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748

[General Information]

书名=SAP2000中文版使用指南
作者=北京金土木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编著
页数=714
出版日期=2006
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
SS号=11729761
DX号=000006110350
封面页
书名页
版权页
前言页
目录页
****第一部分 SAP2000基本概念****
第1章 SAP2000中文版概述
    1.1 集成化的环境
    1.2 强大的分析功能
    1.3 一体化的设计功能
第2章 集成化用户界面及基本概念
    2.1 集成化用户界面组成
    2.2 菜单命令
    2.3 工具栏
    2.4 显示窗
    2.5 状态条
    2.6 鼠标的使用
    2.7 基本概念
        2.7.1 对象
        2.7.2 对象模型和分析模型
    2.8 基本过程
    2.9 例题
****第二部分 建模功能****
第3章 坐标系与轴网
    3.1 轴网
        3.1.1  新建轴网
        3.1.2 整体坐标系和附加坐标系
        3.1.3 一般轴网系统
    3.2 参考线
第4章 单元库
    4.1  SAP2000中的自动边束缚功能
    4.2 SAP2000的单元特点及其分类
    4.3 线单元
        4.3.1  框架单元
        4.3.2 预应力筋/束单元
    4.4  面单元
        4.4.1  板壳对象
        4.4.2 平面单元
        4.4.3 轴对称实体单元
    4.5 体单元
    4.6 连接单元
        4.6.1 线性连接
        4.6.2 多段线弹性连接单元
        4.6.3 多段线性塑性连接单元
        4.6.4 粘滞阻尼单元
        4.6.5 缝单元
        4.6.6  钩单元
        4.6.7 Wen塑性单元
        4.6.8 橡胶隔振单元
        4.6.9 摩擦摆隔振单元
        4.6.10 拉/压限制隔振单元
    4.7 不同单元类型之间的连接
第5章 材料与截面
    5.1  材料定义
        5.1.1 一般材料定义
        5.1.2 材料高级属性定义
    5.2 框架截面定义
        5.2.1  导入截面
        5.2.2 一般截面定义
        5.2.3 变截面定义
        5.2.4  自动截面选择列表定义
        5.2.5 截面设计器定义截面
    5.3 面截面定义
        5.3.1 壳截面定义
        5.3.2 平面截面定义
        5.3.3 轴对称实体单元定义
    5.4 实体单元截面定义
第6章 对象绘制与修改
    6.1 捕捉功能
    6.2 点对象(节点)的绘制
    6.3 线对象的绘制
        6.3.1 绘制直线框架
        6.3.2 绘制曲线框架
        6.3.3 绘制钢束
        6.3.4 绘制索
        6.3.5 绘制次梁
        6.3.6 绘制支撑
        6.3.7 绘制线对象的辅助功能
    6.4 面对象的绘制
        6.4.1 绘制壳面
        6.4.2 绘制斜面
    6.5 实体单元的绘制
    6.6 重定形命令
    6.7 组的操作
    6.8 选择功能
        6.8.1  基本选择操作(点选、窗选、相交线选择)
        6.8.2 按照性质选择
        6.8.3 按照编号选择
        6.8.4 辅助选择功能(全选、清除选择、反选)
    6.9 对象信息查看
        6.9.1  点信息
        6.9.2 线信息
        6.9.3  面信息
        6.9.4 实体信息
第7章 荷载工况和施加
    7.1 定义静力荷载工况
    7.2  自动地震荷载工况
    7.3 反应谱工况
    7.4  自动风荷载工况
    7.5 波浪荷载
    7.6  车道荷载
    7.7 节点样式
    7.8 集中荷载
        7.8.1  给点对象施加集中荷载
        7.8.2 给线对象施加集中荷载
    7.9  分布荷载
        7.9.1  面均布荷载
        7.9.2 线均布荷载
    7.10 风荷载
    7.11 温度荷载
    7.12 地面位移荷载
    7.13 应变荷载
    7.14 表面压力荷载
    7.15 孔隙压力荷载
    7.16 预应力荷载
    7.17 荷载的显示
第8章 特殊功能指定
    8.1  节点约束(restraint)
    8.2  节点束缚(constraint)
    8.3  节点区
        8.3.1  节点区的指定
        8.3.2 节点区输出约定
        8.3.3 节点区变形和内力输出
    8.4  插入点(线单元、面单元偏心)
        8.4.1  线单元插入点的指定
        8.4.2 面单元插入点的指定
    8.5 线对象端部偏移(刚域)
        8.5.1 端部偏移的作用
        8.5.2 线对象端部偏移的指定
        8.5.3 端部偏移的显示输出
    8.6 线对象端部释放
    8.7 对象的局部坐标轴
        8.7.1  默认局部坐标轴方向
        8.7.2 局部坐标轴的显示
        8.7.3 局部坐标轴的修改
    8.8 拉压比限定(单拉单压构件)
    8.9 单元剖分
        8.9.1 线对象自动框架细分
        8.9.2 面对象自动网格剖分
        8.9.3 实体对象自动网格剖分
第9章 视图功能
    9.1  显示窗口的设定
    9.2 三维、二维视图定义及控制
        9.2.1 三维视图的定义及显示
        9.2.2 二维视图的定义及显示
        9.2.3 定义新视图
        9.2.4 显示定义的新视图
    9.3 视图显示控制
        9.3.1 显示内容控制
        9.3.2 显示范围控制
        9.3.3 视图缩放控制
    9.4 颜色显示控制
        9.4.1 显示颜色控制
        9.4.2 输出颜色控制
    9.5 Open GL视图功能
    9.6 生成AVI视频功能
        9.6.1 多步动画视频
        9.6.2 循环动画视频
    9.7 其他基本视图设置功能
    9.8 SAP2000中的OpenGL视图
第10章 快速建模及导入导出
    10.1 模板建模功能
        10.1.1 新模型初始化模板
        10.1.2 用模板添加结构到现有模型
    10.2  AutoCAD导入导出
        10.2.1  导入AutoCAD.dxf文件
        10.2.2  导出AutoCAD.dxf文件
    10.3 模型组装及Access、Excel辅助功能
        10.3.1  模型组装
        10.3.2  Access、Excel辅助功能
    10.4 SAP2000交互式数据库编辑功能
    10.5 ¥2K文本文件及从ETABS中导入模型
        10.5.1  ¥2K、S2K文本文件
        10.5.2  从ETABS中导入模型
    10.6 与其他程序软件数据接口
        10.6.1  由SAP2000导入其他软件的模型
        10.6.2  由SAP2000导出到其他软件
****第三部分 分析功能****
第11章 分析工况
    11.1 定义分析工况
    11.2 分析类型简介
        11.2.1 线性分析
        11.2.2 非线性分析
    11.3 几何非线性
        11.3.1 几何刚度
        11.3.2 重力P-△效应
        11.3.3 大位移
        11.3.4 初始静力非线性工况
    11.4 施加荷载
    11.5 工况组合
    11.6 分析顺序
    11.7 运行分析工况
        11.7.1 设置分析选项
        11.7.2 运行分析
第12章 模态分析及反应谱分析
    12.1 模态分析
        12.1.1 模态分析的基本理论
        12.1.2 SAP2000模态分析中质量源定义
        12.1.3  特征向量法和Ritz向量法
        12.1.4 质量参与系数和荷载参与系数
        12.1.5 算例
    12.2 反应谱分析
        12.2.1 反应谱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12.2.2 振型组合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12.2.3 方向组合基本方法
        12.2.4 中国规范反应谱分析在SAP2000中的实现
第13章 线性动力分析
    13.1 线性时程分析的基本理论
        13.1.1 时间积分方式
        13.1.2 阻尼参数设置
    13.2 时程曲线的输入
        13.2.1 地震时程曲线的选取
        13.2.2 任意动荷载时程曲线的输入
    13.3 线性时程分析工况的定义
        13.3.1  时程类型
        13.3.2 时程运动类型
        13.3.3 初始条件
        13.3.4 荷载作用施加
        13.3.5 时间步数据
        13.3.6  阻尼参数
    13.4 线性时程分析结果的读取与输出
        13.4.1 时程轨迹的显示
        13.4.2 反应谱曲线的输出
第14章 结果与输出
    14.1 分析结果图形输出
        14.1.1 显示变形形状
        14.1.2 显示力/应力
    14.2 分析、设计结果数据表格显示
        14.2.1 表格显示内容
        14.2.2 设置表格格式(
    14.3 分析、设计结果数据文件输出
        14.3.1 打印表格输出
        14.3.2 导出数据文件
        14.3.3 定义命名集
    14.4 特殊输出
        14.4.1 截面切割与广义位移
        14.4.2 定制书写报告器
****第四部分 设计功能****
第15章 荷载组合
    15.1  默认荷载组合与荷载组合的定义
    15.2 用户自定义组合
第16章 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及壳设计
    16.1 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的一般过程
    16.2 设计首选项及设计组合
    16.3 交互式设计
    16.4 中国规范相关信息
        16.4.1 刚度调整系数
        16.4.2 竖向荷载作用下梁弯矩调整
        16.4.3 结构周期比验算
        16.4.4 框架构件的抗震等级
        16.4.5 框架构件的内力调整
    16.5 设计结果输出
        16.5.1  图形输出
        16.5.2 各荷载组合工况设计结果及细节输出
        16.5.3 表格输出
        16.5.4 文本输出
    16.6 壳设计
第17章 钢结构设计和优化过程
    17.1 钢结构设计过程
    17.2  自动选择截面列表的设置
    17.3 钢结构设计首选项
    17.4 钢结构设计条件设定
        17.4.1 设定设计组
        17.4.2 选择设计组合
        17.4.3 查看/修改钢构件的覆盖项
        17.4.4 设定自动优化目标
    17.5 钢结构自动优化设计及交互式设计
        17.5.1 自动优化设计
        17.5.2 交互式钢框架设计
    17.6 设计结果显示输出
        17.6.1 设计结果屏幕图形显示输出
        17.6.2 设计结果屏幕表格显示输出
        17.6.3 设计结果的其他输出方式
****第五部分 高级分析功能****
第18章 屈曲分析
    18.1 概述
    18.2 线性屈曲
        18.2.1 技术背景
        18.2.2 定义屈曲分析工况
        18.2.3 屈曲分析结果显示
        18.2.4 例题
    18.3 非线性屈曲
        18.3.1  技术背景
        18.3.2 三铰拱非线性屈曲分析算例
第19章 Pushover分析及阶段施工分析
    19.1  Pushover分析
        19.1.1 Pushover与FEMA 356及ATC-40概述
        19.1.2  UBC规范反应谱与中国规范反应谱参数转换
        19.1.3 Pushover分析方法的一般过程
        19.1.4  框架非线性铰的定义
        19.1.5  默认的、自定义和生成的铰
        19.1.6  非线性铰的指定
        19.1.7 Pushover工况的定义
        19.1.8 查看Pushover结果
        19.1.9 Pushover分析时注意事项
    19.2 阶段施工分析
        19.2.1  阶段施工分析工况定义
        19.2.2 阶段施工分析结果查看
    19.3 例题
        19.3.1 Pushover分析例题
        19.3.2 阶段施工分析例题
第20章 非线性动力分析
    20.1 非线性时程分析工况的定义及相关概念
        20.1.1  时程函数的定义
        20.1.2 时程工况的定义
        20.1.3 积分方式和阻尼设置
        20.1.4  SAP2000非线性类型
    20.2 快速非线性分析(FNA)方法
        20.2.1 基本平衡方程
        20.2.2 非线性模态方程的形成
        20.2.3 非线性模态方程的求解
        20.2.4  FNA法小结及应用
    20.3 结构动力弹塑性分析
        20.3.1  动力弹塑性分析的应用范围
        20.3.2 动力弹塑性分析基本过程
        20.3.3  动力弹塑性分析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20.3.4 动力弹塑性分析算例
    20.4 结构耗能减震装置的模拟
        20.4.1 阻尼单元和隔振单元
        20.4.2 非线性连接单元需要明确的几个概念
        20.4.2 阻尼单元的相关参数
        20.4.3 隔振单元的相关参数
        20.4.4 阻尼隔振单元应用算例
    20.5 撞击、爆炸问题的模拟
        20.5.1 撞击、爆炸荷载函数形成
        20.5.2 撞击、爆炸荷载的施加
        20.5.3 时程工况的定义及积分方式的选择
        20.5.4  冲击问题应用算例
第21章 频域分析
    21.1  稳态分析
        21.1.1  建立模型
        21.1.2 定义稳态函数
        21.1.3 定义稳态分析工况
        21.1.4 分析结果查看
    21.2 功率谱密度分析
        21.2.1  建立模型
        21.2.2 定义功率谱密度函数
        21.2.3 定义功率谱密度分析工况
        21.2.4 分析结果查看
第22章 桥梁模块
    22.1 桥梁BAG模板
    22.2 桥梁模块
        22.2.1  桥梁向导
        22.2.2 定义桥轴线
        22.2.3 定义下部结构
        22.2.4 定义上部结构
        22.2.5 桥对象
        22.2.6 定义预应力
        22.2.7 桥梁FEM
        22.2.8 定义车辆荷载
        22.2.9 定义移动荷载分析工况
        22.2.10 定义桥梁反应
        22.2.11 显示桥梁反应
    22.3  实例:三跨预应力混凝土变截面连续梁桥分析
        22.3.1 基本资料
        22.3.2 建立模型
        22.3.3 全桥分析
        22.3.4 施工阶段分析
****第六部分 工程应用****
第23章  索结构及玻璃幕墙应用
    23.1 原理概述
        23.1.1  预应力拉索体系与特点
        23.1.2 索的模拟
        23.1.3 预拉力施加
        23.1.4 非线性分析
        23.1.5 荷载和作用
        23.1.6 主要控制指标和因素
    23.2 单拉索点支式幕墙
        23.2.1 模型描述、建模基本过程
        23.2.2 结果查看
    23.3 鱼腹式点支幕墙
        23.3.1 模型描述、建模基本过程
        23.3.2 结果查看
第24章 预应力钢结构应用
    24.1 结构受力原理概述
    24.2 建模分析
        24.2.1 工程概况
        24.2.2 计算模型
    24.3 结果分析
第25章  复杂高层钢结构分析
    25.1  概述
    25.2 复杂高层结构分析的基本内容
        25.2.1 模态分析
        25.2.2 竖向荷载
        25.2.3  风荷载
        25.2.4 地震作用
        25.2.5 温度应力
        25.2.6 侧向位移限值
        25.2.7 结构稳定
    25.3 复杂高层钢结构有限元分析的关键问题
        25.3.1 建立合理的计算模型
        25.3.2 结构分析工况中需注意的问题
    25.4 工程实例
        25.4.1 结构模型概况
        25.4.2 荷载工况的设置及说明
        25.4.3 分析工况的设置及说明
        25.4.4 结构分析计算结果
        25.4.5 小结
    25.5 本章小结
第26章 复杂高层混合结构
    26.1 转换层结构
    26.2 连体结构
    26.3 体型收进结构
    26.4 悬挑结构
    26.5 钢-混凝土混合结构
        26.5.1 阻尼问题
        26.5.2 25%剪力调整问题
        26.5.3 组合构件的输入问题
    26.6 复杂高层结构算例分析
        26.6.1 工程概况
        26.6.2 悬挑及体型收进部分的设计
        26.6.3 连体部分的设计
        26.6.4 计算分析结果的讨论
第27章 体育场馆
    27.1 体育场馆结构的计算
        27.1.1 计算模型的建立
        27.1.2 结构模型的分析
        27.1.3 结构构件的设计
    27.2 体育场馆模型示例
        27.2.1  工程概况
        27.2.2 创建计算模型
        27.2.3 定义分析工况
        27.2.4 查看分析结果
        27.2.5 构件设计与加固
第28章 工业建筑
    28.1 概念阐述
        28.1.1 厂房类结构
        28.1.2 筒仓类结构
        28.1.3 高炉类结构
        28.1.4 水池类结构
        28.1.5 石油化工类结构
        28.1.6 核工业类结构
        28.1.7  复杂结构
    28.2 工业建筑结构分析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28.2.1  吊车荷载的施加
        28.2.2 筒仓及高炉类结构建模技巧
        28.2.3 水池类结构中压力荷载及土体约束作用的定义
        28.2.4 石化类结构建模技巧和细部处理
        28.2.5 工业设备上常见荷载的施加
        28.2.6 系统总体分析及结果评价
    28.3 工业结构算例分析
        28.3.1  筒仓类结构算例
        28.3.2 石化类结构算例
第29章 斜拉桥的分析应用
    29.1 斜拉桥主要组成部分在SAP2000中的模拟
        29.1.1  主梁模型
        29.1.2 拉索的模拟
        29.1.3 边界条件的模拟
        29.1.4 关于地基与结构的相互作用
        29.1.5  拉索等部件在SAP2000中的处理方法
    29.2 斜拉桥分析中的计算问题
    29.3 斜拉桥合理索力的确定方法
        29.3.1  简单算例:某斜拉桥全桥状态下的索力调整
    29.4 斜拉桥的模态分析
        29.4.1 简单算例
第30章 混凝土重力坝
    30.1  概述
        30.1.1 重力坝的工作原理
        30.1.2  重力坝的荷载
    30.2 SAP2000相关技术的应用
        30.2.1 平面单元
        30.2.2 实体单元
        30.2.3 节点样式
        30.2.4 反应谱分析
    30.3 算例分析
        30.3.1  问题描述
        30.3.2 建模及求解分析
        30.3.3 计算结果分析
    附录A SAP2000 V10安装指南
    A.1  SAP2000安装
        A.1.1 系统要求
        A.1.2 安装前注意事项
        A.1.3 程序安装
        A.1.4 加密锁驱动安装
        A.1.5 License认证
    A.2 License的工作方式
        A.2.1 License类型
        A.2.2 License使用
        A.2.3 License合法性判别
    A.3 常见问题处理
        A.3.1 License Not Found
        A.3.2 不显示中文界面
参考文献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