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0

课题申请号 2021JG016-EGL588 课题批准号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

青年课题申请书

学 科 分 类 管理学

课 题 名 称 考虑出行者异质性的长三角城市群

城际通勤出行行为机理研究

课 题 申 请 人 王可

申请人所在单位 上海理工大学

填 表 日 期 2021 年 6 月 14 日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2017 年 1 月修订
申请者的承诺:

我承诺对本人填写的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
如获准立项,我承诺以本表为有约束力的协议,遵守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
规划办公室的相关规定,按计划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有权使用本表所有数据和资料。

申请人(签章)

年 月 日

填 表 说 明

一、本表用计算机认真如实填写。所用的代码请查阅当年度《上海市
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申报数据代码表》
。(注:各栏签章处必须由本人或相

关管理部门签字、盖章,否则一律作无效处理。)
二、数据表根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制定的数据结构用计
算机录入。数据填写和录入的注意事项,参见下页说明;若有其它不明事
项,请与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联系。
三、本表报送一式 6 份(其中 1 份原件,5 份复印件)。请用 A3 纸双面
印制,中缝装订。装订不规范的申请书将不予受理。
四、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通讯地址:高安路 17 号 301 室,
邮政编码:200031。
填 写 数 据 表 注 意 事 项

一、本表数据将全部录入计算机,申请人必须逐项认真如实填写。填表所用代码以当年发布的《上海

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申报数据代码表》为准。

二、表中粗框内填代码,细框内填中文或数字。若粗框后有细框,则表示该栏需要同时填写代码和名

称,这时须在粗框内填代码,在其后的细框内填相应的代码内容。

三、有选择项的直接将所选项的代码填入前方粗框内。

四、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不填第一推荐人姓名、专业职务、工作单位,第二推荐人姓名、专业职

务、工作单位两行。

五、部分栏目填写说明:

课题名称:应准确、简明反映研究内容,最多不超过 40 个汉字(包括标点符号)。

课题类别:按所选项填 1 个字符,例如:
“E”代表“青年课题”。

学科分类:粗框内填 3 个字符,即所报学科代码的 2 个字符加专业代码的 1 个字符;细框内填所

报学科专业名称。例如,申报哲学·宗教学科伦理学专业,则在粗框内填“ZXG”
,在其

后的细框内填入“伦理学”字样。

工作单位:按单位和部门公章填写全称。如“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不能填成“华师大哲学系”或

“华东师大哲学系”;“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不能填成“上海社科院部门

所”或“社科院部门所”等。

通讯地址:必须填写详细,包括路名、村名、弄号和门牌号,不能以单位名称代替通讯地址。注意

填写邮政编码和联系电话。

参 加 者:必须填写真正参加本课题研究工作的学者,不含课题申请人,不包括科研管理、财务管

理、后勤服务等人员。栏目不够时可另加页。

预期成果:预期取得的最终研究成果形式,限选报 2 项。例如,预期成果为专著和研究报告的,填

入“A”和“B”
。字数以中文千字为单位。

申请经费:以万元为单位,填写阿拉伯数字,注意小数点位置。
一、数据表

课题名
考虑出行者异质性的长三角城市群城际通勤出行行为机理研究

课题类
E E. 青年课题 学科分类 GLV 区域发展管理

申请人 姓
王可 性别 女 民族 汉 籍贯 山东 出生日期 1993.4.1

身份证 号
3 7 2 9 2 2 1 9 9 3 0 4 0 1 6 5 6 7

行政职 副科级以 出行行为分析与交通需
专业技术职务 C 中级 研究专长
务 下 求建模
最高学
A 研究生 最后学位 A 博士 担任导师 否

所在系
B 高等院校 工作单位 上海理工大学

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 516 号 邮政编码 200093
单位地

联系电话 18721267169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青堌集镇前杨庄村 79 号 邮政编码 274400


家庭地

联系电话 18721267169
移动电 传 真 电
18721267169 MSN/QQ
话 话
电子邮
kewang0531@foxmail.com 个人网页

姓 专业技术
性别 年龄 研究专长 工 作 单 位 签名
名 职务

第一推荐人姓
专业技术职称 工作单位

第二推荐人姓
专业技术职称 工作单位

预期成 字数(单位:千
B A. 专著 B. 研究报告 C. 论文 D. 电脑软件 E. 其它 60.00
果 字)
申请经费(单位:万
6 · 0 0 预计完成时间 2023 年 12 月 31 日
元)

二、申请人和主要参加者近期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成 果 名 称 著作者 成果形式 发表刊物或出版社 发表或出版时间

Development of alternative
stochastic frontier models for 王可 论文 Transportation 2020 年 1 月
estimating time-space prism vertices
A practical method to draw from Transportation
multivariate extreme value 王可 论文 Research Board 100th 2021 年 1 月
distribution. Annual Meeting
A simulation-free full information
Transportation
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 to
王可 论文 Research Board 100th 2021 年 1 月
estimate Probit-based SP-off-RP
Annual Meeting
models.
Mixed multinomial Probit model
accommodating correl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random taste variation: an 王可 论文 Research Board 100th 2021 年 1 月
application to commute mode choice Annual Meeting
behavior.
Development of a Probit-based
Transportation
discrete-continuous choice model:
王可 论文 Research Board 100th 2021 年 1 月
an application to activity duration
Annual Meeting
and mode choice.
Development of multinomial Probit
Transportation
model for Shanghai commute mode
王可 论文 Research Board 100th 2021 年 1 月
choices using matrix-based
Annual Meeting
analytical approach

三、申请人正在承担的其它研究课题

课 题 名 称 课题类别 批准时间 批 准 单 位 资助总金额(万


元)
四、课题设计论证

内容: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2.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难
点、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3.主要参考文献(限填 20 项)
。4. 凡以在研或已结项的各级各类项目,
及以博士学位论文或博士后出站报告为基础申请的,须注明申请课题与已承担项目、及学位论文
(出站报告)的联系和区别。限 6000 字以内。

1.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群形态不断涌现。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京津冀、长三
角、珠三角、成渝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在内的五大国家级城市群。城市之间的联系变得更
加紧密,城际出行需求不断增加。同时中心城市和周边中小城市之间教育水平、房屋价
格、就业机会等社会人文资源的差异,导致职住分离现象的大量出现。城际通勤(居住
地、工作地跨越地级市边界,每工作日往返于居住地和工作地的通勤现象)成为城市总
通勤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四五规划”推进城市群交通一体化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建立现代化
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等一系列政策规划将促使城际通勤在城市总通勤中比例进一
步提高,并对城市的通勤结构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随着居民收入生活水平的提
高,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加,不少出行者使用私家车进行城际通勤,加剧了城市道路拥
堵和停车难问题,且尾气排放也严重影响城市环境。
另外,出行者异质性(由于出行者在性别、收入、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所导致的不
同出行者在出行方式选择偏好和出行感知上所表现出的差异性)对出行选择行为具有重
要影响。因此,本课题考虑出行者异质性,以长三角城市群城际通勤者为研究对象,在
传统出行行为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引入心理潜变量,解析出行者的城际通勤出行行为机
理,揭示影响城际通勤者的出行方式选择的关键影响因素。其科学意义和应用意义如
下:
1)科学意义
出行者的城际通勤出行行为机理本质上是出行者在自身价值观的导向下所作的最优出行
行为决策。但是不同类型的出行者出行价值观不同,因此研究的关键在于考虑出行者异
质性,量化不同类型(如性别、年龄、学历等)出行者对城际出行的车内时间、接驳时
间、等待时间、舒适性、环保性、便捷性等关键因素的价值取向。研究中需要量化这些
关键因素在出行行为决策中的权重,研发相应的数学模型来描述整个决策过程,估算不
同类型出行者在不同情况下(如新建城际轨道线路、简化城际铁路换乘等)的城际通勤
出行行为(出行方式、出发时间、出行伴同等)发生改变的概率。
2)应用意义
掌握出行者异质性作用下的城际通勤出行行为机理,可以研发可应用的数学模型来预测
政策干预下城际通勤需求的变化及不同城际通勤出行方式之间的转移,为制定和评估政
策规划提供理论支持。为我国城市群交通一体化和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针对性地提高交通服务设施水平;针对不同类型的出行者实施不同的交通政策,提升出
行者对城际铁路和客运汽车的选择概率,减少私家车在城际通勤中的使用。同时,此研
究对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构建绿色出行体系、缓解交通拥堵和停车难等问题具有重要现
实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城际出行行为的研究
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较快,城市群首先出现于这些国家。因此较国内而言,
西方国家较早地对城市群交通规划进行研究,如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对芝加哥都市圈
的规划,日本对广岛都市圈的规划。而我国在 20 世纪 90 年代才开始兴起城市群与交通
系统的关系研究。早期对城际出行行为的分析多采用集计模型,从宏观上分析居民出行
特征和发展趋势。随着城际出行需求的多元化和影响居民出行选择行为因素的复杂化,
集计模型不再满足出行需求分析的需要,城市出行行为分析中常用的非集计模型逐渐被
应用到城际出行需求分析(Bhat, 1997, 1995; Forinash and Koppelman, 1993; Wen
and Koppelman, 2001; Wilson et al., 1990)。城际出行需求模型在应用中存在一定的
不足(Miller, 2004),一是有限的解释变量,通常只包括出行方式的服务水平变量(甘
et al., 2014)和集计的社会经济属性,缺少伴同人数、站点可达性(Wong and Habib,
2015)和出行者对舒适性、可靠性、安全性等心理潜变量的考虑。随着潜变量集成选择
(Integrated Choice And Latent Variable, ICLV)模型的提出(Ben-Akiva et al.,
2002)和其估计方法的改进(Bhat and Dubey, 2014),心理潜变量在城际出行方式选择中
也逐渐受到关注(卢, 2019; 李, 2020)。 此外,城际出行需求模型应用中出行目的具有
高集计性(Miller, 2004; Wang et al., 2016; 卢, 2019; 李, 2020),很多研究没有按
出行目的(如通勤、商务、旅行或其他)划分。不同出行目的对出行方式和出发时间等
要求不同(比如城际通勤由于频率较高,相对以旅行为目的的城际出行可能对出行成本
更为敏感),因此应分目的分析城际出行行为。城际通勤是城际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国内对城际通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群特征和出行空间特征的描述(解 and 周,
2010; 谢 et al., 2020; 陈 et al., 2012),需要进一步探究分析城际通勤出行行为的
影响因素和形成机理。
1.2.2 考虑出行者异质性的出行行为分析
出行者异质性对出行者的出行选择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常用的捕捉异质性的模型有基于
Logit 的随机参数模型(即 MMNL)(Greene et al., 2006; 滕 and 薛, 2020)和潜在类
别(Latent Class Model, LCM)模型。但是当 MMNL 模型对随机系数的分布假设与实际
分布不同时会造成模型系数估计的偏差,而且似然函数不具有收敛形式时,需要采用数
值积分或者仿真积分计算高维积分,模型收敛难度增加,降低了模型的实用性。而 LCM
可以根据不同个体的社会经济属性(如性别、年龄、学历等)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同一
类内的个体具有相似的价值取向,不同的类模型系数不同,从而更好的解释不同个体的
选择偏好,相比 MMNL 模型更加简单实用(Bhat, 1997; Shen, 2009)。但目前国内出行行
为分析中对 LCM 模型的研究相对较少,具有一定的研究前景和实际应用意义。
2. 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
2.1 研究主要内容
1)全面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
本项目成功的关键在于问卷设计和调查实施。在实施调查之前,必须精心设计问卷问
题。可以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设计可以反映出行者对出行方式舒适性、安全性、可达
性、便捷性、环保性等因素的心理感知问题,以便后续在模型中量化出行者心理因素对
出行行为的影响。
2)设计问卷并展开调查
由于跨城通勤出行的低频性和空间分布不均匀性,拟采用网络问卷调查和拦截式调查相
结合的综合调查方法。拦截式调查拟在高铁站、客运站、高速服务区或收费站实施,属
于选择方案抽样法。问卷首先明确城际通勤者的定义,询问城际通勤者的一天内的出行
模式(包括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出发时间、伴同人数等);然后根据城际通勤者的 RP
(Revealed Preference)出行选择设计 SP-off-RP(Stated Preference-off-Revealed
Preference)调查,询问有关交通政策下受访者出行模式的变化,使选择过程更真实,
问题更具针对性,以少量样本获得较好的调查效果。最后雇佣专业的网络调查平台和交
通调查公司分别实施网络调查和实地调查。
3)改进潜变量集成选择模型,揭示心理潜变量对出行行为的影响机理
出行者对出行方式舒适性、安全性、可达性、便捷性、环保性等因素的心理感知属于潜
变量,无法直接观测。现有的 ICLV 模型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调查出行者的心理感知作为
潜变量的观测值,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而且增加了模型估计难度。本课题拟开发基于
Probit 的 ICLV 模型,减少潜变量的测量方程,提高模型估计效率,同时保留原有的潜
变量结构方程,探索潜变量的形成机理,量化和揭示心理潜变量对出行行为的影响机
理,比较模型改进前后的拟合效果。
4)研发基于 Probit 的潜在类别模型和随机参数模型,解析出行者异质性作用下出行行
为形成机理
传统基于 Logit 的随机参数模型的积分维度随着随机参数个数增加,需要借助数值积分
或仿真积分进行模型估计,增加了模型估计难度;而基于 Probit 的随机参数模型积分维
度仅与方案个数有关,且多元正态累积分布函数解析逼近算法的提出(Bhat, 2018),有
效提高了模型估计精度和效率。本课题拟采用基于 Probit 的随机参数和 LCM 模型捕捉出
行者异质性,比较两类模型的表现性能,解析出行者异质性作用下出行行为的形成机
理。
5)模型实证研究和应用
申请团队以长三角城市群的城际通勤者为研究对象,在上海、南京和杭州三个中心城市
实施问卷调查和研发模型,在计算机平台构建可应用的城际通勤出行需求模型。最后构
建若干政策场景(如新建城际轨道线路、减少城际铁路通勤的换乘环节),计算各出行
方式的城际通勤需求变化,进行城际通勤交通市场的弹性分析。
2.2 基本思路和方法
2.2.1 研究方法
由于研究对象及问题具有高度随机性,本项目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问卷调查获得出行
者的城际通勤出行行为数据和个人社会经济属性数据,利用计量统计模型揭示出行者异
质性作用下的城际通勤出行行为机理。因此问卷调查方案和模型构建方法是本课题成功
的关键,以下就这两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问卷调查方案
申请团队计划实施以下两种不同类型的调查:网络调查和拦截式调查。这两类调查各有
优缺点:网络调查空间覆盖面广,但是人群分布有一定的偏差(比如受访者相对传统调
查年轻化);拦截式调查调查人群覆盖面广,但是属于选择方案抽样,只能调查选择特
定出行方式的出行者。因此,可以综合使用这两类调查数据,在后续数据分析和建模
中,根据长三角城市群的人口属性特征分布和出行分布,通过 IPF(Iterative
Proportional Fitting)算法进行样本比例调整,融合两部分调查数据。
两类调查的问卷内容相同,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受访者的个人信息,包括个
体信息和家庭信息;第二部分是受访者对不同城际出行方式的心理感知,采用李克特五
点量表法测量出行者对出行方式的舒适性、安全性、可达性等因素的感知评价;第三部
分是受访者的活动出行日志数据和 SP 情景下的意愿出行选择数据。
2)模型构建方法
解析出行者异质性作用下的城际通勤出行行为机理,首先需要量化出行者异质性作用对
出行行为决策的影响大小。为克服传统基于 Logit 的随机参数模型和 LCM 模型估计过程
中高维积分的精度和效率问题,采用基于 Probit 的随机参数模型或者 LCM 模型捕捉出行
者异质性,并应用多元正态累积分布函数的解析逼近算法进行模型估计。
揭示城际通勤出行行为机理,需要充分考虑各类显变量和心理潜变量对出行者出行价值
观的影响。为量化心理潜变量在城际通勤出行行为决策中的权重,改进现有的 ICLV 模
型,一方面减少原有的潜变量测量方程来简化模型;再是提出基于 Probit 的 ICLV 模
型,使模型的积分维度不受潜变量个数影响,提高模型估计效率和可应用性。
采用 SP-off-RP 调查数据建模,需要解决其内生性问题。传统基于 MMNL 的 SP-off-RP 模
型虽然可以解决内生性问题,但是模型假定 SP 场景的随机干扰一定会大于 RP 场景,这
并不一定符合实际情况;而且 MMNL 模型存在高维仿真积分的难度和精度问题。借鉴传统
SP-off-RP 模型的思想,申请团队将研发基于 Probit 的 SP-off-RP 模型,容纳不同场景
(RP 和 SP)数据中的随机干扰因素的灵活大小关系,改进多元正态累积分布函数的解析
逼近算法进行极大似然估计,使模型估计免于仿真积分。
2.2.2 基本思路
本课题的基本思路如图所示。第一步是全面查阅国内外文献,整理各类询问出行者心理
感知因素的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雇佣专业调查公司和网络问卷调查平
台在长三角城市群的三个中心城市分别实施拦截式调查和网络调查。然后根据长三角城
市群的人口和出行分布,利用 IPF 算法,调整样本比例。基于此数据,改进 ICLV 模型量
化出行者的心理感知因素及其对出行选择的影响;改进 SP-off-RP 模型使其可以容纳 SP
和 RP 场景中灵活的随机干扰因素大小关系;分别采用基于 Probit 的随机参数模型和
LCM 模型捕捉出行者的异质性;最后融合模型,对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并构建不同的政
策场景进行敏感性分析。
2.3 重点难点
1) 调查问卷的实施
由于研究对象的空间分布广且分散,拦截式调查点很难选取。本课题参考相关文献,拟
在长三角城市群三个中心城市的高铁站、长途客运站、高速公路收费站、服务区和城际
轨道交通的入境站分别设置拦截式调查点,并雇佣专业的调查公司进行调查。后期根据
宏观数据的出行属性分布,采用 IPF 算法对此基于选择方案抽样得到的样本数据,进行
样本比例调整。
2)城际出行的接驳数据获取
由于城际出行环节的复杂性,以往研究通常会忽略市域内接驳时间的影响。但接驳时间
在城际出行总时间中比重较大,尤其是随着高速铁路的普及,城际在途时间逐渐缩短。
本课题在问卷调查中询问受访者的接驳方式,后续根据百度地图等数据来匹配不同接驳
方式的服务水平变量。
3)多元正态累积分布函数解析逼近算法的改进
Bhat(2018)提出的多元正态累积分布函数的解析逼近算法相比其他数值方法在效率和精
度上得到明显提高,但是在模型实际应用中,需要计算模型梯度,否则容易出现不收敛
的情况,增加了实际估计难度。本课题拟改进多元正态累积分布的解析逼近算法,在提
高估计精度和效率的基础上,提升模型估计的实用性。
2.4 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本课题从个体选择行为出发,考虑出行者异质性,解析城际通勤出行行为选择机理。突
破以往文献从集计角度对城际通勤出行的出行者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描述的研究局
限,本课题量化出行者对出行方式服务水平、社会经济属性和心理感知因素在决策行为
中的权重,针对不同政策场景进行城际通勤交通市场的敏感性分析,为制定和评估相关
政策提供决策支持。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
1)调查方法上的创新
A)采用网络调查和拦截式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案,并在后期根据总体分布进行样本比例
调整,提高了调查效率;
B)采用 SP-off-RP 调查问卷,受访者能够参照 RP 情况的选择方案属性,对新政策环境
下的不同选择方案进行价值判断,提高决策过程的真实性。
2)建模方法上的创新
A)改进潜变量集成模型,量化出行者心理感知因素及其对出行决策的影响,简化模型并
提高模型估计效率;
B)研发基于 Probit 的 SP-off-RP 模型,使其可以容纳 SP 和 RP 场景中灵活的随机干扰
因素大小关系,且模型估计免于仿真积分;
C)采用基于 Probit 的随机参数模型和潜在类别模型捕捉出行者的异质性,比较两类模
型的表现性能,更好地捕捉异质性。
3. 主要参考文献(限填 20 项)
Ben-Akiva, M., McFadden, D., Train, K., Walker, J., Bhat, C., Bierlaire, M.,
Bolduc, D., Boersch-Supan, A., Brownstone, D., Bunch, D.S., 2002. Hybrid
choice models: Progress and challenges. Marketing Letters 13, 163–175.
Bhat, C.R., 2018. New matrix-based methods for the analytic evaluation of the
multivariate cumulative normal distribution function.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B: Methodological 109, 238–256.
Bhat, C.R., 1997. An endogenous segmentation mode choice model with an
application to intercity travel. Transportation science 31, 34–48.
Bhat, C.R., 1995. A heteroscedastic extreme value model of intercity travel
mode choic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B: Methodological 29, 471–483.
Bhat, C.R., Dubey, S.K., 2014. A new estimation approach to integrate latent
psychological constructs in choice modeling.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B:
Methodological 67, 68–85.
Forinash, C.V., Koppelman, F.S., 1993. Applic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nested logit models of intercity mode choic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Greene, W.H., Hensher, D.A., Rose, J., 2006. Accounting for heterogeneity in
the variance of unobserved effects in mixed logit models.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B: Methodological 40, 75–92.
Miller, E.J., 2004. The Trouble with Intercity Travel Demand Models.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1895, 94–101.
Shen, J., 2009. Latent class model or mixed logit model? A comparison by
transport mode choice data. Applied Economics 41, 2915–2924.
Wang, Y., Wu, B., Dong, Z., Ye, X., 2016. A Joint Modeling Analysis of
Passengers’ Intercity Travel Destination and Mode Choices in Yangtze River
Delta Megaregion of China.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2016, 1–10.
Wen, C.-H., Koppelman, F.S., 2001. The generalized nested logit model.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B: Methodological 35, 627–641.
Wilson, F.R., Damodaran, S., Innes, J.D., 1990. Disaggregate mode choice
models for intercity passenger travel in Canada. Canadian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17, 184–191.
Wong, B., Habib, K.M.N., 2015. Effects of accessibility to the transit
stations on intercity travel mode choices in contexts of high speed rail in
the Windsor–Quebec corridor in Canada. Can. J. Civ. Eng. 42, 930–939.
卢德佑, 2019. 基于心理潜变量和出行者异质性的省际客运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研究. 华
南理工大学.
李虹慧, 2020. 京津冀城市群居民城际出行的交通方式选择行为分析. 北京交通大学.
滕靖, 薛晖, 2020. 考虑出行者异质性的城际出行选择行为研究. 铁道运输与经济 42.
甘怡甜, 毛保华, 朱宇婷, 2014. 基于出行链的城际轨道交通通勤出行选择研究. 中国
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解利剑, 周素红, 2010. 区域一体化下的广州市居民城际通勤特征分析. Urban
Insight.
谢琛, 杨良, 李岩, 2020. 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深莞惠都市圈跨城通勤特征探究. 交通
治理与空间重塑——2020 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
陈颖雪, 吴兵, 李林波, 刘志钢, 2012.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旅客出行特征调查研究.
中国铁路 29–33.
基本思路图
五、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

内容:1.课题申请人和主要参加者曾完成的重要研究课题;2.科研成果的社会评价(引用、转载、
获奖及被采纳情况);2.完成课题研究的时间,资料、设备等科研保证条件。

1. 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的重要研究课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71671129,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交通出行模式的重
构机理,2017.01-2020.12,42.5 万元,结题,主要参与
2. 已完成科研成果的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采纳情况)
Ye X, Wang K, Zou Y, et al. A semi-nonparametric Poisson regression model for
analyzing motor vehicle crash data[J]. PloS one, 2018, 13(5): e0197338. 引用
次数为 36 次(根据谷歌学术),曾被评为 ESI 0.1%热点论文。
3. 完成课题研究的时间、资料、设备等科研保证条件
申请人在该课题的工作时间为每年 10 个月,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课题研究。申请人
已经购置了高性能计算机和交通规划软件等,可用于大规模的交通数据分析与建模。申
请人在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一直从事出行行为分析和交
通需求建模的研究,并作为学生第一负责人参与叶昕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
项目“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交通出行模式的重构机理研究”。2018-2019 年申请人受到国
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资助,前往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师从交通需求建模和出行行
为分析领域的领军专家 Chandra Bhat 教授进行学习研究,参与课题组的模型开发和项
目研究,加深了对出行选择建模理论的理解。目前,申请人在该领域发表十余篇高水平
学术论文(其中包括 1 篇 ESI 热点论文,7 篇 SCI 论文),这些工作积累为本课题提
供了坚实的研究基础。此外,申请人目前在参与汪光焘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重点项
目“城市交通治理现代化理论研究”,该项目组拥有一批在交通领域具有相当影响力的
国内外专家学者。因此,申请人当前所处的学术环境和拥有的学术资源可为本项目的顺
利开展提供非常良好的条件。
六、预期研究成果

序号 研究阶段(起止时间) 阶 段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承 担 人

文献整理汇总,设计问卷并展开
1 2021.10-2021.12 其它 王可
调查,数据预处理
An alternative integrated
choice and latent variable

2 2022.1-2022.3 model for analyzing 论文 王可
要 intercity commute mode
choice

Development of a Probit-
段 based latent class model for
性 3 2022.4-2022.6 intercity commute mode 论文 王可
choice in Yangtze River
成 Delta of China
果 Mixed multinomial Probit
model accommodating
4 2023.7-2023.9 heterogeneity: an 论文 王可
application to intercity
commute mode choice behavior
基于 Gausss 计算机平台的城际
5 2023.10-2023.12 电脑软件 王可
通勤出行行为分析软件包

预计字数
序号 完成时间 最 终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参 加 人
最 (千字)
考虑出行者异质性的长三角城

1 2023.12.31 市群城际通勤出行行为机理研 研究报告 60.00 王可
成 究报告

七、经费预算

序号 经费开支科目 金额(万元) 序号 经费开支科目 金额(万元)

1 资料费 0.20 5 咨询费 0.30

2 调研差旅费 2.00 6 印刷费 0.20

3 小型会议费 0.50 7 管理费 0.30

计 算机 及其辅 助设 备购
4 1.50 8 其它 1.00
置和使用费

合计(万元) 6.00
其他经费来源 经费管理单位

银 行 户 名 王可

开 户 银 行 中国农业银行上海翔殷支行

银 行 帐 号 6228480038600974273

八、推荐专家意见

内容: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申请人,须由两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推
荐人须认真负责地介绍课题申请人和主要参加者的专业水平、科研能力、科研态度和科研条件,并
说明该课题取得预期成果的可能性。

推荐专家(签章) 专业职称: 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推荐专家(签章) 专业职称: 研究专长: 工作单位:

九、课题申请人所在单位审核意见

内容:申请书所填写的内容是否属实;该课题申请人和主要参加者的政治业务素质是否适合承担本课
题的研究工作;本单位能否提供完成本课题所需的时间和条件;本单位是否同意承担本课题的管理任
务和信誉保证。

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公章 单 位 公 章

年 月 日 年 月


十、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审核意见

对课题申请书的审核意见;是否同意报送学科评审组评审;其它意见。

公 章

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