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on page 1of 1

徐子軒老師演講 D0792270 郭柏賢

徐子軒老師這次為大四帶來的演講,是參數式設計環節當中的一環,拓樸
圖形的思維邏輯架構 ,拓撲學並不是一種直接對於空間幾何形式形狀進行概念
轉化,而是探討拓撲性質上的連續性轉變。

所以拓樸學跟建築更深沉的關係是在設計操作及轉換的思維上面。尤其是
關於建築設計思考,操作,概念轉換,等等較抽象思維結構的部分。從基地分
析如何觀察,分析,紀錄,轉換,到概念產生,到抽象概念模(沒物理形體的),
到實體概念模,再到空間轉換,到事件結構,到 PROGRAM,到各種層面的泡
泡圖,到各種 DIAGRAM,各種 MAPPING,到轉換空間結構,到轉換建築空間。

拓樸性質在追求的是描述事物之間的關係與型態,與幾何學的差異在於只
在乎關係本身而與實際幾何距離及空間幾何距離無關,而明顯的例子來說台北
捷運路網圖便是這樣的方式,僅追求站點與站點之間得前後關係。

點對點同胚同構的轉換(也就是映射)是拓樸學介入設計的重點。提供一個理
論工具讓我們能檢查從概念到基地到建築是否在自己的座標體系內正確轉換。
這種關係讓我們能夠在形狀、外在關係、內在結構、內在性質等方面找出設計概念
與想法去做轉換。

You might also like