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8

特輯 REPORTS

參加保育生物學會第二屆
亞洲區生物多樣性研討會心得
Some thoughts from the 2nd Asia Regional Conference
of the Society for Conservation Biology

林大利
Da-Li Lin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助理研究員
林瑞興
Ruey-Shing Lin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副研究員兼組長
柯智仁
Chie-Jen Ko ╱國立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班研究生
呂亞融
Ya-Jung Lu ╱國立臺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碩士班研究生

18 自然保育季刊
2
1. 本次出席會議人員,左起依序為呂亞融、林瑞興、柯智仁及林大利。( 呂亞融 提供 )
2. 亞洲生物多樣性研討會開幕演講。( 林大利 攝 )

前言 (Bangalore)召開生物多樣性公約亞洲地區的

會前會,共同討論亞洲地區的生物多樣性
2010年,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
保育現況並交換資訊與經驗分享。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CBD)秘書處出版
我國目前雖非屬生物多樣性公約的締
「 全球 生 物多樣 性 展 望第 三版 」 (G l ob a l
約國,但仍然以觀察員身分遵行生物多樣
Biodiversity Outlook 3, GBO 3)明確指出全
性公約以盡力達成秘書處所訂定的目標,
球的生物多樣性現況,經過「2010生物多
並且積極參與締約國大會。行政院農業委
樣性目標」之後,雖然部分地區的生物多
員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以下簡稱特生
樣性流失略為減緩,但就全球而言,生物
中心)是我國重要的生物多樣性研究、調
多樣性仍在持續劣化。因此,生物多樣性
查、保育及推廣教育的政府機構,未來改
公約第十屆締約國大會(Conference of the
隸環境資源部之後,將更名為「生物多樣
Parties 10, COP 10)設定了的2010年至2020
性研究所」。因此,特生中心實有責任與
年的新十年計畫,稱為「愛知生物多樣性
義務隨時掌握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育相關事
目標(Aichi Biodiversity Targets)」,內容包
務與研究的發展趨勢,積極致力於我國生
含五大策略目標和20項標題目標,期望至

遲於2020年前明顯的減緩全球生物多樣性 物多樣性之保育,盡力達成生物多樣性公

的流失與威脅。 約所訂立之目標。這項使命除了彰顯我國

2012年,「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經 在生物多樣性保育的努力,對國際形象及

歷了兩年,也就是期程的五分之一。已於 定位亦有所助益。

同年10月在印度海德堡(Hyderabad)召開生 本次會議由特生中心林瑞興副研究

物多樣性公約第11屆締約方大會,檢討各 員、林大利助理研究員,和2位國立臺灣大

締約國兩年間執行愛知目標的狀況,並調 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的柯智仁及

整未來八年的政策與經營管理方針。為 呂亞融,參與亞洲生物多樣性研討會及工

此,保育生物學會(Society of Conservation 作坊,口頭發表研究成果及海報發表各2

Biology)邀請亞洲各國學術組織、研究人 篇,以及主持研討會議1場。發表之主題包

員、政府決策單位、經營管理者,以及非 括:(一)臺灣繁殖鳥類大調查(Breeding Bird

政府組織等齊聚於印度南部的邦加羅爾 Survey Taiwan, BBS Taiwan);(二)臺灣繁殖

2013.12 第八十四期 19
特輯 REPORTS

1. 林瑞興博士主持會議「地景歧異度研討會」(Landscape
Heterogeneit y Symposia)。( 呂亞融 攝 )
2. 林 大 利 發 表「破 碎地 景 中鳥 類 的 群 聚 組 成 與 棲 地 偏
好」。( 呂亞融 攝 )
3. 柯智仁發表「臺灣 繁殖 鳥種豐富度與地景 歧異 度」。
( 呂亞融 攝 )
4. 海 報發 表 臺 灣 繁 殖 鳥 類 大 調 查 (BBS Taiwan) 與 臺 灣
繁殖鳥類生產力及存活率監測 (MAPS Taiwan)。
( 林瑞興 提供 )
2

20 自然保育季刊
REPORTS 特輯

鳥類生產力其存活率監測(Monitoring Avian 生物地理學刊登於國家地理雜誌的文章,


Productivity and Survivorship in Taiwan, 並於2012年初出版圖文版的物種原始(On
MAPS Taiwan);(三)破碎地景中鳥類的群聚 the Origin of Species: the illustrated edition)。

組成與棲地偏好(Vegetation structure in 大衛.奎曼先生不僅積極參與學術研


subcanopy is the key attribute to sustain bird 討會,平時也有閱讀學術期刊論文的習
community in a fragmented landscape)及(四) 慣,也在研討會的休息空檔振筆疾書,記
以繁殖鳥類大調查之資料探討地景多樣性 下剛才獲得的新知與靈感。大衛.奎曼先
與鳥類多樣性之間的關係(Landscape 生表示,科普作家與科普作品就像是科學
heterogeneity and breeding bird richness in 家的發言人。科學家必須專心致力於科學
Taiwan)。相關人員與會期間參與工作坊及 研究、發掘新的現象與理論、嘗試以科學
討論會,探討亞洲地區道路致死(roadkill)效 方法解決各種議題,因此,必須要有人扮
應、野生動物走私貿易、人類與野生動物 演對外向民眾說明科學家的科學研究成果
之間衝突、野生動物與棲地經營管理、外 與進展。這些人常常被稱為科普作家,也
來入侵物種的影響、如何結合生物多樣性 被稱為「科學翻譯者」(scientific
保育研究與國家政策等議題。會議內容多 translator)。「科學翻譯者」是指受過科學
著重於生態、環境與生物多樣性的實務應 訓練、對科學的研究方法、理論與限制有
用、經營管理及保育策略,純學術理論內 一定程度瞭解的人,不一定必須具備相關
容較少。主要目標在於運用目前既有的資 領域的學士或碩士學位。這些人的首要任
訊與經驗,針對亞洲地區各國目前所面臨 務是將科學研究發展傳達給社會大眾知
的生物多樣性保育議題,提供具體可行的 悉。他們必須研讀學術期刊論文、參與研
參考與解決方案。 討會,並且淺顯易懂地將複雜的科學研究

以各種方式表達出來。做為一個好的科學
科學普及與推廣教育
翻譯者或科普作家,不僅須具備清楚的邏
「如故事般的科學:對民眾的科學普 輯思維,更需要能化繁為簡但不失其要旨
及教育 (Science as Story: Communicating 的能力。大衛.奎曼先生更強調,科學推
Scientific Material to a General Audience) 」 廣要能夠嘗試著站在民眾的觀點,揣摩不
工作坊的與談人是知名科普作家大衛.奎 同年齡層、教育程度的民眾吸收知識與經
曼(David Quammen)先生。大衛.奎曼的著 驗的習慣。例如科學家之間習慣以專有名
作中,已出版的中譯版著作包括:多多鳥 詞溝通,但是將這個習慣帶入科普寫作,
之歌—滅絕年代的島嶼生物地理誌(The 反而會使民眾不易理解而失去推廣效果。
Song of Dodo: Island biogeography in an age 在科普寫作時使用大量的專有名詞之前,
of extinction)、鬣蜥大飛行(The Flight of the 應該多花些篇幅將各個專有名詞解釋清
Iguana),以及數篇關於生態學、演化學、 楚,以利在後續的章節運用。同時也可以

2013.12 第八十四期 21
特輯 REPORTS

詳細說明具體的案例,或是日常生活中的 科學與政策的交流
常見範例輔助說明。因此,在寫作科普之
保育生物學者常常宣稱政府實作的經
前,最重要的功課是瞭解所要傳達的對
營管理政策未確立於科學的基礎上,而政
象,才能有效地將科學新知傳達給社會大
府單位也認為科學家僅考量其專業領域,
眾瞭解,提升國人知識水平,也促進生物
未以全盤不同立場的觀點做規劃。科學家
多樣性知識的主流化發展。
與政府部門之間產生諸如此類的「代

溝」,因此如何使雙方能夠有效的互動與

交流,將是21世紀重要的保育課題。

研討會的最後一夜,稱為「科學從金

星來,政策從火星來:亞洲保育議題討論

會 (Science is from Venus, policy is from


Mars: A discussion on conservation issues in

Asia) 」。與談人包括邦加羅爾生態學研究

中心(Center for Ecological Study, IISc,


Bangalore) Kartik Shanker博士、美國維吉尼

亞自然服務科學與領袖科學家(Science and
Chief Scientist at Nature Serve)副主席Thomas

1. 研討會於邦加羅爾印度科學理工學院校園舉辦。
( 林大利 攝 )
2. 科學從金星來,政策從火星來:亞洲保育議題討論會。
1 ( 林瑞興 攝 )

22 自然保育季刊
REPORTS 特輯

Brooks博士、美國自然史博物館生物多樣 與議題相關的科學進展,使兩方面都能有

性和保育中心(Center for Biodiversity and 良好的互動。


Conservation,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許多非政府組織在彰顯生態環境議題
History)主任Eleanor Sterling博士、印度 或保育議題時,常常會運用許多危言聳聽
Ashoka生態與環境研究信託 (Ashoka Trust 的句子,而政府部門也常常誇大其保育經
for Research in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營管理的成效。這些不完全客觀的論述對
Sharachchandra Lee博士、科普作家大衛. 一些實事求是的科學家來說非常刺耳。但

奎曼先生、印度的野生動物研究與亞洲自 是,在實際的議題運作上,這些都屬於經

然保育中心(Center for Wildlife Studies and 營議題的技巧與手段。保育生物學是一門


Asian Nature Conservation)野生動物學家 科學,環境議題不完全是科學,保育生物
Vidya Athreya博士,以及印度尼西亞Bogor 學只是環境議題的一部分。如果出發點是

農業大學(Bogor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生態 良善的、是對環境有幫助的、是能彰顯議

學家Damayanti Buchori博士。 題的做法,科學家並不需要完全以科學的

政府部門在處理保育相關議題時,因 嚴格標準來審視環境議題的每一個環節。

為影響的層面廣泛且複雜,通常無法完全 在環境議題的運作上,彰顯議題是重要且

依循科學理論執行,例如保護區的劃設 必要的,但是也並不一定要將問題的過度

時,私有地應該如何處理?如何與地主溝 誇張化。任何人都應該要以邏輯標準來審

通協調?地主的土地經營管理方式是否需 視自己的訴求,切忌讓似是而非的言論傷

要配合?都是常見到的問題。又如森林遊 害自己的信譽。若是身兼科學家的角色時

樂區的經營管理,可能必須考量遊客、當 更是需要斟酌,證據到哪裡,話只能說到

地居民、經營管理者、贊助企業、科學家 那裡。三分證據便不應說四分話,說七分

等不同角色的觀點。如何妥善地站在各個 話便是罪惡。記者都不應該誇張報導了,

不同的角度思考,必須先行與各方溝通, 更何況是維護事實底限的科學家!沒有人

清楚瞭解各立場的需求、權利與義務,是 能否認這世界的環境問題很值得關心。不

決策者做決定之前最為重要的工作之一。 是我們放著不管,世界就會變得更好。問
Sharachchandra Lee博士也提到,科學家確 題若沒有被彰顯出來,只會增加問題的嚴

實很容易以深入的專長領域與外界對話, 重性與延後解決的時間點。

但是不僅難以得到效果,也容易使決策者 本次會議主題除了在探討經營管理與

放棄理解複雜的科學論述。因此,他建議 保育策略等實務應用,更重視生物多樣性

科學家應該試圖將複雜的科學論述轉化為 的推廣教育,以及與政府部門的溝通合

簡要卻不失重點的說帖供外界參閱,或是 作,也就是反應愛知目標的首要標題目標

透過科普作家、科學翻譯者的協助。政府 「生物多樣性知識的主流化」。「2010生

部門也應該更積極的學習科學新知,瞭解 物多樣性目標」和「愛知生物多樣性目

2013.12 第八十四期 23
特輯 REPORTS

與科普作家 David Quammen 合影。( 呂亞融 提供 )

標」最大的差異在於愛知目標將生物多樣 結語與建議
性主流化納入首要的標題目標。期望透過
我國目前以觀察員的身分,盡力於
生物多樣性納入政府和社會的主流,解決
2020年達成「愛知生物多樣性目標」所訂
生物多樣性喪失的根本原因,並且讓所有
立的各項目標。同時積極參與相關國際組
人都認識到生物多樣性的價值,知道能夠
織,藉此強化交流網絡、促進分享彼此的
採取哪些保育措施以永續利用生物多樣
資訊與經驗,加強各國對本身及彼此生物
性,將生物多樣性價值納入國家和地方發
多樣性現況的瞭解,最後將成效反應在愛
展的規劃過程、國家財務系統報告。從
知生物多樣性目標的執行面上。
2010生物多樣性目標的失敗,生物多樣性
鑑於環境與生態系統之交互作用極其
公約各締約國皆體認到,要更有效率地施
複雜,且變化趨勢難以預測。為呈現全球
行保育策略與減緩生物多樣性的流失,必
生物多樣性變化的基礎藍圖,秘書處建立
須讓民眾都能瞭解生物多樣性的重要與價
了全球生物多樣性觀測網路(Group on Earth
值。因此,各締約國皆開始更積極地著手 Observation Biodiversity Observation
進行大眾推廣教育、推展大眾為主力的 Network, GEO-BON),以此做為全球生物多
「公民科學計畫」,以及與政府部門的合 樣性的監測核心。GEO-BON整合龐大的生
作與溝通,致力將生物多樣性納入政府決 物多樣性資訊,尤其是氣候變遷、污染,

策和社會生活之中。 以及其他威脅生物多樣性因素。資料庫內

24 自然保育季刊
REPORTS 特輯

統合的資訊,將進一步提供政策決策者與 觀測網路合作,不僅能使亞太地區的生物多

經營管理者參考,藉此有效地決定政策執 樣性網路更完善,亦能使臺灣站在巨人的肩

行的優先順序、設計精細的政策及有效率 膀上,建立成熟的生物多樣性監測網路,互

的行動計畫。 惠更多資訊與保育方針。

愛知目標將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列為首
2009年2月4-6日於日本京都舉行第三
要目標,各相關會 議也一再重申推廣教
屆全球系統觀測體系(Global Earth
育,以及與政府溝通的重要。此外,許多
Observation System of Systems, GEOSS)研討
國家更著手推展由民間、政府與學術機構
會,同意日本成立日本生物多樣性觀測網
共同合作的「公民科學計畫」。公民科學
路(Japanese Biodiversity Observation
計畫除了能更有效地進行大規模的科學研
Network, J-BON),由日本環境廳輔導。同
究調查,更重要的是能夠結合民間、政府
年5月,日本官方會同亞太地區的政府及非
部門和學術機構三方的研究能量。民眾參
政府組織,共同監測亞太地區陸域、水
與公民科學計畫不僅可以直接參與科學研
域,以及海洋的生物多樣性,成立亞太地
究,也能從中學習相關的知識與經驗,達
區生物多樣性觀測網路(Asia Pacific
到推廣教育與主流化的效果。特生中心已
Biodiversity Observation Network, AP-
經初步推動「臺灣繁殖鳥類大調查」、
BON),做為GEO-BON的地區級生物多樣
「臺灣鳥類生產力與存活率監測」、「四
性觀測網路。依監測對象可分為五個工作
處爬爬走—路殺社」、「慕光之城—蛾類
小組:(一)遺傳及親緣多樣性、(二)陸域物
世界」等公民科學計畫,亦透過本次會議
種監測、(三)陸域生態系變遷、(四)淡水生
介紹計畫並發表成果。特生中心未來將更
態系變遷及(五)海洋生態系變遷。臺灣具備
積極推動適用不同議題的公民科學計畫,
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及高度的特有性,在臺
亦建議與鼓勵相關部門和學術機構共同建
灣建立國家級觀測網路之前,尚需與AP-
立更龐大的夥伴關係,藉此讓更多民眾有
BON和J-BON交流與合作,以累積臺灣生
不同主題的公民科學計畫得以選擇,投入
物多樣性觀測網路(Taiwan Biodiversity
自己最關切的議題,為我國生態環境盡一
Observation Network, T-BON)的基礎經驗。
份心力。
臺灣與日本具有不同的地理與環境特性,

造就不盡相同的生物多樣性。除了相互比

較生物多樣性的組成與結構、監測物種的

繁殖行為與生產力之外,亦適合共同監測生
註:關於何謂「公民科學」,請參閱自然
物多樣性隨氣候變遷的變化。此外,臺灣與
保育季刊第77期:「如何規劃一個科
日本又分屬花綵列嶼的南端與北端,適合研
學與教育兼顧的公民科學 計畫」。
究生物地理學與親緣地理學、候鳥遷徙行為

及其保育等議題。若臺灣能與日本及亞太的

2013.12 第八十四期 25

You might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