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1.

1917 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協約國 (三重協約),對抗軸心國。英國

以信件模式發出一封支持猶太復國的宣言,試圖引起鄂圖曼國內的反抗,

削弱國力。

2. 1920 年,軸心國戰敗,鄂圖曼帝國分裂成敘利亞、黎巴嫩、伊拉克、巴勒

斯坦跟約旦。英國想要在巴勒斯坦幫以色列建立家園。

3. 1930 年代猶太人就開始從歐洲遷移過去,以不想被納粹迫害的德國猶太人

居多。

4. 二戰開打後在五年內,

造成六千萬人死亡,其中約有六百萬猶太人是被納粹屠殺而死。

5. 也因為這樣,更多的猶太人逃往巴勒斯坦,造成跟當地阿拉伯人的關係越
來越緊繃。英國發現這種情況後就開始撤出這個地區,由歐盟接手。
6. 1947 年,歐盟想把巴勒斯坦分成兩區,耶路撒冷

劃分成國際區,不屬於任何一方。猶太復國主義者贊成這個計畫,但巴勒斯坦

民族持相反意見。兩族之間的衝突開始越來越明顯。

7. 同時,周邊的阿拉伯國家組成了一個聯盟來對抗猶太復國者。

猶太人則和歐盟購入二戰剩下的軍備,且執行全民皆兵政策來保衛家園。

8. 1948 年 5 月 14 日,以色列正式建國,阿拉伯同盟立刻對其發起戰爭。後來

兩方簽屬了停戰協議 : 以色列得到耶路撒冷以西的領土,埃及得到加薩走

廊,西岸一部分併入約旦。

9. 戰爭造成了很多人員的流動,約造成七十萬阿拉伯人成為難民逃出以色列

地區,同時也有其他阿拉伯地區的猶太人搬去以色列或是歐洲尋求庇護。

10. 1967 年,以色列入侵埃及、約旦和敘利亞,同時也近一步壓迫到巴勒斯坦

人的居住空間,對此歐盟也有做出 242 號裁定。

11. 1973 年,敘利亞和埃及對以色列發動突襲,想要奪回被佔領的土地。阿拉

伯國家和蘇聯都支持進攻,而美國則緊急送去了大量的軍備用品給以色列。

有了強大火力支援,以色列甚至又擴張了他的領土範圍。

12. 停戰後,阿拉伯國家就決定對美國和以色列進行石油方面的制裁,調漲價
格和減少出口,造成了第一次石油危機,以色列才還了部分領土給埃及和

敘利亞。

13. 1980 年,以色列宣布耶路撒冷為他們的首都,被安理會譴責。國內水資源

的分配也對巴勒斯坦人而言很不公平。所以 1987 年巴勒斯坦人第一次上街

用丟石頭來抗議,隨後他們稱之伊斯蘭抵抗運動 (哈瑪斯)。而在 1964 年,

在阿爾及利亞成立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在 1988 年也宣布巴勒斯坦獨立,並

宣稱耶路撒冷是他們的首都,也得到許多國家的承認。

14. 1992 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簽署和平條約,讓加薩走廊和耶利哥有自主權。

15. 1995 年,
雙方簽訂了西岸某些區域讓巴勒斯坦自治,有些混和區,還有些要歸以色列管

轄,但難民安置問題和耶路撒冷歸屬權還是沒有共識。後來協商失敗,又爆發

衝突。

16. 2000 年,耶路撒冷的清真寺常有自殺攻擊式的起義,因為以色列拒絕讓人

參觀聖山。2003 年以色列開始在約旦西岸邊界蓋圍牆,但被國際法庭宣判

違法。

17. 在 2005 年,以色列政府決定撤出加薩走廊的猶太居民,但仍保留邊界控制

權。

18. 後來加薩走廊被哈瑪斯控制,以色列就封鎖其邊境,一直到 2014 年都有在

轟炸加薩境內的建築包括學校跟醫院。

19. 2018 年,美國把大使館遷到耶路撒冷,間接表明支持以色列。巴勒斯坦人

覺得美國不再中立,無法促進和平到來。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