorter,the reading speed is faster,and the reading distance is larger;

In Experiment 8,we finally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working memow capacity

on the perceptual span of reading in the Tibetan language,the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tools were the same to experiment 7,except that the group factor is the working

memory ability.The Tibetan college students were tested by reading span test,these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high and low working memory,each

group of 20 people.The two teams were asked to read the same Tibetan sentences

We found that the perceptual span of reading was about 4 to 6 character space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fixation point on the high and low working memory capacity

However,compared with the low working memow capacity subjects,the subjects

with high working memow capacity in reading was less frequently,the reading speed

is faster,and the right eye jump is greater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In the case of focusing only the right side,the main findings


on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The specificity of perceptual span on Tibetan language processing was found

that there were difference of perceptual on Tibetan language with other types of
span

language,the right side range of the perceptual span in reading Tibetan Language is

about 4 to 8 characters of space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fixation point.

(2)The characteristics of Tibetan perceptual


span in reading showed changes

with age,with the growth of age,the


perceptual span exhibits-the”U”trend;

(3灿the process of Tibetan language reading,the perc,eption span in reading

range is similar related to the easy and difficult Tibetan language materials,but the

reading efficiency is lower When reading the easy materials When compared that of

the difficult materials.In addition,there is no.difference between and low


high

working memory capacity is the perceptual span range,but a higher reading

efficiency was reported related to the high working memory capacity that that with

low working memory capacity

Key words:Tibetan reading;perceptual span;moving window paradigm;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influence factors;eye movement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目录
摘要………………………………………………………………………………….I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1

1藏语……………………………………………………………………………1

1.1藏语简介………………………………………………………………2

1.2藏语阅读的研究………………………………………………………3

2阅读知觉广度概述……………………………………………………………6

2.1阅读知觉广度概念界定………………………………………………6

2.2阅读知觉广度的类型…………………………………………………6

2.3阅读知觉广度的不对称性……………………………………………6

2.4阅读知觉广度的影响因素……………………………………………8

3阅读知觉广度的研究方法………………………………………………….13

3.1阅读知觉广度的早期测量方法……………………………………一13

3.2呈现随眼动变化技术………………………………………………..14

4阅读过程中的眼动………………………………………………………….16

4.1阅读中信息获取的基础……………………………………………..16

4.2视网膜视觉区的划分………………………………………………..17

4.3副中央凹预视效应……………………………………………………17

4.4阅读中的眼动控制模型……………………………………………..18

5不同语言阅读知觉广度的研究…………………………………………….21

5.1其他文字阅读知觉广度研究………………………………………..21

5.2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研究……………………………………………一22

第二部分问题提出与研究方案……………………………………………………23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研究问题…………………………………………………………………….23

2研究思路…………………………………………………………………….26

3研究方案…………………………………………………………………….26

4研究意义…………………………………………………………………….29

4.1理论价值………………………………………………………………29

4.2实际应用价值…………………………………………………………30

第三部分实证研究…………………………………………………………………31

研究一移动窗口范式下可视“窗口”的设定……………………………………31

实验1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右侧范围……………………………………………32

1研究目的…………………………………………………………………….32

2研究方法…………………………………………………………………….33

3结果分析…………………………………………………………………….36

4讨论……………………………………………………………………………………………….….41

5小结…………………………………………………………………………………………………..42

研究二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发展…………………………………………………43

实验2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藏语阅读知觉广度……………………………………45

1研究目的…………………………………………………………………….45

2研究方法……………………………………………………………………..45

3结果分析……………………………………………………………………..47

4讨{仓………………………………………………………………………………………..52

5小结…………………………………………………………………………………………………。.53

实验3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藏语阅读知觉广度……………………………………54

1研究目的……………………………………………………………………..54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研究方法……………………………………………………………………..54

3结果分析……………………………………………………………………..56

4讨论…………………………………………………………………………………………………~61

5小结………………………………………………………………………………………………….62

实验4初中一年级学生的藏语阅读知觉广度……………………………………63

1研究目的…………………………………………………………………….63

2研究方法…………………………………………………………………….63

3结果分析…………………………………………………………………….65

4讨{仑…………………………………………………………………………………………………..69

5小结…………………………………………………………………………………………………..70

实验5藏族大学生的藏语阅读知觉广度…………………………………………71

1研究目的……………………………………………………………………..71

2研究方法……………………………………………………………………..71

3结果分析……………………………………………………………………..73

4讨论…………………………………………………………………………..78

5小结…………………………………………………………………………..78

研究三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影响因素……………………………………………80

实验6材料难度对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影响…………………………………….82

1研究目的……………………………………………………………………..82

2研究方法……………………………………………………………………一82

3结果分析……………………………………………………………………..84

4讨{,仑…………………………….……………………………………………………………………..94

5小结……………………………………………………-..…………………………………………..95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实验7阅读能力对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影响………………………………………97

l研究目的……………………………………………………………………..97

2研宄方法………………………………………………………………………97

3结果分析………………………………………………………………………99

zl讨论……………..………….…………………………………………………………..…………..111

5,J、结…………………………………………………………………………………………………113

实验8工作记忆容量对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影响………………………………114

1研究目的……………………………………………………………………114

2研究方法……………………………………………………………………114

3结果分析…………………………………………………………………….115

4讨论…………….…………………………………………………….……….……….…………..126

5/J、结…………….………..…………………………………………………………….….……….127

第四部分总讨论……………………………………………………………………128

1藏语阅读知觉广度可视窗口的设定………………………………………128

2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发展…………………………………………………129

2.I阅读知觉广度的一般发展特征……………………………………..129

2.2阅读知觉广度发展研究的材料选取………………………………..130

2.3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发展特点…………………………………….131

3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影响因素……………………………………………132

3.1材料难度在藏语阅读知觉广度中的作用………………………….133

3.2阅读能力在藏语阅读知觉广度中的作用…………………………。134

3.3工作记忆容量在藏语阅读知觉广度中的作用…………………….134

4研究不足与展望…………………………………………………………….135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第五部分总结论…………………………………………………………………。。137

参考文献……………………………………………………………………………138

附录………………………………………………………………………………一148

致谓}..…………………………………….………………….………………………………………….……152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数量众多,绝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本民

族自己的语言。其中,29个民族仍然使用与本民族语言相一致的文字,如蒙古族、

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崔占玲,王德强,2012)。藏族也有本民族自己的语言文字。

我们也知道,拼音文字和表意文字是目前公认的语言类型的大概分类标准,基本

涵盖了所有的语言(谢书民,2012;毕鸿燕,胡伟,翁旭初,2006;朱建新,2003)。

那么,在这一分类标准下,藏语应列于上述两种语言类型的哪个阵营,是我们自

然而然要问的问题。然而,在了解之后,我们发现,藏语自身特点非常独特,不

可以简单的说它是拼音文字,或者就是表意文字。但是,它又与拼音文字和表意

文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藏语本身是拼音文字,同时又属于汉藏语系,与汉语

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白学军,高晓雷,高蕾,王永胜,2017;高晓雷,王永胜,郭志

英,张匣慢,自学军,2015;崔占玲,张积家,2009a)。因此,它兼具拼音文字与表

意文字的特征,这一特点是其他语言所不具有的。与此同时,从实际应用的角度

来说,在西藏地区,藏语与汉语一样,同时官方用语,与汉语地位同等重要。因

此,藏语作为藏族的母语,要求藏族进行学习和传承的同时,也要求和提倡在藏

工作和学习的其他民族人群进行学习和使用。语言的学习和使用首先要考虑的是

效率问题,而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则需要对语言学习和使用背后的机制进行探讨,

也就是说,要对语言存在于其中的大脑认知结构进行探讨。藏语的学习和使用也

要遵从于此。因此,不管是出于理论探究的兴趣,还是出于实际应用的需要,从

认知的角度开展藏语研究都具有重大意义。

开展藏语认知研究,一方面,可以实现对藏语内在认知机制进行探索的目的。

另一方面,藏语作为藏民族的母语,是藏族独特的历史、宗教、文化和习俗这些

神秘符号的载体。因此,开展藏语的认知研究,将有利于揭示藏族独特的历史、

宗教、文化和习俗这些神秘符号背后的意义(尹蔚彬,2012),也可以以藏语为切

入点,通过对藏语的研究,尝试挖掘藏族的民族特性,从而更好的了解这一民族。

1藏语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1藏语简介

藏语历史悠久,创始于公元7世纪,已经存在和使用了1300多年。藏语是

藏族的母语。藏语是拼音文字,具有拼音文字共有的特征,由字母构成文字。但

它同时又属于汉藏语系,在构字结构上表现出一定的立体性,与汉字存在着诸多

的相似之处。藏语属于辅音字母文字型,从左向右横写。藏语书写成分包括字母

和符号两种,字母有辅音字母和反写字母之分,在数量上,前者为30个,后者

为5个。符号指的是元音标记,共4个。对于一个独立意义的藏文字来说,在字

形结构上,都是以一个辅音字母为核心的,这个核心字母称为“基字”,一个

基字可以单独构成一个字,也存在多个辅音字母围绕一个“基字”前后附加和

上下叠写构成字的情况,元音符号加在辅音字母的上、下、If(多结次欠,2015,

2016;戴庆厦,2015;高晓雷等,2015;归桑拉姆,2015;张积家,崔占玲,2008)。

藏语的构字规则特点独特,那么,藏语的构词规则又具有哪些特点:(1)由

一个单音节构成一个词,如“罨’(水)”、“≮(我)”,也存在由一个有意义的

单音节加一个构成词的附加成分构成一个完整的词的情况,藏语中名词和形容词

都可以作为附加成分,且以形容词居多,如“蕊w(妈妈)”、 “。遥‘(伯父)”、

“同气q。(房子)”;(2)由单音节词素构成复合词,如“墨‘尊'(自己)”、“毒翟玎1’

(生命)”;(3)在单音节词后加一个构词的附加成分产生新词,如“酝q’(商

人)”、 “9q’(渔夫)”;(4)由多个有意义的单音节词构成多音节词,

“鏊。邸《辩嘲警‘(社会主义)”、“司酮啼q了譬(不顾一切)”(黄行,2014;’施向
东,2004;金鹏,1986)。同时,藏语以隔字符“t”和隔句符“I”作为字间和句

间标记,如“刨翻第莪’‘酮同”。
藏语使用者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阿

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以及甘肃甘南藏族自治』・1,1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5个地区。根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目前,我国境内藏语使用人口近630万人,他们主

要聚居在我国225.6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这一区域的面积占国土面积的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3.5%(李含琳,20lo)。除我国境内的藏族外,在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

等国家,也有人说藏语。

1.2藏语阅读的研究

目前,有关藏语阅读的研究已有所开展。已有研究者已经从语言学习的角度

对藏语的语言表征、联系和加工开展了为数不多的研究(高晓雷等,2015;崔占玲

等,2009a;崔占玲,张积家,2009b;崔占玲,张积家,顾维忱,2009;张积家等,

2008)。在藏语词汇通达方面,也有研究者有所涉及(归桑拉姆,2015;祁乐瑛,祁

乐珍,2013)。关于藏语阅读眼动模式的研究仅见于(金家新,兰英,2008)“藏文

化语境下不同难度藏语阅读的眼动研究一一以西藏自治区内高校大学生为例”

一文。

藏语的语言表征、联系和加工的研究多开展于双语和三语领域。崔占玲等

(2009a)设计了两个实验,来考察藏.汉.英三语者词汇与语义表征的特点。实验1

以60名藏族大学生为被试,使用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范式,采用语义判断任务,

以20对生物词和20对非生物词为正式实验材料,以此考察藏文词.汉字词、藏

文词.英文词的语义表征;实验2以60名藏族大学生为被试,使用相同的实验范

式,采用词汇判断任务,以40组藏.汉.英翻译对等词为正式实验材料,考察藏

文词.汉字词、藏文词.英文词的词汇表征。该研究表明,对于藏语、汉语和英语

而言,语义共享表征,词汇独立表征。随后,高晓雷等(2015)以91名藏族大学

生为被试,使用与上述研究相同的实验范式和设计,在考察藏汉双语表征的同时,

探讨了语言熟练程度对藏.汉双语者语义与词汇表征的影响。结果发现,熟练和

非熟练藏.汉双语者语义和词汇表征模式相同,均表现为语义表征共同存储、词

汇表征独立存储,并且藏.汉双语熟练者比非熟练者跨语言启动更快。

在藏语词汇与语义表征研究的基础上,崔占玲等(2009b)采用与前期研究相

同的方法(崔占玲等,2009a),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藏语、汉语和英语的联系模

式。实验1以40名藏族学生为被试,以20对生物类具体名词和20对非生物类

具体名词为正式实验材料,考察了藏语和汉语的语言联系。实验2以60名藏族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学生为被试,采用与实验1相同的阅读材料,考察了英语与汉语、藏语之间的语

言联系。该研究发现,藏语和汉语之间的联系模式符合概念中介联系模式的假设,

汉语和英语之间的联系模式符合词汇联系模式的假设。

此外,有研究者对藏语、汉语和英语三语者言语理解和言语产生过程中的语

码切换及其代价也进行了探讨。张积家等(2008)设计了两个实验,以词汇判断任

务作为实验任务,设定了三种实验条件,分别为无切换、预期切换和无预期切换,

考察了母语为藏语,汉语熟练,英语不熟练的藏.汉.英三语者三种语言之间的语

码切换及其代价。实验1以32名藏族大学生为被试,以70个汉语词和70个藏

语词为阅读材料,考察藏.汉语码切换及其代价。实验2以33名藏族大学生为被

试,以70个藏语词和70个英语词为阅读材料,考察藏.英语码切换及其代价。

在实验的基础上,他们得出了如下结论,即在切换代价产生的过程中,语言熟练

程度起主要作用。崔占玲、张积家、顾维忱(2009)采用图片命名任务,设计了两

个实验,探讨了三语者言语产生的词汇选择机制。实验1以30名在内地学习的

藏族学生为被试,采用指示转化范式,考察藏.汉图片命名切换时采用的词汇选

择机制。实验2以30名与实验1同质被试,采用与实验1相同实验范式,将任

务语言改为藏语和英语,考察藏.英图片命名切换时采用的词汇选择机制。结果

表明,语言熟练程度和语言相似性共同影响双语者的词汇选择机制。

相对于以藏语为母语者的双语者和三语者的语言表征、联系和加工的研究,

有关藏语词汇通达的研究也有少量报告。祁乐瑛和祁乐珍(2013)以84名掌握藏

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藏族学生为被试,以同一性判断任务为实验任务,对他们进

行词汇测试,让他们对同时出现的藏语词汇在音、形、义三个方面进行判断,以

此考察藏语词汇通达中音、形、义的启动效应。研究表明,语义在藏语词汇通达

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有关藏语阅读的眼动研究还很少见。金家新等(2008)以45名汉族大学生为

被试,被试选自西藏区内高校,但生源地为内地。实验过程中,让被试快速阅读

不同难度藏语文本,记录被试阅读时的眼动轨迹,考察藏文化语境和材料难度对

藏语阅读的影响。结果发现,被试藏语阅读时的注视次数、眼跳距离、回视次数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火学博士学位论文

和阅读成绩受到藏文化语境的影响;材料难度也对被试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眼动模

式存在影响。

由以上综述可见,藏语特点非常独特:它自身是拼音文字,但它同时又属于

汉藏语系,与汉语存在相似之处。因此,藏语兼具拼音文字和表意文字的特征。

然而,对于这一独特语言的认知研究还很少。已有研究多以计算机为工具,以藏

语为母语者的双语或三语者为被试,以词语为阅读材料,以反应时和正确率f错

误率)为指标,开展了少量的行为实验。也有人以眼动仪为工具,让汉族大学生

阅读藏语材料,开展了初步的藏语阅读的眼动研究。然而,藏语学习和使用的核

心,即藏语存在于其中的大脑认知结构,还不能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得出明确的

结论,藏语阅读背后的认知机制也远没有研究清楚。

阅读是人类获得信息较为重要的途径之一。眼睛作为心灵的窗口,为阅读所

获信息的输入提供了必要的视觉通道,我们从外部世界获得的信息中有90%以上

来自眼睛(李韵静,张红葵,白柳,王越,程小云,范宏玮等,2015;吴迪,舒华,

2001)。因此,可以通过阅读时的眼动轨迹推测内心状态,阅读的眼动研究也变

得方兴未艾(仝文,刘妮娜,伏干,闰国利,2014;李兴珊,刘萍萍,马国杰,2011;

闰国利,自学军,陈向阳,2003)。研究者开始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将眼动指

标一一对应到认知加工过程当中的每个环节,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不断的细化和

精确(韩玉昌,2005)。眼动追踪技术的高生态效度和认知对应,使其与其它研究

方法(命名法、判断法)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通常以句子和篇章为阅读材料,

使实验过程中的阅读活动更接近于真实阅读。因此,该领域的研究变得异常活跃

(闰国利,白学军,2012;闫国利,巫金根,臧传丽,自学军,2010;张仙峰,叶文

玲,2003;Rayner,2003;Liversedge&Findlay,2000;吴迪等,2001),已有的眼动数

据也证明,眼动研究在认知过程的相关研究中非常有用,且眼动测量可能是通过

联机设备能对认知过程进行即时测量的最好方法(Rayner,20041。

因此,本研究将从阅读的角度,以眼动仪为工具,以藏族学生为被试,从句

子阅读的角度开展藏语阅读研究。然而,阅读研究所涵盖的主题众多,在所有的

可以研究的问题之中,阅读知觉广度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它是其他阅读相关问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题的基础,它也因此成为阅读研究最为基本的问题。只有在这一问题得到解决之

后,在它的基础上,以它为起点,在一定确定己知的广度范围内,开展其他阅读

问题的探讨和考察。

2阅读知觉广度概述

2.1阅读知觉广度概念界定

阅读知觉广度(perceptual span)就是指读者阅读时通过单次注视所能获取的

有用信息的最大范围(闰国利,孙莎莎,张巧明,自学军,2014;Rayner&Pollatsek,

2011;闰国利,巫金根,臧传丽,白学军,2010)。阅读知觉广度是阅读研究中最为

基本的问题,它的大小能够反映个体阅读时的效率和加工策略(闰国利,熊建萍,

自学军,2008;McConkie&Rayner,1975),也使其因此成为一个具有重大实际意

义的问题(李韵静等,2015;王丽红,白学军,闫国利,2014)。

2.2阅读知觉广度的类型

Rayner(1998)将阅读知觉广度分为三种类型:(1)总的知觉广度(the total

perceptual span),指读者能够提取有效信息的区域;(2)字母识别广度(1etter

identification span),指读者能够提取字母信息的有效区域;(3)词识别广度(word

identification span),指读者能够提取单词信息的有效区域。在拼音文字书写系统

中,熟练读者阅读知觉广度的最大范围可达注视点右侧14~15字母的空间。但是,

这并不意味着单词能够被识别出来的广度也有那么大。

上述三种类型的知觉广度中,总的知觉广度最大,词识别广度最小,拼音文

字的词识别广度不超过注视点右侧的7~8个字母(Rayner,1998),字母识别广度

居中。此外,上述三种知觉广度是存在区间变化的,均为估计值(闰国利,2004)。

本研究关注的是总的知觉广度。

2.3阅读知觉广度的不对称性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已有研究者以不同语言为阅读材料,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了不同语体

基本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超越语言书写系统的特点,即阅读知觉广度表现出左

右不对称的特点。

以拼音文字为阅读材料,研究表明,英语知觉广度约为注视点左侧3~4个

字母空间到右侧14~15个字母空间的范围(Rayner,1998;Rayner,Well,&

Pollatsek,1980),右侧大于左侧;英语是从左向右读的,对于那些从右向左阅读

的语言,其知觉广度会有怎样的特点?Pollatsek,Bolozky,Well和Rayner(19811

研究表明:读者在阅读希伯来语时,知觉广度在向左的方向上表现出不对称;读

者在阅读英语时,知觉广度在向右的方向上表现出不对称。Jordan,Almabruk,

Gadalla,McGowan和Paterson(2014)以阿拉伯语和英语为阅读材料,结果发现,

在阅读英语时,读者在向右不对称的窗口条件下阅读表现更好;在阅读阿拉伯语

时,读者在向左不称的窗口条件下阅读表现更好,与阅读英语基本相反。Paterson,

McGowan,White,Malik和Jordan(2014)乌尔都语和英语为阅读材料,结果发

现:在阅读英语时,读者在向右不对称的窗口条件下阅读表现更好;在阅读乌尔

都语时,读者在向左不称的窗12条件下阅读表现更好,与阅读英语基本相反。张

玉晶等(2015)研究发现,注视点左侧8~11个字符到右侧2~3个字符空间,可

能是维吾尔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大概范围。

以汉语为阅读材料,熊建萍、闰国利、自学军(2009)的一项研究中,他们使

用了移动窗口范式,从五年级、初二年级和高二年级中分别随机选取16名学生

作为被试,研究结果表明,知觉广度表现出了随年龄增长而变大的趋势。同时发

现,汉语阅读知觉广度存在不对称性,右侧略大于左侧,且这种不对称性不受年

龄因素的影响。闫国利、王丽红、巫金根、白学军(2011)以20名小学五年级学

生和2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移动窗口范式,以从小学课外读物中选取的80

个简单句子为阅读材料,通过实验发现,在阅读相同材料时,大学生表现出更大

的阅读知觉广度范围,且阅读知觉广度的不对称性没有受到年龄因素的干扰;王

丽红、石凤妍、吴捷、白学军(20lo)采用移动窗口范式,设定了6种可视窗口条

件,以双字词组成的句子为阅读材料,以18名老年人为被试,在考察老年人汉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语阅读知觉广度时也发现这种不对称性。王丽红、自学军、闰卧m](2014)在另一
项研究中也得到了与王丽红等(2010)相同的结论。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在以不

同年龄人群为被试的研究中,均发现了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的不对称性。也有研究

者以年龄相同而阅读水平不同的学生为被试,以此探测阅读能力对知觉广度的影

响时,也发现了知觉广度不对称性现象的存在。闫国利、巫金根、王丽红(2013)

从小学五年级中选取语文学优生和学困生各17名,使用移动窗口范式,以80

个简单的选自小学课外读物的句子为材料,实验后发现,两组被试的阅读知觉广

度也是不对称的。由上述研究可见,汉语阅读知觉广度存在不对称性。在日语的

研究中,同样发现了知觉广度的不对称现象(Osaka,1987,1992)。

已有研究者认为知觉广度存在不对称性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Henderson&Ferreir,1990;Rayner&Seren,1994):(1)书写和阅读顺序。对于常

见的左右顺序,其知觉广度的右侧范围更大;而从右向左书写和阅读的语言(如

希伯来语、阿拉伯语、乌尔都语、维吾尔语),它们的知觉广度左侧大于右侧。

Inhof和Liu(1998)、Henderson和Ferreir(1990)ft勺研究支持了这一观点;(2)知觉

广度的不对称是由于阅读者能够从左右侧中央凹获取信息的不对称性决定的;(3)

注意的不对称性。Pollatsek等(1981)关于希伯来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研究支持了该

观点;(4)大脑两个半球言语功能的不对称性。定位于左半球的语言功能使注视

点右侧得知觉广度更大。H6caen和Albert(1978)的研究支持了这个观点。

2.4阅读知觉广度的影响因素

阅读知觉广度并不是受某单一因素影响,而是多种因素在起作用(巫金根,闰

国利,刘志方,2014;张巧明,王爱云,闰国利,2013)。已有研究者在多项研究的基

础上,对阅读知觉广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总结。比如,Rayner(1998)认为不

同书写系统的自身特征、材料难度会影响阅读知觉广度,除上述所言外,

Rayner(2009)认为阅读技巧也会影响到阅读知觉广度。除国外研究者外,国内研

究者也在探讨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到阅读知觉广度。徐四华等(2005)指出文字系

统本身、阅读技巧、文本难度影响阅读知觉广度。除此之外,也有研究者提出年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龄、阅读能力、工作记忆容量等的影响,并认为被试群体的特殊性也可能是一个

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闫国利等,2mo)。在这一观点提出后,乔静芝、张兰兰、

闫国利(2011)以16名全聋和18名健听大学生为被试,以80个选自小学课外读

物的句子为阅读材料,在移动窗口范式下比较了聋人和健听大学生汉语阅读的知

觉广度,结果发现,在相同可视窗口条件下,两组被试的眼动模式相同,但知觉

广度略有不同。闰NN等(2013)从小学五年级中选取语文学优生和学困生各17

名,使用移动窗口范式,以80个简单的选自小学课外读物的句子为材料,实验

后发现,前者的阅读知觉广度稍大于后者。随后,在已有观点的基础上,对哪些

因素可能会影响到读者的阅读知觉广度这一问题,闫国利等(2012)形成了更为综

合和全面的认识。在他们的后续研究中,闰国利等(2013)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

步指出,年级、材料难度、阅读能力均各自独立地影响知觉广度。此外,张巧明、

王爱云、闰国利(2013)借助移动窗IZl技术,考察了101名大学生被试的阅读知觉

广度,同时使用多元回归方法考察了大学生阅读知觉广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

材料难度、窗口条件、工作记忆和阅读理解可以有效预测大学生被试的眼动指标。

综上所述,中外研究者基于拼音文字和汉语的实验,在不同阅读材料背景下,

对于阅读知觉广度的影响因素这一问题,得出了各自不同的结论,也达成了一定

的共识。其中,闰国利等(2012)的观点是比较系统和全面的,最具代表性。

2.4.1年龄对阅读知觉广度的影响

阅读者的知觉广度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年龄的增长而改变。Rayner(19861

采用移动窗口技术考察了三个(二、四、六)年级的儿童和成人的阅读知觉广度。

结果发现,初学阅读者的阅读知觉广度稍小于熟练读者。初学阅读者对中央凹注

视词进行了更多的加工。但初学阅读者与熟练阅读者一样,阅读知觉广度都是不

对称的。Rayner(1998)的另一项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Rayner,Castelhano

和Yang(2009)随后扩展了被试的群体范围,以老年人和青年人为被试,研究发现,

前者的阅读知觉广度更小。Haiki6,Bertram,Hy石na,Niemi(2009)的研究发现,

阅读芬兰语的知觉广度同样存在年龄效应。白学军、沈德a'r(19951以30名小学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三年级、30名小学五年级和30名大学生为被试,以六篇课文为阅读材料,这六

篇课文的题材为记叙文,内容日常生活事件。采用眼动追踪技术,比较了不同被

试阅读活动的眼动差异。结果表明,大学生被试的阅读速度显著地高于小学生被

试,而小学生被试组内则没有差异。熊建萍等(2009)使用移动窗口范式,从五年

级、初二年级和高二年级中分别随机选取16名学生,从汉语读物中挑选了112

个简单的句子,通过评定,最终以68个句子为正式实验材料。研究发现了知觉

广度存在随年龄增长而变大的趋势。闫国利等(2011)以小学五年级学生和大学生

各20名为被试,以80个汉语句子为材料,实验表明,前者的阅读知觉广度更小。

闫国利、张巧明、白学军(2013)借助移动窗口技术,以年级作为年龄的划分标准,

考察了45名三年级学生,44名五年级学生和50名大学生为被试的研究发现,

阅读知觉广度的大小与年级的高低成正比。王丽红等(2014)采用移动窗El范式,

以16名老年人和16名青年人为被试开展了研究,发现了与Rayner等人(2009)

相同的实验结果。

2.4.2阅读材料的难度对阅读知觉广度的影响

材料难度作用于阅读知觉广度的大小,材料难度的加大,倾向于使知觉广度

变Jj、(Rayner,Shen,Bai,Yan,2008;闰国利,2010)。在Rayner(1986)以四年级学生

为被试,以不同难度英文句子为阅读材料(四年级水平和大学生水平),对被试的

阅读知觉广度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中央凹视觉区的词的加工困难减小了有效

视觉区的范围。阅读难句子时,知觉广度大约为注视点右侧11个字母,读者需

要将更多的注意资源投入到中央凹视觉区的词的加工,致使其知觉广度不如阅读

相对容易句子时大。Henderson和Ferreira(1990)借助边界范式,操纵词频和句子

语法复杂性,考察中央凹加工难度对阅读知觉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知觉广度

随中央凹加工难度的增加而变小。White,Rayner,Liversedge(2005)采用词频控

制中央凹负荷,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再次验证。结果也发现,尽管中央凹负荷影响

副中央凹预视信息的获得,但并不影响读者在副中央凹信息上的注视位置。闰国

利、伏干、自学军(2008)采用呈现随眼动变化技术,以15名大学生为被试,以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难易句各60句为实验材料,考察材料难度和窗口大小对中文句子阅读的影响时

发现,与困难句子的阅读相比,阅读容易句子的知觉广度更大。朱莹、巫金根、

张兰兰和闫国利(2009)使用与以往研究相同的实验范式,以21名大学生为被试,

考察难、易英文句子阅读的知觉广度。通过实验发现,大学生阅读阅读英文句子

不受材料难度的影响,阅读两种类型材料的知觉广度相同,但在眼动指标上存在

着差异。伏干(2012)以15名大学生为被试,对材料难度变量的影响进行了验证,

发现了与上述研究类似的结果。同时发现,知觉广度的不对称性受材料难度的影

响,且对易材料的阅读,其知觉广度的不对称性更明显。闰国利等(2013)借助移

动窗口技术,以年级作为年龄的划分标准,从三年级、五年级和大学生中分别选

取了45人、44人和50人作为被试,开展了系列实验,该研究也发现了与上述

研究相似的结果。与上述研究相反,Patberg和Yonas(1978)以高、低阅读能力的

八年级读者和熟练的成人读者为被试,在探讨材料难度对知觉广度影响的实验中

却发现与上述研究相反的结果,阅读知觉广度并没有因为阅读任务的不同而改变,

也就是说,阅读难、易文本的知觉广度大小相同。

2.4.3阅读能力对阅读知觉广度的影响

读者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其阅读知觉广度范围的大小。以年龄的大小作为阅

读能力高低的划分标准,Rayner(1986,1998)研究发现,在英文阅读活动中,当被

试为熟练读者何初学读者时,前者的知觉广度范围更大。Rayner等(2009)随后扩

展了被试的群体范围,以老年人和青年人为被试,研究发现,前者的阅读知觉广

度更小。熊建萍等(2009)使用移动窗口范式,以年龄作为阅读能力高低的划分标

准,从五年级、初二年级和高二年级中分别随机选取16名学生,从汉语读物中

挑选了112个简单的句子,通过评定,最终以68个句子为正式实验材料。考察

了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发展特征。研究发现了知觉广度存在随年龄增长而变大的

趋势。这一特点在闫国利等(2011)的一项研究中也得到了证实,他们以小学五年

级学生和大学生各20名为被试,以80个汉语句子为材料,实验表明,前者的阅

读知觉广度更小。此外,闰国利等(2013)以小学五年级语文学优生和学困生各17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名为被试,考察了阅读能力对最大有效信息提取范围的影响,研究发现,学优生

的阅读知觉广度略大于学困生。闫国利等(2013)通过实验考察了中文阅读阅读知

觉广度受阅读能力的影响情况。实验发现,与低阅读能力被试相比,高阅读能力

被试的知觉广度更大。王丽红等(2014)采用移动窗口范式,以16名老年人和16

名青年人为被试开展了研究,发现了与Rayner等人(2009)相同的实验结果。张玉

晶等(2015)采用移动窗口技术,以维吾尔语为阅读材料,以小学五年级维吾尔族

学生为被试,其中阅读水平高者16名,阅读水平低者14名,考察了两组被试

阅读知觉广度的大小及其对称性。结果发现,阅读水平高的学生的阅读知觉广度

略大于低阅读水平的学生,差异主要体现在右侧知觉广度。

2.4.4工作记忆容量对阅读知觉广度的影响

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以短时记忆为基础,是从事复杂的认知活动时,

暂时加工和存储信息的模型(Baddeley,1992,1996)。Baddeley和Hitch(1974)提出

了完整的工作记忆模型。包括中央执行系统、语音环、和视觉空间模板三个子系

统,在认知操作中,这三个子系统共同作用(Baddeley,1992,2012)。此外,

Baddeley(2000)将情境缓冲区添加到了工作记忆模型当中。Daneman,

Carpenter(1980),Kintsch,Van Dijk(1978)研究认为,阅读过程需要对外界输入信

息进行知觉编码和建构,并整合当前文章信息的意义,进而生成一定的产品,并

做短暂时间的存储,工作记忆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对于工作记忆的测量,Daneman和Carpenter的阂读广度测试方法是国外通

常采用的方法(Macdonald,1 995)。Osaka(2002)以日语为阅读材料,考察了日语阅

读知觉广度受工作记忆广度的影响情况。结果发现,工作记忆广度大的个体具有

更大的知觉广度。也有研究表明,工作记忆对眼跳的信息整合和下一注视点位置

的选择意义重大(Kajii,Nazir,&Osaka,2001;Sogo&Osaka,2001)。Just和

Carpenter(1992)认为,工作记忆在诸如推理、问题解决、言语理解等各种形式的

思维活动中都起着核心作用。高工作记忆者能整合较长时间内获得的信息,眼跳

距离大;低工作记忆者只能整合较短时间内获得的信息,眼跳距离小。关善玲、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闰国利(2007)以大学生为被试,其中工作记忆容量高者15人,工作记忆容量低

者15人,在移动窗口范式下,让两组被试阅读相同的20篇现代科普文章,以此

考察工作记忆容量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结果发现,被试整合信息的能力与工作

记忆容量的高低成正比,且高、低工作记忆容量被试相比,前者的阅读效率更高。

3阅读知觉广度的研究方法

3.1阅读知觉广度的早期测量方法

在阅读知觉广度的早期研究中,研究者开发了速示法和原始“窗口”技术

(闫国利,巫金根,臧传丽,白学军,2010)。速示法是以速示器为工具,在极短的时

间内向被试呈现句子,每次呈现一个句子,要求被试报告看到的所有内容。速示

法的优势在于可以排除被试注视句子过程中发生眼跳的可能。Marcel(1{974),

Feinberg(1949)使用速示法对阅读知觉广度进行了早期的探测。但是,速示法在

降低了读者阅读过程中发生跳读的可能性的同时,也存在生态效度低的不足

(Woodworth,1938;Sperling,1960)。Sperling(1960)也通过实验证实,被试报告出

来的内容要少于实际看到的内容。

原始“窗口”技术也是研究者早期研究中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它是基于眼动

仪的移动窗口技术的雏形。原始“窗口”技术在操作过程中,首先将阅读内容做

掩蔽处理,在被掩蔽内容上移动一个可以通过其看到文本内容的“窗口”,“窗

口”大小可变,通过设置不同大小的窗口,来探测读者阅读知觉广度的范围

(Poulto,1962;Newman,1966;Bouma&de Voogd,1974)。Poulton(1962),

Newman(1996)采用这一方法对阅读知觉广度进行了探测。原始“窗口”技术的

缺陷是被试无法回视,限制了读者正常的眼动活动,该方法下读者的阅读活动是

在非自然阅读的环境下进行的,在眼动轨迹上与自然阅读存在很大的区别,极大

的影响了正常的阅读活动。因此,该方法所测得的阅读知觉广度值是非常不准确

的。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在阅读知觉广度的早期测量方法中,除了上述提到的速示法和原始“窗口”

技术之外,有研究者开发了平均法技术。平均法技术是在弥补速示法和原始“窗

口”技术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与上述两种方法相比,平均法技术在测量阅读

知觉广度时,更重视自然阅读环境的创设,更重视读者真实阅读活动中眼动轨迹

的记录。这一方法让读者在正常的默读情境完成阅读过程,在此期间记录读者的

眼动轨迹,并以单词数和阅读过程中总的注视次数为指标,用单词数除以阅读单

词的注视次数来计算阅读知觉广度(Toylor,1965)。这种方法最大限度的尊重了真

实的阅读环境,读者的阅读活动在这一环境中不受任何影响,简单易操作,在读

者正常默读活动之外,不需要做任何额外的实验设置。但这一方法最大的缺陷在

于,对于阅读知觉广度范围的计算太过粗略,忽视了单一单词被读者注视多次的

可能。因此,该方法虽然生态效度较高,但最终计算获得的知觉广度值仍然是不

准确的,只是粗略的估计。

3.2呈现随眼动变化技术

3.2.1移动窗口范式

在现代眼动追踪工具(眼动仪)发明之后,为了在现代工具条件下,实现对阅

读知觉广度的精确探测,McConkie和Rayner(1975)提出了“呈现随眼动变化技

术”中的“移动窗口”技术。在阅读知觉广度研究中,该技术通常被称为“移

动窗口”范式。该范式之所以能精确的探测读者阅读的知觉广度范围,是因为

它可以通过操控窗口的大小来精确地控制读者每次注视能从多大范围内获取信

息。截至目前,移动窗口范式是阅读知觉广度研究中最为常用的经典范式(闰国

利等,2010)。

该范式的基本假设是:研究者可以借助眼动仪的技术优势,在呈现阅读材料

的程序中,根据实验预想,预先设定多个不同大小的可视窗口。当所设定窗口的

大小与读者的知觉广度范围一致时,读者的阅读活动接近于自然阅读情境中的阅

读。与此同时,读者在实验条件下的眼动轨迹将被实时记录,在各项反应阅读知

14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觉广度的眼动指标上,窗口条件与控制条件之间,也就是窗口条件与正常阅读之

间,将不存在差异,不会影响正常的阅读活动。而该窗口的大小即可作为推测阅

读知觉广度范围的依据;因为窗口设置大小不同,除符合知觉广度范围的窗口外,

其他窗口条件都会影响到正常的阅读活动,表现在眼动指标上,其他窗口会与控

制条件存在显著差异,阅读因此受到了干扰(闰国利,张巧明,张兰兰,白学军,

2013;闫国利等,2008;Rayner,1975,1986)。

3.2.2移动掩蔽范式

在阅读知觉广度的研究中,研究者除使用“移动窗口”范式这一经典技术

外,也有研究者使用了另外一种方法,即移动掩蔽范式(Rayner&Bertera,1979;

王丽红,2011)。移动掩蔽范式与“移动窗口”范式存在相似之处,又有所不同。

它们的相同之处体现在:两种方法都是通过设定不同大小的窗口,并通过将

各个窗口条件下的阅读与控制条件下的阅读进行比较,以此来确定阅读知觉

广度的大小,而上述的比较都是基于选定的若干眼动指标间的差异检验;两

种方法的不同之处体现在: “移动窗口”范式在设定窗口时,窗口内的文字

可见,窗口外的文字不可见。而移动掩蔽范式在设定窗口时,窗口内的文字

不可见,而窗口外的文字可见。因此,移动掩蔽范式也被称为“移动窗口”

范式的变式。使用移动掩蔽范式时,中央凹视觉区是被掩蔽的。因此,这一

范式也可以用来证明副中央四在进行视觉加工过程中是起作用的。在采用这

一范式探测阅读知觉广度时,读者的注视位置被随机字母或其它无关文字、符号

掩蔽@ayner&Bertera,1979),代替目标字的字或非字则称为掩蔽刺激。可视窗

口内的文本信息处于掩蔽状态,可视窗口外的信息正常N--f见(Rayner,1998;徐四

华,丁玉珑,高定国,2005;闫国利,巫金根,胡晏雯,自学军,SOLO)。该范式的实

验逻与移动窗口范式相反(Rayner,1998,2009;徐四华等,2005;闰国利等,2010;

Rayner,2004)。

3.2.3边界范式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除“移动窗口”范式和移动掩蔽范式外,研究者开发了另外一种方法,

即边界范式。边界范式更多的时候是用来考察副中央凹信息在阅读中的作用。

这一方法能够被发明和使用,它的前提同样是基于现代先进的眼动追踪设备。使

用这一方法时,在阅读材料方面,与上述两种方法一样,通常都是简单且容易理

解的句子。在正式试验时,句子逐屏单句呈现。读者在自然的阅读环境下正常阅

读。与“移动窗口”范式和移动掩蔽范式的不同之处是,边界范式不以窗口的

大小作为操作变量。采用这一方法时,对于每一个实验句,首先需要做的是

在该句中确定一个目标词,然后在编制程序时,在该词左侧(通常在目标词的前

面)人为设置一个边界,这个边界在读者正常阅读时是不可见的。在读者通过被

试机阅读时,当读者的注视点还没有到达目标词位置时,或者说,读者的注视点

在人为设定的边界之前时,目标词的位置呈现的不是目标词,而是另外一个词。

根据实验需要,这个词可以是真词,也可以是假词。当读者的眼跳越过了这个人

为设定的边界时,目标词将会呈现(Rayner,1998,2009;徐四华等,2005;闫国利

等,2010)。边界范式与“移动窗口”范式和移动掩蔽范式不同,它没有设置任何

干扰正常阅读环境的限制。因此,边界范式下的阅读更接近自然阅读,是在真

实阅读情境中对眼动轨迹的记录,并可以更加精确的探测副中央凹信息在阅读中

的作用(Rayneg 1998,2009;徐四华等,2005;闫国利等,2010)。

边界范式的基本假设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由于目标词位置最初是被一个

非目标词所替代的,根据实验目的,这个词可能是真词,也可能是假词。虽然这

个词不是目标词,但根据Rayner(1998)的视觉分区理论,副中央凹在阅读过程中

同样能够提取部分文本信息。因此,在阅读过程中,目标词的替代词当处于上一

个注视点的副中央凹区域时,读者可能从它身上获取了信息。那么,如果阅读者

能从替代词上获得了某种信息,当越过人为设定的边界后,通过注视目标词所获

得的信息,能够反映出刺激词与目标词之间的差异。

4阅读过程中的眼动

4.1阅读中信息获取的基础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在阅读过程中,眼睛通过注视和眼跳两个过程获取信息。注视是读者将视网

膜的中央凹聚焦于注视内容,是读者获取信息的主要过程(Rayner,1998)。眼跳是

从一个注视位置跳到另一个新的注视位置,这种跳动是不停发生的看似随机的跳

跃。眼跳时间大约占阅读时间的10%,它负责把文本的注视部分的信息带入视觉

的中央凹区域,眼跳时间是一个距离函数,一个2度的眼跳需要25.30ms,5度

的眼跳需要35—40ms(Rayner,1978)。默读英语与汉语的平均注视时间均在

200.250ms之内,与此相对的,英语口头阅读的注视时间会增加至300ms(Rayner,

2004)。英语阅读的平均眼跳距离为8-9个字母(2度视角)。

4.2视网膜视觉区的划分

Rayner(1998)将人的视网膜分为三个区域,即中央凹、副中央凹和边缘区域。

三个视觉区的功能不同,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同。在获取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上,从

中央凹向边缘区域依次递减。获取信息的主要区域为前两个区域,第一个区域最

为重要,最后一个区域基本不能获取任何信息。对于上述三个区域而言,它们的

具体范围如何,已有研究者也做出了明确的界定(Rayner,1998)。以注视点为中心,

中央凹与其呈1。~2。视角,副中央凹与其约呈10。视角,其余为边缘区域。在中

央凹视觉区以外,视敏度显著下降,对信息的识别能力也显著下降。也可以说,

在阅读过程中,中央凹作用最大,副中央凹起次要作用(Pollatsek,Tan,&Rayner,

2000;Liu,Iahoff,Ye,&Wu,2002;Angele,Slattery,Yang,Kliegl,&Rayner,2008;

Drieghe,Rayner,&Pollatsek,2008;"gang,Wang,Xu,&Rayner,2009;'/an,Richter,

Shu,&K1iegl,2009;王穗苹,佟秀红,杨锦绵,冷英,2009)。因为注意资源在多个

区域之间是分布存在的,因此,读者一次注视所获的信息是有限的。为了获取更

多、更全面的信息,以实现对文本的整体理解,眼跳行为随之发生。

4.3副中央凹预视效应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读者能从副中央凹区域获取部分信息(Ra)r11er,1998;张慢慢,2015)。已有研

究者对副中央凹信息的作用进行研究之后,发现这些信息的作用的体现主要表现

在副中央凹一中央凹效应(parafoveal—on-foveal effects)和预视效应(preview

benefit)两个方面(王永胜,2016;王永胜,白学军,臧传丽,高晓雷,郭志英,闰

国利,2016)。

4.3。1副中央凹一中央凹效应

副中央凹一中央凹效应(parffoveal.on—foveal effects)是指在阅读过程中,副中

央凹词语的特性对中央凹词语加工的作用a对sse,En曲en,&Kleigl,2008)。这种效

应可以表现为同向和反向两种形式。具体为,伴随副中央凹词加工难度的增加,

对中央凹词的注视时间增加或减少的现象(胡笑羽,白学军,闫国利,2010)。副中

央凹。中央凹效应存在与否,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争议(王永胜,2016),争议指出主

要为,词汇水平的副中央四.中央凹效应是否存在,而研究者普遍认为正字法有

效性的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是存在的(张慢慢,2015)。

4.3.2预视效应

预视效应(preview benefit)是指读者阅读过程中获取的副中央凹词的部分信

息促进中央凹词加工的现象(自学军,刘娟,臧传丽,张慢慢,郭晓峰,闰国利,

2011;Rayner,2009)。因此,对副中央凹词的有效预视,能够减少当前注视词的

注视时间。预视效应比副中央凹.中央凹效应更为稳定。在拼音文字的研究中,

研究者发现了多种编码(如首尾字母、抽象的字母、正字法和语音)的预视效应,

但对于能否获取语义信息的预视尚存争议(Rayner,2009)。在中文的研究中,研究

者发现,读者能够获得字形、语音、部分亚词汇和语义的预视信息(自学军等,2011;

王穗苹,2009;Yang,Wang,Tong,&Rayner,2012)。

4.4阅读中的眼动控制模型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在阅读过程中,读者通过注视和眼跳获取有效信息。在这一过程中,读者不

断的调整注视位置,以使注视内容落到中央凹区域,以此来完成更有效的加工。

因此,在阅读过程中,读者的注视时间和眼跳距离是不断变化的。那么,注视和

眼跳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由此引出了阅读中眼动控制的两个基本问题,即When

和Where(自学军,张慢慢,臧传丽,李馨,陈璐,闫国利,2014;白学军,李馨,

闫国利,2015)。When是指读者每次注视持续的时间或者说可能发生眼跳的时间。

那么,When的决定因素是什么?主流观点认为:在不问断的词汇加工过程中,

当对于词汇的加工达到某一水平时,眼跳随之发生(Reichle,Rayner,&Poltatsek,

2003;Reilly&Radach,2003)。有研究者发现了词频效应,此外,词的预测性、词

汇词习得年龄和熟悉性等都会影响注视时间,很多研究结果均支持了这一观点

(Rayner,2009;Kliegl,Grabner,Rolls,&Engbert,2004)。Where指读者单次注视完

成后,随之发生眼跳的跳止位置在哪里,也就是下一次注视的注视目标将在何处。

对于眼跳发生的原因,研宄者普遍认为是因为读者为了能获得最佳的注视位置,

按眼跳计划做出了眼跳行为(Juhasz,mhoff,&Rayner,2005;White&Liversedge,

2004)。围绕When和Where两个问题,研究者提出了眼球运动模型和认知加工
模型。

4.4.1眼球运动模型

眼球运动模型认为:When和Where主要受低水平注视线索的影响。OtRegan

和Jacobs(1992)提出战略~战术模型,这一模型是眼球运动模型的代表。该模型

认为:读者在进行阅读活动时,所使用的阅读策略通常包括两种,即整体策略和

谨慎策略。两种策略的使用情况和先后顺序不同。整体策略在前,谨慎策略在后。

整体策略的使用,使读者更倾向于将首次注视的注视点放在最佳注视位置上。如

果读者首次注视获得了最佳的注视位置,那么,在该注视点上,读者的眼睛会停

留较长时间,完成该词的注视后,注视点接下来会跳到下一个词上。反之,如果

在首次注视时,读者没有获得最佳的注视位置,那么他会采用谨慎策略,借此调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整注视位置,以获得最佳注视位置。对该注视点的词可能会进行再次注视,且注

视时间很短,下次注视可能还会是该词。

4.4.2认知加工模型

认知加工模型认为:对于眼动控制行为,低水平视觉线索和认知因素都会起

作用,但后者的作用更大。因此,When和Where主要受认知因素的影响。序列

注意转换(SAS)模型和梯度注意指引(GAG)模型是认知加工模型的代表。

E—z读者模型(E.Z Reader Model)是序列注意转换模型的代表(Reichle,

201l;Reichle&Drieghe,2013)。该模型认为,在知觉广度范围内,阅读活动以单

词为基本加工单位。对单词的加工是序列进行的。为了解释跳读现象,该模型提

出词汇加工过程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胡笑羽,刘海健,刘丽萍,臧传丽,白学军,

2007;马国杰,李兴珊,2012),即熟悉度检验(L1,familiarity check)阶段和词汇通

达(L2,lexical access)阶段。熟悉度检验和词汇通达两个阶段在词i1、词n+1和词

n上2上的重叠进行,导致了跳读现象的出现。对于词11的加工而言,首先需要对

其进行熟悉度检验,当它完成后,在继续进行词n的词汇通达的同时,将启动对

词n+l的眼跳计划(M1)。词n+1的力Dq--在无跳读情况下与词rl相同。但是,如

果在对词11进行加工的同时,在副中央凹完成了对词n+1的熟悉度检验。那么,

在加工词n时将启动对词n+2的眼跳计划(M2),词n+1将因此有可能被跳读。

SWIFT模型是梯度注意指引模型的代表(E119bert&Kliegl,2011;马国杰等,

2012)。,与E.z读者模型不同,SWIFT模型认为,在知觉广度范围内,对于词的

加工是并行的。对当前注视词和其他词的加工是同时进行的,或者说,一次注视

可以同时知觉广度范围内多个词的信息(自学军,王永胜,郭志英,高晓雷,闰国

利,2015;马国杰等,2012;自学军等,2011)。SWIFT模型强调注意资源由中央凹

向副中央凹逐步递减,注意资源虽然发生梯度递减,但并不意味着在副中央凹不

能完成词n+l的词汇通达。当词汇难度不大时,在加工词12的同时,词n+l的

词汇通达也可能被完成了。那么,眼跳目标就会选在词n+2处。而n+l因此被

跳读。SWIFT模型也承认基于眼跳误差引起的偶然跳读的存在(张慢慢,2015)。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5不同语言阅读知觉广度的研究

5.1其他文字阅读知觉广度研究

对在拼音文字,尤其是英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也较为全

面系统,目前也已经得出了比较一致的认识(Rayner,1998;Rayner et a1.,1980;Den

Buurman et a1.,1981)。

因为大部分拼音文字是从左向右读的,对于那些从右向左阅读的语言,其知

觉广度会有怎样的特点?Pollatsek等(1981)研究发现,读者阅读希伯来语时,知

觉广度在向左的方向上表现出不对称;阅读英语时,知觉广度在向右的方向上表

现出不对称。Jordan等(2014)以gg拉伯语和英语为阅读材料,结果发现:在阅读

英语时,读者在向右不对称的窗口条件下阅读表现更好;在阅读阿拉伯语时,读

者在向左不称的窗口条件下阅读表现更好,与阅读英语基本相反。Paterson等

(2014)N乌尔都语和英语为阅读材料,结果发现:在阅读英语时,读者在向右不

对称的窗口条件下阅读表现更好;在阅读乌尔都语时,读者在向左不称的窗口条

件下阅读表现更好,与阅读英语基本相反。张玉晶等(2015)采用移动窗口技术,

以维吾尔语为阅读材料,以小学五年级维吾尔族学生为被试,其中阅读水平高者

16名,阅读水平低者14名,考察了两组被试阅读知觉广度的大小及其对称性。

结果发现,阅读水平高的学生的阅读知觉广度略大于低阅读水平的学生,差异主

要体现在右侧知觉广度。希伯来语、阿拉伯语、乌尔都语、维吾尔语都是从右向

左读的语言,在上述研究中,不仅发现这几种语言的阅读知觉广度存在不对称性,

同时发现它们的阅读知觉广度左侧大于右侧,表明了语言阅读方向会对知觉广度

产生影响。

Osaka(1987,1992)比较了两种形式日本语的阅读知觉广度的大小,实验发现,

与完全由平假名构成的日本语的阅读相比,标准日本语的阅读知觉广度更大。日

本语有横向书写和阅读以及垂直书写和阅读两种形式。那么,垂直书写和阅读对

日本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大小是否存在影响。随后,Osaka和Oda(1991)以4名大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学生为被试,采用移动窗口范式,设置了1、2、4、8、12个字符的窗口,对这

一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当阅读材料为垂直方向的日语文本时,被试的阅

读知觉广度为5~6个字符空间。在这之后,Osaka(1993)采用中央凹掩蔽技术,

从相反的角度,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果。研究取得了与前期实验类似的结果。在

阅读的过程中,如果4~6个字符的空间是不可见的,正常的阅读将会受到影响,

出现阅读困难。

5.2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研究

汉语阅读的眼动研究历史悠久,沈有乾与Miles(1925,1927)开拓了中文阅读

的眼动研究这一全新的研究领域。而对于汉语阅读知觉广度,国外研究者的实验

结果不尽相同(Tsai&McConkie,1995;Inhoff&Liu,1998;Tsai et a1.,2000)。国内

研究者也开展了众多研究。熊建萍、闰国利和白学军(2007)以16名高中二年级

学生为被试,以68个汉语句子为阅读材料,考察了高中二年级学生的阅读知觉

广度。闫国利等人(2008)以18名小学五年级学生为被试,从小学课外读物中选

取112个句子作为实验材料,考察了小学五年级学生的阅读知觉广度。王丽红

(2011)以汉字和双字词为呈现单元,考察了大学生的阅读知觉广度。伏干、闫国

利(2013)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初中二年级学生在生字和生词窗口条件下的阅读

知觉广度。在实验l中以17名初中二年级学生为被试,以92个句子为实验材料,

考察初中二年级学生字窗口条件下的阅读知觉广度。在实验2中,以12名初中

二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与实验1同样的材料,考察了词窗口条件下的阅读知觉

广度。王丽红等(20lo)采用移动窗口范式,从小学课本中选取190个双字词组成

得句子作为阅读材料,以18名老年人为被试,考察了老年人汉语阅读的知觉广

度。王丽红等(2014)采用移动窗口范式,以16名老年人和16名青年人为被试,

以80个汉语句子为正式实验材料,比较了老年人和青年人的汉语阅读知觉广度,

与此同时,这项研究也再次证明了老年人汉语阅读知觉广度具有不对称性。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第二部分问题提出与研究方案

1研究问题

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各个民族一般都有自己的语言。藏族是我国西

部地区主要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西部225.6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上,

聚居面积占全国的23.5%(李含琳,2010)。藏语有本民族成熟的语言。藏族聚居区

多集中在高海拔地区,作为青藏高原主体部分的西藏自治区,有“世界屋脊”之

称,其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高海拔地区以高寒低氧著称,平原地区移居者

和旅行者,必须经历一定时间的习服和适应才能在高原生活。这一独特的自然环

境,阻碍了藏区与内地的互通与往来,致使历史上藏民族长期以来与平原地区各

民族疏于沟通与交流,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中繁衍生息。因此,藏族逐渐形成

了本民族特有的历史、宗教、文化和习俗,而这些独特性也往往被赋予了诸多的

神秘色彩。藏语作为藏民族的母语,是这些神秘符号的载体。因此,开展藏语的

相关研究,有利于更好的了解藏族,也有利于揭示藏族独特的历史、宗教、文化

和习俗这些神秘符号背后的意义(尹蔚彬,2012)。

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媒介,对政治、经济、科技、社

会和文化存在重要影响。语言作为交际工具与交流媒介,其作用的实现以信息的

共通、共识为基础,而要想达到对语言所承载信息形成趋于一致的认识,并达成

信息有效传递的目的,语言学习和语言使用这两个基本的过程不可逾越,对语言

的学习和使用的本质进行探讨则更是最是基础中的基础。语言学习与使用的核心

是语言存在于其中的大脑认知结构。因此,要想真正的理解和掌握一门语言,需

要围绕该语言开展认知研究。然而,有关藏语的认知研究还很少,目前仅有少数

研究者在藏语词汇识别和词汇通达方面做了初步工作(高晓雷等,2015;崔占玲

等,200%;崔占玲等,2009b;崔占玲,张积家,2009;张积家等,2008;祁乐瑛等,

2013)。因此,从心理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开展藏语阅读的认知研究意义

重大,是保证和提高藏语学习和使用效率的前提和基础。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阅读是人类获得信息较为重要的途径之一。眼睛作为心灵的窗口,为阅读所

获信息的输入提供了必要的视觉通道,我们从外部世界获得的信息中有90%以上

来自眼睛(李韵静等,2015;吴迪等,2001)。因此,可以通过阅读时的眼动轨迹推

测内心状态,阅读的眼动研究也变得方兴未艾(仝文等,2014;李兴珊等,2011;闰

国利等,2003)。那么,眼动参数与认知加工过程之间的关系也逐渐受到重视(韩

玉昌,2005)。眼动追踪技术的高生态效度和认知对应,使其存在明显优势,掀起

了一股研究的热潮(闫国利等,2012;闰国利等,2010;张仙峰等,2003;Rayner,

2003;Liversedge&Findlay,2000;吴迪等,2001),已有的眼动数据也证明,眼动

研究在认知过程的相关研究中非常有用,且眼动测量可能是通过联机设备能对认

知过程进行即时测量的最好方法ta之ay=er,2004)。

己有研究者采用眼动追踪技术,以不同语言为阅读材料,开展了大量的阅读

研究。阅读知觉广度是阅读研究中最为基本的问题,它是指读者阅读时通过单次

注视所能获取有用信息的最大范围(闫国利等,2014;Rayner&Pollatsek,2011;闫

国利等,2010)。它的大小能够反映个体阅读时的效率和加工策略(闰国利等,2008;

McConkie&Rayner,1975),也使其因此成为一个具有重大实际意义的问题(李韵

静等,2015;王丽红等,2014)。在采用眼动追踪技术,对多种语言的阅读知觉广

度进行研究之后,研究者们发现:

(1)阅读的知觉广度因语言不同而各异的现象,使其表现出语言加工的特

异性(张玉晶等,2015;Rayner,2009)。如,拼音文字、汉语和日语的阅读知觉广度

各不相同(R丑yner,1998;Rayner et a1.,1980;Den Buurman et a1.,1981;闰国利等,

2014;闫国利等,2011;Tsai et a1.,2000;Osaka,1987,1992)。

(2)除语言书写系统外,读者的年龄、阅读材料的难度、阅读能力和工作

记忆容量,都会影响阅读知觉广度的大小(Rayner,1996,1998;Rayner et a1.,2008;

Rayner et a1.,2009;H自iiki6 et a1.,2009;White et a1.,2005;闫国利,2010,2011;伏

et
干,2012;闰国利等,2013;王丽红等,2014;张玉晶等,2015;Osaka,2002;Kajii

a1.,2001;Sogo&Osaka,2001;Just&Carpenter,1992;关善玲等,2007)

24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由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已有研究多集中于对拼音文字(以英语为代表)和表意

文字(汉语)的研究。对于一些独特的民族语言还未涉及。藏语是具有1300多年

历史的拼音文字,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是辅音字母文字型,从左向右横写,

有30个辅音字母,4个元音符号,以及5个反写字母。藏语有独特的构字结构、

构词结构和字间、句间标记(多结次欠,2015,2016;戴庆厦,2015;高晓雷等,2015;

归桑拉姆,2015;张积家等,2008;黄行,2014;施向东,2004;金鹏,1986)。

与英语、汉语相比,藏语特点非常独特:(1)作为拼音文字,由视觉感官简

单的字母构成字单元,字的书写表现出一定的线性发展特征,虽然存在字间标记,

但并没有英语的词间空格那么明显;(2)前后附加和上下叠写构成字(如“碡罨”)

的书写特点,又使其与汉字的左右、上下等构字结构类似,具有一定的立体性;

(3)藏语构字虽然内含立体结构,但文字透明性(透明性指字形单元与语音单元

对应的一致性程度,即由形知音的程度)(张玉晶等,2015)与汉字相比,又相对很

强(如汉字“我”,无法由字形直接读出字音;而其藏语对译字“≮”则可以由

藏文字母读音,直接读出该字读音)。藏语与英语和汉语存在着诸多相同点和不

同点,具体见表1。

表1藏语与英语、汉语的特点比较

藏语特点独特,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民族语言。然而,有关藏语阅读的眼动研

究较少。仅有金家新等(2008)对来自内地且就读于西藏自治区内高校的大学生在

快速阅读不同难度藏语文本材料时的眼动过程进行研究。但是,在这项研究中,

被试为内地生源汉族大学生,藏语作为他们的第三语言,尚不能达到熟练阅读的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水平。因此,该研究结果不能反应真实、正常阅读情况下藏语阅读的眼动模式特

征,缺乏代表性。

此外,对于藏语阅读中,每次注视能从多大范围内获取有用信息,即藏语知

觉广度这一基本问题,还没有相关研究涉及。从表1中可以看出,藏语既不同于

英语,又不同于汉语。那么,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具体情况如何,是更接近英语,

还是更接近汉语?不能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做出简单直接的推论。另外,年龄、

阅读材料的难度、阅读能力、工作记忆容量等因素对藏语阅读知觉广度存在怎样

的影响,同样不能根据已有的研究结果做出简单直接的推论。因此,本研究以藏

语为阅读材料,以眼动记录仪为工具,来探讨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具体范围及其

背后的阅读机制,以此实现对于藏语阅读知觉广度这一基本问题有一个全面的了

解。

2研究思路

考虑到藏语知觉广度这一基本问题还没有相关研究涉及。因此,本研究的首

要问题是如何将以往有关拼音文字(如英语)和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研究中所采用

的方法应用于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研究中。而其中最为核心的是,采用眼动追踪

技术研究阅读知觉广度,通常使用的是移动窗口范式,而使用这一范式时,可视

窗口的设定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是首先要明确的问题。那么,在藏语阅读知觉广

度研究中,采用移动窗口范式时,可视“窗口”的大小如何设定,是首先需要解

决的问题,也是开展后续研究的基础。

因此,本研究拟分为三个主要的部分。研究一,对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研究中

可视窗口大小的设定进行探讨;研究二,系统考察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发展特征;

研究三,对阅读材料的难度、阅读能力、工作记忆容量等因素对藏语阅读知觉广

度的影响进行探讨。

3研究方案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研究一,移动窗口范式下可视“窗口”的设定研究。对于藏语阅读而言,其

知觉广度的具体范围尚不清楚。与此同时,知觉广度在年龄和材料难度的作用下

会发生改变,熟练阅读者阅读相对容易材料的阅读知觉广度更大(闰国利,2010)。

同时,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也要求使用相对容易的实验材料。因此,以藏族

大学生为被试,让其阅读相对容易材料(小学高年级水平藏文),采用移动窗口技

术设置7种不同大小的窗口限制视野范围,初步探测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具体范

围,同时,为后续藏语阅读的相关眼动研究提供实验设置的参考。

实验1,为了初步探测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大小,使用EyeLinkl000Plus型

眼动记录仪,以35名在校藏族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经典的移动窗口范式,设计

了7种窗口(L2R2、L4R4、L6R6、L8R8、L10R10、L12R12和整行)。结果发现:

L2R2.L12R12在所有指标的观测值上均存在显著差异,・IAR4.L12R12在总注视

次数、总注视时间和向右眼跳幅度三个指标的观测值上存在显著差异,

L6R6.L12R12在向右眼跳幅度指标的观测值上存在显著差异,LSR8一L12R12在

所有指标的观测值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达到了基准水平。据此可以推测,注视

点右侧4~8个字符的空间可能是藏语阅读知觉广度大致的右侧范围。

研究二,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发展研究。以小学三年级、五年级、初中一年

级和大学生为被试,让每组被试阅读与其年龄水平相当的藏文材料,探讨藏语阅

读知觉广度随年龄增长在眼动模式上表现出的发展特征。

实验2,采用移动窗口范式,以小学三年级藏族学生为被试,采用单因素7

水平被试内设计(窗口:L2R2、L4R4、L6R6、L8R8、L10R10、L12R12和整行),

采用移动窗口技术设置7种大小窗口条件限制视野范围,让被试阅读与其年龄水

平相当的藏文材料,以此探测小学三年级藏族学生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大小。

实验3,采用移动窗口范式,以小学五年级藏族学生为被试,采用单因素7

水平被试内设计(窗口:L2R2、L4R4、L6R6、L8R8、LIORIO、L12R12和整行),

采用移动窗口技术设置7种大小窗口条件限制视野范围,让被试阅读与其年龄水

平相当的藏文材料,以此探测小学五年级藏族学生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大小。

27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实验4,采用移动窗口范式,以初中一年级藏族学生为被试,采用单因素7

水平被试内设计(窗口:L2R2、L4R4、L6R6、L8R8、L10R10、L12R12和整行),

采用移动窗口技术设置7种大小窗口条件限制视野范围,让被试阅读与其年龄水

平相当的藏文材料,以此探测初中一年级藏族学生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大小。

实验5,采用移动窗口范式,以藏族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单因素7水平被试

内设计(窗口:L2R2、L4R4、L6R6、L8R8、L10R10、L12R12和整行),采用移

动窗口技术设置7种大小窗口条件限制视野范围,让被试阅读与其年龄水平相当

的藏文材料,以此探测藏族大学生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大小。

研究三,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影响因素研究。采用移动窗口范式,探讨阅读

材料难度、阅读能力、工作记忆容量等因素对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影响。

实验6,阅读材料难度对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影响。采用移动窗口范式,使

用2(材料难度:难、易)×5(窗口:L2R2、L4R4、L6R6、L8R8、整行条件)两因

素混合实验设计,探讨材料难度对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影响。

实验7,阅读能力对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影响。采用移动窗口范式,使用2(阅

读能力:高、低)×5(窗口:L2R2、IAR4、L6R6、L8R8、整行条件)两因素混合

实验设计,探讨阅读能力的高低对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影响。

实验8,工作记忆容量对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影响。采用移动窗口范式,使

用2(工作记忆容量;大、小)×5(窗口:L2R2、L4R4、L6R6、L8R8、整行条件)

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探讨工作记忆容量的大小对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影响。

框架图如下。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图1研究框架

4研究意义

4.1理论价值

(1)眼动追踪技术可以在不影响读者自然阅读过程的情况下,即时追踪读

者阅读活动中的眼动轨迹,并将反映注视情况的眼动指标与读者的认知过程相对

应,从而揭示阅读过程背后的认知意义。拼音文字阅读的眼动研究已经有了近百

年的历史(Rayner,1998),沈有乾和Miles(1925,1927)开创了汉语阅读的眼动研究

领域,本研究应用眼动追踪技术研究藏语阅读过程,开拓了藏语阅读的眼动实验

这一新的研究领域,同时从全新的角度解读藏语的阅读规律和阅读心理过程,有

利于从阅读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视角进一步揭示藏语阅读活动的本质;

(2)眼动追踪技术在拼音文字和汉语的阅读研究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并且针对拼音文字的特点,建构了比较有代表性E.Z

读者模型和SWIFT模型。也有研究者初步构建了汉语阅读的眼动模型(Li,Rayner,

&Cave,2009),并得到了部分研究的支持(Li,Liu,&Rayner,2011;Li&Pollatsek,

2011)。将藏语阅读的眼动研究引入眼动研究的谱系,可以丰富人们对阅读活动

本质的认识。因为藏语兼具拼音文字和汉语的特征,可以为拼音文字眼动控制加

工模型的完善,以及汉语阅读眼动模型的构建提供基础性数据;

,q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3)阅读知觉广度是阅读研究的基本问题。通过对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精

准探测,能够为后期构建藏语阅读眼动控制模型提供最为基础的数据,这个数据

也是探讨藏语阅读加工中其它问题的基础。

4.2实际应用价值

(1)语言是民族的重要特征,记录着民族历史传承过程中繁衍生息的文明

印记(尹蔚彬,2012)。因此,采用眼动追踪技术,从阅读心理和认知心理角度开

展藏语研究,有利于更好的了解藏族的民族内涵,并理解其本族语言记载的民族

文明背后的意义;

(2)语言学习和使用的效率以语言阅读规律为基础,通过从每次注视获得

信息数量的角度揭示藏语阅读活动的基本规律,有利于科学的指导读者高效率的

阅读,从而为提高藏语阅读效率提供实践指导(铁生兰,2014);

(3)藏语的长期存在,以及藏族与其他民族的交流共融,要求藏语在使用

过程中需要向外推广与传播,面临非藏语母语者学习藏语的问题(张暇,赵君,

2016;熊坤新,张培青,2011)。因此,开展藏语的阅读研究将有利于其他民族语

言学习者和研究者有效掌握藏语,从而增强藏语的生命力和效用性。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第三部分实证研究

研究一移动窗口范式下可视“窗口"的设定

藏语是藏族的母语。藏语大约创始于公元7世纪,它存在和使用的历史悠久。

藏语是拼音文字,属于辅音字母文字型,具有拼音文字共有的特征。藏语作为拼

音文字的同时,又属于汉藏语系,与汉语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藏语从左向右

横向书写和阅读,它的书写成分包括字母和符号两种,字母有辅音字母和反写字

母之分,符号指的是元音标记。藏语文本书写整体里线性结构,但部分字体的书

写遵循“基字”书写规则,使其具有一定的立体结构。此外,藏语存在字/词问

标记和句问标记,能起到意义单元切分的作用,这一切分功能比拼音文字(如英

语)的词间空格作用更为重要。在藏语阅读时,如果去掉字/词间标记,阅读活动

将无法进行。另外,藏语的透明性较强,因为藏语字/词都是由字母拼写构成。

因此,单字母字/词读音可由字母读音直接获得。“基字”书写规则下的多字母

字/词的读音可以由字母读音按照一定的拼读规则,依据一定的顺序规则,突出

或省略部分字母读音,连读获得。

总之,藏语特点独特,纵观拼音文字和表意文字两个语言阵营,藏语自身特

征是其他语言所不具备的。两个语言类型的一般特征,藏语兼而有之。因此,不

可以简单的说藏语是纯粹的拼音文字,或者说它是纯粹的表意文字。

语言存在的首要价值在于,记录人类的历史和文明,用于实际的沟通和交流。

而语言信息的解读,包括语言的学习和使用两个基本环节。这两个环节的核心是

语言存在与其中的大脑认知结构。然而,目前有关藏语认知研究还很少(高晓雷,

等,2015;崔占玲等,2009a;崔占玲等,2009b;崔占玲,张积家,2009;张积家等,

2008;祁乐瑛等,2013)。已有藏语认知的研究多是从阅读的角度展开的。然而,

有关藏语阅读知觉广度这一基本阅读问题还有待探讨。

在考察阅读知觉广度,已有研究者多采用了眼动追踪技术,“移动窗口”范

式是最为常用的经典范式。然而,上述技术在其他语言阅读知觉广度的研究中,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但在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研究中还有待尝试。因此,本

研究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将以往有关拼音文字(如英语)和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研究

中所采用的方法应用于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研究中。而其中最为核心的是,采用

眼动追踪技术研究阅读知觉广度,通常使用的是移动窗口范式,而使用这一范式

时,可视窗口的设定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是首先要明确的问题。那么,在藏语阅

读知觉广度研究中,采用移动窗口范式时,可视“窗口”的大小如何设定,是首先

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开展后续研究的基础。

已有研究发现阅读的知觉广度因语言不同而各异,表现出语言加工的特异性

(张玉晶等,2015;Rayner,2009)。拼音文字(如英语)和汉语的阅读知觉广度不同

(Rayner,1998;闫国利等,2014;闰国利等,2011;Tsai et a1.,2000)。

藏语既不同于英语,又不同于汉语。那么,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具体情况如

何,是更接近英语,还是更接近汉语?不能根据己有的研究结果做出简单直接的

推论。因此,本研究以藏语为阅读材料,采用移动窗口范式,以眼动记录仪为工

具,来探讨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具体范围。

同时,考虑到藏语兼具英语和汉语两种不同类型语言的特点,在文字结构、

字/词问信息的明确性及文字透明性等方面又表现出既类似于英语,又类似于汉

语的特点,而上述特点又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阅读时的效率和加工策略,进而影

响阅读知觉广大的大小。因此,可以推测,藏语趋近英语的特点,可能会使其阅

读加工比汉语更容易,从而表现出比汉语更大的阅读知觉广度;而藏语趋近汉语

的特点,可能会使其阅读加工比英语更困难,从而表现出比英语更小的阅读知觉

广度。

实验1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右侧范围

1研究目的

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具体范围尚不清楚,采用眼动追踪技术对藏语阅读知觉

广度进行探讨尚未开展。考虑到熟练阅读者阅读相对容易材料的阅读知觉广度更

32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大(f_-q国利,2010)。同时,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也要求使用相对容易的实验

材料。因此,以藏族大学生为被试,让其阅读相对容易材料(小学高年级水平藏

文),采用移动窗口技术设置7种不同大小的窗口限制视野范围,初步探测藏语

阅读知觉广度的具体范围,同时,为后续藏语阅读的相关眼动研究提供实验设置

的参考。

2研究方法

2.1被试

西藏大学35名藏族大学生(22名女生,13名男生)参与了本实验,平均年龄

M=20.09(SD=I.12)岁。所有被试母语均为藏语,智力正常,视力或矫正视力正

常,无躯体和精神疾病,均为右利手者。

2.2实验材料

以小学五年级藏语文教材及相当水平课外读物为基础(西藏人民出版社,

2001),加以适当改编,形成136个句子,句长为17 ̄23个字符。这些句子编写

过程中,句子中间和末尾都不存在标点符号,并且确保了不存在语义或句法歧义。

实验材料的评定。实验材料共进行了两种评定,通顺性评定和难度评定。通

顺性评定采用7点计分的方式,其中,1和7分别代表非常不通顺和非常通顺,

数字越大代表越通顺。难度评定采用5点计分的方式,其中,1和5代表非常容

易理解和非常难理解,数字越大代表越难理解。对于实验材料的通顺性和难度,

分别请了15名在校藏族大学生(不参加正式实验)作了评定。根据评定结果和实

验要求,最终选出70个句子作为正式实验材料,正式实验材料通顺性评定结果

M=5,49(SD=0。36),难度评定结果M=I.15(SD:O.32)。

掩蔽材料。在拼音文字阅读知觉广度的研究中,通常选用符号“X”作为掩

蔽刺激(Rayner,1986;Rayner,Inhoff,Morrison,Slowiaczek,&Bertera,1981)。因为

藏语是拼音文字,因此本研究中同样以符号“x”作为掩蔽刺激,如图2。本研
≈穹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究中,藏语材料使用Microsoft Himalaya 32号字体呈现,每个藏文字符宽度约为

15像素,使用32号大写“X,作为掩蔽刺激,每个“X”所占像素为18×18,掩蔽

乱藏鬻骧濑塾渤,
材料足以掩蔽藏语字符。

(该句的意识是:他是一位有名的翻译家。)
b.xxxxx殛XXXxxXxxXXXxx滞蔽材料)
图2实验材}斗与掩蔽材料的示例

2.3实验设计

实验采用单因素7水平的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窗口大小。

已有研究显示,阅读知觉广度在向前的阅读方向上表现出更大的范围

(Rayner,1998;闰国利等,2014),知觉广度更大,每次注视所能获取的信息更多,

对理解文本和提高阅读效率的贡献率更大。因此,对知觉广度较大一侧进行探测

更具意义。对称窗口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对知觉广度较大一侧范围的准确、完整

探测,而藏语是从左至右横向书写和阅读的,在阅读这一语言时,注视点右侧可

能存在更大的知觉范围(张巧明,王爱云,闫国利,2013;闫国利等,2014;李韵静

等,2015)。因此,本研究采用了对称窗口的设定方法。同时考虑到藏语兼具拼音

文字的线性结构和表意文字(汉字)的立体结构这一特点,推测藏语的阅读加工可

能比拼音文字(英语)困难,而比表意文字(汉字)容易。故此,参考已有研究,本

研究设定了7种窗口条件:分别在注视点两侧呈现2、4、6、8、10、12个字符,

分别产生5、9、13、17、21、25个字符空间的窗口,下文中分别称L2R2、L4R4、

L6R6、L8R8、L10R10、L12R12,最后一个条件是整行条件(控制条件),窗口

大小为整句的长度,下文中称整行。不同窗口条件如图3所示。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冈号气≮叩甲q甲删即翠‘嘲整行荼件
匙气’罨c洄马鼹它咚q是舒霄q岛吖鞫整行条件
船:Ⅺ。I,司甲谗∞Ⅸj。()。i:xxx L珏2条件

x冷楚即叩’遗中xxxx蕊xxx L姐4条件
融舍篇气t鄹髑诋礤啼i双xxxxx响嘲啉
冈E≮胃气驾习翘q气q只曰xx)Ⅸxxx L6脯象件

翠呵罨气司甲Ⅻ气q只嗣鼍产xxⅪⅨ喘
融营t;汽习酮沁最《贾司xxⅪⅨ国岔紧件
涨翻气嗣舔唔q盒西和,“嘲xxx删。祭件
}司气嘲≮司鼍舔强。气q只住5’蔼’目1】期虹。条件
i毒末甏气司马碾诋≮盒-爵雷马釉§气x
同譬酮气羽碾、x‘PRHl嚣马’嘤‘q气x n挝磅}件
n趣12条件

图3钟可视窗口示意图
注:“∥代表注视点的位置,“x”代表掩蔽材料,没有被“X”掩盖的字符
为窗口内可见字符。右侧一列表示相应的窗口条件e I代表左坝嵯f口,剐母南硎窗
口,数字代表注视字符外可见字符数。如L2砒代表注视字符左侧2个字符、右侧2个

字符的窗口大小。其余依此类推。

2.4实验仪器

实验仪器为眼动仪,眼动仪的型号是EyeLinkl000Plus,该型眼动仪采样频

率为1000Hz。被试机屏幕刷新频率为140Hz,分辨率为1024×768像素。被试

眼睛与被试机屏幕之间的距离约为65cm,刺激以MicrosoftHimalaya32号字体呈

现,每个藏文字符在屏幕上的宽度约为15像素,每个藏文字符形成约0.6度视

角。

2.5实验程序

(1)实验采用单独施测的方式。被试进入实验室后,首先熟悉实验室的环

境。之后,请被试坐在实验指定位置,开始默读被试机屏幕上的指导语。被试示

意阅读完毕后,主试再向被试简述指导语,以确保被试正确的理解了实验进程及

进程中需要做出的反应,并强调:实验开始后,显示器屏幕上会逐屏呈现一些藏

文句子,每一屏只会呈现一个句子,请按照自己平时的阅读速度认真默读,阅读

过程中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有些句子后面有一个针对此句的是否判断题,需要

做出判断。并告知被试翻页键及“是”、“否”判断键的位置,在盯着屏幕中央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左侧注视点的同时按翻页键,开始下一个句子的阅读;(2)进行校准,以确保眼

动记录仪能够准确记录被试的眼动轨迹。采用三点校准,校准的误差值控制在

0.25以下(李薇薇,2013);(3)开始正式实验。(4)在被试不能盯住校准点时,

进行重新校准。

70句正式实验材料分成7组,每组有10个句子。采用拉丁方设计形成7种

窗口条件的呈现顺序,每个被试随机接受其中一种刺激呈现顺序。另外随机设置

19个阅读理解题,以保证被试认真阅读句子。每种窗口条件下的前2个句子作

为练习旬。整个实验过程大约需要30min。

2.6分析指标

参考以往文献(Rayner,1 986;H百iki6,Bertram,Hy6n萏,&Niemi,2009;Rayner,

Castelhano,&Yang,2009;闰国利等,2014),选取平均注视时间、注视次数、总

注视时间、阅读速度和向右眼跳幅度作为分析指标。

3结果分析

实验数据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处理。

1名被试未完成整个实验,其数据被剔除。其余34名有效被试回答问题的

平均正确率为88%。参考已有研究(Bai,Yan,Liversedge,Zang,&Rayner,2008;闰

国利等,2014;闫国利,巫金根,王丽红,2013;张玉晶等,2015;李薇薇,2013),

根据以下标准对数据进行删除:(1)追踪失败;(2)每种窗口条件下的前两个句

子以及实验过程中的判断句;(3)注视时间大于800ms和小于80ms的数据;

(4)注视点少于3个的句子。

在本实验中,将进行三个步骤的分析以确定藏语阅读知觉广度。首先以窗口

条件为被试内变量,对五个眼动指标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确定窗口限制效

应是否显著,这是确定阅读知觉广度的首要条件(IN国利等,2013)。如果窗口限

制效应显著,随后进行两类配对比较。第一类,将最大窗口条件(L12R12)与整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行条件相比较,以确定最大窗口条件的设置是否有效;第二类,以最大窗口条件

(L12R12)为基准,其他几个窗口条件分别与其进行比较,与基准条件相等的最

小右侧窗口就是阅读知觉广度的右侧范围(闫国利等,2011,2013)。大学生各眼动

指标上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见表2。

表2每种窗IZl条件下各眼动指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删r士彻’)

3.1窗口限制效应检验

对五个眼动指标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1)平均注视时间。方差分析结果是:F1(6,198)=19.63,Tlp2=0.37,p<0.001;

F2(6,330)=32。94,rip2=0。38,p<0。00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平均注视时

间显著长于IAR4、L6R6、L8R8、L10R10、L12R12窗口和整行条件(邵.<0.01),

两两比较P值采用Bonferroni方法进行校正(下同)。每种窗口下的平均注视时间,

如图4所示。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400

邑300

暴200

蜉i00

L2R2 L4R4 L6R6 L8R8 LIORIOLl2R12整行

窗口条件
图4 7种窗口的平均注视时间

(2)总注视次数。方差分析结果是:局(6,198)=19.93,Ⅵp2=0.38,p<0.001;

F2(6,330)=29.85,YIp2=0.35,p<0.00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总注视次数

显著多于L4R4、L6R6、LSR8、L10R10、L12R12窗口和整行条件汹.<0.05);
L4R4窗口下的总注视次数显著多于L8R8窗口和整行条件∞J.<0.05)。每种窗口

下的总注视次数,如图5所示。

蓁;;j圈,圜.圆.露。雹.匿.圈.
(3)总注视时间。方差分析结果是:FI(6,198)=19.87,Tip2----0.38,p<0.001:

局(6,330)=52.77,llp2=0.49,p<0.00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总注视时间

显著长于L4R4、L6R6、L8R8、L10R10、L12R12窗口和整行条件咖.<O.05);
L4R4窗口下的总注视时间显著长于L8R8、L10R10和整行窗口⑦s.<O.05)。每种

窗口下的总注视时间,如图6所示。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

叩∞

∞∞
一1^
1闰

j懋。圉。囤。圜。宙,圆.1圉,
∞∞

一。邑叵鲁罨唰蹈 硒∞

(4)阅读速度。方差分析结果是:F1(6,198)=18.80,qp2=O.36,p<0.001;

F2(6,330)=44.79,I]p2=0.45,p<0.00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阅读速度显

著慢于L4R4、L6R6、L8R8、L10R10、L12R12窗口和整行条件Q艚.<0.01);L4R4

窗口下的阅读速度显著慢于LSR8窗口和整行条件(芦.<o.05)。每种窗口下的阅读

速度,如图7所示。

400

藁300

j I图,圜.离,园.圜。图,、圜,

越200

蝼i00

L2R2 L4R4 L6R6 L8R8 LIORIO L12R12整行

窗口条件
图7 7种窗口的阅读速度

(5)向右眼跳幅度。方差分析结果是:Fff6,1.98)=25.09,qp2=O.43,p<0.001;

F2(6,330)=38.28,rlp2=O.41,p<0.00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向右眼跳幅

度显著小于L4R4、L6R6、L8R8、L10R10、L12R12窗口和整行条件(筇.<o.oi);

L4R4窗口下的向右眼跳幅度显著小于L8R8、L10R10、L12R12窗口和整行条件

(砸<o.05);L6R6窗口下的向右眼跳幅度显著小于L12R12窗口p<0.05)。每种窗
口下的向右眼跳幅度,如图8所示。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5

琶2
船1.5
墓1

摇05
0 鏖缫隧
L2R2
窝麟邕
L4R4
鹰隧隧殴 霹隰嗣匮
L6R6 L8R8
麋阴盟 蕊隅匿 惑网豇
L10R10 L12R12整行
窗口条件
图8 7f4窗口的向右眼跳幅度

由表2可以看出,五个指标上表现出的总体趋势是:伴随着可视窗口的不断

增大,在阅读过程中,被试的平均注视时间逐渐变短,总注视次数逐渐减少,总

注视时间逐渐变短。与上述三个指标趋势不同的是,被试的阅读速度逐渐变快,

向右眼跳幅度逐渐增大。

3.2知觉广度右侧范围的确定

为了确定所设定最大窗口条件的有效性,参照已有研究(Inhoff et a1.,1998)

对5个指标进行了两类比较配对比较:

第一,比较L12R12条件和整行条件,结果发现:

平均注视时间,tl(33)=1.90,t2(55)=1.80,p>0.05;总注视次数,fl(33)=O.81,

t2(55)=I.32,p>0.05;总注视时间,h(33)=1.00,t2(55)=1.09,p>0.05;向右眼跳

幅度,h(33)=1.68,t2(55)=1.41,p>0.05。仅在阅读速度上被试分析差异不显著,

tl(B3)=-1.33,p>0.05;项目分析差异显著,t2(55)=--3.02,p<0.01。

本研究的重点是探讨实验处理效果在被试所代表总体中的推广性,因此,被

试分析的结果更具意义。综合各眼动指标结果,说明设定的最大窗口是有效的。

第二,为了确定阅读知觉广度的右侧范围,以最大窗口条件(L12R12)为基

准条件,将L2R2、L4R4、L6R6、L8R8、L10R10条件与L12R12条件相比较,

与基准条件(L12R12)在各指标上不存在差异的最小窗口的大小即为知觉广度的

范围。结果表明: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在注视点右侧呈现2个字符窗口条件下(L2R2),与最大窗口条件(L12R12)

在所有指标的观测值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平均注视时间,n(33)=5.03,t2(55)=7.67,

p<0。001;总注视次数,h(33)=5.54,t2(55)=7.17,p<0.001;总注视时间,tl(33)=4.93,

t2(55)=9.78,p<0.001;阅读速度,h(33)=--6.82,t2(55)=--8.92,p<0.001;向右

眼跳幅度,t1(33)=-8.49,t2(55)=--12.16,p<0.001。

在注视点右侧呈现4个字符窗口条件下(L4R4),与最大窗口条件(L12R12)

仅在三个指标的观测值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总注视次数,fl(33)=2.49,p<0.05,

t2(55)=1.87,p>O.05;总注视时间,如(33)=2.88,p<0.01;t2(55)=2.28,p<0.05;

向右眼跳幅度,力(33)=-4.52,如(55)=一6.74,p<o.001。

在注视点右侧呈现6个字符窗口条件下(L6R6),与最大窗口条件(L12R12)

仅在向右眼跳幅度指标的观测值上均存在显著差异,t1_(33)=-3.67,t2(55)=-3.09,

p<o.01。

在注视点右侧呈现8个字符窗口条件下(LSRS),与最大窗口条件(L12R12)

在所有指标的观测值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即达到了基准水平帆>0.05)。
综合上述结果,可以初步推测,对于藏族大学生而言,在阅读藏语时,注视

点右侧4~8个字符的空间大约是其知觉广度的右侧范围。

4讨论

从结果可以看出,在藏语阅读中,再次证明了副中央凹预视效应会对阅读活

动产生重要影响(闰国利,张巧明,自学军,2013;闰国利等,2013)。且当可视窗口

增大到17个字符空问时,这些指标与正常阅读条件趋于一致。

进一步的配对比较显示,当注视点右侧2个字符可见时,该窗口条件下各项

眼动指标与最大窗口条件存在显著差异;当注视点右侧4个字符可见时,该窗口

条件下各项眼动指标与最大窗口条件仅在总注视次数、总注视时间和向右眼跳幅

度三个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当注视点右侧6个字符可见时,该窗口条件下各项

眼动指标与最大窗口条件仅在向右眼跳幅度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当注视点右侧

8个字符可见时,该窗口条件与最大窗口条件在所有指标的观测值上均不存在显
41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著差异,达到了基准水平,不影响正常的阅读。此外,在反应阅读知觉广度的多

个指标当中,有研究者认为,眼跳幅度能相对清晰地估计阅读中的知觉广度

(Inhoff&Liu,1998;McConkie&Rayner,1975;Rayner,Well,Pollatsek,&Bertera,

1982)。McConkie和Rayner的多项知觉广度研究中也都采用了眼跳距离这一指

标,而Osaka(1992)在一项日语阅读知觉广度研究中仅对眼跳距离的数据结果进

行了报告。本研究中,向右眼跳幅度与其他四个指标反应的趋势略有不同,当注

视点右侧8个字符可见时,该指标上才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综合起来,可以

初步推断,注视点右侧4~8个字符空间可能是藏语阅读知觉广度大致的右侧范

围。

拼音文字(如英语、荷兰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右侧范围在注视点右侧14~15

个字母空间范围之内(Rayner,1998;Den Buurman,Roersema,&Gerrissen,1981);

et
汉语阅读知觉广度右侧的最大范围大约是注视点右侧4个汉字(Tsai a1.,2000)。

本研究发现,注视点右侧4~8个字符空间可能是藏语阅读知觉广度大致的右侧

范围。藏语阅读知觉广度比西方拼音文字小,而比汉字大。究其原因:(1)藏语

与英语相比,虽然它们同属于拼音文字,但藏语文字的书写内含立体结构,文字

结构的复杂化增加了认知加工的负荷,致使藏语阅读加工比拼音文字(如英语)更

困难,阅读知觉广度更小(高晓雷等,2015;崔占玲等,2009;张积家等,2008);(2)

藏语与汉语相比,虽然在文字书写上都存在立体结构,但藏语同时具有拼音文字

的线性结构,文字结构总体比汉语要简单(高晓雷等,2015;崔占玲等,2009;张积

家等,2008),且藏语存在字问标记(隔字符),发音也更透明,因此,在藏语阅读

过程中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参与语言理解和加工,致使藏语阅读加工比表意文字

(汉语)更容易,表现出更大的阅读知觉广度。

5小结

在本研究条件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右侧范围大约为

注视点右侧4~8个字符的空间。

42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研究二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发展

发展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横断或追踪研究,描述心理现象随年龄的增长而表现

出的变化特征,寻找其中的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探寻这一规律背后的原因是

什么,并尝试对其进行解释。在完成上述两步之后,当面对某一心理现象时,我

们就可以根据已有的研究,准确的掌握某一年龄段人群在该事件上所应表现出的

一般情况。凭借既有认知,可以判断心理发展是否适时和完整。与此同时,上述

工作可以为后续针对性年龄心理发展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在尊重特定人群心理

发展的阶段和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并有可能制定出一些符合实际

的方法和措施,培养和维护特定心理能力和素质的健康发展。

阅读知觉广度是阅读研究中最为基本的问题,它是读者阅读活动顺利开展的

基本条件,反映着阅读的效率和策略。阅读知觉广度的大小与读者的阅读活动直

接相关。开展阅读知觉广度的发展研究,有利于寻找其变化发展的年龄特征,也

就是说,可以发现每个年龄段人群一般的知觉广度的大小。知觉广度的大小反映

着读者阅读能力的高低,只有在知道了不同群体的阅读能力水平的情况下,才能

通过提出不同阅读水平评价标准,或通过改变阅读材料呈现方式,或创设某种辅

助阅读手段的形式,最终帮助不同人群优质的完成阅读活动,并在阅读过程中完

整的提取必要的和有用的信息,以实现阅读的真正价值。

那么,阅读知觉广度存在怎样的发展规律呢,它的年龄特征如何。已有研究

者采用移动窗口范式,以不同语言为阅读材料,在一系列研究的基础上,均得出

了类似的结论,即阅读者的知觉广度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年龄的增长而改变

(Rayner,1986,1998,2009;Hiiiki6 et a1.,2009;熊建萍等,2009;白学军等,1995;

闰国利等,2011,2013;王丽红等,2014)。

由以往研究可见,已有研究者采用移动窗口范式,以初学读者、熟练读者(青

年人)和老年读者为被试,系统探测了阅读拼音文字和汉语的阅读知觉广度,研

究发现,从初学读者到青年读者这个年龄阶段内,读者的阅读知觉广度表现出随

年龄增长而扩大的趋势。而从青年读者到老年读者这个年龄阶段内,读者的阅读

43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知觉广度表现出随年龄增长而减小的趋势。不同的实验均证明了阅读知觉广度会

随年龄的增长而改变。那么,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年龄发展特征是怎样的,有待

探讨。

此外,在将不同年龄段的被试进行对比时,在选择阅读材料方面,通常会采

取两种方法:一种是所有被试均使用同一种材料,这样可以更好的进行组与组的

比较;另一种是选择不同材料,匹配材料难度与年龄水平,不同组别被试阅读与

其年龄水平相当的材料(闫国利等,2013)。但是,已有的多项研究中,不管被试

分为几个年龄组,各组被试阅读的材料都是相同的。那么,以年龄为标准划分的

不同阅读水平读者阅读相同材料所获得的知觉广度范围是否准确,值得商榷。

Rayner(1986)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当让四年级学生阅读两种不同的句子(一种句子

符合四年级阅读水平,另一种句子符合大学生阅读水平)时,四年级学生阅读大

学生水平句子的阅读知觉广度比阅读四年级水平句子更小。由此可见,材料的相

对难度水平影响阅读知觉广度的大小。或者说,某一年龄被试如果阅读高于其阅

读水平的句子,阅读知觉广度会变小,而阅读低于其阅读水平的句子,阅读知觉

广度可能会变大。因此,只有让不同组别的被试阅读与其阅读水平相当的材料,

才可能避免材料难度或者熟悉性这一因素的影响,从而准确的探测出该组被试真

实的阅读知觉广度。

因此,研究二中,采用移动窗口范式,选取四个年级的藏族学生为被试,让

每组被试阅读与其年龄水平相当的藏文材料,探讨各组被试藏语阅读的知觉广度,

并进而探讨藏语阅读知觉广度随年龄增长在眼动模式上表现出的发展特征。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实验2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藏语阅读知觉广度

1研究目的

以小学三年级藏族学生为被试,采用移动窗口技术设置7种大小窗口条件限

制视野范围,让被试阅读与其年龄水平相当的藏文材料,以此探测小学三年级藏

族学生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大小。

2研究方法

2.1被试

拉萨市雪新村小学34名三年级藏族学生(24名女生,10名男生)参与了本实

验,平均年龄M=9.26(SD=O.75)岁。所有被试母语均为藏语,智力正常,视力或

矫正视力正常,无躯体和精神疾病,均为右利手者。

2.2实验材料

以小学三年级藏语文教材及相当水平课外读物为基础(西藏人民出版社,

2001),加以适当改编,形成167个句子,句长为18-23个字符,不存在语义或

句法歧义,句中无标点符号。 。

实验材料的评定。对于上述167个藏文句子,请16名小学三年级藏族学生(不

参加正式实验)进行了通顺性的7点评定,并请5名小学三年级藏文教师及19

名小学三年级藏族学生(不参加正式实验)进行了难度的5点评定。最终选出70

个句子作为正式实验材料,正式实验材料通顺性评定结果M=4.55(SD=O.33),难

度评定结果,教师:M=I.67(SD=O.32);学生:M=I.07(SD=O.15)。表明实验材
料符合实验要求。

掩蔽材料。在拼音文字阅读知觉广度的研究中,通常选用符号“X”作为掩

蔽刺激(Rayner et a1.,1981;Rayner,1986)。因为藏语是拼音文字,因此本研究中

45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同样以符号“X”作为掩蔽刺激,如图9。本研究中,藏语材料使用Microsoft

Himalaya 32号字体呈现,每个藏文字符宽度约为15像素,使用32号大写“x”

作为掩蔽刺激,每个“X”所占像素为18x18,掩蔽材料足以掩蔽藏语字符。

a・写驾一司’鼍甄q嗣7气1q’乏爆通气1=门Rq’嘲筷验句)
a.写驾中鸯响7羽1哥萄譬习R’爵嘲筷l佥句)
b.XXXxxxxXⅪaxXXXXX粥㈣(掩蔽材#})

({妻句的意总是:扎面爱穿黛琶的表服。)

图9实验材料与掩蔽材料的示倒

2.3实验设计

实验采用单因素7水平的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窗口大小。

己有研究显示,阅读知觉广度在向前的阅读方向上表现出更大的范围

(Rayner,1998;闫国利等,2014),知觉广度更大,每次注视所能获取的信息更多,

对理解文本和提高阅读效率的贡献率更大。因此,对知觉广度较大一侧进行探测

更具意义。对称窗口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对知觉广度较大~侧范围的准确、完整

探测,而藏语是从左至右横向书写和阅读的,在阅读这一语言时,注视点右侧可

能存在更大的知觉范围(张巧明等,2013;闰国利等,2014;李韵静等,2015)。因此,

本研究采用了对称窗口的设定方法。与此同时,参考已有拼音文字(Rayner,1998;

Rayner et a1.,1980;李薇薇,2013;张玉晶等,2015)、汉语(闰国利等,2011,2014;

Tsai et a1.,2000)及研究一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本研究设定了7种窗口条件(同实

验1)。不同窗口条件如图10所示。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XXⅫ蓊币卒XXXX㈣X
q翔氮弱予羽《甍譬硝R蕾响整行条件

x确羽蟊币鼍1’趣xXXx殛殛xx
L嘲啉
L4R4.条件

锄年蟊’币硝’好弱x酸酸x凇x腩条件
娟鼍弼’珂甲弓翻q笔甄
日西叠弼系坼《匿q.毒手蠡Z豁xxT.xxxx
x L嘲条件

疑驾§嗣童酝乖鼍习1獭・亘弋-z铡XXJ'ⅨX
Ⅻ甲W叩硝訇窝运弋’镧 ‘姗。条件
L如唰fo|豢件

司司皋汝晕嗣t哥虽熟郦R歌xx
司司甲甄叩嗣弋。窝譬习Rqxxx L1趣12条件
图lo碍中可视窗口示意图
注:ct":‘3J代表注视点的位置,“x”代表掩蔽材料,没有被“x’’掩盖的字符
为窗口内可见字符。右侧一列表示相应的窗口条件。L代表左侧窗口,R代表右侧窗
口,数字代表注视字符外可见字符数。如L2R2代表注视字符左侧2个字符、右侧2个
字符的高口大小。箕余侏此粪堆。

2.4实验仪器

同实验1。

2.5实验程序

同实验1。

70旬正式实验材料分成7组,每组有10个句子。采用拉丁方设计形成7种

窗口条件的呈现顺序,并设置了18个阅读理解题。每种窗口条件下的前2个句

子作为练习句。整个实验过程大约需要30min。

2.6分析指标

同实验1。

3结果分析

实验数据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处理。

47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名被试未完成整个实验,其数据被剔除。其余33名有效被试回答问题的

平均正确率为74%。参考已有研究03ai et a1.,2008;闫国利等,2013,2014;张玉晶

等,2015;李薇薇,2013),采用与实验1相同的标准剔除数据。

在本实验中,将进行三个步骤的分析以确定藏语阅读知觉广度。首先以窗口

条件为被试内变量,对五个眼动指标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确定窗口限制效

应是否显著,这是确定阅读知觉广度的首要条件(闫国利等,2013)。如果窗口限

制效应显著,随后进行两类配对比较(同实验1)。小学三年级藏族学生各眼动指

标上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见表3。

表3每种窗口条件下各眼动指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M-)-SD)

3.1窗口限制效应检验

对五个眼动指标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1)平均注视时间。方差分析结果是:局(6,186)=3.21,11p2=0.09,p<0.01;

F2(6,330)=3.16,Tip2=O.05,p<o.0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平均注视时间

显著长于整行条件(F0.05)。每种窗口下的平均注视时间,如图11所示。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330

兽320

j囱,两.豳,豳。图。围I函,
景310
霜300
萍290
280
L2R2 L4R4 L6R6 L8R8 L10R10L12R12整行

窗口条件
图11 7种窗口的平均注视时间

(2)总注视次数。方差分析结果是:F1(6,186)=4.18,qp2=0.12,p=0.001;

F2(6,330)=5.62,qp2=O.09,p<O.00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总注视次数

显著多于L6R6、L10R10窗口和整行条件∽.<0.os)。每种窗口下的总注视次数,
如图12所示。

50

爨40
爨30
黎20

珀lO

L2R2 L4R4 L6R6 L8R8 LIORIO L12R12整行


窗口条件
图12 7种窗口的总注视次数

(3)总注视时间。方差分析结果是:蜀(6,186)=6.62,qp2=O.18,p<O.00I;

F2(6,330)=9.09,rlp2=O.14,p<0.00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总注视时间

显著长于L6R6、L8R8、LIORIO、L12R12窗口和整行条件◇s.<O.05)。每种窗i2i

下的总注视时间,如图13所示。

49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4000
口12000

j翻,国.围.嬲l圜;离;圈.
邑i0000
景8000
暴6000
悄4000
锄2000

拶挚梦§梦梦移、
窗口条件
图13 7种窗口的总注视时间

(4)阅读速度。方差分析结果是:蜀(6,186)=3.40,11p2=0.10,p<o。01;

F2(6,330)=3.73,11p2=0.06,p=O.00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阅读速度显

著慢于整行条件p<0.os)。每种窗口下的阅读速度,如图14所示。

150

蛐皿厦
/.、

霪 100


餐 50



L2R2 L4R4 L6R6 L8R8 LlORlOLl2R12整行

窗口条件
图14 7种窗口下的阅读速度

(5)向右眼跳幅度。方差分析结果是:F1(6,186)=15.18,T1p2=O.33,p<O.001;

F2(6,330)=27.30,vlp2=0.33,p<O.00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向右眼跳幅

度显著小于L4R4、L6R6、LSR8、L10R10、L12R12窗口和整行条件@s.<0.001);

L4R4窗口下的向右眼跳幅度显著小于L10R10、L12R12窗口和整行条件

∽<0.05)。每种窗口下的向右眼跳幅度,如图15所示。

万方数据
≤◆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由表3可以看出,五个指标上表现出的总体趋势是:伴随着可视窗口的不断

增大,在阅读过程中,被试的平均注视时间逐渐变短,总注视次数逐渐减少,总

注视时间逐渐变短。与上述三个指标趋势不同的是,被试的阅读速度逐渐变快,

向右眼跳幅度逐渐增大。

3.2知觉广度右侧范围的确定

为了确定所设定的最大窗口条件的有效性,参照已有研究(Inhoffet a1.,1998)

对5个指标进行了两类配对比较:

第一,将最大窗口条件,即L12R12条件和整行条件相比较,以确定本研究

所设定的最大窗口是否有效。结果发现:

平均注视时间,tl(31)=0.95,屯(55)=0.60,p>0.05;总注视次数,h(31)=1.02,

t2(55)=1.34,p>O.05;总注视时间,tl(31)=1.57,t2(55)=1.64,p>0.05;阅读速度,

tl(31)=一0.81,t2(55)=--1.10,p>0.05;向右眼跳幅度,t1(31)=--0.13,t2(55)=0.38,

p>O.05。

综合各眼动指标结果,说明本实验中,所设定的最大窗口是有效的。

第二,为了确定阅读知觉广度的右侧范围,以最大窗口条件(L12R12)为基

准条件,将L2R2、L4R4、L6R6、LSR8、L10R10条件与L12R12条件相比较,

结果表明:

在注视点右侧呈现2个字符窗口条件下(L2R2),与最大窗口条件(L12R12)

在所有指标的观测值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平均注视时间,f1(31)=2.69,p<0.05;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t2(55)_3.22,p<0.01;总注视次数,h(31)=2.60,p<O.05;龟(55)=3.81,p<0.001;

总注视时间,h(31)=3.68,p=0.001;t2(55)=5.11,p<0.001;阅读速度,f1(31)=一

2.71,t=(55)=-2.67,p<0.05;向右眼跳幅度,‘1(31)=一7.11,t2(55)=-14.88,p<0.001。

在注视点右侧呈现4个字符窗口条件下(L4R4),与最大窗口条件(L12R12)

仅在向右眼跳幅度指标的观测值上均存在显著差异,h(31)=--2.85,p<0。01;

之(55)=一5.48,p<0.001。

在注视点右侧呈现6个字符窗口条件下(L6R6),与最大窗口条件(L12R12)

仅在向右眼跳幅度指标的观测值上均存在显著差异,h(31)=--2.48,p<0.05;

t2(55)=-3.67,P20.001。

在注视点右侧呈现8个字符窗口条件下(LSR8),与最大窗口条件(L12R12)

在所有指标的观测值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即达NT基准水平(矽.>0.05)。

综合上述结果,可以初步推测,对于小学三年级藏族学生而言,在阅读藏语

时,注视点右侧4~8个字符的空间大约是其知觉广度的右侧范围。

4讨论

实验以小学三年级藏族学生为被试,采用移动窗口技术设置了7种不同大小

的窗口来限制视野范围,让被试阅读与其年龄水平相当的藏文句子,以此探测小

学三年级藏族学生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大小。结果发现,小学三年级藏族学生在

阅读与其自身水平相当的藏语时,可视窗口的大小对读者的眼动活动存在显著的

窗口限制效应,证明了副中央凹预视效应会对阅读活动产生重要影响(闫国利等,

2013a,2013b)。Rayner(1998)指视网膜分为中央凹、副中央凹和边缘区域三个

视觉区,其中中央凹视觉区和副中央凹视觉区是视觉信息的主要获取区域,且这

两个区域共同作用,以完成视觉信息的输入。采用移动窗口范式探测阅读知觉广

度时,在小窗口条件下,视觉信息可能只投射到了中央凹视觉区,从而浪费了副

中央凹视觉区的注意资源,从而降低了阅读的效率。随着窗口的增大,阅读效率

会不断提高。且当可视窗口增大到17个字符空间时,这些指标与正常阅读条件

趋于一致。
E’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进一步的配对比较显示,当注视点右侧2个字符可见时,该窗口条件下各项

眼动指标与最大窗口条件存在显著差异;当注视点右侧4个字符可见时,该窗口

条件下各项眼动指标与最大窗口条件仅在向右眼跳幅度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当

注视点右侧6个字符可见时,该窗口条件下各项眼动指标与最大窗口条件同样仅

在向右眼跳幅度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当注视点右侧8个字符可见时,该窗口条

件与最大窗口条件在所有指标的观测值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达到了基准水平,

不影响正常的阅读。在反应阅读知觉广度的多个指标当中,眼跳幅度能相对清晰

地估计阅读中的知觉广度(Irdaoff et a1.,1998;McConkie et a1.,1975;Rayner et a1.,

1982)。本研究中,在所选取的五个眼动指标中,平均注视时问、总注视次数、

总注视时间、阅读速度四个指标显示注视点右侧4个字符可见时,即不影响正常

阅读,而向右眼跳幅度指标显示注视点右侧8个字符可见时,才不影响正常阅读。

因此,综合起来,可以初步推断,小学三年级藏族学生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右侧

范围大约为注视点右侧4~8个字符空问。

5小结

在本研究条件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小学三年级藏族学生藏语阅读知觉广

度的右侧范围大约是注视点右侧4~8个字符空间。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实验3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藏语阅读知觉广度

1研究目的

以小学五年级藏族学生为被试,采用移动窗口技术设置7种大小窗口条件限

制视野范围,让被试阅读与其年龄水平相当的藏文材料,探测小学五年级藏族学

生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大小。

2研究方法

2.1被试

拉萨市雪新村小学28名五年级藏族学生(】8名女生,10名男生)参与了本实

验,平均年龄M=11.54(SD=O.92)岁。所有被试母语均为藏语,智力正常,视力

或矫正视力正常,无躯体和精神疾病,均为右利手者。

2.2实验材料

以小学五年级藏语文教材及相当水平课外读物为基础(西藏人民出版社,

2001),加以适当改编,形成136个句子,句长为17~23个字符,不存在语义或

句法歧义,句中无标点符号。

实验材料的评定。对于上述136个藏文句子,请12名小学五年级藏族学生(不

参加正式实验)进行了通顺性的7点评定,并请5名小学五年级藏文教师及20

名小学五年级藏族学生(不参加正式实验)进行了难度的5点评定。最终选出70

个句子作为正式实验材料,正式实验材料通顺性评定结果M=5.52(SD=O.35),难

度评定结果,教师:M=I.23(SD=O.33);学生:M=I.61(SD=O.17)。表明实验材

料符合实验要求。

掩蔽材料。在拼音文字阅读知觉广度的研究中,通常选用符号“X”作为掩

蔽刺激(Rayner et a1.,1981;Rayner,1986)。因为藏语是拼音文字,因此本研究中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同样以符号“x”作为掩蔽刺激,如图16。本研究中,藏语材料使用Microsoft

Himalaya 32号字体呈现,每个藏文字符宽度约为15像素,使用32号大写“X”

作为掩蔽刺激,每个“X”所占像素为18x18,掩蔽材料足以掩蔽藏语字符。

a.融娜’酝窀强糸马≮’认斡承酮(实9拘)
(该白的意思是;越巴课文诗的{良熟练。)
。。

b.XXXXXXX-XXXXXXXXXXXⅨXXX(掩蔽材}D
图16实验材料与掩蔽材料的示例

2.3实验设计

实验采用单因素.7水平的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窗口大小。

已有研究显示,阅读知觉广度在向前的阅读方向上表现出更大的范围

(Rayner,1998;闰国利等,2014),知觉广度更大,每次注视所能获取的信息更多,

对理解文本和提高阅读效率的贡献率更大。因此,对知觉广度较大一侧进行探测

更具意义。对称窗口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对知觉广度较大一侧范围的准确、完整

探测,而藏语是从左至右横向书写和阅读的,在阅读这一语言时,注视点右侧可

能存在更大的知觉范围(张巧明等,2013;闫国利等,2014;李韵静等,2015)。因此,

本研究采用了对称窗口的设定方法。与此同时,参考已有拼音文字(Rayner,1998;

Rayner et a1.,1980;李薇薇,2013;张玉晶等,2015)、汉语(闫国利等,2011,2014;

Tsai et a1.,2000)7)..研究一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本研究设定了7种窗口条件(同实

验1)。不同窗口条件如图17所示。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融审录’尊。马棼耳弓职誉黾谗嘲整f亍条件
冈E飞戳蔼司’瓢。马雹弋耳弓写气琶诮q豫留璺行条件
)【=髓嚼嘲司xx)Ⅸxxxxxxxxxx L2r眯-fl:

x嫡筏裁’窝’司脊.xxx恐蕊酸x酸 L妊4条件

承译’酾毫司争R≯xx殛双豫x垧醑貅
漱译惑书写寥碍弓’斟四㈣嘲啉
融晕惑弼翟致R.弓氍-羹酝Z,心-KXXxⅡo吐0条件
闷气叩。强司弼!翟擎R.弓氍。鬈醛 x Ⅱo吐0豸咻

L12R1钟
承§《录嚼q蘩耳蜀弓譬垂酞-一运XXXX L12Icl2条件
丹≮q《强≈-善最q耋乒耳呵弓譬誉暑鼠

图17珥十可视窗口示意图
注:“∥代表注视点的位置,“x”代表掩蔽材料,没有被“F7掩盖的字符
为窗口内可见字符。右侧一列表示相应的窗口条件。L代表左侧窗口,R{弋表右侧窗
口,数字代表注视字符外可见字符数。如L2R2代表注视字符左侧2个字符、右侧2个
章符的离口女小。直垒慷1“凄擂。

2.4实验仪器

同实验1。

2.5实验程序

同实验l。

70句正式实验材料分成7组,每组有10个句子。采用拉丁方设计形成7种

窗口条件的呈现顺序,并随机设置19个阅读理解题。每种窗口条件下的前2个

句子作为练习句。整个实验过程大约需要30min。

2.6分析指标

同实验1。

3结果分析

实验数据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处理。

2名被试未完成整个实验,其数据被剔除。其余26名有效被试回答问题的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平均正确率为83%。参考已有研究(Bai et a1.,2008;闰国利等,2013,2014;张玉晶

等,2015;李薇薇,2013),采用与实验1相同的标准剔除数据。

在本实验中,将进行三个步骤的分析以确定藏语阅读知觉广度。首先以窗口

条件为被试内变量,对五个眼动指标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确定窗口限制效

应是否显著,这是确定阅读知觉广度的首要条件(闫国利等,2013)。如果窗口限

制效应显著,随后进行两类配对比较(同实验1)。小学五年级藏族学生各眼动指

标上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见表4。

表4每种窗口条件下各眼动指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嘲汤)

3.1窗口限制效应检验

对五个眼动指标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1)平均注视时间。方差分析结果是:蜀(6,150)=8.57,qp2=O.26,p<0.001:

F2(6,330)=7.18,1]p2=O.12,p<o.00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平均注视时

间显著长于L4R4、L6R6、L8R8、L10R10、L12R12窗口和整行条件(融.<0.05)。

各窗口下的平均注视时间,如图18所示。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310

菖300
釜290
曾280

霜270
基260
N--250
240
L2R2 L4R4 L6R6 L8R8 LLORLO L12RL2整行

窗口条件
图18 7种窗口的平均注视时间

(2)总注视次数。方差分析结果是:蜀(6,150)=5.02,rip2=0.17,p<0.001;

F2(6,330)=6.66,11p2=o.11.,p<0.00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总注视次数
显著多于L12R12窗口条件⑦<0.05)。各窗口下的总注视次数,如图19所示。

蓁琴J翻。网,蜜I赢,密,凰。魍.
(3)总注视时问。方差分析结果是:Ft(6,150)=10.15,Tlp2=O.29,p<0.001;

F2(6,330)=21.53,np2=0.28,p<0.00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总注视时间

显著长于L4R4、L6R6、L10R10、L12R12窗口和整行条件(筇.<0.05)。各窗口下

的总注视时间,如图20所示。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2000

i0000

邑8000

莒6000

划4000

2000

L2R2 L4R4 L6R6 L8R8 LlORlOLl2R12整行

窗口条件
图20 7种窗口的总注视时间

(4)阅读速度。方差分析结果是:Fl(6,150)=5.67,rip2=0.19,p<0.001;

F2(6,330)=13.06,qp2=O.19,p<O.00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阅读速度显

著慢于L4R4、L6R6、L8R8、L10R10、L12R12窗口和整行条件(筘.<O.05)。各窗

El下的阅读速度,如图21所示。

200
卅1

蓬150

谴100

继50

L2R2 L4R4 L6R6 L8R8 L10RlO L12R12整行

窗口条件
图21 7种窗口的阅读速度

(5)向右眼跳幅度。方差分析结果是:局(6,150)=13.63,1]p2=0.35,p<0.001.;

F2(6,330)=11.87,rip2=0.18,p<O.00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向右眼跳幅

度显著小于L4R4、L6R6、L8R8、L10R10、L12R12窗口和整行条件(筇.<0.001)。

各窗口下的向右眼跳幅度,如图22所示。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争s

猢聃
IⅡ旺


玲 1

Ⅲ兰

杷0.5

L2R2 L4R4 L6R6 L8R8 L10R10 L12R12整行

窗口条件
图22 7种窗口的向右眼跳幅度

由表4可以看出,五个指标上表现出的总体趋势是:伴随着可视窗Isl的不断

增大,在阅读过程中,被试的平均注视时间逐渐变短,总注视次数逐渐减少,总

注视时间逐渐变短。与上述三个指标趋势不同的是,被试的阅读速度逐渐变快,

向右眼跳幅度逐渐增大。

3.2知觉广度右侧范围的确定

为了确定所设定的最大窗1:3条件的有效性,参照已有研究(/nhoffetal.,1998)

对5个指标进行了两类配对比较:

第一,将最大窗口条件,即L12R12条件和整行条件相比较,以确定本研究

所设定的最大窗口是否有效。结果发现:

平均注视时问,ti(25)=0.73,r2(55)=0.62,p>0.05;总注视次数,t1(25)=--0.07,

t2(55)=0.06,p>0.05;总注视时间,h(25)=1.16,t2(55)=1.85,p>0.05;阅读速度,

t1(25)=0.01,t2(55)=--0.29,p>0.05;向右眼跳幅度,h(25)=1.96,p>0.05;t2(55)=2.00,

p=O.05。

综合各眼动指标结果,说明本实验中所设定的最大窗口是有效的。

第二,为了确定阅读知觉广度的右侧范围,以最大窗口条件(L12R12)为基

准条件,将L2R2、L4R4、L6R6、LSR8、L10R10条件与L12R12条件相比较。

结果表明:

在注视点右侧呈现2个字符窗口条件下(L2R2),与最大窗口条件(L12R12)

在所有指标的观测值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平均注视时间,h(25)=4.82,t2(55)=4.97,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p<O.001;总注视次数,h(25)=3.63,p=0.001;屯(55)=3.71,p<0.001:总注视时

问,h(25)=3.91,p=0.001;t2(55)=5.26,p<O.001;阅读速度,h(25)=--4.73,t2(55)--

--6,40,p<0。001;向右眼跳幅度,}1(25)---6.68,ta(ss)=-6.77,p<0.001。

在注视点右侧呈现4个字符窗口条件下(L4R4),与最大窗口条件(L12R12)

仅在向右眼跳幅度指标的观测值上均存在显著差异,tl(25)=一2.91,p<0.01;

吐(55)=一2.32,p<0.05。

在注视点右侧呈现6个字符窗口条件下(L6R6),与最大窗口条件(L12R12)

在所有指标的观测值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即达到了基准水平Q艚.>O.os)。

综合上述结果,可以初步推测,对于小学五年级藏族学生而言,在阅读藏语

时,注视点右侧4~6个字符的空问大约是其知觉广度的右侧范围。

4讨论

实验以小学五年级藏族学生为被试,采用移动窗口技术设置了7种不同大小

的窗口来限制视野范围,让被试阅读与其年龄水平相当的藏文材料,探测小学五

年级藏族学生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大小。结果发现,小学五年级藏族学生在阅读

与其水平相当的藏语句子时,可视窗口的大小对读者的眼动活动存在显著的窗口

限制效应,证明了副中央凹预视效应会对阅读活动产生重要影响(闰国利等,

2013a,2013b)。根据Rayner(1998)提出的视网膜三分理论,不同大小的可视窗口,

可能不会影响的中央凹视觉区的信息获取,但会影响到副中央凹视觉取的信息获

取,由于副中央凹视觉区注视资源不同程度的浪费,导致了窗口条件下的阅读与

正常阅读存在差异,即在眼动指标的观测值上表现出了窗口限制效应。且当可视

窗口增大到13个字符空间时,这些指标与正常阅读条件趋于一致。

进一步的配对比较显示,当注视点右侧2个字符可见时,该窗口条件下各项

眼动指标与最大窗口条件存在显著差异;当注视点右侧4个字符可见时,该窗口

条件下各项眼动指标与最大窗口条件仅在向右眼跳幅度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当

注视点右侧6个字符可见时,该窗口条件与最大窗口条件在所有指标的观测值上

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达到了基准水平,不影响正常的阅读。本研究共选用了平均
E1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注视时间、总注视次数、总注视时间、阅读速度、向右眼跳幅度五个眼动指标。

其中前四个指标结果一致,显示注视点右侧4个字符可见时即不影响正常阅读。

然而,在阅读知觉广度研究中,眼跳幅度被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Inhoff&

Liu,1998;McConkie&Rayner,1975;Rayner et a1.,1982),有研究甚至只对该指标

进行了报告(Osaka,1992)。因此,综合各指标结果,可以初步推断,小学五年级

藏族学生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右侧范围大约为注视点右侧4~6个字符空问。

5小结

在本研究条件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小学五年级藏族学生藏语阅读知觉广

度的右侧范围大约为注视点右侧4--6个字符空间。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实验4初中一年级学生的藏语阅读知觉广度

1研究目的

以初中一年级藏族学生为被试,采用移动窗口技术设置7种大小窗口条件限

制视野范围,让被试阅读与其年龄水平相当的藏文材料,探测初中一年级藏族学

生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大小。

2研究方法

2.1被试

拉萨市第八中学35名初中一年级藏族学生(18名女生,17名男生)参与了本

实验,平均年龄M=13.74(舳b1.07)岁。所有被试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母语均
为藏语。

2.2实验材料

以初中一年级藏语文教材及相当水平课外读物为基础(西藏人民出版社,

2001),加以适当改编,形成115个句子,句长为19-27个字符,不存在语义或

句法歧义,旬中无标点符号。

实验材料的评定。对于上述115个藏文句子,各请1.7名初中一年级藏族学

生(不参加正式实验)进行通顺性的7点评定和难度的5点评定。最终选出70个

句子作为正式实验材料,正式实验材料通顺性评定结果M=5.34(SD=O.12),难度

评定结果3/-1.37(SD=O.24)。表明实验材料符合实验要求。

掩蔽材料。在拼音文字阅读知觉广度的研究中,通常选用符号“X”作为掩

蔽刺激(Rayner et a1.,1981;Rayner,1986)。因为藏语是拼音文字,因此本研究中

同样以符号“X”作为掩蔽刺激,如图23。本研究中,藏语材料使用Microsoft

Himalaya 32号字体呈现,每个藏文字符宽度约为15像素,使用32号大写“X”

6皇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乱马滋甏瓣鬣漱翠徽’
作为掩蔽刺激,每个“X”所占像素为18×18,掩蔽材料足以掩蔽藏语字符。

(该句的意思是:唐东忝布在各处都修建了铁桥。)“
b.X麟XXⅪ(XX》(Ⅺ()ⅨXⅫ麟ⅪQⅨXX(掩蔽材料)
图23实验材料与掩蔽材料的示例

2.3实验设计

实验采用单因素7水平的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窗口大小。

已有研究显示,阅读知觉广度在向前的阅读方向上表现出更大的范围

(Rayner,1998;闫国利等,2014),知觉广度更大,每次注视所能获取的信息更多,

对理解文本和提高阅读效率的贡献率更大。因此,对知觉广度较大一侧进行探测

更具意义。对称窗口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对知觉广度较大一侧范围的准确、完整

探测,而藏语是从左至右横向书写和阅读的,在阅读这一语言时,注视点右侧可

能存在更大的知觉范围(张巧明等,2013;闫国利等,2014;李韵静等,2015)。因此,

本研究采用了对称窗口的设定方法。与此同时,参考已有拼音文字(Rayner,1998;

Rayner et a1.,1980;李薇薇,2013;张玉晶等,2015)、汉语(闫国利等,2011,2014;

Tsai et a1.,2000)及研究一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本研究设定了7种窗口条件(同实

验1)。不同窗口条件如图24所示。

黾E’事秽’趣’掣弱忑鄂司訇司瓢。q曳鏊f亍条件
xx蕊强汰铲驾xXXXX硪)。【xXX殛 L珏嚎件

xxxx-.笋’甄攀辽砸x殛x蕊搿殛殛-L妞翰啉
xx萨挈靠即骊可’gxx蕊x跤XXx蠲条件
骶簪铲’交皆通强可邸弼x殛殛x獗脚条件
心萨秽蛹裂’昌蕊忑黼羽._号爵xx蕊题Llomo-条件
目《棼铲讯掣毽强忑。钾嗣’司嗣攀xx盈 L12n2条件

图24 7种可视窗口示意图

注:“霉”代表注视点的位置,“x”代表掩蔽材料,没有被“X”掩盖的字符
为窗口内可见字符。右侧一列表示相应的窗口条件。L代表左侧窗口,R代表右侧窗
口,数字代表注视字符外可Ⅱ导符数e如L2R计℃表注视字符左侧2个字符、右侧2个
字符的窗口大小。其余依此类推。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4实验仪器

同实验1。

2.5实验程序

同实验1

70句正式实验材料分成7组,每组有10个句子。采用拉丁方设计形成7种

窗口条件的呈现顺序,并随机设置了18个阅读理解题。每种窗口条件下的前2

个句子作为练习句。整个实验过程大约需要30rain。

2.6分析指标

同实验1。

3结果分析

实验数据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处理。

1名被试未完成整个实验,其数据被剔除。其余34名有效被试回答问题的

平均正确率为79%。参考已有研究①ai et a1.,2008;闰国利等,2013,2014;张玉晶

等,2015;李薇薇,2013),根据以下标准对数据进行删除:(1)追踪失败;(2)

每种窗口条件下的前两个句子以及实验过程中的判断句;(3)注视时间大于

1200ms和小于80ms的数据;(4)注视点少于3个的句子。

在本实验中,将进行三个步骤的分析以确定藏语阅读知觉广度。首先以窗口

条件为被试内变量,对五个眼动指标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确定窗口限制效

应是否显著,这是确定阅读知觉广度的首要条件(闰国利等,2013)。如果窗口限

制效应显著,随后进行两类配对比较(同实验1)。小学五年级藏族学生各眼动指

标上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见表5。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3.1窗口限制效应检验

对五个眼动指标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1)平均注视时间。方差分析结果是:Ft(6,198)=15.17,I]p2=0.32,p<0.001;

F2(6,330)=12.07,rip2=0.18,p<0.00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平均注视时

间显著长于L4R4、L6R6、L8R8、LIORl0、L12R12窗口和整行条件(筇.<O.01)。

每种窗口下的平均注视时间,如图25所示。

290

莒280

j图。囱 图。自.固。囱。囱。
吝270
曾260


阱230
220

L2R2 L4R4 L6R6 LBR8 LIORIOLl2R12整行


窗13条件
图25 7种窗口下的平均注视时间

(2)总注视次数。方差分析结果是:F1(6,198)=7.32,11p2=0.18,p<O.001;

F2(6,330)=21.14,np2=0.28,p<0.00I。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总注视次数

万方数据
天津师;区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显著多于L8R8、L10R10、L12R12窗口和整行条件伽.<0.oD。每种窗口下的总
注视次数,如图26所示。

5。

S 40

羹30
霾20
踽10

L2R2 L4R4 L6R6 LSR8 LIORIO L12R12整行


窗口条件
图26 7种窗口下的总注视次数

(3)总注视时间。方差分析结果是:F1(6,198)=11.03,qp2=O.25,p<0.001;

F2(6,330)=29.02,11p2=O.35,p<0.00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总注视时间

显著长于L4R4、L6R6、L8R8、L10R10、L12R12窗口和整行条件(泌.<0.05)。每

种窗口下的总注视时间,如图27所示。

12000

,、i0000

量8000

蔷6000

划4000

蹈2000

L2R2 L4R4 L6R6 L8R8 LLORl0L12R12整行


窗口条件
图27 7种窗口下的总注视时间

(4)阅读速度。方差分析结果是:F1(6,198)=8.63,Tlp2=0.21,p<0.001;

F2(6,330)=23.63,11p2=0.30,p<0.00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阅读速度显

著慢于L4R4、L6R6、L8R8、L10R10、L12R12窗15和整行条件(w.<0.01)。每种

窗口下的阅读速度,如图28所示。

67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3D

丧25

蒜20
酒15
删10

困蹴隧 函溺同殴 函戮蹦瞬 纛戮麓嚣 扇醚耐匿一 丙嘲隧匿


越一
屡b


函朦啜圈盟
L2R2 L4R4 L6R6 LSR8 L10R10L12R12整行

窗口条件
图28 7种窗口下的阅读速度

(5)向右眼跳幅度。方差分析结果是:丑(6,198)=3.03,T1p2=0.08,p<0.01;

F2(6,330)=14.50,lqp2=0.21,p<O.00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向右眼跳幅

度显著小于L8R8、L12R12窗口和整行条件∽.<0.05)。每种窗口下的向右眼跳
幅度,如图29所示。

国2。5

j圜。翻。圜。黧,图.嘲。圜。
刨 2
l口丑

喜1.5
Ⅲ兰 .

撂05

L2R2 L4R4 L6R6 LSR8 LIORIO L12R12整行
窗13条件
图29 7种窗口下的向右眼跳幅度

由表5可以看出,五个指标上表现出的总体趋势是:伴随着可视窗口的不断

增大,在阅读过程中,被试的平均注视时间逐渐变短,总注视次数逐渐减少,总

注视时间逐渐变短。与上述三个指标趋势不同的是,被试的阅读速度逐渐变快,

向右眼跳幅度逐渐增大。

3.2知觉广度右侧窗口的确定

为了确定所设定的最大窗口条件的有效性,参照已有研究(In_hoffetal.,1998)

对5个指标进行了两类配对比较: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第一,将最大窗口条件,即L12R12条件和整行条件相比较,以确定本研究

所设定的最大窗口是否有效。结果发现:

平均注视时间,h(33)=1.98,p>0.05;龟(55)-2.28,p<0.05;总注视次数,

f1(33)=O.99,t2(55)=1.90,p>0.05;总注视时间,h(33)=1.79,p>0.05;t2(55)=3.81,

p<0.05;阅读速度,h(33)=-1.84,p>0.05;t2(55)=--3.30,p<0.05;向右眼跳幅

度,q(33)=0.92,t2(55)=0.90,p>0.05。本研究的重点是探讨实验处理效果在被试

所代表总体中的推广性,因此,被试分析的结果更具意义。

因此,综合各眼动指标结果,说明本实验中所设定的最大窗口是有效的。

第二,为了确定阅读知觉广度的右侧范围,以最大窗口条件(L12R12)为基

准条件,将L2R2、L4R4、L6R6、L8R8、L10R10条件与L12R12条件相比较,

结果表明:

在注视点右侧呈现2个字符窗口条件下(L2R2),与最大窗口条件(L12R12)

在所有指标的观测值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平均注视时间,h(33)---4.63,t2(55)=4.88,

p<0.001;总注视次数,h(33)=4.64,t2(55)=6.96,p<0.001;总注视时间,tx(33)=4.81,

t2(55)=6.28,p<0.001;阅读速度,h(33)=-4.27,t2(55)=--7.63,p<O.001;向右

眼跳幅度,h(33)=-4.06,t2(55)=--7.73,p<0.001。

在注视点右侧呈现4个字符窗口条件下(L4R4),与最大窗口条件(L12R12)

仅在向右眼跳幅度指标的观测值上均存在显著差异,h(33)=-2.06,p<0.05;t2=(55)

--3.07,p<0.01。

在注视点右侧呈现6个字符窗口条件下(L6R6),与最大窗口条件(L12R12)

在所有指标的观测值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即达到了基准水平@◇0.05)。
综合上述结果,可以初步推测,对于初中一年级藏族学生而言,在阅读藏语

时,注视点右侧4~6个字符的空间大约是其知觉广度的右侧范围。

4讨论

实验以初中一年级藏族学生为被试,采用移动窗口技术设置了7种不同大小

的窗口来限制视野范围,让被试阅读与其年龄水平相当的藏文材料,探测初中一
69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年级藏族学生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大小。从结果可以看出,可视窗口的大小对读

者的眼动活动存在显著的窗口限制效应。之所以存在窗口限制效应,可根据

Rayner(1998)提出的关于视网膜分为三个区域的理论进行解释,即小的窗口条件

下,副中央凹视觉区的注视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致使窗口条件下的阅读与

正常阅读在眼动指标上出现了差异,影响了正常阅读。而随着窗口的增大,窗口

条件的限制作用逐渐减小,窗口条件下的阅读因此与正常阅读趋于一致。且当可

视窗口增大到17个字符空间时,这些指标与正常阅读条件趋于一致。

进一步的配对比较显示,当注视点右侧2个字符可见时,该窗口条件下各项

眼动指标与最大窗口条件存在显著差异;当注视点右侧4个字符可见时,该窗口

条件下各项眼动指标与最大窗口条件仅在向右眼跳幅度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当

注视点右侧6个字符可见时,该窗口条件与最大窗口条件在所有指标的观测值上

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达到了基准水平,不影响正常的阅读。本研究中平均注视时

间、总注视次数、总注视时间、阅读速度四个指标的观测值显示,当注视点右侧

4个字符可见时即不影响正常阅读,且四个指标趋势一致。在阅读知觉广度研究

中,眼跳幅度被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hllloff&Liu,1998;McConkie&

Rayner,1975;Rayner et a1.,1982),有研究甚至只对该指标进行了报告(Osaka,

1992)。因此,综合各指标结果,可以初步推测,对于初中一年级藏族学生而言,

在阅读藏语时,注视点右侧4~6个字符的空间大约是其知觉广度的右侧范围。

5小结

在本研究条件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初中一年级藏族学生藏语阅读知觉广

度的右侧范围大约为注视点右侧4~6个字符空间。

70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实验5藏族大学生的藏语阅读知觉广度

1研究目的

以藏族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移动窗口技术设置7种大小窗口条件限制视野范

围,让被试阅读与其年龄水平相当的藏文材料,1探测藏族大学生藏语阅读知觉广

度的大小。

2研究方法

2.1被试

西藏大学28名藏族大学生(19女生,9名男生)参与了本实验,平均年龄

M=21.07(SD=I.61)岁。所有被试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母语均为藏语。

2.2实验材料

以大学藏语文教材及相当水平课外读物为基础(西藏人民出版社,2001),加

以适当改编,形成79个句子,句长为18~31个字符,不存在语义或句法歧义,

旬中无标点符号。

实验材料的评定。请1 7名在校藏族大学生(不参加正式实验)对句子通顺性

进行7点评定,请14名在校藏族大学生(不参加正式实验)对句子难度进行5点

评定。最终选出70个句子作为正式实验材料,正式实验材料通顺性评定结果

M=6.32(SD=0.25),难度评定结果M=I.32(SD=O.20)。表明实验材料符合实验要

求。

掩蔽材料。在拼音文字阅读知觉广度的研究中,通常选用符号“x”作为掩

蔽刺激(Rayner et a1.,1981;Rayner,1986)。因为藏语是拼音文字,因此本研究中

同样以符号“X”作为掩蔽刺激,如图30。本研究中,藏语材料使用Microsoft

Himalaya 32号字体呈现,每个藏文字符宽度约为15像素,使用32号大写“X”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作为掩蔽刺激,每个“x”所占像素为18x18,掩蔽材料足以掩蔽藏语字符。

c谰q<哥气郦髑罨《q只焉气E邓’q跚-璺《qq气ie渤)
a。斓一<示昏埔攀嫡胬即嘲熟q哂ie实验句)
at

(该句的意思是:载写了一首描写乡村的诗歌:)

b.xxxxx殛xⅪ(蕊XxX殛Xx)。(ⅫⅪ日Ⅸ(掩蔽材聿}})
图30实验材料与掩蔽材料的示倒

2,3实验设计

实验采用单因素7水平的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窗口大小。

已有研究显示,阅读知觉广度在向前的阅读方向上表现出更大的范围

(Rayner,1998;闫国利等,2014),知觉广度更大,每次注视所能获取的信息更多,

对理解文本和提高阅读效率的贡献率更大。因此,对知觉广度较大一侧进行探测

更具意义。对称窗口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对知觉广度较大一侧范围的准确、完整

探测,而藏语是从左至右横向书写和阅读的,在阅读这一语言时,注视点右侧可

能存在更大的知觉范围(张巧明等,2013;闫国利等,2014;李韵静等,2015)。因此,

本研究采用了对称窗口的设定方法。与此同时,参考已有拼音文字(Rayner,1998;

Rayner et a1.,1980;李薇薇,2013;张玉晶等,2015)、汉语(闰国利等,201 l,2014;

Tsai et a1.,2000)及研究一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本研究设定了7种窗口条件(同实

验1)。不同窗口条件如图31所示。

=蠲'气。永’擎’尊’毫熙。司器。零气’呷‘1“5.--q§弼q裔霜整行条件
镧『q气鼍气’嘎鼋’咽’≤浆。司R。嚣气’‘圈‘q 驾弼qq气l整行象件

xⅪⅨxx商≈呐,髫xxxx.'xxxxxxxxxxxx L2R2条件

xxxx示卸,遣奄冈qxxxxx)ⅨⅪⅨxxxx L4R4.-条件

xx甲泳却谪即目鞠x蕊Ⅻ蕊x蕊蕊嘲帮#
《强E习≮邵’咽芎黑≮耳鼋气’《xⅪⅨxxxXx m萌阱
碌《碍E每毫瓮qt盛葚黑≮&誉氧,cⅨxⅪ£Kxxxxx m蜊
剐q=叶司气’瑁琴’咽罨毪qR焉气’圈习Ⅺ晓XXX凇
邸{Ⅵ≤衣t嚣《・稳善翼q器繁气,吲qⅪdxxxxx Lm0R10豸释
Lm0R10条件

磷Ⅵ;萄毒轴・福书目焱胃气’跚一翮tXXXXXXXXXXXX
磷可;习≮叩’镧书目足胃气’跚一q’ L12n2条件

图3I再十可视窗口示煮图

注:“卅代表注视点的位置,“x”代表掩蔽材料,没有被“x”掩盖的字符
为窗口内可见字符。右侧一列表示相应的窗口条件。L代表左侧窗口,R1弋表右侧窗
口,数字代表注视字符外可见字符数。如L2R2代表注视字符左侧2个字符、右侧讣
字符的窗口大小。其余依此类推。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4实验仪器

同实验1。

2.5实验程序

同实验1。

70句正式实验材料分成7组,每组有10个句子。采用拉丁方设计形成7种

窗口条件的呈现顺序,并随机设置了20个阅读理解题。每种窗口条件下的前2

个句子作为练习句。整个实验过程大约需要30min。

2.6分析指标

同实验1。

3结果分析

实验数据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处理。

1名被试未完成整个实验,其数据被剔除。其余27名有效被试回答问题的

平均正确率为86%。参考已有研究(Bai et a1.,2008;闰国利等,2013,2014;张玉晶

等,2015;李薇薇,2013),根据以下标准对数据进行删除:(1)追踪失败;(2)

每种窗口条件下的前两个句子以及实验过程中的判断旬;(3)注视时间大于

1200ms和小于80ms的数据;(4)注视点少于3个的句子。

在本实验中,将进行三个步骤的分析以确定藏语阅读知觉广度。首先以窗口

条件为被试内变量,对五个眼动指标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确定窗口限制效

应是否显著,这是确定阅读知觉广度的首要条件(闫国利等,2013)。如果窗口限

制效应显著,随后进行两类配对比较(同实验1)。大学生各眼动指标上的平均值

和标准差,见表6。

3.1窗口限制效应检验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对五个眼动指标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表6每种窗口条件下各眼动指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M士SD)

(1)平均注视时间。方差分析结果是:Fl(6,156)=17.67,”p2=0.41,p<0.001;

F2(6,330)=26。40,qp2=0.32,p<0.00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平均注视时

间显著长于L4R4、L6R6、L8R8、L10R10、L12R12窗口和整行条件(p.<0.001)。

每种窗口下的平均注视时间,如图32所示。

300

叠280
暴260

蜉240

220

L2R2 L4R4 L6R6 L8R8 L10R10L12R12整行


窗1:3条件
图32 7种窗口下的平均注视时间

(2)总注视次数。方差分析结果是:F1(6,156)=10.32,qp2=0.28,p<0.001;

F2(6,330)=14.80,rlp2=O.21,p<0.00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总注视次数

显著多于L4R4、L6R6、L10R10、L12R12窗口和整行条件(矽.<0.01)。每种窗口

下的总注视次数,如图33所示。

74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50

露40
羹30
藤20
十H

珀10

L2R2 L4R4 L6R6 LSR8 LIORIO L12R12整行

窗口条件
图33 7种窗口下的总注视次数

(3)总注视时间。方差分析结果是:F1(6,156)=20.99,Tip2=0.45,p<0.001;

F2(6,330)=28.63,qp2=0.34,p<0.00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总注视时间

显著长于L4R4、L6R6、L8R8、LIORIO、L12R12窗口和整行条件(肚<0.05)。每

种窗口下的总注视时间,如图34所示。

12000
昌10000


运8000
蓝6000

嚣4000
≤2000
0 赢戮随 盟匝
拶挚梦§梦梦移’
窗口条件
图34 7种窗El下的总注视时间

(4)’阅读速度。方差分析结果是:n(6,156)=9.79,T1p2_0.27,p<0.001;
F2(6,330)=6.87,y]p2----0.1 1,p<0.00 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阅读速度显

著慢于L4R4、L6R6、L8R8、L10R10、L12R12窗口和整行条件O礁<O.09。每种

窗口下的阅读速度,如图35所示。

75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400

h刚
妻300

面200

由愿巨

函翮圈区 也麟囡阻 玉燃瞄翻匿 聂隧瞄胃


继i00

工√。蚋F,。: 14 T

L2R2 L4R4 L6R6 L8R8 L10R10 L12R12整行


窗口条件
图35 7种窗口下的阅读速度

(5)向右眼跳幅度。方差分析结果是:蜀(6,156)=16.63,qp2=O.39,p<O.001;

F2(6.330)=18.18,vlp2=O.25,p<O.00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向右眼跳幅

《◆
度显著小于L6R6、L8R8、L10R10、L12R12窗口和整行条件(芦.<0.01);L4R4

窗口下的向右眼跳幅度显著小于L6R6、L8R8、L10R10、L12R12窗口和整行条

件⑦J.<0.01)。每种窗口下的向右眼跳幅度,如图36所示。

由表6可以看出,五个指标上表现出的总体趋势是:伴随着可视窗口的不断

增大,在阅读过程中,被试的平均注视时间逐渐变短,总注视次数逐渐减少,总

注视时问逐渐变短。与上述三个指标趋势不同的是,被试的阅读速度逐渐变快,

向右眼跳幅度逐渐增大。

3.2知觉广度右侧范围的确定

为了确定所设定的最大窗口条件的有效性,参照已有研究(Inhoffet a1.,1998)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对5个指标进行了两类配对比较:

第一,将最大窗口条件,即L12R12条件和整行条件相比较,以确定本研究

所设定的最大窗口是否有效。结果发现:

平均注视时间,f1(26)=一0.67,t2(55)=--1.08,p>O.05;总注视次数,f1(26)=

一1.38,如(55)=一1.73,p>0.05;总注视时间,h(26)=--0.26,t:(SS)=--0.62,p>0.05;

阅读速度,h(26)=0.85,t2(55)=1.83,p>O.05;向右眼跳幅度,t1(26)=0.01,t2(55)--

--0.03,p>0.05。

综合各眼动指标结果,说明本实验中所设定的最大窗口是有效的。

第二,为了确定阅读知觉广度的右侧范围,以最大窗口条件(L12R12)为基

准条件,‘将L2R2、IAR4、L6R6、L8R8、’L10R10条件与基准条件(L12R12)相

比较。结果表明:

在注视点右侧呈现2个字符窗口条件下(L2R2),与最大窗口条件(L12R12)

在所有指标的观测值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平均注视时间,q(26)=5.87,t2(55)=7.38,

p<0.001;总注视次数,t1(26)=5.23,t2(55)=6.20,p<0.001;总注视时间,h(26)=5.51,

t2(55)=6.94,p<0.001;阅读速度,h(26)=--6.00,t2(55)=--5.36,p<0.001;向右

眼跳幅度,tl(Z6)=--7.20,如(55)=一6.55,p<o.001。

在注视点右侧呈现4个字符窗口条件下(L4R4),与最大窗口条件(L12R12)

仅在向右眼跳幅度指标的观测值上存在显著差异,向右眼跳幅度,f1(26)=一5.21,

t2=(55)-4.46,p<0.001。

在注视点右侧呈现6个字符窗口条件下(L6R6),与最大窗口条件(L12R12)

仅在向右眼跳幅度指标的观测值上存在显著差异,tx(26)=-2.80,p<0.01;t2(55)

=一l-67,p>O.05。

在注视点右侧呈现8个字符窗口条件下(L8R8),与最大窗口条件(L12R12)

在所有指标的观测值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即达到了基准水平(ps.>0.05)。

综合上述结果,可以初步推测,对于藏族大学生而言,在阅读藏语时,注视

点右侧4~8个字符的空间大约是其知觉广度的右侧范围。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4讨论

实验以藏族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移动窗口技术设置了7种不同大小的窗口来

限制视野范围,让被试阅读与其年龄水平相当的藏文材料,探测藏族大学生藏语

阅读知觉广度的大小。从结果可以看出,在藏语阅读中,可视窗口的大小对读者

的眼动活动存在显著的窗口限制效应,证明了副中央凹预视效应会对阅读活动产

生重要影响(闰国利,张巧明,自学军,2013;闰国利等,2013)。采用移动窗口范式

探测阅读知觉广度时,不同大小窗口的设置,不同程度限制了副中央凹的预视作

用,从而降低了阅读的效率(Rayner,1998)。而随着窗15的增大,阅读效率表现出

不断提高的趋势。且当可视窗口增大到17个字符空间时,这些指标与正常阅读

条件趋于一致。

进一步的配对比较显示,当注视点右侧2个字符可见时,该窗口条件下各项

眼动指标与最大窗口条件存在显著差异;当注视点右侧4个字符可见时,该窗口

条件下各项眼动指标与最大窗口条件仅在向右眼跳幅度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当

注视点右侧6个字符可见时,该窗口条件下各项眼动指标与最大窗口条件仅在向

右眼跳幅度指标上存在显著差异:当注视点右侧8个字符可见时,该窗口条件与

最大窗口条件在所有指标的观测值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达到了基准水平,不影

响正常的阅读。本研究中,选用的五个眼动指标上并没有表现出完全一致的结果,

向右眼跳幅度指标反映了更大的阅读知觉广度,而眼跳幅度被认为是阅读知觉广

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Inhoff&Liu,1998;McConkie&Rayner,1975;

Rayner etal.,1982)。Osaka(1992)在一项日语阅读知觉广度研究中仅对眼跳距离的

数据结果进行了报告。因此,综合各指标结果,可以初步推断,藏族大学生阅读

与其水平相当藏语材料时,注视点右侧4~8个字符的空间大约是其知觉广度的

右侧范围。

5小结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在本研究条件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藏族大学生阅读与其水平相当藏语材

料时,注视点右侧4~8个字符的空间大约是其知觉广度的右侧范围。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研究三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影响因素

对于任何一种心理现象,在描述了的存在状态,解释这一存在现象背后的原

因后。接下来需要考虑的问题是,这一现象的存在,它内在的机制是什么,也就

是说,它有可能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对于阅读知觉广度而言,我们在前期的研

究中,通过横断实验设计,初步考察了它的年龄特征,也就是说,考察了随着阅

读者年龄的增长,每个年龄段所具有的实际水平和现实情形。那么,如果聚焦于

某一年龄段内部,特定年龄组内人群的阅读机制是什么,组内阅读知觉广度的大

小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是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问题。

已有研究显示,阅读知觉广度并不是受某单一因素影响,而是多种因素在起

作用(张巧明,王爱云,闫国利,2013)。已有研究者在多项研究的基础上,对阅读

知觉广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总结。比如,Rayner(1998)认为不同书写系统的

自身特征、材料难度会影响阅读知觉广度,除上述所言外,Rayner(2009)认为阅

读技巧也会影响到阅读知觉广度。除国外研究者外,国内研究者也在探讨哪些因

素可能会影响到阅读知觉广度。徐四华等(2005)指出文字系统本身、阅读技巧、

文本难度都对阅读知觉广度存在一定影响。也有研究者提出,除上述因素外,年

龄和工作记忆容量同样会影响阅读知觉广度,并认为被试(特殊群体)因素也需要

在未来的研究中加以探讨(闫国利等,2010)。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闰国利等(2012)

针对阅读知觉广度,提出了更为综合和全面的观点。在他的后续研究中,在实验

基础上发现,年级、材料难度、阅读能力均各自独立地影响知觉广度(闫国利等,

2013)。此外,张巧明、王爱云、闰国利(2013)使用多元回归方法考察了大学生阅

读知觉广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被试在眼动指标上的表现,可以通过材料难

度、窗口条件、工作记忆和阅读理解进行很好的预测。

综上所述,研究者在实验的基础上,针对拼音文字和汉语提出了各自不同的

关于阅读知觉广度影响因素的结论,也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在不考虑文字系统因

素后,共同普遍认为材料难度、阅读能力和工作记忆容量会影响到阅读知觉广度。

藏语是拼音文字,同时又属于汉藏语系,兼具拼音文字和汉语两种书写系统的特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征。那么,在拼音文字和汉语阅读中都会影响阅读知觉广度的材料难度、阅读能

力和工作记忆容量等因素会对藏语阅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是与已有研究类

似,还是存在差异,有待探讨。在探讨这一问题时,考虑到初学阅读者和成熟阅

读者的知觉广度是不同的,通常后者大于前者(Rayner,1986,1998;闰国利等,

2011,2013)。在阅读活动者,熟练读者的阅读表现更稳定。因此,在探讨阅读知

觉广度的影响因素时,选用青年人(大学生)为被试,可以避免因为被试尚处于阅

读能力发展和提升阶段,各方面发展不完善带来的其他因素的影响。

因此,本研究以藏语熟练读者(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移动窗口范式,系统探

讨材料难度、阅读能力、工作记忆容量等因素在藏语阅读知觉广度中的作用,以

此发现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影响机制。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实验6材料难度对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影响

1研究目的

以藏族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同质被试主观评定的方法将阅读材料分为难、易

两组,利用移动窗口技术设置5种不同大小窗口限制视野范围,比较不同窗口条

件下被试在阅读难、易句子过程中的藏语阅读差异,以此探讨材料难度对藏语阅

读知觉广度的影响。

2研究方法

2.1被试

西藏大学24名藏族大学生(14名女生,10名男生)参与了本实验,平均年龄

M=20.75(SD=I.73)岁。所有被试母语均为藏语,智力正常,视力或矫正视力正

常,无躯体和精神疾病,均为右利手者。

2.2实验材料

以小学五年级藏语文教材及相当水平课外读物为基础(西藏人民出版社,

2001),加以适当改编,形成79个句子,句长为18~31个字符,作为易句子的备

选材料;以大学藏文教材及相当水平课外读物为基础,加以适当改编,形成101

个句子,句长为18~28个字符,作为难句子的备选材料。所有句子均不存在语义

或句法歧义,且句中无标点符号。

实验材料的评定。请17名在校藏族大学生(不参加正式实验)对79个易句子

的通顺性进行7点评定,同时请14名在校藏族大学生(不参加正式实验)对上述

句子的难度进行5点评定。最终选出50个句子作为正式实验材料,正式实验材

料通顺性评定结果M=6.34(SD=O.27),难度评定结果M=I.31(SD=0.18)。分别请

14名在校藏族大学生(不参加正式实验)对101个难句子进行通顺性的7点评定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和难度的5点评定,最终选出50个句子作为正式实验材料,正式实验材料通顺

性评定结果M=5.67(SD=O.25),难度评定结果M=3.73(SD=O.14)。对难、易句子

的难度评定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平均难度的差异显著,t啦晶(98)=

--72.79,p<0.001。表明实验材料符合实验要求。

掩蔽材料。在拼音文字阅读知觉广度的研究中,通常选用符号“X”作为掩

蔽刺激(Rayner et a1.,1981;Rayner,1986)。因为藏语是拼音文字,因此本研究中

同样以符号“X”作为掩蔽刺激,如图37。本研究中,藏语材料使用Microsoft

Himalaya 32号字体呈现,每个藏文字符宽度约为15像素,使用32号大写“x”

作为掩蔽刺激,每个?X”所占像素为18x18,.掩蔽材料足以掩蔽藏语字符。

a。融啐《承营韵’甲嚣莉叫羲马下蚤丐翻l翎拘) ’

(该句的意思是:人最大p良度地感妾和享受了生命。)”
b.XXXXXXX-XXXXXⅪIXXXXXXXXXXXX XX(掩蔽材}})
图37实验材料与掩蔽材料的示倒

2.3实验设计

本实验为2(材料难度:难,易)×5(可视窗口大小:5字符、9字符、13字符、

17字符、整行)被试内设计。

已有研究显示,‘阅读知觉广度在向前的阅读方向上表现出更大的范围

(Rayner,1998;闫国利等,2014),知觉广度更大,每次注视所能获取的信息更多,

对理解文本和提高阅读效率的贡献率更大。因此,对知觉广度较大一侧进行探测

更具意义。对称窗口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对知觉广度较大一侧范围的准确、完整

探测,而藏语是从左至右横向书写和阅读的,在阅读这一语言时,注视点右侧可

能存在更大的知觉范围(张巧明等,2013;闫国利等,2014;李韵静等,2015)。因此,

本研究采用了对称窗口的设定方法。与此同时,参考已有拼音文字(Rayner,1998;

Rayner et
a1.,1980;李薇薇,2013;张玉晶等,2015)、汉语(闫国利等,2011,2014;

Tsai etal.,2000)及研究一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本研究设定了5种窗口条件:分别

在注视点两侧呈现2、4、6、8个字符,分别产生5、9、13、17个字符空间的窗

口,下文中分别称L2R2、L4R4、L6R6、L8R8,最后一个条件是整行条件(控制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条件),窗口大小为整句的长度,下文中称整行。不同窗口条件如下所示。

氛’蔷宁莓肇零却’繁1魏两’冈咤氏R’竽’蓍≮≤黾{整行条件
xxxx)Ⅸ毒髯§南txⅪ【)ⅨxⅪD。【ⅪDⅨxⅪ【L2R2壹啉

XXX,'X・截前秉怠翮-即{rxxxxxxⅪ(xxxxxxx L41C4条件

xx率镧碑宅两‘擎营辩x磁)Ⅸ蕊x溉ⅫL6衢条件
±

翮’罨圈锦宅响郦菖两词’XXXXXXXXXXX

L8蹄条件

图38 5种可视窗口示意图

注:“叫代表注视点的位置,“x”代表掩蔽材料,没有被“xJ’掩盖的字符
为窗口内可见字符。右侧一列表示相应的窗口条件。L代表左侧窗口,R代表右侧亩
口,数字代表注视字符外可见字符数。如L2R2代表注视字符左倒2个字符、右侧2个
字符的窗口大小。其余依Ⅱl类推。

2.4实验仪器

同实验1。

2.5实验程序

同实验1。

根据实验要求,最终有100个句子(50个难旬和50个易句)作为正式实验材

料,每种窗口条件下20个句子,难、易句各10句,随机混合后用于实验。采用

拉丁方设计形成5种窗口条件的呈现顺序,每个被试随机接受其中一种刺激呈现

顺序,并随机设置了33个阅读理解题。每种窗口条件下的前2个句子作为练习

旬,难易旬各1句。整个实验过程大约需要30min。

2.6分析指标

参考以往文献(Rayner et a1.,2006;Rayner,2009;蒋波,2007;闰国利等,2008;

朱莹等,2009;伏干,2012),选取平均注视时间、总注视时间、阅读速度和向右眼

跳幅度作为分析指标。

3结果分析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实验数据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处理。

24名被试回答问题的平均正确率为79%。参考已有研究(Bai et a1.,2008;闰

国利等,2013,2014;李薇薇,2013;张玉晶等,2015),根据以下标准对数据进行删

除:(1)追踪失败;(2)每种窗口条件下的前两个句子以及实验过程中的判断句;

(3)注视时间大于1200ms和小于80ms的数据;(4)注视点少于3个的句子,

删除句子占句子总数的2.4%。

在本实验中,将进行两个方面的分析:(1)阅读不同难度句子的知觉广度,

包括三个步骤的分析。首先以窗口条件为被试内变量,对四个眼动指标进行重复

测量方差分析,以确定窗口限制效应是否显著,这是确定阅读知觉广度的首要条

件(闰国利等,2013)。如果窗口限制效应显著,随后进行两类配对比较(同实验1);

(2)句子难易度和窗口大小对阅读活动的影响。

3.1阅读不同难度句子的知觉广度

表7大学生阅读不同难度句子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删r士.£D)

大学生阅读难、易句子的四个眼动指标在五种窗口条件下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gS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见表7。

3.1.1大学生阅读难句子的知觉广度

3.1.1.1窗口限制效应检验

对四个眼动指标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1)平均注视时间。方差分析结果是:FI(4,92)=17.31,qp2=O.43,p<0.001;

r2(4,176)=22.80,-%2=0.34,p<o.00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平均注视时

间显著长于L4R4、L6R6、L8R8窗口和整行条件帆<o.oi)。每种窗口下的平均
注视时间,如图39所示。

300


.匿
28
1嘲
盔 26

j爱,园.圉。寓;鸯.

刿 24

阱 22
L2R2 L4R4 L6R6 L8R8 整行

窗口条件
图39 5种窗口下的平均注视时间

(2)总注视时间。方差分析结果是:F1(4,92)=5.59,Tlp2=0.20,p<0.001;

y2(4,176)=15.27,rip2=0.26,p<0.00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总注视时间

显著长于L4R4、L6R6窗口和整行条件(眇.<0.05)。每种窗口下的总注视时间,

如图40所示。

i0000

坦南尉国 且 咀
詈8000

暑6000
察4000

装2000

L2R2
函随 内囡
L4R4 L6R6 L8R8 整行
窗口条件
图40 5种窗口下的总注视时间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3)阅读速度。方差分析结果是:FI(4,92)=3.68,qp2=O.14,p<0.01;

尼(4,176)=5.15,lip2=0.II,p=O.00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阅读速度显

著慢于L4R4、L6R6窗口(筘.<0.05)。每种窗口下的阅读速度,如图41所示。

300


姑 200

趔 i00


压 O

L2R2 L4R4 L6R6 L8R8 整行


窗口条件
图41 5种窗口下的阅读速度

(4)向右眼跳幅度。方差分析结果是:Fff4,92)=11.17,rip2=0.33,p<o.001;

F2(4,176)=30.77,qr2=O.41,p<0.00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向右眼跳幅

度显著小于L4R4、L6R6、L8R8窗口和整行条件(砂.<0.05)。每种窗口下的向右

眼跳幅度,如图42所示。



臣一霹溺鎏 两匮

豳圉匮韵溺雾 嘲姻盥一 弱瞄蘸邀





!L4R4
一 L6R6 L8R8 整行
窗口条件
图42 5种窗口下的向右眼跳幅度

综合各指标结果,说明难材料条件下存在显著的窗口限制效应。

由表7可以看出,四个指标上表现出的总体趋势是:伴随着可视窗口的不断

增大,在阅读过程中,被试的平均注视时间逐渐变短,总注视时间逐渐变短。与

上述两个指标趋势不同的是,被试的阅读速度逐渐变快,向右眼跳幅度逐渐增大。

3.1.1.2知觉广度右侧窗口的确定

为了确定所设定的最大窗口条件的有效性,参照已有研究(hmo圩et a1.,1998)
87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对5个指标进行了两类配对比较:

第一,将L8R8条件和整行条件相比较,结果发现:

平均注视时间,h(23)=2.24,t2(44)=2.15,p<0.05;总注视时间,q(23)=1.01,

p>0.05;t2(44)=3.43,p<0.05;阅读速度,h(23)=--0.66,t2(44)=--1.50,p>O.05;

向右眼跳幅度,f1(23)=--0.14,t=(44)=--0.30,p>o.05。在平均注视时间指标上,

L8R8条件和整行条件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其他三个指标上,尤其是知觉广度研

究中最为重要的向右眼跳幅度这一指标上,L8R8条件和整行条件均不存在显著

差异。

因此,综合各眼动指标结果,说明难材料条件下所设定的最大窗口是有效的。

第二,为了确定阅读知觉广度的右侧范围,以最大窗口条件(L8R8)为基准

条件,将L2R2、L4R4、L6R6条件与基准(L8R8)条件相比较,与基准(L8R8)

条件在各指标上不存在差异的最小窗15的大小即为知觉广度的范围。结果表明:

在注视点右侧呈现2个字符窗口条件下(L2R2),与LSR8在所有指标的观测

值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平均注视时间,h(23)=4.18,t2(44)=5.82,p<0.001;总注

视时间,t1(23)=2.52,tz(44)=2.63,p<0.05;阅读速度,h(23)=-2.67,龟(44)=一

2.52,p<0.05;向右眼跳幅度,h(23)=--4.54,t2(44)=--8.60,p<0.001;

在注视点右侧呈现4个字符窗口条件下(L4R4),与L8R8仅在向右眼跳幅度

指标的观测值上存在显著差异,向右眼跳幅度,tl(23)=-2.80,p=0.01;t2(44)=

--8.60,p<0.001;

.在注视点右侧呈现6个字符窗口条件下(L6R6),与L8R8在所有指标的观测

值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即达到了基准水平(矽.>O.05)。

综合上述结果,可以推测,大学生在阅读困难材料时,注视点右侧4~6个

字符的空间是其知觉广度右侧的大致范围。

3.1.2大学生阅读容易句子的知觉广度

3.1.2.1窗口限制效应检验

对四个眼动指标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88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平均注视时间。方差分析结果是:FK4,92)=12.49,n/=o.35,p<O.00l;
F2(4,176)=11.55,T1p2=O.21,p<O.00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平均注视时

间显著长于L4R4、L6R6、LSR8窗口和整z…-…。一<O.01)。每种窗口下的平均
注视时间,如图43所示。

280


、_,

厘 260
’鲁
鞋 240


阱 220
L2R2 L4R4 L6R6 L8R8 整行
窗口条件
图43 5种窗口下的平均注视时间

(2)总注视时间。方差分析结果是:F1(4,92)=10.87,.qp2=0.32,p<0.001;

Fz(4.176)=26.69,qp2=O.38,p<0.00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总注视时间

显著长于L4R4、L6R6、L8R8窗口和整行条件0s.<0.01)。每种窗口下的总注视

时间,如图44所示。

褰6000妇m
(3)阅读速度。方差分析结果是:F1(4,92)=5.08,Tip2=0.18,p=O.001;

民(4,176)=11.01,Tlp2=O.20,p<0.00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阅读速度显

著慢于L4R4、L6R6、LSR8 I:1(ps。<0.01)。每种窗口下的阅读速度,如图45所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一40

鑫30
也20

镧10

屋 0 j圉。囱.圜。图.囱
L2R2 L4R4

窗口条件
L6R6 L8R8 整行

图45 5种窗口下的阅读速度

(4)向右眼跳幅度。方差分析结果是:F1(4,92)=22.84,rlp2=O.50,p<0.001;

尼(4,176)=29.33,1]p2=0.40,p<O.00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向右眼跳幅

度显著小于L4R4、L6R6、L8R8窗口和整行条件(p.<0.001);L4R4窗口下的向

右眼跳幅度显著小L8R8窗口⑦<0.oi)。每种窗口下的向右眼跳幅度,如图46所

示。

一2.

篷1.

嚣0.

L2R2 L4R4 L6R6 LSR8 整行

窗12条件
图46 5种窗口下的向右眼跳幅度

综合各指标结果,说明易材料条件下存在显著的窗口限制效应。

由表7可以看出,四个指标上表现出的总体趋势是:伴随着可视窗口的不断

增大,在阅读过程中,被试的平均注视时间逐渐变短,总注视时间逐渐变短。与

上述两个指标趋势不同的是,被试的阅读速度逐渐变快,向右眼跳幅度逐渐增大。

3.1.2.2知觉广度右侧窗口的确定

为了确定所设定的最大窗口条件的有效性,参照已有研究(Inhoffet a1.,1998)

对5个指标进行了两类配对比较:

第一,将L8R8条件和整行条件相比较,结果发现:
90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平均注视时间,t1(23)=1.30,t2(44)=1.06,p>O.05;总注视时间,h(23)=0.54,

t2(44)=1.22,p>0.05;阅读速度,f1(23)=一1.36,t2(44)=--1.86,p>O.05;向右眼

跳幅度,£1(23户一O.93,垃(44)_一1.27,p>O.05。

因此,综合各眼动指标结果,说明在容易材料条件下,本实验中所设定的最

大窗口是有效的。

第二,为了确定阅读知觉广度的右侧范围,以最大窗口条件(LSR8)为基准

条件,将L2R2、L4R4、L6R6条件与基准(L8R8)条件相比较。结果表明:

在注视点右侧呈现2个字符窗口条件下(12R2),与LgRg在所有指标的观测

值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平均注视时间,tt(23)=4.17,t2(44)=4.57,p<0.001;总注

视时间,tl(23)=4.10,t2(44)=5.93,p<0.001;阅读速度,fl(23)=一3.86,p<0.01;

t2(44)=--4.24,p<0.001;向右眼跳幅度,h(23)=--7.51,t2(44)=--8.50,p<0.001。

在注视点右侧呈现4个字符窗口条件下(L4R4),与L8R8仅在向右眼跳幅度

指标的观测值上存在显著差异,向右眼跳幅度,t1(23)=--4.40,p<O.001;t2(44)=

--2.81,p<0.01。

在注视点右侧呈现6个字符窗口条件下(L6R6),与L8R8在所有指标的观测

值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即达到了基准水平汹.>0.05)。
综合上述结果,可以初步推测,大学生阅读容易材料时,注视点右侧4~6

个字符的空间大约是其知觉广度的右侧范围。

3.2句子难易度和窗口大小对阅读活动的影响

对四个眼动指标分别进行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1)平均注视时间。

窗口主效应显著,蜀(4,184)=28.90,T1p2=o.39,∥o.001;F2(4,352)=33.04,
rip2=0.27,p<0.00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平均注视时间显著长于L4R4、

L6R6、L8R8窗口和整行条件慨<0.001)。
材料难度主效应被试分析不显著,F1(1,46)-1.42,1口2=o.03,p>o.05;项目分
析显著,毋(1,88)=12.82,rlp’=0.13,旷0.001。
q1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窗口与材料难度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4,184)=0.42,lip2=0.01,p>0.05;

Fff4,352)=0.61,xlp2=0.01,p>0.05。

(2)总注视时间。

窗口主效应显著,F1(4,184)=14.17,rip2=0.24,p<O.001;F2(4,352)=36.26,

qp2=o.29,p<0.00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总注视时问显著长于L4R4、
L6R6、L8R8窗口和整行条件(筘.<O.001)。

材料难度主效应显著,n(1,46)=11.86,Tlp2=0.22,p=0.001;F2(1,88)=36.79,

rip2=0.30,p<o.001。

窗口与材料难度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1(4,184)=0.46,1]p2=0.01,p>0.05;

最(4,352)=1.62,t1口Z=0.02,p>O.05。

(3)阅读速度。

窗口主效应显著,F1(4,184)=8.38,rip:=0.15,p<0.001;F2(4,352)=15.17,

11p2=0.15,p<0.00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阅读速度显著慢于L4R4、L6R6、

L8R8窗口和整行条件⑦J.<0.01)。

材料难度主效应不显著,日(1,46)=1.16,qp2=0.03,p>o.05;F2(1,88)=2.85,

rip2-0.03,p>0.05。

窗口与材料难度的交互作用不显著,局(4,184)=o.81,qp2=0.02,p>0.05;

毋(4,352)=0.77,qp2=0.01,p>0.05。

(4)向右眼跳幅度。

窗口主效应显著,蜀(4,1 84)=32.28,np≮0.41,p<0.001;F2(4,352)=59.08,

qp2---0.40,p<0.00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向右眼跳幅度显著小于L4R4、

L6R6、LSR8窗口和整行条件(矽.<0.001),L4R4窗口下的向右眼跳幅度显著小

L6R6、L8R8窗口和整行条件恤<0.05)。
材料难度主效应不显著,R(1,46)=0.00,rip2=0.00,p>0.05;F20,88)=0.01,

rip2=0.00,p>0.05。

窗口与材料难度的交互作用不显著,日(4,184)=0.60,rip2=0.01,p>0.05;

屁(4,352)=0.71,rip2=0.01,p>0.05。

q7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涉及的材料难度和可视窗口大小两个因素,在进行

主效应分析时,可视窗口大小在所选用的四个指标上均表现出主效应显著的情况,

说明采用移动窗口范式探讨藏语阅读过程时,可视窗口大小会影响到藏语阅读的

正常进行,是影响藏语阅读的因素;材料难度因素在总注视时间指标上主效应显

著,在平均注视时间指标上仅项目分析主效应显著,因此,不能得出材料难度因

素主效应显著的结论。但不可否认材料难度因素对藏语阅读可能存在一定的影响。

因此,想要进一步探究材料难度的影响情况,也就是难、易材料在藏语阅读过程

中是否存在差异,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分析。上述结果也表明,材料难度和可视窗

口大小两个因素不存在交互作用,说明这两个因素对藏语阅读过程的影响是彼此

独立的。

对难易材料条件下的四个眼动指标在五种窗口条件下进行配对比较,结果发

现,难材料与容易材料在各眼动指标上差异显著。

在L2R2窗口条件下,平均注视时间,t,蚺(208)=4.04,p<0.001;总注视时

间,f难_易(207)=3.58,p<0.001;阅读速度,f啦a(211)=--0.39,p>0.05,但难材料

比容易材料慢4.08(字符/分);向右眼跳幅度,f难.易(3332)=2.48,p<0.05,难材料

比容易材料的向右眼跳幅度大0.05度;

在L4R4窗口条件下,平均注视时间,f难_易(212)=2.59,p=0.01;总注视时间,

t难B(209产5.97,p<0.OOI;阅读速度,f难-易(215)---2.04,∥<0.05;向右眼跳幅度,

t难.易(2647)=1.74,p>0.05;.

在L6R6窗口条件下,平均注视时间,t难埸(209)=2.07,p<0.05;总注视时间,

t难.易(210)=4.61,p<0.001;阅读速度,t难a(213)=--1.11,p>0.05,但难材料比容

易材料慢17.41(字符/分);向右眼跳幅度,t难。z(2630)=--0.09,p>0.05;

在L8R8窗口条件下,平均注视时间,t难_易(211)=3.78,p<O.001;总注视时

间,f碓,易(208)=7.58,p<O.001;阅读速度,t难.易(213)=--2.14,p<0.05;向右眼跳

幅度,,难-易(2515)=2.07,p<0.05,难材料比容易材料的向右眼跳幅度大0.09度;

在整行条件下,平均注视时间,f难.易(213)=2,73,p<O.01;总注视时间,t难_a(210)=5.47,

p<0.001;阅读速度,t难.易(214)=--3.35,p=O.001;向右眼跳幅度,t难塌(2457)=--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0.91,p>O.05:

具体表现为,在五种窗口条件下,难材料的平均注视时间、总注视时间比容

易材料更长,阅读速度比容易材料更慢,表明在同等窗口条件下,难、易材料的

加工存在差异,难句子的加工效率更低。向右眼跳幅度指标与上述三个指标没有

表现出一致的趋势,总体表现为难材料的向右眼跳幅度比容易材料更大。

4讨论

4.1材料难度对阅读知觉广度的影响

实验以藏族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同质被试主观评定的方法将阅读材料分为难、

易两组,比较不同窗口条件下被试在阅读难、易句子过程中的藏语阅读差异,以

此探讨材料难度对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难、易材料的阅读知觉

广度的右侧范围大约都是注视点右侧4~6个字符的空间,说明大学生在阅读不

同难度藏语句子时所获取信息的范围是一样的。该研究结果与已有研究类似

(Rayner,1986;Patberg&Yonas,1999;闰国利,张兰兰,郎瑞,自学军,2008;朱

莹,巫金根,张兰兰,闰国利,2009)。

在阅读难、易藏语句子时,虽然被试表现出了相同的知觉广度,但被试对难、

易句子进行阅读加工时,在眼动指标上存在较大区别,阅读效率不同。对难、易

句子的四个眼动指标在五种窗口条件下进行配对比较发现,在五种窗口条件下,

阅读难句子的平均注视时间、总注视时间比易句子更长,阅读速度比易句子更慢,

表明在同等窗口条件下,难、易句子的加工存在差异,难句子的加工效率更低。

Kahneman(1973)提出认知资源限制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资源总量是有限的。以相

同的认知资源加工难度不同的材料时,相对于较容易材料的加工,加工较难材料

的效率相对会较低。同时,E.Z读者模型认为,阅读中由于词汇通达的需要引起

了眼动行为(Reichle&Rayner,2002)。因此,在阅读难、易材料时,为了同等效

率的实现词汇通达的目的,阅读难材料时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问以弥补认知资源的

不足。因此,在眼动指标上表现出难句子的平均注视时间、总注视时间比易句子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更长的情况,也因为阅读时间的增长,使得难句子获得了比易句子更慢的阅读速

度。向右眼跳幅度指标与平均注视时间、总注视时间、阅读速度三个指标没有表

现出一致的趋势,总体表现为难材料的向右眼跳幅度更大,说明大学生在阅读难

材料时可能更倾向于使用冒险策略,而在阅读容易材料时更倾向于使用保守策略

呻),ner,Castdhano,&Yang,2009)。

4.2窗口大小对阅读知觉广度的影响

读者在每次注视时只能从有限的范围内获取有用信息。根据Rayner(1998)

提出的视网膜三个区域的划分,可以推断,在中央凹视觉区以外,视敏度显著下

降,对信息的识别能力也显著下降。而在采用移动窗口技术考察阅读知觉广度时,

在小窗口条件下,读者在进行阅读活动时,可能只利用了视网膜的中央凹区域,

而忽视了视网膜副中央凹区域的信息加工作用,造成了注意资源的浪费,从而影

响阅读的加工效率。

在本实验中,通过对所选用眼动指标的方差分析,发现了窗口限制效应的存

在,证实了窗口条件对于阅读活动的影响。在探讨大学生阅读难、易藏语材料的

阅读知觉广度时也发现,在四个眼动指标上阅读难、易藏语材料均表现出:伴随

着可视窗口的不断增大,在阅读过程中,被试的平均注视时间逐渐变短,总注视

时间逐渐变短。与上述两个指标趋势不同的是,被试的阅读速度逐渐变快,向右

眼跳幅度逐渐增大的总体趋势。实验结果与闫国利、伏干、白学军(2008)实验结

果相似。窗口的设置,改变了正常阅读环境,比读者正常阅读条件小的窗口增加

了阅读困难,致使小的窗口条件下,阅读难、易句子的平均注视时间、总注视时

间更长、阅读速度更慢、向右眼跳幅度更小。

5小结

(1)大学生阅读难、易藏语材料的知觉广度的右侧范围大约都是注视点右

侧4~6个字符的空间;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在大学生藏语阅读中,相对于容易材料的阅读,阅读难材料的平均注

视时间、总注视时间更长,阅读速度更慢。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实验7阅读能力对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影响

1研究目的

以藏族大学生为被试,依据藏语高考成绩及藏文等级考试级别将被试分为阅

读能力高、低两组,采用移动窗El技术设置5种不同大小的窗口限制视野范围,

比较不同窗口条件下高、低阅读能力读者的藏语阅读差异,以此探讨阅读能力的

高低对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影响。

2研究方法

2.1被试

本研究参考以往同类研究筛选被试的方法(高晓雷,王永胜,郭志英,张慢慢,

白学军,2015;张玉晶,买合甫来提・坎吉,阻木然提古丽-然木吐拉,2015),从西

藏某高校选取了藏语阅读水平高低的两组藏族大学生:(1)按藏语高考成绩及藏

文等级水平分组,藏语高考成绩至120分且已通过藏文等级考试四级的为高阅读

水平者,藏语高考成绩三110分且藏语等级水平不高于二级的为低阅读水平者。

最终选取分属两个阅读水平的共40人参与了本实验:藏语高阅读水平者20人,

其中男生10人,女生10人,平均年龄M=20.20(肋=1.15)岁,藏语高考平均成
绩为130.75分;藏语低阅读水平者20人,其中男生4人,女生16人,平均年

龄M=21.10(SD=I.21)岁,藏语高考平均成绩为92.75分;对藏语阅读高低水平

组的藏语高考成绩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两者差异显著,f高.低(19)=14.66,p<O.001。

(2)所有被试母语均为藏语,智力正常,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躯体和精神

疾病,均为右利手者。

2.2实验材料

以大学藏语文教材及相当水平课外读物为基础(西藏人民出版社,2001),加

以适当改编,形成79个句子,句长为19-29个字符,作为正式实验材料的备选
97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材料。所有句子均不存在语义或句法歧义,且旬中无标点符号。

实验材料的评定。请17名在校藏族大学生(不参加正式实验)对79个句子的

通顺性进行7点评定,同时请14名在校藏族大学生(不参加正式实验)对上述句

子的难度进行5点评定。最终选出60个句子作为正式实验材料,正式实验材料

通顺性评定结果:M=6.35(SD=O。30),难度评定结果:34=1。32(髓|=0.21)。表明
实验材料符合实验要求。

掩蔽材料。在拼音文字阅读知觉广度的研究中,通常选用符号“x”作为掩

蔽刺激(Rayner et a1.,1981;Rayner,1986)。因为藏语是拼音文字,因此本研究中

同样以符号“X”作为掩蔽刺激,如图36。本研究中,藏语材料使用Microsoft

Himalaya 32号字体呈现,每个藏文字符宽度约为15像素,使用32号大写“X”

作为掩蔽刺激,每个“X”所占像素为18x18,掩蔽材料足以掩蔽藏语字符。

a一硝,司<习<’印髑’群闰R。鬻夏。二习1q豸q’写嗣q 7强巧{(潮)
a。硝1<豪’单谪零闰‰夏翠1鼍却’朱q魂(实5掏) ”

(该句的意思蛊:我写了一首描写乡村的鲁歌:)
b.xxxxxXXXⅪ(溉xxxx墨殛双Ⅺ(xxxX濑蔽材#})
图47实验材料与掩蔽材料的示例

2。3实验设计

本实验为2(阅读能力:高,低)×5(可视窗口大小:5字符、9字符、13字符、

17字符、整行)两因素混合设计,其中,阅读能力为被试问变量,可视窗口大小

为被试内变量。

已有研究显示,阅读知觉广度在向前的阅读方向上表现出更大的范围

(Rayner,1998;闰国利等,2014),知觉广度更大,每次注视所能获取的信息更多,

对理解文本和提高阅读效率的贡献率更大。因此,对知觉广度较大一侧进行探测

更具意义。对称窗口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对知觉广度较大一侧范围的准确、完整

探测,而藏语是从左至右横向书写和阅读的,在阅读这一语言时,注视点右侧可

能存在更大的知觉范围(张巧明等,2013;闫国利等,2014;李韵静等,2015)。因此,

本研究采用了对称窗口的设定方法。与此同时,参考已有拼音文字(Rayner,1998;

Rayner et al。,1980;李薇薇,2013;张玉晶等,2015)、汉语(闰NN等,201 1,2014;

Tsai et a1.,2000)及研究一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本研究设定了5种窗口条件(同实
qR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验6)。不同窗口条件如下所示。

‘谰'E哥E’4零根驾弓嗣q耳嚣气飞1与1翟嗣q’磷气l
钢鼍E示译谴鄹q≈零气鼍1翮熟q≮|整行条件 登仃蓉仟

xⅪⅨx嘛,意警《,XXXXXXXXX)%XX_XX L2R墚件

xXXx承龟峭鄂’r.IXXXXXXXXXXXX-X L4R4条件

L6踮条件
xx-s1气示晕‘盛鄂冈麓x凇蕊xXX殛x
诮.曩E鼍气即诅写密司R胃气’《xxK砭Ei【xx L8R跺件
E慕碍E童敦裔马诅§.基铽司茂薯赢,啦xⅪeK)Ⅸxx

“”求rr

图49 j种可视窗口示意图

注:“,”代表注视点的位置,“x”代表掩蔽材料,没有被“x”掩盖的字符
为窗口肉可见字符。右钡4一列表示相应的窗口条件。L1弋表左很恼口,R代表右侧窗
口,数字代表注视字符外可见字符数。如L2R2代表注视字符左侧2个字符、右侧2个
字符的窗口大小。苴余依ⅡE类推。

2.4实验仪器

同实验1。

2.5实验程序

同实验I。

根据实验要求,将最终确定为正式实验材料的60个句子分为5组,每组有

12个句子。采用拉丁方设计形成5种窗口条件的呈现顺序,每个被试随机接受

其中一种刺激呈现顺序,并随机设置了21个阅读理解题。每种窗口条件下的前

2个句子作为练习句。整个实验过程大约需要20min。

2.6分析指标

同实验l。

3结果分析

实验数据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处理。

阅读能力高低的两组藏族大学生回答问题的平均正确率均为83%。参考己有

研究参考已有研究(Bai et a1.,2008;闰国利等,2013,2014;李薇薇,2013;张玉晶

等,2015),根据以下标准对数据进行删除:(1)追踪失败;(2)每种窗口条件下
99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的前两个句子以及实验过程中的判断旬;(3)注视时问大于1200ms和小于80ms

的数据;(4)注视点少于3个的句子,删除句子占句子总数的3.8%。

在本实验中,将进行两个方面的分析:(1)不同阅读能力大学生的藏语阅读

知觉广度,包括三个步骤的分析。首先以窗口条件为被试内变量,对五个眼动指

标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确定窗口限制效应是否显著,这是确定阅读知觉广

度的首要条件(闰国利等,2013)。如果窗口限制效应显著,随后进行两类配对比

较(同实验1);(2)阅读能力和可视窗口大小对阅读活动的影响。

3.1不同阅读能力大学生的藏语阅读知觉广度

阅读能力高、低大学生的五个眼动指标在五种窗口条件下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见表8。

表8不同阅读能力大学生五个眼动指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删雹妨)

阅读 平均注视时间 总注视次数 总注视时问 阅读速度 向右眼跳幅度


窗口
能力(ms) (次)(ms)(字符/分) (度)

3.1.1高阅读能力大学生的藏语阅读知觉广度

3.1.1.1窗口限制效应检验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对五个眼动指标上的观测值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1)平均注视时间。方差分析结果是:R(4,76)=14.26,qp2=O.43,p<0.001;

F2(4,196)=33。77,qp2=O.41,p<O.00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平均注视时

间显著长于L4R4、L6R6、L8R8窗口干N….4--条件⑦J.<0.01)。每种窗口下的平均
注视时间,如图49所示。

,、300

邑280

3.霸 鏖,囱.!囱:。卤,.
要260
霜240

姿220
睁200
L2R2 L4R4 L6R6 L8R8 整行

窗口条件
图49 5种窗13下的平均注视时问

(2)总注视次数。方差分析结果是:F1(4,76)=4.29,r[p2=O.18,p<0.01:

F2(4,196)=12.33,lqp2=0.20,p<0.00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总注视次数

显著多于L6R6窗口和整行条件(p.<0.05)。每种窗口下的总注视次数,如图50

所示。

40

羹30
怒20

刺10


L2R2 L4R4 L6R6 L8R8 整行
窗口条件
图50 5种窗El下的总注视次数

(3)总注视时间。方差分析结果是:F1(4,76)=11.45,Tlp2=O.38,p<0.001;

F2(4,196)=47.78,qp2=0.49,p<0.00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总注视时间

显著长于L6R6、L8R8窗口和整行条件(矽.<0.01)。每种窗口下的总注视时间,

如图5l所示。

i01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蓁|||;j尉,圆,圈。圉.图,
(4)阅读速度。方差分析结果是:F1(4,76)=10.37,rip2=0.35,p<0.001;

F2(4,196)=23.48,T1p2=0.32,p<0.00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阅读速度显

著慢于L4R4、L6R6、L8R8窗口和整行条件(芦.<O.05)。每种窗口下的阅读速度,

如图52所示。


姑 200

赵 100


基 0
L2R2 L4R4 L6R6 L8R8 整行

窗口条件
图.52 5种窗口下的阅读速度

(5)向右眼跳幅度。方差分析结果是:F1(4,76)=18.79,qp2=O.50,p<0.001;

F2(4,196)=38.45,qp2=O.44,p<0.00t。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向右眼跳幅

度显著小于L4R4、L6R6、L8R8窗口和整行条件(筇.<0.01),L4R4窗口下的向右

眼跳幅度显著小于L6R6、L8R8窗口和整行条件(雅<0.05)。每种窗口下的向右

眼跳幅度,如图53所示。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一2.
琶 南 高k


鉴-. 翻 瀚

图 图
”硼


嚣0.

L2R2 L4R4
溺 ;疆

L6R6 L8R8 整行

窗口条件
图53 5种窗口下的向右眼跳幅度

综合各指标结果,说明高阅读能力条件下窗口主效应显著,存在显著的窗口

限制效应。

由表8可以看出,对于高阅读能力大学生而言,五个指标上表现出的总体趋

势是:伴随着可视窗口的不断增大,在阅读过程中,被试的平均注视时间逐渐变

短,总注视次数逐渐减少,总注视时间逐渐变短。与上述三个指标趋势不同的是,

被试的阅读速度逐渐变快,向右眼跳幅度逐渐增大。

3.1.1.2知觉广度右侧范围的确定

为了确定所设定的最大窗口条件的有效性,参照已有研究(Inhoffet a1.,19981

对5个指标进行了两类配对比较:

第一,将L8R8条件和整行条件相比较,结果发现:

平均注视时问,t1(19)=1.44,p>0.05,t2(49)=2.25,p<0.05;总注视次数,

h(19)=l。23,p>0。05;t2(49)=2.27,p<0.05;总注视时间,ta(19)=1.68,p>0.05:

t2(49)23.29,p<0.01;阅读速度,t1(19)=--1.16,t2(49)=-1.98,p>0.05;向右眼

跳幅度,h(19)=1.00,t2(49)=1.93,p>0.05。

被试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对实验处理效应进行检验,将实验结果推广到被试所

代表的总体中。而项目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对实验处理效应进行检验,将实验结果

推广到项目所代表的材料总体中(丁国盛,李涛,2006)。通常情况下,两种分析的

结果是一致的,也有存在分歧的情况。被试分析和项目分析结果的稳定说明所选

被试和材料均能反应出一定的规律,能反映和代表各自的总体情况。实验的理想

结果是被试和材料均具有代表性,但也有所偏重。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一定数量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高阅读能力藏族大学生(被试)阅读不同窗口条件下藏语句子的实验操作,探测藏

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大小,从而将本研究结果推广到被试所代表的藏族大学生群体,

而非本研究所选取阅读材料对于藏语代表性大小如何的问题。因此,在本研究中,

被试分析的结果对于研究目的的支撑作用更为重要。因此,综合各眼动指标结果

(主要是被试分析结果),说明本实验中所设定的最大窗口是有效的。

第二,为了确定阅读知觉广度的右侧范围,以最大窗口条件(L8R8)为基准

条件,将L2R2、L4R4、L6R6条件与基准条件(L8R8)相比较。结果表明:

在注视点右侧呈现2个字符窗口条件下(L2R2),与基准条件(L8R8)在所有

指标的观测值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平均注视时间,h(19)=4.10,p=0.001,屯(49)=7.12,

p<0.001;总注视次数,fl(19)-2.12,p<O.05,乏(49)=3.25,p<0.01;总注视时间,

h(19)=4.04,p=0.001,屯(49)=8.08,p<0.001;阅读速度,h(19)=--3.81,p=0.001,

龟(49)=--6.16,p<0.001:向右眼跳幅度,h(19)=--9.43,如(49)=--8.40,p<0.001。

在注视点右侧呈现4个字符窗口条件下(L4R4),与基准条件(L8R8)仅在向

右眼跳幅度指标的观测值上存在显著差异,向右眼跳幅度,h(19)=--9.43,龟(49)=

--8.40,p<0.001。

在注视点右侧呈现6个字符窗口条件下(L6R6),与基准条件(L8R8)在所有

指标的观测值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即达到了基准水平pJ.>O.05)。

综合上述结果,可以初步推测,对于高阅读能力藏族大学生而言,在阅读藏

语时,注视点右侧4~6个字符的空间大约是其知觉广度的右侧范围。

3.1.2低阅读能力大学生的藏语阅读知觉广度

3.1.2.1窗口限制效应检验

对五个眼动指标上的观测值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1)平均注视时间。方差分析结果是:凡(4,76)=22.64,Bp2=0.54,p<0.001;

F2(4,196)=28.65,11p2=0.37,p<O.00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平均注视时

间显著长于L4R4、L6R6、LSR8窗口和整行条件(必<0.001)。每种窗口下的平均
注视时间,如图54所示。
1n4

万方数据
耩◆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总注视次数。方差分析结果是:F1(4,76)=9.47,rip2=0.33,p<o.001:

FK4,196)=25.12,l'[p2=0.34,p<0.00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总注视次数

显著多于L6R6窗口和整行条件晒.<0.05)。每种窗口下的总注视次数,如图55
所示。

藜40◆一
(3)总注视时间。方差分析结果是:F1(4,76)=12.31,lip2=O.39,正0.001;
毋(4,196)=43.50,TI?2=0.47,p<0.00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总注视时间

显著长于L4R4、L6R6、L8R8窗口和整行条件∽.<o.05)。每种窗口下的总注视
时问,如图56所示。

105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14000

岔12000

j豢
10000

薯8000 ,

豢6000

j鬯。露.基。图,瘗.
削4000
距2000

L2R2 L4R4 L6R6 LSR8 整行

窗口条件
图56 5种窗口下的总注视时间

(4)阅读速度。方差分析结果是:F1(4,76)=13.67,rip==0.42,p<0.001;

F2(4,196)=26.42,rip2=0.35,p<O.00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阅读速度显

著慢于L4R4、L6R6、L8R8窗口和整行条件(黔<O.01),LSR8窗口下的阅读速度

显著慢于整行条件咖.<0.01)。每种窗口下的阅读速度,如图57所示。

300


姑 200

慝一L糜麟匿一 感罾一 纛慝鬯



越 100


运 O

L2R2 L4R4 L6R6 L8R8 整行


窗口条件
图57 5种窗口下的阅读速度

(5)向右眼跳幅度。方差分析结果是:蜀(4,76)=13.53,Tlp2=O.42,p<0.001:

F2(4,196)=16.42,11p2=0.25,p<o.00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向右眼跳幅

度显著小于L4R4、L6R6、L8R8窗口并D整z.--。条件(筇.<0.05)。每种窗口下的向右

眼跳幅度,如图58所示。

106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5

I圜.图。囝。图。图.

譬1.5
誊 1

襄0.5
压0
L2R2 L4R4 L6R8 LSR8 整行
窗口条件
图58 5种窗口下的向右眼跳幅度

综合各指标结果,说明低阅读能力条件下窗口主效应显著,存在显著的窗口

限制效应。

由表8可以看出,对于低阅读能力大学生而言,五个指标上表现出的总体趋

势是:伴随着可视窗口的不断增大,在阅读过程中,被试的平均注视时间逐渐变

短,总注视次数逐渐减少,总注视时间逐渐变短。与上述三个指标趋势不同的是,

被试的阅读速度逐渐变快,向右眼跳幅度逐渐增大。

3.1.2.2知觉广度右侧范围的确定

为了确定所设定的最大窗15条件的有效性,参照已有研究(Inhoffet a1.,1998)

对5个指标进行了两类配对比较:

第一,将LSR8条件和整行条件相比较,结果发现:

平均注视时间,h(19)=1.57,t2(49)=1.05,p>0.05;总注视次数,h(19)=2.71,

t2(49)=3.59,p<0.05;总注视时间,h(19)=3.76,t2(49)=4.83,p<0.05;阅读速度,

fl(19)=--4.40,t2(49)=-5.70,p<0.001;向右眼跳幅度,f1(19)=1.42,p>0.05,

t2(49)=2.03,p<0.05。

综合各眼动指标结果,因为五个眼动指标中仅有两个指标支持最大窗口条件

(L8R8)下不影响阅读,因此,并不能确定所设定的最大窗口条件是否有效。

第二,在本实验条件下,因为最大窗口条件(L8R8)的设置不能确定是否有

效,因此,不能将其作为基准条件使用。故此,为了确定阅读知觉广度的右侧范

围,以整行条件为基准条件,将L2R2、L4R4、L6R6条件与整行条件(基准条件)

相比较,与整行条件(基准条件)在各指标上不存在差异的最小窗口的大小即为知
11"17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觉广度的范围。结果表明:

在注视点右侧呈现2个字符窗口条件下(L2R2),与整行条件在所有指标的

观测值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平均注视时间,t1(19)=5.90,t2(49)=8.91,p<0.001;

总注视次数,t1(19)=3.63,p<0.01;t2(49)=7.43,p<0.001;总注视时间,t1(19)=3.98,

p=0.001,龟(49)=8.80,p<0.001;阅读速度,tt(19)=--6.20,t2(49)=--9.56,p<0.001 i

向右眼跳幅度,h(19)=--4.41,t2(49)=--5.19,p<0.001。

在注视点右侧呈现4个字符窗口条件下(L4R4),与整行条件仅在总注视次

数、总注视时间、阅读速度三个指标的观测值上存在显著差异,总注视次数,

t1(19)=2.67,p<0.05:t2(49)=3.42,p=0.001;总注视时间,t1(19)=2.79,p<0.05,

t2(49)=4.39,p<0.001;阅读速度,h(19产一2.2l,龟(49)=一2.60,p<0.05;

在注视点右侧呈现6个字符窗口条件下(L6R6),与整行条件在所有指标的

观测值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即达到了基准水平(卵.>0.05)。

综合上述结果,可以初步推测,对于低阅读能力藏族大学生而言,在阅读藏

语时,注视点右侧4~6个字符的空间大约是其知觉广度的右侧范围。

3.2阅读能力和可视窗口大小对阅读活动的影响

对五个眼动指标的观钡0值分别进行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1)平均注视时问。

窗口主效应显著,Fa(4,152)=33.96,rip2=0.47,p<0.001;F2(4,392)=62.09,

rip2=0.39,p<o.00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平均注视时间显著长于L4IⅥ、

L6R6、L8R8窗口和整行条件∽.<0.001)。
阅读能力主效应不显著,F1(1,38)=0.001,rip2=0.00,p>0.05;F2(1,98)=0.03,

T1p2=O.00,p>O.05。

窗口与阅读能力交互作用不显著,Fa(4,152)=1.24,rip2=0.01,p>0.05;

F2(4,392)=0.52,rip2=0.01,p>0.05。

(2)总注视次数。

窗口主效应显著,且(4,152)=13.49,qp2=0.26,p<0.001;F2(4,392)=36.92,
1nR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qp2=O.27,p<0.00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总注视次数显著多于L4R4、

L6R6、L8R8窗口和整行条件(融<0.05),L4R4窗121下的总注视次数显著多整行

条件⑦<O.05)。

阅读能力主效应不显著,Fl(1,38)=1.47,1]p2=O.04,p>0.05;Fl(1,98)=2.00,

11p2=o.02,p>O.05。
窗口与阅读能力交互作用被试分析不显著,F1(4,152)=1.07,qp2=O.03,p>O.05;

项目分析显著,Fff4,392)=2.76,ylp2=O.03,p<0.05。

(3)总注视时间。

窗口主效应显著,Fx(4,152)=22.93,Tip2=0.38,p<0.001;Vff4,392)=85.09,

1]p2=0.47,p<0.00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总注视时间显著长于L4R4、

L6R6、L8R8窗口和整行条件(筘.<0.01),L4R4窗口下的总注视时问显著长于整

行条件p<0.01),L8R8窗口下的总注视时间显著长于整行条件p<O.05)。

阅读能力主效应显著,Fl(1,38)=4.42,"lip2=0.10,p<O.05;F2(i,98)=17.10,

rip2=0.15,p<O.001;

窗口与阅读能力交互作用被试分析不显著,凡(4,152)=1.16,rlp2=O.03,p>O.05;

项目分析显著,F2(4,392)=4.28,Vlp2=O.04,p<O.01。

(4)阅读速度。

窗口主效应显著,F1(4,152)=23.01,ripl-=0.38,p<0.00l;Fff4,392)=48.44,

I]p2=0.33,p<0.00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阅读速度显著慢于L4R4、L6R6、

L8R8窗口和整行条件(嬲<o.01),L4R4窗口下的阅读速度显著慢于整行条件

0<0.05);

阅读能力主效应被试分析显著,FI(1,38)=4.32,qp2=O.10,p<0.05;项目分析

差异不显著瓦(1,98)---2.99,11p2=o.03,p>0.05。
窗口与阅读能力交互作用不显著,一(4,152)=0.47,rlp==O.01,p>0.05;

Fff4.392)=0.34,.q 2=0.01,p>0.05。

(5)向右眼跳幅度。

窗口主效应显著,Fi(4,152)=31.49,'qp2=O.45,p<0.001;F2(4,392)=53.33,

1nq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I]p2=0.35,p<0.00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向右IIIII幅度显著小于L4R4、

L6R6、LSR8窗口和整行条件(邵.<0.001),L4R4窗口下的向右眼跳幅度显著小

L6R6、L8R8窗口和整行条件(筇.<0.01);

阅读能力主效应被试分析边缘差异显著,FI(1,38)=4.06,1]p2=0.i0,p=O.05;

项目分析差异显著,v2(1,98)=70.69,rlp2=0。42,p<0.001。

窗口与阅读能力交互作用显著,Fl(4,152)=2.82,11p2=O.07,p<0.05;

F2(4,392)=5.50,rlp==O.05,p<0.001。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表明,高阅读水平条件

下,L2R2窗口下的向右眼跳幅度显著小于L4R4、L6R6、L8R8窗口和整行条件

(筘.<0.001),L4R4窗口下的向右眼跳幅度显著小L6R6、L8R8窗口和整行条件

缸<0.01);低阅读水平条件下,L2R2窗口下的向右I艮Iii幅度显著小于L4R4、
L6R6、L8R8窗口和整行条件(筘.<0.01),L4R4窗口下的向右眼跳幅度显著小

L6R6窗口(ps.<0.05);

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涉及的阅读能力和可视窗口大小两个因素,在进行

主效应分析时,可视窗口大小在所选用的五个指标上均表现出主效应显著的情况,

说明采用移动窗口范式探讨藏语阅读过程时,可视窗口大小会影响到藏语阅读的

正常进行;阅读能力因素仅在总注视时间、阅读速度、向右眼跳幅度三个指标上

主效应显著,因此,不能得出阅读能力因素主效应显著的结论。但不可否认阅读

能力因素对藏语阅读可能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想要进一步探究阅读能力的影

响情况,也就是高、低阅读能力在藏语阅读过程中是否存在差异,还需要做进一

步的分析。上述结果也表明,阅读能力和可视窗口大小在向右I艮III幅度指标上存

在交互作用,说明这两个因素可能对藏语阅读过程存在共同影响。

对高低阅读能力条件下的五个眼动指标在五种窗口条件下进行配对比较,结

果发现,高阅读能力者与低阅读能力者在四个眼动指标上存在比较稳定的差异趋

势。

在L2R2窗口条件下,总注视次数,f高.低(193)=--3.65,p<0.001;总注视时

问,f高.低(1 89)H--4.80,p<0.001;阅读速度,t高.怔(193)=3.39,p=0.001;向右眼

跳幅度,t高.低(3571)=--10.75,p<0.001;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在L4R4窗15条件下,总注视次数,t制E(197)=-1.82,p>O.05,但高阅读能

力者的总注视次数比低阅读能力者少1.79(次);总注视时间,t高_低(192)=--2.58,

p<O.05;阅读速度,t高.低(197)=1.74,p>O.05,但高阅读能力者的阅读速度比低阅

读能力者快19.6(egO,q/分);向右眼跳幅度,f高.低(2999)=1.71,p>0.05,但高阅读

能力者的向右眼跳幅度比低阅读能力者大O.02(度1;

在L6R6窗口条件下,总注视次数,f高.低(198)=-o.95,p>o.05,但高阅读能

力者的总注视次数比低阅读能力者少0.78(次);总注视时间,t高.低(194)=--6.21,

p<0.001;阅读速度,t高抵(198)=1.98,p<0.05;向右眼跳幅度,t高.低(2485)=3.82,

p<0.001;

在L8R8窗口条件下,总注视次数,f高.低(195)=--1.88,p>0.05,但高阅读能

力者的总注视次数比低阅读能力者少1.89(次);总注视时间,f高.低(189)=--6.97,

p<0.001;阅读速度,t高.低(195)=4.31,p<0.001;向右眼跳幅度,t高.低(2618)=8.20,

p<0.001;在整行条件下,总注视次数,f高-1&(198)=--1.62,p>O.05,但高阅读能

力者的总注视次数比低阅读能力者少1.30(次);总注视时问,r高.低(191)=--5.51,

p<O.001;阅读速度,t高.低(198)=2.26,p<0.05;向右眼跳幅度,f高.低(2451)=10.66,

p<O.001;

具体表现为,在五种窗口条件下,高阅读能力者与低阅读能力者相比,总注

视次数更少,总注视时间更短,阅读速度更快,向右眼跳幅度更大,表明在同等

窗口条件下,高、低阅读能力藏族大学生的句子加工存在差异,高阅读能力大学

生的阅读效率更优。

4讨论

4.1阅读能力对阅读知觉广度的影响

实验以藏族大学生为被试,依据藏语高考成绩及藏文等级考试级别将被试分

为阅读能力高、低两组,比较不同窗口条件下高、低阅读能力读者的藏语阅读差

异,以此探讨阅读能力的高低对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低阅

Iii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读能力大学生的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右侧范围均大约为注视点右侧4~6个字符

的空间。

虽然高、低阅读能力大学生藏语阅读过程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范围是相同的,

但不同阅读能力大学生藏语阅读的加工效率存在差异。对高、低阅读能力大学生

的五个眼动指标在五种窗口条件下进行配对比较发现,与低阅读能力者相比,高

阅读能力者的总注视次数更少,总注视时间更短,阅读速度更快,向右眼跳幅度

更大,表明在同等窗口条件下,高、低阅读能力藏族大学生的句子加工存在差异,

高阅读能力大学生的阅读效率更优。实验结果与其他语言的同类研究相似

(Rayner,1998;熊建萍等,2009;张玉晶等,2015)。韩玉昌、隋雪、任延涛(2005)

研究发现在阅读相同材料时,小学学困生与学优生和正常生相比,文章阅读的注

视次数多,加工速度慢,I!I!II距离小。说明学困生阅读中更多注意局部,以知觉

局部为主,属于字、词加工水平;而学优生、正常生从整体上认知,属于句子、

篇章加工水平。本研究中,高、低阅读能力大学生的注视模式也可能与学优生和

学困生类似,即高阅读能力读者更倾向于知觉整体,而低阅读能力者更倾向于知

觉局部。知觉整体产生了整体注视模式,知觉局部产生了局部注视模式。因此,

在阅读相同材料时,高阅读能力者眼跳幅度更大,需要更少的注视次数和阅读时

间,阅读速度更快,藏语句子的加工优于低阅读能力读者。

4.2窗口大小对阅读知觉广度的影响

Rayner(1998)将视网膜分为中央凹视觉区、副中央凹视觉区和边缘视觉区三

个区域。在视网膜的不同区域,可以获得清晰程度不同的信息。中央凹视觉区视

敏度最高,可以获得最多的信息。副中央凹视觉区可以获得部分信息。边缘视觉

区基本不能获得信息。移动窗口范式通过控制窗口的大小来控制读者单次注视获

取信息的范围,当窗口较小时,注视信息可能只会落到中央凹区域,会影响到副

中央凹视觉区的信息获取,从而影响阅读的加工效率。当窗口足够大时,中央凹、

副中央凹则会同时获取信息,即不再影响正常阅读,此时的窗口大小即为阅读知

觉广度的大小。
11,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实验应用移动窗口范式对藏语阅读过程中的知觉广度进行研究,以探讨藏语

阅读活动中读者的认知加工方式。结果表明,可视窗口大小在所选用的五个指标

上均主效应显著,说明窗口大小对藏语阅读活动存在影响。在探讨高、低阅读能

力大学生藏语阅读知觉广度时也发现,在五个眼动指标的观测值上,高、低阅读

能力藏语读者的阅读活动均证实了窗口限制效应的存在,这也再次证明了副中央

凹预视效应会对阅读活动产生重要影响(闰国利,张巧明,自学军,2013;闰国利

等,2013)。实验结果与Rayner(1998),熊建萍等(2009),张玉晶等(2015)实验结果

相似。窗口的设置,改变了正常阅读环境,比读者正常阅读条件小的窗口增加了

阅读困难,致使小的窗口条件下,高、低阅读能力藏语读者出现加工困难。

5小结

(1)高、低阅读能力大学生的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右侧范围均大约为注视

点右侧4~6个字符的空间。

(2)高阅读能力者与低阅读能力者相比,总注视次数更少,总注视时间更

短,阅读速度更快,向右眼跳幅度更大。

113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实验8工作记忆容量对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影响

1研究目的

以藏族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阅读广度测试将被试分为工作记忆高、低两组,

以此探讨工作记忆容量的大小对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影响。

2研究方法

2.1被试

参考Daneman和Ca印enter(1980)测量阅读广度的方法,关善玲,闰1N利(2007)

自编汉语阅读广度测试题目,将测得的阅读广度作为工作记忆容量高、低的分组

标准。在本研究中,以关善玲,闫m利(2007)自编的汉语题目为蓝本,请藏汉翻

译专业本科生将其翻译成藏语,并请该专业教师校对后,作为藏语阅读广度的测

量工具。整个测验分为6个测试单元,每个单元中包含句子数目相同的3组无关

联的句子,随着测试单元的递增,各单元内各组中句子的数目从2到7逐步递增

(如,测试单元1中,有3组无关联句子,每组2句;测试单元6中,有3组无

关联句子,每组7句,2、7代表的是阅读广度水平),每组测试由相应数目的句

子和组内所有句子呈现后,针对随机选取的其中一个句子的问题组成。整个测验

中的所有句子均不重复出现。在测试过程中,需要做的是:第一步,让被试从低

到高逐单元、逐组默读句子;第二步,读完句子后,依次回忆每句话的最后一个

词并回答问题。直至被试在某一单元完全不能正确回忆词和回答问题时,测验结

束。阅读广度即为被试回忆词和回答问题全部正确的最大句子数。最终选取分属

两个工作记忆容量水平的共40人参与了本实验:藏语高工作记忆容量者20人,

其中男生11人,女生9人,平均年龄M=21.00(SD=I.12)岁,回忆词和回答问题

全部正确的平均句子数为8.2句;藏语低工作记忆容量者20人,其中男生11人,

女生9人,平均年龄M=20.45(SD=I.39)岁,回忆词和回答问题全部正确的平均

114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句子数为1.3旬。对高低工作记忆容量组回忆词和回答问题全部正确的句子数进

行t检验,结果显示,两者差异显著,t高.低(19)=7.28,p<O.001。所有被试母语均

为藏语,智力正常,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躯体和精神疾病,均为右利手者。

2.2实验材料

同实验7。

2.3实验设计

本实验为2(工作记忆容量:高、低)×5(可视窗口大小:5字符、9字符、13

字符、17字符、整行)两因素混合设计,其中,工作记忆容量为被试问变量,可

视窗口大小为被试内变量。

其余同实验7。

2.4实验仪器

同实验1。

2.5实验程序

同实验7。

2.6分析指标

同实验1。

3结果分析

实验数据采用SPSS20.0进行统计处理。

高工作记忆容量组被试回答问题的平均正确率为89%,低工作记忆容量组被

试回答问题的平均正确率为86%。参考已有研究参考已有研究∞ai et a1.,2008;

115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闰国利等,2013,2014;李薇薇,2013;张玉晶等,2015),根据以下标准对数据进行

删除:(1)追踪失败;(2)每种窗口条件下的前两个句子以及实验过程中的判断

句:(3)注视时间大于1200ms和小于80ms的数据;(4)注视点少于3个的

句子,删除句子占句子总数的0.5%。

在本实验中,将进行两个方面的分析:(1)不同工作记忆容量大学生的藏语

阅读知觉广度,包括三个步骤的分析。首先以窗口条件为被试内变量,对五个眼

动指标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确定窗口限制效应是否显著,这是确定阅读知

觉广度的首要条件(闰国利等,2013)。如果窗口限制效应显著,随后进行两类配

对比较(同实验1);(2)工作记忆容量和可视窗口大小对阅读活动的影响。

3.1不同工作记忆容量大学生的藏语阅读知觉广度

高、低工作记忆容量大学生的五个眼动指标在五种窗口条件下的平均值和标
准差,见表9。

表9不同工作记忆容量大学生五个眼动指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仕衄・)
——————————————————————————————————————————————一——●
工作记 平均注视时间 总注视次数 总注视时间 阅读速度 向右眼跳幅度
。一

忆容量 (ms) (次) (ms) (字符/分) (度)


———————————————————————————————————————————————一一 。


.… 276(41) 34.7(19.7) 9450(6973) 175.4(63.2) 1.52(O.67)

低 274(38) 41.6(26.1) 10457(6041) 152.6(59.71 1.44(0.43)

高 255(41) 27.2(11.2) 6622(3557) 216,7(85.4), 1.74(0.35)


L4R4
低 249(27) 28.6(12.7) 6498(2579) 200.i(56.7) 1.73(0.75)

高 245(30) 25-o(10.3) 5662(2455) 242.2(101.1) 1.98(0.45)


L6R6

低 248(28) 26.9(12.7) 5886(2096) 215.9(76.11 1.91(0.77)

高 247(36) 25.4(9.4) 5790(2974) 23 1.6(86.8) 2.02(0.59)


L8R8

低 243(30) 27.4(12.5) 6282(3657) 222.8(64.5) 2.02(0.92)

高 241(27) 23・7(11.3) 5140(2723) 241.9(66.8) 1.90(O.40)


整行
低 242(28) 26.O(10.9) 5713(2206) 220.4(67.O) 2.05(1.14)
——————————————————————————————————————————————一_。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3.1.1高工作记忆容量大学生的藏语阅读知觉广度

3.1.1.1窗口限制效应检验

对五个眼动指标上的观测值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1)平均注视时间。方差分析结果是:、F1(4,76)=14.82,qp2=O.44,

F2(4,196)=15.59,rlp2=O.24,p<0.00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平均注视时

L~
间显著长于L4R4、L6R6、L8R8窗口和整行条件(矽.<0.01)。每种窗口下的平均

注视时问,如图59所示。

,、300

邑280
暑260
露240

蛰220
阱200
L2R2 L4R4 L6R6 L8R8 整行
窗口条件
图59 5种窗口下的平均注视时间

(2)总注视次数。方差分析结果是:凡(4,76)=4.59,T1p2=O.20,p<O.01;

Fff4,196)=10.76,T1p2=o.18,p<O.001。事后检验表明,各窗口间均不存在显著差
异(筘.>O.05)。每种窗口下的总注视次数,如图60所示。

矗匿 良 呲
50


羹3


察2

答-
忑菘捌。,.0‰一

L2R2 L4R4 L6R6 L8R8 整行


窗口条件
图60 5种窗口下的总注视次数

(3)总注视时间。方差分析结果是:F1(4,76)=6.83,rlp2=O.26,R(4,196)=19.82,

qp2=O.29,p<0.001。事后检验表明,各窗口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O.05)。每种
窗口下的总注视时间,如图61所示。
117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运10000

曩5000

0 {翻。囱l童I囱.囱.
!L4R4 L6R6

窗口条件
LSR8 整行

图61 5种窗DT的总注视时间

(4)阅读速度。方差分析结果是:F1(4,76)=6.04,”p2=0.24,F2(4,196)=14.01,

T1p2=0.22,p<0.00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阅读速度显著慢于L6R6、L8R8

窗口和整行条件(芦.<0.05)。每种窗口下的阅读速度,如图62所示。

,、300

谁200

警埘

疆0
L4R4 L6R6 LBR8 整行

窗口条件
图62 5种窗口下的阅读速度

(5)向右眼跳幅度。方差分析结果是:凡(4,76)=13.21,qp2=0.41,

毋(4,196)。5.59,qp2=O.10,p<O.00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向右眼跳幅

度显著小于L6R6、I]8R8窗口和整行条件慨<0.01),L4R4窗口下的向右眼跳幅
度显著小于L6R6、L8R8 N"[1(ps.<0.05)。每种窗口下的向右眼跳幅度,如图63

所示。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5
琶2

I扁.离,圜.圜。图.
鉴1.5
眷 1
ⅢX

嚣0.5
厘 0

L2R2 L4R4 L6R6 L8R8 整行


窗口条件
图63 5种窗口下的向右眼跳幅度

综合各指标结果,说明高工作记忆条件下窗口主效应显著,存在显著的窗口

限制效应。

由表9可以看出,在五个眼动指标的观测值上表现出的总体趋势是随着可视

窗口的增大,高工作记忆容量大学生藏语阅读的平均注视时间、总注视时间随之

减小,总注视次数随之减少,阅读速度、向右眼跳幅度随之增大。

3.1.1.2知觉广度右侧范围的确定

为了确定所设定的最大窗口条件的有效性,参照已有研究(Inhoffet a1.,1998)

对5个指标进行了两类配对比较:

第一,将最大窗口条件(L8R8)与整行条件相比较,结果发现:

平均注视时间,ti(19)=1,20,t2(49):1.51,p>0.05;总注视次数,t109)=1.04,

t2(49)=0.94,p>0.05;总注视时间,h(19)=1.74,t2(49)=1.44,p>0.05;阅读速度,

t1(19)=--0.72,红(49)=一O.94,p>0.05;向右眼跳幅度,t1(19)=1.74,p>O.05;

t2(49)=2.26,p<0.05。

根据本研究的目的,被试分析结果是主要的支撑数据,因此,综合各眼动指

标结果,说明说明本实验中所设定的最大窗口是有效的。

第二,为了确定阅读知觉广度的右侧范围,以最大窗口条件(L8R8)为基准

条件,将L2R2、L4R4、L6R6条件与基准(L8R8)条件相比较。结果表明:

在注视点右侧呈现2个字符窗口条件下(L2R2),与L8R8条件在所有指标的

观测值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平均注视时间,h(19)=4.26,t2(49)=4.66,p<0.001;

总注视次数,t1(19)=2.51,p<0.05;t2(49)=4.01,p<0.001;总注视时间,t1(19)=2.95,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p<O.01;t2(49)=5.24,p<O.001;阅读速度,fl(19)=--3.66,p<O.01;t2(49)=--5.01,

p<O.001;向右眼跳幅度,h(19)=--4.64,p<O.001;t2(49)=一3.17,p<O.OI。

在注视点右侧呈现4个字符窗口条件下(L4R4),与L8R8条件仅在向右眼跳

幅度指标的观测值上存在显著差异,向右眼跳幅度,h(19)=--3.83,t2(49)=--3.56,

P20.001;

在注视点右侧呈现6个字符窗口条件下(L6R6),与L8R8条件在所有指标的

观测值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即达到了基准水平缸.>0.05)。
综合上述结果,可以初步推测,对于高工作记忆容量大学生而言,在阅读藏

语时,注视点右侧4~6个字符的空间大约是其知觉广度的右侧范围。

3.1.2低工作记忆容量大学生的藏语阅读知觉广度

3.1.2.1窗口限制效应检验

对五个眼动指标上的观测值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1)平均注视时间。方差分析结果是:F1(4,76)=14.25,Tlp2=0.43,

F2(4.196)=26.66,rlp2=O.35,p<O.00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平均注视时

间显著长于L驰H、L6R6、L8R8窗口和整行条件⑦s.<0.05)。每种窗口下的平均

注视时间,如图64所示。

,、300

墨28。
囊260
蜊240

阱220
L2R2 L4R4 L6R6 L8R8 整行
窗口条件
图64 5种窗口下的平均注视时间

(2)总注视次数。方差分析结果是:F1(4,76)=6.55,lip2=0.26,F2(4,196)=14.50,

”p2=0.23,p<O.001。事后检验表明,各窗口问均不存在显著差异(”.>0.05)。每种

窗口下的总注视次数,如图65所示。

万方数据
琴◆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3)总注视时间。方差分析结果是:F1(4,76)=9.53,qp2=0.33,F2(4,196)=26.93,

Tlp2=0.36,p<0.00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总注视时间显著长于L4R4、

L6R6窗口和整行条件汹.<O.05)。每种窗口下的总注视时问,如图66所示。

15000

_叵 i0000

j嘲.露.圜.囱。囱.

露 5000


L2R2 L4R4 L6R6 L8R8 整行


窗口条件
图66 5种窗口下的总注视时间

蕤◆
(4)阅读速度。方差分析结果是:Fff4,76)=9.87,11p2=0.34,Fff4,196)=23.41,

T1p2=0.32,p<O.00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阅读速度显著慢于L4R4、L6R6、

L8R8‘窗口和整行条件(p.<0.05)。每种窗IZI下的阅读速度,如图67所示

(5)向右眼跳幅度。方差分析结果是:F1(4,76)=11.89,T1p2=0.39,

121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F2(4,196)=9.89,qp2=0.17,p<0.00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向右眼跳幅

度显著小于L6R6、L8R8窗口和整行条件Q艚.<0.01),L4R4窗口下的向右眼跳幅

度显著小于L6R6、L8R8窗口⑦j.<0.01);其他窗口问均不存在显著差异(筇.>O.05)。

每种窗口下的向右眼跳幅度,如图68所示。

2.5

鬯2
槎1.5
誊 1
rout

嚣0.5
尽0
L2R2 L4R4 L6R6 L8R8 整行
窗13条件
图68 5种窗口下的向右眼跳幅度

综合各指标结果,说明低工作记忆条件下窗口主效应显著,存在显著的窗口

限制效应。

由表9可以看出,在五个眼动指标的观测值上表现出的总体趋势是随着可视

窗口的增大,低工作记忆容量大学生藏语阅读的平均注视时间、总注视时间随之

减小,总注视次数随之减少,阅读速度、向右眼跳幅度随之增大。

3.1.2.2知觉广度右侧范围的确定

为了确定所设定的最大窗口条件的有效性,参照已有研究(Inhoffet aI.,1998)

对5个指标进行了两类配对比较:

第一,将最大窗口条件(L8R8)与整行条件相比较,结果发现:

平均注视时间,tffl9)=0.23,龟(49)=一O.22,p>O.05;总注视次数,h(19)=0.56,

t2(49)=0.19,p>0.05;总注视时间,t1(19)=0.72,t2(49)=0.52,p>0.05;阅读速度,

fl(19)=0.20,t2(49)=0.42,p>0.05;向右眼跳幅度,h(19)=--0.45,t2(49)=0.37,

p>0.05 a

综合各眼动指标结果,说明本实验中所设定的最大窗口是有效的。

第二,为了确定阅读知觉广度的右侧范围,以最大窗口条件(L8R8)为基准

条件,将L2R2、L4R4、L6R6条件与基准(L8R8)条件相比较。结果表明:
】22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在注视点右侧呈现2个字符窗口条件下(L2R2),与L8R8条件在所有指标的

观测值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平均注视时间,h(19)=4.76,t2(49)=8.87,p<0.001;

总注视次数,h(19)=2.59,p<0.05;t2(49)=5.72,p<0.00t;总注视时间,f1(19)-3.16,

p<0.01;t2(49)=5.56,p<O.001;阅读速度,f1(19)=一5.48,t2(49)=--7.89,p<0.001;

向右眼跳幅度,f1(19)=一4.18,p=0.001;t2(49)=一5.69,p<0.001。

在注视点右侧呈现4个字符窗口条件下(L4R4),与L8R8条件仅两个指标的

观测值上存在显著差异,平均注视时间,被试分析差异显著,tl(19)=2.40,p<0.05;

项目分析边缘差异显著,t2(49)=1.93,旷O.059;向右眼跳幅度,h(19)=--4.97,
p<0.001:t2(49)=一2.35,p<0.05;

在注视点右侧呈现6个字符窗口条件下(L6R6),与L8R8条件在所有指标的

观测值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即达到了基准水平帆>0.05)。
综合上述结果,可以推测出低工作记忆容量大学生的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右

侧范围大约是注视点右侧4--6个字符的空间。

3.2工作记忆容量和可视窗口大小对阅读活动的影响

对五个眼动指标的观测值分别进行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1)平均注视时间。

窗口主效应显著,凡(4,152)=28.64,rip2=0.43,Y2(4,392)=38.30,11p2=o.28,
p<0.00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平均注视时间显著长于L4R4、.L6R6、

L8R8窗口和整行条件(嬲<0.001),L4R4窗口下的平均注视时间显著长于整行

条件⑦<O.05)。

工作记忆容量主效应不显著,蜀(1,38)=0.02,qp2=0.001,F2(1,98)=0.34,

rip2=0.003,p>0.05。

窗口与工作记忆容量交互作用不显著,F1(4,152)=0.46,T1p2_0.01,
毋(4,392)=0.71,11口2=0.01,p>0.05。

(23总注视次数。

窗口主效应显著,凡(4,152)=11.08,rip2=0.23,F2(4,392)=25.15,rip2=0.20,
1,j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p<0.00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总注视次数显著多于L4R4、L6R6、L8R8

窗VI和整行条件⑦s.<0.05)。

工作记忆容量主效应不显著,FI(1,38)=0.66,”p2=o.02,Y2(1,98)=3.66,rip2=0.04,
p>0.05。

窗口与工作记忆容量交互作用不显著,Fl(4,152)=0.48,rip2=0。01,

F2(4,392)=0.87,rip2=0.01,p>0.05。

(3)总注视时间。

窗口主效应显著,Fl(4,152)=16.04,T1p2=O.30,F2(4,392)=45.75,rlp2=0.32,

p<0.00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1:3下的总注视时间显著长于L4IH、L6R6、L8R8

窗口和整行条件0姆.<0.01)。

工作记忆容量主效应不显著,F1(1,38)=0.22,Tip2=0.01,F2(1,98)=0.44,

rlp2=0.004,p>0.05。

窗口与工作记忆容量交互作用不显著,FI(4,152)=0.21,rip2=0.01,

毋(4,392)=0.16,rip2=0.002,p>0.05。
(4)阅读速度。

窗口主效应显著,F1(4,152)=14.94,rip2=0.28,F2(4,392)=34.94,rip2=0.26,

p<0.001。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阅读速度显著慢于L4R4、L6R6、LSR8

窗口和整行条件ps.<0.001)。

工作记忆容量主效应不显著,局(1,38)=0.99,rip2=0.03,最(1,98)=1.38,qp2=0.01,

p>0.05。

窗口与工作记忆容量交互作用不显著,局(4,152)=0.21,rip's=0.01,
F2(4,392)=0.73,11p≮O.01,p>0.05。

(5)向右眼跳幅度。

窗口主效应显著,Fa(4,152)=23.80,rip2=0.39,F2(4,392)=14.38,rlp2=0.13,

p<0.00I。事后检验表明,L2R2窗口下的向右眼跳幅度显著小于L4R4、L6R6、

L8R8窗VI和整行条件⑦s.<0.05),L4R4窗口下的向右眼跳幅度显著小L6R6、

L8R8窗口和整行条件(邵.<0.01)。

1’4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zt,Fi己忆容量主效应被试分析不显著,FI(1,38)=0.00,rb2=0.00,p>0.05:项

目分析显著,Fffl,98)=4.92,qp2=O.05,p<0.05。

窗口与工作记忆容量交互作用不显著,FI(4,152)=o.98,11p2=O.03,

Fff4,392)=0.83,rb2=O.01,p>0.05;在各眼动指标上,其他窗口间均不存在显著

差异(ps.>O.05)。

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涉及的工作记忆容量和可视窗12大小两个因素,在

进行主效应分析时,可视窗口大小在所选用的五个指标上均表现出主效应显著的

情况,说明采用移动窗口范式探讨藏语阅读过程时,可视窗口大小会影响到藏语

阅读的正常进行,是影响藏语阅读的因素;工作记忆容量因素仅在向右眼跳幅度

指标上项目分析显著,因此,不能得出工作记忆容量因素主效应显著的结论。但

不可否认工作记忆容量因素对藏语阅读可能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想要进一步

探究工作记忆容量的影响情况,也就是高、低工作记忆容量读者在藏语阅读过程

中是否存在不同的特点,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分析。上述结果也表明,工作记忆容

量和可视窗口大小两个因素不存在交互作用,说明这两个因素对藏语阅读过程的

影响是彼此独立的。

对高、低工作记忆容量条件下的五个眼动指标在五种窗口条件下进行配对比

较,结果发现,高工作记忆容量者与低工作记忆容量者在总注视次数、阅读速度、

向右眼跳幅度三个眼动指标上存在显著的差异。

在L2R2窗口条件下,总注视次数,t高.低(199)=-13.41,p<0.001;阅读速度,,

t高.低(198)=23.80,p<O.001;向右眼跳幅度,t高一低(4032)=17.24,p<0.001;,

在L4R4窗口条件下,总注视次数,t高.低(199)=--7.40,p<0.001;阅读速度,

f高.|fa(199)=9.28,p<0.001:向右眼跳幅度,t高.低(3307)=16.15,p<0.001;

在L6R6窗口条件下,总注视次数,t高.低(197)=一8.12,p<0.001;阅读速度,

t高.低(197)=12.27,p<0.001;向右眼跳幅度,f高._1ff2838)=19.66,p<0.001;

在L8R8窗口条件下,总注视次数,f高.低(196)=--1.21,p>0.05,但高工作记

忆容量者的总注视次数比低工作记忆容量者少1.31(次);阅读速度,t高-{。

(196)=5.18,p<0.001;向右眼跳幅度,r高.{『ff2924)=21.16,p<0.001;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在整行条件下,总注视次数,t高.低(199)=--7.66,p<o.001;阅读速度,f高瓶

(199)=23.61,p<O.001;向右眼跳幅度,r高.低(2849)=18.39,p<O.00I;

具体表现为,在五种窗口条件下,高工作记忆容量者与低工作记忆容量者相

比,总注视次数更少,阅读速度更快,向右眼跳幅度更大,表明在同等窗口条件

下,高、低工作记忆容量藏族大学生的句子加工存在差异,高工作记忆容量大学

生的阅读效率更优。

4讨论

4.1工作记忆容量对阅读知觉广度的影响

实验以藏族大学生为被试,采用Daneman和Carpemer(1980)的阅读广度测

试方法,将被试分为工作记忆高、低两组,比较不同窗口条件下高、低工作记忆

藏语读者的阅读差异,以此探讨工作记忆容量的大小对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高、低工作记忆容量大学生的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右侧范围均大约为

注视点右侧4~6个字符的空间。

虽然高、低工作记忆容量大学生藏语阅读过程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范围是相同

的,但不同工作记忆容量大学生藏语阅读的加工效率存在差异。对高、低工作记

忆容量大学生的五个眼动指标在五种窗口条件下进行配对比较发现,在五种窗口

条件下,高工作记忆容量者与低工作记忆容量者相比,总注视次数更少,阅读速

度更快,向右眼跳幅度更大,表明在同等窗口条件下,高、低工作记忆容量藏族

大学生的句子加工存在差异,高工作记忆容量大学生的阅读效率更优。实验结果

与李美华等(2005)、闰国利等(2004)、关善玲等(2007)结果类似。高、低工作记忆

容量读者的记忆资源不同,保持信息的能力存在差异,加之窗口的设置增加了阅

读加工的难度。低工作记忆容量读者需要调动更多的工作记忆资源用于信息的保

持,致使参与加工的资源减少,从而需要更多的注视次数,阅读速度和眼跳幅度

上也表现出劣势。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4.2窗口大小对阅读知觉广度的影响

实验应用移动窗口范式对藏语阅读过程中的知觉广度进行研究,以探讨藏语

阅读活动中读者的认知加工方式。结果表明,可视窗口大小在所选用的五个指标

上均主效应显著,说明窗口大小对藏语阅读活动存在影响。在探讨高、低工作记

忆容量大学生藏语阅读知觉广度是也发现,在五个眼动指标的观测值上,高、低

工作记忆容量藏语读者阅读活动均发现了显著的窗口限制效应,实验结果与

Osaka(1991,2002),关善玲等(2007)实验结果相似,证明了副中央凹预视效应会

对阅读活动产生重要影响(闰国利,张巧明,自学军,2013;闫国利等,2013)。

中央凹视觉区、副中央凹视觉区和边缘视觉区组成的视域中,中央凹视觉区

是主要的信息获取区,副中央凹视觉区是次要的信息获取区(Rayner,1998)。当中

央凹视觉与副中央凹两个视觉区共同工作时,所获取的信息是最大的,也即正常

的阅读活动是需要上述两个视觉区共同参与的。而移动窗口范式通过设置不同大

小的窗口,控制读者每次注视所能获取信息的范围,当窗口较小时,注视信息可

能只会落到中央凹区域,会影响到副中央凹视觉区的信息获取,造成了副中央凹

视觉区注视资源的浪费,从而影响阅读的加工效率。当窗口足够大时,中央凹、

副中央凹则会同时获取信息,即不再影响正常阅读。因此,窗口的设置,改变了

正常阅读环境,比读者正常阅读条件小的窗口增加了阅读困难,也造成了注视资

源不同程度的闲置,致使小的窗口条件下,高、低工作记忆容量藏语读者的平均

注视时问、总注视时间更长、总注视次数更多,阅读速度更慢、向右眼跳幅度更

小。

5小结

(1)高、低工作记忆容量大学生的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右侧范围均大约为

注视点右侧4~6个字符的空间。

(2)高工作记忆容量者与低工作记忆容量者相比,总注视次数更少,阅读

速度更快,向右眼跳幅度更大。

127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第四部分总讨论

1藏语阅读知觉广度可视窗口的设定

首先,已有研究者以不同语言为阅读材料,采用移动窗口范式,通过设定不

同大小的可视窗口,探测了不同类型语言阅读知觉广度的具体范围。已有同类研

究主要集中于拼音文字和汉语两个领域。以拼音文字为阅读材料,研究发现,英

语阅读知觉广度在注视点左侧3~4个字母空间到右侧14~15个字母空间的范围

之内(Rayner,1998;Rayner et a1.,1980);荷兰语阅读知觉广度在注视点左右侧各

12~i5个字母空间,大约是4--5度视角(Den Buurman et a1.,i981);维吾尔语阅

读知觉广度是注视点左侧8~ll字符到右倾t12--3个字符空间(李薇薇,2013;张玉

晶等,2015)。以汉语为阅读材料,结果发现汉语阅读知觉广度是注视点左侧1个

汉字到右侧2~3个汉字(闫国利等,2014;闫国利等,201 1),最大范围大约从注

视点左侧1个汉字到右侧4个汉字之l'N(Tsai et a1.,2000)。

藏语是拼音文字,但又属于汉藏语系。藏语特点非常独特,兼具拼音文字和

汉语的特点。考虑到藏语兼具上述两种不同类型语言的特点,即在文字结构、字

/词间信息的明确性及文字透明性等方面又表现出既类似于英语,又类似于汉语

的特点,而上述特点又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阅读时的效率和加工策略,进而影响

阅读知觉广度的大小。因此,可以推测,藏语趋近英语的特点,可能会使其阅读

加工比汉语更容易,从而表现出比汉语更大的阅读知觉广度;而藏语趋近汉语的

特点,可能会使其阅读加工比英语更困难,从而表现出比英语更小的阅读知觉广

度。

其次,已有研究显示,阅读知觉广度在向前的阅读方向上表现出更大的范围

(Rayner,1998;闰国利等,2014),知觉广度更大,每次注视所能获取的信息更多,

对理解文本和提高阅读效率的贡献率更大。因此,对知觉广度较大一侧进行探测

更具意义。对称窗口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对知觉广度较大一侧范围的准确、完整

探测(张巧明等,2013;闰国利等,2014;李韵静等,2015),而藏语是从左至右横向
1,R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书写和阅读的,在阅读这一语言时,注视点右侧可能存在更大的知觉范围。因此,

本研究中,根据藏语自左向右书写的特点和对称窗口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对知觉

广度较大一侧范围的准确、完整探测这一优势,选用了窗口对称呈现。

综上所述,本研究采用了对称窗口的设定方法,设定了5、9、13、17、21、

25个字符空间的窗口和整行条件(控制条件)7种条件。实验结果显示,在所选取

的5个眼动指标上,实验所采用的窗口设定方法,获得了稳定的实验效果,窗口

限制效应显著。说明以窗口设置为代表,将眼动追踪技术应用于藏语阅读知觉广

度探测,诸如阅读材料字体大小、眼动指标的选取、窗口大小的设定是有效的,

眼动追踪技术可以应用于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研究,本实验也可以成为后续藏语

阅读眼动实验的参考。

2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发展

2.1阅读知觉广度的一般发展特征

年龄是影响阅读知觉广度的重要因素(闫国利等,2012),已有研究者以年龄

或年级为划分标准,以不同语言为阅读材料,开展了大量的发展研究。众多的实

验均发现,阅读者的知觉广度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年龄的增长而改变,当被试

来自小学到大学这个年龄阶段时,阅读知觉广度基本都表现出随年龄的增长而变

大的趋势。Rayner(1986)采用移动窗口技术考察了三个(二、四、六)年级的儿童

和成人的阅读知觉广度。结果发现,初学阅读者的阅读知觉广度稍小于熟练读者。

初学阅读者对中央凹注视词进行了更多的加工。但初学阅读者与熟练阅读者一样,

阅读知觉广度都是不对称的。Rayner(1998)l筝J另一项研究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

Hiiiki6等(2009)的研究发现,阅读芬兰语的知觉广度同样存在年龄效应。熊建

萍等(2009)使用移动窗口范式,从五年级、初二年级和高二年级中分别随机选取

16名学生,考察了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发展特征。实验发现,在汉语阅读中,

知觉广度表现出了随年龄增长而变大的趋势。白学军等(19951以30名小学三年

级、30名小学五年级和30名大学生为被试,以六篇课文为阅读材料,这六篇课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文的题材为记叙文,内容日常生活事件。采用眼动追踪技术,比较了不同被试阅

读活动的眼动差异,结果表明,大学生被试的阅读速度显著地高于小学生被试,

而小学生被试组内则没有差异。闰国利等(2011)以小学五年级学生和大学生个20

名为被试,以80个汉语句子为材料,考察了读者的阅读知觉广度和副中央凹预

视效益,结果发现,对于知觉广度范围而言,大学生大于小学五年级学生。闰国

利等(2013)借助移动窗口技术,以年级作为年龄的划分标准,考察了45名三年

级学生,44名五年级学生和50名大学生为被试的中文阅读知觉广度,实验表明,

随着年级的升高,阅读知觉广度表现出增大的趋势。

2.2阅读知觉广度发展研究的材料选取

综上所述,仅就某一语言的阅读而言,从初学者到熟练者,其阅读知觉广度

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大。在进行不同年龄被试的组间比较时,选择阅读材料方面,

通常会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是所有被试均阅读同一材料;另一种是材料与年龄相

匹配,不同组别被试阅读与其年龄相当的材料(闫国利等,2013)。上述研究中,

针对不同语言的阅读,在阅读材料方面,研究者基本上都采用的是让所有被试阅

读同一材料的方法;也有研究者采用了第二种材料选择方法开展了实验,

Rayner(1986)在一项以四年级学生为被试的研究中,以符合四年级阅读水平和符

合大学生阅读水平的两种句子为阅读材料;也有研究者结合两种方法进而考察材

料难度对阅读知觉广度的影响(闫国利等,2013),结果发现了材料难度影响了阅

读知觉广度的大小。那么,以年龄为划分标准,让不同阅读水平读者阅读相同材

料所获得的知觉广度范围是否准确,值得商榷。某一年龄被试阅读相对容易材料

(如五年级学生阅读符合三年级学生阅读水平材料),所获得的知觉广度范围可能

会比该水平被试实际的广度范围更大。相反,当阅读相对困难材料(如五年级学

生阅读符合大学生阅读水平材料)时,所获得的知觉广度范围可能会比该水平被

试实际的广度范围更小。因此,只有让不同组别的被试阅读与其阅读水平相当的

材料,才可能避免材料难度或者熟悉性这一因素的影响,从而准确的探测出该组

被试真实的阅读知觉广度。
]30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3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发展特点

研究二中,参考已有拼音文字(Rayner,1998;Rayner et al,,1980;李薇薇,2013;

张玉晶等,2015)、汉语(闫国利等,2011,2014;Tsai et a1.,2000)及研究一实验结果

的基础上,设定了7种窗口条件,采用移动窗口范式,分别以小学三年级、五年

级、初中一年级和大学生藏族学生为被试,让每组被试阅读与其年龄水平相当的

藏文材料,探讨各组被试藏语阅读的知觉广度,并进而探讨藏语阅读知觉广度随

年龄增长在眼动模式上表现出的发展特征。

在反应阅读知觉广度的各指标中,平均注视时间反映的是字/词精细加工的

广度,它所反映的知觉广度范围较小(闰国利等,2013);注视次数能有效反映阅

读材料的认知加工负荷,认知负荷较大的阅读材料,注视次数也更多(闫国利,熊

建萍,臧传丽,余莉莉,崔磊,白学军,2013);眼跳幅度反映的是字/词粗略加工

的广度,支持更大的知觉广度(Rayner et a1.,1986,2009;H萏iki6 et a1.,2009;闰国

利等,2013);总注视时问是指读者对某个区域的所有注视时间之和,总注视时间

实质与总阅读时间相同(闫国利等,2013)。采用移动窗口范式探测阅读知觉广度

时,阅读时间指标被认为是信息量最丰富的一个指标,它所反映的知觉广度范围

更为综合,而阅读速度与阅读时间高度相关(Rayner et a1.,1986,2009;H/iiki6 et a1.,

2009;闰国利等,2013)。

本研究采用对称窗口的设定方法,对四个年级(三年级、五年级、初中一年

级、大学生)藏族被试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右侧范围进行检测。最终,综合各眼

动指标结果,可以推测,小学三年级被试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右侧范围是4~8

字符空间,小学五年级被试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右侧范围是4~6字符空间,初

中一年级被试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右侧范围是4~6字符空间,大学生被试藏语

阅读知觉广度的右侧范围是4~8字符空间。本研究证明了藏语阅读知觉广度受

年龄因素影响,因年龄不同而变化,但是,本研究并未发现知觉广度随年龄增长

而变大的趋势,藏语阅读知觉广度随年龄增长表现出“U”型的变化趋势。本研

究结果与已有同类研究不同(Rayner et a1.,1986,2009;H菹iki5 et a1.,2009;熊建萍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等,2009;白学军等,1995;闰国利等,2001,2013)。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变化之所

以存在这样的特征,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根据藏语学习和教学的国家和地区

政策,如,国家教委等部门《关于改革和发展西藏教育若干问题的意见》(1987),

西藏自治区人大通过的《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若干规定(试行)》

和《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规定》(2002)等文件要求,西藏非常

重视藏语的学习和教学,且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层次,藏语学习目标有所侧重。

因为本研究所选取的被试来自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受西藏当地藏语学习政策的影

响,在基础教育阶段,尤其是小学低年级阶段,首先开设的课程较少,且以藏语

学习为主,同时因为年龄较小,低年级学生接触外界环境的能力和手段有限,因

此受外界信息环境的影响也较小。因此,三年级作为小学低年级的末端,在此之

前主要处于藏语的语言环境之下,藏语是其所使用的熟练语言,在藏语阅读过程

中表现出了更大的知觉广度范围;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开设的课程数量有所增加,

同时涉及藏语、汉语、英语三种语言,藏语在教学和学习中所占比重有所下降,

主要作为藏语文课程的教学和学习语言,而其他课程除英语外,主要采用汉语教

学。此外,小学高年级及后续临近年级学生有更大的能力去接触外部世界,而外

界信息又主要是以汉语形式呈现的。因此,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在一定的年龄段

内,藏族学生的藏语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而其自身的语言能力尚处于发展

阶段,还不稳定。人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Kalmeman,1973),多种语言学习和发

展的要求所形成的语言问的竞争,导致认知资源从服务于藏语为主向外分散,一

定程度上阻滞或延缓了藏语水平的快速成熟或提高。因此,在本研究中出现了五

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学生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略低于小学三年级和大学生的情况。大

学生作为熟练阅读者,语言发展达到了最成熟、最稳定的阶段,且受西藏地区藏

汉双语并重政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藏族大学生多为熟练藏汉双语者,藏语和汉

语都是他们的熟练语言,藏语水平处于最高阶段。因此,藏族大学生代表和表现

出了较高的阅读知觉广度。

3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影响因素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除年龄因素外,阅读材料的难度、阅读能力、工作记忆容量等都会影响阅读

知觉广度(闰国利等,2012)。针对上述三个因素,已有研究者通过大量的实验,

证实了其对阅读知觉广度的影响(Patberg&Yonas,1978;Rayner,1986;Henderson

&Ferreira,1990;Rayner et a1.,2008;White et a1.,2005;闰国利等,2008,2013;

Rayner,1998;Rayner et a1.,2009;闫国利等,2011,2013;王丽红等,2014;张玉晶

等,2015;Kajii et a1.,2001;Sogo&Osaka,2001;Just&Carpenter,1992;Osaka,

2002;关善玲等,2007)。已有研究也证实,年级、材料难度、阅读能力均各自独

立作用于知觉广度(闰国利等,2013)。

因此,研究三中,通过三个实验,分别探讨材料难度、阅读能力和工作记忆

容量对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影响。

3.1材料难度在藏语阅读知觉广度中的作用

实验6以藏族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同质被试主观评定的方法将阅读材料分为

难、易两组,采用移动窗口技术,使用对称窗口的设定方法,设置了5种不同大

小窗口,比较不同窗口条件下被试在阅读难、易藏语句子过程中的差异,经检测

发现,被试阅读难、易材料的知觉广度的右侧范围均为注视点右侧4~6个字符

的空间。该研究结果与已有研究类似(Rayner,1986;Patberg et a1.,1999;闫国利等,

2008;朱莹等,2009)。虽然大学生在阅读难、易藏语句子时获取有用信息的范围

是相同的,但被试对难、易句子的加工效率存在很大差异。实验结果发现,随着

材料难度的增大,平均注视时间、总注视时间变长,阅读速度变慢,表明难、易

句子的加工存在差异,难句子的加工效率更低,与已有其他语言同类研究结果类

似(Rayner,1986;Henderson&Ferreira,1990;Rayner et a1.,2008;White et a1.,2005;


闫国利等,2008,2013)。出现上述结果,可以用认知资源限制理论和E-Z读者模

型来解释(Katmeman,1973;Reichle et a1.,2002)。在阅读难、易材料时,为了同等

效率的实现词汇通达的目的,阅读难材料时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以弥补认知资源

的不足。被试阅读难句子的平均注视时间、总注视时间比易句子更长,阅读速度

更慢。需要关注的是:向右眼跳幅度指标与平均注视时间、总注视时间、阅读速
1≈≈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度三个指标没有表现出一致的趋势,总体表现为难材料的向右眼跳幅度更大,这

可能说明被试在阅读难材料时更倾向于使用冒险策略,而在阅读容易材料时更倾

向于使用保守策略(Rayner et a1.,2009)。

3.2阅读能力在藏语阅读知觉广度中的作用

实验7以藏族大学生为被试,依据藏语高考成绩及藏文等级考试级别将被试

分为阅读能力高、低两组,采用移动窗口技术,使用对称窗口的设定方法,设置

了5种不同大小的窗口,以此来限制视野范围,比较不同窗口条件下高、低阅读

能力读者的藏语阅读差异。经检测发现,高、低阅读能力被试知觉广度的右侧范

围均为注视点右侧4~6个字符的空间。虽然高、低阅读能力大学生藏语阅读过

程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范围是相同的,但不同阅读能力大学生藏语阅读的加工效率

存在差异。实验结果发现,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被试的总注视次数变少,总注

视时间变短,阅读速度加快,向右眼跳幅度增大,高、低阅读能力被试的句子加

工存在差异,高阅读能力者阅读效率更高。实验结果与其他语言的同类研究相似

(Rayner,1998;熊建萍等,2009;张玉晶等,2015)。有研究发现,阅读能力低者文

章阅读的注视次数多,加工速度慢,眼跳距离小,并认为阅读能力低者属于字、

词加工水平,以知觉局部为主,而阅读能力高者属于句子、篇章加工水平,采用

整体认知方式f韩玉昌等,2005)。本研究中,高、低阅读能力被试的注视模式也

可能存在知觉整体与知觉局部的区别,从而导致加工水平的不同,在阅读相同材

料条件下,高阅读能力者眼跳幅度更大,需要更少的注视次数和阅读时间,阅读

速度更快。

3.3工作记忆容量在藏语阅读知觉广度中的作用

实验8以藏族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阅读广度测试将被试分为工作记忆高、低

两组,利用移动窗口技术,采用对称窗口设定方法,设置5种大小窗口条件,比

较不同窗口条件下高、低工作记忆读者的阅读差异。经检测发现,高、低工作记

忆容量被试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右侧范围均大约是注视点右侧4~6个字符的空
134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问。虽然高、低工作记忆容量大学生藏语阅读过程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范围是相同

的,但不同工作记忆容量大学生藏语阅读的加工效率存在差异。实验结果发现,

随着工作记忆容量的增大,被试的总注视次数变少,阅读速度变快,向右眼跳幅

度增大,表明高、低工作记忆容量被试的句子Dw-r存在差异,高工作记忆容量被

试的阅读效率更优。实验结果与李美华等(2005)、闫国利等(2004)、关善玲等(20071

结果类似。移动窗口范式下可视窗口小于被试正常获取信息的范围,降低了副中

央凹预视作用,增加了阅读的难度,同时,工作记忆容量的不同致使被试保持信

息的能力存在差异,高工作记忆容量被试可以用更少的注意资源用来保持信息,

而将更多的认知资源用于阅读加工。从而导致高工作记忆容量被试藏语阅读过程

中需要更少的注视次数就可以获得更快的阅读速度,眼跳幅度也更大。

4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首次采用眼动追踪技术考察藏语阅读的知觉广度及其影响因素。尽管

在实验材料选择、被试选取方面与前人相比有了一定的突破,也达到了预期的研

究目的,但在研究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改进和

完善。

(1)在采用眼动追踪技术考察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过程中,本研究仅采用

了阅读知觉广度的经典研究范式,即移动窗[iI范式开展了相关研究,在一定程度

上探明了藏语阅读知觉广度随年龄增长的发展变化特征,证实了在藏语阅读过程

中,副中央凹掩蔽同样会对阅读活动产生破坏作用。在考察阅读知觉广度时,还

可以采用另外一种方法,即移动掩蔽范式,该范式可以从相反的角度验证有效视

觉区的范围以及该区域内信息的重要性。在已有的研究中,应注意将两种方法结

合使用,己使研究结果更具说服力;

(2)实验材料的选取。在开展阅读知觉广度的发展研究时,选择阅读材料

方面,通常会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是所有被试均阅读同一材料;另一种是材料与

年龄相匹配,不同组别被试阅读与其年龄水平相当的材料。前者便于组间比较,

后者更能反映被试真实的阅读水平。本研究中,更好的尊重了被试的真实阅读水
1气E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平,采用了第二种材料选择方法。在后续研究中,应注意将两种材料选择方法结

合使用,以便将两种材料下的结果进行相互验证和比较,从而可以根据研究侧重

点的不同选择更适合的材料选取方法。

(3)知觉广度影响因素。知觉广度并不是一个确定不变的值,受很多因素

的影响,在拼音文字和汉语的研究中发现,诸如年龄、材料难度、阅读能力、工

作记忆容量、不同的语言书写系统等因素都会影响阅读知觉广度的大小。本研究

系统考察了年龄、材料难度、阅读能力、工作记忆容量等因素对藏语阅读知觉广

度的影响。除上述所言外,文本字体的大小、材料阅读的视角、阅读材料的边界

信息等都可能会影响到阅读知觉广度。此外,藏语作为一门独具特色的民族语言,

对于其阅读知觉广度,是否存在特殊的影响因素,这些都有待后续进一步研究。

(4)阅读知觉广度范围。阅读知觉广度存在于注视点左右两侧的一定区间

内。本研究采用对称窗口的设定方法,仅考察了藏语阅读过程中注视点右侧的知

觉广度范围,在后续研究中,应进一步采用不对称窗口的设定方法,进一步探测

出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完整范围。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第五部分总结论

在只关注右侧范围的情况下,本研究条件下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藏语阅读知觉广度存在语言加工的特异性,表现出与其他类型语言不

同的知觉广度范围,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右侧范围大约为注视点右侧4~8个字

符的空间;

(2)藏语阅读知觉广度表现出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

知觉广度整体呈“U”型发展趋势;

(3)在藏语阅读过程中,被试阅读难、易藏语材料的知觉广度范围相似,

但与易材料的阅读相比j阅读难材料的效率更低;高、低阅读能力被试的知觉广

度范围类似,但与低阅读能力读者相比,高阅读能力读者的阅读效率更高;高、

低工作记忆容量被试的知觉广度范围不存在差异,但与低工作记忆容量被试相比,

高工作记忆容量被试的阅读效率更高。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自学军,高晓雷,高蕾,王永胜.(2017).藏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以,理学掘49(5),

569—576,

毕鸿燕,胡伟,翁旭初.(2006).汉语形声字声旁家族大小对整字发音的影响.心理学掘

38(6),79 1-797.

自学军,李馨,闰国利.(2015).汉语阅读眼动控制:20年研究的总结.Z-疆场乞髟专彭窟31(1),

85-91.

自学军,刘娟,臧传丽,张慢慢,郭晓峰,闰国利.(20.11).中文阅读过程中的副中央凹预视

效应.Z・霹科学迸属19(12),1721—1729.

白学军,沈德立.(1995).初学阅读者和熟练阅读者阅读课文日寸眼动特征的比较研究.以・理发

羼与我茂2(1),1-7.

自学军,王永胜,郭志英,高晓雷,闰国利.(2015).汉语阅读中词N+2的预视对高频词N斗1

加工影响的眼动研究.Z嘎}学,绣47(2),143—156.

自学军,张慢慢,臧传丽,李馨,陈璐,闫国利.(2014).词边界信息在中文词汇学习与识别

中的作用:眼动研究的证据.以,西群学j参屁22(1),1-8.

崔占玲,王德强.(2012).少数民族双语者的语言表征和语言联系.心理群学蛾20(8),
1222-1228.

崔占玲,张积家.(2009a).藏-汉一英三语者词汇与语义表征研究.以-理科学32(3),559-562.

崔占玲,张积家.(2009b).藏一汉一英三语者语言联系模式探讨。以-理学援41(3),208-219,

崔占玲,张积家,顾维忱.(2009).藏-汉.英三语者言语产生中的词汇选择机制.叨危办摇

32(1),51—58.

多结仁欠.(2015).现代藏语元音特征研充西麓走学学新拦会剥溯},30(2),114-119.
多结仁欠.(2016).藏语元音声学实验分析.西藏力学学掘7自然群二劳∞,31(1),56-62.

戴庆厦.(2015).汉藏语并列复合词韵律词序的类型学特征——兼论汉藏语语法类型学研究

的一些认识问题.手张才学拦会群学学摁5s(3),141-147.

丁国盛,李涛.(2006).纺矛鬏在L烈研艿毖劳面毁掳诊彩f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伏干.(2012).材利难易度对汉语阅读活动影响的眼动研究.心理研夕艺5(5),39.45.

归桑拉姆.(2015).藏檑戈刃荭奠萎甚手存孝乒殄戏应研:窀硕士学位论文,西藏大学.

高晓雷,王永胜,郭志英,张慢慢,自学军。(2015).藏一汉双语者语义与词汇表征特点研究.

心理s行为研究?13(6),737-743.

关善玲,闫国利.(2007).移动窗口条件下不同工作记忆者阅读差异的眼动研究.尤,理与7夥争

撇:5(4),309-3 13.

黄行.(2014).汉藏语系语言区域性特点形成机制初探.云南彬琵艾学学报暂喜基拦会群学_笼

46(5),15-24。

胡笑羽,白学军,闰国利.(20 LO).副中央凹一中央凹效应的研究现状及展望.以・理稃学蔓l馄

18(3),412—419.

胡笑羽,刘海健,刘丽萍,臧传丽,自学军.(2007).E-Z阅读者模型的新进展.以・磐学探冀玩

27(1),24—29.

韩玉昌,隋雪,任延涛.(2005).小学学习困难生阅读过程中的眼动特征.也;理群学28(3),

550—553.

李含琳.(2010).中国藏族聚居区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评价.赢海碍旋7晔溯辨亭群
喾国,30(1),6-11.

夸蕊礤.(2013).维吾尔族大学生维吾尔语秘英语涵读粕觉|广赛的眼动磷究.硕士淖髓论父,

天津师范大学.

李兴珊,刘萍萍,马国杰.(2011).中文阅读中词切分的认知机理述评.以-理群学杰扔是s9(4),

459.470.

李韵静,张红葵,白柳,王越,程小云,范宏玮,闰国利.(2015).小学五年级学生英语阅读知

觉广度的眼动研究.以,鲤!与厅为谚苊S3(2),225—229.

马国杰,李兴珊.(2012).阅读中的注意分配:序列与平行之争.心簪群笋趁锟2D(11),

1755-1767.

乔静芝,张兰兰,闫国利.(2011).聋人与健听大学生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的比较研究.应用以-

理学,1 7(3),249—258.

祁乐珙,祁乐珍.(2013).藏语词汇通达中音,形,义的启动效应.丝:§氍之厩(22),72-73.

13q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施向东.(2004).原始汉藏语的音节结构和构词类型再议.天精尤学溯拦翎f专等饲,6(1),
75.78.

铁生兰.(2014).藏区学生汉语、藏语学习心理对比分析.赢蝮师疆走学掌嬲哲学旌会群学
鹪,36(2),119-123.

仝文,刘妮娜,伏干,闰国利。(2014)。中文单字词句的阅读知觉广度.以・理与行为研览

12(3),298-303.

王丽红.(2011).庐更Z留麓幻费广应的簸动研应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师范大学.

玉泰、睦.(2016).汉语诵读串吾ll中央凹掘I在眼观目标选择中的作甬.壤±洋髓论囊,夭!辞褥
范大学.

王丽红,自学军,闫国利.(2014).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的老化:一项眼动研究。也,理7与≠Z为谚

危12(6),763-768.

王永胜,自学军,臧传丽,高晓雷,郭志英,闫国利.(2016).副中央凹中字N斗2的预视对汉

语阅读限跳目标选择影响的眼动研究.也-理学掘480),1-11.

吴迪,舒华.(2001).眼动技术在阅读研究中的应用.以-理学动态9(4),319-324.

王丽红,石风妍,吴捷,自学军.(20 LO).老年人汉语阅读时知觉广度的眼动变化.乒厨老年

学杂志?so(2)、240—243.

王穗苹,佟秀红,杨锦绵,冷英.(2009).中文句子阅读中语义信息对眼动预视效应的影

响.以嘤7学稼4J(3),220—232.

巫金根,闰国利,刘志方.(2014).大小字号的文本对中文读者阅读知觉广度和眼动模式的影

响.Z,跫影学2014,37(1),10.15.

谢书民.(2012).文字类型“三相”分类法指瑕.阿葳绷:尤学学,妊哲学描会群学Z勉39(3),
232.235.

徐四华,丁玉珑,高定国.(2005).关于阅读的眼动研究.也・理,孑掣学28(2),467.469.

熊建萍,闫NN,白学军.(2007).高中二年级学生中文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以皤屿疔
为黝:“I),60—64.
熊建萍,闫国利,自学军.(2009).不同年级学生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以、理辫

喾32(3),584—587.

140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熊坤新,张培青.(2011).西藏藏语文教学的现状、问题和建议.居族裁育谚苋(3),94.100.

闰国利.(2004).艉动分撕落在心理学中彪应厢天津:天滓教育出版社.

尹蔚彬.(2012).近十年来我爵汶藏语比较研究的特点及意义.≠屠藏萼鼍(2),239.244.

闫国利,自学军.(2007).汉语阅读的眼动研究.以-理与7尹为研苊5(3),229-234.

闰国利,自学军.(2012).质动呖:,菪t:嚼曼笋粤Z奎粥箩严心灵之蕾奠型删赢群今肇北京:科学
出版社.

闰国利,自学军,陈向阳.(2003).阅读过程的眼动理论综述.心理屿i≠髟争劢咙J(2),156.160.

杨永胜,丁锦红.(2008).系列眼跳的产生及其心理学意义.,£,塑剥学进琵16(2),240.249.

闰国利,伏干,自学军.(2008).不同难度阅读材料对阅读知觉广度影响的眼动研究.也-理群

学3,(6),1287—1290.

闫国利,孙莎莎,张巧明,白学军.(2014).自然阅读与校对阅读的知觉广度研究.Z・理巧掣学

37(2),298—302.

闫国利,巫金根,胡晏雯,白学军.(20LO).当前阅读的眼动研究范式述评.,£-堙辫学迸屁

18(12),1966-1976.

闫国利,巫金根,王丽红.(2013).小学五年级语文学优生与学困生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

以嘎鹚I学3d(3),622—626.

闰国利,王丽红,巫金根,白学军.(2011).不同年级学生阅读知觉广度及预视效益的眼动研

究.心理学报.43(3),249-263.

闰国利,巫金根,臧传丽,白q:-g.(2010).阅读知觉广度眼动研究述评.Z,理学:旋瓶?0(2),

23.28.

闰国利,熊建萍,白学军.(2008).小学五年级学生汉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以,磐发犀

与教赢24(1),72-77.

闫国利,熊建萍,臧传丽,余莉莉,崔磊,自学军.(2013).阅读研究中的主要眼动指标评述.

心理科学进展,21(4),589—605.

闰国利,张巧明,自学军.(2013).中文阅读知觉广度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埋凝与彩赢
29(2).121.130.

141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闰国利,张兰兰,郎瑞,自学军.(2008).大学生英语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以・翌研

兑1(2),80-85.

闰国利,张巧明,张兰兰,白学军.(2013).不同掩蔽材料对阅读知觉广度的影响.心理科学

3e(6),13 17-1322.

朱建新.(2003).传统文字分类理论及分类标准的反思与评说一一兼论彝文的文字类型。历

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舨,24(8),308.314.

张慢慢.(20 1 5).伊更厕麓垆堀黜葵祝制彩铝动研密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师范大学.

张积家,崔占玲.(2008).藏一汉一英双语者字词识别中的语码切换及其代价.以、理学赧40(2),

136—147.

张玉晶,买合甫来提・坎吉,阻木然提古丽・然木吐拉.(2015).不同水平五年级维吾尔族学生

母语阅读知觉广度.以,理发展与教赢3J(6),703.709.

朱莹,巫金根,张兰兰,闰国利.(2009).大学生阅读不同难度英文句子知觉广度的眼动研

究.43、璎碱:2(4),26—3 1.

张仙峰,叶文玲.(2006).当前阅读研究中眼动指标述评.以,理与疗芬研寇4(3),236—240.

张暇,赵君.(2016).论在藏汉族干部学习藏语文的重要性.居旃教雾猡苊(5),118—122.

Angele,B.,Slattery,T.J.,Yang,J.,Kliegl,R.,&Rayner,K.(2008).Parafoveal processing in

reading:Manipulating n+l and n+2 previews simultaneously.Hsual Cognition,16(6),

697—707.

Baddeley,A.(1992).Working memory,Science,255(5044),556—559.

Baddeley,A.(1996).The fi'aetionation ofworking memory.Proceedings ofthe NationalAcademy

ofSciences,93(24),13468—13472.

Baddeley,A.(2000).The episodic buffer:A new component of working memory?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4(11),417-423.

Baddeley,A.(2012).Working memory:Theories,models,and controversies.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63,I-29.

Baddeley,A.D.,&Hkch,G.(1974).Working memory.The psychology of Learning and

Motivation.&47.89.

142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Bai,X.,Yan,G.,Liversedge,S.P.,Zang,C.,&Rayner,K.(2008).Reading spaced and unspaced

Chinese text:Evidence矗om eye movements.Journal ofExperimental Psychology..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34(5),1277—1287.

Daneman,M.,&Carpenter,R A.(1980).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working memory and reading

Journal of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19(4),450—466

Den Buurman,R.,Roersema,T.,&Oerrissen,J.F.(1981).Eye movements and the perceptual

span in reading.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16,227—235

Drieghe,D.,Rayner,K.,&Pollatsek,A.(2008).Mislocated fixations caIl account for

parafoveal—Oil—reveal effects in eye movements during reading.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61(8),1239—1249

Engbert,R.,&Kliegl,R.(201 1).Parallel graded attention models ofreading.In S.P.Liversedge,I.

D.Gilchrist&S.Everl吨(Eds.),The Oxford Handbook ofeye Movements(pp.787—800)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aiki5,T.,Bertram,R.,HyOna,J.,&Niemi,P.(2009).Development of the letter identity in


span

from the movement window


reading:Evidence eye moving paradigm.Journal of

ExperimentalChildPsychology,102(2),167—181

Henderson,J.M.,&Ferreira,F(1 990).Effects of reveal processing difficulty Oil the perceptual

in for attention and movement contr01.Journal


span reading:Implications eye of

ExperimentalPsychology."Learning,Memory,and Cognition,J“∞,417-429.

Inhoff,A.w,&Liu,W.(1998).The perceptual span and oculomotor activity during the reading

of Chinese sentences.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Human and


Perception

Performance 24(1).20—34.

Jordan,T.R.,Almabruk,A.A.,Gadalla,E.A.,McOowan,V A.,White,S.J.,Abedipour,L.,&

Paterson,K.B.(2014).Reading direction and the central perceptual span:Evidence from

Arabic and English.Psychonomic Bul如tm&Review,21(2).505-511.

Just,M.A.,&Carpenter,P.A.(1992).A capacity theory of comprehension: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working memory.Psychological Review,99(1),122-149

143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Juhasz,B.J.,Inhoif,A.W.,&RaNler,K.(2005).The role ofinterword spaces in the processing of

English compound words.Language andCogn#ive Processes,20(1—2),291—316

Kliegl,R.,Grabner,E.,Rolfe,M.,&Engbert,R.(2004).Length,丹equencN and predictability

effects of words on eye movements in reading.European Journal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J双i-2),262-284.

Kajii,N.,Nazir,T-A.,&Osaka,N.(200 1).Eye movement control in reading unspaced text:The

case ofthe Japanese script.V/s/on Research,41(19),2503—2510

Kintsch,W.,&Van Dijk,T.A.(1 978).Toward a model of text comprehension and

production.Psychological Review,85(5),363—394

Liversedge,S.E,&Findlay,J.M.(2000).Saccadic eye movements and cognition.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4(1),6-14

Liu,W.,inhoff,A.W,Ye,Y.,&Wu,C.(2002).Use ofparafoveally visible characters during the

reading of Chinese sentences.Journal ofExperimental Psychology: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28(5),1213—1227

Li,X.,Liu,R,&Rayner,K.(zo n).Eye movement guidance in Chinese reading:Is there a

preferred viewing location?l巧s/on Research,51(10),1146—1156

Li,X.,&Pollatsek,A.(201 1).Word knowledge influences character perception.Psychonomic

bulletin&Review,18(5),833—839

Li,X.,Rayner,K.,&Cave,K.R.(2009).On the segmentation of Chinese words during reading.

Cognitive Psychology,5占(4),525・552

McConkie,G.W,&Rayner,K.(1975).The span of the effective stimulus during a fixation in

reading.Perception&Psyehophysies,1 7(6),578—586

Osaka,N.(1 987).Effect of peripheral visual field size upon eye movements during Japanese text

processing.In J.K.O’Regan&A.Schoen(Eds.),Eye Movements:From Physiology to

Cognition.Amsterdam:North—Holland,42 1—429

144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Osaka,N.(1992).Size of saccade and fixation duration of eye movements during reading

Psychophysics of Japanese text processing.Journal ofthe Optical Society ofAmerica,9(1),

5—13。

0’Regan,J.K.,&Jacobs,A.M.(1 992).Optimal viewing position effect in word recognition:A

challenge to current theory.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Human Pemeption and

PeTformance,18(1),1 85—197

Osaka,N.,&Osaka,M.(200 1).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working memory during reading with

and without parafoveal information:a moving-window study.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115(4),501—513

Paterson,K.B.,McGowan,V A.,White,S.J.,Malik,S.,Abedipour,L.,&Jordan,T.R.(20 14)

Reading dkecfion and the central perceptual span in Urdu and ZngIish.PIOS One,9(2),

e88358.

Patberg,J.P.,&Yonas,A.(1978).The effects of the reader’s skill and the difficulty of the text on

the perceptual span in reading.Journal ofExperimental Psychology.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一(4),545-552.

Pollatsek,A.,Bolozky,S.,Well,A.D.,&Rayner,K.(198 1).Asymmetries in the perceptual span

for Israeli readers.Brain andLanguage,14(1),174-180

Pearlmutter,N.J.,&MacDonald,M.C.(1995).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probabilisfie

constraints in resolution.Journal of Memory and


syntactic ambiguity Language,34(4),

52I-542.

Pollatsek,A.,Tan,L.H.,&Rayner,K.(2000).The role of phonological codes in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across saccadic eye movements in Chinese character identification.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26(2),607-633

Rayner,K.(1975).The perceptual span and peripheral cries in reading.Cognitive Psychology,7(1),

65—81.

Rayner,K.(1986).Eye movements and the perceptual span in beginning and skilled readers.

Journal of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41(2),2 1 1-236

145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一

in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20 years of


Rayner,K.(1998).Eye movements reading

research.Psychological Bulletin,124(3),372-422

Rayner,K.(2009).Eye movements and attention in reading,scene perception,and visual search・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Experimental Psychology,62(8),1457_1506

Rayner K.Charles Jr.Language processing。Handbook ofPsychology,John Wiley&Sons・In。・

2003.

movements and the perceptual span in older


Rayner,K.,Castelhano,M.S.,&Yang,J.(2009).Eye

and younger readers.Psychology anddging,24(3),755-760

of
Rayner,K.,Inhoff,A.W.,Morrison,R.E.,Slowiaczek,M.L.,&Bertera,J.H・(1981)・Masking

foveaI and parafoveal vision during eye fixations in reading.dow'nat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Human Perception andPerformance,7(1),167-169

of the effective visual field in reading


Rayner,K.,Well,A.D.,&Pollatsek,A.(1 980).Asyrmnetry

Perception&Psyehophysics,27(6),537_544

availability of useful
Rayner,K.,Well,A.D.,Pollatsek,A.,&Bertera,J.H.(1982)-The

information to the right offixation in reading.Perception&Psychophysics,31(6),537-550

Rayner,K.,&Pollatsek,A.(20n).The psychology of reading,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Reichle.E.D.(2011),Serial.Attention Models ofReading.In S.P.Liversedge,I・D・Gilchrist,&

s..Everling(Eds.),The Oxford Handbook ofEye Movements㈣.76’7_786).Oxford,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Reader to examine word skipping during reading


Reiehle,E.D,,&Drieghe,D.(2013).Using EZ

11—1320
Jow'nal ofExperimental Psychology."Learning,Memory,and Cognition,39(4),13

of an interactive model of eye movement control in


Reilly,R.,&Radaeh,R.(2003).Foundations

readhag.In Hy6ni,J.,Radach,R.,&Deubel,H.(Eds.),Cognitive andAppliedAspects ofEye

Movement Research(pp.429—455).Amsterdam:Elsevier

movement control in reading:Experimental and


Risse,S.,Engbert,R.,&Klegl,R.(2008).Eye

c唧us.analysis challenges for a computational model.In:K.Rayner,D・Shen,X・Bai,G

145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Yah(eds.),Cognitive and Cultural Influences on Eye Movements(pp.68).Tianjin:Tianjin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Reichle,E.D.,Rayner’K.,&Pollatsek,A.(2003).The E-Z Reader model of eye-movement

control in reading:Comparisons to other models.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26(4),

445—526.

Sogo,H.,&Osaka,N.(2001).Localization of stimuli flashed before saccade execution:

Integration ofegocentric and exocentric localization cues.Vision Research,41,943.954

Tsai,J。L.,Tzeng,O.J.L。,Hung,D.L.,&Yen,N.S.(2000).The perceptual span in reading

Chinese passages:A moving.w&dow study of eye movement contingent display.In annual

meeting ofthe Chinese Psychology Association,Taipei,Taiwan.

White,S.,&Liversedge,S.(2004).Orthographic familiarity influences initial eye fixation

positions in reading.European Journal ofCognitive Psycho肠gy,16(1—2),52-78.

White,S.J.,Rayner,K.,&Liversedge,S.P-(2005).Eye movements and the modulation of

parafoveal processing by foveal processing difficulty:A reexamination.Psyckonomic

Bulletin&Review,12(5),89 1—896

Yah,M.,Richter,E.M.,Shu,H,,&Kliegl,R.(2009).Readers of Chinese extract semantic

information from parafoveal words.Psychonomie Bulletin&Review,16(3),561—566

Yang,J.,Wang,S.,Tong,X.,&Rayner,K.(2012).Semantic and plausibility effects Oil preview

benefit during eye fixations in Chinese reading.Reading and W1。{ting,25(5),103 1—1052.

Yang,J.,Wang,S.,Xu,Y,&Rayner,K.(2009).Do chinese readers obtain preview benefit from

word n+27 Evidence from eye movements.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ee,35(4),1 1 92—1204

:1.47

万方数据
附录

实验一部分材料

1.酝暴露i’zrl骡-,q’薄;’娘鹰雷q’稿冈词孬l
2.驷‘q每’酗’气强’誊蕊颐甲‘蜀’葛耄固{
3.承茸期q嚣搴彝黾踞翻滁’戊琊罐
4.陋肇。∥’阿哦崎’q掣’器{
5.陋擎’FF晾娘争’可觏葶枣l
6.蹬靛甍’薅翦啊罾疆日’挚。霪嗡
7哥露酊F峨《译’飞。零。甄簸最.哥g钢
器.R受审专蓬驷’莲》’菩F诵四暂媚

实验二部分材料

1.钢可泳擎蠢铲’醇嘲’嚣喇’奄《’镧
2丽呷留‘瓯司瓢疑酌。酾’崴鄹l
3.融肇’砸萌罾q赋皆’嚣啦甲’哪≈。碉
4羲禳’蓄K妒翦胡’铲邓哥翻
5闩鸳串2驷1憨1斡雷中幸’甲习
6嚼E’晌’帮1卵’氍哥事曳响
7角。日铲+龋欢参’蠢酮’南’哥氨’酝l
8索爵砸欺盼掣w邗哥响

万方数据
实验三部分材料

1-踊诮’气’两’南专霄翠。b姻
王墓’零觏雷磷可气黾。焉甲’急甲哥骚诵
3-良爷酥装话q琴莉‘涤欢{
4一承静’帮哥硼鼍哥帮’四w鞠
5・霪甲’鼓FqF菩馨孪翻。交酝霉阚
6・痰卿啊帮下F丐鼍熟‘蕊再l
7_礤’陬雕却’礤’酾’静静百勺’可嘲
q一.::二一…生 ~ 、氨、, A

8.蹈擎驷’审熟’蔽鼍暇哥甲’酝l

实验四部分材料

1.酶聿’韵’娘铲’甲酋专q瑶wFF嚼习
2-鞭萨擎’诵‘孵’孽毽骶’卵’积’甄q’翊
3・q磺≮”邸’蓉韵’却’帮’辩喝
4茸鬣繇’q蕞敲r交气’蕊蒙’掣’冈雷蚤镧’蜀锶
5-取蛹≮铲嗡爵季珂鬟甲京’娥警’蔷’南4闽
6骶∥≮奄交铲哥霹专q杂磺旃’哥嚣l
7-甲锄喾≮’剪枯锺翦鼍晦碰‘嘲’鼍’争l
8珂邪’营塞’罨酮‘q‘静謇拶’雕F翠l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实验五部分实验材料

1.鄹”散藿咿q’馥审辨’致鼍嗣鼍笋q姻
2.铲’专晷产。互罨F亨‘<专扣‘聋岛鼍气蠢i摹交司
3.耵誊呷。驷’鼍殍硷聚。积哥字’礤蛮嚼=《
4.鼎’季甲’酝鄹‘事赤g甄获毳’鼍葡
5.嵌每熟’彝曩E百譬K≮朗冒唧’斓’蕊。毋礤
6.奄q甲罾臻’甲警索嚣q’两甲瓣写霄辩。国羽
7.蝌’譬哥麓’甲1礴孛下蝌下’甄≈。两喝
8.赢’蕊霹霉弱毫’研孥’专氓。鄂w哥璃’F酶’丧l
实验六部分实验材料

1.酶’嚣铲甲’晤亨事甲’辩露秘‘嘲(difficult)
2.藩霎气爹秽’蛩≮争马孓鳓w本奄弱’暇诩≤d煎融)
3.蝻哥巍蜀气。碱’啸鼍币’锥丽孵专表l(di蕊朋lt)
4雷马1譬聚墨掣雷嚣露甲1氍马南’神’=r满i{dimeuiO
5.酮’钨‘囊Fq’避挚’鄹’彀逢司1叠’Fq’曳(髑嘲
6.铲专甲碍铲《莽。葶盛甄嚣嚣囊飞㈣
7.踊’蔓乎’氓。鼍’每”两≮颐蠢甍’鼍萄(槌sy)
8贵嘲’蠢气g丐<砸嘲日阑’零咿德罚(ea§y)

万方数据
实验七部分实验材料

l-运’2嚣乒!哥零’哥‘I_墨{’2哥咩哥翼’q’礴叮{赛’母!溺
^v^ * ^ 、

2-尽譬甲’百簟1尹’罕’丐阑+1’镧’呷’擎’羽;
3.中’书酮’喀≮酥遗’嗝’吨鄂一r.t韵’交筏
4.铲’司嚣肇’鼢哦舀。盼嫒嘲1’哥疑罚
, ,^ 气 ^ ^t"N ^

,-踊下。寥甲’嘲紧。q盛’蒋’q’日{习’写wq’硼震
6一碍对。甲。锄<=斌蕊§气qS’焉气’姻铲’萝娟马弓’鬓曩l
P ,c、
7・罨鞲鼍’鼍F鼍审确‘酉啊罾婿年’甄{
o ^ ^ ^、

^、 ^ .v-- ^ ^

8’瓯酮帑’《气甲。可F孵骶磊’q丽蕊’群{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致谢

说好三年归,四年始得还。

四年的光阴,如果它只是一段时间,那么,在我的人生中,它注定短暂,更

无关历史;四年的光阴,如果它更是~段经历,那么,在我的人生中,它无疑深

刻,更涓滴于心。

初心不忘,方得始终。

四年前,坐享安逸的我,曾经一度认为,平淡与平凡将是我今后的旋律。然

而,榜样的压力,挚亲的劝诫,以及我心底不甘平庸的执着,让我重拾了挑战自

我的勇气。一纸录取通知书,更燃起了我久违的自强不息。无上的眷顾与幸运,

使我更加坚定了自我提升与锻造的方向。四年中,我时刻不曾愧对自己的选择,

更不敢辜负这难得的提携与际遇。克服辗转,深藏思念。多少个日子,为了寻找

研究的思路与逻辑,在焦虑中入睡,在焦虑中醒来;多少个日子,为了实验数据

的尽快整理和分析,头疼欲裂,夜不成寐;多少个日子,一人独自坐在电脑前,

只有青灯陪我敲击到深夜。…。。四年过去了,现如今,在论文搁笔之际,我可
以自信的说,我收获了,我提高了,因为我所有一切的背后,有太多的支持与鼓

励,有太多的帮助和指导,无限的感恩是我此时此刻无法压抑的情怀。

感恩我的导师白学军教授,他为我的人生注入了光芒,为我提供了再次成长

的机会,开启了我人生的新里程。老师的培养和锻造,使我的人生达到了一个前

所未有的新高度。能有缘成为老师的弟子,是我的幸运和幸福。老师的勤实严谨、

认真负责,是我学习的楷模;老师的耐心细致、平实简朴,是我学习的榜样;老

师开阔的思路,独具的慧眼,以及修改论文时字字珠玑的态度,是我永远追寻的

目标;老师经常说:“赶忙抓紧时间,再好好琢磨琢磨”,也使我受益匪浅;在老

师的指导下,我收获了极大的精进和提高。师从老师的经历,将成为我人生宝贵

的回忆,也将为我继续前行提供不竭的动力。

感谢阴国恩教授、闰国利教授、王敬欣教授、刘希平教授,他们向我无私的

传授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指导了我的学习和研究。
1E,

万方数据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感谢我的师姐张慢慢,她不厌其烦的帮我解决了许多疑难问题,她的积极进

取和真挚、坦诚,令我难忘。感谢我的同窗王永胜,他指导我做了第一个眼动实

验,我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必将永驻。感谢我的同学何立媛,她在我实验数据的

处理中,给予了诸多帮助。感谢我的同学张振、刘海燕、郭丰波,他们在生活上

的陪伴,为我的求学生活增添了色彩。感谢西藏大学马海林副教授、华南师范大

学张得龙副教授,他们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和帮助。

感谢我的学生李海燕、常苗,她们在我实验数据的收集过程中,付出了辛勤的劳

动。感谢协助我完成实验的拉萨市雪新村小学、拉萨市第八中学和西藏大学的领

导、老师和同学们,是他们的配合,使我的实验得以顺利开展。

最后,感谢我的母亲,是她辛勤的劳作、朴实无华的教导和始终如一的信任

与支持,使我坚定了信念,照耀我前行。感谢西藏大学高蕾副教授,作为同事,

她全程参与了我的研究,帮助我解决了许多技术和数据收集方面遇到的问题。作

为妻子,在我读书的四年时间里,她毫无怨言的肩负起了家庭的重任。

再多的言语也不能尽表我此时此刻的心情,尘埃落定之际,心中唯有感怀万

千。

即将的结束,也意味着新的开始。

“我看青山多妩媚、愿青山看我也如诗”的誓言记在心里,我将埋头奋进,

砥砺前行。

高晓雷于天津师范大学硕A816室

2017年5月

153

万方数据
嘞杏攘替自砑辑走

万方数据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