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2

力學和運動 I

1 運動 I

1.1 時間
1. 時間的國際單位是秒(s) 。
2. 人手操作的計時器(例如秒錶),會出現反應時間所引
致的誤差,使用電子計時器可以避免這種誤差。
1.2 距離與位移
1. 長度的國際單位是米(m) 。
2. 標量只有量值,而矢量則須由量值及方向描述。

3. 距離是標量,物體移動的距離就是它移動路徑的長
度。
位移是矢量,畫一矢量連接物體移動的起點和終點,
該矢量便是位移。
4. 矢量可以用「首尾連接法」來相加。
2. 對於以勻加速運動的物體,如果初速度方向與加速
方向相反,而加速時間足夠長,物體便會改變移動
方向。

2 運動 II

2.1 直線運動線圖
1. 位移—時間關係線圖(或 s-t 線圖) 記錄物體在不同
時間的位移。
 s-t 線圖的斜率 = 物體的速度
2. 速度—時間關係線圖(或 v-t 線圖) 記錄物體在不同
時間的速度。
 v-t 線圖的斜率 = 物體的加速度
 v-t 線圖下方的面積 = 物體的位移
1.3 速率與速度
3. 加速度—時間關係線圖(或 a-t 線圖) 記錄物體在不
1. 速率 = 每單位時間內移動的距離
同時間的加速度 (圖 a)。
平均速率 = 經過的距離 / 所需時間 4. 勻加速度運動的運動線圖(從靜止開始) (圖 b):
速率是標量
國際單位:m s-1
其他常用單位:km h-1
2. 瞬時速率指物體在某一瞬間的速率,可以藉量度極短
時距內的平均速率估算出來。
3. 速度 = 每單位時間內位移的改變
平均速度 = 總位移 / 所需時間
速度是矢量。
國際單位:m s-1
其他常用單位:km h-1
4. 瞬時速度指物體在某一瞬間的速度。
5. 如果物體以恆定不變的速度移動,它的運動稱為勻速
運動。
1.4 速度改變與加速度
1. 加速度 = 每單位時間內速度的變化

平均加速度 = 速度的總變化 / 所需時間


v-u
a =
t

加速度是矢量。
國際單位:m s-2
5. 勻加速度運動的運動線圖(有方向改變) : 3.2 慣性與牛頓運動第一定律 3.6 力的轉動效應
1. 慣性是物體傾向保持它原來的靜止狀態或勻速真線 1. 力對於某一點(支點) 的轉動效應由力矩或轉矩來量
運動狀態。 度。
2. 物體的質量是量度慣性的指標。物體的質量愈大, 力對某一點的力矩(轉矩) = 力 x 力至該點的垂直
慣性也愈大。 距離 (τ = F x d)
3. 牛頓運動第一定律: 2. 力偶由兩個量值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力組成。
除非受到淨力或不平衡力的作用,否則所有物體會 力偶的合轉矩 = 力 x 兩個力之間的垂直距離
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3.3 力的合成與分解
6. 我們可以利用數據記錄器或錄像運分析軟件製作運
1. 兩個或多個力相加而得的合力,可用「首尾連接法」
動線圖,分析物體的運動。
或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求得:
2.2 勻加速運動的方程
1. 下列方程可用來解答勻加速運動的問題。
 v = u + at  s = ½ (u + v)t

 s = ut + ½ at2  v2 = u2 + 2as 3. 力偶的合力是零,合轉矩則不是零。


2.3 自由落體的運動 4. 淨轉矩 = 順時針合轉矩 - 逆時針合轉矩
1. 假如沒有空氣阻力,任何物體都以勻加速度 g 下落。 5. 所有剛體都有某個固定點,稱為重心,其重量好像
這個加速度稱為重力加速度。 作用於這點。
2. 在地球表面附近,物體在重力作用下自由下落,它
的勻加速度是 9.8 m s-2 (≈ 10 m s-2) 。 4 功、能量和功率

3 力與運動 4.1 功與能量


F // s (圖 a) 功 = Fs
2. 力可以分解成分量:
3.1 力的簡介 F 與 s 成某角度 θ(圖 b) 功 = Fs cos θ
1. 力是矢量,擁有量值和方向。 F ⊥ s 功 =0
2. 力可用彈簧秤量度,它的國際單位制單位是牛頓
(N)。
3. 力可分為接觸力和非接觸力。
4. 張力是在繩子內的力。它的方向取決於受力的物
體。
5. 法向力是物體與表面接觸時,表面作用在物體上的
力,這力總與表面垂直。 3.4 淨力與運動:牛頓運動第二定律
1. 牛頓運動第二定律:
物體的加速度與作用於物體的淨力成正比,與物體
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與淨力的方向相同。
即 F = ma
2. 重量 W 隨量度的地方而改變。
W = mg
3. 物體在流體(氣體或液體) 中運動時會產生流體摩擦
力。空氣阻力便是一個例子。物體的重量被流體摩
6. 當物體在另一個物體的表面上滑動,或有滑動傾向
擦力抵銷時,便會到達終端速率。 1. 功的國際單位制單位是焦耳(J) 或牛頓米(N m) 。在
時,便會產生摩擦力。總是妨礙物體運動,或對抗
3.5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牛頓運動第三定律 1 N 力作用下,物體沿力的方向移動 1 m,便做了 1 J
物體運動的趨勢。
1. 牛頓運動第三定律: 的功。
對每一個作用力,都有一個量值相等,方向相反的 2. 機械能有三種形式:
反作用力。而物體相互作用時,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a. 動能(KE) — 運動物體所具有的能量。
同時出現,但分別作用於不同的物體。 b. 重力勢能(PE) — 物體有垂直位移時,它的重力
勢能會改變。
c. 彈性勢能 — 彈性物體被拉伸、壓縮或扭曲時具
有的能量。
3. 所做的功 = 轉移的能量
4.2 動能與勢能
7. 物體的重量是地球作用於物體的引力。 1. 動能 KE = ½ mv2
8. 物體的隔離體圖顯示所有作用在物體上的力。 2. 重力勢能 PE = mgh
4.3 能量的轉變
1. 能量守恆定律:
能量可以從一種形式轉變為另一種形式,但能量既
不可能創造出來,也不可能被毀滅。
4.4 功率
2. 力必定成對地出現,若 A 對 B 施加一個力(作用力) ,
1. 功率 = 能量轉移 / 所用的時間 或 功率 =
B 也會對 A 施加量值相同,但方向相反的力。
W
3. 作用力—反作用力對有以下性質: 所做的功 / 所用的時間 ( 即P = )
t
 分別作用於兩個互相作用的物體 2. 對於移動中的物體,功率 = 力 x 速率 (P = Fv)
 量值相同
 方向相反 3. 功率的國際單位制單位是 W (瓦特) 或 J s-1。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