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三佈施》

財施:

分為外財、內財。

外財是指外在的財物,例如土地、錢財,飲食、衣物、鮮花、供果、房舍、車乘、一杯清水……

內財是指個人的身體,如身體、器官、血液、性命。。布施內財對普通人而言不容易做到,要發大菩薩心的
行者才做得到,例如釋迦牟尼佛生生世世修菩薩行,捨身餵虎、割肉餵鷹

財施消冤孽的例子:

我有一朋友,他在鐵路局上班,賺的錢不多,他就拼命兼差,想多賺一些錢,可是很奇怪,雖是兼差多,賺
了更多錢,身邊仍是沒有錢,因為家人生病……這樣那樣的把錢給用掉了。有人告訴他,你要多佈施,把多
賺來的錢拿去佈施。

他就照這樣做,很奇怪,家裏的人也不再生病了,錢也慢慢存起來了,

法施:

渡人、成全、慈悲將本身所體悟真理演說,廣結善緣醒悟迷津。啟發智慧、人生真諦、自己的體驗分享,離
迷生智。把道理說給別人聽,解釋給別人瞭解,使人能夠得到正確的做人處世,使別人滅無明、增智慧,生
活安祥幸福,稱為法施。

法施並不一定要自己精通佛理之後才能做,幫助別人有機會聽到、談到或看到道書,或者幫忙使法會辦得圓
滿,參加的人法喜充滿,也都算是法施。

法施增智慧例子:

有個寺在深山裡面,深山裡面有一個老和尚帶著一個小沙彌修行,這個老師父對徒弟要求特別嚴格,每一天
要求要背五頁書。印度的習慣寺院裡面自己是不煮飯的,所以每一天都要出去托缽,拿著一個缽出去化緣,
接受信徒、信眾供養。所以這個沙彌每天早上就要走很遠的路才走出去。這個寺院在深山裡面,走出去托缽
化緣,回來又要背書,所以他很煩惱。為什麼呢?因為走出走進起碼要三個小時,這樣走,他就沒有時間去
背書了,所以背不了,師父又要責備他,批評他,所以他很煩惱。

印度的習慣,托缽有規矩的,佛教的規矩:要托缽的話,最多能走七家,走到第一家有人供養,你就不用走
第二家了,馬上就回去了,回到寺院。如果第一家沒人供養,就走到第二家,第二家沒有就走到第三家,最
多走到第七家,如果七家都走過了都沒人在,沒人供養你,你今天就沒有福報了,自己餓肚子,不需要吃飯
了,不需要吃東西了。

有一天他連續走了六家,都沒有人供養,一路走到第七家,有一位長者就供養他,就告訴他:「小師父,你
修行應該很快樂的,為什麼你會愁眉苦臉呢,好像很煩惱一樣。」

這個小沙彌就告訴他,「因為我又要背書,又要走這麼遠的路來托缽,所以我托了缽又沒有時間背書,師父
就又責怪我。如果我背了書又沒時間去托缽,所以師父和我兩人沒飯吃。」
這個長者很同情他,就跟他講:「這樣,明天開始你就不用煩惱了,你專心背書啦,我明天開始安排人,每
一天固定送飯供養你們兩師徒。」這個沙彌就很高興,所以很感謝他,很用功地背書,每一天可以背十頁書,
不但背五頁書,可以背到十頁書。這樣師父也很高興,徒弟也很高興,長者也都很高興。

這個老法師就是古佛

當時這個小沙彌就是現在的釋迦牟尼佛

當時這個長者就是阿難尊者。阿難尊者他無量劫以前成就釋迦牟尼佛的前生背書,所以今生他得到的果報是
怎樣?多聞第一,他的記憶是特別好的,是最好的。

這樣我們可以知道怎樣去增長智慧,幫助別人,成就別人修行,幫助別人增長智慧,我們自己都可以增長智
慧噢。

無畏施:

在道場的任何服務,無所求的誠心行功了愿。

無畏施例子:

有一天有位坤道道親很久沒來佛堂,林壇主去她家看她,

結果發現她臥病在床,每天得要由子女來照顧,但久病無孝子,

一般沒在修道的子女,也不懂得要盡孝,當父母親生病,且又托了大半年,做子女的就愛理不理,讓她在家惹人嫌,

林壇主看到如此,就告訴這位坤道道親說,

你生病也有大半年了,幾乎每天都躺床上,這樣下去一直待在家裡,子女也嫌棄她,覺得照顧她麻煩,不如你還能動,
就叫你女兒每天載妳來佛堂來,自己就找事做,看要擦佛桌,擦窗戶,廚房撿撿菜也好,總之不要待在家裡,多出來動
一動,了點愿,若真的身體不行了,至少還做點功德可以帶回去。

結果就跟她女兒說,明天開始載她來佛堂,傍晚再到佛堂來載她回去,

就這樣,這位坤道道親就聽林壇主的話,每天去佛堂打理,累了就自己休息,邊做邊運動,

不到幾個月時間,病就好了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