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1090819 莊涴苐

墾丁地區動力與非動力海洋運動參與者
遊憩衝突之研究

摘要

本研究旨在透過調查墾丁地區動力與非動力海洋運動參與者的遊憩衝擊知覺,
以進行遊憩衝擊關係之理論與假設驗證。研究採人員問卷調查法,計發出問卷
816 份,回收有效問卷 794 份,有效回收率為 97.3%。結果:經統計分析結果
發現墾丁地區海洋運動參與者以年輕的學生遊客為主,以結伴參與非動力海洋
運動略多,動力與非動力海洋運動參與者之間有顯著遊憩衝突認知存在,而以
遊憩衝突影響因子對衝突來源進行預測的預測力不高。最後建議可以增加衝突
影響因子再進行衝突來源的預測,另建議實務上可訂定動力海洋運動參與者的
使用範圍與區域內承載量,並落實行為管理,減低非動力者的衝突感受。

評判分析

臺灣四面環海的地理特性,觀光產業與海洋的結合密不可分,尤其是墾丁發
達的珊瑚礁生態。在生物多樣性上不僅有「海洋熱帶雨林」之稱,在觀光業更
是絕佳的賣點,業者以浮潛、潛水等方式帶領遊客觀賞珊瑚礁及魚群,再配合
水上摩托車等刺激性的活動,將墾丁與海洋緊密結合,帶動地方觀光及周邊商
家發展。

本研究發現「動力與非動力海洋運動參與者之間有顯著遊憩衝突認知存在,
而以遊憩衝突影響因子對衝突來源進行預測的預測力不高」。遊憩衝突影響因
子問項中,參與活動形式以參與從事海洋運動年資進行測量,由受試者從封閉
式問項中勾選其參與的年資;我認為問題改為從事海洋運動的頻率,較能顯示
活動對於參與者所具之意義。

本研究使用相關文獻進行比較與佐證,讓研究結果更有說服力。讓相關單位
更瞭解墾丁地區從事海洋運動者的人口特徵,及對於遊憩衝突的知覺,使規劃
活動分區與劃設緩衝區時,有效劃分區域。
1090819 莊涴苐

心得

臺灣四面環海,有渾然天成的美麗海岸線與繽紛的海底景觀, 處處顯現優美
景緻,具備海洋運動與休閒觀光的條件與優勢,且近年海洋觀光休閒已成為世
界上產值龐大的產業之一,海洋觀光勢必成為觀光產業發展的重點所在。

身為海島型國家的臺灣,擁有綿長的海岸線,光小小臺灣就有四種海岸及不
同的洋流,海洋資源相當豐富。每個區域的海岸都有不同的特色,所以臺灣各
海域適合發展的海域遊憩類型都有所不同,各區域利用不同的環境特色吸引遊
客,但在環境資源集中的情況下,常常發生假日某一地區遊客人數爆滿的情形,
且各地區對於遊憩活動類型也無確實管理、區分,在活動類型多且環境擁擠不
同水上活動區交疊,不時還會上演船隻或水上摩托車與民眾擦身而過的驚險場
面,因而導致遊憩衝突的發生。

造成衝突的原因非常多,每個人對於其他活動的容忍度標準不一,要做到讓
每個人都滿意非常的困難。而最常被提出的做法是活動分區與劃設緩衝區,但
要在水面上標出範圍卻不簡單。我認為政府可以與當地的從事水上活動的業者
配合,先教育業者活動分區的優劣、相關專業知識,再透過業者教導、提醒民
眾緩衝區的範圍是較佳的作法,確保從事活動的民眾都可以接收到資訊,以減
少衝突及危險的發生。

遊憩衝突對於從事活動的民眾影響有大有小,政府與業者若能好好配合,創
造舒適、安全的環境,讓每位民眾都有良好的活動滿意度,對於當地的觀光產
業也會有正向的影響,吸引更多的遊客。

近年來政府推動「向海致敬」政策,一改過去過去因國防、安全環境及漁業
使用目的等因素,朝開放、有效管理的方向推動,並檢討相關水域遊憩活動不
合時宜或不合理之禁止或限制公告。我非常樂見政府做出這樣的改變,因為臺
灣四面環海擁有廣大的海域,具備世界級的海洋生態景觀、雄厚的觀光資源及
旅遊的環境與條件,這些都是發展成為海洋大國的絕佳優勢。希望相關政策、
管理能夠與時俱進,讓臺灣民眾能夠更親近海洋。

政府在發展國內市場時,能夠參考國外成功經驗,發展我國特色之海洋觀光
產業,吸引國內外遊客,發展具有吸引國內外遊客特色之產業活動型態,提升
我國海洋觀光產業附加價值,並增加臺灣觀光品牌之知名度。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